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魅力浙江導遊詞(精選3篇)
2024魅力浙江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我是西湖旅行社的導遊。我姓馬。大家可以稱呼我馬導,也可以喊我小馬,小朋友們就叫我馬叔叔吧。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西湖美景,先跟你們說說西湖吧。
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與南京玄武湖、嘉興南湖並稱爲江南三大名湖,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箇湖泊類文化遺產。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週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爲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峯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讚美。元朝時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爲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擁有三面雲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風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山水秀色,點綴杭州,吸引遊客,撫慰衆生。
你們知道西湖有那十景嗎?等小編來告訴你。
西湖十景
西湖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佈,有的就位於湖上:
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峯夕照、雙峯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遊爲快。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畫。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有記載。南宋時期詩詞提及西湖十景者甚多。十景的共同之點爲景點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爲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峯落照、南屏晚鐘、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峯插雲。宋亡後,西湖十景隨着杭州的衰落也一度不爲人知。清康熙帝南巡至杭,爲西湖十景題字,同時將兩峯插雲改爲雙峯插雲雷峯落照(或稱雷峯夕照)改爲雷峯西照南屏晚鐘改爲南屏曉鍾。但是西照與曉鍾兩個名稱卻未被人們接受,後人仍沿用南宋舊名至今。康熙帝爲十景題字後,當地官吏將御筆所書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護,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爲景點標誌。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賦詩一首,鐫刻於碑石陰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爲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衆多描繪吟詠十景之繪畫、詩詞,十景被公認爲西湖山水的代表。
十景名稱華美整齊之餘,亦充分運用了對偶(嚴格上並非對仗,對仗還須論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南屏晚鐘、雷峯夕照,其中兩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對。花港觀魚、柳浪聞鶯,或是三潭印月、雙峯插雲,這些本身也是對偶句或詞組,非常工整。
2024魅力浙江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您們好!歡迎來到中國大竹海景區。我很榮幸能成爲今天的導遊。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大竹海]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大竹海的概況。“川原五十里,修竹半間”。中國大竹海就像一顆璀璨的綠寶石,在安吉這個仙境中閃爍!面積6667萬平方米,約1萬畝。她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17個國家的竹子研究基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竹製品和原材料供應地,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臥虎藏龍》、電視劇《像霧像雨有像風》的拍攝地點。目前,景區由上海宏博集團二次開發,總規劃面積18.72平方公里,將整合芙蓉谷、石佛寺、碧湖等景區資源優勢,形成中國竹海旅遊區,建成中國竹海形象新,活動內容豐富,文化內涵深厚,歡迎遊客光臨。
[五女湖·五女船]
“竹唱江南情,舟泛碧波,紫霧繚繞,仿曾畫中游”。遊客們,在神奇的五女泉下,懶洋洋地躺在碧波盪漾的五女神湖上。他們將乘坐這艘神船劃破銀河,航向天界。他們將面對大竹海景區玉皇大帝一年來自然繁殖的情況,祈求玉皇大帝的祝福和祝福。現在,請跟我一起參觀。
【竹龍引泉】
親愛的團友們,你們現在看到的是“竹龍引泉”走廊。竹廊上方有一塊牌匾,上面寫着“竹源問泉”這個詞。不過,細心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問和泉之間有多了一點?爲什麼?是筆誤嗎?非也!這是因爲我們這裏有一箇比較有名的五女泉,而這一點代表了五女泉的泉眼。如果你從遠處看這條走廊,就像一條從“綠海”中醒來的龍,有竹龍出海的趨勢。
同時,這條“竹龍”受到五女的支持,守護在五女湖和五女泉之間,連接和引導雙方的水系統連接,保護和守護這個仙境。進入竹龍,我感到清新。走廊分爲三個部分。我們現在走的是第一條“四角走廊”,寓意四季平安,祝大家事業順利,節節高升。這裏有椅子供大家休息。它有一箇美麗的名字,一箇接一箇。你可以坐下來依靠它。男人會越來越瀟灑,女人會越來越亮!親愛的遊客們,現在在我們腳下是走廊的第二段“六角走廊”,意思是風調雨順。在此,我也祝願大家的願望順利完成。現在我們的位置是第三段是“懸掛走廊”,意思是一種輕鬆、快樂、平靜、自信的生活態度。它倡導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中庸精神。
親愛的團友們,不知你們有沒有在這片草坪中間發現過竹子,你們知道這叫什麼竹子嗎?順便說一下,叫“孝順竹”,我們也叫它“慈孝竹”,爲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爲它一年長兩次竹筍,冬天長在母竹外面。爲了防止母竹結冰,它在夏天生長在母竹的中間。爲了防止母竹暴露在陽光下,就像孩子孝順父母一樣。
請看看竹廊旁邊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竹子。其實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觀賞竹——紫竹。有些地方叫它黑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紫竹中間,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綠色的。紫竹剛長出來是綠色的,第一年霜打後會逐漸變紫,三年後會完全變紫。紫竹的紫色不是紅色的紫色,而是綠色的紫色,所以比普通的紫色好看。
此外,它還具有良好的韌性,可以作爲釣魚杆、手杖等團友。現在請看這座古典建築,那就是大竹海的“幽泉茶”茶館,“引仙泉神水,觀綠野遼闊,清理城市喧囂,聞淡茶香”。如果你想靜靜地感受竹海的寧靜,用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如果你疲憊的步伐需要休息,浪漫的音符需要傳達,熱情迴歸理性;我認爲在你參觀了整個景點後,你必須登上大樓親自感受,這會給你留下一種美麗的感覺。
[影視基地]
也許你選擇來我們的大竹海旅遊,或多或少會被美國奧斯卡大獎電影《臥虎藏龍》、影視劇《像霧,像雨,像風》的影響!我們現在的位置是這兩部著名電影的拍攝地點。這裏吸引了大量著名電影明星,如周潤發、章子怡、楊紫瓊、周星馳、周迅、陸毅等。
請看看這塊“臥虎藏龍”形象石。曾幾何時,周潤發和章子怡在這片竹海中穿梭戰鬥。竹影風動,踏浪飛馳。現在請輪流拍照。再往前走,就到了“霧如雨如風”的拍攝現場。“青山洗我的眼睛,流水悅我的耳朵,樹影引我思考,馬語動我的心。”這是這部詩意生活的寫照。山林野泉,鳥落花香,茅屋結舍,感情纏綿。這是周迅和陳坤在這個洞房裏燭光明媚的茅草屋。轎子是當時拍攝時使用的道具。歡迎和親朋好友一起拍照。
[大竹海長壽林]
親愛的團友們,前面是大竹海的長壽林。“你可以看到美麗的山脈,陶醉在田野裏唱歌,置身於綿綿的竹海中,聆聽潺潺的溪流。”這裏山連山,竹連竹,綠意盎然,是一幅層層竹畫的長卷。進入長壽林,樹蔭遮陽,寧靜幽遠;爬上山,我看到微風,竹濤陣陣,相當壯觀。呼吸大竹海景區高清新度的天然氧氣,洗去埋藏在心中的長久隱逸情懷。
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我們的土著居民有80歲的平均壽命,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上,這裏的自然環境是不可分割的,高山大都市空氣負氧離子的原始生態環境是主要的關鍵因素。
【新竹王】
現在請往這裏走,這也是著名影星周星馳拍綠茶廣告時走過的路。沿着這一步,我們可以來到大竹海的新竹王產地。雖然沒有老竹王那麼強壯,但它蘊含着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在它周圍生長的“衛兵”都非常壯麗,虎虎坐着!
【老竹王】
因爲大竹海景區有仙氣和光環,你可以看到這裏的竹子一般都很厚。在這片竹林中,曾經有一棵眉毛直徑21英寸的大竹子。現在它被光榮地送到了北京博物館,你現在的位置是它以前生長的地方。這裏之所以被稱爲中國的大竹海,是因爲整個連續的竹林面積是中國最大的,約38萬畝。
【詠竹亭】
親愛的團友們,現在我們看到這個亭子在我們面前。我們稱之爲“永竹亭”。在這個位置建造這個亭子,是爲了讓遊客靜靜地聆聽大竹海的聲音,也是爲了將大竹海非凡的光環滲透到遊客的身心中,讓來這裏的客人得到啓發和淨化。當長風穿林,夕陽燦爛,大地萬物,生生不息,頓感天寶物華盡收身體,各位團友,你們有這種感覺嗎?
[竹海大觀]
快看,我們來到了竹海大觀,這裏生長的竹子很奇怪,彷彿是人類戲劇,彷彿是人類行爲藝術的“竹語言”表達,有些互動,有些眉毛,有些奇怪的形狀,有些頑皮,歡迎與“他們”拍照紀念。
【觀竹樓】
親愛的團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大竹海的最高點,這座位於竹海之巔的高樓大廈就是“大竹海觀竹樓”。現在請和我一起爬上屋頂。你可以看到廣闊的竹海和廣闊;在山的另一端,是芙蓉谷。靜靜地聽着,彷彿能聽到山頂千年古剎“石佛寺”莊嚴肅穆的誦經聲。
親愛的團友們,這是世界嬌子,江南翡翠中國大竹海。她正面對國際旅遊變遷的時代節奏,邁着堅定穩重的步伐,以更深更豐富的品牌內涵走向世界!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喝醉,享受快樂!謝謝你!
2024魅力浙江導遊詞 篇3
雷峯塔重建之後的雷峯夕照景區,佔地面積8公頃,主要景觀和設施有:雷峯塔、夕照亭、妙音臺、匯文軒、放大光明閣、如意苑遊客中心、藕香居餐飲點等,由杭州雷峯塔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管理經營。我們實施的是品牌經營戰略,採用“公益性項目、市場化運作”的全新模式,不但在景區基礎設施硬件建設上做到第一流,而且在景區的導遊、管理、公益服務等軟件建設和員工隊伍建設上,同樣紮紮實實地全方位向國內、國際第一流水準的長遠目標邁進。
雷峯新塔,創造性地對雷峯塔遺址保護設施的內在功能和外觀形象加以適度的.延伸和合理的拓展。新塔儘可能按照雷峯塔原有的形制、體量、風格和功能,在五代吳越雷峯塔原址上重建。重建工程以對古塔遺址實行切實、永久保護爲基礎,充分利用古塔遺址真實、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承託新塔景觀。同時,又藉助新塔引人矚目的身姿和供人登臨遊賞的魅力,彰顯古塔遺址負載的1000多年的人文積澱,滿足人們對千年勝蹟集體記憶的認同心理需求和對千年往事舊夢重溫的遊賞心理需求。而且,也爲重現由來已久的西湖山水名勝完整的大格局,打造了一件既恰到好處、又統領全局形勝的景觀建築精品。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