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精選8篇)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太湖仙島的原名叫“太湖三山”,三山是著帽山、烏龜山及筆架山的俗稱,由東鴨、西鴨、大磯、小磯4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周長約2.5公里。島內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之稱。1993年,憑藉天然山水,巧設人文建築,建成了一處太湖旅遊的新景觀,有道是:太湖佳絕在黿頭,三山仙島勝天堂。

  遊客們:我們走過長長的遊船碼頭,首先看到的是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島牌坊。這座三重飛檐翹角的牌坊,紅色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正中有“太湖仙島”4字。門樓前的臺階上雕刻着一條盤龍,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牌坊後是“玉帝巡天圖”漢白玉浮雕。玉帝端坐在龍椅之上,文武羣臣簇擁左右,仙鶴道遊雲間,遊人置身其中真好像仙境浮現人間。

  現在我們右轉沿山路向上,便可到“洞天福地”景區。這裏有花果山、水簾洞、演武場,還可以觀賞歌舞,如有雅興還可觀看猴戲,逗逗猴子。

  向東走是“會仙橋”,它連接着西鴨山和大磯山,是通往三山島的主景區。此橋原名“五洞環橋”,是座仿古建築,橋上建有四面開敞的亭子,雕樑畫棟,彷彿引導人們由此進入仙境。

  【南天門—摘星亭—天街—大覺灣—靈霄宮—太乙丹爐】

  過了會仙橋,來到的是“南天門”,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天境”。沿着臺階一級級“登天”,彷彿我們離世外天國越來越近了。“南天門”是座漢白玉建築,頂端刻有篆書“天門”二字,左右有副對聯:“離塵了卻幾間事,到此逍遙星漢間。”橫批“梯雲直上”點出跨入此間,各位遊客便可徹底脫離幾間,暢遊“天國仙境”了。

  進入“仙境”,首先看到是飛檐翹角的“摘星亭”。登上此亭,彷彿浩瀚星際觸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銅器“太湖寶鼎”,香菸綜繞,飄飄似仙。

  沿左邊臺階向上,過彩繪門樓是“天街”的人口。進入門內便是“天國”熱鬧的街市。請看右邊牆上有一箇錢型的圖案,中間一箇方孔,兩邊寫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史無欺”。再看前面是二層樓的“天香樓”,右轉檯階上爲“天韻臺”,後測是“天都仙府”,入內左邊房中有財神端坐其中,手中元寶閃閃發光,期盼大家人人發財。右邊房內有“藥王”孫思邈在恭迎佳賓,保佑各位,身體健康,無病無災。

  各位遊客:在天街最開闊的地方,是一羽仙茶樓”,遊客可在此品茗賞景,透過薄霧眺望對面的“黿頭渚”。

  穿過“兀衢”門洞,沿山坡向下,過摩雲亭便到了大覺灣,我們在此可“一覽人間石窟景”,這些石窟雕刻羣,再現了中國古代石窟建築藝術的精華之作。這裏有長達49米的臥佛;那面湖端坐,高達6米,若有所思的老者就是我國道教創始人老子的塑像。

  沿着“仙人洞”石階向上,可到達“仙島”最高處——“靈霄官”。一側爲“王母府”,只見那王母正在瑤池中盡情享樂。對面的靈霄宮宏偉挺拔,裏面的玉皇大帝站像,高18米,爲國內玉皇塑像之最。只見五帝雙手合十,昭示天下,展示帝王之氣。沿梯而上,兩邊牆上畫有各路神仙飛天圖案。二樓後室內,是複製的“永樂宮壁畫”以及神道真人彩繪壁畫。這些壁畫,被譽爲“東方藝術之冠”。

  靈霄宮後山上是三層圓形天壇,擺設鎮山之寶——太乙丹爐。沿林間小路下山,可以到達後山的“月老詞”,裏面有“鴻喜堂”。

  遊客們,太湖仙島我們就遊覽到這裏,最後出南天門,乘船返回黿頭渚。再去下一個景點遊覽。謝謝大家!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遊客:

  早上好!歡迎大家來無錫遊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進行太湖精華遊,我感到很高興。太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相當於400個杭州西湖那麼大,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位於江蘇,浙江兩省之間周圍有無錫、蘇州、常州、湖州四個城市。2400多年前吳越春秋時,吳王闔閭首開太湖畫舫進行水上旅遊,並首創太湖般菜;唐宋時期,太湖又以盛產太湖石出名。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還有72座島嶼山峯點綴其間,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畫卷。

  我們首先遊覽的是真山真水的黿頭渚公園。黿頭渚,渚就是突入湖中,三面臨水的半島,因狀如黿頭而得名。相傳明朝的時候,有一箇漁夫在湖中遇到風浪,誤入黿頭渚,舍舟登岸,發現這裏茂林修竹,落英繽紛,疑爲世外桃源,不忍離去。後又打柴遇仙,得道出世,爲這裏留下罷拔幾分神祕色彩。黿頭渚向南可望煙波太湖,惡青島海濱浩淼氣概;往北能觀碧波蠡湖,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麼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爲觀賞太湖風月最理想的遊覽勝地。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卻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緻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着歷代文人墨客,無數中外遊人。

  (澄瀾堂)

  澄瀾堂,建於1931年,是仿照明代宮殿式樣建造的,面闊五間,四周遊廊,寬敞豁達,氣宇不凡。澄瀾堂的“澄”是指湖水平靜清澈,“瀾”是波瀾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說在這裏可以飽覽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

  澄瀾堂位於黿頭渚的高處,居中面湖,視野開闊,遠眺近覽,景色各異。

  (甘露寺)

  這裏是甘露寺,甘露寺原在鎮江北固山上,是孫權的母親、劉備的“丈母孃”唸經的地方。因爲東吳起先建都在鎮江,火燒赤壁之後才遷都南京的。

  三國城內的甘露地建於山坡之上,經二組臺階到達建在7米高的平臺上的甘露寺山門,山門內沿斜坡登上6米高的平臺,可到佛殿。殿內有釋迦牟尼佛像,旁邊是吳國太的經心,吳國太相女婿就在此拍攝。

  赤壁之戰後,孫、劉曹均勢鼎立。周瑜設下“美人計”,假稱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許婚劉備,京口招親,然後扣下劉備,逼還荊州。劉備則按諸葛亮之計,設法讓孫權之母吳國太甘露寺相親,弄假成真,並帶着孫夫人一起返回荊州。這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1234

  (靈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國無錫靈山大佛奠基典禮”在小靈山上隆重舉行,這標誌着“世界第一大佛”即將誕生。

  靈山大佛是一座高達88米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投資超億元,用銅700噸。比聳立於紐約赫德森河口“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被譽爲“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巨像”還高42米,用銅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樂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由此可見,靈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靈山大佛採用錫青銅材料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源於石器時代的古典藝術精粹,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發族文化中極爲燦爛的一部分。青銅的古樸素雅和優美細緻,在世界藝術上享有崇高地位,這爲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再者,青銅時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着佛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大佛的建築結構設計則由設計上海東主明珠電視塔而名揚海內外華東建築設計院承擔。此工程由於採用了高新技術,可防止岩層滑坡和岩石風化,可搞7級地震和12級以上大風,而且防雷,還設有煙警、溫警兩套報警系統,達到自動噴淋降溫、防火的聯防作用。

  大佛內層主體工程於1996年5月28日舉行了封頂典禮。內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後主心骨外焊接鋼支架,鋼支架上再安裝青銅材料鑄造的大佛銅板,最後將焊接起來形成完整的靈山大佛,靈山大佛的焊縫總長度達30公里。

  大佛的銅板鑄造是一頂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由航天工業部南京晨光機器廠承建。該廠曾運用航天技術成功地爲香港寶蓮寺鑄建了“天壇大佛”,贏得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致讚譽。南京晨光機器廠根據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創作的8米高靈山大佛的佛像小樣,通過電腦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澆鑄成銅板。88米高的靈山大佛的佛體部分共由1560塊銅板拼接而成,第塊銅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約600公斤,共用青銅達700噸。1995年7月24日正式開爐澆鑄,耗時一年完工。1996掂5月30日,靈山大佛第一塊淨重666公斤的錫青銅板佛體開始安裝,1997年4月3日靈山大佛圓頂,1997年11月15日靈山大佛落成開光。

  靈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層裙樓基座,總高達101.5米。大佛的腳趾前端高80釐米,趾甲寬有60釐米。

  靈山大佛的建造,不僅僅是創下了一箇世界紀錄,更主要的是他將在宗教文化、社會文明、經濟發展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靈山勝境將成爲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人文景觀,成爲人們嚮往的遊覽勝地。

  太湖跨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總面積達2400平方公里,蘇州佔3分之2強,太湖72峯,蘇州攬入58峯,國務院規劃的沿太湖13個風景區69個景點,蘇州有6個景區34個風景點,正所謂"太湖風光美,一半在姑蘇"。太湖風景名勝區素以宏大的層次,豐富秀麗的湖島山水風光而著稱,蘇州沿太湖地區尤爲得天獨厚,漫長而多變的湖岸線,形成豐富的沿湖景觀,山林豐茂、花果飄香、文物古蹟遍佈其間。

  遊覽太湖,四季皆宜,真所謂“春可觀花品茗、夏有賞荷食鱸、秋能持蟹吟菊、冬日踏雪探梅。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3

  早上好!歡迎大家來無錫遊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進行太湖精華遊,我感到很高興。太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相當於400個杭州西湖那麼大,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位於江蘇,浙江兩省之間周圍有無錫、蘇州、常州、湖州四個城市。2400多年前吳越春秋時,吳王闔閭首開太湖畫舫進行水上旅遊,並首創太湖般菜;唐宋時期,太湖又以盛產太湖石出名。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還有72座島嶼山峯點綴其間,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畫卷。 我們首先遊覽的是真山真水的黿頭渚公園。黿頭渚,渚就是突入湖中,三面臨水的半島,因狀如黿頭而得名。相傳明朝的時候,有一箇漁夫在湖中遇到風浪,誤入黿頭渚,舍舟登岸,發現這裏茂林修竹,落英繽紛,疑爲世外桃源,不忍離去。後又打柴遇仙,得道出世,爲這裏留下罷拔幾分神祕色彩。黿頭渚向南可望煙波太湖,惡青島海濱浩淼氣概;往北能觀碧波蠡湖,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麼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爲觀賞太湖風月最理想的遊覽勝地。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卻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緻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着歷代文人墨客,無數中外遊人。

  (澄瀾堂)

  澄瀾堂,建於1931年,是仿照明代宮殿式樣建造的,面闊五間,四周遊廊,寬敞豁達,氣宇不凡。澄瀾堂的“澄”是指湖水平靜清澈,“瀾”是波瀾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說在這裏可以飽覽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 澄瀾堂位於黿頭渚的高處,居中面湖,視野開闊,遠眺近覽,景色各異。

  (甘露寺)

  這裏是甘露寺,甘露寺原在鎮江北固山上,是孫權的母親、劉備的“丈母孃”唸經的地方。因爲東吳起先建都在鎮江,火燒赤壁之後才遷都南京的。 三國城內的甘露地建於山坡之上,經二組臺階到達建在7米高的平臺上的甘露寺山門,山門內沿斜坡登上6米高的平臺,可到佛殿。殿內有釋迦牟尼佛像,旁邊是吳國太的經心,吳國太相女婿就在此拍攝。 赤壁之戰後,孫、劉曹均勢鼎立。周瑜設下“美人計”,假稱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許婚劉備,京口招親,然後扣下劉備,逼還荊州。劉備則按諸葛亮之計,設法讓孫權之母吳國太甘露寺相親,弄假成真,並帶着孫夫人一起返回荊州。這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靈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國無錫靈山大佛奠基典禮”在小靈山上隆重舉行,這標誌着“世界第一大佛”即將誕生。 靈山大佛是一座高達88米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投資超億元,用銅700噸。比聳立於紐約赫德森河口“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被譽爲“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巨像”還高42米,用銅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樂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由此可見,靈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靈山大佛採用錫青銅材料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源於石器時代的古典藝術精粹,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發族文化中極爲燦爛的一部分。青銅的古樸素雅和優美細緻,在世界藝術上享有崇高地位,這爲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再者,青銅時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着佛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大佛的建築結構設計則由設計上海東主明珠電視塔而名揚海內外華東建築設計院承擔。此工程由於採用了高新技術,可防止岩層滑坡和岩石風化,可搞7級地震和12級以上大風,而且防雷,還設有煙警、溫警兩套報警系統,達到自動噴淋降溫、防火的聯防作用。 大佛內層主體工程於1996年5月28日舉行了封頂典禮。內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後主心骨外焊接鋼支架,鋼支架上再安裝青銅材料鑄造的大佛銅板,最後將焊接起來形成完整的靈山大佛,靈山大佛的焊縫總長度達30公里。 大佛的銅板鑄造是一頂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由航天工業部南京晨光機器廠承建。該廠曾運用航天技術成功地爲香港寶蓮寺鑄建了“天壇大佛”,贏得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致讚譽。南京晨光機器廠根據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創作的8米高靈山大佛的佛像小樣,通過電腦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澆鑄成銅板。88米高的靈山大佛的佛體部分共由1560塊銅板拼接而成,第塊銅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約600公斤,共用青銅達700噸。1995年7月24日正式開爐澆鑄,耗時一年完工。1996年5月30日,靈山大佛第一塊淨重666公斤的錫青銅板佛體開始安裝,1997年4月3日靈山大佛圓頂,1997年11月15日靈山大佛落成開光。 靈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層裙樓基座,總高達101.5米。大佛的腳趾前端高80釐米,趾甲寬有60釐米。 靈山大佛的建造,不僅僅是創下了一箇世界紀錄,更主要的是他將在宗教文化、社會文明、經濟發展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靈山勝境將成爲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人文景觀,成爲人們嚮往的遊覽勝地。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周近400公里,湖中有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湖半島山峯,共有72峯。

  太湖橫跨江蘇、浙江兩省,但作爲風景區,最精華的部分則在無錫。遊覽太湖,一般都是遊覽位於太湖北部的無錫太湖風景區,其勝處又在黿頭渚。

  太湖絕佳處在黿頭渚位於太湖之濱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黿頭伸入湖中,故稱爲黿頭諸。太湖,古稱震澤,亦名具區、笠澤、又名五湖。面積三萬六千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光以雄渾清秀見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黿頭渚從1918年開始建園。先後闢有橫雲小築、鄭園、退廬等。遊人進園先至“太湖佳絕處”牌坊,過“間津”、“利涉”門後,漸行至長春橋邊。這裏初春時櫻花破綻怒放,排紅粉白,一樹樹,一片片,像彩雲,似晨霧,燦爛眩目。這些櫻樹是日本友人贈送的。

  過了長春橋,從“具區勝境”牌坊左轉,有荷花池,曲橋和湖心亭。“藕花深處”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清芬嶼”位於荷池中央,有小橋相通,上築3間古式敞廳,名“誦芬堂”。曲折幽深,動中有靜,景色富於變化,與浩瀚的太湖相映成趣。

  登上黿頭,繞過矗立的燈塔,只見一塊未經雕琢的巨石立於綠樹叢中。正面刻有“黿頭渚”三字,爲秦敦世所寫。遊人到此,紛紛攝影留念。反面“黿渚春濤”囚字爲清末唐陀手筆。站在此間,面向太湖,即可見似神龜漂游的3個小島,即爲”三山”。三山,亦稱筆架山,由西鴨、大磯和小磯3個湖島組成。距黿頭渚2.6公里,面積12公頃,最高處49.8米。山上築有環山公路,又有石橋使三山聯成一體。山上邊植松、竹、楓、樟及批把,紅橘等。還散養了猴羣,更增添了野趣。近年來,三山已成爲一座令人神往的.大湖仙島。最佳的遊覽線路爲:牌坊影壁——洞天福地——會仙橋——月老祠和鴛鴦亭——天都仙府——天門、摘星亭——天街——靈霄宮——太乙天壇。沿着環島幽徑散步漫遊,微風拂面、賞日出、觀日落、宛如身入仙境。

  離開“黿渚春濤”巨石,不遠處即可見一八角形的“涵虛亭”,亭下崖石上刻有“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字樣。再放眼望去,沿湖的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5

  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中國治水祖師夏禹奉舜帝姚重華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爲三萬六千頃。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箇大銀盆,裏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箇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隻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爲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峯,分佈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裏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據科學考證太湖真正面貌是一箇海跡湖,地理上稱“瀉湖”。原來這裏是一箇大海灣,由於長江、錢塘江泥沙的沖積,長江三角洲不斷向東延伸,海灣因灣被泥沙淤積成的沙壩所封閉而形成了太湖,以後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於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說他是“海的兒子”。

  還有一箇歷史故事。據歷史記載,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被吳王困於會稽,俘至姑蘇,事奉夫差。後來范蠡獻計,把民間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緬酒色,喪失鬥志,終於使越王報仇雪恨,一舉打敗了吳國。“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爲上將軍。但范蠡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封建社會的一條歷史規律。勾踐這個人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安樂,現在聲名至尊,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從中原回來之後,范蠡就向勾踐說:“君王好好努力吧!請允許我從此辭去,以後不再進入越國了。”勾踐詫異:“你現在要離我而去,這是爲什麼?”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爲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范蠡悄然離開了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着西施,駕着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後來,經營產業,家資鉅萬,成爲富翁,世稱陶朱公,壽終正寢。對於范蠡的功成身退,終得善果,歷代的政治家和文人們感慨頗深,晚唐詩人汪遵寫了《五湖》一詩,對范蠡的深謀遠慮大加讚賞:“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太湖,位於江蘇省南部,與浙江省相連,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來隨着湖面縮減已退爲第三大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太湖橫跨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虎丘區、吳江區)、無錫市濱湖區、常州市武進區、宜興市,其中大部分水域位於蘇州市,分別由蘇州、無錫、常州三市管轄。

  太湖是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羣星捧月一般分佈着澱泖湖羣、陽澄湖羣、洮滆湖羣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蕩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太湖周邊主要景點: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常州市)、太湖灣廣場、環球動漫嬉戲谷、中華孝道園、萬澤太湖莊園、竺山湖小鎮、太湖灣度假村、國家龍舟競賽基地;蘇州園林、永慧寺、統一嘉園、玄陽洞、碧雲洞、禹王廟、白馬廟、羅漢寺、聖恩寺、東西山風景區、三元文化遺址;無錫影視城、靈山大佛、黿頭渚、自然公園、太湖仙島、萬佛塔、五女墓、小王山摩崖石刻、蠡園。

  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接宜興,東林蘇州,太湖八百里,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碧水遼闊,煙波浩淼,峯巒隱現,氣象萬千。

  太湖橫跨江蘇、浙江兩省,但作爲風景區,最精華的部分則在距離無錫市區18公里處的黿頭渚。1994年10月25日,我國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正式通車。

  蘇州太湖溼地公園和周邊擁有多家三、四星級的農家樂餐廳,遊客不僅可以飽嘗吳地傳統的農家菜餚,還可品嚐到鎮湖地方特有的漁家菜系,如紅燒野生甲魚、太湖雜魚和各式野味家鄉菜,如果再喝上一壺農家自釀的花酒,那更是人生一大愜意之事。在景區內,您還能品嚐到具有濃郁田園特色的農家菜飯、土雞湯、魚頭湯,或者親手烹製您從湖中釣上來的魚蝦和下田採摘到的新鮮蔬菜。

  您還可以登上青雲號畫舫,與親朋好友一起遊湖賞景、品嚐一頓味道鮮美的太湖船宴。

  太湖蟹,生長於太湖水域,亦稱螃蟹,其背殼堅隆凹紋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臍,雄尖雌團,內有硬毛。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齡蟹性腺成熟,便成羣結隊順流東下,至江海交匯處的淺海中,繁殖而後終生。次年初夏,孵化後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戶,經多次蛻殼,逐漸長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後,因沿江建閘,蟹苗難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噸。

  太湖三白:白魚、銀魚和白蝦,構成了太湖標誌性的味覺體驗。最愜意的方式是在太湖湖畔的船餐廳品嚐“太湖三白”,一湖水色,秀色同樣可餐。

  醬排骨:守着一條歷經滄桑的古運河,品嚐這道最經典的錫幫菜,排骨的濃香與歷史的沉澱滋味同樣讓人回味。

  鮮筍:太湖西岸不僅有百畝茶園,還有千頃竹海。鮮嫩的竹筍不僅是可口的菜餚,還有奇妙的藥用功能。

  繡花錦:一箇雍容華貴的菜名背後實際卻是一道相貌清秀、口味清爽的家常青菜,不過這道青菜的鮮嫩可不是在哪裏都能嚐到的,要不它也不會成爲南潯。

  蓮子:隨手買一隻翠綠的蓮蓬,剝開嫩綠的蓮子,取出乳白的蓮仁——那滿口的清香便是最新鮮的太湖之味。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遊客:在遊覽了重頭清後,我們將從北岸的渡船碼頭乘船前往黿頭渚景區內的一組湖中小島——“太湖仙島”去參觀。

  【三山概況—“太湖仙島”牌坊—“五帝巡天圖”浮雕—“洞天福地”景區—會仙橋】

  我們從船上眺望三山,只見島上松竹蒼翠,楓香染紅,距我們約2.6公里處的湖中小島,如神龜靜優水面,綽約多姿。

  太湖仙島的原名叫“太湖三山”,三山是著帽山、烏龜山及筆架山的俗稱,由東鴨、西鴨、大磯、小磯4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周長約2.5公里。島內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之稱。1993年,憑藉天然山水,巧設人文建築,建成了一處太湖旅遊的新景觀,有道是:太湖佳絕在黿頭,三山仙島勝天堂。

  遊客們:我們走過長長的遊船碼頭,首先看到的是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島牌坊。這座三重飛檐翹角的牌坊,紅色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正中有“太湖仙島”4字。門樓前的臺階上雕刻着一條盤龍,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牌坊後是“玉帝巡天圖”漢白玉浮雕。玉帝端坐在龍椅之上,文武羣臣簇擁左右,仙鶴道遊雲間,遊人置身其中真好像仙境浮現人間。

  現在我們右轉沿山路向上,便可到“洞天福地”景區。這裏有花果山、水簾洞、演武場,還可以觀賞歌舞,如有雅興還可觀看猴戲,逗逗猴子。

  向東走是“會仙橋”,它連接着西鴨山和大磯山,是通往三山島的主景區。此橋原名“五洞環橋”,是座仿古建築,橋上建有四面開敞的亭子,雕樑畫棟,彷彿引導人們由此進入仙境。

  【南天門—摘星亭—天街—大覺灣—靈霄宮—太乙丹爐】

  過了會仙橋,來到的是“南天門”,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天境”。沿着臺階一級級“登天”,彷彿我們離世外天國越來越近了。“南天門”是座漢白玉建築,頂端刻有篆書“天門”二字,左右有副對聯:“離塵了卻幾間事,到此逍遙星漢間。”橫批“梯雲直上”點出跨入此間,各位遊客便可徹底脫離幾間,暢遊“天國仙境”了。

  進入“仙境”,首先看到是飛檐翹角的“摘星亭”。登上此亭,彷彿浩瀚星際觸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銅器“太湖寶鼎”,香菸綜繞,飄飄似仙。

  沿左邊臺階向上,過彩繪門樓是“天街”的人口。進入門內便是“天國”熱鬧的街市。請看右邊牆上有一箇錢型的圖案,中間一箇方孔,兩邊寫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史無欺”。再看前面是二層樓的“天香樓”,右轉檯階上爲“天韻臺”,後測是“天都仙府”,入內左邊房中有財神端坐其中,手中元寶閃閃發光,期盼大家人人發財。右邊房內有“藥王”孫思邈在恭迎佳賓,保佑各位,身體健康,無病無災。

  各位遊客:在天街最開闊的地方,是一羽仙茶樓”,遊客可在此品茗賞景,透過薄霧眺望對面的“黿頭渚”。

  穿過“兀衢”門洞,沿山坡向下,過摩雲亭便到了大覺灣,我們在此可“一覽人間石窟景”,這些石窟雕刻羣,再現了中國古代石窟建築藝術的精華之作。這裏有長達49米的臥佛;那面湖端坐,高達6米,若有所思的老者就是我國道教創始人老子的塑像。

  沿着“仙人洞”石階向上,可到達“仙島”最高處——“靈霄官”。一側爲“王母府”,只見那王母正在瑤池中盡情享樂。對面的靈霄宮宏偉挺拔,裏面的玉皇大帝站像,高18米,爲國內玉皇塑像之最。只見五帝雙手合十,昭示天下,展示帝王之氣。沿梯而上,兩邊牆上畫有各路神仙飛天圖案。二樓後室內,是複製的“永樂宮壁畫”以及神道真人彩繪壁畫。這些壁畫,被譽爲“東方藝術之冠”。

  靈霄宮後山上是三層圓形天壇,擺設鎮山之寶——太乙丹爐。沿林間小路下山,可以到達後山的“月老詞”,裏面有“鴻喜堂”。

  遊客們,太湖仙島我們就遊覽到這裏,最後出南天門,乘船返回黿頭渚。再去下一個景點遊覽。謝謝大家!

江蘇太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8

  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中國治水祖師夏禹奉舜帝姚重華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爲三萬六千頃。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箇大銀盆,裏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箇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隻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爲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峯,分佈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裏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據科學考證太湖真正面貌是一箇海跡湖,地理上稱“瀉湖”。原來這裏是一箇大海灣,由於長江、錢塘江泥沙的沖積,長江三角洲不斷向東延伸,海灣因灣被泥沙淤積成的沙壩所封閉而形成了太湖,以後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於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說他是“海的兒子”。

  還有一箇歷史故事。據歷史記載,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被吳王困於會稽,俘至姑蘇,事奉夫差。後來范蠡獻計,把民間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緬酒色,喪失鬥志,終於使越王報仇雪恨,一舉打敗了吳國。“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爲上將軍。但范蠡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封建社會的一條歷史規律。勾踐這個人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安樂,現在聲名至尊,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從中原回來之後,范蠡就向勾踐說:“君王好好努力吧!請允許我從此辭去,以後不再進入越國了。”勾踐詫異:“你現在要離我而去,這是爲什麼?”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爲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范蠡悄然離開了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着西施,駕着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後來,經營產業,家資鉅萬,成爲富翁,世稱陶朱公,壽終正寢。對於范蠡的功成身退,終得善果,歷代的政治家和文人們感慨頗深,晚唐詩人汪遵寫了《五湖》一詩,對范蠡的深謀遠慮大加讚賞:“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