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貴州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範文(通用6篇)
介紹貴州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就是你們今天的景區導遊,大家可以稱呼我爲小*!今天將由我和各位一道來遊覽黔靈山公園,在此,小*預祝各位旅遊愉快!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今天遊覽的黔靈山公園是貴陽城區內的一座規模宏大的綜合性公園,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相傳於清康熙20xx年(公元1672年),由弘福寺開山祖師赤松和尚在山上倒插古松而存活,因此得名,意爲“集黔之靈氣於此,必是人傑地靈之地”。黔靈公園集山、水、林、洞、泉、寺、猴爲一體,是全國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園。其主要包括弘福寺、瞰築亭、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等景點。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逐一的領略一下它各個景點的美妙之處吧!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腳下的這條蜿蜒小徑叫做“九曲徑”,因有9個大彎道而得名。踏上登山石徑,不遠處的古佛洞供的是一箇苦行僧,這恐怕在赤鬆開山以前就已經有了,所以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黔遊日記》中便提到了這個古佛洞。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許多石刻,從“第一山”、“黔靈勝境”到“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人們走近佛門,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當年董必武先生遊覽此地,一時有感,留下了“竟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腳尚稱頌。泉清樹古葉微脫,寺外雙峯峙若關”的詩句。
一路辛苦,終於來到了黔中著名的古剎弘福寺了。各位團友,現在我的右手邊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龍浴佛”,據說釋迦牟尼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爲他沐浴。左手邊就是弘福寺了,弘福寺的山門是一座有三個門洞的牌樓式建築,上面所書的“黔南第一山”是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題字,“弘福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你們知道爲什麼山門總是三個門洞呢?因爲它象徵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所以,如果中間的門開了,那就是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了。弘福寺修建於清康熙20xx年,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其坐落在象王嶺,杖鉢峯、寶塔峯三峯相交的平地上,三面環山,綠蔭如蓋。整個寺廟坐西朝東,整個佈局猶如一箇甲字。寺內第一殿是天王殿、第二殿是觀音殿、第三殿即爲主殿大雄寶殿,在大雄寶殿的後面還有玉佛殿,共有十多尊玉佛,都是華裔僧尼宏慧從緬甸仰光請來的。
各位團友,這就是瞰築亭了!因爲貴陽也被稱爲“築城”,而站在這裏又可以看見貴陽全景,登亭遠望猶如羽化而登仙,所以這座亭子也就被稱爲“瞰築亭”了!這“瞰築亭”三個字是1986年春劉海粟大師親書的。朱德委員長1962年3月也曾登上該亭,寫下了一首歌頌貴陽的詩:“黔靈山上望貴陽,建設十年換新裝。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幹勁建家鄉。”
各位遊客朋友,有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不過請大家放心,在黔靈山上卻是相反的,不信我們可以體驗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下山去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吧!
各位團友,我們看到的那如明鏡一樣的水湖就是黔靈湖,它本是一條小河,後來築起了一道攔河大壩,就形成了眼前的黔靈湖。整個湖面約20公頃,蓄水量100萬立方米。可以垂釣、游泳和划船。湖邊還有茶樓、長廊和水榭,是個休閒的好地方。
各位遊客,在我們來動物園的路上,相信你們都已經看到了路邊聚集的獼猴了,在我們黔靈山公園生活着不少這樣的猴居士呢!景區動物園於1984年把圈養的100多隻獼猴放到黔靈山上進行野生放養。20xx年間,這羣獼猴數量已增至500多隻。貴陽市的市民們經常帶着獼猴愛喫的食物去看望這羣城市中的精靈,園內人猴嬉戲,其樂融融,這也成爲了公園的一大特色。
各位團友,我們面前的這個溶洞就是麒麟洞,這個天然溶洞因其內有一巨大石筍,酷似麒麟而得名。洞前有繁茂的紫薇和三百年的石榴樹。就在洞旁的這個“水月庵”,抗日戰爭時期,曾經先後關押過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留下了許多故事,現已闢爲展覽、陳列室。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黔靈山公園之旅到這就結束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來我們黔靈山公園遊玩!祝大家工作、生活更上一層樓!
介紹貴州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2
今天陽光明媚,我的心情也格外爽朗。因爲爸爸媽媽要帶我和弟弟到貴陽市黔靈山公園遊玩。
一下車,我們就直奔黔靈山公園。這兒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真熱鬧啊!到處都是小販在賣東西。有拖鞋、各種各樣的玩具、老人用的柺棍……應有盡有,看的`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來到黔靈山公園大門前,“黔靈山公園”幾個金碧輝煌的大字閃現在我的眼前,爸爸去買了門票,然後我們依次排隊進入黔靈山公園。公園裏面真熱鬧啊。有許多老人聚在一起娛樂,有的唱歌,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爲表演的人鼓掌……
再往前走,就是一箇大池塘,裏面有很多開得正豔的大荷花。荷花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好似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向人們頻頻點頭。在池塘中央的淺水處,臥着兩隻大石龜,栩栩如生。一隻頭向上望着,好像在向行人打招呼,另一隻低頭浮在水中,好像在覓食。
走過大池塘,我們就來到了麒麟洞。麒麟洞是蔣某人關押楊虎成和張學良的地方。走進麒麟洞,感到陣陣寒意。洞裏的燈光五光十色,甚是好看。麒麟洞裏暗無天日,張學良和楊虎成被囚禁在這裏,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度過的呢?
出了麒麟洞,我們繼續往山上走。一路上有許多頑皮可愛的猴子在嬉戲玩耍。有的猴子站在路邊在向路人要零食喫,有的猴子乘行人不注意,一把從人手中槍過食物,那個人一回頭,而猴子呢,卻早已逃之夭夭享受“搶”來的美食去了。還有的猴子從行人手中搶到水,因爲急切的想喝水,可偏偏又不知道怎樣將瓶子打開,就坐在石頭上使勁的咬,實在咬不開,就急得上蹦下跳。最後,索性將瓶子扔掉,又繼續去搶行人的食物去了。還有的母猴懷中抱着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站在路邊向行人要東西喫。母猴穿梭在叢林之中,小猴子四肢緊緊地抓着猴媽媽的肚皮,我心想小猴子難道不會掉下來嗎?再往前走,又看見一隻頑皮可愛的猴子,坐在椅子上,喫東西喫的津津有味,那樣子活像人在喫東西。旁邊又有一隻猴子,在爲喝不到“爽歪歪”而急得焦頭爛額,旁邊一箇姐姐,看到猴子急得團團轉,便悄悄走到旁邊,想拿起猴子身下的吸管給猴子,可被猴子發現了,以爲要傷害它,就起身想要去咬它,把那個姐姐嚇的哇哇亂叫。可猴子對那個姐姐還是窮追不捨,姐姐趕緊躲了起來。猴子這才返回去繼續喝“爽歪歪”,猴子看見前面有個人提着一大口袋的零食,便放下“爽歪歪”去搶零食,另一隻猴子看見了,便趕忙去幫那隻猴子,一起搶。這些猴子真是調皮可愛啊!
不一會兒進到了動物園。裏面有潔白如雪的鴿子、貪睡的大老虎、可愛的鴕鳥、溫順的梅花鹿、可怕的大蟒蛇、美麗的孔雀,讓我真是開了眼界。
沿着公路繼續走,就到了弘福寺,弘福寺是貴陽市非常有名的寺廟。媽媽到門口去買了香、蠟,我們跟着媽媽到財神廟、觀音廟和大殿燒香拜佛。然後進入到羅漢堂,羅漢堂裏有幾百個神態各異的羅漢,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出了羅漢堂,旁邊有個水池,池中有笨頭笨腦的大小烏龜,有各色名樣的金魚,可愛極了。
出了弘福寺,再沿着山路繼續走。爸爸說再往上走就到了這座山的最高處——橄欖亭了,可是現在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怎麼爬到山上去嘛!我無力的說:“我沒有力氣了,實在走不動了。”爸爸說:“不要泄氣,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鼓起了精神,努力的跟着爸爸媽媽向上爬。
終於爬到了橄欖亭,站在橄欖亭內,全城風光盡收眼底,真是“站得高看得遠”啊!一陣涼風襲來,將所有的酷暑炎熱都拋之腦後。哇!山下的風景好美呀!怪不得說這裏是全城最高的山,整個貴陽市都在自己腳下,彷彿是人間仙境!於是,我拿起相機。咔嚓、咔嚓,一箇勁兒的拍,生怕漏了哪一處美景。
玩了許久,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橄欖亭順着下山的路出了公園。
這次遊玩,雖然爬山很累,但是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受益很深:陽光總是在風雨之後,只有苦盡纔會甘來;只要有毅力,有恆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介紹貴州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3
貴陽,是一箇人傑地靈的地方,相傳有一位老和尚來到貴陽,發現在貴陽的某座山上,匯聚了大量的天地靈氣,於是老和尚來到這裏倒栽了一棵松樹,結果,這棵松樹居然存活了,而且枝繁葉茂,證明了老和尚的話,這位老和尚就是有名的赤松和尚。於是他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寺廟,名曰“弘福寺”,意爲弘揚佛法,造福天下。而這座匯聚了天地靈氣的靈山,則叫做“黔靈山”。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就是黔靈山了,它由大羅嶺、象王嶺、白象嶺、檀山、杖鉢峯、獅子臺、關刀巖、寶塔峯和北峯組成。現在的黔靈公園就是由黔靈山爲主體,後又開闢了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二壩和三嶺灣等景點。 在我的右手邊是索道,如果想先登上山頂可以從索道出發。如果想去看看大熊貓、孔雀、獅子老虎的遊客,可以從三嶺灣、麒麟洞去參觀動物園。不過“玩山”的人,特別是朝山拜佛的香客,大都沿着“九曲徑”慢慢爬上去。 現在我們腳下的九曲徑共有380級臺階,24個“之”字拐,因有9個大彎道而稱爲“九曲徑”。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許多石刻,從“第一山”、“黔靈勝境”到“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人們走近佛門,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大家看,這裏有一箇巨大的“虎”字,這是清朝的石刻。爲什麼在這佛山上會有“虎”字?大家都知道,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鎮山,還有什麼妖魔鬼怪敢接近呢?於是,佛法弘揚,得一清淨之地。走到上面還有一箇“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佈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樣,如果用嘴貼着石壁可吹出海螺鳴叫的聲音,傳說吹響小洞,就能使人長壽。九曲徑的最後,還有一箇泉亭,叫做洗鉢池。到了這裏,我們就走完九曲徑了,各位遊客,現在我的右手邊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龍浴佛”,它說的是釋迦磨尼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爲他沐浴。左手邊就是弘福寺了。平時寺門只會開邊上的小門,大家知道爲什麼嗎?在佛教,這叫做山門,分別代表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如果中間的門開了,那就是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了。 大家在弘福寺上香後,我們可以順着這條山間小路一直下到黔靈湖畔。黔靈湖碧波盪漾,讓人心曠神怡。在這裏,可以全身心地放鬆,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這裏你可以到湖面上泛舟,如果累了,還可以到湖畔上的茶室砌一壺暖茶。從這邊走過去,有個廣場,聳立着貴州解放烈士紀念碑,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現在我們順山而下,便到了麒麟洞。它的得名是因爲在麒麟洞內有一塊巨大的鐘乳石,非常象一頭麒麟。在麒麟洞旁的這個“水月庵”,曾關押過兩位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留下過許多故事。 好了,到了這裏,黔靈山的主要景點都遊過了。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可以再來遊玩
介紹貴州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4
黔靈公園位於貴陽市西北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而得名。園內古木參天,植被茂密,集貴州高原靈氣於一身。山上生長着1500餘種樹木花卉和1000多種名貴藥材。清泉怪石,隨處可見,並有成羣的羅猴和鳥類棲息於此。沿“九曲徑”登山可達弘福寺,該寺建於明末清初,是貴州著名的佛寺之一。弘福寺與山麓的麒麟洞及山上的摩崖石刻羣,均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期間,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曾被軟禁於麒麟洞內。
通往這座佛寺的婉蜒小道上可見到陡峭懸崖上的石刻羣。登上山頂的“瞰築亭”,貴陽市全景盡收眼底。山腳下便是那碧波粼粼的黔靈湖,湖面如鏡,時不時有幾條調皮的小魚跳出水面,遊船靜靜的在水面上游走。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黔靈公園是一座綜合性的遊覽公園,公園幽靜的山谷裏還建有動物園,山上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蹟。黔靈公園不僅是國內著名風景區,而且地質構造複雜,植物種類繁多,是教學實習的良好基地。
因爲黔靈山一帶大氣候背景處於高原地帶,所以黔靈山的氣候條件是相當一致的,具有與典型中亞熱帶地區有所不同的高原亞熱帶氣候特徵。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熱量充沛、生長期長,年均氣溫15.3℃,一月均溫4.9℃,最高氣溫33-34℃,最低氣溫4―5℃,無霜期270天。
黔靈公園集山、林、泉、湖、洞、寺、動物於一體,清絕於世。有“貴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稱。黔靈山屬黔中山原中部的一部分,園區山嶺連綿、谷地相間,地形富於變化。海拔在1100米-1396米之間,地形各有起伏,相對高差不大,約200米左右。山體有:白象嶺、八角巖、大羅嶺、象王山、七衝嶺、檀山、杖鉢山。其中大羅嶺海拔高1396米,是園內及貴陽中心區西北第一高峯。黔靈山地區由於地質構造複雜,在不大的範圍內出露較多的地層,包括二疊系下統茅口組;上統吳家坪組、長興組,三疊系下統大冶組、安順組,中統貴陽組及上統三橋組、二橋組和侏羅系中下統自流井羣。
1944年4月,經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考察,黔靈山弘福寺寺址屬於第四紀冰川遺蹟“冰窯”。在地貌上黔靈山一帶爲淺切割的低山丘陵,地貌變化主要受地質構造和巖性的影響,形成若干種地貌類型,成爲其它自然地理成分及整修自然景觀發育的基本骨架。本區岩石包括碳酸鹽巖和非碳酸鹽巖兩大類。地貌類型按照成因的不同,分爲岩溶地貌和常態侵蝕地貌兩類。
黔靈山的地帶性土壤爲黃壤。由於受到地質構造和巖性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地貌類型,約爲北東-南西向的嶺谷相間所控制,由背斜所組成的山嶺,坡度大,地形陡峻,則土壤沖刷嚴重,土壤較薄。在山嶺之間的谷地、如東面的麒麟谷、西面的二橋谷、由於地勢低平,巖性軟、土層均較厚。地形變化不僅影響土層厚度,還制約了土壤類型的分異。
黔靈公園園區山嶺溝壑衆多,坡向齊備,具備各類型植物生長的立地條件,由於歷史原因,原始亞熱帶溼潤性常綠闊葉林羣落已基本無存。現存植被以常綠闊葉林被破壞後自然更新的次生植物爲主。植物已知共計128科350屬476種,其種數約佔全省植物的8.17%,(其中蕨類植物佔10.12%,裸子植物佔26.56%,被子植物佔8.06%),在面積不大的區域裏含有如此多的植物,可見其植物種類的豐富。其中珍稀植物有:半楓荷、巖生紅豆樹。
黔靈山地區由於岩石組合多樣、構造複雜,地下水的分佈情況也較複雜。公園內有較多的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井泉,形成大羅溪、七星潭谷地以及動物園谷地中溪水;泉眼衆多水質良好,主要有聖泉、檀泉、白象泉、冷翠泉、大羅泉等。黔靈湖爲人工水庫,蓄水面積約22公頃,形成園內開闊的水面。聖泉是黔靈山風景遊覽不可分的一部分,史籍及各種筆記都以黔靈山爲中心,記述聖泉爲:黔靈“山後五里有泉,名聖泉”,黔靈八景也包括聖泉“聖泉百盈”。聖泉附近有其他泉眼出現。
上象王嶺登瞰築亭,一覽築城風貌。公園各處鳥類繁多,猴羣時現。獼猴主要活動於七星潭喂猴場及弘福寺周圍。鳥類大部分爲樹棲鳥及少量涉水鳥,分佈在山谷、黔靈湖及其上游的溼地。“四圍竹林甚茂,松杉滴翠,桂子流香”。“樹出石隙,濃蔭障天,人行其間,巾履皆碧,清風忽來,幽籟徐起,山鳥上下,引吭作百種聲”。
介紹貴州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就是你們今天的景區導遊___,大家可以稱呼我爲小_!今天將由我和各位一道來遊覽黔靈山公園,在此,小_預祝各位旅遊愉快!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今天遊覽的黔靈山公園是貴陽城區內的一座規模宏大的綜合性公園,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相傳於清康熙20__年(公元1672年),由弘福寺開山祖師赤松和尚在山上倒插古松而存活,因此得名,意爲“集黔之靈氣於此,必是人傑地靈之地”。黔靈公園集山、水、林、洞、泉、寺、猴爲一體,是全國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園。其主要包括弘福寺、瞰築亭、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等景點。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逐一的領略一下它各個景點的美妙之處吧!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腳下的這條蜿蜒小徑叫做“九曲徑”,因有9個大彎道而得名。踏上登山石徑,不遠處的古佛洞供的是一箇苦行僧,這恐怕在赤鬆開山以前就已經有了,所以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黔遊日記》中便提到了這個古佛洞。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許多石刻,從“第一山”、“黔靈勝境”到“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人們走近佛門,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當年董必武先生遊覽此地,一時有感,留下了“竟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腳尚稱頌。泉清樹古葉微脫,寺外雙峯峙若關”的詩句。
一路辛苦,終於來到了黔中著名的古剎弘福寺了。各位團友,現在我的右手邊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龍浴佛”,據說釋迦牟尼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爲他沐浴。左手邊就是弘福寺了,弘福寺的山門是一座有三個門洞的牌樓式建築,上面所書的“黔南第一山”是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題字,“弘福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你們知道爲什麼山門總是三個門洞呢?因爲它象徵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所以,如果中間的門開了,那就是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了。弘福寺修建於清康熙20__年,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其坐落在象王嶺,杖鉢峯、寶塔峯三峯相交的平地上,三面環山,綠蔭如蓋。整個寺廟坐西朝東,整個佈局猶如一箇甲字。寺內第一殿是天王殿、第二殿是觀音殿、第三殿即爲主殿大雄寶殿,在大雄寶殿的後面還有玉佛殿,共有十多尊玉佛,都是華裔僧尼宏慧從緬甸仰光請來的。
各位團友,這就是瞰築亭了!因爲貴陽也被稱爲“築城”,而站在這裏又可以看見貴陽全景,登亭遠望猶如羽化而登仙,所以這座亭子也就被稱爲“瞰築亭”了!這“瞰築亭”三個字是1986年春劉海粟大師親書的。朱德委員長1962年3月也曾登上該亭,寫下了一首歌頌貴陽的詩:“黔靈山上望貴陽,建設十年換新裝。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幹勁建家鄉。”
各位遊客朋友,有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不過請大家放心,在黔靈山上卻是相反的,不信我們可以體驗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下山去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吧!
各位團友,我們看到的那如明鏡一樣的水湖就是黔靈湖,它本是一條小河,後來築起了一道攔河大壩,就形成了眼前的黔靈湖。整個湖面約20公頃,蓄水量100萬立方米。可以垂釣、游泳和划船。湖邊還有茶樓、長廊和水榭,是個休閒的好地方。
各位遊客,在我們來動物園的路上,相信你們都已經看到了路邊聚集的獼猴了,在我們黔靈山公園生活着不少這樣的猴居士呢!景區動物園於1984年把圈養的100多隻獼猴放到黔靈山上進行野生放養。20__年間,這羣獼猴數量已增至500多隻。貴陽市的市民們經常帶着獼猴愛喫的食物去看望這羣城市中的精靈,園內人猴嬉戲,其樂融融,這也成爲了公園的一大特色。
各位團友,我們面前的這個溶洞就是麒麟洞,這個天然溶洞因其內有一巨大石筍,酷似麒麟而得名。洞前有繁茂的紫薇和三百年的石榴樹。就在洞旁的這個“水月庵”,抗日戰爭時期,曾經先後關押過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留下了許多故事,現已闢爲展覽、陳列室。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黔靈山公園之旅到這就結束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來我們黔靈山公園遊玩!祝大家工作、生活更上一層樓!
介紹貴州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6
這個國慶節爸爸帶我,表弟和媽媽一起去到了,貴陽的黔靈山公園遊玩。
我懷着國家AAAA級風景區,到底有多美?我們剛到達公園,黔靈山公園幾個大字閃閃發亮。爸爸買了幾張門票。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進入了公園,進入公園鬱鬱蔥蔥的樹木和一湖清澈發亮的湖水進入眼簾。一陣清風迎面吹來,好清爽。我們左衝右撞,到處亂逛,看見了高大矗立的紀念碑,看見了老人們在跳廣場舞,遊客們在四處觀光。我們在弘福寺看見了猴子們在打架,他們一箇沒了命地跑,一箇瘋狂地追。途中我們還照了許多的照片,其中一隻母猴揹着一隻小猴最爲可愛。我們吃了點食物後,向動物園進發,在動物園我們看見了許多的動物如:花面狸,鴯鶓,鴕鳥……但最有趣的還是那隻胖胖的大黑熊,大黑熊胖胖的,全身都是黑毛,它走起路來,慢悠悠的,胖的幾乎走不起路了。
下午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黔靈山公園,啊,黔靈山公園真好玩啊!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