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沉香閣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上海沉香閣導遊詞範文 篇1
沉香閣舊時又名慈雲禪寺,建於明萬曆年間,閣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兩廡有伽藍殿和應慈法師紀念堂。沉香閣是尼庵,有20位比丘尼,1988年沉香閣被國務院列爲第一批全國142座重點開放寺院之一,是座有特色的比丘尼寺院。
沉香閣入口
沉香閣前有四柱三門重檐翹角牌樓,上有沙孟海書題“沈香閣”三字,因古字無“沉”,沈、沉相通,故“沉”字寫成“沈”字,以示佛寺之古老。沉香閣佔地2378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兩廡有伽藍殿和應慈法師紀念堂。
重檐翹角
天王殿中彌勒頭戴天冠,右腳置於左腳上,此是彌勒在兜率天修行時菩薩相,爲彌勒真身像,與一般寺院大肚彌勒迥異。兩側爲四大天王,立姿,與一般佛寺坐姿不同。韋馱雙手合十捧金剛杵立於彌勒像背後,也與拄杵姿勢兩樣。
天王殿
大雄寶殿正中爲“華嚴三聖”。中爲盧舍那佛,兩旁文殊、普賢立侍左右,還有梵天、帝釋兩天神左右護侍。這種供式也爲江南寺院所罕見。兩側是十八羅漢,翹首張目,舉臂揚掌,栩栩如生。盧舍那佛爲如來之報身像,其上藻井有348尊小佛,寓含比丘尼348戒。沉香閣是尼庵,有20位比丘尼。“華嚴三聖”背後是渡海觀音,手執淨瓶,立鰲魚上,左爲善財童子,右爲龍女。
大雄寶殿
觀音閣飛檐翹角,古奧典雅,閣上有橫匾,上題“南海寶筏飛渡觀音大士閣”。底層爲丈室,樓上供沉香觀音,觀音高1米許,坐姿,屈一足,垂首於膝,首微側,作凝思狀,稱“如意輪觀音”。每當雨天,沉香芳馥四溢。
觀音閣
1983年,沉香閣被國務院確定爲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8年被國務院列爲第一批全國142座重點開放寺院之一。1992年沉香閣被列爲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又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沉香閣導遊詞範文 篇2
在南市區沉香閣路,佔地2378畝(159公頃),舊名慈雲禪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觀音的寺院.據清同治《上海縣誌》載:“明萬曆二十八年,有沉香觀音像浮至淮口,時潘允端督漕淮上,奉歸建閣。”故名沉香閣,爲潘允端的家庵。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屢經修葺擴建,有山門石坊、彌勒殿、大雄寶殿、沉香佛殿及鶴軒、前殿禪堂等建築。觀音像爲名貴水沉香本雕成,爲佛寺所獨有,雕像屈一足,一手已膝上,作凝思狀,神態自然逼真。每逢雨天,芳馥四溢。上海未建萬壽宮前,每逢皇帝、皇太后誕辰、上海官員以此爲朝賀之處,同時此處也是人們祈晴禱雨之所。“文化大革命”期間佛像被毀,寺爲工廠佔用。
1981年國務院頒文,將沉香閣列爲全國142個重點開放寺廟之一。1989年爲上海佛教協會收回,修復沉香閣和大殿,1992年修牌坊、天王殿等,沉香閣成爲國內最大的尼姑庵之一。寺東有名僧應慈法師紀念堂。
上海沉香閣導遊詞範文 篇3
上海海洋水族館是一座具國際一流水準的現代化大型海洋水族館。分中國、南美洲(亞馬遜)、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冷水、極地、海岸、深海九大展區。展出了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450多箇品種、12000多條珍稀魚類及瀕臨絕種的稀有生物。水族館中還有長155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之一,讓遊客有身臨其境之感。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南美洲的電鰻、澳洲的鋸鰩和射水魚、南極洲的企鵝等,以及鎮館之寶草海龍、緞帶海龍的風姿。遊客們在驚歎水母曼妙身影的同時,又將在深海區領略包括驚險的“鯊魚海灣”在內6種不同海洋風情。
建築佈局形似金字塔,整體建築由主樓水族館及輔助樓兩棟建築物組成,主樓各層具體分佈爲:
第一層:設有大廳、售票處、禮品店及餐廳;參觀遊客由第一層入口乘自動扶梯直達第三層開始遊覽水族館;
第三層:化石展覽、武林大會–水生生物生存競技仿生展、SOS拯救鯊魚展、長江流域珍稀水生物展區,中國展區、南美洲展區、澳大利亞展區。遊客參觀了第三層後通過自動扶梯下到第二層;
第二層:分爲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冷水、極地、海岸六大展區。遊客參觀第二層後直接乘自動扶梯下到地下二層;
地下二層:水族館主體,深海展區。遊客進入一條自動步行隧道後,穿過體積達650立方米的鷹鱝水景展示缸和海底隧道,最後由隧道出口回到第一層的禮品中心及餐廳,完成整個參觀的旅程。
水族館除了展出世界上有特色的淡水及海洋生物外,最有特色的展示草海龍、緞帶海龍、水母、企鵝、斑海豹、沙虎鯊、揚子鱷、中華鱘等世界珍稀品種。除了展示來自五大洲、四大洋水生物外,還特別設置了介紹各大洲人文、地理環境的序廳。
展出空間以裝飾、主題、圖案和音響展現不同區域魚類原產地國家的地理、人文風貌。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