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貴州的導遊詞範文 篇1

  也許有人會問,這裏爲什麼名叫”花溪”?是不是因爲花間有水潺潺流,溪邊有花時時香呢?這也算一種解釋吧。其實,花溪原名”花仡佬”。爲什麼叫”花仡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花溪在歷史上獸雜居着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仡佬族人特別喜歡着花衣,以族命名,所以這地方就叫”花仡佬”。

  另一種說法則認爲,不是以族命名,而是以集市得名。花溪原來有個很大的苗族寨子,寨中苗族自稱”花苗”,後來其他兄弟民族陸續遷到附近,人口增多,這裏便出現了一箇購銷兩旺的牛馬市場,人們就又把它叫做”牛場”。牛場在”花苗”語言中叫做”革略”。”革略”與”仡佬”發音相似,時間一久,便又叫做了”仡佬”。”仡佬”前面加上”花苗”的”花”字,所以就變成了”花仡佬”。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1638年曾在花溪旁邊經過,他在日記中寫道:”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峯(今大將山)下,乃折北而去。有九拱巨石樑,南北架溪上,是爲花仡佬橋……”可見,至少三百多年前,這一帶就叫做”花仡佬”了。

  花溪風景區的開發,始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那時,當地士紳周奎父子,在這裏依山建亭,堵水爲潭,疊石爲壩,廣植花木,一些文人雅土常在此處流連賞玩。1937年,當時的貴陽縣縣長劉劍魂覺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經與地方人士共議,決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爲”花溪”。劉劍魂當年在濟番橋(今花溪大橋)橋邊書寫刻石的”花溪”二字,現在已不能見到了,但他吟詠花溪的許多詩文,卻留了下來。比如,他讚美花溪是”水中華閣連瑤棟,雲裏清溪繞翠巒。萬縷夕陽紅杏鬧,一笠春雨綠蓑寒”。這與陳毅元帥寫的”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正好前後映照。花溪公園雖然在解放前已粗具規模,引來過無數達官顯貴,文入學士,但是真正得到擴建、保護和發展,還是解放後的事。如今,公園面積已達55公頃,這裏已成爲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貴州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遊覽觀光的講解詞。其作用有三:一是引導遊客觀光遊覽,二是宣傳旅遊景點。二者相輔相承密不可分。

  只有在掌握豐富的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系統的加工整理,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改、豐富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導遊詞。

  導遊詞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一、習慣用語。即遊覽前的“歡迎詞”、遊覽結束時的“歡送詞”等。

  二、整體介紹。用概述法介紹旅遊目的地,幫助遊客宏觀瞭解,引發遊客興趣。

  三、重點講解。即對主要遊覽內容的詳細講述,因而是導遊詞最重要最精彩的組成部分。

  導遊詞的寫作要求是:

  一、強調知識性。

  一篇優秀的導遊調必須有豐富的內容,溶入各類知識並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引人人勝。

  導遊詞的內容必須準確無誤,令人信服。

  導遊詞不能只滿足於一般性介紹,還要注重深層次的內容,如:同類事物的鑑賞、有關詩詞的點綴、名家的評論等。這樣,會提高導遊詞的檔次水準。

  二、講究口語化。

  導遊語言是一種具有豐富表達力、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這就是說,在導遊創作中要注意多用日語詞彙和淺顯易懂的書面語詞彙。要避免難懂的書面語詞彙和音節拗口的詞彙。多用短句,以便講起來順口,聽起來輕鬆。

  強調導遊口語化,不意味着忽視語言的規範化。編寫導遊詞必須注意語言的品味。

  {貴州導遊詞·貴州黃果樹瀑布導遊詞·織金洞導遊詞·香爐山導遊詞

  三、突出趣味性。

  爲了突出導遊調的趣味性,必須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1)編織故事情節。講解一箇景點,要不失時機的穿插趣味盎然訪傳說和民間故事,以激起遊客的興趣和好奇心理。但是,選用的傳說故事必須是健康的,並與景觀密切相連。(2)語言生動形象,用詞豐富多變。主動形象的語言能將遊客導入意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3)恰當地運用修辭方法。導遊詞中,恰當地運用比喻、比擬、誇張、象徵等手法,可使靜止的景觀深化爲生動鮮活的畫面,揭示出事物的內在美,使遊客沉浸陶醉。(4)幽默風趣的蘊味。幽默風趣是導遊詞藝術性的重要體現,可使其錦上添花,氣氛輕鬆。(5)情感親切。導遊詞語言應是文明、友好和富有人情味的語言,應言之有情,讓遊客賞心悅耳、倍感親切溫暖。(6)隨機應變,臨場發揮。導遊詞創作成功與否,不僅表現其知識淵博,也反映出導遊技能技巧。

  回、重點突出。

  每個景點都有代表性的景觀,每個景觀又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它的特色內容。導遊詞必須在照顧全面的情況下突出重點。面面俱到,沒有重點的導遊詞是不成功的。

  五、要有針對性。

  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以發,因人、因時而異,要有的放矢,即根據不同的遊客以及當時的情緒和周圍的環境進行導遊講解之用。切忌不顧遊客千差萬別,導遊詞僅一篇的現象。編寫導遊詞一般應有假設對象,這樣纔能有針對性。

  六、重視品位

  創作導遊詞必須注意提高品位,一要強調思想品位,因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導遊員義不容辭的職責;二要講究文學品位,導遊詞的語言應該是規範的,文字是準確的,結構是嚴謹的,內容層次是符合邏輯的,這是對一片導遊詞的基本要求。如果再在關鍵之外適當的引經據典,得體地運用寫詩詞名句和名人警句,就會是導遊詞的文學品位更爲提高。

貴州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到荔波旅遊觀光,很高興那能夠陪同大家一起領略荔波的山水風光和民族風情。現在我們的汽車從荔波縣城出發,前往小七孔景區,藉此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荔波的基本情況。

  初到荔波,我想每一位朋友都想知道荔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在此,我告訴大家,荔波的得名源於布依族語言的音譯。在布依話裏,美麗、漂亮叫做“lijie”,“波”則是山坡的坡的諧音,所以組合起來。就是美麗的山坡,美麗的地方之意。

  荔波地處貴州省最南部。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內陸通往南部沿海古驛道上的重鎮,全縣總面積2431.8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人,有布依、水、漢、苗、瑤、侗、壯等世居民族2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2%。因爲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所以荔波的平均海拔只有758.8米,氣候也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18.3℃,非常適宜居住和旅遊。

  因爲資源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荔波曾先後獲得了許多誘人的光環和稱號,如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成員、國際王牌旅遊目的地、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最佳山水文化旅遊名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特別要告訴大家的,是“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這個美譽,如果我們從地球北緯25度的上空從西向東俯瞰地球,您會驚奇地發現,自撒哈拉沙漠,經阿拉伯半島,到墨西哥灣,都已經或正在沙漠化,幾乎見不到綠色。只有中國華南貴州荔波這方圓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鬱鬱蔥蔥的森林,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綠色寶石,彌足珍貴。所以,“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也就由此而來了。

  此外,在《國家地理雜誌社》20__年組織的“中國最美的地方“選美活動中,荔波還以較大的優勢獲得了首屆“全國網絡手機人氣獎”第二名及單項獎“最美的森林”,與此同時,荔波還是全省首批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是貴州省打造100個旅遊景區中的21個重點示範景區之一。

  荔波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可以用“綠色、紅色、特色”六個字來概述,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走進荔波就是走進了綠色王國,全縣森林覆蓋率64%,景區和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2%。風景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一,可以說山清水秀,步步是景。綠色資源主要包括兩大塊:一箇是樟江景區,另一箇就是茂蘭保護區。

  樟江景區是國務院1994年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18.8平方公里,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和樟江風光帶組成,有代表性景源48處,其中特級和一級景源就有10處之多,20__年正式獲批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在,正在舉全縣之力創建5A。20__年,還在縣城樟江河段成功開發了竹筏漫遊樟江、舢板船體驗旅遊及樟江經典文化遊旅遊項目,深受遊客歡迎。

  荔波綠色資源的另外一大塊是茂蘭保護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是地球同緯度唯一僅存、集中連片、保護完整、原始生態性強的喀斯特生態系統。1996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並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正是由於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包含衆多特有和瀕危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具有突出的世界價值。荔波於20__年6月27日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爲中國第六個、貴州省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爲多彩貴州的典型代表。

  特色資源上,荔波民族風情濃郁,以布、水、苗、瑤爲主體的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傳統文化和嫁娶習俗,別具情趣,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線。在此我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晚上可以從大型實景演藝《水韻樟江》中慢慢體會。

  荔波還是一方孕育了中國革命的紅色寶地,革命老區,有着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和衆多的革命遺蹟。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故鄉,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戰鬥過的地方。綠色資源、特色資源和紅色資源相互交織,交相輝映,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就讓我們從這裏開始,慢慢探尋,細細品味荔波帶給我們的美麗和思考。祝各位在荔波旅途愉快!

  張家界願意與荔波漳江共同合作,共圖旅遊發展!張家界海外國際旅行社是荔波人民來張家界指定接待旅行社!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