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導遊詞概況(精選3篇)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1
海市位於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靠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爲海拔4米左右。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其中河道、湖泊面積532平方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長興、橫沙3個島嶼。崇明島爲中國第三大島.上海解放後,至1964年5月,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10個市區,以及上海、嘉定、寶山、川沙、奉賢、南匯、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個郊縣。 從1980年至20__年底,撤縣建區後,上海市轄有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南匯、奉賢18個區,崇明1個縣。
20__年末,上海戶籍人口爲1334.23萬人。其中:男性672.05萬人,女性662.18萬人,非農業人口1018.81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2104人。在人口分佈中,超過百萬人口的有浦東新區和楊浦區,分別爲172.82萬人和107.62萬人。全市平均壽命爲79.52歲,其中:男性爲77.36歲;女性爲81.63歲。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海口,主要河道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藻浜、川楊河、澱浦河、大治河、斜塘、園泄涇和大泖港等。 黃浦江干流全長82.5公里,河寬300~700米。 蘇州河全長125公里,上海境內54公里,爲黃浦江主要支流。 最大的湖泊爲澱山湖,面積約爲62平方公里。上海地區年降水量爲1100毫米。梅雨量爲235.0毫米,上海年平均氣溫,市區爲17.8℃。其它地區爲16.3℃(崇明)~17.6℃(寶山)。年極端最高氣溫市區38.8℃,其它地區爲35.7℃~37.6℃;年極端最低氣溫市區爲-2.0℃,其它地區爲-4.8℃~-1.9℃。
“申”、“滬”的由來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爲“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爲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爲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爲“扈瀆”,以後又改“扈”爲“滬”。
上海建城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鹹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爲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爲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爲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闢爲“通商”口岸。在此後的一百年裏,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歷史性變革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烈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使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已成爲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地理位置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箇良好的江海港口。
氣候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溼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__年,全年平均氣溫17.8℃,日照1686.5小時,降雨量1427.9毫米。全年6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
土地面積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爲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__年,上海全市面積634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其中區域面積5299.29平方公里,縣域面積1041.21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是我國的第三大島嶼,面積爲104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水文上海地區河湖衆多,水網密佈,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澱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江、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湖泊爲澱山湖,面積爲62平方公里。
地勢上海境內除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山脈外,全爲坦蕩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爲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爲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區劃解放初期,上海共劃分爲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後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和撤縣建區,至20__年末,上海共有18個區、1個縣,共132個鎮,3個鄉,99個街道辦事處,3393個居民委員會和203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上海人口總量規模不斷擴大。上海開埠時人口不足10萬,至1949年解放時,上海人口僅爲520萬,至20__年末,全市戶籍人口已增加到1334.23萬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佔全國總人口的1%。20__年,全市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20__人。
人口自然變動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出現人口自然變動負增長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年開始始終保持負增長。20__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爲4.7‰,死亡率爲7.3‰,自然增長率爲負2.6‰。
上海在全國的地位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着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重任,在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這個人口僅佔全國1%、土地面積佔全國0.06%的城市裏,完成的財政收入佔全國的九分之一,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港口貨物吞吐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並在改革開放、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着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2
1943年,現代名僧應慈法師應沉香閣住持葦乘之請,駐錫沉香閣,在這裏首先開講華嚴初祖杜順(557-640)所著《華嚴法界觀門》,從此,慈雲寺(沉得閣)成爲應慈漢師在上海弘揚華嚴宗的道場。
應慈(1872-1965年)法師自稱爲華嚴座主,一生教演《華嚴》,深受國內外宗教界的敬仰。他法名溼親,安徽歙縣人,26歲在普陀山出家,28歲在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後到金山、高?、天寧等寺參學,依明性、寄禪、大定、月郎、冶開等名僧爲師,後隨月霞法師研究《華嚴經》,畢生致力於宏揚《華嚴經》教義,對近現代華嚴宗的傳播影響很大。
華嚴宗以《華嚴經》爲主要經典,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被武則天賜號“賢首”,該宗又稱首宗。華嚴宗認爲,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顯現,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宣傳“法界緣起”的世界觀和“頓入佛教”的思想。
應慈法師隨月霞法師在上海華嚴在大學、虞山興福寺華嚴講堂講授《華嚴經》。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潛心專修《華嚴經》。隨後數十年,應慈法師在江蘇、浙江、山西、上海等地傳播華嚴宗教義,並在常州、上海等地創辦華嚴學院,培養僧才。1948年,主持華嚴法會事務。晚年應慈法師常住沉香閣,仍弘揚演教,講學不輟,自律爲“四壁有經皆可讀,一年無日不參禪”。
應慈法師是位愛國愛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擁護中國______的領導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擁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當選爲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7年,又被選爲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62年當選爲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3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光臨上海。我是上海旅行社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紅,或者紅導。現在,我們來到了外灘遊覽區。下面,我先把外灘遊覽區的概況跟大家介紹一下。
外灘遊覽區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的東方明珠遊覽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延安東路全長1300米的中山東一路兩側區域。
外灘遊覽區的主要景點有被譽爲”萬國建築博覽羣”中最高的海關大樓,在外灘門面最寬、佔地最廣、體量最大的.匯豐銀行大樓,充滿中華元素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外白渡橋,以及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黃埔公園,還有世博會前夕竣工的四大廣場。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俗稱”黃浦灘”。1843年上海開埠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塊地方,就在1845年以上海道臺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埔灘路”。上世紀初前後,就有國內外銀行入住,並逐步發展成爲”東方的華爾街”。直到1945年,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
解放後,特別是世博會前夕外灘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造。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世博會前夕的改造,外灘遊覽區全面提升了外灘濱水區域的環境品質、更加凸顯了”萬國建築”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特色、充分演繹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使外灘成爲上海最具標誌性、最經典的城市景觀區域。
總之,我們說:外灘遊覽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西方古典風情和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是上海都市旅遊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旅遊景區。是國內外遊客到上海遊覽必到的一箇旅遊景點。
好,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有關外灘遊覽區的概況就暫時說到這裏。下面,我們就去參觀景點吧。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