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嶽麓書院導遊詞(精選3篇)
長沙市嶽麓書院導遊詞 篇1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爲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
講堂內共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裏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爲,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裏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最裏面的這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爲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後的正統。匾爲原物,這裏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箇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着兩把椅子是爲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爲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裏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我們今天的遊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箇大致的瞭解。謝謝大家!
長沙市嶽麓書院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嶽麓書院參觀遊覽。
嶽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在嶽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爲什麼說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爲嶽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嶽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爲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臺,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嶽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昇起來了,後來張拭就在這裏修了一箇臺,取名“赫曦臺”。
大家來看一看這臺中屏風上繪着的嶽麓書院平面圖。嶽麓書院佔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築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聖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疏遠初創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爲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後遺留下來的建築。
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快“學達性天”匾,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這裏說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爲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塊匾是康熙皇帝對嶽麓書院理學教育的表彰。那麼有朋友會提出一箇問題了,“理學是什麼呢?”對了,這位朋友說對了,理學是儒家學說發展演變到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二程兄弟爲了把理學發揚光大,在洛陽社壇講學,一時門庭若市。當時有個南方學者叫楊時專程前往求學,時值隆冬,大雪分飛,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師醒了,他才執經問教,而屋外雪地裏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目送並且非常高興地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應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而且是理學南傳的一箇標誌。從那時起,理學通過楊時傳到江南,並發展爲“湖湘學”等多種學派。所以後來乾隆皇帝御賜“道南正脈”匾懸掛於此,用來表達嶽麓書院是理學的正宗之傳。
長沙市嶽麓書院導遊詞 篇3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匾,是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爲盛”。上聯“惟楚有材”,是出自《左傳》,下聯“於斯爲盛”出自《論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呢,就是說,湘楚大地人才衆多,嶽麓書院這裏尤爲興盛。正好是道出了嶽麓書院作爲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爲朱熹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第一文庫網 ,所有又被稱爲“忠孝廉節堂”。
講堂共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裏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爲,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裏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裏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爲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後的正統。匾爲原物,這裏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我們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和壯大的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陳頤、陳顥兩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箇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着兩把椅子是爲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於壇上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啊,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而朱張會講,也開創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爲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裏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遊覽呢,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了一箇大致的瞭解。謝謝大家。歡迎下次有機會再來嶽麓書院遊覽。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