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介紹貴州西江苗寨導遊詞(通用3篇)

關於介紹貴州西江苗寨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貴州黔東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張琴,“張揚個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張導,現在我們開始走進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爲重,苗族同胞們將以他們最高的接待禮儀——十二道迎賓攔路酒來迎接我們。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處最特別,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須得喝完,所以我們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對着苗族姑娘們手上的牛角酒杯輕輕嘗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於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寨內有1288戶人家,居民近6000人,爲全國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稱爲“千戶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漢譯而來,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裏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

  西江千戶苗寨坐落在河谷,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過。這是苗家的風雨橋,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這裏的建築以木質吊腳樓爲主,爲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層層吊腳樓依山勢而建。吊腳樓一般爲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圈養牲畜和家禽;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側建有一箇很特別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於觀景、乘涼,有這樣的說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層用來存放糧食和雜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節日,其中“過苗年”,“牯髒節”尤爲隆重。“長桌宴”是苗族過苗年的喜慶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禮儀,家家戶戶都會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龍似的一長條,排上數百米,桌上擺着臘肉、酸菜、酸湯魚等苗家特色菜餚,一會大家就能親身體驗了。“牯髒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着盛裝,跳蘆笙舞等,並邀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箇“以歌養心,以舞養身,以酒養神”的民族。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蘆笙場,也是苗族同胞們展現歌舞才藝的地方。蘆笙舞是苗族一種流行最廣的舞蹈,集舞蹈、雜技、體育、音樂爲一體。說到舞蹈,那被譽爲“東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熱情奔放了。我們現在聽到的是苗族飛歌,其音調高昂,氣勢雄渾,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常來西江苗寨學習苗家人的才藝,苗族還是一箇熱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這塊石碑刻着的“以美麗回答一切”7個字,是文學大師餘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時情感誘發題寫的。這條街叫“遊方街”,大家猜猜“遊方”是什麼意思?“遊方”是苗語談戀愛的意思。每逢農閒時節晚上8—9點,這裏聚滿了水靈的苗族姑娘和健壯的苗族小夥,他們山歌對唱讓遊方街熱鬧非凡。

  歷史上,西江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清政府在苗疆實行“改土歸流”後,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轄,一些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的牯藏頭和負責安排農業生產的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

  在觀景臺上觀望整個西江苗寨,像一箇巨型的牛角,又像一隻臥着的玉兔。

  苗族服飾多種多樣,色彩豔麗,素有“無字之史書”,“繡在衣服上的歷史”之美譽。

  現在我們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後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館,其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學術研究、參觀與表演爲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內設有服飾、醫藥、歷史和生活等11個展館,館內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參觀。

  各位遊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賓攔路酒,踏着苗族的飛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滿喜和樂,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都包括,歡迎大家下次再來苗寨做客!

關於介紹貴州西江苗寨導遊詞 篇2

  相傳明朝年間,貴陽這個地方出了一位狀元②。官府爲了討好他,願出巨資修一座藏書樓,作爲他讀書遊藝的地方。爲此,知府大人請了三位風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後,認爲南明橋那裏是塊風水寶地,回來向知府大人稟報,確定就將藏書樓修在南明橋上,並且取名叫“甲秀樓”。 地點確定後,知府大人又請來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帶着他們來到南明橋上看一回,便下令選個黃道吉日動工修建。 知府走後,石匠師傅打了一壺酒,把木匠師傅請到家裏,兩個人喝了三盅之後,石匠嘆口氣對木匠說;“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樓,哪個敢違抗。只是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這一座橋貫通南北,橋上要是再修了藏書樓,這橋就成了狀元公的地盤,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塊禁地嗎!日後哪個還敢從橋上經過?有錢的倒可以坐船擺渡,沒錢的呢,就只好望河興嘆了。尤其是那些進城賣菜的、推車挑擔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說:“大哥說得有道理,這南明橋確實是個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經畫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辦呢?” 石匠說:“顧不得知府大人了。我們還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後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罵名。” 木匠說;“聽大哥的意思,這藏書樓不修了?” 石匠說:“當然要修,只是換個地方就是了。” 木匠問:“換在哪點?” 石匠說:“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塊好地方。” 木匠覺得這主意好,就決定這樣辦。 當天晚上,貴陽城內陰雲密佈,大雨瓢潑。這兩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師兄師弟,徒子徒孫召集到南明河邊,連夜攔河修橋,鑿木造樓。遠近的居戶人家本來就擔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橋上造藏書樓,斷了日後過河的通路,現在聽說兩位匠人另選了一塊地方造樓,一箇個都冒着風雨,趕來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邊擔石挑土,架樑立柱,只聽到人聲沸騰,驚天動地。等到東方發白,大雨停了的時候,一座精巧玲瓏飛雕樑畫柱的樓閣已經矗立在碧波盪漾的南明河新橋的鰲磯石上了。 當“甲秀樓”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出現在樓閣上之後,知府大人才聞訊來到南明河邊。他見藏書樓沒有建在南明橋上,十分惱怒,立刻傳令叫兩個匠人來回話。衙役們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那個石匠和木匠的蹤影。知府大人沒有辦法,只好將就拿這座九眼新橋上的藏書樓給狀元公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兩位匠人因爲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樓後,就帶着妻子兒女遠走他鄉了。所以直到今天,人們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樓的兩位匠人倒底姓什麼,叫什麼。 注: ①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城南,南明河中鰲磯石上。初修於明代,後經多次改建和重修。 樓與浮玉橋相連,柳岸堆煙,風景十分秀麗,是貴陽一大風景名勝。 ②貴陽在清光緒年間出了個趙狀元。所謂明朝年間出了狀元,實系訛傳。

關於介紹貴州西江苗寨導遊詞 篇3

  還沒到暑假,我們一家就開始計劃暑假去哪裏玩了。最終我們決定去美麗的貴州,而貴州之行給我留下美好回憶的就是着名的黃果樹景區中一箇名氣不大的景區——天星橋。

  經過一番周折,我們終於來到了景區大門。這裏裏雖然名氣不大,但景區裏裏外外還是人山人海,這是爲什麼呢?我滿腹狐疑走進了大門。進入景區,我看見了許多六、七米高的岩石,個個有它的姿態,氣象萬千。再往上看,岩石上長了許多奇形怪狀的仙人掌,看樣子有兩三米高呢!我還看到了仙人掌的果實——仙桃,也像仙人掌一樣,穿着翠綠色的帶刺的衣裳。

  景區小道上有許多當地人在叫賣特產,有些老婆婆在賣花環,她們編的花環用了很多花,很有規律地編在木條上,我看得入神,真想學一學。她們還賣仙桃和夜光小豬,聽大伯說仙桃很好喫,而且仙桃來之不易。我很想嚐嚐鮮,於是媽媽就給我買了幾個。我又看上夜光小豬,就在一箇和我同齡的小孩那買了幾個。

  我們很快走到下一個景點——美女榕。第一眼看去,感覺很一般,沒什麼特別;我又仔細觀察了,才才發現它很像婀娜多姿的美女,我不由得對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感到驚歎。

  到了天星洞,這是個美麗又寬大的溶洞,有許多的鐘乳石,有的像一隻烏龜,有的像一箇寶座,每一箇都神奇無比。千姿百態的形象再加上五彩燈光的襯托,顯得美不勝收。

  從天星洞出來,順着下去就是瀑布。雖然它沒有赤水瀑布的高,也沒有黃果樹瀑布的大,但我卻看到一種別樣的美:瀑布的水一瀉千里,洶湧澎湃的水指引我們來到了水上森林。你相信水上有森林嗎?我本也不相信,但看到這個景象,我驚呆了!亂石之間水快速流動,亂石上各種植物頑強生長,水在森林中穿流,植物在水流中生長。這樣的景觀既有水又有樹,真是漂亮!

  出了景區大門,我們感覺腳走得很累,但是我們的心沒有累,我們的眼沒有累。這裏真是美不勝收,讓我飽覽了美麗的貴州山水!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