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嶽嵩山沿途導遊詞(精選3篇)

中嶽嵩山沿途導遊詞 篇1

  今天帶團去了嵩山,就把嵩山的導遊詞簡單給介紹一下.

  說起嵩山,大家一定就想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就坐落於嵩山之上。不過少林寺只是嵩山的一部分。

  自古嵩山被稱爲“萬方山”,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嶽山”,自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爲中央,左岱右華,定嵩山爲中嶽。與我國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並稱爲我國的五嶽。說中嶽嵩山,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恆山崎嶇,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嵩山以其獨特的風貌,燦爛的文化和天然的地質博物館而馳名中外。那麼爲什麼說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呢?因爲嵩山經過幾億萬年的褶皺、地殼運動和造山運動形成了跨幾個時代的岩層。它們分別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期的地層,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箇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很少見的,被地質學家形象的稱爲“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爲中外學者矚目。

  嵩山有兩大山羣組成,大致以少溪河爲界。在以西爲太室山,它東西橫亙,逶迤連綿,宛如醉臥蒼龍。它的主峯峻極峯,海拔1494米。以西爲少室山,它由御寨山和九朵蓮花山組成,其特點是山高、路險、峯林、石怪,宛如鳳凰起舞。明代付梅詩云:“太室似龍臥,少室如鳳舞;左右鬱相望,唯嶽垂千古;往來臨其惦,去天餘尺五。”這是對太室山和少室山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

中嶽嵩山沿途導遊詞 篇2

  朋友們:嵩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宗高”、“宗山”,西周時稱爲:“嶽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爲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它與山東的東嶽泰山,陝西的西嶽華山,湖南的南嶽衡山,山西的北嶽恆山以及神話傳說中海上的方丈、蓬萊、瀛洲三臺山稱爲三山五嶽。

  嵩山,屬於伏牛山的一支餘脈,由東向西綿延30多公里。嵩山主體由變質的堅硬石英岩構成,花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呈局部分佈。在距今約17~19億年前.嵩山經強烈地殼上升運動,斷裂上升成高出豫東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後經多次剝蝕、抬升,終於形成了今日羣山聳立、層巒疊嶂,高大雄偉的山體。

  嵩山由兩組山峯組成。東爲太室山,即嵩山主體;西爲少室山,當地稱爲“玉寨山”。兩山相距5公里。

  太室山山勢坦緩,雄渾高大,遠遠望去,似一條伏臥的巨龍,顯示了“嵩山如臥”的特徵。主峯爲峻極峯,海拔1500餘米,也是嵩山的最高峯。山上濃廕庇日,草木茂盛,蒼翠欲滴,山間泉水,潺潺有聲。站在峯頂極目四望,遼闊的中原,景色綺麗,處處錦繡。峯頂中間有一處殘碑,據說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山賦詩的遺蹟。在山體南麓,歷代曾多次興建廟宇書院。最東端的中嶽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它始建於漢朝初年.後來經過多次改建,佔地面積約10餘萬千方米。廟宇佈局嚴緊,右柏森森。一條石砌甬道貫穿七進大院。甬道兩旁碑碣如林,鑄像挺立。穿過化三門,迎面是四座石雕欄杆的平臺,這是四嶽殿基,分別代表着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遺憾的是,四嶽大殿於1944年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燬,只存了四座殿基。目前保存的中嶽大殿,爲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檐殿式建築。殿內的畫樑雕棟,天花板上採繪的飛龍翔鳳,工藝精巧,維妙維肖。廟內還保存了唐碑、四尊宋代鑄鐵人等文物,廟南500米處是漢三闕浮雕。中嶽廟觀已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嶽嵩山沿途導遊詞 篇3

  從中嶽廟向西約5公里是嵩陽書院,爲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院內的兩株古柏,雖然飽經風霜浮皮脫落,但是仍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據說漢武帝遊覽嵩山時,古柏既在,曾封宦們是“大將軍”和“二將軍”。從那時算起,兩棵古柏現在至少日有20__多年的高齡了。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還有兩處禪林點綴着山色。位於登封縣西北5公里處的嵩嶽塔,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這座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古塔,共15層,系磚構密檐式,塔身造型渾圓,別具一格。嵩嶽塔旁的嵩嶽寺,是北魏宣武帝時營建的離宮。寺西約半公里的會善寺,被一片柏樹環繞。中國唐代著名大文學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內的大雄寶殿、唐塔、戒壇石柱、會善寺碑、造像碑等都保存完好,特別是造像碑上雕刻的幾百個小佛像,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

  高山東麓,保存着中國最早的天文臺之一——告成觀星臺。這座觀星臺建於公元1279年,是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創建的。當時,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認爲只有根據天象觀測的結果才能制定比較準確的歷法。於是他歷時3年時間,製作了13種天文儀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7個觀測站。中嶽一向被人稱作天下之中,所以告成天文臺就成爲當時全國觀測站的中心。郭守敬利用這些觀測站的觀測數據,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制定出歷史上有名的“授時歷”。這部曆法計算一箇迴歸年的時間,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比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格里曆要早出300多年。

  少室山是嵩山西邊的另一羣山峯,羣峯突兀爭奇,有“九鼎蓮花”之稱。主峯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山頂寬平如寨,分爲上下兩層,四面有天險可守。相傳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曾在此山安營紮寨,至今山頂上還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碾、水櫃等遺物。站在峯頂鳥瞰嵩山羣峯,峯峯爭奇競秀。那蓮花峯猶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鶴峯像三隻仙鶴躍然欲飛;懸練峯似一股飛瀑自山頂飛瀉而下,如萬丈百練懸掛當空……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