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精選30篇)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
五月三日“黃金週”傍晚,爸爸媽媽帶我前往黃浦江邊觀上海外灘夜景。
上海外灘的夜景比我想象的還要美麗,真不愧是東方的“巴黎”啊!黃浦江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水泄不通,我只能看見那些擁擠的遊客,雖然人很多,但我們不示弱,我鼓足了全身力氣向前擠,終於從人羣中衝了出來。啊!美麗的黃浦江,高大的“東方巨人”,數不清的高樓大廈,縱橫交錯的高架橋,燦爛的燈光和那些高大的建築物交相輝映,映照着一條條繁華的街道、店鋪,給人一種置身“黃金谷”的感覺。
觀上海外灘夜景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我能有幸到這裏遊玩,心裏有說不出的快樂和幸福。上海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大都市,也是中國金融中心。在黃浦江邊拍過許多電視劇,如“情深深雨濛濛、上海灘”——這些好電視劇極大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
我想:“這美麗的上海外灘不是人人都能來的,這次上海遊玩,不但增長了我的見識,還激發了我學習知識的動力,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長大在上海成就一番事業,不辜負爸爸媽媽的希望”。
坐在車上,望着漸漸遠去的外灘夜景,真是捨不得離去啊!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
東方明珠高高聳起,一箇三角形大支架架在最下面,碩大的圓球頂在三角支架上,五顏六色的彩燈閃動着她那嬌人的身軀,而又不接近平凡,使人看着舒服,可愛。再上面是三根大圓柱垂直頂立。中間夾着令人歎爲觀止的觀光式電梯,柔柔的燈光映入眼簾,是那麼的明亮。再上便是衆所周知的旋轉式餐廳了,外表同樣閃爍着彩燈,可顏色卻稍淡一些,給人以美的享受。東方明珠的塔頂依舊採用燈光效果。柔和的淡黃色在黑夜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格外地與衆不同。從遠處看,確實是它的名字——與東方明珠相吻合,心中不禁讚歎“東方明珠”的設計師的聰明才智,讚歎他新奇的想法,讚歎他開拓創新的精神!
再向前看,黃浦江上的大遊輪氣派壯觀,船上有許多人,裏面還有豪華餐廳呢,一來就是好幾艘,把昔日的黃浦江襯托得更加美麗、大方。
“東方明珠”的對面有許多摩天高樓,其中還有全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它有88層,高高聳立要黃浦江邊,彷彿在爲它守衛呢。旁邊更是坐落着“外灘中心”它樓頂上有一朵很大很漂亮的蓮花,花冠上亮着金色的燈光。我們三口子叫它蓮花大廈,我媽媽特別喜歡它,特別喜歡那朵出污泥而不染的金色蓮花!
上海的外灘就是這樣美麗,要是想說得面面俱到恐怕一天一夜都說不全;這次上海的外灘遊給我長了不少見識,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努力發展青陽,發展安徽,使它們變得與大都市一樣發達,甩掉貧窮落後的破帽子,讓我的家鄉成爲祖國全新的一面!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3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年後也就是1945年,爲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爲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爲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遊覽的地方是上海著名的金融一條街,有萬國建築博覽羣之稱的外灘,它是百年上海的一箇影子,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那現在大家就隨我一起找尋下這片浦江土地吧。
外灘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蘇州路南至金陵東路,長約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築路後,名爲黃浦路,1945年更名爲中山東一路。那黃浦江的名字又是由何而來的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十分有威望的人叫春申君,浦江這一帶是他的領土,故上海簡稱“申”,春申君名叫黃歇所以就叫黃浦江。它是發源與浙江安吉的龍王山,全長114公里,平均水深14米。但並不是從龍王山算起的,是從上海的澱山湖一直流往吳淞口來最後注入長江,期間經過10個區。那有人會問我黃浦江的水爲什麼是黃的呢?我就簡單的和大家解釋下。其實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因爲黃浦江江底的泥土是壤土,壤土是介於泥土和沙土之間的一種土質,是又有泥又有沙的。第二是因爲它流入的時候經過10個區,所以經過了一定的污染。第三是因爲長江水的迴流把一定量的沙土帶了進來。基於以上三種原因所以黃浦江的水是黃的。
1843年上海開放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臺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根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地爲法租界。但臨江而立的巍峨參差、的世界各國風格的建築羣,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來的。它從這一時期起,逐步成爲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的象徵。經過百年曆史滄桑的外灘,在1992—1993年大規模的改造工程後,舊貌換新穎,景色更爲迷人,被中外遊客評爲上海“最喜愛的風景點”。
外灘是上海標誌性的景點,到上海必遊外灘,否則就等於沒來過上海,它的總體佈局可以5條線來概括。1、萬國建築博覽羣(在這條路上有中外建築26幢形成了一條靚麗的風景線)2、10車道的中山東一路貫通了四方的交通。3、外灘的綠化、城雕、噴泉。4、浦東新興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5、外灘情人牆
那我們就連着這幾條線,把外灘迷人的風景盡情的欣賞下吧。
走到這裏,我們先看下對面那幢不起眼的房子,它位於中山東一路和金陵東路口。現在看起來十分的不起眼,但在解放前他是上海比較高級的公寓房,裏面的房間佈置相當豪華,每個房間都有20平方左右,而且有獨立的衛生設備,它是專門給在外灘工作的高級職員居住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和他第2個老婆安娜生的兒子也在這裏居住過。
首先我們在這裏揭開外灘序曲的是這座具有86年曆史被人們稱爲“阿脫奴婆”式的氣象臺。他建於3月9日,他統高50米,包括上面的天線等,塔的實際高度爲36.8米。這個塔原先並不是在這個位置上的,因爲92年外灘改建的時候馬路拓寬,修建新的防汛牆,基於這個天文臺歷史悠久,而且十分有價值,就把他從原來的位置向東北面整體移位20米,並對他進行裝修。他在以前的作用是他可根據徐家彙氣象信號臺測得的氣象信息。每天5次在塔頂桅杆上懸掛各種形狀的標誌,嚮往來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浪和海浪等氣象信息,以保證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又將球升到原來的位置嚮往來的市民、船員報時,所以他也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座報時臺。但隨着現代劃信息傳播科學的發展,它也只能“退休”了,現在是外灘的歷史陳列館,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上海總會]
現在我們位於中山東一路3號,現上海總會,原英國僑民活動的上海總會又稱皇家總會。它建成,耗資白銀45萬兩,是文藝復興式風格。所謂文藝復興式風格的特點就是整體感覺給人十分均勻、對稱。整幢建築以正門爲縱軸線,左右對稱,顯得和諧均勻而穩重。大樓的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有六根愛奧尼克立柱,愛奧尼克立柱特點是柱身修長,柱身有條帶狀,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狀,是“女性美”的象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兩種柱子風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壯,柱頂是突出的圓形,上方有方形的石頭蓋頂,是“男性美”的象徵。海關大樓地層就是用這種柱式。還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現在希臘時期商業繁榮的科林斯城,柱頂有一束樹葉和花蔓組成,似花籃狀,雕刻華美,是“富豪”的象徵,匯豐銀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這種柱式,以顯示自己的財富。這裏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幢建築中遠東第一長酒吧檯,有34米長。大堂北側是環形樓梯,旁邊有半圓形鐵欄電梯,現仍能上下通行。市內裝修由日本設計師承擔,參照日本帝國主義王宮的風格設計,故又稱之爲“東洋的倫敦”,這做優秀近代建築已列爲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6號的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是一幢四層哥特式建築。建造。屋頂坡面陡,頂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頂的兩側原來也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燭。第四層的窗戶形狀都像教堂的窗框一樣,採用尖卷形。正門前有古典式柱廊。中國通商銀行是1879年由盛宣懷籌資興辦的中國人自己最早經營的一家銀行。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中山東一路7號,是一座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該建築注重統一、對稱、穩重,外立面裝飾甚爲講究。每層都採用了古典風格的柱子,或用來承重,或只作爲裝飾。窗戶四周圖形多樣,立體感強,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頂白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不失一種優雅的感覺。這樓是現在的盤谷銀行上海分行,自建成以來,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稱爲大北電報公司大樓。後爲中國通商銀行及長江航運公司所用。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5
朋友們:
下午好!現在我們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的外灘,首先,我對各位的參觀遊覽外灘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遊愉快。
新外灘共有五條旅遊路線,在您的左手邊是被譽爲“萬國建築博覽”的壯觀建築羣和寬敞的中山路,您的右手邊是波光粼粼的黃浦江以及前程似錦的浦東陸家點綴金融貿易區,眼前爲新穎獨特的觀光遊覽區。這建築羣、中山路、觀光區、黃浦江、陸家嘴彷彿樂譜中的五線譜,勤勞上海人民則好似串串間符,正組成最新最華美的樂章,歡迎着各位來賓的光臨。
地粉才能叫外灘呢?簡單的說,它過去曾是上海老城廂外的一塊蘆葦叢生的荒灘地。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緊鎖的國門被殖民者洋炮轟開了,上海也被迫闢爲商埠。從那時起,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隨着殖民者的“搶灘”而紛紛聳立,至本世紀30年代初,上海已從海濱小邑一躍成爲遠東最大的都市。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於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築格調是那麼的和諧統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着52幢風格各異的建築,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雲集於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箇歷史縮影。
各位請看,新外灘2號東風飯店,過去曾是十分聞名的英國總會,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樓高有6層(連地下室),樓頂南北兩端各設瞭望亭一座,內部裝飾極爲華麗。一層樓酒吧間當年曾因擁有110.7英尺的東方最長的酒吧櫃而驕傲一時,如今美國的肯德基快餐廳設在裏面。
外灘是上海的象徵,也是中外遊客必到之處。但在以前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輛擁擠不堪,嚴重影響了外灘整體形象。爲了改變處灘的面貌,上海人民政府把外灘作爲重點加以改造。眼前這條馬路稱中山一路,是爲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也是外灘綜合改造的一部分。該路全長826米,寬45米,設6至10個車道。這條寬闊的交通線不僅僅限於外灘一帶,它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延伸,北起江灣五角場,南抵南浦大橋。到下個世紀初,這條南北走廊長達15公里,將成爲上海旅遊觀光的標誌性景觀。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6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___年後也就是1945年,爲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爲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爲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上海外灘導遊詞5
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羣。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爲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瞭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繫起來,在比較中瞭解他們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功能。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爲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箇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爲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爲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箇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羣。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爲集中的近代建築羣。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7
Aujourd'hui, je suis allé à Shanghai avec mes parents et, surtout, noussommes allés au Bund de Shanghai dont j'ai rêvé.J'ai entendu dire que le Bundavait la plus belle vue nocturne, alors nous avons choisi la nuit, et j'aifinalement atteint ma destination avec impatience.
Le plus remarquable est la tour orientale de perles. C'est vraiment le cielau – dessus de la tête, la station de pied, la lumière de la montagne de la tourchange constamment de couleur, comme un joyau brillant tournant dans l'air, sispectaculaire!
Les vagues sur la rivière ne pouvaient pas non plus retenir leur humeur,battaient le rivage sans cesse, nous disant Bonjour, j'ai pris la main de mesparents, marchant le long de la rivière, marchant inconsciemment jusqu'à la tourcommémorative des héros du peuple de Shanghai, je
En ce moment, j'a I un sentiment innommable, en plus de l'admiration pourles héros morts, plus vaut notre respect et notre émotion!
Je m'appuie sur la rampe près de la rivière et j'admire les néonscolorés.De temps en temps, je passais devant des foules d'étrangers. Le vent dusoir m'a légèrement brossé la joue, ajoutant un peu de fra?cheur à la saisonchaude. Le sifflet du bateau a continué à venir sur la rivière. Tout était sicharmant, si enivrant, que les gens ont oublié de revenir!
Je t'aime, Shanghai!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8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
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
100年後也就是1945年,爲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爲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爲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
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羣。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爲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使上海成爲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爲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箇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羣。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爲集中的近代建築羣。先寫到這裏吧!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9
伴侶們:
下戰書好!此刻我們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的外灘,起首,我對列位的旅行遊覽外灘暗示接待,並預祝列位旅遊舒暢。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汗青的凝結。他齊集浮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都市,國際當代化多半市的特點。又能浮現出上海作爲汗青文假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天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光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當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光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此刻文化交相輝映的風光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起中山東二路地域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階梯,它們是建樹和成長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域,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規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規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階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00年後也就是1945年,爲了眷念巨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老師才更名爲中山東一起。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月,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天下各國古典氣魄威風凜凜的構築。並在此地域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爲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當局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域舉辦了大侷限的改革。將原本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廣階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奇異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域的交通更爲通暢,更揭示了國際化多半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建築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種種雕塑和構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
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掠面,江面波瀾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坎坷翱翔,可一覽多半會口岸的爛漫風物。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集會會議中心造型美妙,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雄偉的氣派更使外灘借得美景。酷愛的旅客們想必各人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絢麗風物了吧,那下面由我教育各人一路賞識外灘風光區。
酷愛的旅客門,此刻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聞名的:萬國構築博覽風光澤,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好漢眷念碑也在北面。隔江遠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構築羣。下面我將重點給各人講授天下聞名的萬國構築博覽風光澤。
各人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向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起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氣魄威風凜凜的構築,他們組成爲了萬國構築博覽風光澤。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構築源於西方的古典構築,以是要想相識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構築接洽起來,在較量中相識他們發生的緣故起因及特點和成果。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月,上海依附自身良好的天然前提和人文情形,出格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區域文化不絕交換融合所培育成的深摯文化祕聞,讓上海敏捷成爲其時中國以致天下的一箇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爲其時天下構築人人們競相示意自身代價,展示本身不風技藝的大舞臺。那時大量外國構築師的登岸,先期留學西歐的中國構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輩的構築理念和技能,雖然也使得其時製作成的上海近代構築滲出了西方構築的影響。以是其時上海的近代構築泛起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情況,留下了一大批代價連城的文化遺產。今朝爲止天下上還沒有一箇國度的都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云雲侷限複雜。精細,技能精深的近代構築羣。箇中萬國構築博覽風光澤就是上海最爲齊集的近代構築羣。
好了,列位伴侶,整個被稱爲凝固的音樂外灘的講授到此就竣事了。但願能給列位留下柔美的回想。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上海。我是上海旅行社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者X導。現在,我們來到了外灘遊覽區。下面,我先把外灘遊覽區的概況跟大家介紹一下。
外灘遊覽區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的東方明珠遊覽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延安東路全長
1300米的中山東一路兩側區域。
外灘遊覽區的主要景點有被譽爲萬國建築博覽羣中最高的’海關大樓,在外灘門面最寬、佔地最廣、體量最大的匯豐銀行大樓,充滿中華元素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外白渡橋,以及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黃埔公園,還有世博會前夕竣工的四大廣場。(周邊的景點有百老匯大廈和正在進行綜合改造的外灘源。)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俗稱黃浦灘。1843年上海開埠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塊地方,就在1845年以上海道臺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埔灘路。上世紀初前後,就有國內外銀行入住,並逐步發展成爲東方的華爾街。直到1945年,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
解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和世博會前夕外灘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造。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世博會前夕的改造,外灘遊覽區全面提升了外灘濱水區域的環境品質、更加凸顯了萬國建築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特色、充分演繹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使外灘成爲上海最具標誌性、最經典的城市景觀區域。
20xx年,外灘遊覽區以外灘晨鐘之名,被評爲新滬上八景之一。
總之,我們說:外灘遊覽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西方古典風情和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是上海都市旅遊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旅遊景區。是國內外遊客到上海遊覽必到的一箇旅遊景點。
好,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有關外灘遊覽區的概況就暫時說到這裏。下面,我們就去參觀景點吧。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遊覽的地方是上海著名的金融一條街,有萬國建築博覽羣之稱的外灘,它是百年上海的一箇影子,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那現在大家就隨我一起找尋下這片浦江土地吧。
外灘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蘇州路南至金陵東路,長約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築路後,名爲黃浦路,1945年更名爲中山東一路。那黃浦江的名字又是由何而來的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十分有威望的人叫春申君,浦江這一帶是他的領土,故上海簡稱“申”,春申君名叫黃歇所以就叫黃浦江。它是發源與浙江安吉的龍王山,全長114公里,平均水深14米。但並不是從龍王山算起的,是從上海的澱山湖一直流往吳淞口來最後注入長江,期間經過10個區。那有人會問我黃浦江的水爲什麼是黃的呢?我就簡單的和大家解釋下。其實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因爲黃浦江江底的泥土是壤土,壤土是介於泥土和沙土之間的一種土質,是又有泥又有沙的。第二是因爲它流入的時候經過10個區,所以經過了一定的污染。第三是因爲長江水的迴流把一定量的沙土帶了進來。基於以上三種原因所以黃浦江的水是黃的。
1843年上海開放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臺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根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地爲法租界。但臨江而立的巍峨參差、的世界各國風格的建築羣,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來的。它從這一時期起,逐步成爲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的象徵。經過百年曆史滄桑的外灘,在1992—1993年大規模的改造工程後,舊貌換新穎,景色更爲迷人,被中外遊客評爲上海“最喜愛的風景點”。
外灘是上海標誌性的景點,到上海必遊外灘,否則就等於沒來過上海,它的總體佈局可以5條線來概括。1、萬國建築博覽羣(在這條路上有中外建築26幢形成了一條靚麗的風景線)2、10車道的中山東一路貫通了四方的交通。3、外灘的綠化、城雕、噴泉。4、浦東新興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5、外灘情人牆
那我們就連着這幾條線,把外灘迷人的風景盡情的欣賞下吧。
走到這裏,我們先看下對面那幢不起眼的房子,它位於中山東一路和金陵東路口。現在看起來十分的不起眼,但在解放前他是上海比較高級的公寓房,裏面的房間佈置相當豪華,每個房間都有20平方左右,而且有獨立的衛生設備,它是專門給在外灘工作的高級職員居住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和他第2個老婆安娜生的兒子也在這裏居住過。
首先我們在這裏揭開外灘序曲的是這座具有86年曆史被人們稱爲“阿脫奴婆”式的氣象臺。他建於1907年的3月9日,他統高50米,包括上面的天線等,塔的實際高度爲36.8米。這個塔原先並不是在這個位置上的,因爲92年外灘改建的時候馬路拓寬,修建新的防汛牆,基於這個天文臺歷史悠久,而且十分有價值,就把他從原來的位置向東北面整體移位20米,並對他進行裝修。他在以前的作用是他可根據徐家彙氣象信號臺測得的氣象信息。每天5次在塔頂桅杆上懸掛各種形狀的標誌,嚮往來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浪和海浪等氣象信息,以保證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又將球升到原來的位置嚮往來的市民、船員報時,所以他也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座報時臺。但隨着現代劃信息傳播科學的發展,它也只能“退休”了,現在是外灘的歷史陳列館,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上海總會]
現在我們位於中山東一路3號,現上海總會,原英國僑民活動的上海總會又稱皇家總會。它1910年建成,耗資白銀45萬兩,是文藝復興式風格。所謂文藝復興式風格的特點就是整體感覺給人十分均勻、對稱。整幢建築以正門爲縱軸線,左右對稱,顯得和諧均勻而穩重。大樓的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有六根愛奧尼克立柱,愛奧尼克立柱特點是柱身修長,柱身有條帶狀,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狀,是“女性美”的象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兩種柱子風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壯,柱頂是突出的圓形,上方有方形的石頭蓋頂,是“男性美”的象徵。海關大樓地層就是用這種柱式。還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現在希臘時期商業繁榮的科林斯城,柱頂有一束樹葉和花蔓組成,似花籃狀,雕刻華美,是“富豪”的象徵,匯豐銀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這種柱式,以顯示自己的財富。這裏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幢建築中遠東第一長酒吧檯,有34米長。大堂北側是環形樓梯,旁邊有半圓形鐵欄電梯,現仍能上下通行。市內裝修由日本設計師承擔,參照日本帝國主義王宮的風格設計,故又稱之爲“東洋的倫敦”,這做優秀近代建築已列爲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6號的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是一幢四層哥特式建築。1906年建造。屋頂坡面陡,頂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頂的兩側原來也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燭。第四層的窗戶形狀都像教堂的窗框一樣,採用尖卷形。正門前有古典式柱廊。中國通商銀行是1879年由盛宣懷籌資興辦的中國人自己最早經營的一家銀行。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中山東一路7號,是一座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該建築注重統一、對稱、穩重,外立面裝飾甚爲講究。每層都採用了古典風格的柱子,或用來承重,或只作爲裝飾。窗戶四周圖形多樣,立體感強,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頂白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不失一種優雅的感覺。這樓是現在的盤谷銀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來,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稱爲大北電報公司大樓。後爲中國通商銀行及長江航運公司所用。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2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
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20xx年後也就是1945年,爲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爲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
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爲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3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XX年後也就是1945年,爲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爲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爲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羣。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爲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瞭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繫起來,在比較中瞭解他們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功能。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爲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箇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爲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爲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箇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羣。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爲集中的近代建築羣。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4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00年後也就是1945年,爲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爲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爲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羣。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5
The Bund, located on the Bank of Huangpu River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Shanghai, is a scenic spot in Shanghai and a must for tourists to Shanghai. TheBund, also known as zhongshangdong 1st Road, is about 1.5 km long. FacingHuangpu River in the East and 52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styles, such asGothic, Roman, Baroque, Chinese and western wall style, in the west, are knownas the "World Architecture Expo Group".
Facing the open mother river, Huangpu River, the Bund leans back on thebuildings with rigorous modeling and different styles. Because of its unique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Shanghai and even China in the field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past century, it has a very rich culturalconnotation. The Bund's riverside, levee, green belt and beautiful buildingsconstitute the street view, which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Shanghai landscape.In the morning, the Bund is a place for people to keep fit; in the daytime, itis a bustling tourist attraction; in the evening, it is a place for lovers tofall in love. When the lights start to shine, the buildings on the Bund areresplendent, like crystal palaces, which make tourists at home and abroadmarvel. Strolling here, we appreciate the style of Huangpu River, the motherriver of Shanghai, overlook the new appearance of Lujiazui area on the otherside of Pudong, feel the different flavor of metropolitan gardens among greentrees and flower beds, and enjoy the rare fresh air and sunshine in ametropolis.
The Bund got its name
Huangpu River is the largest river flowing through Shanghai. The source ofHuangpu River is located in Longwangshan nature reserve, Anji, ZhejiangProvince. As the Huangpu River is connected to the sea, it is affected by tides.On average, there are obvious rising and falling tides twice a day. The waterlevel drop in a day can reach more than 4 meters. In case of astronomical springtide, the water level drop will be even greater. (as for the source of HuangpuRiver, some said it was in Dianshan Lake, others said it was in Taihu Lake.However, it is rare to see lakes as the source of rivers in the world geography.Moreover, Taihu Lake is a shallow lake basin with water from many sources, whichcan not be regarded as a complete source. Only by finding the source of TaihuLake can we find the real source of Huangpu River. After investigation andresearch, Xitiaoxi, located at the foot of Longwang mountain, has a drainagearea of 28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length of 145 kilometers, 1.8 billioncubic meters of water. Its water supply accounts for 70% of Taihu Lake's watersupply, making it the first water source of Taihu Lake. Longwang mountain is thesource of Huangpu River. )
150 years ago, Shanghai was only a medium-sized County along the coast of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shipping industry was very underdeveloped,and people did not have the necessity or ability to build embankments along theriver. Therefore, most of the river banks were natural beaches except theHuangpu River bank in Dongmen. At ebb tide, the river water stagnates in thecenter of the riverbed, exposing a large area of beach. At high tide, the rivernever crossed the bank. Huangpu River is the main channel of Shanghai. Becausethe river is wide and the water is fast, ships going against the river have topull their boats.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 track of the trackers has steppedon a winding path on the Huangpu River beach, which is known as the "trackway",which is the earliest Road on the Bund.
In terms of place names used in Shanghai, the upstream of the river isgenerally called "Li", and the downstream of the river is called "Wai". Forexample, people in Shanghai today are used to call Hanyang road and Bridge onHongkou port "Lihong bridge", Changzhi Road and bridge "Zhonghong bridge", andDaming Road and bridge "Waihong bridge", which is named according to thelocation of the river where the bridge is located. Similarly, the first bridgeof the Suzhou River entering the Huangpu River estuary is called "Wai Bai Dubridge". The bridge in turn is also commonly known as the "Li Bai Du bridge"(now Zhapu Luqiao) and the three Bai Du bridge (now Sichuan Luqiao). Forexample, based on the county seat, the place close to the city is called "Li",and the place far away from the city is called "Wai". Today's southern urbanarea is named "lixiangua Street" and "waixiangua Street"; "Licang bridge" and"waicang bridge" are named after this.
The Huangpu River near the county seat of Shanghai forms a sharp bend atthe exit of Lujiabang, so the Shanghainese take Lujiabang as the boundary. Itsupstream is called "lihuangpu" and its downstream is called "waihuangpu". Thebeaches in lihuangpu are called "lihuangpu Beach" for short, and the beaches inwaihuangpu are called "waihuangpu Beach" for short.
After 1840, Shanghai, as one of the five trading ports, opened to theoutside world. In 1845, the British colonialists seized the Bund and establishedthe British concession. In 1849, French colonists also seized the Bund andestablished the French concession. From then on to the early 1940s, the Bund wasoccupied by the British concession and the French concession, and was called"the Bund of the British concession" and "the Bund of France" respectively. TheMinistry of industry of the public concession and the Council of the FrenchConcession are their highest municipal organizations and leading bodiesrespectively.
The concession is like a sovereign area, and the Western powers operate andmanage it in their way.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ssion, the Bund becamethe earliest and most prosperous place in the concession. In the early days, theBund was a center of foreign trade, where there were many foreign companies andtrade flourished.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many foreign and Chinese bankshave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und, which has become Shanghai's "FinancialStreet" and also known as "Oriental Wall Street".
As a result, the Bund has become a "geomantic treasure land". Owning apiece of land on the Bund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wealth, but also a symbol ofreputation. After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ancial enterprises occupied a place inthe Bund, they built the company building. Most of the buildings on the Bundhave been rebuilt for three or more times. Architec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have shown their skills here, making the Bund, which is not large in area,gather more than 20 buildings of different periods, different countries anddifferent styles. Therefore, the Bund is also known as the "World ArchitectureExpo".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the Bund has always appeared in front of theworld as a symbol of Shanghai. It is the pride of the people of Shanghai. Itshows the world the culture of Shanghai and the excellent ability of integratingforeign civilization with local civilization,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6
租界儼然是一箇主權區,西方列強以他們的方式經營、管理。建設租界,外灘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設和最繁華之地。早期的外灘是一箇對外貿易的中心,這裏洋行林立,貿易繁榮。從19世紀後期開始,許多外資和華資銀行在外灘建立,這裏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於是,外灘成了一塊“風水寶地”。在外灘擁有一塊土地,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名譽的象徵。商行、金融企業在外灘佔有一席之地後,即大興土木,營建公司大樓。外灘的建築大多經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國建築師在這裏大顯身手,使面積不算大的外灘集中了二十餘幢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故外灘又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百餘年來,外灘一直作爲上海的象徵出現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驕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將外來文明與本土文明有機揉合、創新、發展的卓越能力。
第一階段爲形成期,時間從1843年上海開埠至1885年。外灘開埠之初,樓宇多爲2至3層的外廊式建築。最早的建築是1849年落成的原英國領事館。
第二階段爲發展期,時間從1886年至1915年。20世紀初被稱爲“遠東華爾街”,外灘作爲遠東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第三階段爲成熟期,時間從1916年至1937年。30年代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終成現在的規模。
新中國建立後,外灘在20世紀90年代和20__年上海世博會前夕經歷了兩次大規模改造。20世紀90年代的外灘改造是着重解決交通功能和防汛安全問題。世博會前夕改造目地是提升外灘濱水區域的環境品質,更加凸顯了“萬國建築”的歷史文化歲月與特色,充分演繹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成爲高品質街區和上海最具標誌性、最經典的城市景觀區域。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7
在150年前,上海僅是江南沿海的一箇中等縣城,航運事業很不發達,人們沒必要、也沒能力在沿江修築堤岸,所以除東門黃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牀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隻就須拉縴行走。幾百年來,縴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裏”,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習慣把虹口港上的漢陽路橋叫作“裏虹橋”,把長治路橋叫作“中虹橋”,把大名路橋叫作“外虹橋”,就是根據橋所在河流的位置來取名的。同樣,今蘇州河入黃浦江口的第一座橋叫作“外白渡橋”,依次向裏的橋也俗稱“裏白渡橋”(今乍浦路橋)、三白渡橋(今四川路橋)。如以縣城爲依據時,距城近的地方稱爲“裏”,距城遠的地方稱爲“外”,今南市區的“裏鹹瓜街”和“外鹹瓜街”;“裏倉橋”和“外倉橋”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進入上海縣城附近的黃浦江在陸家浜出口處形成一箇急彎,於是上海人就以陸家浜爲界,其上游稱爲“裏黃浦”,下游稱爲“外黃浦”。裏黃浦的河灘叫作“裏黃浦灘”,簡稱“裏灘”,外黃浦的灘地就叫作“外黃浦灘”,簡稱“外灘”。
1840年以後,上海作爲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放,1845年英國殖民主義者搶佔外灘,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佔外灘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紀40年代初,外灘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佔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租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爲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8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城隍廟)外的一處沿江灘地,舊時稱“黃浦灘”早在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於是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地爲英租界,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臨江建造起巍峨參差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羣,並開設了110多家金融機構,這裏成了“遠東的華爾街”,到了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來到了上海,市政府開始對外灘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線譜一樣的外灘景區,它是由“凝固的音樂”萬國建築博覽和“流淌的樂曲”黃浦江所組成。我們各位朋友觀賞這些西方古典風情的建築羣,不僅要注意它的外部的造型美。而且要把它們視爲雕塑藝術來欣賞。
在這“凝固的音樂”樂曲上,26棟建築,樓宇的高低錯落猶如鋼琴上跳動着的琴鍵,樂曲上有序曲、三個高潮、尾聲等樂章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灘防汛牆前的氣象信號臺所承擔,這座氣象信號臺,是“阿脫奴婆”式的古建築,它的主要功能有兩個:第一個我們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頂桅杆上懸掛各形狀的標誌,這是起到天氣預報的作用,它根據徐家彙氣象臺測得的氣象信息,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掛不同顏色的棋子,向來往的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力和海浪等氣象信息以保證航行的安全。第二個作用我們可以再觀察一下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點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點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時,球又降到原來位置。這個目的我不說咱們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幹什麼的了吧?對了!他就是報時臺。但是隨着現代化信息傳播科學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鐘表數不勝數,它只能“退休”了。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灘綜合改造二期工程中,爲了保護這座具有八十多年曆史的古建築,由是將它在原來的位置向東北整體的平移了20米,並且對它進行裝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燈光照着,如一箇巨大的通體晶瑩剔透的“玉柱”,清麗動人。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19
走到這裏,我們先看下對面那幢不起眼的房子,它位於中山東一路和金陵東路口。現在看起來十分的不起眼,但在解放前他是上海比較高級的公寓房,裏面的房間佈置相當豪華,每個房間都有20平方左右,而且有獨立的衛生設備,它是專門給在外灘工作的高級職員居住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和他第2個老婆安娜生的兒子也在這裏居住過。
首先我們在這裏揭開外灘序曲的是這座具有86年曆史被人們稱爲“阿脫奴婆”式的氣象臺。他建於1907年的3月9日,他統高50米,包括上面的天線等,塔的實際高度爲36.8米。這個塔原先並不是在這個位置上的,因爲92年外灘改建的時候馬路拓寬,修建新的防汛牆,基於這個天文臺歷史悠久,而且十分有價值,就把他從原來的位置向東北面整體移位20米,並對他進行裝修。他在以前的作用是他可根據徐家彙氣象信號臺測得的氣象信息。每天5次在塔頂桅杆上懸掛各種形狀的標誌,嚮往來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浪和海浪等氣象信息,以保證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又將球升到原來的位置嚮往來的市民、船員報時,所以他也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座報時臺。但隨着現代劃信息傳播科學的發展,它也只能“退休”了,現在是外灘的歷史陳列館,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0
外灘,洋人稱爲“Bund”,地處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隔江相望。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外灘的正式地名是“中山東一路”,它北起北蘇州路南至金陵東路,全長約1.5公里,地形呈新月形。東臨黃浦江,西面爲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33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爲世界的“萬國建築博覽羣”。上海外灘,是百年上海的發展之歷史縮影,也是上海作爲中國歷史上資本主義發展與外來資本金融業在中國的最早的歷史凝固物。
歷史上的上海外灘,原來是上海老城廂外北面的沿黃浦江的江灘地域,舊時俗稱“黃浦灘”。在新的第一次築路之後,被命名爲黃浦路。在中國抗戰之後的1945年,“黃浦路”被當時光復後的國民政府更名爲中山東一路,門牌號從南邊開始。但是,上海人還是習慣稱爲“外灘”;甚至於有的上海人都不知道“中山東一路”在何處的。
上海作爲鴉片戰爭之後,被迫開放的門戶之一的一箇小型沿海依江城市,也是被迫接受了一批又一批的來自西方洋人前來挖掘與開發。1843年這裏還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浦江泥灘。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地靠黃浦江岸邊的這塊泥灘,提出了作爲英國的租借地。1845年,當時的上海道臺(相當於現在的一箇縣級政府機構)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根據,劃定以黃浦江西岸(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地爲法租界。1844年起這一帶被劃爲英國租界,英國人開始使用這塊地區作爲碼頭,不久這裏開設了最早的一批外國的洋行,其中最有實力的是英資公司怡和洋行(外灘27號)、寶順洋行(外灘14號)、沙遜洋行(外灘24號),以及美資爲背景的旗昌洋行(外灘9號)。1848年在這裏鋪築了馬路和加固了江岸。那些外國人稱這條馬路的名稱“Bund”,至今爲止是西方國家對上海外灘的稱呼,也成爲上海人對黃浦江西岸的稱呼,“外灘”也就成爲這個地名的歷史符號了。
此後,由於太平天國的運動(可以用現在的標準就是一種“邪教組織運動”)大規模侵襲,以及太平天國“建都”於南京,上海一度處於被圍困之中,全城的形勢極爲緊張,上海的社會與經濟波動很多,外灘的開發也處於停頓。1868年,洋人在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建立第一個公園,當時被稱爲“外灘公園”,也就是現在的黃浦公園的前身。這個公園一直到了1921年7月1日,纔開始對中國人開放。小時候,書本上說,外國洋人在這個公園門口插了一塊侮辱中國人牌子:“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最近,有不少的中國歷史學家與專家考證後說,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傳說,是沒有根據的,只是解放前有中國人爲了激勵中國人愛國意志而杜撰出來的故事。不管這個歷史故事杜撰與否,中國人不得進入自己國土上的公園,肯定是恥辱的事實。
後來,隨着清朝晚期洋務運動的大規模興起,上海的城市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纔開始有了實質性的啓動。儘管當時的上海經濟依賴以外國投資者與外國資本爲主的,各種不同的企業也是基本上以洋行爲主體的,但是上海的城市化與經濟建設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中國的民族資本與民族工業也開始起步,並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外灘由於地域優勢和又屬於“外國租界”,被西方的許多政界人士、著名的財團、實業大亨與外國建築師公認爲是上海灘的一塊風水寶地,從而開始規劃建造在當時世界上也不多見的、有着各種各色建築與藝術流派特徵的建築物。可以說。上海外灘是上海租界區的興起爲起點,也成爲上海近代城市開發與經濟發展的起點。
此後,上海外灘漸漸成爲英法租界區的管理機構所在地,也逐步成爲各國銀行、金融機構“安寨紮營”的風水寶地。後來一些外國的實業家與投資冒險家們開始紛紛投資建造高樓旅館,這裏成爲不少外國洋人事業發跡之地塊了,他們希望在這裏能夠建造出具有他們國家建築風格與建築藝術的建築物,成爲外國洋人一羣體面建築物的地區。於是,外灘原來租界初期在這裏建立的比較矮小的建築被逐步拆除,許多新的具有各國特色的豪華高樓大廈被精心地規劃,來自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築大師們也是紛紛被邀請而來上海外灘考察與承擔設計任務,許多的建築材料也是從洋人自己的國家進口而來的。很多年之後,這裏一幢一幢大廈拔地聳起。現在的外灘,臨江聳立巍峨差異的世界各國風格的建築羣,也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陸續建成的,從而形成了今天上海外灘的規模與形態,成爲了上海的一大特色,成爲世界上一個著名標誌性建築羣,成爲上海人的一大自豪的景點與上海的窗口。外國洋人通過了外灘看到的上海,看到了中國的未來;而中國人、尤其是上海人也是通過了外灘開始看五彩繽紛的世界,開始主動要求瞭解和理解整個世界是怎麼樣的,開始接受外來文明與文化。並逐漸形成了把自己的傳統文化與海外文明結合起來的“上海海派文化”。
從上海灘走出了一大批後來對上海與中國政治、經濟以及實業有巨大影響力的金融家、實業家、還有許多的政客,也同樣出來了一批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碼頭”幫會組織與幫會頭目。上世紀初,在上海湧現出來的大量的金融家、實業家、政治人物,還有幫會頭目,基本上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幾乎沒有一箇是所謂正宗的“上海人”。而混跡於外灘附近的十六鋪碼頭爲代表的幫會組織與江湖人物,以及頭目下面的“小赤佬”(那些“小打手”被上海人罵做“小赤佬”)也基本上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遊民們。在上海灘曾經叱吒風雲的黃金榮和杜月笙,也都是到了上海之後,先是去“拜碼頭”(給黑社會頭目送東西),認好了一箇“師傅”做靠山,然後再到碼頭上槓包子。他們也都從基層做起來的窮人,儘管也沒有文化,但是由於他們頭腦活絡,善於應變,善於藉助別人的勢力來發展自己的實力,最後成爲了上海灘名聲顯赫的社會名流人物了。據我所知,不管是香港版的,還是內地版的《上海灘》電視連續劇,那些故事與人物都是不懂上海歷史的半文盲“製造”出來的故事與情節。讓不瞭解上海歷史的外地人與現在的人們,對上海的歷史形成與社會發展軌跡造成了許多的誤解,以爲過去的上海灘都是整天依靠一幫無業遊民創造出來的,打打殺殺,打手們與黑社會在上海灘都是很喫香的,錯誤地認爲上海發展併成爲當時亞洲第一大都市的,成爲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的過程中,是有黑社會作出的貢獻。
那麼,上海從何時才被人們認爲最漂亮的?上海外灘美麗的夜光何時纔開始的?爲什麼上海市政府這次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來改造上海外灘呢?今天,外灘流光溢彩能夠爲世博錦上添花嗎?明天再各位共同來討論。美麗與別緻的外灘,上海人民始終是最愛的。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1
親愛的遊客們:
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羣。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爲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瞭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繫起來,在比較中瞭解他們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功能。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爲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箇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爲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爲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箇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羣。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爲集中的近代建築羣。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2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城隍廟)外的一處沿江灘地,舊時稱“黃浦灘”早在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於是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地爲英租界,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臨江建造起巍峨參差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羣,並開設了110多家金融機構,這裏成了“遠東的華爾街”,到了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來到了上海,市政府開始對外灘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線譜一樣的外灘景區,它是由“凝固的音樂”萬國建築博覽和“流淌的樂曲”黃浦江所組成。我們各位朋友觀賞這些西方古典風情的建築羣,不僅要注意它的外部的造型美。而且要把它們視爲雕塑藝術來欣賞。
在這“凝固的音樂”樂曲上,26棟建築,樓宇的高低錯落猶如鋼琴上跳動着的琴鍵,樂曲上有序曲、三個高潮、尾聲等樂章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灘防汛牆前的氣象信號臺所承擔,這座氣象信號臺,是“阿脫奴婆”式的古建築,它的主要功能有兩個:第一個我們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頂桅杆上懸掛各形狀的標誌,這是起到天氣預報的作用,它根據徐家彙氣象臺測得的氣象信息,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掛不同顏色的棋子,向來往的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力和海浪等氣象信息以保證航行的安全。第二個作用我們可以再觀察一下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點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點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時,球又降到原來位置。這個目的我不說咱們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幹什麼的了吧?對了!他就是報時臺。但是隨着現代化信息傳播科學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鐘表數不勝數,它只能“退休”了。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灘綜合改造二期工程中,爲了保護這座具有八十多年曆史的古建築,由是將它在原來的位置向東北整體的平移了20米,並且對它進行裝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燈光照着,如一箇巨大的通體晶瑩剔透的“玉柱”,清麗動人。
在凝固的音樂上的高潮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三幢大樓組成。由於時間的關係這裏着重給各位介紹一下上海總會,他位於中山東一路二號,建成於,耗資45萬兩白銀。原是來是供英國僑民休閒娛樂活動的場所。大樓是文藝復興式的風格。在建築的東立面採用的是橫三段處理,又以正門爲縱軸線,左右門窗裝飾圖案對稱,整幢大樓顯得和諧勻稱而且穩重。
另外我們再看大樓的第三層與第四層是用六根愛奧尼克式立柱支撐,這種柱式,柱身修長,高度約爲底徑9至10倍,柱身有條帶狀,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狀,是“女性美”的象徵。在大樓層頂南北兩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強了整幢建築的高度和豪華氣派。從遠處望來他就像一件雕塑家手中的完美的藝術品。另外大樓內部的裝修也十分曲雅、豪華。這裏有一長34米的用意大利的大理石鋪面的酒巴臺,號稱遠東最長的酒吧。大堂的北側還有一箇半圓形的鐵柵欄電梯,這部也是當時上海最早的一部電梯,現在好多的反映老上海的電視劇都是在這裏拍攝的。大樓內的裝飾仿英國皇宮格調,因此它有“皇家總會”之稱。
緊挨着上海總彙的這個就是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它位於外灘六號。是一幢哥特式的建築,正門有古典式的柱廊。這就是凝固音樂的第一高潮部分。
凝固音樂的第二高潮,是由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所組成。是萬國建築博覽羣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築。
匯豐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11號,1923建成,1955年至1995年這四十年間它曾是上海人民政府所在地,再在是浦東發展銀行使用。這座大樓英國人自稱是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的最講究的一幢建築,它是外灘佔地最廣,門面最寬,體形最大的建築,整幢建築呈現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出現的古典主義風格,是古羅馬式的建築。大樓底層是三個羅馬石拱券大門,大樓第二層至第四層,用六根希臘式科林斯柱子。這種柱式出現在希臘時代商業繁榮的科林斯城,其柱頂上有一束樹葉和花蔓組成,似花籃形狀,雕刻華美,是“富豪”的象徵,在他的頂端還有巴洛克式尖塔,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它還有着三件稀世之寶:第一件是大門兩側有一對銅獅,坐北朝南一隻張着大口,坐南朝北的一隻閉着嘴,這正好有銀行資金的吐納之意。
據說在英國鑄成之後就將其模型毀掉,使他成爲世界上的絕版;第二件是室內頂上有一幅世界上極爲鮮見的巨型馬賽克壁畫,畫面有200平方米。第三件是大樓大堂內有28根高13米的意大利大理石石柱,全是天然形成。其中有四要是沒有拼接的,是純天然巨石雕成的,據說世上只有六根,這裏擁有四根,可見它的價值,(另外兩根在法國盧浮宮)。使整幢大樓皇宮,它統領着附近的二十多幢建築,顯出了華麗莊嚴的風範。使得它在整個外灘建築羣中最爲引人注目。
海關大樓建成於,花去430萬兩白銀。大樓是具有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大樓頂部的大鐘,是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大鐘式樣製造,花白銀20xx餘兩。它是亞洲第一大鐘,又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鐘。大鐘直徑5。4米,分針長3。17米,時針長2。3米。鍾內有三個最達兩噸的鐘擺,這個大鐘每週開三次,每次上發條要四個人操作一小時。另外每天在一刻鐘的時候會奏響一段《東方紅》樂曲,到整點奏響一整曲《東方紅》。
這兩座大樓被稱爲姐妹樓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匯豐銀行大樓雍容曲雅,海關大樓雄健挺拔。兩幢大樓並列一起相得益彰。共同承擔了凝固音樂的第二高潮。
凝固音樂的第三高潮由匯中飯店、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三幢建築組成。這一樂章以現代主義爲主題。
匯中飯店 位於中山東路南京路口,它的正六在南京東路23號。建造,它外形美觀,白色清水磚作牆面;紅磚作腰線。有“外灘美女”之稱。這裏曾是三次重要會議所在地。第一,“上海萬國禁菸大會”;第二是1996年“上海國際興奮劑”會議;第三是中國17省代表召開歡迎孫中山先生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會議。
沙遜大廈與中國銀行大樓 沙遜大廈因當時內部裝修豪華被稱爲是“遠東第一樓”。現在是和平飯店的北樓。外形象大寫英文字母A。中國銀行大樓是萬國建築博覽中唯一一箇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大廈,他比沙遜大廈低60釐米,這還有一箇故事。當被中國資本家覺得在外灘全是西方列強建造的形式各異的高樓,而且反映了各國列強的雄厚的經濟實力,爲了不讓我們中國人丟臉面,於是中國官僚資本主義也決定造一箇大樓,而且要造比其他國家的都要高,於是原計劃要造34層,但是後來受沙遜大廈的業主也就是沙遜的陰撓,他說“你們們中國人是一點地位沒有的,造的樓怎麼可以比我們英國人的還要高呢?”於是打官司打到英國倫敦,結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中國人敗訴了,後來只能造成15層,比沙遜大廈低了60釐米。但是中國人還是不服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樓房不讓我超過你,我在樓底上豎了兩杆國旗,這兩個棋杆比你們沙遜大廈高,這回你們應該沒話講了吧?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個棋杆就是鑑證。中國銀行大廈外形有中爲民族特色,樓底國角微翹,檐口用斗拱裝飾。窗框是中國錢幣的變形的形狀。
凝固音樂的尾聲是由東方匯理銀行和上海大廈擔當。
東方匯理銀行爲巴洛克式建築,整幢大樓富有凹凸感,對比強烈。現在是上海市建築保護單位。
百老匯大廈具有現代主義風格是觀賞黃浦江、外灘、浦東景色的最佳處,周曾經陪同不少外國元首和貴賓登臨觀光。20世紀90年代,連續獲得涉外賓館“十佳安全優勝單位”稱號。
好了,各位朋友,整個被稱爲凝固的音樂外灘的講解到此就結束了。希望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回憶!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3
曾記載着“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屈辱歷史的黃浦公園,是上海最早的歐式花園,始建於1886年,她是外灘百年滄桑的見證人。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費開放的外灘歷史紀念館是一部中華民族百年的奮鬥史。
坐落在曾經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黃浦公園內,給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塊槍狀塔體,寓意鴉片戰爭、五四運動、解放戰爭以來光榮犧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內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位於黃浦公園南大門內,它是大型青銅人像雕塑。一位身軀偉岸的工人,揚着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形象而動感強烈,表現出無產階級力量無比,不畏艱險,勇敢前進,氣吞山河的大無畏精神。作品主題是表彰上海工人階級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光輝業績。
位於黃浦公園下沉式圓島上,浮雕全長120米,高3.8米。浮雕以寫實的手法擷取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事件,表現了從1840年至1949年間上海人民的革命鬥爭。兩翼爲裝飾性的花環圖案,象徵着上海人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浮雕可分爲七組,97個典型人物,表現了先烈們偉大的鬥爭業績。
聞名中外的外白渡橋(Garden Bridge ofShanghai)是舊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處於蘇州河下游河口,位於黃浦公園西側,架在中山東一路,東大名路之間的蘇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鋼結構的橋樑,兩跨52.16米,寬18.3米,是上海市區連接滬北、滬東的重要通道,過橋人流量和車流量很高。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4
海關大樓
中山東一路13號,1927年建成,折中主義建築風格。
1857年在這裏建成的江海北關,可稱之爲第一代海關大樓建築。第二代海關大樓採用洋派的英國都鐸王朝時代建築樣式,在主樓中央有一箇鐘樓,這是上海第一次設立鐘樓。
由8層樓和5層輔樓組成,建築高度爲79.2米。頂部的鐘樓爲整幢建築縱軸線,兩邊門窗及雕刻圖案對稱。東立面大門有四根純手工打磨的粗壯的多立克柱子支撐。基座部分爲嚴謹的古典主義風格,從三到七層爲豎線條,立面裝飾非常簡化,釧樓造型屬於裝飾藝術派風格,整幢大樓帶有高聳的形體和幾何形圖案裝飾,它是上海終結復古主義樣式,嘗試“新潮”或“摩登”的第一座建築。
大樓頂部的大樓,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大鐘式樣製造,鐘面爲圓形,每面用12角菱形圖案組合,直徑達5.4米,鐘的指針用紫銅做成,其中分針長3.17米,時針長2.3米。鍾內有3個鐘擺,最大的一箇重2噸,其餘2個也有1噸重左右,還有一口大敲鐘,4個小敲鐘,鐘的發條長15.65米。大鐘上還有72盞自動形狀的電燈。海關大樓與匯豐銀行大樓被稱爲“姐弟樓”。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15號,1902年建成,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895年沙皇俄國、法國與清政府合資設立華俄道勝銀行,次年設分行於上海,成爲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建築共3層,沿襲了當時講究捧場的銀行業崇尚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復古風格。立面構圖爲橫3段、豎3段,並以法國凡爾賽宮花園內的小特里阿農宮爲原型,當時的上海媒體普遍都認爲:“這是上海第一幢從設計、材料到施工均能與歐洲建築相媲美的樓房。”
大樓入口門廊兩側飾塔司乾式雙柱,立面上有兩根巨柱式半圓形愛奧尼克壁柱,左右還各有兩根方形的愛奧尼克壁柱。二、三層外牆鑲貼大理石與乳白色的釉面磚,室內有貫通三層的彩色玻璃天棚覆蓋的中庭式大廳。不僅豪華,還採用了不少新技術、新設備,開創上海建築的數項第一:即第一幢用瓷磚貼面的建築,最早安裝衛生設備的建築,最早使用砂墊層替代打樁的建築。
1928年11月,南京政府設立國家銀行——中央銀行,接管這幢大樓產權,將它作爲中央銀行行址,現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5
現在我們位於中山東一路3號,現上海總會,原英國僑民活動的上海總會又稱皇家總會。它1910年建成,耗資白銀45萬兩,是文藝復興式風格。所謂文藝復興式風格的特點就是整體感覺給人十分均勻、對稱。整幢建築以正門爲縱軸線,左右對稱,顯得和諧均勻而穩重。大樓的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有六根愛奧尼克立柱,愛奧尼克立柱特點是柱身修長,柱身有條帶狀,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狀,是“女性美”的象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兩種柱子風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壯,柱頂是突出的圓形,上方有方形的石頭蓋頂,是“男性美”的象徵。海關大樓地層就是用這種柱式。還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現在希臘時期商業繁榮的科林斯城,柱頂有一束樹葉和花蔓組成,似花籃狀,雕刻華美,是“富豪”的象徵,匯豐銀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這種柱式,以顯示自己的財富。這裏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幢建築中遠東第一長酒吧檯,有34米長。大堂北側是環形樓梯,旁邊有半圓形鐵欄電梯,現仍能上下通行。市內裝修由日本設計師承擔,參照日本帝國主義王宮的風格設計,故又稱之爲“東洋的倫敦”,這做優秀近代建築已列爲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中山東一路6號的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是一幢四層哥特式建築。1906年建造。屋頂坡面陡,頂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頂的兩側原來也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燭。第四層的窗戶形狀都像教堂的窗框一樣,採用尖卷形。正門前有古典式柱廊。中國通商銀行是1879年由盛宣懷籌資興辦的中國人自己最早經營的一家銀行。
中山東一路7號,是一座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該建築注重統一、對稱、穩重,外立面裝飾甚爲講究。每層都採用了古典風格的柱子,或用來承重,或只作爲裝飾。窗戶四周圖形多樣,立體感強,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頂白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不失一種優雅的感覺。這樓是現在的盤谷銀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來,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稱爲大北電報公司大樓。後爲中國通商銀行及長江航運公司所用。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6
La perle orientale est haute, un grand support triangulaire en bas, ungrand d?me sur le support triangulaire, des lumières colorées scintillent soncorps délicat, mais pas près de la banalité, faire les gens regarderconfortablement, mignon.Au – dessus se trouvent trois grands cylindresverticaux.Au milieu de l'ascenseur touristique à couper le souffle, les lumièresdouces sont si brillantes.Puis il y a le restaurant rotatif bien connu,l'apparence est également scintillante lampe de couleur, mais la couleur estlégèrement plus légère, donner aux gens le plaisir de la beauté.Le Sommet de latour de la perle orientale est toujours éclairé.Le jaune p?le doux estparticulièrement éblouissant et distinctif dans la nuit.De loin, c'est vraimentson nom – qui correspond à la perle orientale, et je ne peux m'empêcherd'admirer l'ingéniosité du concepteur de la perle orientale, ses idées nouvelleset son esprit d'innovation!
En regardant vers l'avenir, le grand bateau de croisière sur la rivièreHuangpu est magnifique. Il y a beaucoup de gens à bord, et il y a desrestaurants luxueux à l'intérieur. D'une part, il y a plusieurs navires, ce quirend la rivière Huangpu plus belle et plus généreuse.
En face de la perle orientale, il y a beaucoup de gratte – ciel, parmilesquels il y a le plus haut gratte – ciel d'Asie. Il a 88 étages, et il s'élèveau bord de la rivière Huangpu, comme s'il était gardé pour lui.? c?té de lui setrouve "Bund Center" il y a une grande et belle fleur de lotus sur le toit, lacorolle de la lumière dorée.Ma mère l'aimait beaucoup, surtout le lotus doré quisortait de la boue et n'était pas teint!
Le Bund de Shanghai est si beau, si vous voulez tout dire, j'a i peur qu'ilne soit pas complet un jour et une nuit; cette visite du Bund de Shanghai m'adonné beaucoup de connaissances, et quand je serai grand, je m'efforcerai dedévelopper Qingyang et Anhui, afin qu'ils deviennent aussi développés que lamétropole, en abandonnant le chapeau brisé de la pauvreté et du retard, afin quema ville natale devienne un tout nouveau c?té de la mère patrie!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7
Je suis venu à Shanghai en octobre.Une ville moderne construite dans unjardin peut être décrite comme Shanghai; Shanghai m'a donné l'impression d'êtrebelle, à la mode et brillante. Bien s?r, les plus belles vues de Shanghai sontles vues nocturnes du Bund.
Lorsque la nuit tomba, les lumières des gratte – ciel de différentes formess'illuminaient. Les néons clignotants sur les toits du b?timent Jinmao et duGrand H?tel Shangri La ressemblaient à la Couronne de la reine. Les lumièress'éteignaient et le beau Bund semblait charmant.J'a i vu la vue nocturne deChongqing, une ville montagneuse. Les montagnes sont reliées les unes auxautres, et les points sont liés au ciel, mais la vue nocturne du Bund est encoreplus fascinante.Les navires qui naviguaient sur la rivière Huangpu étaienthabillés de néons, comme des palais et des dragons. Chaque navire avait desformes différentes et des milliers de changements. La rivière Huangpu estdevenue un ruban fluide, et les deux c?tés de la rivière étaient hauts et Bas,et divers b?timents hauts et bas comme des diamants incrustés dans le ruban.Leplus éblouissant de ces diamants est la tour de télévision orientale Pearl, quiest en forme de c?ne et se compose de sphères supérieures et inférieuressoutenues par un cadre en perle orientale de la nuit estparticulièrement visible, deux grandes lumières sphériques scintillent et seconfondent, changeant constamment de couleur, très belle.Le vent du soir s'esthabitué à marcher sur le Bund et à profiter de cette belle vue nocturne.
Shanghai est le paradis du bonheur, Shanghai est l'aile de la mode,Shanghai est l'endroit où voler le rêve.Expérimentez un go?t différent dansdifférentes villes. La vue nocturne sur le Bund de Shanghai m'a fait me demanderquel mot utiliser pour décrire. En bref, la vue nocturne sur le Bund de Shanghaiest trop belle.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8
各位:今天當我們沐浴着改革開放的陽光,在這外灘散步,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景觀。首先,請看西面,那就是上海的象徵之一——萬國建築博覽會。大家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闢爲商埠(bu)當時的上海逐漸形成了外國資本在中國最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也隨之在外灘建立。這黃浦江邊集中大批西方國家的銀行、俱樂部、夜總會等,反映了西方殖民這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這外灘上的一棟棟高聳的大樓,雖然不是由一位設計師設計,也不是建於同一年代,但卻富有共性,它們都是當時西方最流行的樣式,採用西方古典建築形式,整個建築具有莊重、雄偉的氣勢,建築色調基本統一。另外再看東面,人們在觀景臺上海還可以眺望到寬闊壯麗的黃浦江江面景色,江風拂(fu)面、江面波光粼粼(lin)、百舸爭流、白色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風光。遙望浦東跨世紀最新穎的摩天建築羣,恢弘的氣勢使外灘借得美景。外灘作爲上海的象徵,融江河景觀與建築景觀於一體,集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文明於一爐,現在讓我們由南至北觀賞一下外灘邊的主要大樓建築。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29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Shanghai. I'm a tour guide of Shanghai travelagency. You can call me Xiao X or director X. Now, we are in the Bund area.Next, I'd like to give you an overview of the Bund tourist area.
The Bund tourist area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Huangpu River andSuzhou River in the mother river of Shanghai. It looks across the river from thePearl River scenic spot in Pudong. It is located on the 1300 sides of theZhongshan East Road.
The main tourist attractions in the Bund are known as the highest customsbuilding in the "World Architecture Expo". The largest building in the Bund isthe HSBC building with the largest width, the largest and the largest volume.The Bank of China Building and the outer white bridge are full of Chineseelements, the mother river, the Yellow River Pujiang, the Whampoa Park inShanghai, and the four square completed on the eve of World Expo. (thesurrounding attractions include Broadway building and Bund source which isundergoing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
The Bund, formerly known as "Huangpu Beach", was a beach along the river inthe northeast of Chengxiang, Shanghai. After the opening of Shanghai port in1843, the first British Consul in Shanghai, Balfour, took a fancy to this place.In 1845, according to the so-called "Shanghai land charter" published byShanghai Daotai, 800 mu of land including the Bund was designated as the Britishconcession, and the roads along the river were called "Huangpu Road and HuangpuBeach Road". Around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 there were domestic andforeign banks moving in,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Oriental Wall Street". Itwas not until 1945 that it was renamed zhongshangdong 1st road.
After liberation, especially in the 1990s and 1920s___ On the eve of theWorld Expo 20__, the Bund experienced two large-scale renovation. It is worthmentioning that: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n the eve of the World Expo, the Bundtourist area ha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Bundwaterfront area, highlighte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universalarchitecture", and fully interpreted the theme of "Better City, better life",making the Bund the most iconic and classic urban landscape area inShanghai.
20___ In, the Bund tourist area was named "Bund morning bell" as one of the"Eight Sights on new Shanghai".
In a word, we can say that the Bund tourist area is a classic scenic spotin Shanghai urban tourism, which integrates human landscape and naturallandscape, complements western classical customs and Chinese modern customs. Itis a must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to visit Shanghai.
Good, ladies and gentlemen. Due to the time limi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the Bund tourist area is here for the time being. Next, let's visit the scenicspots.
上海外灘夜景導遊詞 篇30
Bienvenue à Shanghai.Je suis le Guide de l'Agence de voyage de Shanghai,vous pouvez m'appeler petit X, ou X – Guide.Maintenant, nous sommes dans la zonetouristique du Bund.Maintenant, je vais vous donner un aper?u de la zonetouristique du Bund.
La zone touristique du Bund est située à l'intersection de la Rivière mèreHuangpu et de la rivière Suzhou à Shanghai, en face de la zone touristique de laperle orientale à Pudong. Elle commence au nord par le pont Waibaidu et setermine au Sud par les deux c?tés de la route Zhongshan East 1st, d'une longueurtotale de 1300m, sur la route Yanan est.
Les principales attractions de la zone touristique du Bund sont le plushaut b?timent des douanes connu sous le nom de ? Groupe d'exposition del'architecture universelle ?, le b?timent de la banque HSBC avec la plus largeporte, la plus grande superficie et le plus grand volume sur le Bund, leb?timent de la Banque de Chine et Le pont Waibaidu rempli d'éléments chinois, laRivière mère de Shanghai, la rivière Huangpu et le parc Huangpu, ainsi que lesquatre places achevées avant l'exposition mondiale.(les attractionsenvironnantes sont Broadway Building et Bund source, qui sont en cours derénovation complète.
Bund, à l'origine est Shanghai Chengxiang c?té nord – est de la plage lelong de la rivière, communément appelé "Huangpu Beach".Après l'ouverture du portde Shanghai en 1843, le Premier consul britannique à Shanghai, M. bafur, s'estintéressé à l'endroit. En 1845, sur la base de la ? Charte foncière de Shanghai? publiée par la plate – forme routière de Shanghai, il a délimité 800 mu deterres à l'intérieur du Bund comme concession britannique et a construit desroutes le long de la rivière, appelées ? Huangpu Road, Huangpu Beach Road ?.Versle début du siècle dernier, il y avait des banques au pays et à l'étranger, etprogressivement développé en "Wall Street oriental".Ce n'est qu'en 1945 qu'il aété rebaptisé Zhongshan East Road.
Après la libération, en particulier dans les années 1990 et à la veille del'Expo 20__, le Bund a subi deux transformations à grande échelle.Il convient dementionner qu'à la veille de l'exposition mondiale, la zone touristique du Bunda amélioré la qualité de l'environnement de la zone riveraine du Bund, mis enévidence le style historique et culturel et les caractéristiques de ?l'architecture universelle ?, déduit pleinement le thème de l'expositionmondiale ? une ville meilleure, une vie meilleure ? et fait du Bund la zone depaysage urbain la plus emblématique et la plus classique de Shanghai.
En 20__, la zone touristique du Bund a été nommée "Bund Morning Bell" et aété nommée l'une des "Huit vues sur le nouveau Shanghai".
En un mot, nous disons: Bund Tourism Area combine le paysage humain et lepaysage naturel, le style classique occidental et le style moderne chinois secomplètent mutuellement, est Shanghai City Tourism a une longue histoire desites touristiques classiques.C'est une attraction touristique incontournablepour les touristes nationaux et étrangers qui visitent Shanghai.
Très bien, les visiteurs.En raison de la relation temporelle, la vued'ensemble de la zone touristique du Bund est brièvement décrite ici.Allonsvisiter les attractions.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