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風景名勝導遊詞2024(通用3篇)
安陽風景名勝導遊詞2024 篇1
大家好,今天我來帶領大家遊覽文峯塔。
文峯塔是一座非常獨特的塔,位於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建於後周文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塔建於天寧寺內,故原名天寧寺塔。1720_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黃邦寧主持重新修建天寧寺和塔。他認爲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小學校內)相呼應,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峯,便在塔門橫額上題了“文峯聳秀”四個大字,於是此塔又得名“文峯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文峯塔位於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高38.65米,周長40米,因塔建於天寧寺內,原名天寧寺塔;又因位於舊彰德府文廟東北方,作爲代表當地“文風”的象徵,故又稱文峯塔。文峯塔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文峯塔比較獨特。
那麼文峯塔到底獨特在何處呢?現在我們來遠觀文峯塔。大多數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漸縮小,而文峯塔之獨特,在於其一反常規,塔身上大而下小,呈傘狀,爲國內外所罕見。
現在我帶領大家來走進文峯塔所在處——天寧寺。文峯塔的最下面是塔基,塔基上是一箇圓形蓮花座,蓮瓣共七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爲美麗。
圓形蓮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爲真門,其他爲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
關於文峯塔還有一箇美麗的神話呢!說:魯班和托塔天王打了個賭,托塔天王說:“你要能在一夜之間建出一座塔,我就稱你爲王!”魯班說:“好呀!”魯班吩咐了兩個人,一箇人建塔的上半部,一箇人建塔的下半部。托塔天王看見塔馬上就要建好了,就放雞鳴叫。這時魯班着急了,便迅速把已經建好的塔的兩部分匆匆落在了一起,不料竟然落反了。沒辦法,雖然落反了,但仍然是座塔。托塔天王就這樣輸了,文峯塔也就隨之而成。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登塔遊覽了!
安陽風景名勝導遊詞2024 篇2
歡迎您來到甲骨文的故鄉參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箇大致的瞭解。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佈爲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爲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爲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後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鴻勳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爲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着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牆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彷彿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築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爲古都安陽的象徵。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於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從鍊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範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後來,隨着生產力的發燕尾服,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徵。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覆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在陳列着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瞭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就隨便扔掉了。後來村裏的剃頭匠李成,爲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塗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於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藥店大多隻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後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裏,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並確認爲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我們先來看一箇展櫃,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箇窖穴裏出土的,是目前殷墟發現甲骨文最多的一次,總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曆法、家業、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爲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從這個檔案庫中我們不難看出,商王從事的占卜活動特別頻繁,幾乎是無日不佔,無事不卜,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後把燃燒的木炭放到裏面灼燒。骨頭受熱以後,正面就會隨着“卜”的一聲出現裂紋,商王就是根據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凶。現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凶的簡單記事,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爲甲骨文卜辭。
安陽風景名勝導遊詞2024 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安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
約公元前1300年,中國商代的第20位國王盤庚已經在此建都,至今安陽建城已有3300年的歷史。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就橫跨在剛剛發現的商代古城之中。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先秦時代,先民們就已經在這裏創造了輝煌的農耕經濟,建成了雄踞世界東方的大都市。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裏不僅有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市建設在內的殷商文化,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爲人們所熟知的人文景觀,諸如:兩萬五千年前的原始人洞穴、上古時代的二帝王陵、周易發祥地的裏古城、建安風骨的鄴城文化、西門豹治鄴的古河道、精忠報國的岳飛的故里等。安陽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小南海風景區、珍珠泉風景區和旖旎的太行風光,令中外遊客留戀忘返。獨具特色的航空運動基地,因其鬼斧神工的天然地勢而深得跳傘、滑翔運動愛好者的青睞。被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同時又成爲不可多得的旅遊景觀。安陽市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東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四省毗鄰處。從中國版圖上看,它正居於中心部位。
它西倚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國少有的幾條南北走向的山脈之一。八百里太行神祕而美麗,它隱藏着無數古老的神奇故事。由太行山麓發源的一條河流經市區,這就是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記載的洹水。安陽是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鐵路大幹線上的一箇重要車站,從安陽至首都北京,鐵路里程爲508公里。安陽也是西高東低。大致以穿越市區的京廣鐵路爲界,西部重戀疊嶂、丘陵起伏,屬於太行山之東麓,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最高處海拔1667米,而東部最低處海拔僅50米,顯而易見地呈階梯狀。
安陽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煤、鐵、礦石、大理石、石英砂、水泥灰岩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是河南省的主要棉產區。紅棗、蜂蜜、山楂、核桃、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好,遊客朋友們,安陽就爲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