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大覺寺導遊詞(通用3篇)
無錫大覺寺導遊詞 篇1
今天,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將在宜興山區的大覺寺爲四川震災罹難者祈福。
吳伯雄此次率國民黨訪問團來大陸,行程包括南京、北京、上海、宜興等地。此番行程經由媒體披露後,之前鮮爲人知的宜興大覺寺旋即成爲大衆關注的焦點。
大覺寺是中國臺灣佛教界高僧星雲法師的祖庭。篤信佛教的吳伯雄此次到大覺寺爲四川地震遇難同胞祈福,星雲法師將主持慰靈儀式。 大覺寺位於宜興西南山區橫山水庫東北隅,依山傍水。記者5月29日趕到這裏時,當地人正在佈置環境,寺廟內花團錦簇。在大覺寺遠眺四周,山巒重重疊疊。廟宇設在高臺之上,背山而築,寺前爲水清見底的放生池。寺廟主體建築周圍林木蔥蘢,那些濃得化不開的綠色隨着地形起伏綿延開來,悅人眼目。
大覺寺恢復建設,始於20xx年春。目前,大覺寺第一期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後續工程將按照既定方案分步實施。在現有主體建築東側,階梯式地基已經呈現出來,這裏將矗立起巍峨的大雄寶殿。當地政府官員透露,大覺寺是星雲法師的祖庭,大覺寺恢復建設所需資金悉數由星雲法師籌措。大覺寺恢復建設工程開工以來,星雲法師多次親臨工地察看,並對當地政府和羣衆所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多有褒獎。
大覺寺地處天目山餘脈,與風景優美的橫山水庫毗鄰。去年,橫山水庫成爲無錫首個水利風景區。在橫山水庫雄偉的攔洪大壩上暸望大覺寺,寺廟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若隱若現。如今,前往宜興橫山水庫水利風景區觀光的遊客逐年增多,在通往大覺寺的主要道路上,多處設有大覺寺道路指示牌。據家住宜(興)廣(德)公路張渚段附近的羣衆介紹,這些道路指示標誌是這兩年纔有的,主要原因是前來詢問大覺寺所在地點的人越來越多。
當地村民津津樂道一段史
大覺寺的前身爲白塔寺,位於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與大覺寺新址垂直距離約3公里。據當地史料記載,白塔寺爲禪宗臨濟宗道場,南宋鹹淳年間,以超、界仁禪師曾重新整修。後在戰亂中受嚴重毀損。民國初年,志開和尚在該寺擔任住持時,在此寺爲星雲大師剃度。
大覺寺易址重建,吸收了包括星雲法師在內的各方意見,星雲法師還曾經親自到白塔寺廟基周圍走訪民衆,收集信息。
5月29日上午,記者專程趕到白塔村查看白塔寺廟基時,邂逅當地一位陳姓婦女,她還介紹了一段鮮爲人知的歷史故事。陳姓婦女的公公叫陳福廣,原來家住距離白塔村不遠的溧陽市戴埠鎮。當年,陳福廣爲生計所迫,用籮筐挑着子女來到白塔村,爲白塔寺種田,並因此結識了少年時代的星雲法師。後來,陳福廣還救助和接濟過他。1988年時,星雲法師回到宜興白塔村尋找陳福廣,當時陳福廣已經去世3年多了。星雲法師找到了陳家後人,贈送了三臺電視機。說起白塔寺,這位婦女用雙手比劃着說:“白塔寺的柱子很粗很粗,廟很氣派。”
恢復建設大覺寺得到支持
緊鄰白塔寺老廟基的是寬闊的公路,老廟基部分土地與公路臨界。曾經在家中接待過星雲法師、住在白塔寺老廟基周圍的農家人告訴記者,星雲法師對白塔村很有感情,如今大覺寺建在了橫山水庫邊上,兩地靠得很近,而那邊的自然條件比老廟所在地更好。
大覺寺與橫山水庫所在地爲宜興市西渚鎮。近年來,由於橫山水庫成爲宜興市民飲用水的重要水源地,當地政府出於保護水源地的需要,鼓勵農民調整種植結構,觀光、旅遊、休閒生態農業科技成爲現代農業新亮點。大覺寺恢復建設得到了西渚鎮幹部羣衆的普遍歡迎和支持,西渚鎮黨政辦公室主任萬正初向記者介紹,恢復建設大覺寺工程開工至今,當地政府提供了積極的服務,白塔村還有一些羣衆主動到大覺寺當義工。
無錫大覺寺導遊詞 篇2
宜興大覺寺,始建於南宋鹹淳(1265—1274)年間,由志甯禪師首建,至今約七百多年,歷代迭有興替。清乾隆年間(1735~1796),寺名爲“集賢山大覺院”。清道光年間(1820—1850),更名爲“白塔山大覺禪院”。近代《宜興縣誌》記載,寺名爲“元上鄉白塔山大覺寺”。
,志開上人出任監院。1938午,悟徹今覺(即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出家。後值戰亂時期,軍閥、日軍侵佔,地方不寧,1947年與師兄今觀法師返回主持寺務,大師兼任白塔國小校長。1949年解放後歷經文化大革命,佛寺無存。1989年,大師由臺返國弘法探親之時,回到宜興祖庭禮祖。眼見片瓦無存,不禁興嘆:“當盡復興祖庭之志。”
後來獲得江蘇省宗教局翁振進局長建議恢復祖庭,無錫、宜興諸位領導,宜興佛教協會等均一致贊成。20xx午5月10日宜興市政府批文同意,於西渚鎮橫山村王飛嶺岕“雲湖”之濱建立新寺址,佔地二千餘畝,依山傍水,翠竹環繞。
20xx年6月佛光山派遣慧倫法師、慧是法師前來,展開籌建工作,20xx年10月14日奠基開工。時有東北諸青年發心於大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慧方法師、慧品法師、慧有法師、慧宇法師、慧常法師等五人,分別在浙江寧波雪寶寺、江蘇泰州光孝寺、廣東深圳弘法寺等道場受具足戒後,參與開山重建工作。本山心定、心培、慈惠、慈容、妙士等法師及蕭碧霞師姑,多次前來探勘指導。
20xx年3月,宜興市宗教局發放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完成寺廟登記,由南京佛教協會會長、棲霞山住持隆相和尚擔任住持:同時獲得全世界佛光人羣策羣力協助,共同認定爲“佛光祖庭”。同年5月20日,第一期工程完工。有觀音殿、大覺寮、美術館、滴水坊、客堂、齋堂,另有客房數十間。先後並由當地政府斥資完成佛光路、佛光香林路,以及高速公路鯨塘交流道連接快速道路直通本寺,方便地方往來交通。
20xx午10月26日奉行第一期工程觀音殿落成陽光暨第二期工程奠基儀式。大雄寶殿工程即將開始,預計20xx年完成,相繼則有“佛陀行化圖”、白塔等。完成後,即以“大覺寺”爲名。
希望大覺寺之復建,有助於社合道德成長,人心淨化云爾。
無錫大覺寺導遊詞 篇3
大覺寺位於海淀區西北暘台山麓,始建於遼鹹雍四年(1068年),爲契丹人所建,坐西朝東的寺院,體現了契丹人尊日東向的習俗。因寺內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
大覺寺位於海淀區西北暘台山麓,始建於遼鹹雍四年(1068年),爲契丹人所建,坐西朝東的寺院,體現了契丹人尊日東向的習俗。因寺內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金代稱靈泉寺,是金章宗時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被稱爲“西山三百寺中之巨剎”。明宣德三年(1420xx年)重修後改稱大覺寺。 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花和環境的清幽而著稱。寺內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自東向西由四進院落組成。山門、碑亭、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動靜等觀)殿、大悲壇、舍利塔等組成,還有四宜堂,憩雲軒,領要亭,龍王堂等建築,多是清代重建而成。殿宇雄偉古樸,佈局深廣嚴謹。寺內後山是一處別緻的園林,麓林曲徑,疊石流泉,情趣非凡。大覺寺環境優雅,羣山環抱,寺前平疇沃野,景界開闊;寺後層巒疊嶂,林莽蒼鬱。山上的清泉從寺後石隙注入,淙淙而下,沿着南北兩路院落中的水漕流向前院的水池,泉水清澈,四時不竭。院內有一棵乾隆年間從四川移來的玉蘭樹,花繁瓣大,色潔香濃,樹齡320xx年上下,堪爲京城玉蘭之最。還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銀杏樹,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圍,濃蔭可蔽半個院落,據說已傲立千年之久。迦陵佛塔爲清代主持僧迦陵的舍利塔,其狀猶如北海公園裏的白塔,塔旁松柏參天,風景秀麗。
大覺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20xx年的銀杏、320xx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被列入保護範圍的古樹。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爲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大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郊陽臺山麓。遼鹹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時爲西山八大院之一,稱爲“靈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 年)重修,改今名。寺坐西朝東,依山勢層疊而上,頗爲壯觀。中軸線上依次爲山門、天王殿、大殿、無量壽佛殿、龍王堂等建築,寺宇最高處藏經樓院內有玲瓏舍利塔一座。佈局謹嚴,深幽而寬闊。寺內泉水自石縫汨汨而下,匯成碧潭,又經石槽順山勢緩緩迴流,使全寺呈現一派生機。蜿蜓走起伏的山巒,恰似一頭臥獅。蓮花、善照二個配寺聳立在東西兩個圓形山包上,當地人曾用“獅子滾繡球,一佛二菩薩”來形容該寺院的位置和地形之奇巧。遼代所立燕京天王寺沙門志廷撰《暘台山清水院藏經記》碑,記述了該寺的歷史沿革。
大覺寺最高點是寺內已故住持迦陵和尚舍利塔。據傳清代乾隆皇帝當年曾在這裏剃度,有一次他坐禪時入夢笑出了聲音,當時負責寺內燒火的迦陵和尚操起戒尺便打乾隆,皇帝不得不承認“仙闕少緣份,凡塵屬寡人”,爾後悄悄地回宮。寺內的僧人都爲迦陵捏把汗。但是乾隆皇帝非但沒有懲罰他,而且還特派貼身太監來拜見迦陵。以後迦陵和尚不但當了寺院住持,就連他種的玉蘭也成了寺中絕物。寺內迦陵舍利塔建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高約十餘米,其形制與北京北海白垮相似。;圓形塔肚,上端砌築細長相輪,塔頂安放金飾寶蓋,底部八角白色須彌座,鐫紋秀巧,表現出清代雕刻藝術風格。塔旁松柏環抱,鬱鬱蔥蔥,環境十分幽靜。塔後有一漢白玉水池,周圍護以石雕欄,泉水自石底流出,匯成一長方形碧潭。泉名“靈泉”,泉水清洌見底,常流不竭,即使在暑熱的天氣,將手放入水中,也會感到冰冷刺骨。泉邊有一雙層建築,名爲“龍王堂”,位於中軸線最後。古人認爲這泉水是龍王所賜給的,所以建龍王廟以示供養。 舍利塔往下是大悲壇。這裏是寺院藏經之所,面闊五間,硬山項,獸頭脊,上層吞廓,並設木製欄杆。上層檐下橫一懸匾,上書“最上法門”,爲醇親王所書。從大悲壇順石階而下是寺院第三進院落。此處以無量壽殿爲主體,大殿坐落在一高大臺基之上,前面帶有月臺,周圍繞以漢白玉石欄。大殿面闊五間,灰筒瓦,歇山頂,門窗菱花全部爲古錢式,做工精美。檐下懸掛一塊雕有龍紋的巨匾,上書“動靜等觀”,爲乾隆御筆。殿內供奉一佛二菩薩,泥質漆金。身後帶有背光,花紋細膩,雕刻精美。佛像背後有懸塑,上塑觀世音像,形象生動,堪稱懸塑精品,爲清代遺物。
大雄寶殿是全寺中心,大殿面闊五間,歇山琉璃瓦項,檐下裝飾有斗拱。明間正中檐下懸掛一巨匾,上書“無去來處”,字體剛勁有力。殿內正中有一石砌須彌座,座上供奉木質漆金三世佛像,背後帶有背光。殿內還懸掛有兩塊匾,一爲“妙悟三乘”,一爲“法鏡長圓”,均爲慈禧太后手筆。三世佛像後面又有三尊漆金菩薩像,其上懸有一匾,上書“妙蓮世界”。殿前建有月臺,周圍繞以漢白玉石雕欄。在月臺欄杆襯托下,大殿顯得更加雄偉。
山門兩側建有八字牆,進山門爲第一進院落,南北兩側對稱分別有碑亭和鐘鼓樓,正面是彌勒殿,面闊三間,灰筒瓦,歇山頂,檐下裝飾有斗拱,門窗均採用壺門式樣。明間檐下懸掛有大匾,額書“圓證妙果”。院中部爲一長方形水池,名爲“功德池”,池邊繞以棋盤式花欄矮牆,池上正中建一石橋。池南北兩端正中,各有一石刻水獸,龍口流水、注入池中。水獸造形古樸,是遼代遺物,距今已近千年,殊爲珍貴。池中蓮花朵朵,紅白相間,爭奇鬥豔。石橋東端有一株古老檜柏樹,其樹冠同時生長針葉和闊葉兩種葉子,令人稱奇。原來在這株檜柏樹幹中寄生着一棵老藤,學名叫“蛇葡萄”,形成老藤寄柏。無獨有偶,在該寺四宜堂院中也有一棵巨大柏樹,自根部向上一米處分作兩叉,在連體部位中部,寄生一株李樹,遠望李柏難分。這兩棵怪樹,與碧雲寺的三代樹,並稱京西兩寺之奇。如今這兩棵怪樹仍鬱鬱蔥蔥,挺拔俊秀,爲古寺平添不少佳趣。
寺內有一座遼碑,是遼道宗鹹雍四年(1068年)立的《暘台山清水院藏經記》碑,記載着這座建築物的歷史。遼碑是珍貴文物之一。碑上刻紋有的雖漸見模糊,碑身也已斷爲兩截,但字跡仍可辨認。政府除把斷碑拼合,還蓋了一座磚龕保護它。 寺內花木很多,最名貴的要算名噪京華的玉藺。南北跨院內都有,不待近前,便覺蘭香襲人。據說南院兩株玉蘭是清代乾隆年間僧迦陵自四川移來,樹齡已達三百多年,可惜其中一秣已經死去。北院一株玉蘭是清代光緒年間移植,樹齡也逾百年。兩院的玉蘭高七米有餘。花繁瓣大,馨清濃郁,一干一花,剛勁俊逸,甚是可愛。其實大覺寺玉蘭之妙,更在於山水、古寺襯托。寺院周圍沒有噪雜人聲,沒有飛揚塵土;祗有隱隱青山,寂寂流泉。這才使得玉蘭幽香,可以盡情向人傾吐。山門內有幾株樹幹粗大、老枝橫斜的翠柏,坡道兩旁,遍植着杏樹、桃樹和梨樹。在無量壽佛殿外有棵無量壽樹——千年銀杏,樹高近一百米,幹粗直徑近三米,人稱“銀杏王”。乾隆皇帝爲它題詩吟詠:“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綠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紀依稀。”
大覺寺附近的名勝很多,如鷲峯山道、七王墳、普照寺、蓮花寺、楊家花圓等,寺院附近都有山道可以到達。赫赫有名的龍潭泉水,像一條絲帶,蜿蜓迥旋,穿流於寺院之中,經過竹林,流進一箇石雕大水池。池西沿鐫“碧韻清”三字,字體古樸,蒼勁有力。水池是由一整塊大理石鑿成,長2米,寬1.3米,高1米。石上紋理非常細膩,選材、雕鏤都十分講究。石質主體呈灰白色,其間又夾有乳白、淺紫、墨黑等各種花紋,整個外形顯得秀麗奇特。
大覺寺這座古代名剎,在日僞和國民黨統治時期曾遭到嚴重破壞,寺內寺外一片荒無,著名的《暘台山清水院藏經記》遼碑,也被日本侵略者打斷。1949年後,對寺院進行了重修,使古寺院煥然一新。如今這座歷史悠久的寺院已成爲京郊一處重要的佛教勝地。
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陽臺山麓,始建於遼代鹹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爲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後改爲大覺寺。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20xx年的銀杏、320xx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爲北京三大花卉寺廟。大覺寺八絕: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
寺廟坐西朝東,殿宇依山而建,自東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壇等四進院落組成。此外還有四宜堂,憩雲軒,領要亭,龍王堂等建築,寺內供奉的佛像,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陽臺山清水院創造藏經記》碑,爲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貴文物。
大覺寺環境優雅,羣山環抱,寺前平疇沃野,景界開闊,寺後層巒疊嶂,林莽蒼鬱,一股清泉從寺後石隙注入,繞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時不竭,院內有乾隆年間從四川移來的玉蘭樹,花繁瓣大,色潔香濃,樹齡320xx年上下,堪爲京城玉蘭之最。還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銀杏樹,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圍,濃蔭可蔽半個院落,據說已傲立千年之久。
門票價格:不分旺季淡季,全年20元。
花卉寺廟
大覺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20xx年的銀杏、320xx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被列入保護範圍的古樹。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爲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1997年,在大覺寺院中成立了0茶院,在大覺寺的在憩雲軒、四宜堂和院內南北廂房和耳房中設茶室,戒堂改建爲紹興菜館,僧房改爲客房,還有豪華套房。此外,寺內還改建了會議室和其他娛樂設施,院內的空地上也擺了很多0茶院的躺椅和茶桌。此後茶香就和花香,古樹一起成爲大覺寺的一箇特色。從那時起,在每年四月,大覺寺都舉辦大覺寺玉蘭文化節,除觀賞盛開的玉蘭花外,還舉辦一些展覽和文化活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