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湖北大九湖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最新的湖北大九湖導遊詞範文 篇1

  我們今天遊覽的是被稱其爲湖北的“呼倫貝爾”的大九湖風景區,大九湖並非湖,而是一片沼澤地,屬山澗盆地,也是一處高山溼地。高山溼地在我國不多見。這裏海拔1700米,面積爲36平方公里,中間卻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若是在平原地區,這塊平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羣山之中,出現這樣的大面積的平地,卻是少見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

  大九湖位於神農架的西麓,緊鄰四川,靠近陝西,與重慶的巫溪、巫山縣交界,是神農架通向重慶的西大門,古來便有“一腳踏三省六縣”之說,也是神農架的四個鄉之一的——大九湖鄉政府所在地。到了大九湖之後,最有趣的還是扎向平川中的那些山頭,仔細數一下,您會發現有九座山峯,有的人看着覺得是九條蒼龍,在爭飲甘醇,龍頭、龍頸、龍身、龍尾無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又有人說那是倒拖在湖中的九條牛尾,山頭依稀爲牛腿、牛屁股。還有四句歌謠“四川過來九條牛,走到九湖未回頭,何時識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諸侯”。

  兩種說法不僅有形象依據,而且還有歷史依據,九龍爭飲說源出神農氏採藥釀藥酒時,引來了九龍爭飲,造就了“四周山縱橫,中間一地坪,綠樹滿坡生,水接天坑滲”的神妙景觀。相傳,當年的大九湖卻是一片水鄉,一溜排開的九個湖泊,黑水河貫通着彼此,不過湖中盛的並不是水,而是神農氏泡製的抗寒藥酒,因而大九湖又叫大酒湖,酒香四溢,召來了九條蒼龍全喝醉了,整個身子也就永遠留在這了。

  九牛說印證着“薛剛反唐”的故事,薛剛既是從大九湖躍出的諸侯,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貶爲盧陵王駐守房州,卻心繫長安,做夢都想重返京城,再登帝位。李顯得神農老祖指點,特命薛剛爲帥,在大九湖屯兵、練兵,待時機成熟便起兵直搗長安城,一舉推翻武周王朝,恢復唐號,李顯再次登上中宗皇帝的寶座。

  大九湖確實堪作這段歷史的見證,平原周圍,分佈着10個屯兵點,分別叫做一字號、二字號、三字號直到九字號、帥字號,他們即爲當年各營將士營地和元帥大帳的所在地,帥字號位置居中,最爲險要,是薛剛元帥的大帳,千百年來,這的農民換了一代又一代,地名卻始終未改。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着鸞英寨、擂鼓臺等遺址,山槽間至今保留着卸甲套、九燈河的古名。鸞英寨即薛剛夫人紀鸞英的寨堡,它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擂鼓臺即薛剛點將演陣的故址,場面開闊,可容萬人。卸甲套流傳着薛剛兵敗,丟盔卸甲的故事。最便遊賞的還是那座“娘娘墳”,它位於平原中部的南側,是一箇大土堆,堆上原生有兩棵櫟樹,須三人合抱,前些年,才被雷電劈倒。娘娘指花月姑,她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愛妾,才貌兼備,文武雙全,隨武三思征討薛剛,卻與陣前唐將調情,被夫君碎屍萬段,拋屍荒野,一羣神蟻,不忍目睹慘狀,銜回屍體,終成一座土墳,這便是娘娘墳的來由。

  大九湖在本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了新的飛躍,繼酒九公路修通後,林區政府就制定了開發大九湖的宏偉計劃,包括三大工程:1、首先修渠排水,變沼澤爲田園,井格形的排水渠網已經建成,梅花鹿、巴山黃牛、馬頭羊在此得到迅速發展;2、同時進行的是草場建設工程,已種植紅三葉、白三葉等優質牧草近萬畝;3、還有藥園建設工程,這盛產獨活、黨蔘、三七、杜仲、當歸等多種藥材,還可以種植糧食、山果等,這些都已成爲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財源。大九湖還有兩個遊人必到的場所,一是梅花鹿圈養場,梅花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體態玲瓏清秀,十分招人喜愛。我們所見到的梅花鹿原本不是神農架的,1986年,由國家科委和湖北省科委聯合立項,由國家撥款22萬元,在這裏修建起5萬平方米的梅花鹿圈養場。1987 年10 月10日,神農架在宜昌市接受由吉林省雙陽鹿場贈送的22只黑龍江省左家實驗動物研究所贈送的10只良種梅花鹿,這些梅花鹿經過精心餵養,一直在大九湖繁育後代。

最新的湖北大九湖導遊詞範文 篇2

  大九湖位於川鄂交界處。是一片沼澤地—山澗盆地,是亞高山的一片溼地。面積3萬多畝,海拔1700米,面積36平方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中間是一抹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羣山之中,深藏着這樣的處女平地極爲少見,大九湖因其享有“高山平原”的美譽,並被稱爲湖北的“呼倫貝爾”、“神農江南”。

  九湖坪四周高山環繞,最高峯2800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東西有九個大山樑,樑上森林密佈,氣勢雄偉。山樑間九條小溪猶如九條玉帶從雲霧中飄舞下來。在這高山平原上也恰好有九個湖泊鱗光閃閃。一山之隔的小九湖面積爲5000畝,一條小溪連串着九個小湖泊。大九湖,小九湖由此而得名。大九湖西通四川,北通陝西,南達巴東與長江三峽相接,是連通川、鄂、陝交通的中轉站。大九湖既是木材基地,又是天然牧場。各種經濟林木遍佈山野,除金絲猴,華南虎等珍稀動物外,還建有人工養鹿場。大九湖自然風光怡人,傳說遺址衆多,主要有:洗馬池、薛仁貴後裔、薛剛反周(武則天國號)的十字號、娘娘墳、卸甲套等遺址和古蹟

  這裏原來是一箇高山湖泊,人是無法進入的,深深的沼澤足可以把人吞沒。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爲開發利用大九湖,發 展畜牧業,修建了一條蜿蜒曲折的人工河,把四處漫溢的湖水都彙集起來,形成一條河,叫黑水河,沼澤地逐漸控幹,露出了湖底子,形成了今天的牧場。

  古時候,大九湖是一箇大湖泊。天上的仙女常常從南天門下凡到湖裏洗澡,又駕着白雲偷偷的回到天庭。後來,大九湖被九條惡龍霸佔,他們相互爭奪,把湖水攪成了一團泥漿,腥氣沖天。從此,仙女們再也不敢來洗澡,周圍三省九縣的百姓不得安生。當時,九龍湖邊住着一位年輕的獵人,他聽人說,要殺死巨龍需用神農的斬龍劍。於是,他就到木城去向神農借劍。他在神農頂找啊找,不一會竟睡着了,在睡意朦朧中,他夢見一位白髮老翁對他說:“這些孽龍,都是山中巨蟒,久煉得道,霸佔着九湖這個仙池,應該把他們全都斬了!”說完遞給他一把寒氣逼人的寶劍。

  年輕人拿了劍,馬上跳下湖,一連殺了八條巨龍,把湖水都染紅了。最後,只剩下一條火龍,十分兇惡。正在危急時刻,白髮老翁駕着白雲來了,還帶着上千個怪人。只見白髮翁把袍袖一展,那些怪人才便飛身下湖,沒幾個回合,就把火龍砍成數節扔在湖邊,湖邊就圍起了幾坐石山,後來人們叫它“九道梁”。原來,那個白髮翁就是神農,那些怪人就是他手下的武士。後來,斬龍劍變成了現在的石劍峯,武士們變成了“將軍巖”、“刀槍巖”。至今,在大九湖邊還可以看到南天門下、巴東埡上,有無數千奇百怪的石林,他們就是被斬斷巨龍的屍骨。

最新的湖北大九湖導遊詞範文 篇3

  神農架 木魚鎮南面六公里處的小當陽村,這是一箇很有靈氣的地方,迎面矗立在神農壇對面的絕壁經過長年的風化作用,呈現出了形似奔馬、狀如流雲的圖案,更爲奇特的是在絕壁上還有一幅栩栩如生的神農氏天然神像,而這卻是在神農壇建成之後才發現的,神農壇景區是由我國著名的書畫家錢紹武先生設計的,於1997年正式建成,是我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箇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爲一體的景點,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古老植物園、千年杉王、神農祭壇,另外還有反映神農風情的晚會可供觀賞。

  首先我們來到了古老植物園,這裏集中了一批保護和孓遺古老、珍惜、瀕危的植物物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二級保護植物連香、香果、銀杏、等27種,在這裏大家可以看到許多樹的下面都立了一塊石頭,上面刻着人名和地名,原來這些樹都是被領養了的,當然如果您願意的話,您在此也可以領養您所喜愛的任一棵沒被領養的樹,這樣您就不僅可以每年收到由這裏的工作人員給您寄去的它們的生長情況照片。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樹叫鵝掌秋,它是一種古老的被子植物,大約在一億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現了,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葉似馬褂,也稱馬褂樹,花在新葉初展時就已開放,花的形狀酷似世界名花鬱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字又叫“中國的鬱金香”。

  前面的這棵就是銀杏了,它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屬裸子植物,落葉大喬木,被譽爲活化石,也曾被我國著名學者郭沫若讚譽爲“東方的聖者”和“人文主義有生命的紀念塔”,由於將它的葉片與葉柄對摺後形似步履蹣跚的鴨腳,所以也叫鴨腳板樹。 銀杏是雌雄異株,每當春風拂面、丁香吐豔時,銀杏花悄然開放,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花,它沒有花瓣只有花粉和胚珠,當風把花粉吹落到胚珠上之後,秋天便會結出果實,其果實是一枚裸露的種子,其外種皮有毒有臭味,只有砸開堅硬的內種皮纔可以喫到果仁,果仁雖好卻不宜多喫也不易喫到,往往是一棵銀杏種下數十年後才結果,因此又叫公孫樹。 小小的葉片充滿了詩情畫意,而且能散發出驅蟲的清香,可製作簡易而精美的書籤,古人以美麗的葉片作爲傳遞友情的信物。 古代文人如歐陽修等在他們的詩文中都曾提及銀杏,表達了他們的珍愛禮之情。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棵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它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侵襲之前也曾在地球上繁盛一時,但如今只剩下這僅有的一屬一種了,珙桐愛與名山結緣,在 神農架 、張家界、峨嵋山、梵淨山都能見到它美麗的身影,開花時節滿山潔白,美麗而壯觀,如飛鴿落滿枝頭,因此歐洲人又稱它爲“中國的鴿子樹”。 但是在它的拉丁文名字中卻出現了一箇外國人的姓氏大衛,這是因爲西方植物學家爲了紀念在發現珙桐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法國神父大衛的。 許多西方植物採集者都把爲了尋找這種美麗的樹種作爲來華的目的之一,他們因爲發現了珙桐而深深的迷戀中國。

  “蒼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兩千尺”,杜甫的這首詩也許就是對前面的這棵杉王的最好寫照了,這株鐵堅油杉的樹齡已在千年以上,它歷經滄海風霜,至今仍然巍峨挺拔、昂首雲天、枝葉繁茂、蔥蘢勁秀,主杆堅似青銅,古時人們爲了祭祀神農求福免災,曾在古杉的基部略加修鑿,供奉神農金像,一時香火鼎盛,後來隨着時間的流逝,鐵尖杉傷口癒合,而金像也被大樹裹在肚裏了,古杉雖歷盡劫難,卻保持着盎然生機, 有着頑強的生命力,這是生命之樹是不老的象徵。 神樹高36米,胸徑2.047米,胸圍7.5米,材積88立方米,蔽陰面積120平方米,至少六人纔可合抱,當代書畫家錢紹武先生稱它爲杉王,並撰杉王頌立於樹旁。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神農壇景區的核心部分神農祭壇,神農祭壇是專供炎黃子孫緬懷先祖、祭祀神農、祈求神靈賜福的地方。 祭壇分爲天壇和地壇,天壇座落於二象抬駝的蒼翠的羣山之上,他雙眼微閉似在洞察世間萬物,神像高21米,象徵着祖國21世紀蒸蒸日上;寬35米,與高加起來是56米,象徵着56個民族的大團結;頭上的兩隻牛角是根據傳說中神農氏是牛首人身而設計的,而實際上牛角是古代農耕部落的圖騰;連接天壇和地壇的是草坪和墀階,中間的草坪和兩邊的墀階完全具有我國古代皇家建築風格,中間是天子所走,兩邊爲大臣所走,又有左臣右相之分;在我國古代稱單數爲陽數雙數爲陰數,九是陽數之首,與天長地久的“久”同音,有天長地久、九九歸一之意,故兩邊的墀階全都是九的倍數,從下至上分別是一九、八九、七九、六九和五九,一共是243步,它分成了五個含九階段,又有之尊之意,這說明炎帝神農氏在華夏兒女的心中早已被奉爲至尊。 墀階下面是地壇,地壇也是供一般的平民祭祀的,前面設有九鼎八簋、香爐和功德箱,每一箇炎黃子孫均可在此祭祀神農、祈福免災。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地壇是外圓內方,這是因爲在古時人們對大自然的認識還不是特別清楚的時候認爲是天圓地方;在祭壇的中心有五色石,它們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神農老祖不僅遍嘗百草、搭架採藥而使 神農架 得其美名,更爲了子孫後代的繁榮昌盛、繼續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祭壇內有八幅壁畫就標明瞭炎帝一生爲後代留下的功績與財富,大家可一同隨我走近來看一下,這些分別是降牛以耕、日中爲市、積麻衣葛、焦尾五絃、陶石木具、原始農耕、穿井灌溉和原始醫藥。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