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窯導遊詞優秀(通用3篇)
江西古窯導遊詞優秀 篇1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位於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瓷都景德鎮的西區,佔地面積83公頃,離市中心約3公里;緊靠206國道,距離皖贛鐵路線上景德鎮南火車站2公里,離景德鎮市羅家機場約6公里,水、路、空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博覽區集陶瓷文化遊覽、陶瓷製作及娛樂休閒爲一體,是國家AAAAA級景區、全國百家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江西園林綠化單位、景德鎮市消費者協會誠信單位、景德鎮市旅遊服務工作先進單位,是聞名中外的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首選的王牌景區。
古窯導遊詞4
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爲江西省轄市,現轄一市一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樑縣、珠山區、昌江區,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40多萬。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爲鄰,西同波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坐落在黃山、懷玉山餘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山峯層疊,河流密佈,山環水繞,景色秀麗。市區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爲20__.8小時。
景德鎮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燒製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內容來源]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毛澤東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陶瓷倍受世人讚賞。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峯是此都"的詩句盛讚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與世界緊密相連。
景德鎮市旅遊資源內涵豐富、獨具優勢。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環境等,尤以陶瓷資源獨具優勢。全市現已發現30多處陶瓷歷史遺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地及世界通稱制瓷原料高嶺土命名地高嶺、湖田古窯遺址、明清御窯廠遺址等等,分別列爲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景德鎮市的風景名勝和景觀衆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村、徽派建築羣、古戲臺;有號稱中國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樑古縣衙;有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築三閭廟;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戰時藏身的紅塔和瑤裏的仰賢臺、洪源仙境、太陽島、月亮湖、陽府寺、歷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鎮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著名的新四軍瑤裏改編就在浮樑縣瑤裏鎮,紅十軍的誕生地在樂平市衆埠鎮。1997年,我市被國家旅遊局等單位推介爲97’中國旅遊年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爲江西省轄市,現轄一市一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樑縣、珠山區、昌江區,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40多萬。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爲鄰,西同波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坐落在黃山、懷玉山餘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山峯層疊,河流密佈,山環水繞,景色秀麗。市區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爲20__.8小時。
景德鎮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燒製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毛澤東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陶瓷倍受世人讚賞。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峯是此都"的詩句盛讚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與世界緊密相連。
景德鎮市旅遊資源內涵豐富、獨具優勢。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環境等,尤以陶瓷資源獨具優勢。全市現已發現30多處陶瓷歷史遺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地及世界通稱制瓷原料高嶺土命名地高嶺、湖田古窯遺址、明清御窯廠遺址等等,分別列爲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景德鎮市的風景名勝和景觀衆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村、徽派建築羣、古戲臺;有號稱中國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樑古縣衙;有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築三閭廟;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戰時藏身的紅塔和瑤裏的仰賢臺、洪源仙境、太陽島、月亮湖、陽府寺、歷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鎮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著名的新四軍瑤裏改編就在浮樑縣瑤裏鎮,紅十軍的誕生地在樂平市衆埠鎮。1997年,我市被國家旅遊局等單位推介爲97’中國旅遊年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江西古窯導遊詞優秀 篇2
2號傍晚,踏着暮色,帶着婺源的沉思,來到景德鎮。
走進這座歷史悠久的磁都,一切的景象都沾染着磁氣。青花的街燈,沿街沿路大幅的城市磁版畫,一家接一家的商鋪都做着與瓷器有關的生意,人流如織,車水馬龍。抬的、搬的、運的、說價的、品玩的、閒聊的、清坐的,空氣中能聞到磁的幽香,聽到磁的玲瓏叮咚聲。。。。。
也算曆史與文化科班出身,更加之傾心癡迷於中國古典文化,所以便有了一頓超長的晚餐。
喫的什麼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因爲一直在和幾位朋友聊着景德鎮的歷史,聊着磁的話題。磁的歷史氤氳了文化的煙雲,令人如沐清風明月,坐而忘歸。
別時,朋友約我第天去看看古窯。
一大早,我們來到古窯。
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其手工制瓷工藝與制瓷歷史並存,制瓷業始於漢代,歷經宋、元,在明、清時期達到最高峯。
這座古窯是明宣化年間的官窯,至今保存完好。
步入古樸的徽派門堂內,青磚小徑,細竹橫斜,松木參天,茵茵幽涼。
景德鎮手工制磁工藝多達七十二道,專業化程度強,分工細緻,工序緊扣,早在明《天工開物》中已有記載。
手工制磁工藝最主要的包括拉坯、利坯、畫坯、施釉和燒窯五道,20__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這個古窯內,所有的傳統工藝都得到保存和再現。
跨過第二道門堂,進入古窯作坊。作坊呈長方形四合院狀,中間的青磚空地,架了很多正在晾曬的初壞,空地周圍一圈排水溝,迴繞空地的是主要工序的作坊,順序相連,顯示了古代官窯的合理佈局和成熟的工藝流程管理。
瓷坯的製作先由拉壞開始,工匠利用雙手在飛旋的車盤上把瓷泥拉製成粗坯。
初坯拉好以後,放在一塊狹長的料板,在工位上方的坯架上陰乾至半乾半溼,便可進行印坯工藝的操作。
印坯,就是對初坯體內外側及底部定型的操作。
經過印坯的磁壞重新放到料板上,移到作坊中間空地曬坯架上露天干燥。
我發現每個曬坯架的下方都有一箇水池,覺得有些不解。朋友告訴我,這是古作坊裏的重要曬坯設施。水池和曬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間,減少了佔地。水是會蒸發的,蒸發量隨溫度和溼度的變化而變化。天氣炎熱、乾燥的時候,池內的水分蒸發加快,增加了上方曬坯區域的水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曬坯架上坯體的乾燥速度,使坯體乾燥不至於過快,這樣坯體的收縮就比較均勻,在高溫燒成時,可以減少或消除成瓷出現開裂的毛病。
小小細節,竟有如此講究,令人在瞭解知識之餘,對瓷器更有了一重神祕。
篩好的坯體勾上青花或粉彩,再均勻上釉,就可以窯內燒製了。
朋友熱忱地慢慢相陪,不時從旁指點介紹。
在一排排古樸的木架和磁坯之間,隨着我們視覺和步履,幼滑溫潤的磁泥,不斷變換了形象,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穿過製坯作坊,眼前又是一片幽靜開闊的院落,一排青泥色外牆的古樸建築安靜地立在其間。拾級走上殘漏的青石臺階,苔痕黛冷,松林蒼翠,古意怏然。朋友說,這就是宣化古窯燒製原址,並且至今還在生產景德鎮特有的手工磁。
古窯在構造、砌築技術及燒成工藝方面具有許多獨特和巧妙之處。全窯不用一塊耐火材料,而只用普通的粘土磚,就能使窯體經受住1300℃以上的高溫。不僅從力學角度考慮到了窯體各部位的受力情況,而且從熱力學角度上考慮整個窯體的高溫燒磁工藝。
古窯以松柴爲燃料。前段溫度高火力強,用來裝燒高級細瓷和高溫顏色釉瓷;中段溫度略底,用來裝燒普通細瓷;後段低溫區,用來裝燒普通瓷和低溫顏色釉瓷。這樣就能同時燒製粗精不一的各類瓷器了。
古代燒窯,沒有任何機械與測溫儀器,一窯的瓷器能否成功,全在把樁師父一人。
順着朋友的指引,我們看到窯頂上方的一箇小圓孔。朋友介紹說,燒窯的時候,這個小孔上用一箇小碟子蓋住,把樁師傅憑藉唾沫在小碟子上的變化和反映來判斷窯內火候。
當我們觸手撫摸那些溫潤冰潔的瓷器,不禁歎爲觀止,千百年來這些精美的瓷器就是這麼出爐的?!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
江西古窯導遊詞優秀 篇3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16公里處,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說的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里的景區,50平方公里的湖面,島嶼星羅棋佈,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祕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樸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類型。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峯對峙的鐘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縁色基因寶庫的大崗山。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着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又點綴着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裏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戶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尤其是宋應星的科技鉅著《天工開物》爲仙女湖平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仙女湖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路子,加快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先後新建了現代化旅遊公路和國內一流的旅遊新碼頭。現已開發了20餘處風光景點和人文勝蹟,是遊人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絕好去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