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雲龍山導遊詞(精選5篇)
徐州雲龍山導遊詞 篇1
徐州有座山叫雲龍山,她東依鳳凰山,西傍雲龍湖,南鄰泉山風景區,昂首向東北,曳尾與西南,因山有云氣,蜿蜒起伏,狀似神龍。
蘇北山不多,但有山就有故事,徐州雲龍山就是一座充滿故事的山。
索道直接將遊客送至觀景臺。山的海拔並不高,只142米,但站在觀景臺上鳥瞰,徐州這蘇北平原上的文化名城風貌一覽無餘。
觀景臺、亭。依山就勢,造型古樸端莊,氣勢雄偉。
雲龍山山形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雲龍山雖然海拔只有142米,但文物古蹟衆多,歷來是蘇北的名勝。宋蘇東坡在徐爲太守時,常登山覽勝,醉臥山石。他寫並書《放鶴亭記》碑文現存山中。
從北魏至民國期間,山上留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蹟。現在又修復和新建了幽邃軒、洞天小廬、跨雲閣、雲龍書院、杏花村、觀景臺、同心臺等一大批歷史景點。
徐州雲龍山導遊詞 篇2
雲龍山山形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雲龍山雖然海拔只有142米,但文物古蹟衆多,歷來是蘇北的名勝。宋蘇東坡在徐爲太守時,常登山覽勝,醉臥山石。他寫並書《放鶴亭記》碑文現存山中。
從北魏至民國期間,山上留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蹟。現在又修復和新建了幽邃軒、洞天小廬、跨雲閣、雲龍書院、杏花村、觀景臺、同心臺等一大批歷史景點。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放鶴亭
放鶴亭始建於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爲文人隱士張天驥所建。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歇山飛檐,古樸幽雅。 張天驥自號“雲龍山人”,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與其結爲好友。山人養了兩隻仙鶴,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亭因此得名。元豐元年秋,蘇軾寫了《放鶴亭記》,除描繪了雲龍山變幻莫測的迷人景色外,還稱讚了張山人的隱居生活,塑造了一箇超凡出羣的隱士形象。因此文膾炙人口,被選入《古文觀止》,雲龍山和放鶴亭也因此聞名於世。毛澤東曾來此參觀,並背誦《放鶴亭記》佳句:“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此亭爲清末重建,匾額上“放鶴亭”三字乃蘇軾手跡。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碑廊
碑廊位於放鶴亭東側,與興化寺毗連。始建於清朝末年。南北長約30米,加上碑廊背面,總長度接近40米,廊內牆壁上鑲嵌着歷代碑碣54塊,書體包括真、行、草、隸四體,大字如鬥,小字如蠅頭。另有石刻線描人物和山水畫各兩幅。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飲鶴泉
飲鶴泉在放鶴亭南側,何時所鑿已無法查考。但此放鶴亭早是可以肯定的,因爲北宋以前雲龍山叫石佛山,飲鶴泉當時叫石佛井,後人因近放鶴亭,改名爲飲鶴泉。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招鶴亭
招鶴亭是磚木結構,小巧玲瓏,因《放鶴亭記》中有《招鶴》之歌,所以叫招鶴亭,此亭位於一節山最高處。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可廊
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戶部分司丁裕建望湖亭,順治十七年戶部分司徐渭弟又籌資因亭建廊,與亭相通。原廊左右開窗,風雨時可以關閉,此廊可有而不可無,故名可廊。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觀景臺
觀景臺坐落在雲龍山第三節山上。臺高6米,佔地1500平方米。整個建築依山就勢,造型古樸端莊,氣勢雄偉。登臺臨欄遠眺,全城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入夜,霓虹燈光芒四射。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臥牛泉
臥牛泉修復工程於1999年7月1日完工,並向遊人開放。始建於清末,是由雨水山泉自然彙集而成。因泉池東壁巨石形似臥牛而得名。池長約30米,寬6米,深5米。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三義橋
三義橋位於臥牛泉泉池中部,呈拱型,橋欄由青石雕刻而成,上有二龍戲珠、麒麟等傳統圖案,縣在橋東面立有三義碑。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唐宋摩崖石刻造像
雲龍山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位於興化禪寺內,依山而鑿。1993年興建大雄寶殿時發掘。現存7組、71龕、38題記、遊記、195尊造像。上下兩部分有唐宋時期石階相通。造像5釐米至11.52米不等,均爲高浮雕。
徐州雲龍山旅遊景點之利濟亭
利濟亭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據《利濟碑》記載:清光緒年間,彭城義士楊文一等五義士,爲方便行人休憩而捐資興建。
徐州雲龍山導遊詞 篇3
江蘇省風景名勝區。位於徐州市南郊和平路南,面積91?9公頃。雲龍山原名石佛山,海拔142米,長約3公里,大小山峯9座。因峯巒起伏,狀如游龍,山上常有云氣環繞而得名。山北麓巨石上有明萬曆十四年(1586)莫與齊手書的“雲龍山”石刻大字。
山上蒼松翠柏、蓊鬱蔽日,殿宇亭臺,掩映其間。其首節山離城南門近在咫尺,便於登臨,很久以前就成了遊覽勝地。北宋文學家蘇軾任徐州知州時爲其好友張天驥的放鶴亭而作的《放鶴亭記》,描寫了雲龍山的壯麗景色。
雲龍山植被以側柏爲主,文物古蹟主要集中在首節山上,山巔有放鶴亭、飲鶴泉、招鶴亭、船廳、碑廊等。山東麓有興化寺、唐宋摩崖石刻、清代山西會館等。山西坡有大士巖、五十三參、試衣亭、送暉亭、白鹿洞、雲龍書院遺址、半山亭等。黃茅崗上乾隆皇帝御書的“黃茅崗”和東坡石牀及明清石刻作品峭立於絕壁之上。
山北麓有山門牌坊、津浦鐵路員工抗戰殉難烈士亭等。在第二節山上,是幽靜的怡然亭。第三節山上是新建的二層觀景臺,憑欄遠眺,古城美景盡收眼底。
徐州雲龍山導遊詞 篇4
雲龍山是蘇北一帶的名山,是徐州自然風景區重要風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雲龍山有九節山頭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
雲龍山山形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雲龍山雖然海拔只有142米,但文物古蹟衆多,歷來是蘇北的名勝。宋蘇東坡在徐爲太守時,常登山覽勝,醉臥山石。他寫並書《放鶴亭記》碑文現存山中。
從北魏至民國期間,山上留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蹟。現在又修復和新建了幽邃軒、洞天小廬、跨雲閣、雲龍書院、杏花村、觀景臺、同心臺等一大批歷史景點。
徐州雲龍山導遊詞 篇5
蘇北名山雲龍山,是徐州市內重要的風景山林,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雲龍山長3公里,北頭毗連市區,海拔142米,由九節山頭組成,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
宋蘇東坡在徐爲太守時,常登山覽勝,醉臥山石。他寫並書“放鶴亭記”碑文現存山中。現山上滿布松柏,四季常青,山頂建有亭廊,供人休息。山上主要風景有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碑廊;東麓興化寺內有云龍山石佛,石佛爲釋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約三丈二尺,與雲崗和龍門石窟齊名;西麓大士巖有石造觀音像,雲龍書院內有東坡石牀,黃茅崗摩崖石刻。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生日時,善男信女雲集雲龍山大世巖觀音院,燒香膜拜,祈求平安,並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雲龍山廟會。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