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通用3篇)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 篇1
遊客可觀吊腳羣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洪崖洞由紙鹽河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風情街、盛宴美食街及異域風情城市陽臺四條大街組成。四條大街分別融匯了當下所有時尚元素,主題迥異、特色鮮明,絕對是今天來重慶不可不去的地方。
紙鹽河酒吧街:擁有全球連鎖海盜酒吧等知名酒吧,不但引領重慶新娛樂生活方式,也帶動重慶夜生活的新標向。
天成巷巴渝風情街:爲世人展示的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時尚潮流,以2300前年的巴渝盛景爲載體,展示出當時盛行於世的青磚、石瓦、紅檐綠瓦的古典民居。
盛宴美食街:展現的則是一種“另類美食城”的盛景,一箇集中外古今名店於一堂的美食盛景。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 篇2
江陵,古稱荊州,遠在太古,中國方圓九州,荊州就是一箇州的中心之地,春秋戰國時,楚國把楚國都遷到江陵,這裏便成了楚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中心,楚在此建都400多年,歷經20代。
江陵是我國爲數不多的有古城牆的城市之一。相傳爲“劉備借荊州”時關羽所築。秦漢以來江陵北至長安、洛陽,南下兩廣,西去四川、雲貴的陸上通道必經之路。城南又有長江水運之便,向有“自古兵家重荊州”之說。據>載: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退回黃河流域,孫權爲鞏固長江下游的統治勢力,佔領荊州。孫劉之間的聯盟本來就出於一時利害關係上的考慮,雙方爲了奪取荊州這一塊地方,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孫權採納了部下魯肅的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以便聯合抗禦曹操。劉備取得四川后,不歸還荊州,派二弟關羽據守,關羽出兵襄樊,威逼曹操,孫權乘荊州空虛,派呂蒙襲取荊州,俘殺了關羽。歷史上“劉備借荊州”、“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故事都發生在這裏。孫劉聯盟破裂後,劉備、張飛興兵伐吳,張飛未曾出兵,被部將張達、範疆所殺。“頭葬雲陽,身葬閬中”。劉備兵敗“彝陵”,白帝城託孤。
荊州古城又保存完好的護城牆,成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總面積4.6平方公里。
荊州護城河,又稱水域,時古城的第一到防禦線,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護城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駕舟從內河可直達武漢。
位於荊州城內的“荊州博物館”,又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12000多件,其中最稀世的珍寶是越王勾踐劍和西漢男屍。越王勾踐劍,劍廠68.8釐米,劍身飾滿菱形花紋,近柄處刻有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字,劍柄兩面分別鑲嵌有三色玻璃和綠松石。雖然在底下埋藏了三千多年,仍劍刃鋒利,青光閃爍,換然如新。西漢男屍,據墓中竹簡記載,該人葬於漢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五月,死者名“遂”,江陵縣市陽里人,終年60歲,生前爲五大夫(相當與或略高於當時的縣一級官員),身高1.678米,體重52.5公斤。
關於重慶經典的導遊詞 篇3
各位嘉賓,您現在看到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河船閘—三峽工程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是三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築物,也是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工程創造出了多項世界之最——其中水位落差和航運效益就都屬世界之最!(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巨大平臺就是船閘園區,位於五級船閘的第二級閘室,這裏是船閘中視野最好的一級平臺,在這裏您可以將船閘的上下風光盡收眼底。園區內綠草成茵,三峽建設者用細霧綿綿的雨林和滿目綠色在這座人造的山體上爲您在炎炎烈日營造出一箇清涼世界。)
(進入園區)雙線五級船閘,所謂“雙線”,即大家看到的兩個凹槽,是兩條單行航道,類似公路交通中的單行道。右手邊爲上行船的航道,左手邊爲下行船的航道,永久船閘啓用後,各類船隻在這兒便可上通下達,互不干擾,井然有序地過閘;由於船閘上下游水位落差高達113米(上游水位海拔高度爲175米,下游葛洲壩庫區水位海拔高度爲62米,),相當於一座三十多層高的大樓,我們不可能修建這麼大的一箇閘室,因爲水壓太大容易使閘門變形,所以我們就修建了5個階梯式的船閘,也就是所謂的“五級”,類似人們經常爬的樓梯。
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是由閘室、閘首、輸水系統、上下游引航道、導航牆、拴船樁等部分組成。該工程是於1994年4月動工的,擔負這項工程的施工單位是武警水電部隊的官兵們,他們花了幾年時間削平了18座山頭,劈出了“長江第四峽”,這項工程的土石方開挖量達到了4356萬立方米,是整個三峽工程中土石開挖量最多的一項工程了,如果把它壘成一座一米見方的石牆,就相當於做了8座萬里長城,可以說咱們中華民族愚公移山的精神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體現。
整個船閘的全長是1600多米,寬約300米,開挖最深達到176米,好像是在花崗岩的山體中鑿出了一條人工運河,在這條運河上一共安裝有24道人字閘門,每扇閘門的高38米,寬20米,面積超過了一箇籃球場,重量達到了804噸,無論是從體積還是從重量上講都是天下第一門!如果說要把這扇門運走的話,大概需要12輛載重量爲70噸的重型卡車纔行。閘門是船閘運行中的關鍵部位,它在安裝過程中要做到“精”、“平”、“靈”才能保證船隻在過船閘時的安全,由於閘門要在30多米的深水中運行,在關閉時就要做到滴水不漏,這對閘門的安裝精度要求極高。每扇閘門在安裝後都要進行測量,到最後閘門的垂直誤差不能超過2毫米,這樣就做到了“精”。那麼怎樣才能使表面積達到1568平方米的閘門不變形呢?我們在閘門的背面安裝有12根十字交叉的鋼拉桿,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強門體強度和調整鋼門形狀。想要使這扇“大門”的開關做到靈活自如,這就要通過液壓啓閉機來完成,船閘開關閘門時所需啓閉機的技術規模在世界內河船閘中是最大的,液壓啓閉機的推拉桿就像兩隻大手平穩的推拉着兩扇大門平穩運行。
船閘閘室的有效尺寸爲280米長,34米寬,坎上最小水深爲5米,一次可以通過萬噸級船隊。船閘年設計單向通航能力爲5000萬噸。船閘上有通航水位爲145米至175米;下游通航水位爲62米至73.8米,最大通航流量56700立方米每秒。船舶單向通過一次需要3個小時。
那麼船隻是怎樣過船閘的呢?主要是利用水漲船高原理,以船隻過上行線爲例,首先船隻經過通航的專用航道—-引航道,然後駛進閘室,等到上下游的閘門都關閉後,再通過輸水隧道和廊道(山體中開挖的洞叫隧道、混凌土中澆注的叫廊道)均勻的向閘室內輸水,當閘室裏的水和上一級閘室等高時,再把上游閘門打開,讓船隻進入上一級閘室,利用同樣的原理船隻便可依次過完五個閘室。
那閘室裏的水是從那裏來的呢?原來在兩邊閘牆後的花崗岩山體中,挖掘了巨大的輸水系統,主隧洞內足以並列過兩臺卡車,江水從上游進水口的4條引水管道進入輸水隧洞中 ,每個閘室裝有4個主閥門,它主要來控制閘首上游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這個被稱爲地下迷宮的輸水系統既複雜又巧妙,它能在12分鐘內將26萬立方米的水由上游閘室充進下游閘室,而且從水面上看不到一點水波,因爲在頂部的出水口裝有消能蓋板,它可以改變水的流向以及減緩水的速度和壓力,這樣使我們坐在船上時就感覺不到水的頂衝了,簡單一點說就是把一箇很粗的水管裏輸出來的水,分成若干個細管輸出來,這樣就可以減少水的能量,同時爲了固定船隻在閘室裏的位置,在閘室裏設計了浮式系船柱,它可以和船隻同步上升和下降,所以我們乘坐的船隻就能穩穩當當的過閘了。
過完整個船閘的時間大概需要兩到三個小時,有的客人也許覺得這麼多的時間都浪費在這裏,那以後到重慶的時間是不是要更長呢?其實在三峽大壩建成以後,回水將淹沒上游所有的險灘和單行線,極大地改善川江航道650多公里,將整個航道平均擴寬到1100米,使今後宜昌至重慶總航程節約5—6個小時,船運成本可降低35%–37%,並且宜昌以下江段在枯水季節時的水位也可通過水庫調節得到改善,使萬噸級船隊可以全年從武漢市直達重慶市。所以說三峽工程是世界上船運效益最爲顯著的水利樞紐工程,對發展和繁榮長江兩岸至沿海地區的經濟起着如虎添翼的作用,使長江成爲一條名符其實的“黃金水道”。當然,在船隻過閘的這3個小時中,您也可以在上游下船,乘坐我們漂亮的遊覽車,暢遊三峽大壩的各個園區,一覽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全面瞭解三峽工程的壯觀,等到遊覽結束,您的遊船也正好過完閘抵達大壩下游碼頭,您可再次登上游船繼續前行,觀景行路兩不誤,在繁忙的行程中領略新三峽的無窮魅力,豈不美哉!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