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通用30篇)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參觀舉世文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文明。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

  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可以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客貨輪。

  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民”,任務十分繁重。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17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__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__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

  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接受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二、葛洲壩水電站利潤,在每度電上網價格4、2分的基礎上,從1993年起每度電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後不再提高。

  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__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洪。前面已講過,防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顯著,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區,可將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調查資料顯示,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的直接經濟效益爲25億元。若遇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時,經三峽工程調節可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爲:可減少農村淹沒損失510億元,減少城鎮淹沒損失240億元,減少江漢油田淹沒損失9億元,以上各項合計達769億元。此外還可避免大堤、垸堤潰決而造成的大量人口傷亡;避免洪水對武漢市的嚴重威脅,避免京廣、漢丹等鐵路幹縣中斷或不能正常運行;避免災區疾病流行,傳染病蔓延;避免洪災帶來的饑荒、救災、災民安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效益是很難用經濟指標來具體表示的。

  二、發電。“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經長江三峽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當於每年有5000萬噸原煤或2500萬噸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峽水電站建成後,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年平均發電量,在一定時期內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達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達到847億度,相當於我國1992年全年發電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電收入達181億元,除在幾年時間內還清貸款本息外,還可成爲國家繳納利稅的大戶。

  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可以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間。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

  四、航運。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可以從重慶直達漢口。經三峽水庫調節,每年枯水季節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約增加0、5米,保證3萬噸級船隊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興建三峽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三峽工程對水生珍稀動物的影響。

  (一)對白鰭豚的影響。白鰭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爲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到長江口約1600公里的江段內。總頭數已下降到200頭左右,其中50%分佈在湖北石首縣至武漢江段。三峽工程建成後,中上游段航運事業將發達起來,輪船密度增大,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白鰭豚的分佈範圍將縮短200公里。爲保護白鰭豚,政府擬建立嚴格管理、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

  (二)對中華鱘的影響。中華鱘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是一億四千萬年前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稱,最大可達500公斤以上。中華鱘主要生活在海區,只是到性腺發育成熟後即從東每進入長江口,一直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產卵,然後再游回大海。葛洲壩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國家爲了保護中華鱘物種,除明令禁止商業性捕撈外,還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並將幼鱘放流入長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採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鱘腦垂體給雌鱘催產。自1984年至1987年,共放流入長江的幼鱘達77萬尾。三峽工程位於葛洲壩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在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有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工程下游的棲息和產卵活動。

  此外,三峽工程還將對其他的動物和庫區氣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二,三峽工程對三峽地區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的影響。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遊者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很擔心:大壩建好蓄水後,三峽那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會不會被淹沒呢?是不是就要“告別三峽”呢?其實不然,三峽工程位於西陵峽的中上段,三峽工程實際上隻影響兩個半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上半段。而三峽兩岸的山峯峯頂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峯上秀麗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爲922米,而江面寬僅150米~200米。三峽水庫蓄水後,即使在冬季枯水季節蓄水水位升高難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會超過175米海拔高程,三峽的峽谷感絲毫不會減弱,遊客仍要引頸仰視,才能一睹神女峯的風采。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的自然風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觀如“粉壁牆”、“孟良梯”、“古棧道”以及“涪陵白鶴梁石刻羣”和“雲陽張飛廟”等將被淹沒,國家將組織有關專家將它們照原樣或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館、或整體搬遷等方法加以保護,仍可供遊人觀賞。

  綜上所述,三峽水庫蓄水後,“瞿塘雄、巫峽幽、西陵秀”的自然風光總格局不會改變,雄偉壯麗的三峽仍然會以迷人的風采使遊人流連忘返。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庫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三峽江段庫區兩岸幽谷深澗中的一批新景觀將相繼出現,現在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時可乘坐遊艇前去遊覽。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它那多種現代化的巨型建築物,大壩泄流時形成的氣勢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將成爲三峽旅遊線上游人必看的宏偉景觀。

  好了,各位嘉賓,宏偉的三峽工程建築工地就要到了,我將帶大家登上整個壩區的最高點——罈子嶺,讓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一番那氣勢恢宏、熱火朝天的建築場面吧!謝謝大家!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我們這天參觀舉世禮貌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禮貌。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個性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透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

  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能夠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透過3000噸級客貨輪。

  三峽大壩建成後構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民”,任務十分繁重。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20xx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xx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xx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

  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理解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二、葛洲壩水電站利潤,在每度電上網價格4、2分的基礎上,從1993年起每度電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後不再提高。

  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xx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洪。前面已講過,防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顯著,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區,可將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調查資料顯示,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的直接經濟效益爲25億元。若遇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時,經三峽工程調節可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爲:可減少農村淹沒損失510億元,減少城鎮淹沒損失240億元,減少江漢油田淹沒損失9億元,以上各項合計達769億元。此外還可避免大堤、垸堤潰決而造成的超多人口傷亡;避免洪水對武漢市的嚴重威脅,避免京廣、漢丹等鐵路幹縣中斷或不能正常運行;避免災區疾病流行,傳染病蔓延;避免洪災帶來的饑荒、救災、災民安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效益是很難用經濟指標來具體表示的。

  二、發電。“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經長江三峽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當於每年有5000萬噸原煤或2500萬噸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峽水電站建成後,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年平均發電量,在必須時期內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達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到達847億度,相當於我國1992年全年發電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電收入達181億元,除在幾年時光內還清貸款本息外,還可成爲國家繳納利稅的大戶。

  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超多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能夠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光。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

  四、航運。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能夠從重慶直達漢口。經三峽水庫調節,每年枯水季節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約增加0、5米,保證3萬噸級船隊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興建三峽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三峽工程對水生珍稀動物的影響。

  (一)對白鰭豚的影響。白鰭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爲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到長江口約1600公里的江段內。總頭數已下降到200頭左右,其中50%分佈在湖北石首縣至武漢江段。三峽工程建成後,中上游段航運事業將發達起來,輪船密度增大,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白鰭豚的分佈範圍將縮短200公里。爲保護白鰭豚,政府擬建立嚴格管理、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

  (二)對中華鱘的影響。中華鱘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是一億四千萬年前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稱,最大可達500公斤以上。中華鱘主要生活在海區,只是到性腺發育成熟後即從東每進入長江口,一向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產卵,然後再游回大海。葛洲壩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國家爲了保護中華鱘物種,除明令禁止商業性捕撈外,還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並將幼鱘放流入長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採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鱘腦垂體給雌鱘催產。自1984年至1987年,共放流入長江的幼鱘達77萬尾。三峽工程位於葛洲壩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在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有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工程下游的棲息和產卵活動。

  此外,三峽工程還將對其他的動物和庫區氣候產生不一樣程度的影響。

  第二,三峽工程對三峽地區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的影響。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遊者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很擔心:大壩建好蓄水後,三峽那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會不會被淹沒呢?是不是就要“告別三峽”呢?其實不然,三峽工程位於西陵峽的中上段,三峽工程實際上隻影響兩個半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上半段。而三峽兩岸的山峯峯頂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峯上秀麗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爲922米,而江面寬僅150米~200米。三峽水庫蓄水後,即使在冬季枯水季節蓄水水位升高難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會超過175米海拔高程,三峽的峽谷感絲毫不會減弱,遊客仍要引頸仰視,才能一睹神女峯的風采。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的自然風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觀如“粉壁牆”、“孟良梯”、“古棧道”以及“涪陵白鶴梁石刻羣”和“雲陽張飛廟”等將被淹沒,國家將組織有關專家將它們照原樣或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館、或整體搬遷等方法加以保護,仍可供遊人觀賞。

  綜上所述,三峽水庫蓄水後,“瞿塘雄、巫峽幽、西陵秀”的自然風光總格局不會改變,雄偉壯麗的三峽仍然會以迷人的風采使遊人流連忘返。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庫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三峽江段庫區兩岸幽谷深澗中的一批新景觀將相繼出現,此刻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時可乘坐遊艇前去遊覽。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它那多種現代化的巨型建築物,大壩泄流時構成的氣勢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將成爲三峽旅遊線上游人必看的宏偉景觀。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參觀舉世文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文明。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

  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可以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客貨輪。

  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民”,任務十分繁重。 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20xx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xx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xx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 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

  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接受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二、葛洲壩水電站利潤,在每度電上網價格4、2分的基礎上,從1993年起每度電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後不再提高。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旅客: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遊小趙,緊隨着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我一起漫遊宜昌,宜昌市情導遊詞。預祝大家在這裏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裏。

  在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國古戰場,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國新興的工業和旅遊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水電城!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峽畔有着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土地富饒,風光旖旎。這顆明珠正是“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於湖北省西部重慶市東部,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西陵峽畔,因而譽爲峽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著稱,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因爲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三國時吳蜀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有415萬人口,全市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249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33。8萬,市內有三條主要幹道,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貫穿整個城區,市內橫跨長江兩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謂水路,公路,鐵路,空路,路路皆通。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長江八大港口之一。焦柳鐵路和宜萬鐵路在宜昌交匯。三峽機場是三峽地區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國際備降機場。以宜黃高速,滬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條國道爲主幹的公路四通八達。

  宜昌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縣治,曾有過夷陵,宜州,峽州,東湖等十幾個名字,用的最長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勢而得名。它的意思是說:“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說奔騰咆哮的長江一到宜昌,江面變的開闊,兩岸的高山也逐漸成爲丘陵,清朝雍正年間,朝庭認爲這個夷字犯了忌諱,因爲漢人們把他們稱爲夷族,所以改名宜昌,爲什麼叫宜昌呢?宜昌有順應天時宜於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地扼長江三峽之口,故有峽州之稱。清朝雍正13年改稱爲宜昌取於“宜於昌盛”之意。更因位於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於是又有着“川鄂咽喉”“三峽門戶”的美稱。

  夷陵千年滄桑話,距今20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戰國時期爲楚邑,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於此,夷陵之名始見於史。東漢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吳魏夷陵之戰;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發生於此地,三國時期,劉備爲關羽報仇,率領幾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吳國。吳將陸遜僅有五萬人,退入夷陵一線,等蜀軍“兵疲意詛”反攻條件成熟,命令以火攻蜀,大火燒了四十座營寨,蜀軍大敗,劉備連夜退入白帝城。這就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故事。夷陵大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歷史悠久的宜昌文化源遠流長,作爲楚文化的搖籃,巴文化的發祥地。一些特有的風俗如土家族的“哭嫁”被約定成熟的沿傳下來。

  所謂巴楚山水育英才,宜昌人傑地靈。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於此,相傳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人,她輔佐皇帝,開創了中華基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宜昌走出了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宜昌孕育了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詩仙李白、武聖關羽、茶聖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等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以及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

  宜昌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宜昌就是歷代的州府所在地。在夏、商、周時代爲古荊州地。蜀漢章武二年(222年)的吳蜀夷陵之戰均發生在這裏。明、清時期,爲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呀片戰爭爆發,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宜昌就被闢爲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後在這裏設立了領事館。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及近郊設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濟非常落後。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企業和一批重點企業。1994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爲沿江開放城市並被列入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今日宜昌湧現了一批龍頭企業如宜化集團,稻花香酒業,興發集團。

  西陵山水天下佳。宜昌屬於丘陵地貌,地處秦巴山脈和武夷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複雜多樣。市內有大小溶洞,如白馬洞,三遊洞,龍泉洞,乃古代地下水溶蝕作用而形成,洞幽奇特,不失爲旅遊的好去處。宜昌不僅有山色之美,而且還有水鄉之秀。宜昌的水係爲外流水系,以長江爲主脈,河流衆多,河網密集,水量豐富。除長江,清江外,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9條。由於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爲開發水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宜昌水能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佔全國可開發量的8%。遊客們可能要問了3000萬千瓦是什麼概念呢?我們通常用“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力量恢弘,三峽的水能相當於4000多匹馬做功的能量,而且是隻做功不喫草的馬,是永遠奔騰不息的駿馬!建成的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工程,裝機26臺,年發電量達847億度。除三峽工程外,宜昌還擁有葛洲壩電站,隔河巖電站等大小水電站。在方圓直徑不到100公里的範圍內,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和如此充分的開發程度,宜昌是世界上是僅有的,因此宜昌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真可謂是世界水電之都。

  近代的宜昌,由於葛洲壩的興建,帶來了宜昌的第一次振興,實現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躍,而三峽工程的興建給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興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當然宜昌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在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爲沿江開放城市,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西部大開發的東大門,也是湖北大角戰略的一箇支撐點。

  宜昌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18度,是非常適合人居住和旅遊的城市,宜昌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具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生物,旅遊四大資源。

  那麼在這裏呢,我就說說咱們宜昌的水能資源,市域內江河縱橫,除長江、清江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水能可開發量3000萬千瓦,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電站————清江隔河巖水電站,有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以及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此外還有300多座星落密佈的中小水電站,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如此充分的開發密度,世界上是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礦產資源也相當富集,市域內探明的礦種53種,大礦牀14處,磷是全國6大磷礦之一,石墨礦是全世界四大優質石墨礦牀之一,煤礦、金、銀,銅等都有極大的工業開採價值。

  宜昌市氣候宜人,優質的土壤爲柑桔、茶樹各種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因此宜昌也被譽爲“柑橘之鄉”“茶葉之鄉”。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就曾提到此地是茶葉種植發展的“最適宜區”。宜昌茶葉主要分佈在半高山地帶,“高山雲霧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宜昌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產量居湖北省前列。在五峯後河、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羣落。尤其是五峯後河原始森林中的珙桐,是第四紀冰川未被滅絕的倖存者,被成爲世界植物的“活化石”。

  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擁有各類旅遊資源747處。以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爲代表的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這裏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雄風猶存的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爲"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衆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今日宜昌,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宜昌正以她獨特的風采,昂首屹立在長江之濱,朝世界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闊首前進。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5

  夢想了近百年,爭論了半個世紀,三峽工程可謂是命運多舛。但不管怎樣,一箇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的全球之最,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奇蹟般的誕生了。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遊覽這個傳奇的證明——三峽大壩。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罈子嶺,185觀景臺,截流紀念園這三個景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三峽工程的1:1250的微縮模型,它反映的是XX年三峽工程全面竣工之後的壩區景觀。先讓我們來確認一下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吧!當然就是罈子嶺了,關於它這個名字的來歷是因爲其山體形狀酷似四川人做泡菜的罈子倒扣在山頂上而得名,海拔262.48米,只要大家登上罈子嶺的頂部觀景臺,便可俯瞰三峽壩區的施工全貌,飽覽西陵峽黃牛巖的秀麗風光和秭歸新縣城的遠景。模型上的藍色水流代表長江,長江的左岸右岸是如何區分的呢?順水而立,您的右手方向爲右岸,即通常所說的江南,相對地,各位剛纔來的這一邊爲長江的左岸,即爲江北,背對的是長江的下游宜昌方向。現在大家可以走出模型室,去看一下這邊巨大的天書——銀版天書。我可以毫不誇張地告訴你它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一本書。大家看到這本書已經被翻開,上面記錄着三峽工程的有關介紹。現在大家可以登上罈子嶺親自感受一下大壩的全貌。

  遊客朋友們,歡迎大家再次乘坐我們的觀光車前往下一個景點185觀景平臺,因其海拔高達185米,所以取名185觀景平臺。它與大壩的壩頂是等高的,從左手方向看去,就是已經修建完工的攔河大壩的正面。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垂直升船機的修建部位。從您的右手方向看去就是已經蓄水到165 米水位的三峽水庫。大壩的正常蓄水水位達175米,也就是我們腳下的10米高度的地方。現在我們下車就可以一覽無餘地近觀大壩的背影和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這裏可以近距離向下俯視泄洪場景,雷霆萬鈞的洪流被踩在腳下。攔河大壩,雙線五級船閘,垂直升船機,左右岸發電站廠房,右岸地下電站發電廠房共同打造了這顆璀璨的三峽明珠。所以站在這片集全球多項工程之最的與一區,心中的自豪真是溢於言表啊!

  遊客朋友們,馬上我們將要到達的是最後一箇景點截流紀念園。如果說在罈子嶺,185觀景臺看三峽大壩和泄洪閘令人蕩氣迴腸,唱的是大江東去;那麼到三峽截流紀念園則是抒情滿懷,誦的是歷史見證。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再遊覽中回味一下這一偉大的歷史。

  截流紀念園是以展現截流紀念園的壯觀景象爲主題的綜合性公園,它於1995年在三峽壩區建成開放。它是以三峽工程的截流爲主題,集遊覽,科普,表演,休閒等功能爲一體的國內首家水利工程主題公園。大家所看到的這個景區佔地面積93萬平方米,投資3000多萬。景區分入口區,綜藝眺望區,遺址展覽區和遊樂休憩區等四個區域,有截流記事牆、演藝廣場、親水平臺、幻影成像、大型機械展示場、攀爬四面體、平拋船等十幾個景觀組成。截流是水電工程建設最激動人心的場景,1997年進行的大江截流河XX年進行的導流明渠截流,是三峽工程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兩次截流的綜合技術難度世所罕見,但都取得了一系列技術創新的成果,使我國的河道截流技術躍居世界領先水平。截流紀念園正式緊扣長江截流這一主題,再現了這個改造自然地驚人壯舉。三峽截流園體現了人定勝天、天人合一的截流文化主題精神。在整個園區的景觀設計上,緊扣截流的主題表現了長江、大壩、工程等鮮明的形象特徵,營造出了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遺蹟景觀效果。儘可能保留了原址上一流工程堆料和物件,像大家所看到的:用於支撐堆放砂石料的隔牆、100多箇截流時留下的四面體,還有77噸裝卸車和平拋船等大型施工機械。現在大家看到的用金黃色的字體寫着“截流再現”四個大字的就是我們的截流再現放映廳,它是採用現代高科技的幻影成像技術,直觀生動地向大家再現長江三峽的截流。大家看着這些是否彷彿置身於那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呢?三峽截流紀念園的建成開放,彷彿了三峽工程的文化內涵,爲三峽遊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同大家所看到的不僅使我們的眼球得到了享受,更多的是讓我們對大壩的歷史有了一定的認識。

  遊客朋友們,看完了截流再現的這些歷史見證,大家心中應該長蠻了很多的感慨與感動吧!那就讓我們帶着這份感慨與感動靜靜地結束我們今天的遊覽吧!雖然在這個短暫的相識之後和大家說再見有很多的不捨,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期待與大家能夠再次相逢。在這裏感謝大家在旅途中的配合與協作,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給予我寶貴的意見,讓我從你們這裏學會成長。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導遊喬詩涵,今天將由我帶你們去參觀三峽大壩,希望大家喜歡我,也祝願你們這次行程愉快。“中間泄洪,兩邊發電。小船坐電梯,大船爬樓梯。”這幾句話就是對宏偉三峽大壩工程的真實寫照。 首先,我要給你們介紹的是三峽大壩的最高處——罈子嶺,因爲這裏的山頭就像是家裏的泡菜罈子蓋而被譽爲“罈子嶺“。在罈子嶺下面的這一本大書,對三峽大壩工程做了比較前面的介紹,讓我們翻開其中的一頁來看看:三峽工程壩頂高程185米,壩長2309.47米,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年發電量1000億千瓦.時……如果站在罈子嶺觀景臺俯視,三峽大壩的景觀可一覽無遺,大壩、平湖盡收眼底。三峽大壩就像銀色的巨龍橫臥江中,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在這裏被截流。壩上是平靜的湖水,壩下是波濤洶湧的激流。

  歡迎我們的朋友來到三峽工程的第二個景點:185平臺,這裏是離大壩最近的地點。因爲大壩還在修建中,現目前還不能對遊客開放,所以我們只能在185平臺望一望大壩。我們可以看到湖面上煙霧瀰漫,隱約可以看到遠處湖中的小島。

  最後歡迎大家來到截流紀念園,在這裏可以看到一張張工人們爲修造山峽大壩日夜勞作的照片,還有那些修築三峽大壩的挖土機、絞石機等工具,園中的那一塊塊多面體的石頭,就是截流石。沒有這些工具,就沒有三峽大壩,沒有這些不辭勞苦,勤奮工作的工人就沒有三峽大壩的今天!今天的旅遊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光臨。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7

  各位上海來的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三峽,我姓張,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陪同各位一起遊覽三峽大壩的罈子嶺。

  現在就讓我們沿着三峽大壩的路線開始遊覽吧,請大家跟我走。三峽大壩最高觀察點——“罈子嶺”。 “罈子嶺”是這個三峽大壩風景區的美景之一。每當節假日,在這裏遊人如織,有來自國內的遊客,也有高鼻子,紅頭髮,黃頭髮,白頭髮的外國遊客。

  大家請跟我來看這一塊介紹三峽大壩的牌子吧,上面介紹了三峽工程壩頂高程185米,壩長2309.47米,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年發電量1000億千瓦.時……

  遊客們,大家一定很想到罈子嶺頂上去觀賞吧。大家上去要注意安全,不要擁擠。請隨我上罈子嶺觀景臺吧。請遊客往下看:三峽大壩的景觀都盡收眼底:大壩、平湖、船閘、西陵大橋。三峽大壩就像銀色的巨龍橫臥江中,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在這裏被截斷。壩上是平靜的湖水,壩下是波濤洶湧的激流。大壩正在泄洪,壩上的洪水經過大壩的泄洪孔噴射出來,氣勢如虹,場面非常壯觀。順着江水奔流的方嚮往下看,一條幫助過往船隻過壩的五級船閘導航渠出現在眼前,它與大壩、河流構成一箇三角形,罈子嶺就在三角形內。

  然後,我們來到185觀景臺,這裏的高度與大壩的高度齊平,所以這裏叫185觀景臺,在這裏我們看到了近處的景物:高峽平湖,武警守衛,湖面上煙霧瀰漫,還有我們秭歸的新縣城和湖中的小島。

  再看遠處那西陵大橋吧,它位於三峽大壩右岸下游的截流紀念公園,在截流紀念公園裏,展示了當年三峽截流施工場地的遺蹟。在截流時,從江底撈起的形狀各異的古石和使用過的大型機械,還有從被淹的三峽庫區移植來的珍稀古樹,進入千里三峽紀念館,一幅巨型畫卷吸引住我,它真實記錄了截流之前千里三峽的秀麗風光。 大家很想去公園遊賞吧,請隨我到公園裏的親水平臺吧。看那一條條水柱好像大壩泄洪時噴出的水柱,不時變換着形狀,我們盡情地在這裏戲水。我們來到公園裏正對泄洪口的江邊,我聽到巨大的泄洪聲和驚濤拍岸聲,水霧隨風飄來,帶來陣陣清涼。

  遊客們,三峽大壩的奇觀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夠。現在,請大家自由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更要講究文明,不亂扔亂踩,大家盡情地去欣賞三峽大壩的美景吧!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武漢快樂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能和大家相逢在這美麗的宜昌並和大家一齊度過這段完美的時光我感到十分的榮幸。我是導遊員小張,大家能夠叫我張導,這是我們司機唐師傅,唐師傅開車十幾年,有很高的水平和豐富的經驗,大家能夠放心欣賞窗外的風景。在接下來的時光將由我們兩個爲大家服務,我必須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能夠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量想辦法替您解決。期望我和唐師傅的服務使您在這次旅途中感到開心,愉快。我們這天要去參觀的就是舉世禮貌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禮貌。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個性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透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能夠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透過3000噸級客貨輪。三峽大壩建成後構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

  民”,任務十分繁重。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20xx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xx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xx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理解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二、葛洲壩水電站利潤,在每度電上網價格4、2分的基礎上,從1993年起每度電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後不再提高。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xx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防洪。前面已講過,防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顯著,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區,可將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調查資料顯示,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的直接經濟效益爲25億元。若遇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時,經三峽工程調節可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爲:可減少農村淹沒損失510億元,減少城鎮淹沒損失240億元,減少江漢油田淹沒損失9億元,以上各項合計達769億元。此外還可避免大堤、垸堤潰決而造成的超多人口傷亡;避免洪水對武漢市的嚴重威脅,避免京廣、漢丹等鐵路幹縣中斷或不能正常運行;避免災區疾病流行,傳染病蔓延;避免洪災帶來的饑荒、救災、災民安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效益是很難用經濟指標來具體表示的。二、發電。“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經長江三峽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當於每年有5000萬噸原煤或2500萬噸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峽水電站建成後,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年平均發電量,在必須時期內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達

  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到達847億度,相當於我國1992年全年發電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電收入達181億元,除在幾年時光內還清貸款本息外,還可成爲國家繳納利稅的大戶。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超多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能夠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光。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四、航運。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能夠從重慶直達漢口。經三峽水庫調節,每年枯水季節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約增加0、5米,保證3萬噸級船隊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興建三峽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三峽工程對水生珍稀動物的影響。(一)對白鰭豚的影響。白鰭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爲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到長江口約1600公里的江段內。總頭數已下降到200頭左右,其中50%分佈在湖北石首縣至武漢江段。三峽工程建成後,中上游段航運事業將發達起來,輪船密度增大,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白鰭豚的分佈範圍將縮短200公里。爲保護白鰭豚,政府擬建立嚴格管理、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二)對中華鱘的影響。中華鱘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是一億四千萬年前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稱,最大可達500公斤以上。中華鱘主要生活在海區,只是到性腺發育成熟後即從東每進入長江口,一向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產卵,然後再游回大海。葛洲壩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國家爲了保護中華鱘物種,除明令禁止商業性捕撈外,還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並將幼鱘放流入長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採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鱘腦垂體給

  雌鱘催產。自1984年至1987年,共放流入長江的幼鱘達77萬尾。三峽工程位於葛洲壩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在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有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工程下游的棲息和產卵活動。此外,三峽工程還將對其他的動物和庫區氣候產生不一樣程度的影響。第二,三峽工程對三峽地區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的影響。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遊者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很擔心:大壩建好蓄水後,三峽那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會不會被淹沒呢?是不是就要“告別三峽”呢?其實不然,三峽工程位於西陵峽的中上段,三峽工程實際上隻影響兩個半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上半段。而三峽兩岸的山峯峯頂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峯上秀麗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爲922米,而江面寬僅150米~200米。三峽水庫蓄水後,即使在冬季枯水季節蓄水水位升高難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會超過175米海拔高程,三峽的峽谷感絲毫不會減弱,遊客仍要引頸仰視,才能一睹神女峯的風采。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的自然風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觀如“粉壁牆”、“孟良梯”、“古棧道”以及“涪陵白鶴梁石刻羣”和“雲陽張飛廟”等將被淹沒,國家將組織有關專家將它們照原樣或

  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館、或整體搬遷等方法加以保護,仍可供遊人觀賞。綜上所述,三峽水庫蓄水後,“瞿塘雄、巫峽幽、西陵秀”的自然風光總格局不會改變,雄偉壯麗的三峽仍然會以迷人的風采使遊人流連忘返。

  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庫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三峽江段庫區兩岸幽谷深澗中的一批新景觀將相繼出現,此刻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時可乘坐遊艇前去遊覽。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它那多種現代化的巨型建築物,大壩泄流時構成的氣勢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將成爲三峽旅遊線上游人必看的宏偉景觀。

  好了,各位朋友,宏偉的三峽工程建築工地就要到了,我將帶大家登上整個壩區的最高點——罈子嶺,讓大家和我一齊去感受一番那氣勢恢宏、熱火朝天的建築場面吧!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9

  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中游,古稱“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夷陵,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之稱。

  宜昌依江而建,是中國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宜昌是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戰略設施的所在地,被譽爲“世界水電之都”。下面我們要去參觀的是宜昌境內的世界第一壩——三峽大壩。我們的車現在正行駛在三峽專用公路上了,三峽專用公路是三峽工程配套工程之一,是現在進入三峽壩區的唯一通道,公路上有橋樑34座,其中特大型橋樑4座,雙線隧道5座,其中最長的“木魚槽”隧道單線長3610米,是當時我國最長的公路隧道之一。三峽大壩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m,壩高185m,工程總投資爲4954.6億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xx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大壩爲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峽大壩左右岸安裝32臺單機容量爲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2臺5萬千瓦電源電站,其225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爲世界第一,三峽大壩榮獲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紀錄。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長達600公里的水庫,採取分期蓄水,成爲世界罕見的新景觀,

  工程竣工後,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作用,並將顯着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無法比擬的。

  下面我要給大家分清方位,順江流的方向而分辨左岸和右岸。攔河大壩以左岸爲起點,延伸到長江南岸的白巖尖,軸線全長約爲2309米,屬於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建成以後,壩頂寬15米,底寬124米,壩頂高程是185米。這樣萬里長江就在西陵峽中段被攔腰截斷了,從三峽大壩直至商議重慶市六百多公里水路就形成一箇天然的河道型水庫,水庫容量爲393億立方米。正常水位蓄水是海拔175米,洪水來領之前,便會開閘泄洪,將海拔降到145米,等待洪峯的來臨,這樣就有效的避免洪峯給我們長江下游帶來的災害。大家如果登上罈子嶺的頂部觀景臺,便可俯瞰三峽壩區的施工全貌,飽覽西陵峽黃牛巖的秀麗風光和秭歸新縣城的遠景。接着我們要乘坐觀光車前往下一個景點:185觀景平臺,因其海拔高達185米,所以取名185觀景平臺。它與大壩的壩頂是等高的,從左手方向看去,就是已經修建完工的攔河大壩的正面。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垂直升船機的修建部位。從您的右手方向看去就是已經蓄水到165 米水位的三峽水庫。大壩的正常蓄水水位達175米,也就是我們腳下的10米高度的地方。現在我們下車就可以一覽無餘地近觀大壩的背影和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

  最後我們要前往截流紀念園。截流紀念園於1995年在三峽壩區建成開放。它是以三峽工程的截流爲主題,集遊覽,科普,表演,休閒等功能爲一體的國內首家水利工程主題公園。大家所看到的這個景區佔地面積93萬平方米,投資3000多萬。現在大家看到的用金黃色的字體寫着“截流再現”四個大字的就是我們的截流再現放映廳,它是採用現代高科技的幻影成像技術,更加直觀生動地向大家再現長江三峽的截流。大家有沒有覺得三峽大壩是一箇十分偉大的工程呢?

  看完我們的三峽大壩,大家的心中有沒有覺得十分感慨?非常感謝大家今天的配合,現在我們先回酒店休息,晚上再告訴大家明天的具體行程。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旅客: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遊小趙,緊隨着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我一起漫遊宜昌,宜昌市情導遊詞。預祝大家在這裏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裏。

  在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國古戰場, 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國新興的工業和旅遊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水電城!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峽畔有着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土地富饒,風光旖旎。這顆明珠正是“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於湖北省西部重慶市東部,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西陵峽畔,因而譽爲峽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著稱,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因爲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三國時吳蜀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有415萬人口,全市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249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33。8萬,市內有三條主要幹道,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貫穿整個城區,市內橫跨長江兩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謂水路,公路,鐵路,空路,路路皆通。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長江八大港口之一。焦柳鐵路和宜萬鐵路在宜昌交匯。三峽機場是三峽地區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國際備降機場。以宜黃高速,滬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條國道爲主幹的公路四通八達。

  宜昌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縣治,曾有過夷陵,宜州,峽州,東湖等十幾個名字,用的最長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勢而得名。它的意思是說:“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說奔騰咆哮的長江一到宜昌,江面變的開闊,兩岸的高山也逐漸成爲丘陵,清朝雍正年間,朝庭認爲這個夷字犯了忌諱,因爲漢人們把他們稱爲夷族,所以改名宜昌,爲什麼叫宜昌呢?宜昌有順應天時宜於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地扼長江三峽之口,故有峽州之稱。清朝雍正20xx年改稱爲宜昌取於“宜於昌盛”之意。更因位於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於是又有着“川鄂咽喉”“三峽門戶”的美稱。

  夷陵千年滄桑話,距今20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戰國時期爲楚邑,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於此,夷陵之名始見於史。東漢建安十三年(220xx年)的吳魏夷陵之戰;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發生於此地,三國時期,劉備爲關羽報仇,率領幾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吳國。吳將陸遜僅有五萬人,退入夷陵一線,等蜀軍“兵疲意詛”反攻條件成熟,命令以火攻蜀,大火燒了四十座營寨,蜀軍大敗,劉備連夜退入白帝城。這就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故事。夷陵大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歷史悠久的宜昌文化源遠流長,作爲楚文化的搖籃,巴文化的發祥地。一些特有的風俗如土家族的“哭嫁”被約定成熟的沿傳下來。

  所謂巴楚山水育英才,宜昌人傑地靈。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於此,相傳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人,她輔佐皇帝,開創了中華基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宜昌走出了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宜昌孕育了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詩仙李白、武聖關羽、茶聖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等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以及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

  宜昌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宜昌就是歷代的州府所在地。在夏、商、周時代爲古荊州地。蜀漢章武二年(220xx年)的吳蜀夷陵之戰均發生在這裏。明、清時期,爲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呀片戰爭爆發,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宜昌就被闢爲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後在這裏設立了領事館。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及近郊設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濟非常落後。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企業和一批重點企業。1994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爲沿江開放城市並被列入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今日宜昌湧現了一批龍頭企業如宜化集團,稻花香酒業,興發集團。

  西陵山水天下佳。宜昌屬於丘陵地貌,地處秦巴山脈和武夷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複雜多樣。市內有大小溶洞,如白馬洞,三遊洞,龍泉洞,乃古代地下水溶蝕作用而形成,洞幽奇特,不失爲旅遊的好去處。宜昌不僅有山色之美,而且還有水鄉之秀。宜昌的水係爲外流水系,以長江爲主脈,河流衆多,河網密集,水量豐富。除長江,清江外,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9條。由於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爲開發水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宜昌水能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佔全國可開發量的8%。遊客們可能要問了3000萬千瓦是什麼概念呢?我們通常用“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力量恢弘,三峽的水能相當於4000多匹馬做功的能量,而且是隻做功不喫草的馬,是永遠奔騰不息的駿馬!建成的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工程,裝機26臺,年發電量達847億度。除三峽工程外,宜昌還擁有葛洲壩電站,隔河巖電站等大小水電站。在方圓直徑不到100公里的範圍內,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和如此充分的開發程度,宜昌是世界上是僅有的,因此宜昌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真可謂是世界水電之都。

  近代的宜昌,由於葛洲壩的興建,帶來了宜昌的第一次振興,實現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躍,而三峽工程的興建給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興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當然宜昌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在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爲沿江開放城市,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西部大開發的東大門,也是湖北大角戰略的一箇支撐點。

  宜昌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18度,是非常適合人居住和旅遊的城市,宜昌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具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生物,旅遊四大資源。

  那麼在這裏呢,我就說說咱們宜昌的水能資源,市域內江河縱橫,除長江、清江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水能可開發量3000萬千瓦,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電站————清江隔河巖水電站,有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以及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此外還有300多座星落密佈的中小水電站,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如此充分的開發密度,世界上是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礦產資源也相當富集,市域內探明的礦種53種,大礦牀14處,磷是全國6大磷礦之一,石墨礦是全世界四大優質石墨礦牀之一,煤礦、金、銀,銅等都有極大的工業開採價值。

  宜昌市氣候宜人,優質的土壤爲柑桔、茶樹各種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因此宜昌也被譽爲“柑橘之鄉”“茶葉之鄉”。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就曾提到此地是茶葉種植發展的“最適宜區”。宜昌茶葉主要分佈在半高山地帶,“高山雲霧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宜昌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產量居湖北省前列。在五峯後河、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羣落。尤其是五峯後河原始森林中的珙桐,是第四紀冰川未被滅絕的倖存者,被成爲世界植物的“活化石”。

  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擁有各類旅遊資源747處。以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爲代表的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這裏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雄風猶存的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爲"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衆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今日宜昌,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宜昌正以她獨特的風采,昂首屹立在長江之濱,朝世界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闊首前進。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1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這是毛澤東1956年三次暢遊長江之後寫下的氣勢磅礴、豪情滿懷的光輝詩篇。今天,他老人家當年的暢想終於在三峽建設者的手中化作了美好的現實。

  要說三峽大壩,不能不先說長江三峽。長江三峽位於長江上游渝鄂川界處,跨重慶市的奉節、巫山和湖北省的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和宜昌市。西起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2千米。兩岸因燕山運動褶皺隆升的巫山、黃陵廟和八面山山地,由於長江強烈切穿,形成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大峽及大寧河寬谷、香溪寬谷,總稱爲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在旅遊觀光中更有其獨特的魅力。罈子嶺觀景臺是三峽大壩工程旅遊觀光的制高點,登上罈子嶺,極目遠眺,三峽大壩工程的景觀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正在建設中的三峽大壩工程的工地上,滾滾的濤聲,鼎沸的人聲和轟鳴的機器聲,聲聲入耳,匯成了一首熱火朝天,洶湧澎湃的勞動交響曲。

  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從宜昌到重慶綿延650公里的人工湖,到那時,碧水連天,煙波浩淼,“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將展現在世人面前。三峽大壩則宛如一條出海的蛟龍騰飛江中,又如一架美麗的彩虹橫臥江上。兩岸羣山疊翠,綠水環繞,小島星羅棋佈,溪流蜿蜒曲折,峽谷縱橫交錯,秀美的自然風光必將令人們如遊畫廊,心曠神怡。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2

  大家好!歡迎您到三峽大壩參觀遊覽!下面我將通過介紹,使大家對工程有一箇較爲全面的瞭解。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三峽工程的1:1250的微縮模型,它反映的是20xx年三峽工程全面竣工之後的壩區景觀。先讓我們來確認一下我們目前所處的方位吧!剛纔各位途徑享有“公路博物館”之美譽的三峽工程專用公路、壩區主幹道江峽大道後,經過了永久船閘,然後盤山而上來到了三峽壩區15.28平方公里徵地範圍內的海拔制高點—罈子嶺。罈子嶺因其山體形狀酷似四川人做泡菜的罈子倒扣在山頂上而得名,海拔262.48米,只要大家登上罈子嶺的頂部觀景臺,便可俯瞰三峽壩區的施工全貌,飽覽西陵峽黃牛巖的秀麗風光和秭歸新縣城的遠景。因此,罈子嶺作一箇永久性的觀景臺,隨時歡迎您的到來。

  模型上的藍色水流代表長江,長江的左岸右岸是如何區分的呢?順水而立,您的右手方向爲右岸,即通常所說的江南,相對地,各位剛纔來的這一邊爲長江的左岸,即爲江北,背對的是長江的下游宜昌方向。

  宏偉的長江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由橫跨長江的攔河大壩、位於其中段的泄洪壩段、左右岸發電廠房及通航建築物組成。它的建設方岸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

  攔河大壩以185平臺爲左岸起點,延伸到長江南岸的白巖尖,軸線全長約爲2309米,屬於混凝土重力壩(用混凝土澆築的依靠壩體的自重來對抗庫區的水壓和其它荷載作用不同於另一種壩—拱壩)。大壩建成之後,壩頂會形成一條溝通江南與江北的公路,寬度爲15米,大壩底部寬度爲124米,如果您從側面看這個大壩剖面,它呈現爲直角梯形,大壩的海拔高程與185平臺等高,爲海拔185米。這樣,萬里長江就將在西陵峽中段被攔腰截斷,從三峽大壩直至上游重慶市六百多公里的水路就將形成一箇天然的河道型水庫,水庫容量爲393億立方米,正常水庫水位是海拔175米,洪水來臨之前,將水位降低至海拔145米,這樣防洪庫容量達到221.5億立方米。

  中段的泄洪壩段長483米,22個溢流表孔(寬爲8米,堰頂高程156米,主要作用是泄洪)與23個溢流深孔(7米9米,孔底高程爲90米,主要作用是衝沙。)主要承擔渲泄洪水和清除泥沙的任務,泄洪的設計最大流量是11.6萬立方米/秒,相當於千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因爲歷史上長江上最大的洪水發生於1870年,當時的最大水流量爲10.8萬立方米/秒。黃陵廟的木柱上就留下了當時的水跡,這爲我們的三峽工程的設計提供了珍貴的水文質料。相信1998年的洪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荊江大堤全面告急、牌洲灣決口、九江新區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00億,這次洪水的最大流量是6.8萬立方米/秒。所以在大壩竣工之後,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將大大提高。

  位於泄洪壩段兩邊的是左右兩個壩後式廠房,模型上的圓孔代表我們將來要安裝的水電機組的臺數,我們將在左岸發電廠房安裝14臺水電機組,右岸發電廠房安裝12臺水電機組,每臺機組的單機容量爲70萬千瓦。相當於一箇丹江口水電站的發電量。這樣大容量的發電機組目前在全世界僅有21臺,其中目前居世界第一位的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擁有18臺,目前居世界第三位的美國大古力水電站擁有3臺,而將來三峽水電站將擁有26臺水電機組(每臺機組重達600噸超過埃菲爾鐵塔),總裝機容量達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依度,相當於葛洲壩水電站年發電量的6.5倍,相當於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年發電量的10倍,於當今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相比,其三峽大壩爲中心,可以輸送到1200平方公里左右,最東—上海;最西—蘭州;最南—廣州;最北—天津,源源不斷地輸向華中、華東和四川東部地區,促進這些地區的水電開發和經濟騰飛,實現“西電東送”的戰略格局。水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不會消耗自然資源和造成環境污染。三峽工程每年可以節約四千萬噸至五千萬噸的原煤,減少火力發電,減輕環境污染,從而優化中國的能源結構。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參觀舉世文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文明。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

  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可以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客貨輪。

  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 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民”,任務十分繁重。 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20xx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 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xx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xx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 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

  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接受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二、葛洲壩水電站利潤,在每度電上網價格4、2分的基礎上,從1993年起每度電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後不再提高。

  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xx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洪。前面已講過,防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顯著,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區,可將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調查資料顯示,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的直接經濟效益爲25億元。若遇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時,經三峽工程調節可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爲:可減少農村淹沒損失510億元,減少城鎮淹沒損失240億元,減少江漢油田淹沒損失9億元,以上各項合計達769億元。此外還可避免大堤、垸堤潰決而造成的大量人口傷亡;避免洪水對武漢市的嚴重威脅,避免京廣、漢丹等鐵路幹縣中斷或不能正常運行;避免災區疾病流行,傳染病蔓延;避免洪災帶來的饑荒、救災、災民安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效益是很難用經濟指標來具體表示的。

  二、發電。“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經長江三峽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當於每年有5000萬噸原煤或2500萬噸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峽水電站建成後,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年平均發電量,在一定時期內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達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達到847億度,相當於我國1992年全年發電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電收入達181億元,除在幾年時間內還清貸款本息外,還可成爲國家繳納利稅的大戶。

  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可以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間。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

  四、航運。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可以從重慶直達漢口。經三峽水庫調節,每年枯水季節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約增加0、5米,保證3萬噸級船隊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興建三峽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三峽工程對水生珍稀動物的影響。

  (一)對白鰭豚的影響。白鰭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爲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到長江口約1600公里的江段內。總頭數已下降到200頭左右,其中50%分佈在湖北石首縣至武漢江段。三峽工程建成後,中上游段航運事業將發達起來,輪船密度增大,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白鰭豚的分佈範圍將縮短200公里。爲保護白鰭豚,政府擬建立嚴格管理、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

  (二)對中華鱘的影響。中華鱘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是一億四千萬年前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稱,最大可達500公斤以上。中華鱘主要生活在海區,只是到性腺發育成熟後即從東每進入長江口,一直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產卵,然後再游回大海。葛洲壩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國家爲了保護中華鱘物種,除明令禁止商業性捕撈外,還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並將幼鱘放流入長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採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鱘腦垂體給雌鱘催產。自1984年至1987 年,共放流入長江的幼鱘達77萬尾。三峽工程位於葛洲壩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在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有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工程下游的棲息和產卵活動。

  此外,三峽工程還將對其他的動物和庫區氣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二,三峽工程對三峽地區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的影響。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遊者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很擔心:大壩建好蓄水後,三峽那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會不會被淹沒呢?是不是就要“告別三峽”呢?其實不然,三峽工程位於西陵峽的中上段,三峽工程實際上隻影響兩個半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上半段。而三峽兩岸的山峯峯頂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峯上秀麗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爲922米,而江面寬僅150米~200米。三峽水庫蓄水後,即使在冬季枯水季節蓄水水位升高難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會超過175米海拔高程,三峽的峽谷感絲毫不會減弱,遊客仍要引頸仰視,才能一睹神女峯的風采。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的自然風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觀如“粉壁牆”、“孟良梯”、“古棧道”以及“涪陵白鶴梁石刻羣”和“雲陽張飛廟” 等將被淹沒,國家將組織有關專家將它們照原樣或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館、或整體搬遷等方法加以保護,仍可供遊人觀賞。

  綜上所述,三峽水庫蓄水後,“瞿塘雄、巫峽幽、西陵秀”的自然風光總格局不會改變,雄偉壯麗的三峽仍然會以迷人的風采使遊人流連忘返。 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庫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三峽江段庫區兩岸幽谷深澗中的一批新景觀將相繼出現,現在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時可乘坐遊艇前去遊覽。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它那多種現代化的巨型建築物,大壩泄流時形成的氣勢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將成爲三峽旅遊線上游人必看的宏偉景觀。

  好了,各位嘉賓,宏偉的三峽工程建築工地就要到了,我將帶大家登上整個壩區的最高點——罈子嶺,讓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一番那氣勢恢宏、熱火朝天的建築場面吧!謝謝大家!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4

  三峽大壩導遊詞

  各位朋友,我們這天參觀舉世禮貌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禮貌。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個性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透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

  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能夠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透過3000噸級客貨輪。

  三峽大壩建成後構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民”,任務十分繁重。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17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__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__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

  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理解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二、葛洲壩水電站利潤,在每度電上網價格4、2分的基礎上,從1993年起每度電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後不再提高。

  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__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洪。前面已講過,防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顯著,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區,可將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調查資料顯示,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的直接經濟效益爲25億元。若遇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時,經三峽工程調節可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爲:可減少農村淹沒損失510億元,減少城鎮淹沒損失240億元,減少江漢油田淹沒損失9億元,以上各項合計達769億元。此外還可避免大堤、垸堤潰決而造成的超多人口傷亡;避免洪水對武漢市的嚴重威脅,避免京廣、漢丹等鐵路幹縣中斷或不能正常運行;避免災區疾病流行,傳染病蔓延;避免洪災帶來的饑荒、救災、災民安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效益是很難用經濟指標來具體表示的。

  二、發電。“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經長江三峽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當於每年有5000萬噸原煤或2500萬噸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峽水電站建成後,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年平均發電量,在必須時期內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達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到達847億度,相當於我國1992年全年發電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電收入達181億元,除在幾年時光內還清貸款本息外,還可成爲國家繳納利稅的大戶。

  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超多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能夠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光。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

  四、航運。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能夠從重慶直達漢口。經三峽水庫調節,每年枯水季節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約增加0、5米,保證3萬噸級船隊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興建三峽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三峽工程對水生珍稀動物的影響。

  (一)對白鰭豚的影響。白鰭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爲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到長江口約1600公里的江段內。總頭數已下降到200頭左右,其中50%分佈在湖北石首縣至武漢江段。三峽工程建成後,中上游段航運事業將發達起來,輪船密度增大,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白鰭豚的分佈範圍將縮短200公里。爲保護白鰭豚,政府擬建立嚴格管理、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

  (二)對中華鱘的影響。中華鱘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是一億四千萬年前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稱,最大可達500公斤以上。中華鱘主要生活在海區,只是到性腺發育成熟後即從東每進入長江口,一向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產卵,然後再游回大海。葛洲壩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國家爲了保護中華鱘物種,除明令禁止商業性捕撈外,還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並將幼鱘放流入長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採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鱘腦垂體給雌鱘催產。自1984年至1987年,共放流入長江的幼鱘達77萬尾。三峽工程位於葛洲壩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在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有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工程下游的棲息和產卵活動。

  此外,三峽工程還將對其他的動物和庫區氣候產生不一樣程度的影響。

  第二,三峽工程對三峽地區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的影響。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遊者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很擔心:大壩建好蓄水後,三峽那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會不會被淹沒呢?是不是就要“告別三峽”呢?其實不然,三峽工程位於西陵峽的中上段,三峽工程實際上隻影響兩個半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上半段。而三峽兩岸的山峯峯頂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峯上秀麗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爲922米,而江面寬僅150米~200米。三峽水庫蓄水後,即使在冬季枯水季節蓄水水位升高難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會超過175米海拔高程,三峽的峽谷感絲毫不會減弱,遊客仍要引頸仰視,才能一睹神女峯的風采。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的自然風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觀如“粉壁牆”、“孟良梯”、“古棧道”以及“涪陵白鶴梁石刻羣”和“雲陽張飛廟”等將被淹沒,國家將組織有關專家將它們照原樣或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館、或整體搬遷等方法加以保護,仍可供遊人觀賞。

  綜上所述,三峽水庫蓄水後,“瞿塘雄、巫峽幽、西陵秀”的自然風光總格局不會改變,雄偉壯麗的三峽仍然會以迷人的風采使遊人流連忘返。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庫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三峽江段庫區兩岸幽谷深澗中的一批新景觀將相繼出現,此刻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時可乘坐遊艇前去遊覽。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它那多種現代化的巨型建築物,大壩泄流時構成的氣勢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將成爲三峽旅遊線上游人必看的宏偉景觀。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5

  今天我就要去三峽大壩了!一路上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山石,“看”那邊的山石像一位毛爺爺在睡覺·······我還看見房子造在高高的山頂上。到了山峽大壩,我奇怪地是爬山也不用走路嗎?電梯可以直接給我們送上山頂,逗的我們哈哈大笑!山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位於西陵中段三鬥坪中堡島,南臨湖北省姊歸新縣城。大壩長1983米,壩頂海拔高18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有電站裝機26臺,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840億千瓦小時,相當於10座大亞灣核電站。

  我有幸於20__年5月6日遊覽了三峽大壩,登上185平臺時第一感覺是,這實在是太美了,大壩和長江盡收眼底放眼望去,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六道巨大的門高100多米左右,聽導遊說這道門叫做閘門,當船使進去時閘門就關了,在慢慢的把船升起來,這樣船就從下游到了上游最後就打開閘門船就可以走了。我聽完導遊的講解心裏不只知道有多麼好奇。

  三峽大壩不僅可以把船安全的送走,還可以防洪,發電,航運,養,供水功能,最大的特點可以防洪水。最後我懷依依不捨的心情回了家。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6

  初聞白帝城,是在小學的語文課上。“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詩給我描繪了一箇被彩雲環繞,祥和而又美麗的白帝城,後來學了歷史,劉備白帝託孤的故事給白帝城帶來了悲涼的氣氛,歡快的樂曲被打斷了。我還很有些怪劉備,而事實上,劉備要比李白早的多。

  之後不久,我就親眼見到了真實的白帝城,那原本只存在於我想象中的遙遠的影像。由於航船的時間,我只能趕在天黑時下船。夜遊白帝城,聽起來也不錯。帶着暢遊三峽前歡快激動的心情,我踏上了這片土地。

  盛夏炎熱的空氣在晚上仍有餘威,黑暗的天色也帶來諸多不便,當我拖着疲憊的雙腿和一身汗水凳上山頂,原本歡快的心情已所剩無幾。頓住腳步,整理一下心情,踏進了莊嚴的殿宇。一羣遊客正在聽導遊講述白帝託孤的故事,繞過他們,競自去參觀。

  正殿裏,一羣塑像給大殿蒙上了淒涼的色彩:劉備半躺在病榻上,蒼涼而無奈,面前是智名遠揚的孔明,但已找不到往日的瀟灑,滿面戚容,悲痛不已。旁邊是隻會哭泣的繼承者。逼真的雕塑彷彿讓人看到當時的畫面:臨死的劉備正在向一直倚重的臣子交待遺囑,孔明痛心的看着主公的漸漸離去,然而更讓他痛心是劉備的一段話:如果太子可立,就請盡心扶持,如果不行,就請自立。這話對忠心耿耿的孔明是多麼大的打擊和諷刺。良禽擇木而棲,劉備是他選擇的“良木”,盡心輔佐,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功高震主,功勞和才智都易於引起猜忌,他是忠心,然而劉備仍不放心。也就因爲劉備的這句話,孔明只能儘自己的全力去扶持那扶步起來的阿斗,直至心力交瘁,病死五丈原。也許他曾想過歸隱,然而劉備的話阻住了他,他別無選擇。

  沉重的感覺向我襲來,我離了這裏,去看其它的建築。然而,到處都是金戈鐵馬,將軍謀士,空氣裏充斥着陰謀,算計,悲傷和血腥的氣息。

  終於在一面牆上發現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原想它會打破這令人窒息的氣氛,卻不由得想起詩的寫作背景,無罪的李白被髮配流放,雖然碰巧得釋,但歡快的節奏難以掩蓋一切。

  不由深吸一口氣,走到山邊,向遠處望去。夜色中一切都顯的朦朧。但依然感覺得到長江在滾滾的向前奔流,就向歷史的車輪從未停止,剛纔的一切都有些模糊,站在白帝城上,卻沒有真實的感覺,歷史在我們之間形成遙遠的距離。

  現在,水位的升漲使山路淹默,上山的路變的十分短,我們離白帝城近了很多,但不知歷史是否能收回它所鋪設的長道。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7

  Tourists friends, hello, welcome you to the three gorges tourism. Seven hundred in the three gorges, the grand risk, pull beautiful beautiful, four seasons beautiful scene different style. Winter, spring pool, green west, blame BaiLingFeng, flying waterfall suspended; The summer water rises, the river surging; Your autumn the chill cold, ape cry. Into the three gorges somebody else, tasting the golden orange; On the three gorges dam, majestic momentum. Affectionate three gorges scenery, the people's enthusiasm, welcome you often swim here. I hope you happy in this trip, a nice day.

  TanZiLing scenic spot is a national first batch AAAA level scenic area, is the earliest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scenic area, in 1997, the official start of the reception foreign tourists due to its observation deck at the top like a named overturned jars, the scenic spot is located for the dam construction surveying points, elevation 262.48 meters, is the best place to watch the panoramic view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not only can enjoy the three gorges dam on the powerful ZhuangWei, still can watch stand bolt upright a precipice "Yangtze river gorge" fourth two-way five locks.

  TanZiLing scenic spot is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three gorges site, is the best place to watch the panoramic view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TanZiLing for inverting image outside a jar. Scenic area of about 100000 square meters of the whole scenic spots including the observation deck, anaglyph big book, iron and steel group, one hundred million Jiang Shi model room and green belts, and so on, showed the long-standing three gorges culture comprehensive, expressed the people hydration and water as a distinct theme, man can conquer nature.

  TanZiLing because its shape looks like a mountain of sichuan people make kimchi named buckle the jar at the top of the hill, elevation 262.48 meters, the three gorges dam is 15.28 square kilometers lan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commanding heights above sea level, on the top of the TanZiLing observation deck, overlooking the three gorges dam construction, get a good view of the xiling cattle rock's beautiful scenery and the prospect of new county zigui.

  Legend has it that dayu harnessing of 3 a house but not into, in god cow help through KuiMen, pushed open the channel in 400, familiar people gratitude, with a huge boat carrying 24 pig head and a large altar wine to treat. To the accomplishment, but see that god cattle smoke cloud, only left a video in the high mountain, after the people called scalpers rock. The dayu also track god cattle travel, left over from a statue of stone as a souvenir. Touched by people for a long time refused to leave, make huge boat in the river on the waiting, the giant ship into a small island – being built at zhongbaodao island. The ship's pig into the river, will be 24 in rocks, and the altar wine is on the left bank, unreal TanZiLing and popular. Buddha, it is said that on sunny weather, the breeze peak to peak in the river, wine consumption binge, also really ecstatic.

  The entire park in a highly increasing from top to botto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showrooms, mainly by the model ten thousand a recently stone, river closure, the three gorges dam foundation, silver version gobbledygook and TanZiLing landscape, such as the observation deck and spectacular fountains and beautiful waterfalls, winding streams, green lawn, this process, in a static dynamic, moving in the static, as if place oneself in the beautiful paradise.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爲大家服務。我是來自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的導遊,我姓溫,大家可以叫我小溫。在大家遊覽重慶的期間,我會竭盡所能爲大家服務,如果小溫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夠提出來,以便我的改進;做得好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給予我肯定,以增強我的信心。我預祝大家的這次旅途,玩得開心,喫得撐心,住得舒心。謝謝大家!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從朝天門出發,就開始了我們的三峽之旅。大家都說:“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遊三峽,不算瞭解長江。”在我們的三峽之旅開始之時,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長江三峽的整體情況。

  一開始講長江三峽,就不得不說說長江。衆所周知,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中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我國青海,西藏,雲南等11個省市,最後匯入東海,全長6300多千米,流域面積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5。

  長江自西向東流淌,在重慶境內約長683千米。長江流經重慶奉節時,衝破了那裏的崇山峻嶺,奔騰而下,就形成了我們今天即將見到的,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首。它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及中間的峽谷地帶組成,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橫穿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和宜昌5個縣,全長193公里,它以“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而馳名。

  杜甫的詩句“衆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講的就是,長江三峽的第一峽——瞿塘峽。瞿塘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到巫山大溪鎮,全長8千米,是三個峽中最短的,卻是最雄偉壯觀的。

  第二個峽是巫峽。巫峽西起巫山大寧河口,東到湖北巴東關渡口,全長45千米,以幽深秀麗著稱,固有“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來讚美巫峽。

  最後一箇峽便是西陵峽。西陵峽西起湖北秭歸香溪口,東到宜昌南津關,全長70千米。曾經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而著稱,但由於三峽工程蓄水的原因,這裏的水勢已變得平緩,高峽出平湖,除部分景觀淹沒庫底之外,多數綺麗風光依然如舊。

  位於西陵峽內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即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工程建築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壩高185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時,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蓄水位爲175米。三峽工程具有發電、防洪、通航三大作用。

  遊客朋友們,在我們的這次三峽之旅的途中,我們會經過像白鶴梁,豐都名山,石寶寨等等,著名的名勝遺蹟,接下來,我們就去雲陽的張飛廟看一看。

  張飛廟又名張桓候廟,始建於三國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可謂歷經滄桑,經久不衰。但是,由於三峽工程的蓄水,張飛廟會被淹沒水底,於是,國務院爲張飛廟量身定做了搬遷的保護項目。從1998年開始,經過了6年的艱辛工作,終於將張飛廟從雲陽的飛鳳山搬遷至現在的盤石鎮。張飛廟現在90%的構建都是從老廟拆遷來的材料,仍然保持着老廟的地理特徵。

  張飛廟有“巴蜀一勝境,文藻一勝地”之譽。這個稱譽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大家聽我細細道來。張飛廟是一組完美的古建築羣,它依山取勢,坐巖臨江,層層疊起,錯落有致,廟內殿宇巍峨,古樸厚重,有“巴蜀一勝境”之譽,當之而不愧。文人騷客,每每遊覽了張飛廟之後,都會爲張飛廟之美景所觸動,於是,揮毫賦詩,留下了很多名人字畫碑刻、楹聯等在張飛廟裏,所以,人們就稱張飛廟爲“文藻一勝地”。

  講了張飛廟的這麼多,我想大家已經知道,張飛廟是爲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建。蜀將張飛,剛毅勇猛,一代英雄爲古今很多人所敬仰。很多遊客朋友可能要問,爲何張飛廟會建在雲陽,這兒與張飛南征北戰的地方都沒有明顯的聯繫?相傳,三國時期,吳蜀交戰,關羽戰敗而死,當時張飛正駐守閬中,聽聞自己的兄弟被殺害,心中怒火重重,立即召集兵馬,準備出征伐吳,爲關羽報仇。他的部下張達、範疆知道這次出征很難勝利,可他們又害怕張飛的威武,於是,趁張飛醉酒睡着之時,將其殺害,並取下頭顱,準備投奔吳國。殊不知,吳蜀談和了,兩人聽說後,驚恐萬分,將張飛的頭棄之長江。當天,一漁夫在打漁時打撈起了張飛的頭顱,便將他的頭葬在岸邊。後來,當地的百姓還爲其修建了寺廟,就是最早的張飛廟。因此,就有了張飛“身葬閬中,頭葬雲陽”的奇妙傳說。

  張飛廟內的主要建築有結義樓、正殿、旁殿、助風閣、杜鵑廳等。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結義樓”,顧名思義,它是以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而命名的。這是一箇三層的木結構建築,紅柱黃瓦帶藻井,典型的盔頂式建築。進了結義樓,大家請看我們的右邊,我們抬頭可見臺基上:劉、關、張三人高舉酒杯,仰天長望,結義爲兄弟的那一派豪情。這組雕像,形象生動的將當年三位英雄灑血祭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時的那份慷慨、悲壯再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禁想感嘆三位英雄的豪爽。現在,請大家在看看我們的左邊,映入眼簾的是宋代書法三峽大壩導遊詞(六):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壯麗的長江三峽,首先,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長江。

  長江,我國最長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長河,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最後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至奉節奔騰而下,便形成了我們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我們現在所說的三峽就是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他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3公里。三段峽谷各有其特色,瞿塘峽是雄偉險峻,西起奉節白帝城,東止巫山縣大溪鎮,全長8公里,是最短的;巫峽是幽深秀麗,從重慶巫山縣大寧河口至湖北巴東涫渡口,全長45公里;西陵峽是灘多險急,西起湖北巴東涫渡口,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70公里。

  說到三峽,不得不提到讓世界矚目,讓我們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的三峽工程了。他於1994年破土動工,歷時17年,是座長達600多公里,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壩高185米,蓄水位175米的峽谷型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遊客朋友們,先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大寧河小三峽即爲著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源於陝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雲崖險峯,注入巫峽西口的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祕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於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有人讚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歎爲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雲,峯峯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後,兩岸峯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餘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爲古棧道的遺蹟。

  鐵棺峽,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裏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爲航程上的險途。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裏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遊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後腿還在山外。於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爲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考這“鐵棺”乃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並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懸棺羣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裏有24具黑棺。

  滴翠峽,繼續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佈,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啓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好了,小三峽我們就遊覽到此,接下來我們將前往我們的下一站——大昌古鎮,請大家做好下船的準備。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19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武漢快樂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能和大家相逢在這美麗的宜昌並和大家一齊度過這段完美的時光我感到十分的榮幸。我是導遊員小張,大家能夠叫我張導,這是我們司機唐師傅,唐師傅開車十幾年,有很高的水平和豐富的經驗,大家能夠放心欣賞窗外的風景。在接下來的時光將由我們兩個爲大家服務,我必須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能夠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量想辦法替您解決。期望我和唐師傅的服務使您在這次旅途中感到開心,愉快。我們這天要去參觀的就是舉世禮貌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禮貌。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個性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透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能夠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透過3000噸級客貨輪。三峽大壩建成後構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

  民”,任務十分繁重。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17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__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__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理解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二、葛洲壩水電站利潤,在每度電上網價格4、2分的基礎上,從1993年起每度電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後不再提高。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__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防洪。前面已講過,防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率十分顯著,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區,可將防洪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上可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調查資料顯示,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的直接經濟效益爲25億元。若遇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時,經三峽工程調節可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爲:可減少農村淹沒損失510億元,減少城鎮淹沒損失240億元,減少江漢油田淹沒損失9億元,以上各項合計達769億元。此外還可避免大堤、垸堤潰決而造成的超多人口傷亡;避免洪水對武漢市的嚴重威脅,避免京廣、漢丹等鐵路幹縣中斷或不能正常運行;避免災區疾病流行,傳染病蔓延;避免洪災帶來的饑荒、救災、災民安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效益是很難用經濟指標來具體表示的。二、發電。“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流經長江三峽的江水,如不加以利用,就相當於每年有5000萬噸原煤或2500萬噸原油白白流入了大海。三峽水電站建成後,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年平均發電量,在必須時期內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達

  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到達847億度,相當於我國1992年全年發電量的七分之一,每年信電收入達181億元,除在幾年時光內還清貸款本息外,還可成爲國家繳納利稅的大戶。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超多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能夠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光。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四、航運。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能夠從重慶直達漢口。經三峽水庫調節,每年枯水季節可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約增加0、5米,保證3萬噸級船隊的通行。

  然而,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興建三峽工程也有其不利因素,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三峽工程對水生珍稀動物的影響。(一)對白鰭豚的影響。白鰭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爲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到長江口約1600公里的江段內。總頭數已下降到200頭左右,其中50%分佈在湖北石首縣至武漢江段。三峽工程建成後,中上游段航運事業將發達起來,輪船密度增大,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白鰭豚的分佈範圍將縮短200公里。爲保護白鰭豚,政府擬建立嚴格管理、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二)對中華鱘的影響。中華鱘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是一億四千萬年前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稱,最大可達500公斤以上。中華鱘主要生活在海區,只是到性腺發育成熟後即從東每進入長江口,一向上溯到金沙江下游交尾產卵,然後再游回大海。葛洲壩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國家爲了保護中華鱘物種,除明令禁止商業性捕撈外,還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攻,並將幼鱘放流入長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攻採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鱘腦垂體給

  雌鱘催產。自1984年至1987年,共放流入長江的幼鱘達77萬尾。三峽工程位於葛洲壩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在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游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有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工程下游的棲息和產卵活動。此外,三峽工程還將對其他的動物和庫區氣候產生不一樣程度的影響。第二,三峽工程對三峽地區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的影響。這也是包括在座的所有旅遊者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很擔心:大壩建好蓄水後,三峽那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會不會被淹沒呢?是不是就要“告別三峽”呢?其實不然,三峽工程位於西陵峽的中上段,三峽工程實際上隻影響兩個半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上半段。而三峽兩岸的山峯峯頂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1500米,神女峯上秀麗婀娜的神女的海拔高度爲922米,而江面寬僅150米~200米。三峽水庫蓄水後,即使在冬季枯水季節蓄水水位升高難70米~80米,水位最高也不會超過175米海拔高程,三峽的峽谷感絲毫不會減弱,遊客仍要引頸仰視,才能一睹神女峯的風采。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的自然風光依然存在。但有些景觀如“粉壁牆”、“孟良梯”、“古棧道”以及“涪陵白鶴梁石刻羣”和“雲陽張飛廟”等將被淹沒,國家將組織有關專家將它們照原樣或

  移刻在175米高程以上,或建水下石刻博物館、或整體搬遷等方法加以保護,仍可供遊人觀賞。綜上所述,三峽水庫蓄水後,“瞿塘雄、巫峽幽、西陵秀”的自然風光總格局不會改變,雄偉壯麗的三峽仍然會以迷人的風采使遊人流連忘返。

  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庫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三峽江段庫區兩岸幽谷深澗中的一批新景觀將相繼出現,此刻有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那時可乘坐遊艇前去遊覽。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它那多種現代化的巨型建築物,大壩泄流時構成的氣勢磅礴的人工瀑布,必將成爲三峽旅遊線上游人必看的宏偉景觀。

  好了,各位朋友,宏偉的三峽工程建築工地就要到了,我將帶大家登上整個壩區的最高點——罈子嶺,讓大家和我一齊去感受一番那氣勢恢宏、熱火朝天的建築場面吧!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0

  十一長假,媽媽帶我參觀了世界第一大水力樞紐–三峽大壩。

  我們先來到了觀賞三峽大壩的最高點–罈子嶺。只見薄霧中的長江好似長長的緞帶,而三峽大壩猶如一柄長劍,橫在江中,把長江截成兩段。三峽大壩雖然已經佇立在了長江裏,但目前還沒有完工。瞧!大壩頂上還有一架架巨大而火紅的起重機在緩緩移動着。它們在建造一座升船機。它能讓3000噸以下的船隻在半個小時內更快地通過三峽大壩。而3000噸以上的船隻就得花3-4個小時,慢慢地從雙線五級船閘,一級一級地連續升高並通過五次船閘才能過壩。導遊說這叫“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升船機要在20__年才能投入使用。

  隨後,我們又來到了可以平視三峽大壩的185平臺。這裏爲什麼叫185呢?原來,185米是三峽大壩的海拔高度。我掩飾不住心中的激動,連忙奔上平臺。

  “真大啊!”我忍不住驚呼。這三峽大壩總長2309.47米,我放眼望去,無論怎麼伸長脖子,踮起腳尖,都看不到盡頭。離我最近的是還在建設中的升船機;再往前,是水力發電機房。在三峽大壩一共有26臺發電機呢!它們年平均發電量高達847億千瓦時。它把電源源不斷地送向全國各地,連我們上海用的也是三峽大壩的電呢!水力發電是利用綠色能源發電,一年可以少排二氧化碳1.1億噸,節約煤5700萬噸。

  再往前看,就是大壩最中間的部分–泄洪區。它總共有22個泄洪口,如果全部開啓,每秒可以排11萬立方米的水。在防洪時,它把洪水先存進“肚子”裏,再一點一點放出去,直到恢復到正常的175米水位線爲止。

  再往前努力看,大壩修長的身影已經被薄霧籠罩着,怎麼也看不見了。

  這壯觀的三峽大壩是全國電力的主要來源,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工程,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三峽大壩的作文5

  今天終於要到三峽大壩去參觀。太陽剛剛露出笑臉,同學們興致勃勃地上了車。

  在車上導遊介紹三峽大壩全長三十公里,全部用花崗岩修建而成。因爲花崗岩有防震、防火、防潮的三大特點,是世界建設者公認的修大壩最好的材料。三峽大壩發電輸送到全國大部分城市,創造了一百多項世界紀錄,七百多項發明專利。

  過了一會兒我們到截流紀念園。通過參觀和導遊講解,我們知道了長江截流是用巨大的石頭來填埋的。我彷彿看見上百輛大卡車裝着巨石宛如一條長龍向前駛去。

  在罈子嶺上頗有一種“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是如此的令人震撼。我無不感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嘖嘖稱讚的同時我們還不忘拿起相機拍下眼前的美景,留到日後細細品味。站在罈子嶺最高點鳥瞰整個三峽大壩宛如一條臥着的巨龍,將整個長江分成兩段。上游江水波濤洶湧,下游則如一面未打磨的鏡子。

  在經過三峽大壩前正好遇到泄洪放閘,江水奔流而下,宛如一匹匹脫繮的野馬齊頭並進撞擊在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晶亮的水花。

  在回校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三峽大壩不就是民族強盛的證明嗎?我不禁爲民族的繁榮昌盛而驕傲和自豪。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1

  女士們,先生們:

  長江三峽旅遊,可從重慶順江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遊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的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着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爲之傾倒。朋友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叫西陵峽。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爲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着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之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伕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宏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中上游的分界線。這裏建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度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遊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閒樂園等景點。穿過南津關以後,江面由20__多米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瀾、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峯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淨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宇映襯着時,酷似一副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即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坐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落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中人物,故名燈影峽。

  ◎ 仙人橋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裏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裏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說有一樵哥爲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爲仙人橋,引渡樵哥登臺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云:“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峯!”。

  ◎ 黃牛峽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看到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下水,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巖,巖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石星羅棋佈,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迴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爲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喫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極慢。

  感慨黃牛一名的由來,貫穿着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天神化爲神牛前來相助。一日,天剛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躍,忿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山崩石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得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這樣記述:熟視於大江重複石壁間,有視象影現焉,鬢髮鬚眉、冠棠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岩石呈黑色,吉人牽牛狀。“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已?”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象,黃牛象徵着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黃牛助禹開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座黃牛廟來四時祭祀;今日,在這裏投資3.9億元的國債支持項目黃牛巖生態旅遊區正在抓緊建設。

  ◎ 中堡島——三峽大壩壩址

  船過西陵長江大橋,就到了三峽大壩壩址。這裏原是一箇長方形小島,稱爲中堡島,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大壩壩址。中堡島是一箇神奇的島,歷史上不論發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這個小島。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島高得多的黃陵廟,卻沒能淹沒中堡島。這中“水漲島高”的奧祕,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現在船行的是導流明渠,全長3410米,寬350米,寬度約佔整個長江江面的1/3,是三峽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項目,自1997年10月1日正式通航起,有效使用期爲6年。20__年後長江上來往船隻需改道北岸的雙線五級船閘(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和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的客貨輪)航行。船行右方高大建築物就是三峽大壩。它是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壩頂總長2309米,正常蓄水位175米。三峽水電工程總裝機容量爲1820千瓦,年發電量爲847億千瓦時以上。船行左方是三峽移民第一城——秭歸新縣城。

  ◎ 崆嶺峽

  船駛過三峽大壩後,再西行約10公里,便駛入一箇險峻的峽谷之中,就是三峽中著名的崆嶺峽。崆嶺峽峭壁聳立,如斧削刀劈一般。此峽又稱空冷峽,全長約2.5公里。據《輿地紀勝》描述,它“絕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難,務空其(船),然後得過”。兩岸絕壁之間,夾一天下聞名的險灘–崆嶺灘。這裏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佈水中。因而有所謂:“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的民謠流傳千年。峽中原有一塊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3個大字“對我來”。航船經過這裏,必須直衝着這塊礁石駛去,便可藉着流水的回沖力,安全地擦石而過;如果想要躲開它,反而會被它撞沉。1900年,有一艘外國輪船開進峽江,船長不知“對我來”礁石的奧妙,又不聽峽江水手的告誡,不敢直衝“對我來”開去,結果被礁石撞沉。解放後,經過多次航道整治,炸掉了這塊礁石。葛洲壩建成後,水位抬高,險灘也已不復存在。航船過此安然無虞,只是少了一處夠刺激的景觀。

  ◎ 牛肝馬肺峽

  出崆嶺峽,行不多時,便進入了牛肝馬肺峽。牛肝馬肺峽全長4.5公里。在九畹溪(已開發漂流產品,深受遊客喜愛)入長江處,對岸(北岸)懸崖峭壁上,有幾片重疊下垂黃褐色的岩石,形如牛肝,在它的旁邊還有一塊形似肺狀的岩石,叫做馬肺,因而這段峽谷就起名爲牛肝馬肺峽。所謂的“牛肝”和“馬肺”石,其實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澱而形成的鐘乳石。

  大家請看,牛肝石還保持原樣,而馬肺石下半部殘缺不全,這是被清光緒26年(1900)侵入西陵峽的英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兩岸岩石,打掉了馬肺的下半部,同時也留下了英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好河山的罪行。郭沫若先生在《過西陵峽二首》中以“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的詩句譴責了英帝國主義侵略我國蹂躪大好河山的罪行。

  ◎ 兵書寶劍峽

  船過新灘,便到了兵書寶劍峽。在峽谷北岸陡崖石縫中,看去好似放着一箇像書卷的東西,傳說是諸葛亮的“兵書”。兵書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豎直指向江中,酷似浮雕的一柄寶劍的石頭,這是“寶劍石”,“兵書寶劍峽”因此得名。

  經過考古學家的實地考證,所謂“兵書”,乃半山腰古代懸棺葬的遺物。所謂“寶劍”,是絕壁上突出的巖塊,它是石灰岩沿着垂直髮育的節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峽谷還有兩段傳說:其一是說諸葛亮將他一生的用兵經驗寫了一本書,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環顧周圍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後人生吞活剝,照本指揮作戰,死守老本,便選了險要之地把這部書放在難於攀登的峭壁上,讓後世有才志的人去取。另一說是秦朝末年,楚漢戰爭中,劉邦手下有謀士叫張良,他熟讀兵書,足智多謀,殲滅了項羽的精銳部隊,項羽單騎逃到烏江,自刎而死,於是楚亡漢興,張良死後便將兵書寶劍藏在這裏。

  ◎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不久就到了香溪寬谷。在這綠水悠悠的香溪之濱,歷史上曾出現過兩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一位是漢代的王昭君。傳說有一天,昭君在溪口邊洗臉,無意中把頸上項鍊的珍珠散落溪中,從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香溪河似一條流香溢美的綵帶,她架起了通向充滿神奇的神農架原始森林的橋樑。三峽工程蓄水後,遊船可從長江直達昭君村,中途也可達到屈原故里——樂平裏。

  位於香溪河畔的屈原故鄉樂平裏,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蹟和傳說甚多,如香爐坪、照面井、讀書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爲“八景”並以景名聯詩一首:“降龍伏虎嘯天來,鄉鼓巖連擂鼓臺。照面井寒奸亡膽,讀書洞出離騷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蕩谷俟。鎖水回龍含澤畔,三關八景勝蓬萊”。屈原是一箇正直、無私,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是一箇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憂國憂民,留下了《離騷》等光輝詩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香溪上游興山縣的寶坪村是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近年,這裏修復了她的故宅,宅門外聳立着由內蒙古送來的漢白玉昭君雕像,寄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之意。

  ◎ 屈原祠

  到了香溪口,西陵峽的峽谷段就算走完了。從這裏延至巴東官渡口,約45公里長的江段,是一段寬谷,稱爲香溪寬谷。船過香溪鎮,上溯約6公里,就到了秭歸舊縣城——歸州。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城,歷史悠久。公元221年,劉備督師伐吳,始在此建城。作爲糧草轉運基地。因當時城呈葫蘆狀,故得名“葫蘆城”。而真正使秭歸名聞天下的,是因爲這裏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大詩人屈原。當您在歸州城登岸,漫步於街頭時,就可看到一座高高的牌坊,坊額上鐫有郭沫若的手書:“屈原故里”。臨江而建的仿古建築便是屈原祠。

  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後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從唐宋以來,經數次遷址修葺,後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水位升高,於1976年在此修建此祠。三峽工程的興建,屈原祠將再次遷建到秭歸新縣城鳳凰山,重建後的屈原祠將於20__年底正式對外開放。現在的屈原祠共分四個部分,即山門、屈原青銅像及東西碑廊、屈原紀念館和屈原墓,佔地14000平方米。走到屈原祠門前,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著名學者郭沫若親筆書寫的蒼勁有力的三個大字“屈原祠”,山門主體與東西配房形成了中國漢字“山”形。踏入屈原祠內,3.92米高的屈原青銅像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屈大夫猶在自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前面草坪上巨大的“求索”二字交相輝映,在青銅像兩側是呈東西分佈的紀念碑廊,右側圖文並茂雕刻着屈原二十多篇作品,左側記載着歷代文人墨客讚賞屈原之詞。屈原紀念館裏面主要陳列了屈原生平簡介、部分文物等。屈原祠最後一部分是屈原墓,由於屈鄉人民愛戴屈原如同帝王,因此墓內屈原享用的一直是天下第一棺——紅木吊棺。

  ○ 巫峽

  船行穿過一段山舒水緩的寬谷地帶,便進入巫峽。巫峽因巫山得名,東起巴東縣的官渡口,西止巫山城東的大寧河口,全長45公里。峽中兩岸青山連綿,羣峯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宛如一條天然畫廊。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溼氣蒸鬱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雲霧千姿萬態,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雲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

  ◎ 巴東神農溪

  船過巴東縣,江北有一支流,就是神農溪。近幾年來,神農溪漂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觀光客。神農溪發源於神農架的莽莽青山之中,溪水清冽明淨,兩岸山峯奇峻。在現已開發出來供遊客漂流的溪段上,也有三個峽,爲綿竹峽、鸚鵡峽、龍昌峽,因而又稱“神農三峽”,以區別於長江上的大三峽和大寧河上的小三峽。遊客登岸從巴東縣城驅車北行,經過約50公里的行程,就到了神農溪的漂流起點葉子壩。坐在一種形似豌豆角的扁舟,在碧水清被上悠然漂流,依此漂過綿竹峽、鸚鵡峽、龍昌峽,會使您感到一種原始的野趣。神農溪上連一隻小小的機動船都沒有,空氣異常清新,峽間格外幽靜,只是偶爾有幾聲鳥鳴,間或有幾聲縴夫悠長的號子,更使人有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這在神農溪以外是很難找得到的。出神農溪,便又回到了長江三峽。

  ◎ 巫山十二峯

  船過巫峽,旅客們總是情不自禁地依欄眺望,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名的巫山十二峯。這十二峯全由石灰岩組成,高出江面千米左右,屹立在峽江南北,有的如騰霄漢,有的如鳳凰展翅,有的形似畫屏,有的峯若聚仙……千姿萬態,引人入勝。

  江北六峯連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北岸的集仙峯(即剪刀峯),其下巖壁之上,隱約可見六個大字:“重巒疊嶂巫峽”。旁邊還有一些小字,現小字因岩石風化,模糊難辨,相傳爲諸葛亮所著《隆中對》,所以叫“孔明碑”。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處在淹沒線下的孔明碑將移居他鄉。其它五峯依此是松巒(即帽盒峯)、神女(即望霞峯)、朝雲、聖泉、登龍。

  南岸六峯中,在船上能夠見到的只有飛鳳、翠屏、聚鶴三峯,淨壇、起雲和上升三峯則必須從長江的支流青石溪上溯十五公里才能望見。因此,宋代詩人陸游有“十二巫山見九峯”的詩句。

  在十二峯中最爲挺拔秀麗的,要數神女峯了。船至峯前,仰望峯頂,可以看到有一突兀的石柱,形似矯健的少女,“神女峯”因此而得名。關於神女峯,古代文學作品中曾想象巫山有“朝行雲,暮行雨”的神女。另外,還流傳有一段“神女導航”的神話。神話中說:古時候西王母的小女兒瑤姬,騰雲來到巫山上空,看到一羣孽龍在天空毆鬥,騷擾百姓。她便停了下來,擊斃孽龍,爲民除害。後又派人幫助大禹鑿開三峽,疏通河道,並且自己留下來爲行船導航,最後就化成了神女峯。她日日夜夜俯視着江面,第一個迎來朝霞,又最後一箇目送晚霞而去。“神女導航”的神話,反映了神女峯下,不知有多少船工和旅客淚灑江中,葬身魚腹!

  ◎ 大寧河小三峽

  船過巫山十二峯,於江北見一支流,這便是大寧河。大寧河發源於陝西省平利縣的終南山,穿過重慶市巫溪、巫山兩縣的奇山峻嶺,在巫山縣城東側注入長江。大寧河上也有個三峽: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人稱“小三峽”。它比大三峽的風光更爲綺麗,因而有“三峽山水甲天下,寧河山水甲三峽”之說。三峽工程截流,水位上升,大寧河小三峽將受影響,其支流的馬渡河小小三峽可進入性將大大改善。

  馬渡河小小三峽全長20多公里,其中馬渡峽奇峯奇石頗多;秦王峽以洞泉著稱;犀牛峽因峽中有一石如犀牛而得名。

  ○ 瞿塘峽

  過巫峽,船行約25公里的寬谷(大寧河寬谷),便到了以“雄”著稱的瞿塘峽。瞿塘峽東起大溪鎮,西到白帝城。峽長雖然只有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箇峽,卻有“西控巴蜀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羣山”的雄偉氣勢,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順江而上可見風箱峽、鳳凰飲泉、孟良梯、倒吊和尚、粉壁牆、夔門等奇景。

  ◎ 風箱峽

  進入瞿塘峽,在江北絕壁可見三個白色大字“風箱峽”,這就是風箱峽。風箱峽是一險陡的峭壁,峭壁之上,有幾條縫隙,遠遠望去,有一條較大的縫隙中,擱着一疊長方形的木匣,看上去很象風箱,故稱之爲風箱峽。傳說這裏的風箱是當年魯班存放的。1971年,三位採藥人登上風箱峽,解開了“風箱”之謎,原來是20__多年前古巴人留下的巖葬。

  ◎ 鳳凰飲泉?孟良梯?倒吊和尚

  船行不久,在江南的懸崖上,可看到附巖而建的一處兩層榭臺,榭臺處就是鳳凰飲泉。有一根巨大而突出的鐘乳石柱,長約20米,直徑約6米,從巖上垂向泉水,如同一隻水邊的鳳凰,正翹起鳳冠,伸長脖頸接泉水喝呢!

  鳳凰泉的上游,便是著名的“孟良梯”,一排人工鑿成的比碗口還大的方形石孔,一箇接着一箇,由下而上成“之”字形伸向頂端,當地羣衆叫它“孟良梯”。

  緊挨“孟良梯”的陡崖上,有一奇石突出,很象光頭赤足的和尚倒掛在那裏,人稱“倒吊和尚石”。相傳北宋名將楊業被害後,屍骨埋在白鹽山腰的平臺-“望鄉臺”上。其部將孟良爲盜屍骨,悄悄駕舟入瞿塘,在絕壁上鑿石穿孔,插入鐵釺,架木爲梯,攀援而上。剛到半山,被一和尚發現。和尚假裝雞叫,欺騙孟良。孟良誤以爲天將破曉,怕人發覺,只得半途折回,結果功敗垂成。孟良一怒之下,便把這一和尚倒吊在山岩上。實際上這些石孔是古代勞動人民修的棧道遺蹟,而“倒吊和尚石”,則是石灰岩地區常見的鐘乳石而已。

  ◎ 夔門關?粉壁堂

  峽口處江面寬不到百米,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劈,雲天一線,水急浪高,山勢險峻,山岩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便是三峽西大門——夔門關了。夔門兩側的高地,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夾江對峙,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巍峨崢嶸,峽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這裏的崖高500米、河寬只有百米,但流量多達50000多立方米/秒。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是含鈣質,色似白鹽得名。在燦爛得陽光下,赤甲山略顯紅色,白鹽山呈灰白色,隔江相望,一箇紅裝,一箇素裹,可謂奇景。杜甫描繪夔門的水勢,用了“衆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絕唱,勾勒出夔門的偉岸雄姿。

  臨江兩岸峭壁上佈滿了歷代碑刻,篆、隸、楷、行俱全,嚴如一面掛滿書法墨寶的廳堂之壁,所以取名“粉壁堂”。三峽工程蓄水後,粉壁堂的碑刻將被淹沒,國家已經採取了就地保護、切割復現等保護措施,部分碑刻將在更高處的地方復現。

  ◎ 白帝城

  船過夔門關,便到了三峽的終點–白帝城。位於長江北岸的白帝城自古有“詩城”之稱。白帝城原名紫陽城,它是新莽時公孫述割據四川之際建築的。因爲傳說城中有井,井中白霧騰空,其形狀宛如一條白龍,直衝九霄,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城也改名白帝城。公孫述被東漢光武帝劉秀消滅後,後人便在這裏修了一座白帝廟。白帝城因三國故事“劉備託孤”的廣泛流傳,一直名聞中外。三峽工程蓄水後,水將淹至半山腰,形成水霧繚繞、仙山瓊閣般的勝境。

  女士們,先生們,壯麗的長江三峽之旅就要結束了,讓我們乘船回到宜昌,繼續我們的三峽宜昌之旅。感謝各位的大力支持與合作,預祝大家宜昌之旅一路平安,事事如意!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2

  在一箇陽光明媚,生機盎然的陽春三月,學校組織我們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同學去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去春遊。在路上我們認真地傾聽着導遊給我們介紹了有關三峽大壩的知識,三峽大壩不僅是一座漂亮的風景地,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電站,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來到了風景如畫的三峽大壩。

  我們首先來到的第一個景點是:三峽大壩截流紀念園。走進截流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棵櫻花樹,樹上開滿了漂亮的櫻花,微微春風拂過,漂亮的櫻花如彩蝶般飄入地下,和綠色的草坪搭配形成了一道漂亮的風景線。參觀外截流園後我們繼續往下行走,準備去下一個目的地,在行走的途中我們看見了爸爸曾經給我說的從國外進口來的特大型卡車,光輪子都比我們還要高了。

  到達目的地後,我們就用自己的畫筆開始描繪漂亮的三峽大壩。我們大家都在認真的畫着,都想用自己的畫來留住這漂亮的風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喫午餐的時間,我們大家都把自己帶的東西拿出來放在一起,你喫喫我帶的東西,我嚐嚐你帶的,大家在快樂歡笑中喫完午餐。我們把垃圾收拾好後就來到一箇小坡上面,我們在長滿小草的坡上盡情玩耍,開心的蹦跳着,我們還“自創”了遊戲,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在自由活動結束後,我們來到了三峽大壩,著名的景點:罈子嶺,站在高高的罈子嶺上我們能俯瞰三峽大壩全景,雄偉的三峽大壩頓時映入眼前,“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人間美景是多麼令人感慨,感慨人類的偉大壯舉,感慨中國能建造如此的大壩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通過這次春遊,我們不僅遊覽了祖國漂亮的河山,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也感受到了人類的智慧和聰明的結晶。人類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改造自然,創造奇蹟,爲我們美好的生活增添新的風景。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3

  大家好!歡迎您到三峽大壩參觀遊覽!下頭我將經過介紹,使大家對工程有一箇較爲全面的瞭解。

  我們此刻所看到的是三峽工程的1:1250的微縮模型,它反映的是20xx年三峽工程全面竣工之後的壩區景觀。先讓我們來確認一下我們目前所處的方位吧!剛纔各位途徑享有“公路博物館”之美譽的三峽工程專用公路、壩區主幹道江峽大道後,經過了永久船閘,然後盤山而上來到了三峽壩區15.28平方公里徵地範圍內的海拔制高點―罈子嶺。罈子嶺因其山體形狀酷似四川人做泡菜的罈子倒扣在山頂上而得名,海拔262。48米,只要大家登上罈子嶺的頂部觀景臺,便可俯瞰三峽壩區的施工全貌,飽覽西陵峽黃牛巖的秀麗風光和秭歸新縣城的遠景。所以,罈子嶺作一箇永久性的觀景臺,隨時歡迎您的到來。

  模型上的藍色水流代表長江,長江的.左岸右岸是如何區分的呢順水而立,您的右手方向爲右岸,即通常所說的江南,相對地,各位剛纔來的這一邊爲長江的左岸,即爲江北,背對的是長江的下游宜昌方向。

  宏偉的長江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由橫跨長江的攔河大壩、位於其中段的泄洪壩段、左右岸發電廠房及通航建築物組成。它的建設方岸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

  攔河大壩以185平臺爲左岸起點,延伸到長江南岸的白巖尖,軸線全長約爲2309米,屬於混凝土重力壩(用混凝土澆築的依靠壩體的自重來對抗庫區的水壓和其它荷載作用不一樣於另一種壩―拱壩)。大壩建成之後,壩頂會構成一條溝通江南與江北的公路,寬度爲15米,大壩底部寬度爲124米,如果您從側面看這個大壩剖面,它呈現爲直角梯形,大壩的海拔高程與185平臺等高,爲海拔185米。這樣,萬里長江就將在西陵峽中段被攔腰截斷,從三峽大壩直至上游重慶市六百多公里的水路就將構成一箇天然的河道型水庫,水庫容量爲393億立方米,正常水庫水位是海拔175米,洪水來臨之前,將水位降低至海拔145米,這樣防洪庫容量到達221.5億立方米。

  中段的泄洪壩段長483米,22個溢流表孔(寬爲8米,堰頂高程156米,主要作用是泄洪)與23個溢流深孔(7米×9米,孔底高程爲90米,主要作用是衝沙。)主要承擔渲泄洪水和清除泥沙的任務,泄洪的設計最大流量是11.6萬立方米秒,相當於千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因爲歷史上長江上最大的洪水發生於1870年,當時的最大水流量爲10.8萬立方米秒。黃陵廟的木柱上就留下了當時的水跡,這爲我們的三峽工程的設計供給了珍貴的水文質料。相信1998年的洪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荊江大堤全面告急、牌洲灣決口、九江新區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00億,這次洪水的最大流量是6.8萬立方米秒。所以在大壩竣工之後,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將大大提高。

  位於泄洪壩段兩邊的是左右兩個壩後式廠房,模型上的圓孔代表我們將來要安裝的水電機組的臺數,我們將在左岸發電廠房安裝14臺水電機組,右岸發電廠房安裝12臺水電機組,每臺機組的單機容量爲70萬千瓦。相當於一箇丹江口水電站的發電量。這樣大容量的發電機組目前在全世界僅有21臺,其中目前居世界第一位的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擁有18臺,目前居世界第三位的美國大古力水電站擁有3臺,而將來三峽水電站將擁有26臺水電機組(每臺機組重達600噸超過埃菲爾鐵塔),總裝機容量達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依度,相當於葛洲壩水電站年發電量的6.5倍,相當於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年發電量的10倍,於當今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相比,其三峽大壩爲中心,能夠輸送到1200平方公里左右,最東―上海;最西―蘭州;最南―廣州;最北―天津,源源不斷地輸向華中、華東和四川東部地區,促進這些地區的水電開發和經濟騰飛,實現“西電東送”的戰略格局。水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不會消耗自然資源和造成環境污染。三峽工程每年能夠節儉四千萬噸至五千萬噸的原煤,減少火力發電,減輕環境污染,從而優化中國的能源結構。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4

  Everybody is good! Now we came to the headwater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it is divided into the qutang gorge, wu gorge and xiling. The sons of li bai in the three gorges once wrote "the early onset treasure", then the poem is widely circulated, people also full of love, for the three gorges today let us to go to the beautiful three gorges.

  In the three gorges, just have to say this mountain here, it has the majestic mount tai, huangshan has completed, have the beauty of the fragrant hills. Now we look, on both sides is the continuous mountains, deftly will keep out the sun; The outline of darkness in zhongshan. It is said that only in the midday and midnight to see the sun and the moon. Upon the high mountain, towering old trees, jagged. Mountain stream between hanging a white satin, jet whipping, we can feel the face is covered with layers of water vapor. In the mountains, the lush jungle, river boat, does not have a poetic.

  The quiet of the three gorges water without the west lake, also no turbid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various. The summer, the river water rose, will be a hillock blackish green jade river is an organic whole repeatedly, if in the spring and winter, here's another amorous feelings! Ok, I not much said, or listening to the sounds of virtual, seeing is believing, you to witness the most beautiful of the three gorges together!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5

  今天雖然是陰天,天氣涼爽,非常適宜外出旅遊,於是我和爸爸媽媽決定去舉世文明的三峽大壩。去的途中要經過好幾個人工開挖的山洞和西陵峽,沿着長江左岸往上走,很遠就能看見橫在長江上的三峽大壩,壯觀及了。

  第 一站前往罈子嶺,聽解說員說:“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站。壩高185米、長2309.49米。年發電量1820億千瓦。到了至高點罈子嶺,向左 看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五級船閘,向右看是雄偉的三峽大壩,向上看是一片汪洋,水面很平靜,這就是毛爺爺曾經說的:“高峽出平湖”的景色。

  最後到大壩的下面看紲洪閘,泄出的洪水真是洶湧澎拜,好象脫繮的野馬向東奔騰。我看得真是捨不得離開,不知不覺中我臺起頭來一看太陽已經掛在西邊的山頭上了,只好戀戀不捨的離開三峽大壩回家了。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6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文明。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 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

  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接受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__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可以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間。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7

  歡迎來到“三峽明珠,世界電都”的宜昌市,我是此次帶領大家遊覽三峽大壩的導遊,我姓廖,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小廖。我的右手邊的這位司機師傅姓周,大家叫他周師傅就好。這次旅途由我們倆竭誠爲大家服務,所有請您把放心交給我們,我們將會還您一份安心。宜昌古稱夷陵,是由一舊志所云"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勢而得名,又因其地扼長江三峽之口,故有峽州之稱。宜昌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文化豐厚,曾是巴楚文化發展的重要地望,這裏人傑地靈,孕育出世間歷史文化名人屈原,王昭君等等諸多先賢名流。這裏物產豐富,靠山喫山,靠水喫水。正因爲地形伏勢,水資源豐富,在這裏建設了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鬥坪鎮,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工程全稱爲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總投資預計爲xx年,從國父孫中山,到黨的幾代領導人,無數人都關心着三峽大壩的建成。終於在20xx年5月,舉世矚目三峽工程正式完工的了。那裏承載着無數人的辛酸與汗水,創造了大壩工程建設史上一個又一箇奇蹟。三峽大壩到底有什麼樣功能以及歷史貢獻呢,這裏我就要給大家一一道來了。

  宏偉的長江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有橫跨長江的攔江大壩,位於其中段的泄洪八段,左右岸發電廠房,及通航建築物組成,它的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先給大家分清方位,順江流的方向而分辨左岸和右岸。攔河大壩以左岸爲起點,延伸到長江南岸的白巖尖,軸線全長約爲2309米,屬於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建成以後,壩頂寬5米,底寬24米,壩頂高程是85米。這樣萬里長江就在西陵峽中段被攔腰截斷了,從三峽大壩直至商議重慶市六百多公里水路就形成一箇天然的河道型水庫,水庫容量爲393億立方米。正常水位蓄水是海拔75米,洪水來領之前,便會開閘泄洪,將海拔降到45米,等待洪峯的來臨,這樣就有效的避免洪峯給我們長江下游帶來的災害。

  大壩的左岸有一箇通航建築,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河船閘,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簡稱雙線五級船閘。它不僅是主要通航建築物,也是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工程創造出了多項世界之最,其中水位落差和航運效益都屬世界之最。什麼是雙線呢,就是類似我們生活中公路一樣的單行道。右手爲上行船,左手爲下行船的航道。由於水位的落差太大,水壓也比較大,所以航道分爲5個船閘減輕水壓,通航的時候就是利用水漲船高的原理,船隻經過通航的專用航道,引航道,然後駛入閘室,等到上下有的閘門都關閉後,再通過輸水隧道和廊道均勻的想閘室輸水,當閘室的水和上一級的閘室等高時,再把上游閘門打開,讓船隻進入上一級閘室利用同樣的原理船隻可以依次過5個閘室。各類船隻就在這便可上通下達,互不干擾,井然有序的過閘。輪船通過船閘是時間需要兩個半小時左右。剛剛說的是3000噸以上的大船通航,哪麼3000噸以下的小船是怎麼通航的呢?設計師們爲了使普通客貨輪能快速過壩,另外設計了一箇永久性的通航建築———垂直升船機。他的承船廂長xx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因爲歷史上最大的洪水發生於870年,當時最大的流量就是0.8萬立方米秒。

  最後再說位於泄洪壩段兩邊的是左右兩個壩後式發電廠房,左岸發電廠房安裝4臺水電機組,右岸發電廠房安裝2臺發電機組,每臺機組的單機容量爲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8xx年發電量847度,佔目前全國發電的9,相當於葛洲壩水電的5。3倍。它可以輸送到xx年之內就可以收回成本,他不僅是我們生活得到保證,而且創造了財富,經濟效益非常顯著。三峽工程也被被評爲:“中國工業改革開飯30年最具有影響力的30件大事”

  如今大壩已經有發展起了旅遊事業,供人們來參觀留戀。三峽大壩旅遊區是國家首批5A旅遊區,全國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它佔地面的5.28平方公里,由罈子嶺觀景區、85平臺觀景區、壩頂觀景區、近壩觀景區、截留紀念園組成。登上罈子嶺景區咱們能俯瞰三峽大壩的全貌,體會“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豪邁情懷;站在85平臺遠眺,可感受大壩的雄姿與豪邁;走進近壩觀景點,咱們能零距離接觸雄偉壯麗的大壩;來到截留紀念園,咱們可以感受盛世峽江的偉大力量。現在咱們準備走進三峽大壩,感受宏偉工程的氣魄和震撼吧!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8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參觀舉世文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文明。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 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籌集這些資金有以下主要途徑:

  一、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除自治區、貧困地區農業排灌用電外,每度電徵收釐錢;從1996年起,直接受益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每度電加徵到7釐錢,其餘地區仍徵收4釐。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對三峽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三、三峽水電站利潤,20xx年首批機組發電所得到的利潤。此外,還需要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外商業借貸、發行債券、用賣方出口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

  那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三、巨大的環境效益。與燃煤發電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億噸氮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灰塵、廢渣,將減輕環境污染和因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同時,三峽工程還可以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節的流量顯著增大,有利於珍稀動物白鰭豚和其他魚類安全越冬,減免因水淺而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還有利於減少長江口鹽水上溯長度和入侵時間。有此可見,三峽工程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29

  各位朋友,我們這天參觀舉世禮貌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禮貌。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個性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透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

  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能夠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透過3000噸級客貨輪。

  三峽大壩建成後構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民”,任務十分繁重。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17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__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__年工程竣工。

  大家或許會問:如此宏偉的工程需要多資金投入呢?這麼多錢又是如何去籌集呢?1993年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准的樞紐工程概算爲500.9億元(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庫區移民安置概算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靜態投資總額爲900.9億元。

2024湖北三峽大壩的導遊詞 篇30

  20__年國慶,因表姐結婚的緣故,我有幸到湖北宜昌去參觀我國5A級景點—三峽大壩。

  當我們走進三峽時還是清晨,邊走邊欣賞那美妙的風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白雲迷漫,環視羣峯,雲霧繚繞,一箇個山頂探出雲霧外,似朵朵芙蓉出水。俯瞰足下,洶湧澎湃的江水一浪接一浪,一直衝刷着岸邊的岩石,把岩石沖洗得非常光潔。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先後遊覽了截流紀念園、罈子嶺觀景點和185觀景點。到截留紀念園觀賞時,我看見了爲紀念修築三峽大壩而幸苦勞動的工人們,設計者們用鋼板把辛勤勞動的工人形象栩栩如生的雕塑出來了,雖然那不是真的工人,但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修築三峽大壩水利工程的艱難。還有那些當年修築三峽大壩用的推土機、挖土機、絞石機等等。沒有這些工具,沒有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哪有今天的三峽大壩?截留紀念園向我們展示了長江三峽大壩截流的驚人壯舉!

  接着我們去到了罈子嶺觀景點。罈子嶺是因爲它頂端的觀景臺像一箇倒扣的罈子而得名。站在罈子嶺的頂端不僅能體會到“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豪邁情懷。還能看見着名的”長江第四峽〃雙向五級船甲。觀景臺的周圍有很多浮雕,其中我記着一處的浮雕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那處浮雕展現的是三個壯漢攜手在洶湧的江水中旋轉,力士金剛般的與水交融在一起,表現了一種萬物一水爲生的強大精神力量。

  最後我們去到了185景點。導遊向我們介紹說:“這個景點之所以稱爲“185景點”,是因爲這個景點高185米。站在185景點上,我覺得心情無比的愉悅。因爲站在那裏我看見了三峽大壩的雄偉建築,覺得很自豪,因爲三峽工程是中國人完成的,作爲一箇中國人的我自然也爲祖國驕傲!中國人真了不起啊,能完成這樣的壯舉!證明了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三峽大壩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的水利工程,是治理和開發的關鍵工程,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和效益,彷彿毛澤東的一首詩:截斷巫山風雨後,高峽出平湖。神女:若無恙,當今世界殊。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水利工程的建成,會涉及到多少人生命及財產的安危。

  三峽大壩彷彿一條巨龍橫臥長江上,把滾滾長江水隔隔阻擋,保護人民的安全。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