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通用7篇)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爲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建築以此爲名。
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羣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有過的建築,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說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現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後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徵性建築,但我們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當年詩人在這裏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柴門楹柱上懸掛着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陳雲誥補書的一副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對聯構思非常巧妙。上聯“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信有文章驚海內”與下聯“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麼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着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 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箇字:把“豈”改爲“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爲“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的意思就變成了讚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因此千年之後人們仍然懷着景仰傾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嗎,我們今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遠千里萬里來遊草堂。可見對聯作者還是很有“預見”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
“少陵”本爲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裏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裏,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裏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爲“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說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裏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茅屋景區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爲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箇“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裏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來源:考試大-導遊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2
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許楷成,來自旅行社。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期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此刻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天的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箇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
杜甫生於720xx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忙,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爲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爲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箇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爲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箇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此刻也叫杜甫爲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那裏寫的。後,此刻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能夠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那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這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
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箇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爲一箇爲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此刻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樣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爲一箇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必須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能夠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忙,請大家及時聯繫我,我的手機號碼是:1354192。謝謝大家。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真誠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導遊許楷成,來自四川胖九。com旅行社。我將以最好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快樂和更多知識!希望我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現在看到就是草堂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箇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生平簡介 :杜甫生於720xx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爲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爲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一箇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爲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箇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爲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將近4年寫下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這裏寫。
遊客 們,經過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杜甫草堂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杜甫和他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無限韻味。杜甫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說法,故被譽爲“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非凡成就。杜甫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唐王朝由盛到衰歷史,折射出唐王朝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苦難。 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哭訴,杜甫由一箇高山流水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爲一箇爲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這樣對聯歸納杜老先生作爲一箇現實主意詩人至高境界。
好,遊客們,拜讀這麼多杜甫詩歌,我想此刻您一定會有頗多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時間,大家可以靜靜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我手機號碼是:1354192。謝謝大家。
好 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4
杜甫(公元720xx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做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爲"詩聖",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於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裏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留下詩作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遊,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絕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別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多次修復而成,面積240餘畝,是成都遊客最集中有觀光勝地之一。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建築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築,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爲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20xx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自760年到765年,其間除流亡今四川三臺,閬中一帶一年多以外,詩人先後在此居住了近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樓》、《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名篇。廣德二年(即公元765年)5月,杜甫隨着年齡的增加,思鄉之情也與日俱增,這一點在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有明確的表述。蜀地雖然以它的山水和溫情慰藉了詩人的心,但詩人還是很懷念他的故鄉,如今故鄉的戰事已經結束,年過半百的詩人終於下決心回家看一看。於是,他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今重慶奉節)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爲家。當船停泊在岳陽樓下時,杜甫的病情已經相當嚴重了,家人們把他攙扶進當地的一家客棧,一邊安頓下來,一邊用所剩不多的銀兩去四處買藥。在這舉目無親的他鄉客棧,沒有人知道這個貧病交加的老人是誰,也沒人知道他骨瘦如柴的手曾經寫出過多麼壯美的詩句。一人偉大的靈魂就這樣淒涼地安息在岳陽的客棧裏了,享年59歲。在他去世前不久,寫下了他的絕筆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中,他回顧了不堪回首的一生,末了,依舊對國家的前途憂心:“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他對所忠誠的國家如此牽掛,然而他愛國家,國家卻不愛他。
他的一生就像空曠午夜劃過天庭的流星,雖然以耗盡生命獲得了一次耀眼的閃亮,卻沒有人去賞識和熱愛。這個星空下寂寞的老人,除了給我們留下那些氣雄天下的詩歌,就只有三座紀念他的草堂。令我們四川人自豪的是,杜甫漂泊的足跡印滿了大半個中國,但紀念他的三座草堂卻都在四川,它們分別位於成都、三臺和重慶奉節。三座草堂,都是記錄杜甫晚年的生活,而成都的杜甫草堂,無疑是三座草堂中的龍頭。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早在唐末,韋莊就在遺址上重建草堂,以後經歷歷代十多次培修,到清嘉慶十六年(1881年)重修完成時,基本奠定了今天博物館的規模。杜甫草堂博物館主體是由五重中軸線上的建築組成的,分別是正門、大廨、史詩堂、柴門、工部祠,另外還有碑亭和茅屋。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5
誠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許楷成。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希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箇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杜甫生於720xx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爲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爲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箇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爲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箇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爲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這裏寫的。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箇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爲一箇爲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這樣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爲一箇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我的手機號碼是:1354192。謝謝大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6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爲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建築以此爲名。
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羣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有過的建築,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說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現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後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徵性建築,但我們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當年詩人在這裏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柴門楹柱上懸掛着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陳雲誥補書的一副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對聯構思非常巧妙。上聯“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信有文章驚海內”與下聯“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麼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着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 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箇字:把“豈”改爲“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爲“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的意思就變成了讚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因此千年之後人們仍然懷着景仰傾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嗎,我們今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遠千里萬里來遊草堂。可見對聯作者還是很有“預見”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
“少陵”本爲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裏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裏,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裏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爲“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說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裏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茅屋景區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爲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箇“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裏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7
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許楷成。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希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箇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杜甫生於720xx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爲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爲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箇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爲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箇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爲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這裏寫的。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箇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爲一箇爲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這樣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爲一箇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我的手機號碼是:1354192。謝謝大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