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西溪導遊詞文(通用3篇)

浙江西溪導遊詞文 篇1

  大家好,歡迎來到遠近聞名的西溪景區觀光。我是今天爲你們服務的導遊,我姓丁名周雨,大家可以叫我小雨,希望我能給你們帶來美好的一天!

  各位遊客,你們看?這就是海春軒塔,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介紹海春軒塔吧!海春軒塔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爲江蘇第一古塔,由唐朝名將尉遲敬德監造,故稱“尉遲塔”,它能爲航海船舶迴歸導航,故又稱“定海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爲磚塔,高20多米,七級八面。海春軒塔與千年古剎泰山寺交相輝映,形成了素齋館、蓮花廣場、廣福禪寺、慈孝文化館和佛教文化集中體驗區等特色景點。聽了我的介紹,你們一定對海春軒塔的印象更深了吧!

  各位遊客,時間過得可真快呀!轉眼間,我們就要分開了,如果下次你們還來西溪玩,我一定還要當你們的導遊。

浙江西溪導遊詞文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今天將來到東臺著名的景點——西溪。我姓陳名逸,大家可以叫我小逸,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

  西溪一是國家4A級景區,那裏景色秀麗,還是有“東臺之根”的美譽呢!現在,我們就在董永七仙女文化園,看上面,這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的雕像。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整體定位爲漢唐風格,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園內還建有董孝賢祠、浮雕長廊、十八里亭、老槐樹、鳳凰池、摹手閣、雙鞋莊、鶴落埨、舍子頭等24個景點,怎麼樣,是不是很壯觀?

  往前走,看,我們到了!前面是什麼臺呀?它就是海春軒塔!海春軒塔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爲江蘇第一古塔,由唐朝名將尉遲敬德監造,故稱“尉遲塔”。此塔能爲航海船舶迴歸導航,故又稱“定海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塔爲磚塔,高20多米,七級八面。海春軒塔與千年古剎泰山寺交相輝映,形成了素齋館、蓮花廣場、廣福禪寺、慈孝文化館和佛教文化集中體驗區等特色景點。

  時間不多了,也該說再見了,還真有點捨不得,不過下次你們來的時候,我還會做你們的導遊!

  賞

浙江西溪導遊詞文 篇3

  各位遊客,您好:

  歡迎來到西溪溼地

  西溪溼地國家公園位於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一期佔地面積346平方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溼地。這裏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澱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西溪保護區內生物景觀及其豐富。以蘆葦、柿林、梅花爲名的植物資源,構成了溼地十分豐富的生態景觀,蘆葦是溼地的標誌,現尚存300餘畝,“河渚蘆花”名列溼地景觀之首。柿子林是西溪的一大特色植物,西溪柿子曾是直送京城的供品,現西溪存有的柿林樹13000多棵,百年以上的老柿樹約有4000棵。

  與溼地風光相媲美的是,杭州西溪還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據史料記載,康熙、乾隆等帝王,蘇軾、米芾、唐伯虎、郁達夫、徐志摩等名人都曾遊覽過西溪,並留下不少詩文和書畫作品,成爲西溪文化的寶貴財富。

  西溪溼地的簡單介紹就到這裏,希望大家玩的開心,希望這裏,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溼地。這裏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澱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西溪,古稱河渚,“曲水彎環,羣山四繞,名園古剎,前後踵接,又多蘆汀沙漵”。如今的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坐落於杭州市區西部,佔地面積10.08平方公里,分爲東部溼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溼地生態旅遊休閒區和西部溼地生態景觀封育區。西溪集生態溼地、城市溼地、文化溼地於一身,堪稱中國溼地第一園。西溪溼地以獨特的風光和生態,形成了極富吸引力的一種溼地景觀旅遊資源。溼地內河流衆多,水渚密佈,溫度適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面積的蘆蕩,衆多飛禽走獸,到處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在西溪,你可以泛舟湖漾港汊,可以垂釣河塘柳蔭,秋風中可以觀柿聽蘆,冬日裏可以探訪梅花,也可以在初春時踏青漫步,在夏日下采菱賞荷,其中的野趣妙意,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爲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佈着衆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溼地景緻。

  西溪之重,重在生態。爲加強生態保護,在溼地內設置了費家搪、蝦龍灘、朝天暮漾三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入口處設溼地科普展示館,園區內有三個生物修復池和一塊溼地生態觀賞區。西溪還是鳥的天堂,園區設有多處觀鳥亭,給遊客呈現出羣鳥歡飛的壯麗景觀。

  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爲人間淨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在歷史上都曾是衆多文人雅士開創的別業,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深譚口百年老樟樹下的古戲臺,據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風,淳厚質樸。每年端午節在深譚口舉行的龍舟勝會,歷史悠久,形式獨特,被譽爲“花樣龍舟”。煙水漁莊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蠶·絲·綢故事”重現西溪原居民的農家生活勞動場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瞭解水鄉典型的民俗。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