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精選29篇)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峯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爲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爲東經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以峯爲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峯,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峯最爲雄偉。十王峯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峯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松等。山間古剎林立,香菸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聖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爲“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爲東道主,於此臥雲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爲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峯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來參加此次九華山的旅行。我是中國太和旅行社的導遊員李強,大家叫我小李就好了!今天大家的到來讓我感到非常的喜悅,同時呢,也希望我的服務能可以讓大家感到滿意。站在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這次旅遊活動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有十幾年的駕齡。駕駛技術非常的嫺熟。大家可以把兩顆心交給我們,把放心交給我們的王師傅,把開心交給我,讓我們一起共享此次的旅程。
各位團友,我們的旅遊車正行駛在進山的佛光大道上。由於此地到九華街還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在這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九華山。九華山主要位於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安徽兩山一湖的北部的重要景區。風景區的面積120平方千米。九華山保護範圍內174平方千米,現爲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全國文明的旅遊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譽爲國際性的佛教道場。
安徽九華山風景秀麗南朝時因此山高出雲表,且其數有九,人們稱之爲九子山,唐代大詩人李白瀏覽九華山,觀九峯出蓮花,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九華山爲花崗岩名山。其主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是九華山幾景十分美麗的地方。
安徽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這一,與海天佛國普陀山,光明佛國峨嵋山,青蓮佛國五臺山一起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公元7世紀新羅國王子航海東來,訪遍名山最後選擇了九華山,苦修數十載,其死後,肉身不腐,“靈蹟事現”人們認爲金喬覺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九華山從此被認爲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地藏王也從此被稱爲金地藏。
好的,現在呢,我們的旅遊車已經到達了九華街的入口處,請大家拿好自己的物品準備下車進入景區。
各位遊客,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高9米,跨高8.5米的九華聖境門坊,大家知道橫額上“九華聖境”四字是誰題寫的嗎?不錯,這是康熙皇帝御書的。穿過門坊,是不是有一種進入聖地的非凡之感呢?
朋友們,現在呢,我們來到的就是九華山最早的宮殿式寺廟——祗園寺。祗園寺現爲國家重點寺院、九華山唯一的子孫叢林寺院,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這外置的山門可不是建造時的大意,而是有講究的。據說呀,這樣一是爲了避邪;二是門向要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並且,在祗園寺前院牆上還有一條時刻“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十分醒目,據說也是爲了避邪鎮妖,這也是祗園寺獨有的。
祗園寺法相莊嚴、完整,是全閃之最。寺中供有大肚彌勒、四大天王、韋陀菩薩、十八羅漢等尊像。其中最爲莊嚴的要屬大雄寶殿中供奉的12米高的藥師佛、阿彌陀佛、釋迦摩尼佛三尊大幅。寺內佛、菩薩、羅漢塑像排列規範,工藝精湛,形象逼真。
祗園寺始建於明代,規模居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九華山佛教協會在此多次舉辦大型傳戒、講經法會和祈禱和平、息災法會,現每年舉行水路法會和舉辦焰口等佛事活動千餘臺,爲全山佛事活動中心之一。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3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開山始寺,現爲全國重點寺廟,是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闢爲歷史文物館。展覽內容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展出金地藏生平事蹟;第二部分展出珍貴歷史文物。部分經書可謂是鎮寺之寶。
寺前有放生池,據傳是金地藏率衆徒弟修建化城寺時挖的。池前是化城廣場,廣場上建有紀念金地藏母親的娘娘塔。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就是上禪堂。上禪堂位於神光嶺南的半山腰,爲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上禪堂有三最:香火最平、風景最佳、寺院最麗。電視劇《西遊記》曾在此拍攝。
遊覽過了上禪寺,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家最好奇的肉身寶殿。肉身寶殿又名“地藏墳”,始建於唐貞觀元年,原來是一座三層石塔,安葬的是金地藏肉身,所以俗稱肉身塔。因爲塔基之地曾現金光,後人便將此地取名爲神光嶺。肉身寶殿的特色可以概括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大家請跟着我進入大殿,請看那邊的橫額上寫的十六個金字,“衆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爲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薩誓願。其實,地藏菩薩本來可以成佛的,但是他願意到六道輪迴中最苦難的地獄去廣度衆生,地獄一日不空,他就一日不成佛。在未來佛彌勒佛出生之前承擔普度衆生的重任。肉身寶殿是九華山的象徵。每逢地藏法會,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大家注意了,馬上我們將要乘坐纜車前往百歲宮,請各位注意安全,有序排隊。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百歲宮。百歲宮又名百歲庵,現爲國家重點寺廟,供奉海玉和尚肉身。建築上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形成了五層走馬通道。寺與周圍峯、石、洞融爲一體,殿宇與山體有機結合,巧奪天工。百歲宮建築是九華山古寺建築的代表,深受中外遊人好評。各位遊客,今天的九華街景區的遊覽活動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有服務不周到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4
Dear visitors, everybody! Welcome to our lotus buddhist – the jiuhua mountain tourism! I am the guide from you on this trip, my name is wang ping, you call me xiao wang. First of all, introduce below an overview of our jiuhua mountain. Jiuhua mountain is located in chizhou anhui province, anhui "two mountain lake" gold tourist area of the main scenic area, where has beautiful scenery, ancient forest, and mount emei in sichuan province, wutai mountain in shanxi, zhejiang mount putuo and four major buddhist mountains in China.
The jiuhua mountain was not called the jiuhua mountain, at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is called nine mountain, because beautiful jiuhua mountain, the clouds above the mountain there are nine, so nine mountain nine children. Began years, by Li Baiceng twice visited here, has written "miao have two gas, lingshan jiu hua, tianhe hangs green water, showing nine lotus" etc historic lovers, jiuhua mountain hence the name, and has been used to this day.
The jiuhua mountain has a long history of religious activity, Taoism in jiuhua mountain development first, Buddhism more flourish. Between kai-yuan tang, woosong kingdom prince Jin Qiao sailing east, visited famous mountains, the jiuhua practice in our chosen. Night camped out in the hills of the cave, thirsty drink mountain spring hill, hungry eat the mountain of wild plants. Finally he died at the age of 99. The Buddhism thought penance before his death, passed away with records in the sutras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as should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because of his surname gold without becoming a monk, so also known as the heart of gold. Jiuhua mountain is since then all kept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dojo. After the tang dynasty, jiuhua Buddhism statement, past dynasties after repair, to the whole of the temple in the qing dynasty already has more than 150 seats, only garden temple, east cliff temple, centenarians palace, ganlu temple four big jungle, incense of guilin.
Below we first enter the jiu hua street scenic area, first see is a cross lane. It is carved marble, 9 meters high, is the imitation of buildings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Banners on the engraved royal emperor kangxi book "nine Chinese scenic spot" four characters. Below the door in the north and south two column carved stone lions. Gate dignified elegance, the gate lane welcomed everyone to see is the fairy bridge, the bridge is built in the qianlong years, is a single-arch stone bridge, the following will set foot on this ancient bridge together, please follow me, into the wonderland of together!
Everyone see, across the bridge is only positive garden temple hall. Garden temple is only key national temple, the scale is one of the largest the jiuhua mountain four big jungle, by the gate, the great hall, Ursa major, guest room, lecture hall and the scripture-stored tower and so on more than 10 monomer building, is a typical modular architecture, its inside deviate from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hall, you know why? Because ah, tilt the gate is quite exquisite, way to ward off bad luck, and secondly is the door to the city of toward the mountain temple temple. Ursa coloured glaze tile, cornices, newborn status is very outstanding. On the front wall of the temple there is a stone carving, the top "taishan shigandang" five characters very eye-catching, everyone to guess what is this used for? Actually this is only unique garden temple, is used to ward off bad luck town demon.
Enter the gate, is lingguan temple, temple, that take the door stand see shrine is ChiMian red iron scourge, wide-open, exalted Wang Lingguan. Wang Lingguan guardian deity of Taoism, is how to protect the dharma? The original legend of buddhist dharma wei tuo "killing" mistake, is "dismissal" lik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let Wang Lingguan top class, this reflects the "cooperation" the great meaning of Buddhism and Taoism, is afraid is just a place in the country.
From lingguan temple in a small courtyard, there is a square pavilions type double-hipped roof,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for the four major Kings like, according to the great hall. Sits in the middle shrine "smile, pot-bellied inclusive" maitreya. "A great bowl of thousands of rice, wan lixing" the alone, is his two ket. On either side for the four heavenly Kings statues.
Lingguan temple and great in the same stylobate, while up layer on the stylobate is Ursa major. Ursa major, the positive standing about 12 meters high Buddha iii, next is green lotus, under 須彌座 (also called Jin Gangtai), fine carving. Sweets positive cross engraved with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tory of bedding face relief. The Buddha, worship for hosts will monk run course.
Good, swim only garden temple, we now come to the center of the street, is nine China we see is the jiuhua mountain temple temple in the city. Buddhist scriptures have "refers to the geochemical city". City temple is located in jiuhua mountain, peak city southwest of the city center, hence the name the city temple. City temple has a long history, it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 is Lord also of the jiuhua mountain temple, the temple of the building layout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reflect the superb architectural art. Temple has a higher consisting, weighing about 20xx pounds of clocks, casting, loud noise, use the hammer impact, dignified realisation of the bell, echoed in the valley, often make the person has the feeling of free from vulgarity. "The city production" became one of the ten views "of" nine China.
Temple after waste, still stands in the years long river. Existing four into the residential house, former SanJin for qing dynasty architecture: a into lingguan temple, two into the great hall, SanJin Ursa major. Second, there was a huge four water between SanJin patio, meaning "four water belongs to the hall". Ursa all wood door, lintel carved on the icy veins window lattice. The cuhk sunk panel "Kowloon dish bead" relief for the art treasures. Four into the scripture-stored tower as the jiuhua mountain unique buildings in Ming dynasty, recently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repair. Temple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gradually rise, the city structure is rigorous,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and elegant, basic preserved the mountain temple original character.
The city shishi pair of song dynasty, under the temple steps of monogamous, like vigorous. Before have a free life pond, crescent, reportedly is golden heart leads the ACTS of building city temple during excavation, both for the temple of fire prevention, and monks and pilgrims and set them free. Before the pool is flat, open city square, the square one with the stone in the base of "empress" base, is hid in the mother's memorial gold. Allegedly hid mother learned that gold stashed ZhuoXi jiu hua, wanli trek to mountain son back, found a long time, eager, and combined with all the way wind and frost, nearly blind eyes. Gold heart with square edge mother washed for a well in the spring eye, healed mother eye diseases, CiJing Ming eyes say "spring". Gold heart attentively to wait on her mother and asked her to elaborate buddhist karma, mother is feeling, finally leave mountain to help protect the Buddha, and later generations built in the square tower, tower "called" empress. But the jiuhua mountain also has said "empress" tower is commemorative gold hid in the wife's before becoming a monk. Both mother and wife, "the legend of empress tower is beautiful.
Ok, we the jiuhua mountain tour to this end,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work of wang, hope I still have a chance to continue to service for you, I wish you all a pleasant journey! Thank you very much!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5
閔園景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爲一體,既有山莊田園的秀美,又有蓮花佛國神祕。環境清幽,四季涼爽,空氣清新,是療養、度假、著述的佳境。景點有龍溪、怪石、竹海、鳳凰老松、華嚴洞,還有全國重點保護寺廟慧居寺以及二十多座民居式的尼庵羣。
據傳唐代這裏有一戶姓閔的,產業豐盈,這方圓百里都是閔員外的。金地藏初來九華山時曾向閔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傳至今。後來閔公父子皈依佛門,閔氏沒有後代,於今九華山沒有一戶姓閔的人家。閔園景區位於天台景區西麓,與九華街隔峯對峙,爲南北走向的大峽谷,面積約遠平方公里,是一箇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型遊覽區。這裏田園山莊秀美,環境清幽,四季宜人,是療養、度假理想之地。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6
九華山,九十九朵靈秀的蓮花,九十九座高空懸寺,九十九個歲月修成的正果,解不開的神奇驚歎,觀不完的民俗風情,神奇靈秀的山水與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完美地結合,使九華山成爲人佛共享的心靈淨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世界重要的旅遊勝地,也是國際重要的佛教道場。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這座名山自漢代就沉積了許多歷史文化,被譽爲“蓮花佛國”,今天,我們就去看一下這個“蓮花佛國”。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的位置是位於芙蓉峯下海拔600米的九華街,這裏是全山的接待中心,沿着街道向前走我們就來到了九華山的開山主寺_化城寺,據佛經中記載:一次釋加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走了很遠,小徒飢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這時佛祖手指前方說: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徒弟立馬就來了精神。其實所謂化城就是佛祖點化而來的。
還有,在進寺之前要注意一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上去,二是不要在裏面大聲喧譁或將紅塵中的玩笑話帶入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好,我們走進化城寺。化城寺………………
接着就到了肉身寶殿,請大家看一下扁額上的的字:月身寶殿!爲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爲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現在很多形容人身體部位器官的字都會有一箇月字旁。
肉身寶殿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唐元貞十年,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75年後99歲圓寂,3年後開缸,其遺體綿軟,顏面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響聲,依佛經中所示,乃菩薩應世,遂尊爲地藏王菩薩。
走進肉身殿,可以看到門楣上懸掛着地藏大願:衆生渡盡,方證菩堤;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爲大願菩薩。相信有大願菩薩的庇佑,各位今後也一定能好運常伴。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好了,各們朋友,短暫的九華山之旅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希望大家心願達成來九華山還原時,我還能爲大家服務。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7
新年新氣象,我們全家組織了春遊活動。經過層層篩選,大家將目光鎖在了著名的佛教勝地——安徽九華山。她蜿蜒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南望黃山,北看長江,方圓120 公里 ,最高峯海拔 1342 米 。山間香菸繚繞,靈秀幽靜,古木參天。
懷着興奮的心情,全家在3 月24 日下午6 點踏上了九華山之旅。其實最值得回憶的是當天上午,整個家庭都瀰漫着興致勃勃的氣氛,大包小包堆在一邊,大家互相分享着這份期待。經過約6個小時的顛簸,當天晚上抵達了我們的第一站:青陽銀杏賓館。還見到我們的導遊——小孫。爲了第二天的九華山之旅,大家都準備好好休息,養足精神。
第二天喫完早餐後,我們一車人就浩浩蕩蕩出發了。當車子慢慢駛進九華山腳的時候,九華山在我們腦海中模糊的印象就慢慢清晰起來。導遊對九華山的介紹猶如在耳: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峯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峯20多座,爲首的是十五峯。天台,天柱,獨秀,花臺,雲外峯如臺似柱,聳入雲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峯有芙蓉出水之勢“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鬼斧神工。山間秀溪縈懷,銀瀑飛,景色米人。九華山古剎林立,香菸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現有寺廟80 餘座,僧尼 300餘人,已逐漸成爲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從剛進山門開始,就可以看見幾座廟宇。我們住在九華山的中心地區——九華街(金鳳凰賓館),那裏很小,但銀行、公安局、學校、影院、醫院等一一俱全,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街上的建築物只有四種顏色,棕和黃是與佛有關的,黃色的圍牆象徵着警戒,但大部分寺廟又不是特別的'莊嚴,寺廟的建築風格與當地居民差不多,體現了寺廟的民衆性。黑與白是與百姓有關,老早的房子矮而小,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湧現出了許多兩三層小樓,他們大都被私人用作旅館和飯店。大街上穿着袈裟的短髮和尚和普通羣衆川流不息。放下一身沉重的旅行包後,大家整裝待發,在孫導的帶領下走向九華山。
早上我們遊歷了化城寺、地藏禪寺等寺廟。主要聽孫導講述了九華山肉身菩薩的由來,傳說九華山是藏王菩薩修煉地。這位地藏王菩薩來自現在的韓國,俗名金喬覺。在當時是韓國一位皇子。他徒步來到現在的九華山修行並在圓寂後形成了肉身菩薩,所以他在九華山有不可以替代的地位。一進寺廟,就能感受虔誠的向佛之心。此時此刻,信佛與否已經不重要了。所謂入鄉隨俗,大家在這樣的氣氛下都起了肅敬之心。想不到我們公司裏還有不少信佛的人,很多同事沿着路買了香。一箇早上下來,我們對九華山有了基本的瞭解,由於九華街位於山腰,走在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九華山山前山頂白色的百歲宮、黃色的東崖雲舫及飛虹橋。我對它們有一種神祕莫測的感覺,這更加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午飯是由中青旅安排在郵局飯店喫的,大家對午飯還是比較期待的,喫得狼吞虎嚥,後來還加了菜,準備午飯後的天台之行。
聽說天台很高,爬上去要着實費一番工夫。於是我們選擇了坐索道上天台,等領略天台的美景之後再徒步下山。坐在纜車上望向遠處才真正感覺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了個人的渺小。讓我想起了空子登泰山的感嘆:一覽衆山小。雖然九華山無法和泰山的氣勢相提並論,但是也讓我有了這種感覺。
一到天台腳下,導遊就告訴我們要跟緊隊伍,並且把我們分成了幾個組,每個組選一箇組長負責清點人數。我當時聽了不以爲然,這麼多人能丟嘛!但是沒過多久我就開始後悔了,因爲我和李丹丹掉隊了!進了大殿後面有好多佛像,當我們一一叩拜完後才猛然意識到中天行的大隊伍不見了。我的額頭開始微微冒出細汗~ 於是我們兩個立刻使出全身的力氣,以最快的速度跑過 N道階梯,衝向大門。但是讓我害怕的是,當我們到了大門的時候,依然不見一箇熟悉的影子——陳哲的兒子。但是此刻眼前是天台的 N+N道又狹窄又高的石階…最後我們兩個總算是氣喘吁吁地爬上了天台。回到隊伍的感覺真好啊!
下天台的過程真是又累又有趣。一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坐纜車所無法領略的風景。到山腳的時候幾乎每個都是筋疲力盡、彈盡糧絕了!
第二天我們的目標是百歲宮,主要是想看看明朝無暇禪師的肉身,他活了一百多歲,百歲宮大概就是由於這個緣故而得名的吧。經過了前一天的奮戰後,聽說還要親自爬上那麼高的百歲宮,一開始我們都有點害怕了。但是在大家的相互鼓舞之下,最後我們的全家都齊集在了百歲宮門口。
這次春遊愉快地結束了,旅程真快樂呀!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8
大家好!旅途勞頓一路辛苦,首先歡迎各位來到靈山佛地九華山觀光禮佛,我姓萬,是九華山太白旅行社的一名導遊,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機向各位致以最真誠的問候,願九華山所供俸的大願地藏王菩薩保佑各位閤家安康萬事如意有求必應!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九華山的肉身寶殿,說到九華山的肉身寶殿,不能不提一箇人。這個人叫金喬覺,是一箇外國人,他來自古新羅,也就是今日的朝鮮半島東南部。據史料記載,金喬覺是新羅國的一箇王子,24歲時削髮爲僧,並從新羅國航海來到中國。他遍遊中國的名山大川,最終落腳九華山,結廬修行。並遵照地藏菩薩的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在九華山修行期間,金喬覺降伏猛獸,採集藥草,一邊爲山上百姓治病,一邊傳經佈道,廣施佛法,深得廣大民衆的愛戴。金喬覺漸漸聲名遠播,收了不少弟子。連當地的地方官也上山來聽取佛法,並把他的事蹟奏明瞭朝廷。於是,追隨金喬覺的人越來越多。由於山高林密土地少,糧食不能維持山上衆僧的生計,他們不得不食用觀音土。因爲長期營養不良,當時的人們把金喬覺稱爲“枯槁僧”,稱其徒衆爲“枯槁衆”。但越是艱難困苦,金喬覺越是信念堅定,更加贏得衆人的敬重,連新羅國僧衆,也相繼渡海前來跟隨。金喬覺九十九歲圓寂後,屍體歷經三年都沒有腐爛,面容跟生前一模一樣,這些超自然的現象正和佛經上記載的地藏王菩薩相似。正好金喬覺法名金地藏,於是,佛門確認他爲地藏王菩薩轉世,人們修建塔墓供奉,頂禮膜拜。自此,九華山便聲名遠播,成了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此刻我來爲您解釋一下這“肉身寶殿”所供奉的“肉身”的含義。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佛門所謂的“肉身”是指高僧圓寂後,其身體雖經久遠的年代,卻沒有腐朽潰爛,堅持着原形而栩栩如生。僅有修行到十分高深境界的僧尼,才能夠構成肉身。肉身不一樣於埃及的“木乃伊”。在古埃及,殯葬儀式很簡單,只需在沙漠上挖個淺坑掩埋,由於沙漠氣候乾燥,遺體接觸到熱沙很快脫水,細菌被殺死,自然作用構成木乃伊。之後的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後,將內臟、大腦等組織取出,然後把屍體用藥物處理保存。在中國新疆等地也以往出土過木乃伊。而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山中四季溼潤,氣候潮溼,不存在產生“木乃伊”的自然條件,肉身也未經過任何藥物處理。這種奇特的肉身現象,至今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
肉身寶殿內和它的文物展覽室中,藏有許多珍貴文物,有的還爲皇室贈品,十分難得,堪稱一座佛教文物寶庫。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這一天,是九華山傳統的廟會,全國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那裏舉行佛事活動,並聚集在肉身塔周圍爲地藏王守夜;附近城鄉居民也紛紛上山進行民間文化娛樂活動。遊客、香客成千上萬,經聲佛號晝夜不歇,香菸繚繞,鼓樂陣陣,呈現一派盛典景象。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9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陪同大家遊覽的導遊王萍,大家喊我王導就能夠了,在那裏我代表安徽旅行社對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並預祝本次遊覽圓滿順利。在今日的遊覽中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及時地提出,我必須本着合理而可能的原則,讓大家此行如意開心。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遊,下頭由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九華山的概況。
唐天寶年間,李白的一首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就芙蓉”,“九子山”從此更名“九華山”。
它是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禮貌旅遊示範點,安徽三大名山之一,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更以“地藏菩薩道場”著稱於世,素有“東南第一山”“蓮華佛國”等美譽。
九華山景色秀麗,古剎林立,現存寺院99座,其中9座寺院爲全國重點寺院。
我們此刻來到了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的名稱取自佛經中“指地化城”的故事。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是九華山的“總叢林”。寺額高懸的是趙樸初題寫的“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橫匾。寺內這口古鐘,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鑄造精美,聲音洪亮。“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大家抬頭看,這座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此刻就讓我們乘坐地面纜車去遊覽百歲宮!
百歲宮這塊寺額匾上的“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是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題寫的。據記載,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瑕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東崖峯摩天嶺禪居苦修百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其肉身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明白後封他爲“應身菩薩”,這尊肉身就是無暇和尚。
接下來讓我們去天台看看,去天台要經過鳳凰松景區。鳳凰松位於九華山中閔園,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大家請看,松高7.68米,胸徑1米,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松。此松史載見於南北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有“天下第一松”的美譽。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四周羣山匍伏,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天台“捧日亭”觀日出,其不亞於泰山。所以“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此刻我們來到了神光嶺肉身寶殿,那裏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金喬覺肉身。因他俗家姓金,被尊爲“金地藏”。
唐玄宗開元年間,24歲的新羅國王族金喬覺,渡海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
金喬覺潛心修煉七十五年,九十九歲在九華山圓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僧衆認定他是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爲“金地藏”菩薩。
九華山遂成爲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構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
此殿莊嚴雄偉,是塔殿式建築,上蓋鐵瓦,四角有宮殿式翹檐。入殿須登八十一級臺階。大家看這兩塊匾額,上書“肉身寶殿”,下書“東南第一山”。殿宇面闊三間,地面平鋪漢白玉石。中央這座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上矗七層八面木質寶塔一座。塔的每層八面皆有佛龕,每龕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木塔外爲漢白玉神臺,上有雙手捧圭的十殿閻羅立像。塔基四角有回柱頂梁,塔內是供奉金地藏肉身的三級石塔。塔前懸着鏤空八角琉璃燈,終年燈火長明。
好了,各位遊客,今日的遊覽到這就結束了。十分感激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大家好!
公元794年,僧人金喬覺圓寂,享年99歲。依浮屠之法,生殮缸內,葬於神光嶺上。三年以後,僧徒圍着殮缸造塔,又在寬闊的塔基上興建殿字,殿頂與塔頂相接。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即是著名的肉身寶殿。
肉身寶殿在九華嶺西端的神光嶺,萬曆皇帝賜名“護國肉身寶塔”。地藏菩薩的塑像,端坐在殿內的木質黃金塔內,金光燦燦。寶殿用白玉石鋪地,四周環繞精美的石柱和木刻畫廊。塔頂,也就是殿頂鋪着古代的鐵瓦。塔頂正門上懸地藏王誓言:“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一千多年來,肉身寶殿雖有興廢,但迄今氣魄非凡。今肉身寶殿系清同治年間所建,築於高臺之上,石柱,紅牆,鐵瓦,漢白玉鋪地,正門高懸“東南第一山”匾額。由地面進入殿內需攀登81級石階,由肉身殿北大門進入殿內需攀登99級石階。殿中央“地藏塔”是一座七層木塔,塔基用漢白玉砌成。塔內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薩,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騎着涉水如飛的“諦聽”,左爲他的弟子道明,右爲道明的父親閔公。因爲道明先入空門,成爲父親的師輩。塔的前後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兩側是十殿閻羅拱衛而立。整個大殿莊嚴肅穆,連遊人說話都輕聲細語,或者以眼神示意。順着雕樑畫棟的走廊來到殿後,有一箇半月形瑤臺,牆上貼個大字“布金勝地”。每當地藏圓寂之日,國內外香客都到此朝拜進香和施捨。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今天的導遊牛牛,古代詩人李白曾說過‘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大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詩篇。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華山的獨特美
前兩天一場大雨剛過,喚起了九華山的漫山雲霧,所以呢,我們可以穿雲踏霧走上山徑。可以看到山路兩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遠遠望去,天台峯高穿雲間,如一把穿天銀劍聳立在雲霧之中。仰望天台,峯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
我們現在還在半山腰,我看很多遊客似乎都已經很累了呀,那我們停下了休息一會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現在這裏也是很美的,有沒有一種神山住的地方那種感覺,休息夠了我們就繼續,因爲九華山的全景啓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登上山峯,所以爲了不虛此行,走吧,咱們一起上,一起加油。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我們終於登上峯頂,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空氣特別清新呢,而且在這裏耳聽松濤流泉,環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羣峯猶如朵朵蓮花在雲海中若隱若現,極目遠眺,大江如練,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這裏,還是不是有一種神仙般的感覺,難得有這麼新鮮的空氣,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幾下,我們現在就慢慢欣賞九華山的美吧。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2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九華山宗教活動歷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華山發展,佛教更加興盛。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最後選在了我們的九華山修行。夜間露宿在山上的山洞裏。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餓了就喫山上的野生植物,黃精。最後在他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爲他生前苦行,圓寂後與佛經裏所記載的地藏菩薩相合,尊爲地藏菩薩應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時候姓金,所以大家都稱爲金地藏。九華山也就自此被闢爲地藏菩薩的道場。唐代後,九華山佛教聲明漸著,經過歷朝歷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經有150多座了。祗圓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四大叢林,香火之盛甲天下。改革開放以後,古老的佛山舊貌重輝。現有寺院90多座,僧侶600多人。是一箇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聖地。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箇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箇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3
Hello, friends! Now we have arrived at Jiuhua Mountain scenic spot. Firstof all,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Jiuhuamountain scenery.
Jiuhua Mountain, located in Qingyang County, South Anhui Province, is oneof the four famous Buddhist mountains in China. Liu Yuxi, a writer of the TangDynasty, praised Jiuhua Mountain after climbing it. He thought that the famousmountains in the world could not compete with Jiuhua Mountain. Li Bai went toMount Jiuhua three times. Jiuhua Mountain is characterized by beautifulmountains and numerous Buddhist temples.
As early as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401), temples began to be built on themountain. Since then, they have been added and expanded to form "one smalltemple in three li and one big temple in five li". The temples spread all overthe mountain. It is said that there were more than 300 temples with 4500 monksin their heyday.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still 50 or 60 temples in completepreservation.
When you visit Jiuhua Mountain, you first go to Jiuhua street, which ismore than 6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It is the center of Jiuhua Mountain, andtempl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there, so it is called "Lotus Buddha kingdom".It is actually a village on the mountain. Besides temples, there are shops,schools, hotels and farmhouses. Visitors can stay there and take it as astarting point to visit the scenic spots on the mountain.
Huacheng temple on Jiuhua street is the oldest ancient temple of JinDynasty in Jiuhua Mountain. It is also the main temple of Jiuhua Mountain. Thearchitecture of the templ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situation,reflecting the superb ar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temple, there is anancient clock which is more than ten feet high and weighs about 20__ Jin. It isexquisitely cast and has a loud voice. It is struck with a mallet. The solemnand clear sound of the bell reverberates in the valley, which often makes peoplefeel extraordinarily refined. "Huacheng evening clock" has become one of the"Jiuhua ten sceneries".
Not far from the east of Jiuhua street, there is a hall built on the cliff,which is the famous "centenary Palace". On the plaque, there are ten goldcharacters: "imperial grant to the centenary palace, protect the country WannianTemple". It is said that in the Wanl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here was amonk named Wuxu. At the age of 26, he came to Jiuhua Mountain and spent 100years in a rare cave. Three years after his death, his body was found in thecave. The monk on the mountain thought that he was reincarnated, so he offeredhis body in gold.
Emperor Chongzhen of the Ming Dynasty granted him the title of "YingshenBodhisattva". As a result, the small temple dedicated to him flourished, and thetemple expanded to become one of the four jungles in Jiuhua Mountain. Visitorscan see the golden body of a flawless monk in a monk's hat, red cassock andlotus platform in the body Hall of the temple.
Jiuhua scenery is on the roof. Tiantai peak is the main peak of JiuhuaMountain, with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1300 meters. There is a saying that "ifyou don't get on the roof, you don't come.". From the rooftop of Jiuhua street,about 15 Huali mountain road, along the road through many scenic spots. When youare out of breath and reach the top of the roof, the scenery in front of youwill make you open-minded and tired. All around the mountains crawling, lookingat Jiuhua street, only palm so big. Looking from afar, heaven and earth areintegrated, and the Yangtze River is indistinctly visible.
The clear mountain wind brings waves of pines and bamboos, which makespeople intoxicated.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strange in shape and mostly dark.There is a huge stone engraved with the word "non human". At this moment, itreally makes people feel like they are in the fairyland of Penglai. It is saidthat watching the sunrise on the rooftop is no less magnificent than watchingthe sunrise on Mount Tai. Therefore, "Tiantai xiaori" is listed as one of the"ten sceneries of Jiuhua".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4
九華山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我是安徽旅行社導遊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坐在旁邊的是司機吳師傅,他有着多年的駕駛經驗,坐他的車大家可以儘管放心。接下來的幾天就有我們爲大家服務。大家的相遇就像我的名字一樣,“萍水相逢”也是一種緣分啊。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大家帶去最好的服務,希望大家有一箇開開心心的九華山之旅 ,現在呢我先想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它與山西的五臺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普陀山並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其中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而我們九華山呢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原來叫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大大小小有99座山峯,有九座山峯特別突出,所以稱爲九子山,後來呢詩仙李白來九華山遊玩,看到層巒疊翠的山峯,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後來人們就將九子山改名爲九華山。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在我們九華山修行,最後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爲他生前的苦行和圓寂後的肉身與佛經裏所記載的地藏菩薩很相似,所以就認爲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佛教徒們稱他爲金地藏。九華山也因此被視爲地藏菩薩的道場。現在有寺院90多座,僧侶600多人,是一箇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聖地。說着說着咱們已經到了,現在我們準備下車,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不要將自己的貴重物品落在車上了,等一下我們吳師傅會替我們關好車門窗,還要請大家記住我們大巴的車牌號、顏色及停車地點。
來了這佛教聖地,當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氣,那麼,今天我們就先從這寺院最多的九華街景區開始吧,進入九華街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門坊。他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請抬頭看下,橫額上刻着“九華聖境”四個大字,這可是康熙皇帝手筆哦!過了門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古橋,我們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對着我們的就是祗園寺了。他是國家重點寺院,是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規模在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是最大的。它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多座單體建築組成。各位遊客請注意看下這山門,大家有沒有發現它偏離了大殿的中軸線?大家知道爲什麼嗎?因爲啊!歪置山門可是有講究的,一來是爲了避邪,二來是門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在進入寺廟之前,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下去,二是不要在裏面大聲喧譁或是將紅塵的笑話帶入寺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
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走進祗園寺去領略它獨有的魅力吧!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天王殿,大殿的兩邊,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他們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民間又稱風調雨順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大家請看大殿正中,這裏供奉着的笑咪咪的就是彌勒佛,這位在彌勒背後的,就是韋馱菩薩,他是守護釋迦牟尼的神將。
也好的,各位遊客朋友請跟緊小王,注意腳下,由天王殿向外走,就來到了大雄寶殿。這裏供奉着三尊身高12米的大佛,中間的是釋迦牟尼,兩邊分別是阿彌陀佛和藥師佛,而大殿兩邊上,想必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對!供置着的就是十八羅漢塑像。大家再隨我往後走,大殿後側呢,供奉着的是文殊、普賢菩薩坐像。 這幅“海島觀音”大型立體浮雕,是雕在釋迦牟尼佛像背後的,這是一幅濃縮中國佛教諸佛菩薩的全圖。
好的,後面的朋友請跟上,緊隨我們的隊伍,出了祗園寺,我們就來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大家可以看到化成寺外面有一箇石頭平臺,平臺上面有娘娘塔跟一口井,因爲文革時候被毀,現在只剩下一個臺基,據說呢金喬覺當時在這邊修行,他的母親非常非常的想念他,就跑來找他,因爲思念之情呢,害她哭了三天三夜,把眼睛哭瞎了,金喬覺他就用這口井幫她洗眼睛,後來呢他母親就復明了。所以這口井稱爲稱爲明眼泉,後人爲了紀念他母親就在旁邊建了娘娘塔。大家跟着我進入化城寺參觀遊覽吧,大家請看這對石獅,傳說這是唐宋時代的遺物,因爲年代久遠,已經無法辨認原貌了。我們沿着石獅旁的臺階向上,現在我們到的是供奉着地藏菩薩立像的大雄寶殿。大家請仔細看下這座佛像,他雙手垂下,手掌向外,表示能滿足衆生的願望。我們叫它施願印。小王現在告訴大家一箇不成文習俗,來九華山如果你要燒香禮佛的話,只要在主要的3座寺廟拜拜就可以,那就是化成寺,肉身寶殿,天台寺。
現在我們就到了肉身寶殿,請大家看下匾額上的字:月身寶殿!爲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爲以前的月和肉是相通的,所以現在很多形容人身體器官的字都會有一箇月字旁。肉身寶殿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石塔,石塔下面就是金地藏的肉身,農曆7月30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圓寂之日,那天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朝拜。走進肉身寶殿大家可以看到門頭上懸掛着地藏菩薩的誓願:衆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爲大願菩薩。相信有大願菩薩的保佑,各位今後一定會好遠常伴。 接下的我們就去百歲宮,百歲宮始建於明代,供奉着無暇和尚的肉身。相傳無暇和尚修行時,主要食用黃精.丹蔘等野生植物,並且刺舌血拌金粉抄寫一本佛經,用了20多年抄完經書,圓寂是110歲。在百歲宮中肉身殿,可以看到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佛像,頭戴僧帽,身披袈裟,端坐蓮臺,享萬世香火。九華山已發現14具肉身,多爲年齡百歲左右僧尼留下的,可能與他們長時間喫素,圓寂時體內水份比較少,坐化瓷缸密封性好等因素有關。後面朋友請跟上,接下來我們就要去天台景區了,俗話說“不上天台,等於沒來”,說明九華勝境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站在天台峯上可以看九華街的全景,天台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觀音石.大鵬聽經石等怪石,還有金地藏剛到九華山修行的地藏洞,留有地藏菩薩神蹟的古拜經臺,地藏菩薩傳經佈道的主要場所天台寺,好了,讓我們一起乘纜車向天台景區出發吧!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5
在睡覺的遊客們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我們終於是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了——九華山。大家下車,開始我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隊,現在我們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松——鳳凰松。
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了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們呢遊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我們爬到了半山腰,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峯,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着,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臺了,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岩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脫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裏去看看,是不是我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於到了終點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峯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蹟。站在峯頂,只覺得心裏的鬱氣忽然沒了,心中舒暢無比。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6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小方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遊!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只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爲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加入本次的九華山魅力之旅。我是本次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叫我小徐就行了。旁邊這位王師傅駕駛經驗豐富,大家可以享受本次安全,舒心的九華山一日遊。希望我和王師傅可以共同陪伴大家度過這個美好而愉快的週末!
本次我們的目的地是九華山。現在呢我先想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 九華山位於池州市境內,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爲特色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此山天開神奇,清麗脫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蓮花佛國”之稱。景區內處處清溪幽潭、飛瀑流泉,構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
下面大家可以欣賞美麗的沿路風景,稍作休息。
導遊詞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九華山腳下。
來了這佛教聖地,當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氣,那麼,今天我們就先從這寺院最多的九華街景區開始吧,進入九華街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門坊。他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請抬頭看下,橫額上刻着“九華聖境”四個大字,這可是康熙皇帝手筆哦!過了門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古橋,我們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首先我們到達的是化城寺。
好的,後面的朋友請跟上,緊隨我們的隊伍,出了祗園寺,我們就來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大家可以看到化成寺外面有一箇石頭平臺,平臺上面有娘娘塔跟一口井,因爲文革時候被毀,現在只剩下一個臺基,據說呢金喬覺當時在這邊修行,他的母親非常非常的想念他,就跑來找他,因爲思念之情呢,害她哭了三天三夜,把眼睛哭瞎了,金喬覺他就用這口井幫她洗眼睛,後來呢他母親就復明了。所以這口井稱爲稱爲明眼泉,後人爲了紀念他母親就在旁邊建了娘娘塔。
大家跟着我進入化城寺參觀遊覽吧,小徐現在告訴大家一箇不成文習俗,來九華山如果你要燒香禮佛的話,只要在主要的3座寺廟拜拜就可以,那就是化成寺,肉身寶殿,天台寺。
看,現在我們就到了肉身寶殿,它是全國重點寺院,原來是三層石塔,安葬金地藏的肉身,最初建於唐貞元年間。因塔基之地曾現金光,後人將此地取名爲神光嶺。宋代的時候建塔院,明代建殿,以殿護塔,規模十分宏偉。肉身寶殿長、寬、高各16米,建築面積256平方米。請大家看下匾額上的字:月身寶殿!爲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爲以前的月和肉是相通的,所以現在很多形容人身體器官的字都會有一箇月字旁。肉身寶殿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石塔,石塔下面就是金地藏的肉身,農曆7月30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圓寂之日,那天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朝拜。走進肉身寶殿大家可以看到門頭上懸掛着地藏菩薩的誓願:衆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爲大願菩薩。相信有大願菩薩的保佑,各位今後一定會好遠常伴。
接下的我們就去百歲宮,被稱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的百歲官,是爲祭奠活了一百多歲的明代高僧海玉而建造的。百歲宮始建於明代,供奉着無暇和尚的肉身。相傳無暇和尚修行時,主要食用黃精.丹蔘等野生植物,並且刺舌血拌金粉抄寫一本佛經,用了20多年抄完經書,圓寂是110歲。在百歲宮中肉身殿,可以看到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佛像,頭戴僧帽,身披袈裟,端坐蓮臺,享萬世香火。九華山已發現14具肉身,多爲年齡百歲左右僧尼留下的,可能與他們長時間喫素,圓寂時體內水份比較少,坐化瓷缸密封性好等因素有關。
現在我們到了五百羅漢堂。五百羅漢堂總建築面積爲1000多平方米,爲宮殿式結構,與百歲宮配套協調,形成一箇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築羣。五百羅漢堂供奉五百尊羅漢,整個堂內於姿百態,氣勢壯觀。百歲宮五百羅漢堂是目前我國四大佛山所僅有,它的興建,爲九華山增添了一處獨特的新景觀。其實,在任何佛經中都沒有記載五百羅漢的名號,“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至於五百羅漢怎麼到中國以及他們的名字—-略!不過,由於五百羅漢人數衆多,面孔一時難以分清,以至有些人藉機混了進來,硬充羅漢。如成都寶光寺的羅漢堂內,康熙和乾隆分別被塑爲奢夜多尊者和直福德尊者。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今天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很感謝大家一路上對小徐工作上的支持與配合,做的不周到的地方還請大家幫忙指點。最後願大家能把九華山的佛氣和靈氣都帶回去!祝大家健康幸福,事事順心!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8
九華山化城寺是全國重點寺院。又名地藏寺。位於九華街盆地中心化城峯。東臨東崖,南對芙蓉峯,西接神光嶺,北倚白雲山,四山環拱如城。明嘉靖王一槐《九華山志》載:“化城,天竺國佛場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數里至其處,峯巒環列,泉壑紆迴,中曠而夷,類其國郭,故名。
舊志雲: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創寺,曰‘九華’。唐郡守張嚴(巖)奏額始名‘化城’。”唐人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載,唐開元末有僧人檀號居此,寺額即曰“化城”;至德初年,青陽諸葛節等發現正在東岩石室苦修的新羅僧地藏,深爲感動,於是買下檀公寺基,構築臺殿,以成琳宇,請地藏大師居之;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張巖奏請朝廷移舊額置於新寺,於是化城寺成爲地藏大師傳經佈道的大伽藍。
化城寺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麻石鋪成、面積1864平方米的廣場,是九華山舉行廟會和大型佛事活動的場所。現存四進殿宇、硬山頂、馬頭牆,磚木結構;莊嚴古樸,具有皖南民居式古寺建築特徵。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
全寺對稱嚴整,佈局有序。四進殿宇分別坐落在3個臺基上,層層遞升。第一進靈官殿,殿前廊檐長20米、高6米,3扇大門,殿內進深16.5米,面闊5間。有2個天井,兩側爲廂房;第二進天王殿,長20米,寬20.5米,敞廳堂有四落水天井,東西兩側有半廊;第三進大雄寶殿,寬20.5米,內有天花藻井3只,中間大藻井直徑440釐米,深170釐米,其“九龍盤珠”圖爲浮雕藝術珍品;第四進爲藏經樓,保持明代建築風貌。長20米,寬14米、高1.3米。三、四進之間院牆上嵌有明、清以來的石碑8方。
藏經樓是九華山珍貴文物薈萃之處,主要佛教文物陳列於藏經樓下廳堂。樓上藏有明萬曆刻板《藏經》、明代高僧海玉(字無瑕)手書《血經》81卷、印度貝葉經2札以及明神宗頒經聖諭、清康熙、乾隆帝的御書手跡。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19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小杰,下面讓我爲大家介紹一下美麗的九華山吧!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 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箇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的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裏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當時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聽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箇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20xx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 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0
在睡覺的遊客們可以醒一醒,我知道大家都累,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我們終於是到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九華山。大家下車,開始我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隊,現在我們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松——鳳凰松。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們呢遊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我們爬到半山腰,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峯,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着,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臺,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岩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脫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裏去看看,是不是我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於到終點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峯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蹟。站在峯頂,只覺得心裏的鬱氣忽然沒,心中舒暢無比。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1
hello,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今天的導遊牛牛,古代詩人李白曾說過‘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大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詩篇。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華山的獨特美。
前兩天一場大雨剛過,喚起了九華山的漫山雲霧,所以呢,咱們可以穿雲踏霧走上山徑。可以看到山路兩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遠遠望去,天台峯高穿雲間,如一把穿天銀劍聳立在雲霧之中。仰望天台,峯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
咱們現在還在半山腰,我看非常多遊客似乎都已經非常累了呀,那咱們停下了休息一會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現在這裏也是非常美的,有沒一種神山住的地方那種感覺,休息夠了咱們就繼續,因爲九華山的全景啓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登上山峯,所以爲了不虛此行,走吧,咱們一起上,一起加油。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咱們終於登上峯頂,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空氣特別清新呢,而且在這裏耳聽松濤流泉,環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羣峯猶如朵朵蓮花在雲海中若隱若現,極目遠眺,大江如練,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這裏,還是不是有一種神仙般的感覺,難得有這麼新鮮的空氣,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幾下,咱們現在就慢慢欣賞九華山的美吧。
九華山導遊詞講解4
給爲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遊!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就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爲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2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九華山,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幹警一起去看看這裏的美景吧。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__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箇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箇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20__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最後,我們今天的遊玩就到此結束了,大家休息下吧。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3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箇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箇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20xx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爲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爲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爲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 導遊詞就像窗口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爲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爲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4
Dear friends, at the moment, our location is Jiuhua street, 600 metersabove sea level, which is the reception center of the whole mountain. Walkingalong the street, we come to the main temple of Jiuhua Mountain_ Huachengtemple, according to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once Sakyamuni and his discipleswent to the countryside to preach. After a long walk, the disciples were hungryand thirsty, and could not sit up. At this time, the Buddha pointed to the frontand said, "there is a city in front. Go to huazhai quickly.". The apprenticeimmediately came to the spirit. In fact, the so-called Huacheng comes from theEnlightenment of Buddha.
In addition, before entering the templ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following points: first, when entering the temple, we should step across thethreshold. The threshold of the temple is the shoulder of the Buddha, so we mustnot step on it. Second, we should not make loud noises or bring jokes from theworld of mortals into the temple. Third, please do not touch the monks' magicweapons at will. OK, let's go into Huacheng temple. Huacheng Temple
After that, we come to the palace of the flesh. Please take a look at thewords on the flat forehead: the palace of the moon! Why is it called the palaceof the moon? Because in the past, the moon and the flesh were interchangeable,so now many words describing human body parts and organs will have a month nextto them.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all of the flesh body is very distinctive, "thereare towers in the hall and tanks in the towers."; Jin qiaojue, the king ofTibetans, died at the age of 99 after 75 years of cultivation in Jiuhua Mountainin the 10th year of Yuanzhen of Tang Dynasty. Three years later, when he openedthe jar, his body was soft and his face looked like a living one. The sound of agolden lock shook his bony joints. According to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he wasa Bodhisattva, so he was honored as the Bodhisattva of Tibetans.
Walking into the hall of the body, you can see the great wish of the earthhanging on the lintel: all living beings will pass through, and the Bodhisattvadike will be proved; the hell will not be empty, and the oath will not become aBuddha. Therefore, the Bodhisattva of Tibet is also known as the great wishBodhisattva. I believe that with the blessing of the great wish Bodhisattva, youmust have good luck in the future.
Jiuhua scenery is on the roof. Tiantai peak is the main peak of JiuhuaMountain, with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1300 meters. There is a saying that "ifyou don't get on the roof, you don't come.". From the rooftop of Jiuhua street,about 15 Huali mountain road, along the road through many scenic spots. When youare out of breath and reach the top of the roof, the scenery in front of youwill make you open-minded and tired. All around the mountains crawling, lookingat Jiuhua street, only palm so big. Looking from afar, heaven and earth areintegrated, and the Yangtze River is indistinctly visible. The clear mountainwind brings waves of pines and bamboos, which makes people intoxicated. Thesurrounding rocks are strange in shape and mostly dark. There is a huge stoneengraved with the word "non human". At this moment, it really makes people feellike they are in the fairyland of Penglai. It is said that watching the sunriseon the rooftop is no less magnificent than watching the sunrise on Mount Tai.Therefore, "Tiantai xiaori" is listed as one of the "ten sceneries ofJiuhua".
Well, my friends, the short journey to Jiuhua Mountain is over in a hurry.I hope you can fulfill your wish. When you come to Jiuhua Mountain, I can stillserve you.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5
俗話說的好:牽着我的手,世界任你走,今天就有我來帶領大家去九華山走一走!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峯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峯20多座,最高峯爲十王峯。海拔1342米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爲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開創九華山佛教局面的是一位來自異域的僧人。唐朝時古朝鮮王子金喬覺遍訪中國名山,輾轉來到了九華山,起初住在山上的石洞裏,或者搭茅棚居住。直到他六十歲左右,山下百姓遊玩時,在山洞裏發現了這位高僧,於是羣策羣力,修建了一座寺院,請金喬覺居之。從此九華山就成爲金喬覺傳經佈道的地方,僧衆漸多,香火旺盛。唐貞元十年(794)金喬覺九十九歲這一年夏末,他突然召集徒衆告別,安然圓寂。
他的徒弟依據浮屠之法,將其肉身安放在缸中,三年後開啓,仍然完好沒有腐爛,顏面如生。根據多種跡象,當地百姓認定他就是地藏菩薩靈蹟示現,因爲他的俗家姓金,所以人們就把他稱爲金地藏!並且修建了座寶塔安放其肉身,當地百姓把這座塔叫做肉身寶殿。從此,九華山成爲地藏菩薩道場!到1850年之前,僅化城寺一座寺廟,僧人就有三四千人之多。“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在這兩天的時間裏,我們將會遊覽天台,百歲宮等主要景點!在九華山有兩個天台,分別是大天台和小天台。大天台,又稱天台正頂。海拔高度1325米,略低於十王峯,因爲天台是教徒朝拜地藏“聖蹟”的地方,所以人們往往將天台稱爲九華山的主峯。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話:不到天台,等於沒來。到了天台,永遠不來。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6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箇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箇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爲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爲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爲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導遊詞就像窗口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爲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爲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7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爲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白際山系)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雪地理座標爲東經117°8′,北緯30°5′。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爲國際性佛教道常
1、山水奇秀,風景名山
九華山以奇麗的自然風光著稱於世。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代李白遊山時觀九峯如蓮花,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詩句,並改九子名爲九華。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由於受構造、巖性及外力等影響,形成了以峯爲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的雄奇秀麗的地貌景觀。九華山有名峯70餘座,千米以上高峯30餘座,最高十王峯海拔1342米。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峯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內清溪縈繞,山西五條溪流匯於六泉口,經五溪河、九華河匯入長江;山南三溪和山東兩溪分別流經三溪河、陵陽河匯入太平湖。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九華山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時景和日出、晚霞、雲海、霧冖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留連忘返。
2、地藏道場,佛教名山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薩道常它的開創人爲新羅僧地藏。公元7世紀,在中國唐朝與朝鮮半島頻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圓寂後被認爲地藏菩薩”靈蹟示現”,因其俗姓金,故稱金地藏。從此九華山被闢爲地藏菩薩道常唐時九華山有寺院20餘座,宋代發展到40餘座,至明代更有長足的發展,主剎化城寺成爲擁有數十座寮房的總叢林,全山寺院達100餘座,香火興旺爲“東南諸山之冠”。於是九華山便同五臺、峨眉、普陀共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清代九華山寺院達150餘座,由總叢林化城寺分衍出祇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等四大叢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聞名於世。20世紀70年代末對外開放後,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活力再現,舊貌重輝。現有各類寺院90餘座,其中國家重點寺院9座,省級重點寺院30座;僧侶600餘人,各類佛像萬餘尊,各種佛教文物20xx餘件。寺院普遍得到維修,佛事活動正常開展,對外交往活動頻繁,九華山佛教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泰國以及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等佛教團體友好交往不斷,先後有百餘名僧侶出境訪問。在當今我國佛教道場中,九華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國際性佛教道嘗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廣泛讚譽,成爲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聖地。
3、歷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與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歷史人文活動,使九華山成爲一座歷史悠久、積澱豐厚的文化名山。20xx多年前,九華山就有道家駐足,《福地考》稱九華爲“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動遺蹟和道觀遺址20餘處。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華創建茅庵,佛教開始傳入九華山。唐時新羅僧創建地藏道場,“勝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極盛,成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經久不衰。道教福地與佛教聖地使得九華山聲名大振,吸引了無數名流騷人紛至沓來。自李白之後,許多文人學者接踵而至,他們在九華或隱居山莊,著書立說;或創立書:,聚衆講學;或出入煙霞,參學訪道;寄情山水,吟詩作畫。九華山有太白書堂、陽明書:、甘泉書:等20餘處書:遺址。九華山又爲民歌之鄉,彙集有兒童歌謠、勞動歌謠、儀式歌謠達300餘首,很多帶有佛教色彩,生動表達了勞動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歷代朝廷也垂青九華,明神宗敕諭、賜銀,清康熙、乾隆御書”九華聖境”、”芬陀普教”,九華山先後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賜額。大量歷史人文的活動,遺有豐富的歷史文物,九華山有歷史文物20xx餘件,其中珍貴文物近百件。對外開放後,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着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會”和佛教文化研究會,創辦佛學院,開辦文物館,文化資源得到初步開發,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這裏的儒釋道文化、鬼文化、建築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異彩紛呈,令人驚歎。九華山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山。
導遊詞相關文章: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8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們光臨九華山參加遊覽。我很榮幸能夠擔任您們的導遊,陪同各位領略九華山人文風光的神韻,共同度過一段完美的時光。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構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此刻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那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那裏,所以有蓮花佛國之稱。那裏實際上是一箇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能夠在那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
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關於包九華山的導遊詞 篇29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導遊小雨,很高興我們相聚在這裏,希望我們一起度過一次美好的旅遊。這裏簡單介紹一下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峯,是佛教的聖地,所以人們爲了保平安,都會來九華山拜一拜佛,並遊覽九華山的壯麗的景色。
從九華山的山腳想上看去雲霧繚繞,各種奇松怪石,是不是美麗極了呢。我們坐車去山頂,在山頂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一棵是公樹,一棵是母樹。聽說,這兩棵古樹還是“詩仙”李白栽下的呢!現在我們呢再去九華山最古老的寶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門前有一箇半圓形的放生池,大家這是爲什麼嗎?因爲呀,寶殿正門口對着一座像爬山虎的山峯,一位風水大師說這是凶兆,所以讓小和尚們在寶殿前建了一箇半圓形的放生池爲弓,並與旁邊的石象打齊爲弓箭,守衛寶殿。大家可以在寶殿內拜一番,裏面的地藏菩薩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樣。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華山最有名的景點——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雲霧繚繞,山徑連綿起伏,像一條綵帶從白雲間飄落下來。大家可以看見上山的遊客像一箇個小白點,散落在綵帶上。
好了,現在我們準備下山了,以後有機會的可以再來,有緣的話小雨再給大家當導遊。
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