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東湖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湖北武漢東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1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其一。它於1982年11月被國務院審定爲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漁舟盪漾,青山環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裏登高峯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羣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裏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同時這裏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接不暇。

  站在拉昂錯湖畔,一股奇怪的感覺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區見不到一人一畜,空曠得象是站在了宇宙邊緣。聖鬼兩湖不但相隔不遠而且兩湖有水路相通。也許因爲造化,聖湖和鬼湖的水質完全不同:聖湖的水清冽甘爽,鬼湖的水苦澀難嚥。這兩極的對立讓我們不禁會想到本尊與佛母相擁的大象徵——宇宙乃至一箇蟲子的精神是和諧統一。就像你現在看到的,聖湖和鬼湖同樣在一陣柔風中輕輕起伏,沒有炫耀沒有悲慼,只有千古的廝守。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xx畝,水上面積700畝,遊覽區面積100公頃。下面是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江蘇揚州瘦西湖導遊詞全文,希望大家喜歡!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臺、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臺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竟豔。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爲:聽濤、白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麼磨山三面環水,六峯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在此搭臺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台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羣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峯以東頭的山峯最爲秀麗,此峯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主要分爲植物專類園和楚文化遊覽區,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爲主,體現了江南藝術的特色。楚文化遊覽區位於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闢楚文化遊覽區,旨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展現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楚國是最早修築長城並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爲“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牆,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爲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臺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澤國的特色。

  在榕湖的湖心島上, 原建於40年代, 1979年兩次重建, 現爲一組設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 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 小亭4角, 單檐尖頂,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 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 掩映於湖光翠柳之間, 與亭廊構成整體, 顯出平穩中求變化, 臨水而有飛動感。

  據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爲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爲對,竟然說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爲之解圍,說是古人確有該詩,併爲之補全,詩說: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衆人明知是金農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的才思敏捷。

  朋友們,大東海距三亞市中心3公里,位於榆林港和鹿回頭嶺之間,是三亞市的著名海灣之一。月牙形的海灣長約2公里。陽光、海水、沙灘、綠樹構成美麗而典型的熱帶風光。冬季水溫18-22℃,是進行海水浴、陽光浴的理想之地。在傳說中,大東海是三亞落筆峯落筆洞黑龍戲水的地方。相傳黑龍看中了大東海晴空麗日,碧波萬頃,風平浪靜,央求南海龍王將大東海借給他戲水解悶。南海龍王同意了。誰知黑龍一來便帶來臺風,弄得大東海浪高流急,影響人們打魚和生活。南海龍王看着太不像話,採取了限制措施,只准黑龍偶爾來大東海活動筋骨。

  一堵城牆並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箇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於創新,楚人敢於打破陳規,向自認爲不合理的事物挑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後上升爲以蔑視既存,敢於創新爲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

  與環洲以一座白橋相連的是櫻洲,又名連萼洲,是四面環水的洲中洲。櫻洲以遍植櫻花而得名。春天,這裏是賞櫻勝地。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海”。

  現在我們進入地宮,慈禧的地宮由五券二門組成,金券正中漢白玉棺牀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槨,棺槨分兩層,裏爲棺、外爲槨,均由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點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換的場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楚市”二字了。我們現

  在看到的這個楚字很像是由兩個樹木的木字中間加一箇足字組成的,似在表明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意思,的確,楚人立國之初,偏僻狹小,但他們並不滿足偏安一隅,終於通過“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艱辛歷程而成爲泱泱大國。楚國之所以能成爲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其開拓進取的精神。楚人不以處蠻地而自卑,敢於在逐鹿中原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展露自己的鋒芒。

  來到楚市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風貌,街市錯落,黃牆黑瓦,紅漆門柱,青石小道。在這200多米長的街市上,採用吊腳樓式的建築,店鋪林立,遊人如織,據說所居住的吊腳樓就是沿襲了這一傳統,具有鮮明的楚文化風格。楚文化的物質方面主要表現爲漆器、木器、絲織刺繡及工藝品、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屈原的詩歌、莊子的散文、美術和樂舞等內容。在這裏,我們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楚地.特色的旅遊商品,大家儘可自由選購。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美麗西湖之行的導遊:方子方(寫自己的名字哦!)。讓我們隨着船徐徐開動,開始遊覽美麗的西湖吧!

  逛完了楚市我們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園了,楚才園是以楚文化典故爲題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羣,共有圓雕12組,大型浮雕2組。該園以雕塑藝術和磅礴氣勢而獨具風格,每一組都有一箇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國820xx年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歷史進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現在我們看到的物品叫做鳳標,其鳳體淨高7.2米,共用黃銅15.8噸,兩鳳站在百獸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華美.楚先民以鳳爲圖騰和吉祥物,他們把鷹、鶴、燕、孔雀等鳥類的美好特徵集合起來,創造了他們理想中的仙鳥——鳳。因此,鳳被譽爲真、至善、至美的象徵。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而這做鳳標則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陽、崇尚火種、鍾愛鳳的楚文化真諦。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 少司空李宗瀚建爲別墅。張維屏《窪遊日記》稱, 大門臨湖, 內有小橋流水, 過橋有屋, 屋後有軒, 軒前有園, 整座建築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 今人民禮堂東北側, 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 後破落, 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 這裏建起擁有十幾幢風格各異的庭院建築, 成爲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我們現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遊覽區的標誌性建築——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國章華臺“層臺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級臺階設3個休息平臺,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層階巨殿”,高臺聳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是一箇外五內六的建築。其基座利用山形,建臺兩層弧形坡道,似兩道彩虹給遊人以“登雲而上”的升騰感。楚天台內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國名人蠟相展、編鐘樂舞演出。在這裏,我們可以一邊歇歇腳,一邊盡情欣賞、體味楚文化浪漫、瑰麗、詭異的風韻。

湖北武漢東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2

  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簡稱東湖風景區,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武漢東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爲核心,湖光山色爲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爲主要功能的旅遊景區,武漢東湖每年接待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風景遊覽地,20xx年前曾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20xx年因武漢中心城區擴大,東湖居武漢市江夏區的湯遜湖之後,是中國第二大城中湖。

  東湖因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部,故此得名,現爲中國水域面積最爲廣闊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其位於長江南岸,是由長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並與長江相連,水患頻繁。1899年至,湖廣總督張之洞下令在長江與東湖之間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並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閘和武豐閘。在人工干預下,從此東湖及其周邊的湖泊與長江分離。

  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面積88平方公里,由聽濤、磨山、落雁、吹笛和湖北省博物館五個片區組成,楚風濃郁,楚韻精妙。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青山環繞,島渚星羅,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東湖湖畔,成爲一道絕佳的風景線。

  景區裏磨山樹倒之謎留下的千米詭道可謂千古難解之謎,爲東湖景區添加了一層神祕感。

湖北武漢東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我是大家此行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或是*導,這位是我們的司機陳師傅,他的車技相當嫺熟,大家儘可放心地坐他的車。今天我們一起遊覽的是東湖風景區。一路上您若是有什麼問題,請儘管提出來,我將盡力爲您解決。預祝咱們此次的東湖之旅玩的舒心,遊的盡興。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們武漢,則有美麗的東湖。在到達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東湖豎家首批命名的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它的面積大約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灣之稱。那麼大家看到車窗外東湖廣闊的湖面,優美的風景,大家一定想知道東湖是怎麼形成的吧?東湖瀕臨長江,在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這一片江湖之間,發育着一片沖積平原,在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的時候,長江水位上漲,水就流入這片凹地,等到汛期結束,枯水季節來臨時,水又無法外瀉。於是,久而久之,在窪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事實上,在1949年以前東湖並沒有現在這麼漂亮,那個時候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政府就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和改造,正如大家現在所看到的一樣,現在的東湖,已經是人們休閒度假,迴歸大自然的好去處了!

  說着說着我們就來到東湖大門外了,現在就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下車,前往風景優美的聽濤風景區吧!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後,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爲“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各個地區,可是後來卻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爲:水杉和恐龍一樣,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可是幸運的是,1945年我國的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現了水杉林區,併成爲了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爲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爲市樹,用它的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徵熱情奔放的武漢人民。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的耀眼。

湖北武漢東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4

  東湖位於武昌東郊,取其方位命名爲東湖風景區,現爲國家級風景區,由郭鄭湖、水果湖、喻家湖、湯湖、牛巢湖五個湖泊組成。它是一箇自然湖,自然環境優越,在4.8萬畝的水域中,生長着魚類十八科六十七種,淡水魚中以武昌魚最爲名貴。武昌魚是鯿魚的一種,是鄂州市樑子湖的特產,鄂州古稱武昌,所以俗名爲"武昌魚"。東湖年產魚500餘萬斤。

  東湖主要遊覽點爲寓言園,音樂噴泉,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湖光閣,磨山新景區。

  寓言園是全國第一座以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爲題材的雕塑園,位於東湖聽濤區的南端,佔地4.4公頃,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組寓言雕塑。 行吟閣位於東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島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環水,由荷風、落羽兩橋與陸路相連。閣名出自《楚辭.漁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竹吟澤畔"。閣系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層四角攢尖頂,古色古香。行吟閣雄健俏麗,頗富民族風韻。閣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莊凝重,屈原翹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戰國時期秭歸人,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詩人。初輔楚懷王,做過三閭大夫。他向楚懷王提出一系列正確的的治國方針,對內實行"舉賢授能"的進步政策,對外實行"聯齊抗秦"的戰略主張,使楚國雄踞南方,一度強盛,後遭小人讒言離間,楚懷王疏遠屈原,將其放逐漢北。楚襄王繼位後更加昏庸,將屈原放逐到更遠的江南,永遠不得過問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 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國破家亡,滿懷悲憤,於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 長天樓,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建築,1956年修建,爲磚木水泥結構,翠瓦飛檐,分上下兩層,面闊七間,進深兩間。全樓可容納千人同時就餐品茗,遊人憑窗遠眺,碧波萬頃,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於東湖西北小山丘上,相傳太平天國佔領武昌時不少婦女參軍,後清軍攻陷城池大肆屠殺,有女兵九人,壯烈犧牲。鄉人仰慕她們的英烈,將其遺骨合葬於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稱墳而稱墩。1956年,湖北省將此定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湖光閣建於湖心小島上,由十里長堤與陸地相連,原名"中正亭",1931年爲紀念蔣介石五十壽辰而 建,後改稱"湖光閣"。閣爲三層六面,飛檐綠瓦,登閣四顧,遊船輕移,景象萬千。霧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閣,似蓬萊仙境,無不令人嚮往。

  磨山位於東湖東岸,三面環水,六峯相連,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稱。山北有以楚文化爲內涵的楚文化遊鑑區;山南有以湖水地區植物爲主的十三個植物專類園;西部山頭有紀念朱德爲東湖題詞的朱碑亭。磨山景區從北開始,依次建有楚天極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聳萃等四景。是武漢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湖北武漢東湖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龍特急旅行社”的導遊員克塞,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爲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遊覽著名的東湖風景區。

  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豎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之一,其湖面約爲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東湖的湖面是這樣的廣闊,風景是這樣的優美,那麼大家知道東湖是怎麼形成的嗎?

  其實東湖瀕臨長江,經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江湖之間,發育着一片沖積平原,有長達十多公里的環湖長行高地,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於地表時,凹地上游來水便無法外瀉,於是,在窪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

  1949年以前的東湖幾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境,東湖可被分爲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但是現在對外開放的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

  武漢東湖

  那麼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同進去遊覽。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後,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現在我們所在的這一塊地方叫做黃鸝灣,這個名字是來源於杜埔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裏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綠樹成蔭,也正合杜埔的詩意。

  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爲活化石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各個地區。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爲已經滅絕了,但1945年我過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現了水杉林區,成爲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爲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爲市樹,以其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徵英雄的武漢人民。

  象大家現在看到的一樣,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耀眼。

  繼續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翠竹、蒼松,在迎湖面石砌的護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東坡居士書寫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幾株蒼翠的勁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邊,爲這裏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韻。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雲鄉。 走過荷風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三層綠瓦圓柱的樓閣,這就是聽濤遊覽區的中心—-行吟閣。它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說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會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戰國時期楚國人,他開始十分得到楚懷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懷王提出一些治國方針,對內實行“舉賢授能”的政策,對外實行“聯齊抗秦”的戰略,由於實施他這一套正確的方針,使得楚國一度強盛。而後來屈原卻受到了小人的排擠,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繼位後,他又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國家的淪亡,於農歷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羅江懷石投江,以身殉國,人們爲了紀念屈原而保留了一箇民族特色十分濃郁的端午節,而現在的武漢人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特意爲他修建了這座行吟閣,行吟閣是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22.5米,平面爲一正方形。在行吟閣裏有屈原的畫像以及生平簡介,還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閣前的這尊塑像,通高達6.8米,塑像表現了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吟《天問》的神態,流露出詩人被放逐後悲憤鬱結的心情,而“行吟閣”這個名字則是出自《楚辭.漁父》中的“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

  從行吟閣往南我們可以看到滄浪亭,黑瓦飛檐,其名也是出自《漁父》裏的“滄浪之水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龍特急旅行社”的導遊員克塞,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爲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遊覽著名的東湖風景區。

  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豎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之一,其湖面約爲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東湖的湖面是這樣的廣闊,風景是這樣的優美,那麼大家知道東湖是怎麼形成的嗎?

  其實東湖瀕臨長江,經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江湖之間,發育着一片沖積平原,有長達十多公里的環湖長行高地,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於地表時,凹地上游來水便無法外瀉,於是,在窪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

  1949年以前的東湖幾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境,東湖可被分爲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但是現在對外開放的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

  那麼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同進去遊覽。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後,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現在我們所在的這一塊地方叫做黃鸝灣,這個名字是來源於杜埔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裏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綠樹成蔭,也正合杜埔的詩意。

  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爲活化石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各個地區。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爲已經滅絕了,但1945年我過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現了水杉林區,成爲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爲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爲市樹,以其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徵英雄的武漢人民。

  象大家現在看到的一樣,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耀眼。

  繼續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翠竹、蒼松,在迎湖面石砌的護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東坡居士書寫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幾株蒼翠的勁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邊,爲這裏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韻。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雲鄉。 走過荷風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三層綠瓦圓柱的樓閣,這就是聽濤遊覽區的中心—-行吟閣。它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說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會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戰國時期楚國人,他開始十分得到楚懷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懷王提出一些治國方針,對內實行“舉賢授能”的政策,對外實行“聯齊抗秦”的戰略,由於實施他這一套正確的方針,使得楚國一度強盛。而後來屈原卻受到了小人的排擠,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繼位後,他又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國家的淪亡,於農歷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羅江懷石投江,以身殉國,人們爲了紀念屈原而保留了一箇民族特色十分濃郁的端午節,而現在的武漢人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特意爲他修建了這座行吟閣,行吟閣是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22.5米,平面爲一正方形。在行吟閣裏有屈原的畫像以及生平簡介,還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閣前的這尊塑像,通高達6.8米,塑像表現了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吟《天問》的神態,流露出詩人被放逐後悲憤鬱結的心情,而“行吟閣”這個名字則是出自《楚辭.漁父》中的“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

  從行吟閣往南我們可以看到滄浪亭,黑瓦飛檐,其名也是出自《漁父》裏的“滄浪之水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