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島嶗山的導遊詞(通用5篇)
關於青島嶗山的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說,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者有十七處。據《太清宮志》記載:太清宮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爲江西瑞州府高樂縣人張廉夫所創建。張廉夫,字靜如,號樂山,生於漢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後棄職入道。精研玄學,入終南山學道數載,得師傳道,來嶗山之陽,臨海之濱,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朝末年,李哲玄東遊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模。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遊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衆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說。如張三丰、徐復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明萬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宮發生了一起僧道之爭。僧人憨山大師與道人耿義蘭相互爭奪太清宮廟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鑾殿,歷時十多年,終以道人勝訴而告結束。現太清宮前“海邱奪遺址”碑刻的明萬曆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邱寺於宮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毀寺復宮,就是記的這件事。
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爲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
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爲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裏所記的“香玉”、“絳雪”的故事,據說就是院中一棵紅牡丹和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關於青島嶗山的導遊詞 篇2
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峯嶗頂海拔1133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峯,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嶗山同時也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嶗山目前有巨峯、太清、仰口、華樓、流清、棋盤石、北九水七大瀏覽區。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
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爲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 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鬱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是“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祕的色彩。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峯嶗頂海拔1133米。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嶗山區位於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資源充足,熱資源較豐富,降水量較多,溼潤溫和,四季分明。歷年日照平均爲2503.3小時。年平均氣溫12.1℃,月平均相對溼度爲72%。
嶗山物產資源豐富。嶗山礦泉水聞名中外,水質優良,含有多種有益於人體的礦物質,是釀造酒類和飲料的最佳水資源。產於仰口灣畔的嶗山綠石,爲石中珍品。嶗山拳頭菜、雲峯菜、奶豆腐是遊客垂睞的土特產品。因獨特的“小江南”氣候而生長的嶗山茶成爲不多得的飲品。寒露蜜桃、櫻桃等品種優良,遠近聞名。廣闊的海岸線爲海洋捕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盛產黃花魚、海蔘、鮑魚、扇貝、海帶、石花菜等海珍美味。
關於青島嶗山的導遊詞 篇3
嶗山,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峯名爲“巨峯”,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峯,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海拔而立,山海相連,雄山險峽,水秀雲奇,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
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鬱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祕的色彩。嶗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爲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嶗山風景區位於青島市區以東的黃海之濱,距市中心40餘公里。嶗山山脈連綿起伏,雄偉壯觀。花崗岩地貌獨具特色,象形石千姿百態,比比皆是,被人們譽爲“天然雕塑公園”;山海結合處,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佈,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嶗山風景名勝資源十分豐富,現有景點221處,其中歷史人文景點47處,自然景點174處。
嶗山區是青島構築大旅遊格局的獨具增長活力的現代旅遊中心,近年來,嶗山區準確把握國內外旅遊市場發展趨勢,加快了石老人旅遊度假區與嶗山風景區一體化和優勢互補發展步伐。地處黃金旅遊線、面積達12.8平方公里的石老人旅遊度假區,依託高科技工業園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一批高檔次的旅遊設施相繼投入使用,度假區內青島海洋遊樂城、青島市海豚館、高爾夫球隊場、國際啤酒城等30多箇娛樂休閒項目與在建的迪尼斯樂園、海洋公園、石老人公園、五星級的海景大酒店以及環宇國際城、弄海園、梅海園等一大批造型別致的別墅羣,把整個度假區裝點得多姿多彩。嶗山風景區加強風景資源保護的同時,加大對風災山新的旅遊資源深層次的開發,而隨着嶗山風景區基礎和服務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嶗山海陸空立體旅遊紅已基本開通。區內已形成了以“山海風光、啤酒文化、漁村民俗、美食購物、海洋娛樂”爲特色,“喫、住、行、遊、購、娛”的景點相對集中,功能相對完善的旅遊環境。客流量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
關於青島嶗山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峯,爲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叢林。道教的“返璞歸真”內涵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爲詮釋,渾然天成。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峯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餘間。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爲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幹粗合抱的耐冬,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豔,猶如落下一層絳雪。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丰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三皇殿院子裏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爲背景。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爲《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關於青島嶗山的導遊詞 篇5
嶗山區位於青島市區東部,與老市區相鄰,東南瀕臨黃海,總面積389.34平方公里,人口19.14萬,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青島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和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實行“四塊牌子,一套工作機構的管理體制”。轄設中韓、沙子口、王哥莊、北宅4個街道辦事處。
嶗山區擁有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兩個國家級政策開發區域和國務院確定的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的嶗山風景區。這裏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增加環保投入,實施碧水工程、藍天工程、綠色工程等系列環保工程,科技部確定爲國家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區,這裏成爲了一箇環境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淨、居民健康長壽的理想之地。
嶗山區以境內的嶗山而命名,其山脈縱橫,羣峯峭立,古木參天,海山相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等名勝古蹟,被譽爲“海上名山第一”,嶗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居住。嶗山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引得古今名人逸士、名道高僧紛至沓來,故被稱爲“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確定爲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嶗山區海岸線綿延曲折,長達103.7平方公里,盛產對蝦、海蔘、鮑魚、扇貝、石花菜等海產品並形成了以裙帶菜、中華鱘、淡水蟹、甲魚等名特優品種爲主的高效漁業。現擁有大型國家級羣體性漁港1處,小型漁港12處。嶗山物產資源豐富,其中嶗山礦泉水,嶗山花崗岩和嶗山茶尤爲著名。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