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精選6篇)
2025年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17條溪間,8處百米瀑布,溪流由此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注入浩浩長江。乘着古老的“豌豆角”小扁舟順水漂流,但見兩岸多呈80至90度的壁塹,陡峭聳峙,並與山頭相續。山峯相對高差海拔300米至1200米,壁間狹窄處僅7米。兩個小山村將20公里地段分成棉竹、鸚鵡、龍昌洞3個峽段,而以“險、秀、雄”各具特色,崖壁上不僅鍾乳密佈,怪石峯峯,還分佈着大小溶洞60多箇,且大多數洞口有石砌土壘的牆壁,留下古時戰亂的痕跡。又以龍昌洞、燕子阡著稱。龍昌洞非石洞,長10裏,可以浮舟往來。燕子阡洞高80米,寬30米,洞中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飛翔在峽谷深處的上空,給遊客們帶來一種喜慶的氣氛。燕子阡洞中有岩漿積澱而成的“千丘田”,阡陌縱橫,蔚爲壯觀。神農溪迂迴曲折,落差較大,形成長短各異,急緩不同的灘多達60餘處,有“一里三灣、一灣三灘”之說。多道淺灘,水深不到0.5米,水淺滯澀,船底與卵石摩擦,猶如陸地行舟,三十多道急灘平均落差1.7米,最高達3米,駕舟漂流似箭離弦,使人在有驚無險之中領略與大自然搏鬥的無限樂趣。
2025年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岩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於巫峽口東20__米處的西壤口匯入長江。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蔥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說。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成爲三峽線上的一顆明珠。
神農溪延伸開發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遊客休息、就餐、觀賞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溫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農溪又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現在神農溪景區線路延長,進入條例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區位優勢明顯,遊覽方式多樣,轉型升級後的神農溪旅遊,在規模上更加大氣,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上更加豐富。
2025年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3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岩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於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匯入長江。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蔥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說。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成爲三峽線上的一顆明珠。
神農溪延伸開發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遊客休息、就餐、觀賞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溫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農溪又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現在神農溪景區線路延長,進入條例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區位優勢明顯,遊覽方式多樣,轉型升級後的神農溪旅遊,在規模上更加大氣,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上更加豐富。
巫峽口
巫峽,位於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里,山高入雲,有巫山十二峯擅奇天下。巴東段24公里,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古又稱巴峽。
邊域溪,又名鯿魚溪。爲渝鄂兩省市界河,它不僅是地理上的"鴻溝",歷史上巫巴兩縣百姓,爲爭奪田土薪柴,曾發生過無數次械鬥,造成了不少傷亡,1949年後,兩縣青年在這一帶營造了"青年友誼林",它不僅美化了環境,也密合了歷史上留下的"楚蜀鴻溝"。
邊域溪東爲"鐵棺峽",有懸棺,色如鐵,故名。全長2.7公里,一線多景,連線三峽,上稱"布條峽",中爲"鐵棺峽",下流百米有石壘的"石棺峽"。江面迂迴曲折,山岩高差300至500米之間,窄處不足70米,南宋詩人範大成有"束江巖欲合,中間一罅天"之說。
門扇峽,位於楠木園,巫峽口之間,長2.5公里,大面山、尖子山南北對峙,象兩扇大門扼住東去的江水,故而得名。峽內絕壁夾峙,有板壁巖,鏈子溪古棧道之險;蠻洞橋小石幹壘、古工藝之奇,江南褐紅色的岩石,在陽光照射下,象似火焰伸向江心,故名火焰石。兩巖巖壁上有石刻(我示行舟等),是珍貴的三峽水文記實資料。出峽後,大江兩岸山峯一片蔥蘢,萬畝柑桔園花果飄香。
西壤口
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爲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有古墓七百餘座。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守於此,柵聯寨七百餘里,後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餘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裏。據巴東縣誌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所以在巫峽裏邊有一箇避兵巖,那就是劉備躲避追兵的地方。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地區發掘了四座古墓。出土文物有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徵、巴氏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在西壤口還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始建於明代。查《杜甫年譜》"大曆三年,杜甫東下夔州,三月報江陵"。其中有三個月在此小憩,曾寫有"西壤溪"詩一首,"壤溪漁火"後歷爲巴東古八景之一。同時西壤口的巫峽北景畫面還是現在正在使用的伍元人民幣的版面圖案。
巴東夏橙
巴東是全國柑桔基地,盛產臍橙、血橙、夏橙等十多個品種,尤以夏橙(又名"五月紅")馳名。其特點是花果並枝,兩代同堂,酸甜適度,質優高產,遠銷東南亞各國,深受中外遊客喜愛。
龍昌峽
龍昌峽全長5.7公里,雄峽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均寬不足20米,山岩多成80度至90度。斜坡直插溪底,以雄見長,唐代詩人杜甫乘扁舟漂流過此峽,有詩讚曰:"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乘船漂流過此峽,歷史上又稱這峽爲"三遊洞"。《小方壺齋輿地記勝》記載:"此洞非石洞,乃山水之奇觀也,一洞十里,可浮舟往來",據考古時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遮天蔽日形似洞穴,1990年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漂流此峽後盛讚:"這纔是真正的峽"。
神農溪大橋
神農溪大橋是我縣公路復建工程中的一座特大公路橋。於1997年4月施工興建,1999年12月13日合攏。20xx年6月正式通車,總造價1730萬元,該橋由武漢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由主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橋長318米,橋墩高109米,是我國公路橋樑中的第一高墩,是我國橋樑建築上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工程之一。
鴻大港灣
這地方叫"鴻大港灣",1937年馮玉祥將軍乘坐"鴻大軍艦"避空襲,拋錨在此停靠一年之久,故當地居民稱這裏爲"鴻大港灣"。
巴東新縣城
巴東新縣城位於巫峽口外,神農溪出口處的長江南岸。209國道線橫貫其間,水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擴展空間大,水陸交通便捷。總體設計規劃面積爲434.45公頃,約爲老縣城建築面積的5倍。人口設計容量8~9萬人。
新縣城共分黃土坡、大坪、白土坡、雲沱、西壤坡五個小區。中心區西壤坡距老縣城9公里。由沿江路、中環路三條連接道組成的主幹線和209國道,將五個小區串連在一起,大小橋樑百餘座,且風格各異,因而巴東有"百橋縣"之稱。市容分別形成建築博覽、港口貿易、旅遊文化、民族風格各具特色的自然小區。特別是巴東長江大橋的興建,把位於長江北岸的官渡口、雷家坪兩個鄉級鎮,與新縣城融爲一體,既擴大了新縣城的建築規模,也進一步展示了巴東對外招徠的品牌形象。
2025年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4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巴東,漂流神農溪!
神農溪,發源於神農架主峯,流經湖北巴東縣境內,由北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至巫峽口東匯入長江。
神農溪是一條典型的峽谷溪流,兩岸山峯緊束,絕壁峭聳,溪水在刀削般的峽壁間衝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險灘、長灘、彎灘、淺灘六十餘處。
水道雖狹急卻清淺,漂流極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農溪流經三個風景各異的峽谷——棉竹峽、鸚鵡峽、龍昌洞峽。
兩岸風光奇美,峽谷中少有開闊地,最狹處兩岸相距僅7米。
船行峽中,如穿幽巷重門。
一座座高達數百米的山峯劈面壓來,幾乎望不見前面的水道。
我們現在乘坐的這種小木船古時叫“蘭舟”,杜甫曾有“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地描述。
現代詩人郭沫若又稱它爲“扁舟”,有詩寫道“扁舟勞濟渡,同志愛何濃”。
當地船工叫它“扁豆角”,因爲它形似“豆角”。
它是我國當今最古老的三種水上運載工具之一(其餘兩樣是雅魯藏布江的牛皮筏和福建九曲溪的小小竹排)。
這“扁豆角”船體長13米,寬1.8米,高0.7米,兩頭尖平底,前梢後櫓,像兩把大關刀,用以撥開水路,端正航向。
它載重2.5噸,喫水1尺左右,而神農溪水大都也只有1尺來深,有時船底與溪石相擦發出“嘭嘭嘭”的響聲,就像陸地行舟。
不信大家可以仔細聽聽看!
“扁豆角”下水時要縴夫拉縴來限制它的速度,這叫“倒牽牛”。
每條木船由6名船工駕時,他們都是神農溪兩岸的村民,經驗豐富,技術嫺熟且精通水性,而且我們都穿上了救生衣,所以請大家放心,乘船漂流是“竹竿一點,有驚無險”。
綿竹峽
這裏是神農溪的第一個峽谷——綿竹峽。
綿竹峽長4公里,它以“險”著稱。
大家看,這段峽谷兩岸峯巒夾峙,攤譚相接,寬窄不一。
不知道大家聽到什麼聲音沒有?對,是船過險灘,船底與水中卵石相擦發出的吱吱的聲音。
棉竹峽,因棉竹生長繁茂故名。
源於神農架餘脈,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納了四條溪澗,在餘家寨匯入神農溪主流,可航行河段5公里。
棉竹峽景觀奇特,以險著稱。
峽谷蓊鬱幽深,爲罕見的遠古地質構造運動遺蹟、標本。
兩岸峯巖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
山巔巖壁且多洞穴,相傳爲土家先民居住過的洞穴遺址,洞穴外大多有頹垣斷壁或小石幹壘遺蹟可考。
巖壁間的石筍、石幔有的似從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寬達二、三百米,兩岸山峯依偎,溪流最窄處不及5米,天開一線,5公里深邃大峽谷,溪流坡降度達5%。
兩岸植被蔥蘢,猴羣嬉戲,鳥語花香。
“豌豆角”扁舟依山而過,這“一里十三灣,灣灣灘連潭”。
船尾出灘,船頭又進灘,航行其間,彷彿置身於“世外桃園”的意境之中。
“半邊街”、“將軍把門”,“鯤鵬展翅”、“石筍集會”、“藤幔峯巖”等玲瓏小景,更是栩栩如生,棉竹峽漂流,爲古老的神農溪增添了異彩。
葉子壩
這裏是葉子壩,又名落葉潭,因神農溪水穿過神農峽谷,至此河面陡然變寬,水流變緩,上游漂流的樹葉,多在這裏停留,而得名。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西天王母娘娘設幡桃盛會,仙女們採摘幡桃時,將一片幡桃樹葉掉入此地,使這裏北岸的灘深變成形似一片樹葉而名。
葉子壩是神農峽與鸚鵡峽之間不足一公里的一箇土家村落,原這裏居住着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們憨厚淳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爲樂,農舍土砌瓦蓋,傍山爲屋,竹林芭蕉簇擁,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情趣。
他們爲了支援三峽大壩建設,放棄了美好的故土,多已遷往荊沙。
今天的葉子壩已是一片水光山色,非夕日的村鄉嫋煙。
1949年後,交通部門在此設立渡口至1990年,神農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內外遊客來此漂流旅遊時,這裏便成爲遊客漂流的一箇重要起點,客人從巴東縣城乘車46公里,約一小時到達葉子壩停車場,遊客們下車後,向下步行400米臺階,經龍王廟,便到達了葉子壩渡口。
它和龍船河是漂流途中的兩個土家村落之一,相距7.5公里,這裏人口不足百人,大多爲土家山民,憨厚、純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爲樂,農舍土砌瓦蓋,傍山爲屋,竹林芭蕉簇擁,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情趣。
勞動仍沿襲着古老的手搖紡車、水車扎花、石碾春米、鳳凰榨油等原始生產工具,古老的婚喪婚娶、傳統的節日喜慶,如堂戲、皮影戲、跳喪舞至今猶存,給神農溪增添了濃郁的土家風情,今天在龍船餐廳裏我們還特意爲大家準備了一臺土家族的歌舞表演供大家欣賞呢。
鸚鵡峽
這裏就是神農溪的第二個峽谷——鸚鵡峽,它是三個峽中景色最秀麗的一箇,全長7.5公里,峽中山巒聳立,層巒疊嶂,兩岸植被如纓絡垂掛,四季長青,巖水滴滲,飛瀑湧泉,奇觀迭現。
有一段峽谷,無論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開的鮮花,故名“年花灘”;還有一處叫“九股水”的地方,溪邊泉眼湧出多股泉水,分清、濁、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除此之外,鸚鵡峽內還有燕子阡溶洞、古棧道等衆多景點等着我們去一飽眼福呢!
燕子阡溶洞
大家看到這滿天的燕子在你的頭上盤旋,就代表我們已經進入了神農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了。
它洞高100餘米,寬30米,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泛舟穿過時,神農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就在這裏,洞高80米,寬30米,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泛舟穿過時,滿天的燕子在你的頭上盤旋。
神農溪的短嘴金絲燕體型略小(14釐米)近黑色金絲燕。
兩翼長而鈍,尾略呈叉形。
腰部顏色有異,從淺褐至偏灰色,下體淺褐並具色稍深的縱紋。
腿略覆羽。
短嘴金絲燕,地方名巖燕,體型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它們常年羣體棲息於巖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遠的燕洞裏,飛時也不會碰壁,不互相碰撞,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巢。
小神農架景區多處發現短嘴金絲燕羣,神農溪的燕子阡大溶洞,棲息着成千上萬的金絲燕。
每當天氣變化或或夕陽西照,天空燕羣飛翔,增添了景點的魅力;每當冬末春初,燕羣飛向溪口淤沙壁上,鑿沙洞爲巢,密密麻麻一大片,進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漲沖刷沙壁,燕羣又飛回巖洞築巢。
天心眼
大家請看那塊巨大“飛來石”兀立溪中,它就是“天心眼”。
鸚鵡峽的中段是800米險灘。
天心眼是神農溪的最窄處,水急浪高,所以浪花不時打溼我們的衣襟,大家請看前方的那一箇急轉彎,你們猜猜看:前方往左拐還是往右拐?根據山脈的走向,原來看上去應往左拐,實際上船是往右拐了。
你猜到了嗎?
朝我來
船在神農溪中走,礁石林立,令人望而生畏。
可是,就在船與礁石將要接觸的一剎那,船工只需用梢輕輕一搬,立即化險爲夷。
這是船工幾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闖灘二十字決:“朝着礁石去,大吉又大利,躲着礁石走,大禍要臨頭”。
這些迎面撲來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稱它們爲“朝我來”。
古棧道
大家請看在那龍昌峽、鸚鵡峽和神農峽的巖壁上,有斷斷續續一排六寸見方深約一尺的方孔,這便是古棧道遺蹟,龍昌、鸚鵡兩個峽段的棧道現已全部沉入水下。
開鑿此棧道,始於何時,用於何事,衆說紛雲。
古人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說。
有說是通往羅坪故州所建,也有說是夔東十三家的劉體純懇戰神農溪上,爲引用鹽場河鹽水而鑿,無一定論。
郭沫若有詩讚曰:“滔滔溪水萬古流,巍巍棧道何人修,古棧雖毀石孔在,留得偉跡壯神州”。
神農溪的棧道是單排孔,斷斷續續百十來個,它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
疑無路在我們船的前面,高山擋住了去路,陶淵明曾有“撤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優美詩句。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舟至山前疑無路,一篙撐出又一村”。
轉過前面這道山樑就到了我們的龍船餐廳,也就是我們中午休息就餐的地方。
三色泉
在我們船的右側就是堪稱一絕的三色泉,從亂石叢中流出的泉水,分清、混、濁三種顏色,三色泉水齊頭並進,形成了長達百米的綵帶奇觀。
據專家考證,水中含有17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可謂天然礦泉水,尤其是夏天,水質甘冽、清涼,倍受中外遊客歡迎。
不信大家可以試試看啊!
龍船餐廳
大家請看,前面那幢紅色土家吊腳樓,就是龍船餐廳,也就是我們中午就餐的地方。
在這裏我們可以品嚐香氣四溢的土家油茶湯,飲用防癌抗癌的富曬礦泉水,飽食“葛仙米”、“麻花魚”等地方特產,觀看具有民族風情的土家族歌舞——“擺手舞”、購買土家族手工藝品——西蘭卡普、花揹簍等旅遊產品。
龍昌峽
在喫飽購足之後,我們來到了神農溪最後一箇峽谷——龍昌洞峽,此峽對峙均寬不足二十米,兩岸壁立水中,連綿不斷,曲折迂迴長達五千餘米,大有矍塘峽夔門之雄。
沿途可見人文景觀——巖棺羣和古棧道。
峽東岸離水面150米高的絕壁上,有許多小洞穴,深淺不同地放置着巖棺,肉眼清晰可見。
猴子灘
大家請注意了,我們馬上經過猴子灘,這裏水位落差有3米,扁舟將頭低尾高,直衝而下,大家一定會擔心翻船,不過不要緊張,都向船中間坐,做到船動人不動,就不會翻船了。
再加上我們船工技術嫺熟,保管大家有驚無險,讓你們領略一回海上衝浪的情趣。
好了!最險峻的猴子灘過了,是不是非常刺激?我們繼續下漂。
懸棺
請大家向左上方看,約150米的高處有巖棺一座,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義,於春秋戰國末期形成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那麼爲什麼要將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這是因爲土家族奉行高葬的習俗,認爲高葬者至孝。
曾有詩寫道:“棺木爲何懸此巖,秋風淒雨痛人懷。
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松舉哀。
春至百花呈奠禮,夜間明月照靈臺,可憐你是誰家子,屍到如今尚未埋”。
據專家考證,這裏有巖棺七座,兩具外露,赫然可見,至今爲神農溪上一謎。
現在土家族懸棺葬俗已經不復存在,但跳喪舞習俗仍存。
在神農溪三個峽谷中,發現懸棺多處,僅龍船峽東岸就有7座懸棺,兩具外露清晰可見。
峽西石壁上,還有多處古棧道遺蹟。
巖棺是怎樣放在懸崖峭壁之上,古棧道通向何方,這些依舊是神農溪的千古之謎。
西壤口
好,我們現在到了西壤口,它是巫峽的出口,歷爲兵家必爭之地。
這裏有古墓七百餘座。
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守於此,柵聯寨七百餘里,後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餘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裏。
據巴東縣誌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
2025年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遠看這裏的山險峻陡立,一座座山峯擠在一起,像一面巨大而堅硬的牆壁。這些山峯有的像一箇個威武的士兵;有的像頑皮的孩子;有的像一位健壯的巨人;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這裏的石頭形態各異,直挺挺地站在這裏。
近看,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山峯,筆直地衝向雲霄,據說有二百多米高呢!要是爬上去,可以體驗騰雲駕霧的感覺。再用望遠鏡往遠處看,山上那一片片、一簇簇,鬱鬱蔥蔥的樹,密密麻麻,像是每個樹寶寶都戴上了一箇個綠色的頭套,正在快樂地玩耍呢!
船繼續向前行駛着,水面上出現了一道道波紋。太陽光把水面照得銀光閃閃,陽光透過水麪,一直穿到水底的石頭上。水是那樣清!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水草、小魚,扔一塊石頭下去,還能看得一清二楚。水是那樣綠!綠得好象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碧波盪漾。綠水就像一面碧綠的大鏡子,把山、水、人、船倒映在水裏,都變成綠色的了。更有趣的是: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有淡黃色、有湛藍色、有淺綠色、還有紅色。變化極多,漂亮極了!
導遊告訴我們,前方靠左有一箇洞,叫百鳥洞,高約一百多米,寬四十多米。船很快就到了百鳥洞。“哇!這個洞好大啊!”我情不自禁讚歎道。導遊還告訴我們這個洞的面積大約有十五億個盤子那麼大。在這個洞的上空,有許多鳥兒在洞上方盤旋。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胖的、瘦的,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有的站在枝頭唧唧喳喳地叫,那聲音可悅耳了,有的正在和自己的夥伴興奮地做着遊戲,有的在炫耀着自己美麗的羽毛哩!好象在說:看!我的羽毛是不是很漂亮啊!怪不得是“鳥的天堂”呢!
我的眼睛應接不暇,眼球都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不知不覺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我要對神農溪說再見了,我依依不捨的對神農溪大聲說:再見了,景色優美的神農溪,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2025年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6
大家中午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姓張,可以叫我張導,我們今天要去神農溪。
神農溪在長江巫峽口,這裏有崇山峻嶺的大山,有清澈見底的溪水,……希望大家能喜歡。
好了,記得出發前上廁所,東西不要落下,我們先上船吧。坐在船上,吹着涼爽的江風,賞着沿途的美景,無比愜意。船接下來就將駛入神農溪,我問大家一箇問題,這條小溪爲什麼叫“神農溪”,哈哈,不知道吧,那是因爲溪水都是從神農架流過來的,所有叫神農溪。
大家請往我左手邊看,那鮮紅的幾個大字“神農溪”好像是著名的雕刻家刻的,再往前看,那崇山峻嶺的高山,是不是很像大象的鼻子,在往上看,有三副懸棺,數百年來,懸棺至今也沒有腐爛,也不知這棺材如何到達那麼高,且四周全是懸崖峭壁的山洞,據說有許多箇考古專家來到這兒數次,都沒解開這個謎,神農溪的懸棺成爲了世界未解之謎,也正是因爲這份神祕,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參觀。
大家請往我的左邊看,是不是有蹦蹦跳跳的金絲猴,一會兒從這棵樹盪到那棵樹。再往前看,那溪邊黑乎乎的深洞,那就是燕子洞。裏面每天早晚會有數千只燕子出入,甚爲壯觀。
前年那個安靜的村莊就是羅坪村,我們的船馬上要靠岸了,大家隨我一起上岸,這裏有旅遊公司專門爲大家準備了一箇小小的特色節目,蘊含着土苗少數民族的文化。入鄉隨俗,來到這裏,就好好享受這別具一格的土家文化盛宴吧,千萬不要錯過哦!
好了,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歡,如果你喜歡這裏,請告訴您身邊的朋友。我們下次再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