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介紹嶽麓書院的導遊詞(精選3篇)

關於介紹嶽麓書院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參加遊覽。很高興能作爲大家這次遊覽的導遊。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這裏就是嶽麓書院的前門口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千年學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嶽麓書院之所以被稱爲“千年學府“,是因爲,在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於是,書院的教育功能凸顯,成爲與官學、私學並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應天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和湖南嶽麓書院。而其中又只有嶽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直至今日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千年學府濃郁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嶽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佈局上所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築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佈局按順序遊覽。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臺呀,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南宋乾道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應嶽麓書院山長張栻的邀請,在嶽麓書院講學時,常常很早的時候就爬到嶽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紅紅的太陽昇起來了。後來,張栻便在此修築發一箇戲臺,名爲“赫曦臺”以示紀念。

  大家再隨我往前走。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匾,是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爲盛”。上聯“惟楚有材”,是出自《左傳》,下聯“於斯爲盛”出自《論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呢,就是說,湘楚大地人才衆多,嶽麓書院這裏尤爲興盛。 正好是道出了嶽麓書院作爲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爲朱熹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有又被稱爲“忠孝廉節堂”。

  講堂共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他又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爲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裏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爲,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裏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裏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爲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後的正統。匾爲原物,這裏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我們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和壯大的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陳頤、陳顥兩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箇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着兩把椅子是爲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於壇上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啊,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而朱張會講,也開創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爲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裏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遊覽呢,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了一箇大致的瞭解。謝謝大家。歡迎下次有機會再來嶽麓書院遊覽。

關於介紹嶽麓書院的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嶽麓書院參觀遊覽。

  嶽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在嶽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爲什麼說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爲嶽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嶽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爲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臺,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嶽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昇起來了,後來張拭就在這裏修了一箇臺,取名“赫曦臺”。

  大家來看一看這臺中屏風上繪着的嶽麓書院平面圖。嶽麓書院佔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築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聖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書院初創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爲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後遺留下來的建築。

  通過參觀這兩塊御賜匾額,進一步瞭解了嶽麓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晚唐以後,雖然書院日益成爲有別於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但其辦學的規模、層次不盡一致,同樣都叫書院,有的僅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小學甚至學前班,而嶽麓書院是高層次的書院,它的講學者多爲全國名流大師,而學生也要經過考試和推薦才能選拔入學,像“千年學府”、“四大書院”之類美譽,對於嶽麓書院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要知道,嶽麓書院比法國的巴黎大學早280多年,比英國的牛津大學也要早300年呢。

  好,這裏有一箇問題,爲什麼在講堂中間,老師授課的講壇上會擺設兩張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張椅子?請大家動動腦筋,猜猜看。

  參觀完御書樓之後,沿迴廊右轉,發現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牆黑瓦的小院落,這裏是奉祀理學大師及嶽麓書院培養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見的船山祠是紀念著名的學術大師、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爲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歲就進嶽麓書院讀書,深受當時山長吳道行經世致用的傳統學風影響,他後來結社著書,評議朝政,又在衡陽揭竿起義,舉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筆桿爲武器,潛心著述,無一不是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精神的最好體現。

關於介紹嶽麓書院的導遊詞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風景秀麗的嶽麓山,參觀世界聞名的嶽麓書院。今天,我“客串”學院導遊,帶領大家踏上這非凡的文化和學術之旅!

  眼前這個“風水寶地”,是長沙古城學術氛圍最濃的地方——嶽麓書院。這是一箇安靜優雅的庭院,有着幾千年的輝煌歷史。背後是一種氛圍和智慧,是幾代學生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箇個文化夢想。庭前,軒下,檐上,那個夢從唐朝就一直延續着。不如你閉上眼睛,盡情感受一下這裏冷風的味道,和其他地方大不相同——那是千百年不變的書香氣息!

  嶽麓書院是明清時期一座古樸典雅的古建築羣。它位於嶽麓山青峯峽口,靜靜矗立在參天古樹的樹蔭下。每一次走進庭院,每一塊石碑,每一塊磚頭,每一扇雕花的窗戶,都隱藏着意味深長的文化品位,是一所享譽海內外的“千年學府”。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松陽書院、綏陽書院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宋明湖湘學派和理學的發源地。現在,讓我們跟隨古聖先賢的腳步,走進書院永恆的文化氛圍。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嶽麓書院的平面圖:佈局採用中軸線對稱、深度多元推進的庭院形式。一門、正門、二門、講堂、御書樓等主要建築集中在中軸線上,講堂佈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和祭祀廟宇佈置在兩側。在學院的花園裏,小橋流水和假山迴廊與演講廳形成了一幅自然的畫面。儒道互補,莊重典雅,是嶽麓書院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之美。

  掛“千年大學”牌匾後,頭門是和泰,內牆兩側的牆上有一箇金色的漢字——“福”、“壽”,遙相呼應。

  沿着中軸線,我們來到了學院門口。宋真宗嶽麓書院的御用牌匾就掛在它的正上方,而“天下唯楚才盛”的歷史名聯,則巍然掛在大門上,訴說着嶽麓書院是天下最輝煌之地的歷史事實。大門兩側放置的一對漢白玉鼓的雙面浮雕是珍貴的藝術品。

  現在,請讓開。有兩把紅木雕花椅子的地方,就是“講堂”。報告廳是學院的核心部分,位於學院的中心。在講堂的中央,有一箇一米高左右的長方形論壇,古代的老師在那裏授課。上面放着兩把紅木雕花椅子,是爲了紀念和朱兩位大師在祭壇上的發言,這意味着兩個大師是平等的,無論秋天的顏色。主席臺後面有一箇木屏風,上面鐫刻着“嶽麓書院記”,是山長張世寫的。本文的內容其實就是古代嶽麓書院培養人才的指導思想。

  講堂的兩面牆上嵌有“忠孝老實節”的石刻,據說是朱所作。這四個字,其實是整個封建社會嶽麓書院的座右銘。在講堂的正面側牆上,也有“正直、統一、嚴格、謙虛”四個紀念碑,與“忠孝、誠實、榮譽”的紀念碑相映成趣,書院的靈魂永遠清晰明瞭。

  嶽麓書院不僅有讀書講學的地方,還有三層樓,即“御書樓”。帝國圖書大廈就藏在講堂的屏風牆後面,現在有六萬多本書。現在是湖南大學的古籍圖書館。

  嶽麓書院的磚瓦閃耀着千年凝結的智慧,帶給我們的遠不止是視覺和精神上的震撼。這個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傳說,將影響和指導我們的一生!

  欣賞完這些深院,我們的旅行今天就要結束了。謝謝合作,期待下次交流!謝謝你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