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景區景點導遊詞(通用3篇)

上海景區景點導遊詞 篇1

  朋友們:

  下午好!現在我們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的外灘,首先,我對各位的參觀遊覽外灘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遊愉快。

  新外灘共有五條旅遊路線,在您的左手邊是被譽爲“萬國建築博覽”的壯觀建築羣和寬敞的中山路,您的右手邊是波光粼粼的黃浦江以及前程似錦的浦東陸家點綴金融貿易區,眼前爲新穎獨特的觀光遊覽區。這建築羣、中山路、觀光區、黃浦江、陸家嘴彷彿樂譜中的五線譜,勤勞上海人民則好似串串間符,正組成最新最華美的樂章,歡迎着各位來賓的光臨。

  地粉才能叫外灘呢?簡單的說,它過去曾是上海老城廂外的一塊蘆葦叢生的荒灘地。

  1840年第一次戰爭以後,緊鎖的國門被殖民者洋炮轟開了,上海也被迫闢爲商埠。從那時起,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隨着殖民者的“搶灘”而紛紛聳立,至本世紀30年代初,上海已從海濱小邑一躍成爲遠東最大的都市。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於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築格調是那麼的和諧統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着52幢風格各異的建築,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雲集於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箇歷史縮影。

  各位請看,新外灘2號東風飯店,過去曾是十分聞名的英國總會,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樓高有6層(連地下室),樓頂南北兩端各設了望亭一座,內部裝飾極爲華麗。一層樓酒吧間當年曾因擁有110.7英尺的東方最長的酒吧櫃而驕傲一時,如今美國的肯德基快餐廳設在裏面。

  新外灘12號以前是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該建築建於1923年,屬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大樓爲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築,高5層,加上頂部一半球形層頂菜有7層,鋼框架結構。樓內裝飾十分講究,設有美、英、法、俄、日等國各種接待室。這座建築英國人曾自詡爲“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爲講究的建築。

  緊鄰匯豐銀行旁邊的那幢建築是上海海關大樓,爲19世紀復古主義的建築,建於1927年,爲當今世界所罕兇。大樓上面的大鐘四周均可看到走時,每隔15分鐘奏響一段短曲,鐘聲悠揚深沉,聲聞10裏。

  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都出於英國設計家威爾遜之後,上海親切地稱它們爲“姐妹樓”,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標誌之一。

  南京東路口的兩幢大樓均稱爲和平飯店。坐南朝北的這幢樓建於1906年,當時稱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早的一箇飯店。它可作爲一座歷史建築,屬英國文世復興式。該樓的最大特點是立面彩紅磚做腰線,白牆磚做貼面,遠遠望去既莊重典雅,又別具風格,實屬一座難得的佳作。

  外灘的這些建築,都是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如今爲了讓人們瞭解這些建築的歷史,每幢大樓門前均掛有中英文對照的銘牌。

  對於外灘,上海人給她的稱呼也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上海人把解放前的外灘叫舊外灘,解放後稱作外灘,現在人們贊她爲新外灘。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搶佔外灘的情景,但每次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歷史意義。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重心也由南而北,浦東的開發和振興使上海走到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春風吹醒了沉睡多年的上海外灘,中外金融機構也紛紛搶佔外灘。上海作出了“清巢引鳳”的重大舉措,將外灘金融街房屋大置換,吸引海內外的“老顧客”重新前來落戶,再顯遠東“華爾街”的風采。

  外灘是上海的象徵,也是中外遊客必到之處。但在以前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輛擁擠不堪,嚴重影響了外灘整體形象。爲了改變處灘的面貌,上海人民政府把外灘作爲重點加以改造。眼前這條馬路稱中山一路,是爲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也是外灘綜合改造的一部分。該路全長826米,寬45米,設6至10個車道。這條寬闊的交通線不僅僅限於外灘一帶,它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延伸,北起江灣五角場,南抵南浦大橋。到下個世紀初,這條南北走廊長達15公里,將成爲上海旅遊觀光的標誌性景觀。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濱江大道頗有特色。它不但集文化、綠化於一體,而且早晨是人們習文練武的好地方,白天是國內外旅遊者觀光遊覽的天地,晚上則是對情侶談情說愛的理想場所,聽說有許多外國朋友都慕名前來體驗生活呢。

  各位來賓,漫步在新外灘觀光區,您是否感覺到,新外灘不僅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在熱鬧繁華中透出濃郁的藝術氣息。大家請看:在延安東路外灘設置主題爲“爲了明天”的藝術景觀,以6根圓柱相擁抱,與具有80多年曆史的氣象信號臺相組合成爲一組對景。海關大樓與電子瀑布鍾也是頗有新意的對景。電子瀑布鍾呈階梯式,長27米,高3.5米,設10全臺階。整個操作過程均由電腦控制,約有1000多箇噴頭水柱組成各種顏色的阿拉伯數字,使世界各地既是那麼的遙遠,雙是多麼的親近。觀光區名副其實地成了一條容納百川,兼容幷蓄的海派特色文化的風景線。

  漫步外灘,我們不知不覺已進入了黃浦公園。提到這個公園,每個中國人都忘不了昔日外國列強掛在公園門口那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那塊臭名昭着的牌子,讓當時的中國人民蒙受了極大的恥辱!如今,看眼前那60米高的上海人民英俊紀念塔,矗立在面臨水之處。威武壯觀的三柱黃崗巖塔體彷彿在告訴人們,民永遠緬懷從戰爭、五四運動和解放戰爭以來,爲洗刷民族恥辱,爲上海的革命事業而獻身的英雄們。

  黃浦公園面對的就是聞名海內外的黃浦江。“月上黃龍浦水黃”,十分生動地描繪了黃浦江水的顏色。改善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它發源於無錫太湖,是上海境內最長、最寬、最深的.一條河流,全長114公里;平均寬度400米,深7至9米。它的原名叫東江,又有春申江,黃歇江等別稱。相傳在20__多年以前,上海當時屬楚,那時楚國有位大將叫黃歇,他很有治國才能,被楚王任命爲宰相,並封爲“奉申君”,管轄上海這塊土地。由於當時東江上游淤塞,,他就帶領上海人民進行疏浚,並且修正了航道,使上海的水上交通和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後人爲了紀念黃歇的功績,就把東江改稱爲“春申江”和“黃歇浦”,直到南宋時期才正式定名爲“黃浦江”。

  黃浦江有兩個“孩子”,一箇叫浦東,另一箇叫浦西。新中國誕生以前,她們一家子深受三座大山壓迫,母親河身上停泊着的盡是外的軍艦和商船,“兩個孩子”也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跳黃浦”我句上海人的口頭禪,就是指舊社會實在無法活下去的老百姓,到這兒來投江自盡。

  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浦西外灘遙遙相望,其功能爲金融、貿易和對外服務,它將是新上海的核心與象徵。“東外灘”濱江大道,總長2500米,集旅遊、觀光和娛樂等爲一體,沿道設有6個頗具特色的廣場。雖然現在只聞到隆隆的打樁聲,但聲聲入耳,是五線譜上最華麗的樂章,預報着外灘更美好的未來。

  上海導遊詞2

  大家都知道看中國一百年曆史到哪裏麼?對的,就是上海,那麼看二十年的歷史呢?就來外灘了。外灘是上海的窗口,它集中反映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風貌,又具有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許多海外僑胞和華人都愛把上海外灘稱譽爲亞洲第一灣。是的,她美極了,請看,她從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長約1800多米,彎彎的走勢,形如新月,秀美如畫。

  據資料記載,外灘原來叫揚子路、黃埔灘路。1945年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爲中山一路沿用到今天,外灘過去有着東方華爾街之稱。隨着上海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更具有現代都市氣息。1995年被評爲“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每天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數以萬計。

  各位:今天當我們沐浴着改革開放的陽光,在這外灘散步,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景觀。首先,請看西面,那就是上海的象徵之一――萬國建築博覽會。大家知道,第一次戰爭以後,上海被闢爲商埠(bu)當時的上海逐漸形成了外國資本在中國最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也隨之在外灘建立。這黃浦江邊集中大批西方國家的銀行、俱樂部、夜總會等,反映了西方殖民這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

  這外灘上的一棟棟高聳的大樓,雖然不是由一位設計師設計,也不是建於同一年代,但卻富有共性,它們都是當時西方最流行的樣式,採用西方古典建築形式,整個建築具有莊重、雄偉的氣勢,建築色調基本統一。另外再看東面,人們在觀景臺上海還可以眺望到寬闊壯麗的黃浦江江面景色,江風拂(fu)面、江面波光粼粼(lin)、百舸爭流、白色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風光。遙望浦東跨世紀最新穎的摩天建築羣,恢弘的氣勢使外灘借得美景。外灘作爲上海的象徵,融江河景觀與建築景觀於一體,集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文明於一爐,現在讓我們由南至北觀賞一下外灘邊的主要大樓建築。

上海景區景點導遊詞 篇2

  從寧波市中心出發,拐入世紀大道向南,便是貫穿東西的頗具現代氣派的鄞縣大道。大道向東便是我們遊覽的目的地長三角地區著名景區東錢湖。車程約走15分鐘左右。 各位遊客,東錢湖所在地——浙江省,寧波市,處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緊鄰國際大都會——上海,是中國華東國際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經濟中心,毗鄰“黃金水道”長江入海口和國際遠洋運輸的主航線,是中國政府開放開發的戰略重點區域之一。地理位置決定了景區的地位。東錢湖,這包含了江南千年的歷史文脈和吳越特色文化遺存的景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寶地勢必投射處誘人的開發前景已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正在成爲新世紀重點開發建設、度假休閒的熱點。

  各位遊客,大家應該知道,浙江湖泊數“千島”,千島西子三千個,可見其壯觀,但人們不知道千島湖充其量是一座建成採數十年的一座大型水庫,在浙江真正的最大的淡水湖泊也不是嘉興南湖、紹興鑑湖,而應該屬於寧波東錢湖。說東錢湖是一座千百年來孕育出來的浩波萬頃、港灣曲折的’天然湖泊,說東錢湖像一顆鑲嵌在東海之濱的晶瑩翠碧、光亮四射的大明珠,名副其實,當仁不讓。

  一代文豪郭沫若有詩讚曰東錢湖爲“西子風韻”,是因爲西湖古來有西湖十景,東錢湖亦有錢湖十景;西湖古來有蘇堤春曉,東錢湖亦有錢堤煙波;西湖古來有嶽王廟宇,東錢湖亦有嶽鄂王廟;西湖古來稱作西子湖,東錢湖亦流傳范蠡偕西施隱居於此,留下今日東錢湖一景“陶公釣磯”。雖然今日“錢湖暫讓西湖號”,趕上西湖有待時日,但東錢湖20平方公里浩如煙海的湖面,比西湖大3倍卻是事實。東錢湖同樣山青水碧、桃紅柳綠,湖面開闊、曠幽有序;這裏除了山村氺,老街古建,高山茶園、清泉感液外,還有環山72溪匯聚一湖,形成山外有山、湖外有湖、山重水複、風景佳麗的自然景觀。對此,遊人曾對兩者作了恰如其分的比喻:“西湖是一箇打扮入時的絕姿淑女,東錢湖是一箇天生麗質的美麗村姑。”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快接近東錢湖旅遊度假區了。先允許我給各位遊客一箇提示。進東錢湖旅遊度假區原有一條通道,即從盛莫路右拐,穿過充滿“小城故事”的東錢湖鎮,抵達景區。現在另開闢了一條通道,即總投資4億元,長達4公里、寬120米的東錢湖景觀大道,已於20__年10月底通車。東錢湖景觀大道,筆直寬闊,暢通無阻;花團錦簇,分外妖嬈。固有人常常稱其是從喧譁都市走向自然生態的 “門戶”和“鑰匙”。但如果說東錢湖是一部起伏多變、雄壯有致的交響樂的話,那麼東錢湖大道更像一架大提琴上的幾根銀色琴絃,首先給遊人撥響了交響樂開場曲的幾個最扣動人心的音符。此時此刻,當我們行駛在這條景觀大道上,不是已經感覺出不遠處東錢波浪那多情歡快的旋律和熱情洋溢的呼喚……

  “你好,東錢湖…”這是一句帶有十分親切的對東錢湖萬分深情期待的問候語。氣勢這也是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在20__年初提出的宣傳主題口號,各位遊客可能在進入東錢湖地區,或在手中的東錢湖遊覽圖上已發現了這一句親切且樸實的宣傳語的形象展示了。是的,一聲輕輕的“你好,東錢湖…”蘊含着多少艱辛、砥礪,來之不易啊!“貧家淨掃地,貧女巧梳頭。”東錢湖最早變化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穀子湖畔的嶽王廟開始整修,“錢湖佔十景”之一的“蘆汀宿雁”景碑重新豎起,傳統的中應廟改成了王安石紀念室……東錢湖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中。

  東錢湖根本性的變化是在本世紀初。20__年8月,寧波市委市政府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作出了加快東錢湖地區開發建設的重大決策,建立東錢湖旅遊度假區,把包括鄞州區東錢湖鎮、千年古剎天童寺、阿育王寺和天通森林公園等在內的約230平方公里確定爲東錢湖旅遊度假區規劃範圍;過了兩年,市委市政府又把東錢湖開發建設列入新世紀寧波“江、湖、港、橋”戰略,和以生態資源及旅遊設施建設爲主要內容的 “百億工程”之一。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作爲市政府派出機構,在其管理範圍內行使相關的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和相當於縣級的社會和行政管理職能,使東錢湖地開發建設躍入了一箇全新階段。

  各位遊客,蕩見到東錢湖之前,你猜想美麗的東錢湖會是怎樣子的呢?她真像西湖“水光瀲灩晴方好,淡妝濃抹總相宜”嗎?此刻,您可以不說,可以暫時保密!因爲東錢湖豁然在目……亮晶晶、光閃閃,面對浩波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由穀子湖、南湖和北湖組成的東錢湖,您一定是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大聲呼喚:你好,東錢湖… 說來不信,東錢湖除了西湖,還真的與“錢”有關。

  相傳當地有位楊氏因騎過金龍而發了大財,積聚良田萬頃、珠寶滿室。聚財後的楊氏奢侈驕橫,欺壓百姓,引起玉帝不滿。於是玉帝派觀音菩薩攜善財童子化成母子下凡求證。楊氏收留他們做奴隸,卻百般虐待,盤剝有加。三年過後,不僅不付一份工錢,反而無端踢死了善財童子。玉帝大怒,派出風神、火神和雨神懲罰楊氏。頓時楊宅起火,火焰沖天。而後天崩地裂,暴雨如注,楊氏20萬畝的肥沃土地頃刻間變成一片汪洋,所有的金銀珠寶同時沉入湖底。“東錢湖”的名稱由此而來,“萬金湖”的美稱也由此而來。千百年來每當照樣噴薄,或夕陽西下,東錢湖總會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東錢湖人說那是忽地深處金銀財寶發出的光芒。各位遊客,若您對此傳說有所懷疑,你可以下湖去撈把泥土,泥土中肯定會有不尋常的“收穫”。運氣不錯的話,說不定還會撿到一錠沉甸甸的楊氏金元寶……

  其實,東錢湖是地質運動時期一流下來的海跡湖泊。緣故時代,東錢湖區域與東海大洋相連,歷經滄海桑田,採才形成海濱型的瀉湖。杭州西湖也是瀉湖,也是爲地質運動所造就,從這點上我們不難看出爲何東錢湖和西湖總是有緣,原來他們屬於一胎雙胞,不分你我。只不過東錢湖多了幾分市場經濟的天賦罷了! 各位遊客,橫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條沿湖的安石路。安石路很普通,也不算長,但它和興凱路,及投資4億元完成的環湖南路、環湖北路、環湖東路和福泉山公路等“五路工程”相接,便形成一條長達45公里的環湖旅遊線。從天空俯瞰,環湖路既像一隻碩大的花環,又像一條蔚藍色的綢帶,系在美麗的村姑脖上飄呀飄呀……從安石路向北即是著名的東錢湖鎮,鎮分老鎮和新城。向南即進入東錢湖主景區,在我們前方目光所及,即是嶽鄂王廟和向陽漁港私家菜館。走在安石路上,自然讓我們想起那恩澤於東錢湖的一代縣令王安石。

  東錢湖形成於春秋時期,因地承錢埭之水,故名。錢埭,是東錢湖畔的一箇地名。唐天寶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縣令陸南金浚治開拓東錢湖。過了將近300年的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郡太守李夷庚重修開挖東錢湖;又過了30年的慶曆八年(公元1048),縣令王安石又加以疏浚。值得支出的是東錢湖有今天之規模和靚麗,皆與這位被列寧稱作“11世紀世界最偉大改革家”的王安石有着不解淵源,王安石在位居宰相之前,曾在東錢湖所在鄞縣當過縣令。他組織10萬民工重修湖堤,設置界石,削除葑草,造福百姓,使湖上有堤,環湖皆山,也爲後來的“王安石變法”積累了原始資料。有趣的是,王安石浚治寧波東錢湖和蘇東坡治理杭州西子湖的內容和時間均爲接近,可謂“天設地造、異曲同工;一正一副,流芳百世”。當時百姓爲紀念他,在湖邊建立了一座中應廟;時至今日,環湖線上又開造了有紀念意義的安石路。

  各位遊客,我們現從安石路向北進入東錢湖鎮,這是座老鎮,有人稱其水城。沿路能見到東錢湖旅行社、東錢湖旅遊學校、因錢湖佔十景之一“殷灣漁火”出名的殷灣村、白石仙坪、周堯昆蟲博物館、沙孟海書學院等單位及景區。各位遊客,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中國有十大旅遊度假區。寧波東錢湖旅遊度假區就屬於其中一箇,東錢湖旅遊度假區處於浙東旅遊網絡中心節點,東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南與寧海溫泉、溫州雁蕩山緊密相連,西與奉化溪口、梁祝公園、餘姚河姆渡互爲近鄰,北與北侖港,乃至杭州灣跨海大橋牽手相接。我們所看到的旅遊度假區不能說是全國最大最好,但肯定是環境優越、位置獨特、前景最美的度假村。 這幾年,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以建設“城市之湖、生態之湖、文化之湖、休閒之湖”國家重點生態型旅遊度假區和華東地區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心爲目標,以“高要求、高標準、高量”爲己任,着手進行全面、立體、綜合性開發,規劃設計、基礎建設、環境整治、旅遊開發、招商引資等等各項工作全面啓動。 “百年大計,規劃爲先。”東錢湖管委會委託美國易道公司先後編制了《東錢湖地區概念規劃》和 《錢湖新城總體規劃》;委託寧波市規劃院編制了《東錢湖地區總體規劃》。至今管委會累計投入3500萬元編制了30多套規劃,形成了完整的科學規劃編制體系,這在全國度假區中也是少有的。同時,東錢湖管委會提出三閣階段性目標:20__年初步展示東錢湖旅遊度假區階段性形象和誘人風采;20__奶奶基本確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雛形;到20__奶奶,初步建成集生態旅遊歷史文化、商務會議,觀光休閒、度假居住於一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華東地區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心和長三角著名的休閒度假勝地。各位遊客,如果管委會的三大目標一旦實現,東錢湖會展現怎樣一副宏遠鉅製?“錢湖趕超西湖”還會是一箇永遠實現不了的夢想嗎?

上海景區景點導遊詞 篇3

  古語有云:“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你我能在此相會,就說明我們有緣!那什麼是緣分呢?緣分,是佛教文化中的一箇抽象概念;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佛語有云:世間萬物皆因緣而生。因緣聚則物在,因緣散則物滅。所有的一切都有它出現的理由,不必爲此而感到驚訝!那可能就有人問了,眼前拿話筒的這個人爲什麼出現在這裏呢?因爲我是大家此次無錫之行的地接導遊。(語調上升)自我介紹部分……歡迎大家來到中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和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的無錫市。很高興能夠帶領大家去瞭解我們這座美麗的江南古城。在這裏我謹代表600多萬的無錫人民和旅行社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同時我也預祝各位在無錫期間能夠玩得開心,看得盡興,也希望這幾天我的服務能讓大家滿意。我們的車牌是,大家上下車時請多注意一下。接下來,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無錫城。

  無錫市由江蘇省管轄,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東鄰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會南京市183公里。無錫位於蘇州的西北面,在蘇州與常州之間,太湖的北面,滔滔長江在境內流過,京滬鐵路、大運河在此交匯。無錫市全市總面積約爲478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623平方公里。同時下轄江陰、宜興二市。20__年,無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880億元,增長11.6%,大陸地區排名第九。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33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00元。至20__年底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有75家在無錫市投資興辦了144家外資企業。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這裏就有原始氏族聚居。公元前11世紀末(距今3100多年),北方姬姓部落首領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爲相讓王位,避居梅里修築城池,開創了吳國的歷史。梅里六百春秋,創造了燦爛的古吳文化。無錫以江南文明的發源地彪炳史冊。無錫秀峯連連,尤以城西錫山爲尊。相傳東周末年發現此山盛產鉛、錫,錫礦爲冶煉兵器的重要催化劑,引來諸侯之間的爭奪,經常在錫山地區交戰,延綿的戰火給當地老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錫礦至漢初採盡,此後當地再無戰火,史書稱“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無錫縣,無錫地名由此而來。無錫溪水條條,自古城南梁溪河最美,據說此河爲東漢名士梁鴻所開,故無錫又稱“梁溪”。

  商朝末年,周太古公稟父的長子泰伯,爲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攜弟仲雍,南來梅里(今無錫梅村)定居,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受到當地百姓擁戴,被奉立爲君主,築起城廓,建立荊蠻小國,自號勾吳,築吳城。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爲吳君,建吳國。從泰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公元前514年,吳國第二十四代君王闔閭命伍子胥建造“闔閭大城”,並遷都於此,即今天的蘇州市。泰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留下了伯瀆港、闔閭城,以及東漢時期的泰伯廟、泰伯墓等許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蹟。無錫商業繁盛,清朝末年已是我國四大米市之首,民國時期也曾有“小上海”之稱。1949年全國解放後,無錫分設無錫市和無錫縣。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管縣體制,原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縣和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規無錫市管轄。1987年和1988年,江陰縣、宜興縣先後撤縣建市。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做壽,玉皇大帝讓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合不攏嘴。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箇大銀盆,裏面有72顆特大的夜明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箇聚寶盆,遠遠望去,活像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各路神仙都讚不絕口。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孫悟空,結果齊天大聖很是生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隻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盆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爲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爲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夜明珠就成了72座山峯,分佈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裏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當然這只是一箇傳說,並無科學根據。據考證,太湖是一箇海跡湖,地理學上稱爲“瀉湖”。原來這裏是一箇大海灣,由於長江、錢塘江泥沙的沖積,長江三角洲不斷向東延伸,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淤積成的沙壩所封閉而形成了太湖,以後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於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說他是“海的兒子”。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區屬於江蘇省。古稱震澤、具區、笠澤、五湖。正常水位3米時湖面面積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1.94米,蓄水27. 2億立方米。主要水源有二:一爲來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爲70多條漊港注入;另一來自江蘇宜溧山地北麓的荊溪,分由太浦、百瀆等60多條港瀆入湖。太湖水由北東兩面70多條河港下泄長江,以婁江(下游稱瀏河)、吳淞江(下游稱蘇州河)、黃浦江爲主(“三江”)。黃浦江爲最大泄水河道,約佔總出水量的80%。其餘諸河港流量較小,每因海潮頂託或江水上漲而倒流。

  我國人民對太湖流域的開發治理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開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設塘浦、圩田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使太湖流域較早成爲我國經濟發達、物產富饒的地區。我們的祖先修築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這個西靠山丘、東接大海、南北濱江的地區形成了一箇完整的湖泊河網系統。這個河湖系統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水產之利。太湖寬淺的水域還爲各種魚類洄游、產卵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太湖魚蝦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白殼蝦、淡水珍珠爲水產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淡水漁業基地,全區淡水魚產量約佔全國的10%。90年代末在東太湖還大量發展了螃蟹養殖。

  太湖銀魚:長二寸餘,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宋代詩人“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把銀魚與鱸魚並列爲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就被列爲“貢品”。銀魚原爲海魚,後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貴特產。銀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無鱗、無刺、無腥味,可烹製各種佳餚,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銀魚又是江蘇傳統外貿產品,太湖牌冷凍銀魚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日本人常把銀魚與鯡魚籽、海膽醬一起,配上調味品,製成珍貴菜餚。將銀魚曬成幹,色、香、味、形,經久不變。烹製前,用水浸一下,柔若無骨,製成各類應時名菜,不比鮮銀魚遜色。八十年代太湖銀魚南移滇池,西湖,成爲當地的名特產。

  太湖白魚: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吳郡志》載:“白魚出太湖者勝,民得采之,隋時入貢洛陽”,當時白魚已作爲貢品上貢皇庭。白魚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長,以小魚蝦爲食,是太湖自繁睡魚類,一年四季均可捕獲,在六、七月生殖產卵期捕撈產量最高。《吳郡志》有“吳人以芒種日謂之入黴,梅後十五日謂之入時。白魚至是盛出。謂之時裏白”。解放後,對白魚資源進行保護,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馬跡山湖面開闊,盛產太湖白魚、白蝦,堤圩內闢有4300畝精養魚池。殼堅、肌豐、膏香的太湖淡水蟹,更別有風味。

  太湖白蝦: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是人民喜愛的水產品。用白蝦做的“醉蝦”放在桌上,蝦還在蹦跳,喫在嘴裏,奇嫩異常,鮮美無比。白蝦剝蝦仁出肉率高,還可加工成蝦乾,去皮後便是“湖開”。蝦還可入藥。託痘瘡、下乳汁,壯腸道。是強壯補精藥。內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後喝一碗蝦米湯,頓覺腸胃舒適,美味不盡。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