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上海的導遊詞(通用3篇)

介紹上海的導遊詞 篇1

  高樓林立,霓虹閃爍,交錯的立交橋,繁忙的軌道交通,快節奏的生活,充滿活力的上海。

  明珠塔觀景

  對明珠塔我早有耳聞,聽說塔高468米,爲亞洲最高,世界第三的電視塔,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坐在客車裏遠望,在一排排的建築中,明珠塔尤爲突出,塔尖上方直入雲霄。隨車行近,我細細觀察:塔底是三根擎天柱撐着一箇巨大的紅色圓球,其上是五個作爲豪華空中房間的小球,小球之上有一稍小的紅球。球連着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在排了幾個小時的隊後,我們乘坐每秒7米的電梯來到上百米的觀光走廊,電梯裏鼓膜堵塞的感覺真是無與倫比的奇妙。

  走上觀光走廊,踩在離地面263米的透明玻璃上,心中充滿了恐懼與喜悅。我如一箇沒見過世界的童孩般趴在玻璃上,欣賞着如畫般完美映入眼簾的上海外灘的景象。那奔流壯闊的黃浦江,映襯着兩岸座座高大、雄偉壯觀的建築物。那建築排列整齊,毫無雜亂之感;高低相間,富有立體層次;花木叢生,夾雜自然之韻。

  我看着,走着,想着。上海,聚集了各國友人,彙集了世界文化,彰顯着中國魅力。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中國情,正在感染着世界,中國心,正將世界的距離拉近。

  遊世博園

  世博會,今年世界的焦點,也是我們心中的渴盼。在兩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後,我懷着激動的心情進了園。一進園,巨大的,莊重的鮮紅色中國館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無比的欣喜與新奇讓我們睜大了眼睛,把相機快門按個不停。

  看完中國館,我們開始了分頭行動,我們四個女孩一組,從美洲區開始了爲期一天的遊歷。世博園真大,不必說體貌龐大,實力雄厚的USA;不必說造型獨特,如蘑菇林般的墨西哥;也不必說充滿奇幻,遍佈種子的英國館;更不必說藏寶無數,科技發達的俄羅斯;單是那小小的古巴,就蘊藏着無數的魅力。走進古巴館,濃郁的異國風情直入心田,我小心而激動地在館內行走參觀,紅、藍、綠三色大膽的搭配,給人以刺激的視覺享受。

  這,也許就是世博的魅力!

  遊覽過程中,我們買了一本世博護照,在上面可以蓋上世界各國的章印,以留作紀念,在某館的熒屏上打出有章魚章,於是來到出口。出口處是一位中國叔叔,我們說明了來意,他很親切地說讓我們等一下,等一箇人爲我們蓋章。我們小小的心裏充滿了感動,曉不斷地向他道謝。雖然後來因爲蓋章的人太多並沒有如願以償。但那位叔叔成了我遊世博中抹不掉的溫暖回憶。

  下午,我們排隊進入了城市生命館,這是世博主題館,在館內,我深刻體會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含義。一進館,漆黑的環境中,奇幻的激光熒屏,讓我懷疑是在水中還是陸地,小心地踩着“冰涼的泉水”來到城市管道區。一條條紅的,藍的管道在頭上空縱橫交織,我看到地下寫着新陳代謝等字樣,不由地說:“這是不是人體?”一句不經意的話,引起了旁邊志願者阿姨的注意,她笑着向我們介紹;“這是城市垃圾管道,這條紅的是天然氣管道……這些有着不同作用的管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它們蘊藏着城市靈魂。”聽着介紹,我開始明白這次世博主題的含義,於是,道謝後,我順着地上的腳印,開始尋找城市靈魂。

  我與心舒來到了360度影廳,觀看尋找城市靈魂的電影,我看到各國的人民,不同的風俗,奇特的動物,和諧就是城市靈魂。走出影廳,來到小電腦前,風力發電,循環使用……,節能環保就是城市靈魂。還有……,在這個城市生命館裏,城市的每一部分都是有生命的,每一部分都蘊含着城市靈魂。

  遊世博一天,腿很酸,心裏很充實。

  在上海,城隍廟裏,南京路上,餐桌邊,火車上,總有幾種情誼充斥在空氣裏,讓心暖暖的。

  購物之旅

  第三天,是購物,我帶足了錢,睡足了覺,做好了一切準備,想不枉上海一遊,可事與願違,沒買東西,精神卻消耗盡了,還好,有同學,有友誼。

  第三天,一直在下雨,很大。城隍廟裏,我與寧同打一把傘,雨打溼了我的左膀她的右臂,我們在雨中穿梭,共同尋找九曲橋下哪一隻金魚最美,腳底“一月”是什麼花,文物店裏畫中四大美女哪個不像,玻璃櫃中那個有趣的東西是什麼。我們共同與售貨員講價,將標價1480元的水晶講到150元,在小攤上將15元一箇的纏線娃娃講到兩個。我們爲我們的砍價水平而高興,爲雨中拾寶而歡呼雀躍,更爲在上海結交摯友而欣喜。

  下午,天晴了,我們來到了上海外灘,隔着黃浦江,曾在明珠塔上俯視過的建築又一次映入眼簾,這次看,卻又別有一番感觸。隔着水汽朦朧,明珠塔與周圍的建築是那麼高大,耀眼,可望而不可及。看過外灘,踏上南京路,這條路是一條筆直的購物街,建築爲歐式風格,本以爲這是一次遊覽,沒想到,因時間不夠,揹包太沉使路途單調無聊而冗長。一路上就是在趕路,我的斜挎包在那時變得好沉,肩膀被壓得一按就疼,這時男生們擔當重任,幫助女生揹包拿東西,我好感激。所以肩膀得到解脫的我也幫男生拿了一些不算太沉的物品,從這起,大家互相幫忙,互相鼓勁,你幫我我幫你,不分彼此,使路途充滿了溫馨,每個人都因友誼而充滿了力量。

  福根精神

  喫苦、奮鬥、成功、奉獻一直是我們的校訓,但我一直沒有體會到它真正的含義。這次在共富酒店,通過一箇小小的細節,我驀然明白。

  喫飯時,滿滿一桌菜,很豐盛,雞鴨魚肉樣樣俱全,也許口味不同我們喫不慣,每當有個蔬菜上來時,幾秒鐘立即搞定。正當我們盼着下一個是蔬菜時,一位阿姨端來了一盆湯,湯很熱,她顯得很小心,她用布包着,輕聲的讓我們閃一下,小心翼翼的放下,接着熱情洋溢地說:“這是酒釀丸子,來,我給你們乘上。”我們問她好喫嗎,她說:“我也不知道,我是山東淄博的”,一聽是山東人,我們立刻有了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好像一下子回了家。我們與她交談,她一直很耐心的傾聽,真的很感激她。飯後,校長作了一番講話,幾句話我銘記在心,他說:“這裏的飯菜也許與我們的口味不同,但是人家真心的做了,並且做得很好,我們應該心懷感激,我們對須總又沒有什麼報答,而他卻將自己喫苦奮鬥成功的果實奉獻給我們,這是一種無私與偉大,我們來就是體驗學習福根精神的,這種精神從須總員工的身上就可以找到,我們應該並必須尊重他們,向他們學習,發揚福根精神。”

  是的,我們去就是要學習,更深刻的體驗福根精神,回校後,將它發揚光大!

  這次上海之遊讓我更近的感受世界,看到了大都市的魅力,尋找到了城市靈魂,領略了各國文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更體驗了福根精神。此次之遊,懷戀一生。

介紹上海的導遊詞 篇2

  上海是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我國的金融貿易中心。你想瞭解上海嗎?請跟我來!

  上海有許許多多標誌性的東西。浦東、浦西、南京路、城隍廟,這都是上海的標誌。今天就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它們吧!

  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把城市分成了浦東和浦西,通過輪渡、隧道、大橋把浦東和浦西融合在了一起。浦東的陸家嘴主要是高樓大廈,有金茂大廈,有中國銀行大廈、有平安保險公司、有環球金融中心……浦西的外灘是萬國建築博覽會,有中國工商銀行、友邦保險公司、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還有上海海關……它們共同構成了上海的金融和貿易中心。

  夜晚,漫步在南京路上,燈火通明,那裏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你買不到的。衣、食、住、行,樣樣都有。衣,有傳統的上海時裝公司,也有現代派的美特斯邦威服裝店;食,有百年老店沈大成、邵萬生,也有新時代的肯德基、麥當勞;住,有大賓館海侖賓館,也有經濟型酒店如家酒店;行,有觀光大巴士,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最後,我爲大家介紹一下城隍廟。城隍廟裏最吸引人的是豫園。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園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代,園內亭臺樓閣,雕樑畫棟,美不勝收。城隍廟裏最有名的是上海小喫,有餈飯糕,有南翔小籠包,有豆腐花,有八寶粥,還有田螺等等數不勝數,這些美味可口的小喫讓外國友人流連往返。

介紹上海的導遊詞 篇3

  古鎮楓涇,地處上海西南。歷史上,她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她與滬浙五區縣(市) (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鎮地位及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按照楓涇鎮“十五”規劃綱要,充分利用楓涇鎮所具有的區位優勢、環境容量優勢、潛在的經濟發展能力,至規劃期末,逐步將楓涇鎮建設成爲以商貿、交通、休閒、居住、文化旅遊等爲城鎮主導功能,規模合理、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齊全,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具有鮮明特色風貌的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現代化宜居城鎮。因此,楓涇城鎮性質確定爲:經濟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生態新鎮。

  楓涇爲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爲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xx年曆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鎮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是一箇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文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爲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佈,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

  楓涇文化發達,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傢俱雕刻、竈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爲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金額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築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留連。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臺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於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在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古戲臺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xx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裏、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楓涇民風淳厚,崇尚耕讀,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狀元、56名進士、125名舉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縣、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狀元許克昌;明代曾跟隨鄭和下西洋的太醫院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及官至內閣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範、圍棋國手顧水如、著名漫畫家丁聰、國畫大師程十發,革命前輩袁世釗、陸龍飛等。他們爲楓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蹟和典故傳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