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慶城市導遊詞(精選4篇)

關於重慶城市導遊詞 篇1

  大禮堂建於上世紀50年代,佔地6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0平方米,總高65米,主體高55米,是新中國的十大建築之一。在1987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主編的《比較建築史》一書中,它和其設計者張家德先生均名列第二;同時,它還是詹天佑工程獎,魯班工程獎的獲得者,這在重慶的建築中都是獨一無二的。朋友們,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古香古色、氣宇不凡的牌坊。上書八個金光燦燦的大字“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牌坊四列三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它採用鋼筋混泥土結構的仿木建築形式,飛檐翹角,古樸典雅。穿過牌坊,宏偉的人民大禮堂就在我們眼前了。首先我們踏上的這128級臺階,一共三層,由下至上,恰當地烘托出整個建築的立體美感。若無臺階,建築則無所倚持,我國古代建築結構由於受到木材長度、粗細、易燃等侷限,因此單個建築體不可能象希臘式、哥特式建築那樣建得很大。而人民大禮堂則不然,沿山勢修建,不僅地勢高,而且有多級寬闊堅實的臺基和石階作爲烘托,自然而然地避開了這一缺點。

  臺階兩側的白玉蘭燈柱宛如整齊的儀仗隊在恭候您的到來。白玉蘭是春天的象徵,聰明的設計者在這裏則用它代表着解放後的重慶人民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來,大家隨我走幾步,站在平臺前,您是否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禮堂主體部分的圓形建築好似北京天壇的“祈年殿”,門樓則像極天安門城樓。北京的天壇是皇帝向天祈求風調雨順的地方,那人民大禮堂正中仿天壇設計也自然含有國泰民安的吉祥之意了。大家請看,大禮堂正上方綠色琉璃瓦大屋頂和飛檐的造型全靠斗拱結合柱、梁、檐而形成。同時,這也是力學和結構學的完美境界,由於斗拱的託、飛、拱、伸的作用,使整個建築顯得莊嚴華麗、搖曳多姿。斗拱使屋檐飛翹起來,這樣,大屋頂既能防雨,又不會擋住光線,也使得禮堂裏邊異常明亮。

關於重慶城市導遊詞 篇2

  重慶話學習:打望——打精神牙祭看美女、安逸——滿意舒服、不要——不用謝、要的——好的、假打——虛僞、拈起來——夾起來、巴耳朵——怕老婆、鬼兒——小子、哈哈兒——馬上、好多錢——多少錢、啥子——什麼、扒着路走——沿着這條路走、一哈——全部、耍朋友——談戀愛、擺龍門陣——閒聊天、你麻哈兒嗦——你騙傻子呢

  身體部位篇: 哈老殼(腦袋) 瞎孔(胳肢窩)(勒個讓我笑了整整一下午!!)受倒管兒(手肘)羅兜/作登兒(都指臀部,的前者多用於人,而後者多用於)客西頭兒(膝蓋)

  形容詞篇: 高聳聳的,肥懂懂的(又高有胖) 煩造造的(非常髒) 短處處的(很短) 逛的(光溜溜的) 趴唧唧的(很軟) 低低嘎嘎(很少)飛叉叉的(很野的樣子)驚抓抓的(大驚小怪)(經典!) 礦西西的(很糊塗) 亮瓦瓦(很亮) 琛(很直)

  霧獨獨(冷不防的) 神戳戳(發神經) 念棟棟(粘稠的)

  拗(手腳不停地動)俗雜雜的(俗氣的)火瞟瞟的(灼傷般的疼)

  動詞篇: 共過來(擠過來) 不拗老(不動了) 莽進去(喂進去)

  咔(掐) 款到老(碰到了) 吹垮垮(聊天) 達撲爬(摔跤) 考可可兒(敲一下頭) 打王逛(精神不集中) 吧到(緊挨着) 瓦飯(舀飯) 喀過來(跨過來)調(跑) 翻羊角磚兒(翻跟斗) 憐菜(夾菜) 扯僕漢(打呼嚕) 副開(移走) 駭得(喫得多) 腰抬/收秤/殺鴿(結束) 板旋兒(耍賴) 哈即跟兒(撓癢癢)腳入老(腳崴了) 菊(吮吸) 告哈兒(試一下)

  舌老(丟失了) 琛過來/癡過來(伸過來) 讀腳(跺腳) 咩(掰) 逞下去(壓下去) 筆(過濾)狀起(補上) 俺到(猜到) 雀到(看到)兌老(相抵了)馬起臉(板臉) 爪瞌睡(打瞌睡) 爪球(踢球) 殺鐵(打掃) 操(翻)

關於重慶城市導遊詞 篇3

  人民大禮堂屬於典型的民族建築形式,建築主體前面的牌坊正對中心主體,中軸線對稱向兩翼發展的塔樓收尾,形成了一箇完整的建築格局。同時,它還完美地體現出了現代建築的四個特點:

  一、實用性,禮堂內部直徑僅46米,但卻能容納4000多人;

  二、堅固性,它經歷50年的風雨至今仍然亭亭屹立;

  三、經濟性,它當時花費了437億元修建完成,摺合到現在有400多萬元人民幣,在今天看來不會太多,但在當時爲了修這座禮堂,重慶人民真可謂是有錢..有力..所以,說它是人民的禮堂一點不爲過。

  四、美觀,屋頂的綠色、大柱的硃紅色和欄杆的玉白色,對比強烈,又和諧統一,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今的人民大禮堂已經成爲了重慶的標誌和象徵。大禮堂的建設翻開了新重慶市政建設的第一頁。直轄以後,重慶人民又在這裏成功的舉辦了AAPP會議,迎來了香港迴歸,澳門迴歸,迎來了新世紀回了44年的足球之夢,迎來了北京20__年奧運會的成功申辦,迎來了黨的xx大的勝利召開,迎來了20__年亞洲盃的抽籤儀式。

關於重慶城市導遊詞 篇4

  白公館位於重慶沙坪壩郊區,原爲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駒愛好白居易的詩篇,自稱白居易的後代,因此呢白公館又叫香山別墅。在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祕密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借是被囚禁於此。著名的小說《紅巖》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於此。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爲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爲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原白公館大門終日關閉,從側面一小門進出,原儲藏室改爲地牢,原防空洞改爲刑訊洞。在院內牆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後,白公館曾改爲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爲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來重慶旅遊的朋友們絕不可錯過。白公館的革命意義 白公館的烈士遺書——紅巖“獄中八條”:

  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鬥爭的鍛鍊;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