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錫錫惠公園的導遊詞(精選5篇)

關於無錫錫惠公園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你們好!

  當初咱們將去旅行的是無錫市內最重要的景緻名勝區——錫惠公園。它位於無錫市西2.5公里處,包含錫山跟惠山,全園面積達6.85平方公里。

  【公園概況和名稱由來】

  遊客們:錫惠公園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東部是錫山。惠山高329米,四周約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稱。它是天目山的支脈,從東南綿延而來,山有九峯,境蜒似龍,又稱“九龍山”。惠山因晉代的開山禪師慧照在此建寺,後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時慧、惠兩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有名,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多處,名勝古蹟有春申澗、惠山寺、聽松石牀、竹爐山房等數十處。

  錫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圍長約1.5公里,相傳因周秦時盛產錫礦而得名。錫山是惠山東峯脈斷處崛起的小峯。山頂建有龍光塔和龍光寺,山下有龍光洞。1958年開鑿映山湖後與惠山連成一片,使之構成“真山假水”,發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遊客們:錫惠公園全國分爲三個遊覽欣賞區:一是名勝古蹟區,包括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二是做作風景區,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澗等;三是娛樂運動區,在錫山南麓。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前往參觀遊覽。

  【錫山:龍光塔―龍光洞―吳文化福壽天地】

  各位遊客:請隨我進入錫山大門。錫山大門,面對大運河,飛檐翹角,大門正中高懸“山色溪光”橫匾,爲當年康熙南巡時所書。進人大門,一塊巨石矗立於水池之畔,上刻“錫山”兩個大字。各位請看:下刻《無錫金匾縣誌》所載無錫和錫山的幾句話,點出了此處地名的來歷。

  沿山路向上,錫山頂上就是龍光塔。對於龍光塔,還有這麼一段歷史傳說:明朝正德初年,禮部大臣崑山人顧鼎臣,遊覽錫惠勝景後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無錫所以自南宋以來長期無狀元的起因,是龍頭上無角的緣故。”聽了這位大臣的話,人們信認爲真,於是後人就在錫山頂上建了一座實心的石塔。爾後幾十年仍不人中狀元,於是有人又提出“龍以角聽,塔中宜空”。因而又在萬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並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龍光塔”,寄意龍光普照。龍光塔建造以來,多次被毀。1924年重修時把培改成鋼筋混凝土構造,塔頂鑄重1.5噸,高2.85米銅剎,塔的高度也增添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改正傾斜,把牆面由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古塔更爲挺立端莊,雄姿煥發。

  錫山腳下是龍光洞,爲地下游覽場合,於1979年春建成。洞前迴廊、樓亭相連,人口處拱門上磚刻“隱辰”兩字,“辰”屬龍年,“隱辰”是把龍隱於山內之意。洞內有三百多米長的通道,兩邊壁上燈火通明。東部的地下戲院,可包容五六百人。另有13個廳室,擺設工藝、陶瓷、泥人等。這裏的`氣溫長年堅持18“C,冬暖夏涼,遊人至此,好像進入了另一箇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龍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頂三局部組成,彩陶燒製,以花崗岩爲基座,金星綠琉璃瓦頂,全長26.71米,高4.09米,九龍凌空,氣概非凡。再向西是“吳文明福壽天地”。它沿錫山山坡而建,前面破的石碑上,刻着著名字畫家朱屺瞻102歲時題寫的景點名稱。石階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臺,臺前石柱上有宏大的福壽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瓊林赴宴;壽仙默默爲我海屋添籌。”反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天然長命。”繞過承露臺,上面兩座方亭合併而成的雙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對聯寫道:“國泰盡福地,民安多壽星。”亭名和對聯均由我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書寫。

  錫山就參觀到此,下面我們再去參觀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遺蹟。

  【惠山:惠山寺遺址―山門―唐宋石經幢】

  惠山寺在惠山東麓,早在南北朝時,劉宋司徒長史湛挺就在此建造“歷山草堂”,後改爲“華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本上,樹立了惠山寺。因爲寺院地處福地,又因與天下第二泉同處名山勝景,於是名聞遐邇。

  遊客們:我們來到了惠山寺山門前,看到這座黃色拱形建造門上刻有“古華山門”4個金色題字,因惠山古稱“華山”,惠山寺原是“華山精舍”,所以惠山頭山門就叫“古華山門”,大門背面門檻上刻有“勝地名泉”4字。這個山門是1954年惠山街拓寬時王耀庭從新設計的,拱門頂端有雙龍戲珠的裝潢。

  現在我們來到了山門內,各位看到的兩座古老的石經幢,南側一座建於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無錫現存最古老的石刻經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由白鹿隱士李瑞符書寫,經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門組成,雕刻優美,充足顯示了唐代的藝術作風。北側一座建於宋代熙寧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擬店幢,幢身刻“大白傘蓋神咒”。這種刻咒而不刻經的做法,是宋代當前纔在佛教界風行的。兩座石幢分辨用多少塊圓形湖石壘成,極具歷史價值。

  【山門殿―日月池和毒草橋―聽松石牀―古銀杏樹】

  進入古西嶽門,迎面是金剛殿,也叫“山門殿”。始建於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建於1976年。正中高懸“惠山寺”匾,匾額最早爲明代陳勉所寫,清雍正時蔣衡重書,現在看到的是1979年依據影片《無錫景》畫面複製而成。

關於無錫錫惠公園的導遊詞 篇2

  在無錫市西郊,以錫山、惠山命名。包括錫山的全部和惠山東麓及連接兩山的映山湖。錫惠公園把兩山合成一園,內容豐富多彩,展現了南朝以來各個朝的歷史文化古蹟,流傳着許多生動的人文傳說。

  惠山古稱x山、歷山、西照山,相傳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處,故唐以後稱惠山。山有九峯,婉蜒如龍,又稱九龍山。山峯高近330米。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餘處泉眼,故俗稱惠泉山。

  錫山是惠山東峯脈斷突起處,山高僅75米,相傳周秦時盛產錫礦,故名。又傳秦大軍曾在此埋鍋燒飯時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語:”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平”。漢時錫竭,因此此縣名爲無錫,諺稱”無錫錫山山無錫”。錫山是九龍山龍頭上的’一顆明珠。錫山頂上的龍光塔,又是無錫城市的風景標誌之一。

  從錫惠公園的古x山門入園,可直達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地。此處是全園的精x。惠山寺是江南名剎之一,始建於南北朝。清乾隆南巡,幾次遊惠山,親書”惠山寺”匾額,香火旺盛。主要遊覽點有唐宋經幢、金剛殿、雪花橋、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x門東折即爲”寄暢園”。該園在元朝時爲二僧房,名”南隱”、”謳寓”。明正德年間,當時兵部尚書秦金罷官後,回鄉將此處開闢爲園,名”風谷行窩”,後又更名爲”寄暢園”。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內疊石引水,步步得景,處處有畫,寄暢園更趨完美。

  寄暢園的東部是一箇南北狹長的水池,名錦匯漪。池畔有繞池迴廊。迴廊粉牆上鑲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傳是乾隆與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盡頭有一九脊飛檐的方亭,名”知魚檻”,遊人可在此倚欄觀魚。池北林木幽深處,八音澗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園的西部則以假山樹木爲主。太湖石壘成的`”九獅臺”,可以憑想像去尋找騰躍、靜臥,姿態各異的獅子。寄暢園與惠山九峯、錫山龍光塔連成一片,成爲園林建築中借景手法的成功範例。清康熙、乾隆遊此園後,即命人在北京頤和園中仿此建一國林,取名”諧趣園”。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稱陸子泉。此泉開鑿於唐大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質甘香重滑。我國古著名的茶道專家,唐朝人陸羽在他的《茶經》中,稱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爲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時,此水成爲貢品。唐宋以後,一些著名的詩人常來此遊歷,留下了許多盛讚此泉的詩句,從此,天下第二泉聞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吏部員外郎王澍所書。上池八角形,水質最好,斟過杯口數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築有泉亭。下池長方形,鑿於宋。此有二泉亭、漪瀾堂、景徽堂及明的觀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嚐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賞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從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聲。民間音樂家盲人阿炳(x彥鈞),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調悠揚,如泣如訴,更使二泉美名遠播天下。

  從二泉亭北上,還有清竹爐山房、秋雨堂、雲起樓等。秋雨堂結構精巧,陳設古雅,電影《家》曾取景於此。聽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內一方古銅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橫臥一人,稱”石牀”。一端鐫有”聽松”二字,是唐書法家李陽冰所書。唐詩人皮日休曾常來此聽松濤之聲,留下”殿前日暮高風起,松子聲聲打石牀”的名句。

  杜鵑園是錫惠公園的園中園。構築精巧,佈局得體,幽徑橋邊,軒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鵑。每逢花期,奼紫嫣紅的杜鵑,竟相開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錫山頂上的龍光塔、龍光寺,山底的龍光洞、愚公谷、九龍壁、動物園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在這座露天的歷史博物館中,人們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燦爛異彩。

關於無錫錫惠公園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在無錫市西郊,以錫山、惠山命名。包括錫山的全部和惠山東麓及連接兩山的映山湖。錫惠公園把兩山合成一園,內容豐富多彩,展現了南朝以來各個朝代的歷史文化古蹟,流傳着許多生動的人文傳說。

  惠山古稱華山、歷山、西照山,相傳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處,故唐以後稱惠山。山有九峯,婉蜒如龍,又稱九龍山。山峯高近330米。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餘處泉眼,故俗稱惠泉山。

  錫山是惠山東峯脈斷突起處,山高僅75米,相傳周秦時盛產錫礦,故名。又傳秦大軍曾在此埋鍋燒飯時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語:”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平”。漢時錫竭,因此此縣名爲無錫,諺稱”無錫錫山山無錫”。錫山是九龍山龍頭上的一顆明珠。錫山頂上的龍光塔,又是無錫城市的風景標誌之一。

  從錫惠公園的古華山門入園,可直達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地。此處是全園的精華。惠山寺是江南名剎之一,始建於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幾次遊惠山,親書”惠山寺”匾額,香火旺盛。主要遊覽點有唐宋經幢、金剛殿、雪花橋、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華門東折即爲”寄暢園”。該園在元朝時爲二僧房,名”南隱”、”謳寓”。明正德年間,當時兵部尚書秦金罷官後,回鄉將此處開闢爲園,名”風谷行窩”,後又更名爲”寄暢園”。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內疊石引水,步步得景,處處有畫,寄暢園更趨完美。

  寄暢園的東部是一箇南北狹長的水池,名錦匯漪。池畔有繞池迴廊。迴廊粉牆上鑲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傳是乾隆皇帝與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盡頭有一九脊飛檐的方亭,名”知魚檻”,遊人可在此倚欄觀魚。池北林木幽深處,八音澗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園的西部則以假山樹木爲主。太湖石壘成的”九獅臺”,可以憑想像去尋找騰躍、靜臥,姿態各異的獅子。寄暢園與惠山九峯、錫山龍光塔連成一片,成爲園林建築中借景手法的成功範例。清康熙、乾隆皇帝遊此園後,即命人在北京頤和園中仿此建一國林,取名”諧趣園”。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稱陸子泉。此泉開鑿於唐大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質甘香重滑。我國古代著名的茶道專家,唐朝人陸羽在他的《茶經》中,稱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爲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時,此水成爲貢品。唐宋以後,一些著名的詩人常來此遊歷,留下了許多盛讚此泉的`詩句,從此,天下第二泉聞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員外郎王澍所書。上池八角形,水質最好,斟過杯口數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築有泉亭。下池長方形,鑿於宋代。此有二泉亭、漪瀾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觀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嚐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賞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從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聲。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華彥鈞),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調悠揚,如泣如訴,更使二泉美名遠播天下。

  從二泉亭北上,還有清代竹爐山房、秋雨堂、雲起樓等。秋雨堂結構精巧,陳設古雅,電影《家》曾取景於此。聽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內一方古銅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橫臥一人,稱”石牀”。一端鐫有”聽松”二字,是唐代書法家李陽冰所書。唐詩人皮日休曾常來此聽松濤之聲,留下”殿前日暮高風起,松子聲聲打石牀”的名句。

  杜鵑園是錫惠公園的園中園。構築精巧,佈局得體,幽徑橋邊,軒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鵑。每逢花期,奼紫嫣紅的杜鵑,竟相開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關於無錫錫惠公園的導遊詞 篇4

  錫惠公園位於江蘇無錫市西郊,佔地90公頃,是一座集衆多的文物古蹟和舒適的休閒遊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園林。錫惠公園有天下第二泉、寄暢園、惠山寺等著名旅遊景點。錫惠公園始建於1958年。錫惠公園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十四個核心景區之一,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錫惠公園位於太湖之濱,惠山之麓的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物產豐饒、人文薈萃的江南名城,是是集清幽的山林秀色,衆多的文物古蹟和舒適的休閒遊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園林。

  坐落於無錫城西,被乾隆譽爲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稱歷山、華山、西神山,其山形猶如九龍騰躍,故又名九龍山。錫山區包含了錫惠景區的精華部分,錫惠名勝薈萃是惠山的餘脈,無錫地名的來歷與錫山有着特殊的淵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錫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閃耀着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駐戍,留有秦皇塢等遺蹟。後漢有樵客在錫山得碣石,其銘曰: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爲無錫地名來歷平添神奇色彩。

關於無錫錫惠公園的導遊詞 篇5

  無錫錫惠公園(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是擁有國內外知名度和廣泛影響力,文物古蹟衆多、山水林泉俱佳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地處無錫城西,交通便利,距市中心2公里。它緊偎於京杭運河之旁,倚錫山、惠山而築併名,山水靈秀,文化燦爛,有無錫“露天博物館”和 “精神家園”之譽。

  錫惠公園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十四個核心景區之一,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錫惠公園有三個特色遊覽區——免費開放的入口公園,以遊樂、休憇爲亮點的錫山休閒區,以及最具遊覽價值的核心景區——以天下第二泉爲經典代表的惠山古蹟區,總面積達90公頃。包含三個精品園——無錫唯一明代古園,有着520xx年悠久歷史的寄暢園,觀賞杜鵑爲主題的中國杜鵑園和賞玩江南盆景的吟園公園。山水間棋佈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保單位15個22處,有名勝景點206個,古泉11個,明以來碑刻314方,古樹名木80株。區內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泥人和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民俗文化廟會。每年接待各類遊客達800餘萬人次,是無錫乃至華東地區人氣最爲旺盛的公園。景區內配備小型停車場(80輛小車或20輛大巴),景區青山西門外設有一小型停車場(15輛大巴),形象門外有大型地下停車場(400輛小車),錫山大橋堍和運河西路近吟苑公園處有兩個小型停車場(各30輛小車)。

  錫山是無錫的主山和地標,更是無錫文化的發源地。1955年秋和20xx年挖掘出土的器物可以印證,在園區內廣約9萬平方米的錫山先民遺址上保存了豐富的文化堆積,錫山南坡在距今7020xx年至4020xx年間一直是無錫地區原住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商、周時期是重要的居住區;秦、漢後文化中心東移逐漸形成無錫城。行走於公園裏,遊客在不經意間可以觸摸到無錫7020xx年的文明史,持續無間斷,從馬家浜、崧澤、良渚、商周、秦漢直到唐宋明清。南朝古剎惠山寺、唐代天下第二泉、宋代寺橋金蓮橋,明代墅園寄暢園、歷代名人祠堂、書院、詩社錯落於山野之間。名山、名泉、古園、古寺薈集,儒釋道文化交融,積澱了歷朝的古風雅韻。李紳、蘇軾、秦觀,文徵明等歷代文人雅士鍾情惠山,瑰麗詩篇、軼事佳話鐫刻於泉間林下。精彩溢於園,從古讀到今。康熙、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七巡惠山。乾隆皇帝評價江南諸園林“……惟惠山幽雅閒靜”。 乾隆還在北京清漪園和圓明園中仿造了惠山園即今日頤和園之諧趣園和已毀圮之廓然大公。

  “江南第一山”——惠山是無錫旅遊的發源地,林木蔥鬱,地靈人傑。龍光塔屹立於錫山之巔,與惠山隔映山湖而望,湖光塔影,山色溪光,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泛舟映山湖上,行走林蔭道間,流連芬芳花溪,扶搖錫惠索道,滄州畫境,心怡如詩。聆聽晨鐘暮鼓,沐浴法雨香花。春秋兩季的杜鵑花和菊花展,惠山廟會,品茗夜遊,撞鐘祈福成爲這個公園傳統的文化旅遊節目。一曲《二泉映月》更讓遊人盪滌心靈,流連忘返。

  “惠山街,五里長。踏花歸,滿鞋香”。優美的風景,優質的服務,文明的公園使錫惠公園成爲海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