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導遊詞(精選6篇)
安陽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歡迎您來到甲骨文的故鄉參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箇大致的瞭解。 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佈爲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爲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爲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後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鴻勳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爲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着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牆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彷彿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築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爲古都安陽的象徵。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於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從鍊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範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後來,隨着生產力的發燕尾服,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徵。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覆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在陳列着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瞭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就隨便扔掉了。後來村裏的剃頭匠李成,爲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塗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於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藥店大多隻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後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裏,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並確認爲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我們先來看一箇展櫃,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箇窖穴裏出土的,是目前殷墟發現甲骨文最多的一次,總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曆法、家業、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爲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從這個檔案庫中我們不難看出,商王從事的占卜活動特別頻繁,幾乎是無日不佔,無事不卜,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後把燃燒的木炭放到裏面灼燒。骨頭受熱以後,正面就會隨着“卜”的一聲出現裂紋,商王就是根據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凶。現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凶的簡單記事,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爲甲骨文卜辭。
安陽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河南的北大門——安陽,我是你們的導遊小路,我身後正在開車的是駕車經驗豐富的李師傅。此次的安陽之行就由我們兩位爲大家全程服務了,有什麼需要,您儘管提出來,我們一定盡心盡力的爲您解決。在這裏,預祝大家可以度過一箇輕鬆而又愉快的旅程。
在這裏,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安陽的情況。安陽位於河南的最北部,瀕臨洹水,交通便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的八大古都之一,也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祥地。
好了,朋友們,再過二十多分鐘,就要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殷墟了。下面我來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殷墟。殷墟是商朝後期的文化遺址,位於安陽的西北郊。據史書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第20爲國君盤庚把都城從山東的奄遷到了殷。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曾由衷的讚歎,"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遊客朋友們,殷墟馬上就要到了,我們參觀的時間是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後,我們在車上準時集合,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準備參觀遊覽。
殷墟景點
朋友們,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驚世界",甲骨文的發現表明我國至少在距今3300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完備的文字體系,它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有文字可考時代。朋友們,我們先來看這座大門,它是根據甲骨文的"門"字建造的,整扇大門由3個門字組成。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爲華夏門的鼻祖。門框上的浮雕,鳳、虎、蟬等花紋取自青銅器上的圖案,門兩側牆上浮雕的是殷代龍形玉訣,彷彿顯示着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走進了大門,現在大家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3300年前商朝都城的宮殿區了。"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千年前帝都的風采吧。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二個原因。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母戊鼎1939年於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爲止世界上發掘的最大的青銅器。鼎最初的作用是用來煮肉的鍋,隨着生產力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權利的象徵。像一言九鼎、三足鼎立等成語都跟權力有關係。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原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復原的仿殷大殿,整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顯得宏偉莊嚴。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地下博物館。整個博物館的俯視形狀是模仿了甲骨文洹河的"洹"字。大家看到的這個圖案是博物館的館標,它是仿青銅器紋飾雕刻的,其實它是兒子的"子"字,爲什麼取這個字呢?因爲"子"在商朝是王族的姓,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樣子看起來很有生命力,下邊的這個彎就好像在指引我們向前走。
朋友們,看過了碑林、車馬坑,走過了甲骨文長廊,我們來到了婦好墓前。婦好墓位於宮殿區的西邊,然而在古代,陵墓通常是不會建在宮殿區的,那麼這位婦好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因爲婦好能文能武,經常率兵出征,在甲骨文裏記載她率兵最多的一次是13000人。由於她過度操勞國事,在中年就病故了,國王破例把她葬在宮殿區,可見商王對這位妻子的寵愛和思念之情。
許多人都沒有料想到宮殿區會有墓葬出現,所以這個墓葬沒有被盜過,保存得非常好,隨葬物品有1928件。我們現在來看一下她墓中的隨葬品。這兩件兵器叫鉞,是兵權的象徵,而她又是商王的妻子,具有王族身份,說明這個女將軍當時集軍權、兵權、王權爲一身,可見她是多麼的了不起!
朋友們,殷墟的講解到這裏就結束了,接下來,大家自由參觀遊覽,謝謝!
安陽導遊詞 篇3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林州市參觀遊覽。我是你們的導遊員,你們能夠叫我小洪。這天我們要參觀的是——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變了林縣歷史上嚴重缺水的狀況,使當地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被世人稱之爲“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開始開發紅旗渠景區,歷時十幾年,透過科學規劃,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絡(luo)絲潭三個景區,使昔日的荒草坡成爲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分水苑景區,當地原名墳頭嶺,由於紅旗渠總乾渠在那裏分爲三條幹渠,故改名爲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羣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鬥天圖。整個浮雕分爲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安陽導遊詞 篇4
多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來安陽旅遊吧!下面我就安陽和我們要遊覽的殷墟景區給大家做一箇簡單的介紹: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之處,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在歷史上,曾先後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被譽爲七朝古都,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
提出紅旗渠呀!首先我先給大家介紹下紅旗渠的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在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開始了“引漳入林”大會戰,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釺,苦苦幹了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過了211個隧洞,架設了152座渡槽,終於建成了盤繞太行山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共有189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256名民工重傷致殘。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7萬人和37萬頭家畜的喫水問題,使林縣54萬畝貧瘠的土地得打灌溉,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也帶動了工業、交通、能源、建築等方面的大力發展,因此,紅旗渠被林州人民稱爲“生命渠”、“幸福渠”,被中外友人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在紅旗渠工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紅旗渠景區,首先我們來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原名墳頭嶺,因程剛剛上馬時,就收到讚賞,他還親切接見了當時的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楊貴。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勝利竣工以後,周恩來總理總經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箇是長大大橋,一箇是林縣的紅旗渠。
安陽導遊詞 篇5
安陽市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她西依太行山,東接華北平原,劈頭於太行山東麓的一道洹水從市區流過。地球儀上,安陽在東經113°37′至114°58′、北緯35°12′和36°22′之間,面積7354。11平方公里,與東瀛鬼子的東京、橫濱和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緯度異常臨近。
安陽屬北溫帶大陸性季民俗候,四序理解,日照富裕,雨量齊集,天氣宜人。整年均勻氣溫13.6℃,年均勻氣壓1001.5毫巴。整年降雨量爲606.1毫米。安陽轄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滑縣、林州市五縣(市)以及文峯、北關、鐵西、郊區四區,現有生齒518萬.箇中,建城區面積69平方公里,都市生齒74萬。與國度級文物掩護單元殷墟遙遙相對應、位於都市東南隅的高新技能財富開拓區面積也是24平方公里。
約公元前1300年,中國商代的第20位國王盤庚已經在此建都,至今安陽建城已有3300年的汗青。意會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就凌駕在方纔發明的商代古城之中。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先秦期間,先民們就已經在這裏締造了光輝的農耕經濟,建成了雄踞天下東方的多半市。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度汗青文假名城。這裏不只有包羅甲骨文、青銅器和都會建樹在內的殷商文化,並且尚有許很多多的爲人們所熟知的人文景觀,諸如:兩萬五千年前的原始人窟窿、上古期間的二帝王陵、周易發祥地的裏古城、建安風骨的鄴城文化、西門豹治鄴的古河流、精忠報國的岳飛的家鄉等。安陽天然風物奇麗多姿,小南海風光區、珍珠泉風光區和旖旎的太行風物,令中外旅客貪戀忘返。獨具特色的航空行爲基地,因其巧奪天工的自然陣勢而深得跳傘、滑翔行爲喜愛者的青睞。被稱爲天下“第八大事蹟”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同時又成爲不行多得的旅遊景觀。安陽市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山東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四省鄰接處。從中國國界上看,它正居於中心部位。
它西倚巍峨險要的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國少有的幾條南北走向的山脈之一。八百里太行隱祕而瑰麗,它潛匿着無數迂腐的神奇故事。由太行山麓劈頭的一條河道經市區,這就是迂腐的甲骨文中已有記實的洹水。安陽是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鐵路大幹線上的一箇重要車站,從安陽至都城北京,鐵路里程爲508公里。安陽也是西高東低。大抵以穿越市區的京廣鐵路爲界,西部重戀疊嶂、丘陵升沉,屬於太行山之東麓,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門。西部最高處海拔1667米,而東部最低處海拔僅50米,顯而易見解呈路線狀。
安陽資源富厚,首要礦產有煤、鐵、礦石、大理石、石英砂、水泥灰岩等,首要農產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是河南省的首要棉產區。紅棗、蜂蜜、山楂、核桃、在海表裏享有盛譽。
安陽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本次旅行的導遊員。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坐在我身邊的這位呢,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在接下來的旅程中,就由我們來爲大家服務。大家如果有什麼要求,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後,預祝大家玩得開心,喫的順心,行的放心。
好了,請大家坐穩扶好。我把今天的行程給大家介紹一下。從鄭州出發,我們大概九點可以到達安陽殷墟博物院。在那裏參觀二個半小時,然後大家自由拍照留念,12點集合去用餐。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的車現在正駛向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安陽。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晉冀豫三省交匯處。北鄰河北邯鄲,南接鶴壁新鄉,東連濮陽,依偎在太行山的東腳下。全市總面積7355平方千米,人口500多萬,其中市區面積247平方千米。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