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浙江烏鎮景點導遊詞(通用4篇)
經典浙江烏鎮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烏鎮遊玩,我是導遊小劉。好了,我們馬上進入烏鎮了,大家排好隊跟緊我。
大家應該知道烏鎮很出名,既然烏鎮這麼出名,想必大家對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爲界分爲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烏鎮屬於湖州府,河東的青鎮屬於湖興府。關於:“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小故事:傳說在唐朝時,漸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這位吳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的李琦的軍隊節節敗退。最後烏贊連人帶馬掉進了陷阱裏。當場被人射死。烏贊忠君愛國的精神感動了所有百姓。大家爲了紀念他,就用它的姓氏來作爲鎮名。
接下來去參觀矛盾故居,書院跟故居只有一牆之隔。矛盾故居在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桔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矛盾的曾祖父購買的,稱“老屋”。
好了,剩下的時間就交給你們,可以自己拍拍相,留下美好的記憶吧!
經典浙江烏鎮景點導遊詞 篇2
古屋頂上的黑色瓦片已褪去原有的色澤,唯有一隻孤鳥掠過,留下幾聲啼鳴。
住在烏鎮當地的居民說,烏黑的瓦片和純白的高牆是最好看的,只是現在的人,不會懂這些淡淡的東西。
朝陽已升,照耀着還未甦醒的大地,顯得有些冷清。一過早,依河的烏鎮喧鬧而又繁華,總有嬉鬧的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兩旁,一磚一瓦壘起的小屋充實的再現了舊時代的那一種悠久,纏綿的情感。走在小道上,望着這些早已陳舊,不再沾染風華的黑瓦白牆心裏總是有些回憶。烏鎮的水清澈見底,如同一塊去了塵的碧玉;水中的魚兒總是那麼無憂無慮,兩個鰭划着水,遊動在水中。穿過觀前街,走過應家橋,越過古廊棚,登上仁義橋,繞過九曲廊,停駐在香火繚繞紅燭高燒的財神灣的財神廟前,看着滴答的檐雨切割着狹窄的視線。
時過下午,撒着絢麗餘暉的夕陽落下了,但緊接着,便是幽靜神祕的銀月。依舊是河畔;依舊是古道;依舊是舊屋;卻在幽深的夜裏顯現出了格外的一種美。“啪”一簇火燃了起來,接着“啪啪啪”街道上印滿了火紅的燈籠。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發出的急切而熱烈的鑼鼓聲所吸引。偶爾在河的對岸響起一兩聲吳儂軟語,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軟到了極點,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擠進那些釀酒、刨煙、紡織、藍印花布、根雕、竹編、制筆等一箇個洋溢着日常質樸生活氣息的傳統作坊裏。
迷迷濛濛的天空,如煙如霧似夢似幻的雨絲,溼漉漉的青石板……這,就是烏鎮。
經典浙江烏鎮景點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小劉。今天我們要遊玩的地方是位於浙江桐鄉市的烏鎮。
江南水鄉——烏鎮,它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餚;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烏鎮還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遊客們!我們現在已經到達烏鎮了。你們是不是感覺到了一種古老的氣息?是的,因爲烏鎮這個地方歷史悠久,所以很容易給人帶來古樸的感覺。走,我先帶大家去做烏鎮著名的烏篷船吧!
坐完了烏篷船,接下來我們一起去參觀歷史悠久的.制布作坊吧!大家現在所看到的這種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印花,又稱靛藍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曆史。最初以藍草染料印染而成。藍印花布是用豆粉,合成灰漿烤藍,採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刻版、刮漿等多道印染工藝製成。大家可以購買一些,帶回去留作紀念。
遊客們,今天的旅程在我的陪伴下過得怎麼樣?大家還滿意嗎?請注意哦,在遊覽的時候不要亂丟垃圾,願你們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經典浙江烏鎮景點導遊詞 篇4
烏鎮是浙江的一箇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爲界分爲烏、青兩鎮。河西爲烏鎮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爲青鎮隸屬於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0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併,統稱爲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烏鎮景區是20__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儘管開發較晚,但是起步較高,保存得特別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裏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並沒有因爲旅遊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麼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麼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鎮!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河名爲東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現在還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烏鎮是一箇真正的活着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特別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箇成詞結合起來就是說左右逢源的意思了,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面有一箇廊棚,所以也稱爲廊橋,橋的下面還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過橋以後,首先來到的是財神灣,原先這不叫財神灣,而叫轉船灣,烏鎮的水系比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隻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箇能轉船的地方,同時爲了區別於其它的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前面的財神堂命名爲財神灣。
回過頭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儘管小於杭州的胡慶餘堂,但是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由寧波藥商陸慶餘創建的,並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裏,在櫃檯四周約有三百多隻藥材櫃。
看完藥店接着往前走,接下來看到的就是剛纔所說的財神堂了,在烏鎮歷來都有接五路的習俗,所謂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是東路的文財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爲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後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當時百姓爲此很敬重比干,特別是一些商人,他們認爲做生意就應該誠心誠意,象比干一樣,所以比干奉爲財神。
現在我們所走的這條街叫東大街,全長1300米,走的都是舊石板路,兩旁都是古民居,整條街上還居住着350多戶人家有將近1000的人口。望過去特別整齊乾淨,因爲開發時把所有的三線兩管全都下地了,現在兩旁人家家裏都是有水也有電的,並家家戶戶幫他們裝好了抽水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邊的河裏了,因此旅遊的開發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環境。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