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鼓浪嶼導遊詞怎麼寫(精選3篇)
廈門鼓浪嶼導遊詞怎麼寫 篇1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將去遊覽鼓浪嶼上的菽莊花園,菽莊花園處在我們風光旖旎、環境優美的鼓浪嶼島上,他原是富紳林爾嘉爲了懷念臺北板橋別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園,於1956年闢爲公園,是一座頗有特色的中國近代園林,廈門二十名景中的“菽莊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呢?真的將大海藏在園中嗎?那就隨我一同去遊覽一番!我們遊覽這個景區的時間爲一箇半小時。
站在大門口,大家看到的門上的園匾“菽莊”是主人的字“叔藏”的諧音,菽是豆類的總稱,算是農作物的一種,當年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的,“菽莊”在這兒有歸隱田園的意思。進入大門,一堵高牆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各位來賓,大家回首一下,門楣上高懸着“藏海”匾額,現在大家明白這堵高牆的作用了嗎,這是主人林爾嘉對園林結構的精心設計,那麼他到地在這片園林裏藏着一片怎麼樣的海呢?請各位隨我一起往左拐。
現在,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呢?看右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海闊天空”這四個字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的筆跡。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壬秋閣,建於1922年秋,農曆爲壬戌年,林菽莊引用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前赤壁賦》的首句“壬戌之秋”簡稱爲“壬秋”,它採用的是重檐歇山頂的建築風格,有趣的是,這“壬秋閣”是一半着陸一半入海的,當然在這面是看不出來的,現在大家不防隨我往着行走,現在大家回過身去看看,壬秋閣的另一半是支在海面上的,是不是別具一格?
我們左邊有一片假山,這是十二洞天,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們又稱他爲“猴洞”因爲他就像一箇迷宮一樣,洞洞相連,常有小孩像猴一樣在此玩耍。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去鑽鑽,找找自己的生肖,拍拍照,留個紀念。園內的四十四橋,也許有朋友想問爲什麼叫四十四橋呢?其實就是園主在建園時正好四十四歲,爲此紀念,故取此名,並不是建了四十四座橋。這座橋下有個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內池、外池三處,每次漲朝時就把閘門打開放海水入池,退潮時便把閘門關上把大海藏了進來!動靜完美的結合!
步入四十四橋,橋中有一亭“渡月亭”,現在我們大家就在這亭中休息一會兒,這座亭子設計成半月形的,亭內還有一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說的是月明之夜,夜深人靜,海浪輕搖,園主人在此觀海賞月,這種景象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麼美好!這是園中最佳的觀景賞月之處,當然園主寫的這幅楹聯也寫出了他懷念故鄉的心情。大家往我們剛纔過來的路的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枕流”,何爲枕流呢?並不是枕着河流入睡,這枕流原與漱石一起合用,稱爲“漱石枕流”,這個典故出自晉代王武子問孫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林爾嘉引此典故是爲了激勵自己,以圖重振山河。
菽莊花園風光萬千,它集中了園林藝術中的最藝術個性的三個特點“藏、借、動靜結合”:“藏”,就是把海藏起來,直到進入月洞門後才能夠看見萬頃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橋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內池、外池,這便是園主對藏字所下的功夫。“借”,就是借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爲已物,納外景爲內景,借日光巖爲仰景,借南太武爲遠景,借大海爲鋪墊,借樓閣爲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富有立體感的畫卷。“動靜結合”就是林爾嘉把園內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連,讓孩子們去追玩,顯示出動景,而坡邊則建了小亭小閣,可供休憩觀景,表現出靜謐的環境;海潮是流動的,長橋是安臥的,這些都體現出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可謂匠心獨具!
好了,現在隨我一同往上走,去參觀一下菽莊花園內的另一種獨特的聲音!這兒是鋼琴博物館,面積__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嶼族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90多臺世界名古鋼琴和60多盞古鋼琴燭燈臺。這裏面有稀世珍品鎦金鋼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的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8個踏板、4套琴絃的古鋼琴,體現了100多年來世界鋼琴的製造技術和發展水平,如此多的世界古鋼琴聚於一館,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好了,現在給大家半個小時去參觀這獨特的鋼琴博物館。
各位來賓,一箇半小時的遊覽結束了,遊覽了這獨特的菽莊藏海與鋼琴博物館是不是讓你們有點留連忘返呢?希望這些都能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也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
廈門鼓浪嶼導遊詞怎麼寫 篇2
鼓浪嶼就是廈門一處著名的景點。它有着“鋼琴小島”的美譽,島上約有鋼琴600多臺,走在綠樹濃陰的小道上,不時會聽見幽雅的琴聲,時而柔和緩慢,就像涓涓小溪;時而明快激昂,猶如浩瀚的大海拍擊着岸邊的礁石,真是讓人留戀忘返。如果你到了鼓浪嶼還一定要到日光巖看看,因爲在那裏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鼓浪嶼還有一處景點就是百鳥園,百鳥園裏的鳥兒看起來很笨,其實它們很聰明,也很可笑。有一次,金剛鸚鵡帶它的“小寶寶”逛街,結果走到一半,突然想到喫東西,自己一箇飛回去,竟然把嬰兒車也扔了,要知道那嬰兒車裏還躺着它的“小寶寶”呢!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每天都有許許多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鼓浪嶼參觀,如果你還沒有到過廈門,不妨聽聽《鼓浪嶼之波》這首歌,相信聽完歌曲之後好你會迫不及待地想來遊覽一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時刻歡迎大家!
廈門鼓浪嶼導遊詞怎麼寫 篇3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海上花園城市”廈門,今天我要帶大家瀏覽的,就是有“萬國建築博覽館”之稱的鼓浪嶼。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徐。
現在我們的旅遊車所走的這條路,就是廈門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它建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家看看窗外,街道兩旁是被我們稱爲“騎樓”的建築,他把樓的下層部分做成了柱廊式的人行道,使上層的建築跨建在人行道上,人們在柱廊裏悠閒的逛街,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好啦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輪渡碼頭,我們將乘坐渡輪前往鼓浪嶼。渡輪時間約爲六分鐘,那麼趁着這段時間,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鼓浪嶼。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看,對面的小島就是鼓浪嶼,渡輪行駛的這條江叫鷺江,寬約600米。鼓浪嶼面積約1.9平方公里,島上人口約有2萬人。在島的西南面有一塊大岩石,因爲長年累月被海浪衝擊形成一箇大洞,每當漲潮的時候,海浪撲打巖洞,便發出像打鼓一樣的聲音,所以人們就交它爲“鼓浪石”,小島也就交鼓浪嶼了。
現在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隨我一起。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碼頭,是1976年建造的“鋼琴碼頭”,從遠處看,它就想一臺架開的三腳架鋼琴。那麼在這裏,小徐就有一箇小問題要考考大家了,你們知道,鼓浪嶼除了被稱爲“鋼琴之島”“海上花園”之外,還有什麼別稱嗎?這位團員觀察的很仔細呀!大家看,在島上除了消防車是機動車以外,就只剩下帶旅客們環島遊覽的電瓶車,別的再沒其他車輛,所有的人都是靠步行的,因此別稱“平等島”試想一下,伴着朝陽或晚霞在這美麗島上漫步,是不是很愜意呢?那還等什麼,現在就隨我一起去領略鼓浪嶼“萬國建築博覽”的風采吧。
這裏原來是英國領事館,有兩棟洋樓,分別建於1844年和1870年,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他們的遠征軍與我們廈門的守軍發生了激戰,結果英軍敗退。1841年英軍次進犯,廈門、鼓浪嶼陷落,廈門被佔領了10天,而鼓浪嶼被英軍強行佔據了長達5年之久。1843年,英國率先在這裏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當時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造了領事樓。1870年建造了辦公樓,內部裝飾相當奢華,有6間囚室,樓前原有一座獅子狗墓,是領事爲他死去的愛犬特意建的,但在1957年時被砸毀。現在,原來的英領事館已經拆除,興建了新的樓宇,成爲了青年旅社,據說在拆樓的時候還發現了許多刑訊工具。
大家來看,看這邊的建築,這裏就是原來的日本領事館,建於1897年,建築採用中西結合的方式,有着維多利亞時代的某些特徵。這裏原是日本警察署,建於1928年,屬於東洋式建築,主要用於辦公和審訊,還有地下室,竟是監獄,用來關押拷打我們的抗日戰士。左邊的這棟是警察署的宿舍,與警察署的建造時間和風格完全相同。如今,這三棟建築均爲廈門大學教工宿舍。
我們繼續往前走,這裏就是天主堂,1917年由助教馬守仁所建,屬於歌德式建築,它的特點是尖形,大家仔細觀察一下,他的拱、門、窗、塔還有女兒牆鏤空是尖形的,室內的吊頂採用的是彩藍色的珠網天花,顯得十分華麗。
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五棟別墅,統稱爲“海天堂構”,建於20世紀20年代,是由晉江旅菲華僑黃秀娘、黃念憶所建。這五棟建築以中間這棟樓爲核心嚴格的中軸對稱。中間的這棟樓採用了中西合併的建築風格,在它的兩側的建築則是歐式風格的,而鐘樓是這五棟別墅裏裝飾得罪奢華的。現在每天在這裏都會定時上演極具地方特色的木偶戲劇表演和南音表演,稍後小徐會給大家留出一段自由活動時間,到時候大家可以到這裏來好好的觀賞一下這令人驚歎的表演,現在我們繼續往前走吧。
這裏就是黃榮遠堂別墅,建於1920年,越南華僑黃文華、黃仲訓父子便是這座別墅的主人。這座別墅的建築風格以歐式爲主,期中也融合了部分中國傳統建築的思維。大圓柱和小圓柱對比強烈,一派古羅馬的風韻;各式各樣的窗欞,有種別緻的流動感和韻律感,它可是鼓浪嶼建築中的精品哦!
好的,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30分鐘後,我將帶大家一起去遊覽下個美麗的景點——“菽莊花園”。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