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石林的導遊詞(精選4篇)
景區石林的導遊詞 篇1
大家請看,這是個小小的池塘,發現塘裏有何“物”嗎?兩頭小水牛正在戲嬉,脊背時隱時現,一派田園情趣。這是石林中的一景――青牛戲水。現在各位請直視前方,一堵巍峨雄壯的岩石擋住了我們視線,此石似天然屏風遮掩住石林奇景,好像不願讓遊人一眼就看到石林的奧妙。因此我們把該石稱爲石屏風。
走過石屏風我們的遊程將漸入佳景,相信大家將得到一次比一次強烈的驚奇感受。穿過桂花林,無數巨石擎天立地,請看前面刻有“羣峯壁立,千嶂疊翠”的石壁,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員長到石林遊覽時揮毫題寫的。短短八字,生動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壯美。
石林勝境到了。各位請看前方,石壁上的“石林”二字是1931年龍雲視察石林時所題。而“龍雲題”三字則是龍雲的兒子龍繩文於1985年9月22日來石林親筆書寫後刻上去的。現在請大家抓緊時間拍照留念。
景區石林的導遊詞 篇2
進入“石林桃花源”。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的觀賞吧!在這裏仰天俯地,上可觀天,下可察地。身臨其境,您是否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覺呢?這是“古藤同心結”,祝您愛情甜蜜,家庭幸福。這是“雙鳥渡食”是上天精工雕塑的神品,讓您不要忘懷“羊有跪乳之義,鳥有反哺之情”。您看那兒石峯之頂像是一頭小象,遙望遠方,似在等待、在期盼。這便是“象踞石臺”。這是“千年龜”,撒尼人說,見了它“心想事成”,摸了她“長命百歲”。而這“石鍾”是樂神賜給石林的寶貝。您會驚奇的發現這石鍾能奏出您的心聲。
如果說剛纔我們是在天然雕塑博物館中遨遊的話,現在我們登上了石林另一箇遊覽勝點,建在約30米高,石峯頂上的望峯亭。此時您是否找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斜的感覺呢!此亭初建於1931年,重建於1971年。下瞭望峯亭,有朋友就問:“阿詩瑪在哪裏?”你彆着急,阿詩瑪就隱在這茫茫“林”海中,我們現在就一路尋去,途中還有許多奇景在等着我們。曲徑通幽,進入一石洞,四周盡是高聳的石壁。各位立於洞中可以感受一下什麼叫“坐井觀天”。由“坐井觀天”往前,兩邊是直插雲霄的石壁。一堵石壁似被攔腰斬了一刀,留下一條窄窄的縫隙,由此仰觀蒼穹,天只有細細的一條線,故叫“一線天”。
景區石林的導遊詞 篇3
拍完照後我們繼續往裏走。各位請駐足,抬頭看一看,在兩峯之間夾有一塊兒搖搖欲墜的巨石。大家過的時候一定要輕手輕腳喔!,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會掉下來的。好了,過了千鈞一髮,各位可以放心了。其實這塊巨石在這裏“定居”已經三百多萬年了,經歷無數次地震的考驗,它是不會掉下來的。沿途走來,石峯如劍,這裏是劍狀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方,大家稱它爲刀山火海。過一石洞,峯迴路轉,我們來到了一小憩之地――且住爲佳。兩峯底部凹成室,如廳似屋,彷彿是專門爲走累的遊客準備的小憩場所。這個石屋的形成其實是水與土一起共同作用而成,地質學家稱其成因爲“土下溶蝕”。我們在此小憩,轉過身再看剛纔我們所過石洞上方四個大字:“無欲則剛”。這四個字出自林則徐的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
小憩之後我們到達大石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劍峯池。這劍峯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祕之處。劍峯池,池水清澈、天光雲影、四周羣峯秀色盡在池中。池水來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漲。在石林深處能保留這樣一處天然池水實屬難得。池中一石峯酷似寶劍,劍柄投入水中,劍身上,書有“劍峯”二字,池名由此而來。劍刃是一次地震中落人水中的。遊罷劍鋒池,我們來到“極狹通人”。各位請看,兩峯相擠處,僅有30釐米寬的縫隙。此景名,取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的典故。當然此景名也可引申爲通過了這狹窄的通道,便可進入風光無限的“石林桃花源”。
景區石林的導遊詞 篇4
今天的石林是著名的景區,而在清朝咸豐年間,石林還曾住過人呢!當年路南縣爆發了由趙發領導的,響應天平天國起義的彝民起義。當年趙發率領的起義軍就住在石林中。而這兒就是起義軍紮營的地方,有石桌、石凳、石牀、石香爐,這還有一泓清泉。在這邊石壁的底部,有可容一人出入的小洞。相傳,此地爲趙發關押戰俘的監獄,因此得名“石監獄”。看到這石洞您會想到什麼?告訴你吧!電視劇《西遊記》中,孫大聖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場景,就是在這拍攝的。而電影《阿詩瑪》中,你是否記得,阿黑哥在尋找阿詩瑪途中被頑石擋道,他奮力揚鞭,將一巨石劈成兩半的場景嗎?據傳說被劈成兩半的就是那遠處從中分作兩半的巨石。現在我們到了蓮花池旁,請各位稍事休息,我們馬上就要見到“阿詩瑪”了。這蓮花池是因水中一石酷似蓮花而得名,是一人工修建的池塘,供遊覽大石林後休息之用。小坐片刻之後,我們繼續上路。
小石林位於大石林東北部。如果大石林以其雄偉壯觀、詭祕神奇取勝的話,那麼小石林則以玲瓏剔透、清新俊雅著稱,難怪有人說:大石林好比阿黑哥,小石林就是阿詩瑪啦!小石林的草坪如碩大的綠色地毯,四季常綠。各位請看,取經路上的唐僧在這兒打坐唸經呢!而旁邊的就是悟空石!繞過草坪,沿夾道穿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微波粼粼的玉鳥池,正前方這尊天公傳神傑作,就是撒尼人心中的好女兒――阿詩瑪。“阿詩瑪”在彝語裏的意思是:金子般美麗的姑娘。她凝視遠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盼望阿黑哥的到來。“阿詩瑪”體現了撒尼人追求真、善、美的民族性格,象徵着追求自由、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撒尼人心目中的女神。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