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圍屋的導遊詞(精選6篇)

江西客家圍屋的導遊詞 篇1

  贛南圍屋產生於明末清初,如今尚存500餘座,主要分佈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信豐、安遠、尋烏。

  贛南,史稱“南撫百越,北望中洲,據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衝”,故秦漢時便建有縣治,至漢末已設有府一級的行政機構。唐末五代時,中原衰亂,贛南因地廣人稀,相對偏僻安靜,因此,成爲避亂者的理想棲身之所,大量中原難民擁入贛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劇增十倍,外來移民已遠遠超過原有的土著居民,從而極大地改變了當時居民的成分和文化傳統結構,於是,在此特定的歷史和地理環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箇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時及此後,從中原遷入贛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斷往閩西、粵東遷徙。 贛南比同爲客家人聚居地的閩西、粵東地區,建縣建州時間都要早的多,秦代時便設有南墅縣(今南康或大餘縣內)。據《淮南子》載,秦始皇爲統一祖國南疆,曾令大將屠雎率五十萬大軍,分五路進軍百越,成功之後,其中便留“一軍守南墅之界”。這是史書上最早所見中原漢人進入贛南的記載。這便是客家形成的淵源及前身,在以後的歷史演變中,客家人構成了贛南居民中一箇獨特的羣落,贛南圍屋則構成了奇異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觀。據萬幼楠考察研究: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牆既是圍屋的承重外牆,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牆。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龍光圍”等題名。

江西客家圍屋的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陳俊宇,大家可以叫我陳導,很高興能和大家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預祝大家玩的愉快!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散落在民間的皇宮“。20xx年7月,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五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西新圍。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外國友人:

  歡迎你們到江西龍南來做客。這就是圍屋之王————中國國內目前發現建築面積最大的龍南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始建於(1978——-1827)嘉慶至道光年間,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曆史,是當地的一名商人徐名均修建而成,關西新圍是最具有客家建築特色,保存最爲完整,結構功能最齊全,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圍屋。我縣總共有376座圍屋,在關西新圍的周圍就有46座大大小小的圍屋,所以龍南是客家圍屋第一縣,鎮是客家圍屋第一鎮。

  圍屋具有兩個最鮮明的特性:一是血緣性,住在圍屋裏的人都是同一祖先的後裔;二是防禦性,圍屋的牆體有很多梅花槍眼和炮窗,四角都有高聳的炮樓,針對每一箇死角,都能向敵人進行射擊。東西兩邊有門衛房,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設計處處體現軍事防衛的功能。

  圍屋總共有2道門:一箇是東門,一箇是西門。每道門都是三重門,由鐵板門,木槓門,鐵門構成,由上往下垂直下來,可謂是堅固異常。圍門一關,圍內就是一箇獨立王國。

  各位遊客朋友們,因時間關係,我的解說就到這裏,祝願大家玩的開心,玩得愉快,謝謝!

江西客家圍屋的導遊詞 篇3

  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旅行的導遊,我們今天將參觀客家民居。  

  在這裏,我們先瞭解一下客家民居。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都居住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爲得是避免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建造了這種房屋。大家誰我手指的方向看一下,這些營壘似的住宅就是客家民居。好,咱們下車吧!  

  這種房屋用糯米飯和雞蛋清作粘合劑,在土中摻石灰,以竹片、木條做筋骨製造而成的。這樣夯築的牆厚1米,高達15米,多爲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建房屋佈局均勻,宏偉壯觀,像橘瓣一樣排列。大家來用手敲一敲這房屋,是不是非常堅硬?沒錯。普通房屋壽命一般在七十、八十年左右,這些客家民居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呢!經受過非常大的打擊卻還是安然無恙。

  客家民居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呢?每戶人家分到低層至高層各一間房,房屋用途驚人的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做臥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不混亂。  

  今天咱們就參觀到這裏吧,明天再見!

江西客家圍屋的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我是這裏的導遊x。歡迎大家來到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來,咱們邊走邊看吧。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也是各具“特色”。先說說咱們面前的客家民居吧!爲什麼說它與衆不同呢?他們所在地是邊遠的山區,爲了不受外界的干擾,便營造了營壘住宅。這些住宅在建造的時候呢,先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粘合劑,再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起牆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樓。這些土樓多爲三層至六層樓,一百至兩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宏偉壯觀。這些土樓大部分都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都是經受過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因爲客家人崇尚圓形,認爲緣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所以土樓都是圍成的圓形房屋,按八卦佈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具有象徵意義。每戶客家人的門前都刻着這樣的正楷比聯:“承前祖德勤與儉,啓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想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樓內房間大小一致,每戶人家平等的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屋各房的用途驚人地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做臥室。兩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不混亂。  

  怎樣?聽了我的講解,是不是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久遠?

江西客家圍屋的導遊詞 篇5

  在贛南的青山綠水間,最醒目又最有滄桑感的人文景觀,應該是那些位於贛南邊陲被稱作圍屋的客家民居。贛南圍屋,全稱贛南客家圍屋,主要分佈在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龍南鎮)、定南縣(歷市鎮)、全南縣(城廂鎮)、信豐縣(嘉定鎮)、安遠縣(欣山鎮)、尋烏縣(長寧鎮)6縣境內。 贛南圍屋,點綴於青山綠水間,散落於古老的贛南村落,時而婉約時而雄渾,象是一位歷經滄桑卻溫情依舊的千年老人,以其厚重的歷史感與獨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引來歷代文人墨客的駐足驚歎。

江西客家圍屋的導遊詞 篇6

  贛南圍屋構成了奇異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觀。據萬幼楠考察研究: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牆既是圍屋的承重外牆,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牆。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題名。贛南圍屋產生於明末清初,尚存500餘座,主要分佈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信豐、安遠、尋烏。大的佔地面積萬餘平方米,而最大的龍南慄園圍竟達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從平面上可分"口"和"國"字形成兩大類。其形制多是方圍,也有部分圓形、半圓形和不規則形的。結構形式則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構築的,也有青磚、條石砌壘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圍屋有龍南關西的新圍、楊村的燕翼圍、桃江的龍光圍、安遠鎮崗的東生圍、定南鵝公的田心圍等。

  贛南圍屋是古代集祠、家、堡於一體,具有鮮名防衛特徵的堅固民居。圍屋外牆厚1米(燕翼圍牆厚1.45米),高三四層,四角構築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樣的碉堡。爲消滅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懸挑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置排排槍眼炮孔。門牆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製成,厚實的板門還包釘鐵皮。板門後多有設閘門,閘門後還設重便門。門頂還設漏以防火攻。除少數大圍外,一般只設一孔圍門。圍屋頂屋多爲戰備用,並取牆內側2/3牆體作環形夾牆走廊貫通一氣,方便佔時人員機動。圍屋內掘有水井,多闢有糧草貯藏間,有的還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紅糖、蛋清拌和粉刷牆壁,久困缺糧,可剝下充飢。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