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古子城導遊詞(精選3篇)

金華古子城導遊詞 篇1

  李清照逃難金華時曾經寫道“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水是萬物之源,水是自古金華之源,而婺江像一條閃光的金腰帶,貫穿着江南江北整座金華城。

  如今的金華已煥然一新。瞧“彩虹橋”、“五百灘”等都已成爲了金華的新地標。彩虹橋位於金華三江口的婺江上,不但是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更爲江南與江北市民們的往返提供了方便。五百灘作爲集公園、文化、娛樂等功能爲一體的城市公共空間,爲金華市民增添了一箇散步休閒的好去處。

  除了煥然一新的金華,還有古色古香的金華。看!“古子城”“城隍廟”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古子城只要一到星期天就會馬上變得沸騰起來,因爲那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販就會在街上賣力地吆喝形形色色的古玩,一拔又一拔愛好古玩的市民們來到這裏。有的人仔細地看玉石或瓷器的真假,有的人撿了一箇大便宜,有的人因爲挑選不仔細而吃了個大虧。城隍廟除了可祭拜城隍老爺外,還會不定期地舉行一些民俗活動,比如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穿着古裝踩着高蹺,啞背瘋等表演。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金華每天都發生着巨大的變化,相信不久的將來,一箇綠色生態、美麗和諧的金華,一定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金華古子城導遊詞 篇2

  陽光明媚,冷風兮兮。我,爸爸,媽媽來到古色古香的古子城玩。

  古子城的房子,白牆灰瓦,屋檐四角尖尖的向上翹起,像四個牛角窗上有人物,植物,著名歷史故事的雕花。

  小路由一塊塊的青石板和鵝卵石鋪成小弄堂,彎彎曲曲,窄窄的,四通八達。

  小路兩邊有許許多多的小攤販,有的賣銅錢,有的賣石頭,有的賣動物皮和骨頭,有的賣古牧,有的賣字畫,還有的賣寶石,這些東西價值連城,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遊人熙熙攘攘,有的叔叔在挑珠子,有的阿姨在挑彩石,還有老爺爺在挑銅錢,小路上人潮湧動,熱熱鬧鬧。

  我走到一箇地攤,被一塊黑色的石頭吸引了,它身上有一塊吸鐵石,我還沒見過能吸住吸鐵石的石頭呢,我好奇的問爸爸,爲啥它有吸力呢?爸爸說,因爲他是鐵礦石,裏面含有鐵,所以就能夠吸鐵石“親密擁抱”。我恍然大悟。

  這時我眼前一亮,有一大塊紫色的鑽石洞,出現在我眼前,他像一隻怪物張開了大嘴巴,裏面有一顆顆紫色的牙齒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輕輕一摸,誰知就被它“咬”了一口,可想而知它有多鋒利啊!老闆說這叫紫水晶,已經被打磨過了。

  古子城的東西名不虛傳,這一天讓我過得很充實,豐富了知識。

  金華古子城導遊詞2

  時間一溜煙兒的走了,眨眼間,一箇星期已經過去了,我們一定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制定一篇週記吧。什麼樣的週記纔是好的週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子城半日遊週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天我早早的起牀了,因爲要把作業寫完,不然媽媽不帶我去金華玩。媽媽說要坐高鐵去,去一箇叫古子城的'地方遊玩,說是千年古鎮,我好期待啊!

  十點半作業寫完,我們收拾收拾就出發了。到了東站,發現坐火車的人還挺多的。我們取好票就檢票進站了,不一會兒火車開了。高鐵的速度就是快啊,一路上都是高山和山洞,火車進隧道時就像天黑了啥也看不見。不久就到了目的地一金華。我們打出租車到酒店休息下,把東西放好,接着我們就去古子城了。一到那就看到了古城門,很壯觀哪!再往裏走,發現房子都很有特色,黑瓦白牆,典型的徵派建築。我看到了一箇博物館,進去一看驚呆了,裏面全是剪紙。大師很厲害,剪的栩栩如生,我心想如果我也會剪該多好啊!在那我還發現了幾隻烏龜在那爬呀爬可有意思了!我忍不住把一隻小龜抓了起來,後來去抓大烏龜,"啊"好重!一隻手抓不起來,只好用兩隻手,總算捉起來了。呵呵,我厲害吧!還特意讓媽媽拍了照做紀念。

  古子城參觀完,我們又去公園和江邊玩了!今天可真是開心的一天啊!

金華古子城導遊詞 篇3

  古城金華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若想在當下追尋其歷史蹤跡、城市記憶、民俗表達,非古子城莫屬。古子城在金華這座城市的腹地,始建於唐昭宗天覆三年(903)以前,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給我的印象是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

  古子城有許多坊巷,最有名的酒坊巷是老居民區;八詠路上的古玩市場週末分外熱鬧;鼓樓裏、熙春巷裏的各色創意餐飲店是“喫貨”們的首選,也是文青們拍照的聖地;東市街上的金華市博物館是金華歷史文化的展示窗口;飄萍路邊的八詠公園和婺州公園,永遠是“滿園春色惹人醉”。

  近日,筆者一行走訪了古子城,那些外牆斑駁的市井街巷的建築遺存並不緘默,屋裏的人們打開話匣,就是一段家族興衰榮辱的時代故事。祖輩口中不時念及的過往,代代傳承,成爲我們對一箇家、一座城的認識,而最後指向的是對我們自身的認識。

  走訪從酒坊巷開始。這條巷的得名,因明代時巷內開設過酒坊而來。古典小說《金瓶梅》《紅樓夢》中多次提及的金華府酒,就出自此巷。“__”初期,酒坊巷曾改名爲創新巷,不久又更名爲健康巷,1980年才恢復酒坊巷名。這裏曾經是繁華富庶之地,以前的住戶非富即貴,而今破舊殘敗,面臨拆遷。但是,在這條坊巷中,隨便推開的一扇門裏都深藏着一部豐富多彩的家族生命史,配合着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遷,讓我們真切地感受着今昔滄桑變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