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樓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湖北紅樓導遊詞範文 篇1
“紅樓凝碧備,黃鶴繞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東。”
紅樓—這個不能也不會被中國人忘記的名字。作爲“民國之門”的它是武昌首義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偉大的里程碑。懷着一顆崇敬與激動的心, 我向這幢屹立了將近一箇世紀的建築走去。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孫中山先生的高大銅像,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腳步,仰視着這位民主革命的先驅高大的身影:他身着黃袍馬褂,左手執杖,右手持帽,堅毅的眼神凝視着遠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夠感受到他驅除韃虜,解救歷盡苦難的中華民族和中國民衆的豪情壯志。一百年前,就是這個身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爲新中國的到來創造了條件。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這位“國父”表達崇高的敬意。
接着就到紅樓門口了。二面鐵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讓我再次肅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這樣一面旗幟號召關內十八省的全體炎黃子孫都聯合起來,拯救民衆於水火之中。戰場上青年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場景在此刻變得異常清晰,正是他們“敢爲天下先”的革命勇氣和不怕犧牲精神吹響了武昌起義勝利的號角,使革命的炮火響徹全國。
終於目睹到紅樓的端莊典雅了。百年的風雨並沒有洗涮掉那鮮豔奪目的紅色,日光下紅樓依然是那麼的雄偉莊嚴;正如百年的歷史並沒有使人們忘卻這段歷史,在心裏對這羣先行者的感激之情與日俱增。
中國,山雨欲來風滿樓。陽春四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熱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軍槍聲頓起。終於在十月十日,革命黨人發起了武昌起義,一舉光復武漢三鎮,在此建立了湖北軍政府。 這座本意是維護清朝統治的所謂民意機關在建成後僅過了一年竟成了摧毀清政府統治的總司令部,這難道不是歷史對腐朽清政府的無情嘲諷嗎?
步入展廳彷彿置身於當年神祕而又莊嚴的歷史場景,那種緊張而又熱烈的戰鬥氣氛深深地感染着我。軍政府會堂、黎元洪起居室和會客室、孫中山駐鄂會客室、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大量翔實的史料,生動地反映了武昌首義和辛亥革命,不僅進一步增加了我對民國史的認識,更增進了對革命黨人的敬仰之情。20世紀的中國,如同人間地獄般黑暗,民族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危亡難料,民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是他們,以天下興亡爲己任,高喊着”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給民族帶來了希望,給民衆點亮了曙光。 “蛇山當年炮聲隆,傾倒清廷首義功,蕩盡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紅樓紅”,這句題詞精煉地寫明瞭後代對革命黨人的崇敬之情。
帶着激動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樓,夕陽的餘暉下,紅樓被烘托得格外壯麗。至此,我的紅樓之旅也該宣告結束了,然而內心卻久久難以平靜。
看到曾經的天朝上國被帝國主義的瓜分掠奪,民衆受到列強的欺壓,心裏不由得沉重起來。正如孫中山所指出的那樣:“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箇國家要興盛富強必須要緊跟時代潮流,不可閉關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就在於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之後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爲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作爲新世紀的我們幸運地生活在這樣一箇和平的時代,要實現國家的富強,也要有着“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與時俱進,學習各種先進知識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時代的腳步,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轟轟烈烈的革命並未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最終宣告失敗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偉大的,他們走出了中國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們的嘗試和犧牲是中國走向現代的關鍵一步,歷史的豐碑上永遠刻有他們的名字,後代兒女永遠對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
“斑斑熱血,永勵後昆。”紅樓,記載了辛亥革命的足跡。這裏,是中國一段漫長曆史的終點;這裏,更是中國一箇嶄新紀元的開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應該紀念,我們當自豪,我們當奮起。
明年就是武昌首義100週年紀念日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緬懷歷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放眼未來,用今天的奮鬥締造明天的幸福生活!
湖北紅樓導遊詞範文 篇2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左手邊就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豎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之一,東湖的面積有西湖面積的六倍之大,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解放之後,朱德總司令遊覽東湖的時候曾說過“東湖暫讓西湖好,將來更比西湖強”的詩句,這也說明我們的東湖有着巨大的潛力。
從五十年代開始東湖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境,東湖被分爲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但現在對外開放的就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我們今天遊覽的就是磨山景區。
進入磨山景區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一面非常有楚文化特色的大鼓,叫做虎坐鳥架鼓,是戰國時期出國的重要樂器種類,以兩隻臥虎爲底座,虎背上各立一隻長腿昂首的鳴鳳,一面大鼓用紅繩懸於鳳冠之上。在楚文化中,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形象的鼓,多爲漆器製品。
關於虎坐鳥架鼓的來歷有一段歷史淵源,在春秋戰國時期,楚人和位於現在四川一代的巴人連年征戰,巴人崇尚老虎,而楚人崇尚鳳,各自以虎和鳳作爲自己部落的圖騰,楚人雖然不能每次戰爭都打能贏巴人,但是他們在思想上,精神上,都覺得楚國是最強的,所以他們製作了這種虎坐鳥架鼓,寓意着楚人可以把巴人踩在腳下,巴人要以楚人馬首是瞻。也是因爲有這樣的民族榮譽感,楚國才能所向無敵,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磨山景區可以說是一箇大型的楚文化主題公園,大家遠遠的可以看到前面的楚城門,楚城是參照當時楚國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所設計,建造的。
走了一圈,我們馬上就要走出楚才園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尊大型雕塑的名字叫做“莊王出征”,中間這位雄偉高大,身穿戰甲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來歷就跟楚莊王有關。在楚莊王剛繼位的時候,三年不理朝政,整天歌舞享樂,有位大臣叫做伍舉,他不知道莊王到底是不是明君,於適意試探他:“臣聽說山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不鳴,不知道是爲什麼,大王您知道是什麼原因麼?”他滿以爲莊王答不上來。誰知莊王毫不思索的說:“此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伍舉一聽大喜,爲君王感到高興,因爲他知道莊王不是昏君。事實證明莊王果然很有能力,他通過三年時間摸清誰是正直的,爲國家着想的大臣,哪些是昏庸,奸佞的臣子,之後更是帶領着楚國進入鼎盛時期。
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箇小時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湖北紅樓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痛並快樂着旅行社的導遊員,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爲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坐遊船遊覽武漢的夜景。
在上船之前呢,我還是爲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武漢市的情況。
武漢市是湖北省的省會,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萬,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的特大城市之一,來到我們武漢,您一定會聽到武漢三鎮的說法,的確,武漢市被長江和漢水分爲武昌、漢口、漢陽三鎮,所以人們就習慣於這樣說了。還有一句話說一勺舀起兩江水,一杯清茶三鎮香”,說的也正是武漢這一獨特的地理格局,由於得兩江之便,又地處華中腹地,所以自古以來武漢就得了九省通衢的美譽。
如果您以前來過武漢市,我想今晚的遊程一定會讓您和我一樣想起過去的武漢,如果您是第一次來,那麼您看到的將是武漢真實的現在和蒸蒸日上的未來。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今天我們上船的地方武漢港,它是交通部和武漢市七五重點建設項目,1992年初開始運營,是我國內陸及長江上最大的客運港。現在在武漢港裏,我們也許只能感受到它的雄偉,不過我現在要提醒大家,待會兒從江面上回過頭來再看它時,您定會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了,我們現在登船。
我們遊船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在長江和漢水的交匯之處,渾黃的長江水和碧綠的漢江水構成了一箇大大的人字,把武漢分爲三鎮。這裏也是一箇風雲際會的好地方,山與山相望,水與水相親。長江和漢水的交匯處便是南岸嘴,我們現在看到的南岸嘴是長堤和碧水相依,綠草與華燈相映,成爲江城遊人的`好去處,南岸嘴的地理位置與被稱爲德國角的莫塞河萊茵河交匯處極爲相似,但規模更大,氣勢更恢弘,所以武漢市政府決定對南岸嘴進行進一步的建設,並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設計方案招標工作。
看過南岸嘴以後,再請大家和我一起來看看龍王廟景點,由於龍王廟地段河面非常狹窄,水急浪高,素以險要著稱,故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在此修建了一座龍王廟,祈求龍王爺保佑平安,現在雖然看不見這座廟了,但龍王廟這個名字卻一直被沿用下來。同時,龍王廟這一段一直是武漢防洪的心腹之患,曾經發生過多次不同類型的險情。(比如1931年大水漲到26.94米,這裏就發生了潰堤事故,給武漢市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在1998年武漢軍民戰勝了特大洪水以後,中央領導指示要抓緊對龍王廟險段的整治工作,整治工程歷時半年多,於1999年夏天完工,使龍王廟這一險點變成了景點。
隨着我們遊船的行進,我們看到的前面這座宛如長虹臥江的橋樑就是去年元旦期間通車的晴穿橋,它連接着漢陽的晴川閣和著名的漢正街小商品批發市場,主跨度達280米。晴川橋氣勢雄偉,線條流暢,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充分表現了現代橋樑的藝術魅力。
(晴川橋和龜山、龍王廟、南岸嘴等景點連成一體,形成了一道兩江匯流,極目楚天”的江城景觀。)
在我們欣賞過晴川橋的夜景以後,遊船也該要調頭往長江大橋方向去了。
出了漢江口以後逆流而上,我們最先看到的是漢陽的晴川閣,它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其名取自唐朝詩人崔顥的名句晴川歷歷漢陽樹”中的晴川”二字,由於晴川閣的位置獨特,造型美觀,以及諸多文人墨客的贊詠,使得它贏得了重要的歷史地位,故有楚國晴川第一樓”的稱號,在晴川閣附近有禹稷行宮,原爲禹王廟,相傳爲大禹治水成功之所。
我想大家可能早已注意到晴川閣後面龜山頂上那座高大的電視塔了,那就是曾有亞洲桅杆”之稱的武漢龜山廣播電視塔,它海拔標高311.4米,是我國第一座具有綜合旅遊功能的電視塔。
好,現在請大家把目光移向前方,我們看到正前方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我國的萬里長江第一橋”,大橋於1955年國慶動工興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全長1670米,高80米,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著名的京廣鐵路線就從橋上通過。1956年毛主席在武漢暢遊長江時,看到正在長江中崛起的大橋,一時興起,留下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名句。通車後,舉國歡慶,大橋成爲新中國的一大驕傲,當年出生的武漢人取橋”字爲名的比比皆是,而以大橋牌”爲商標的產品更是數不勝數。
各位朋友,現在請往這邊看,在大橋武昌橋頭處的蛇山上,屹立着一幢雄偉的樓閣,在燈光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的光彩奪目,那便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武漢之所以又被稱爲白雲黃鶴的故鄉”也是與此樓有着很大的關聯。這座以高大雄偉著稱的黃鶴樓和今天的高樓大廈相比起來也許要顯得遜色許多,但在古時候,它卻是文人墨客登高遠眺、賦詩譴興的必到之處。
蛇山腳下,大橋頭邊這一帶就是漢陽門,1956年毛主席視察武漢時,就是在這裏下水,第一次橫渡長江,此後的十年裏,毛主席在武漢共橫渡長江十八次,爲了紀念毛主席橫渡長江,武漢市經常舉辦橫渡長江活動。
隨着遊船緩緩下行,我們又可以看見我們上船的地方———武漢港了,各位記得上船以前我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嗎?相信大家現在都已明白了我的意思,從江面上看,武漢港的整個建築其實就是一艘巨輪的形態,寓意武漢市正在努力向成爲國際化大都市的方向邁進。
我們遊船現在所處的位置也是觀賞武漢江灘的最佳地點,大家看武漢港左側的這座鐘樓,它就是江漢關大樓,位於當年的江漢路英租界,整個建築除了大門上的江漢關”三個字以外,其它的設備物件全是當年由國外運來的,江漢關大樓頂部的大鐘直徑達4米,每15分鐘奏樂一次,鐘聲響徹三鎮。
從江漢關往下,沿長江邊上有一百多幢西洋式建築,這就是當年帝國主義列強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漢口強開的租界,依次爲英、俄、法、德、日五國租界地。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的遊船又回到了武漢港,那麼咱們今天的夜遊長江活動到此也就結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