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精選10篇)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1

  四紀冰川留下來的。還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飛瀑疊泉,四季奔瀉,在清純甘甜泉水的滋養下,蒼山充滿生機。冰磧湖畔,密佈着原始森林和許多珍奇林木、奇異花卉,特別應告訴大家的是,蒼山的花卉早就芳名遠播,而且它還使蒼山名揚四海。美國教授羅·蘭開斯特曾說:“在美國有100多萬知道中國雲南的大理蒼山,因爲他們都種有許多美麗的大理蒼山的杜鵑花。”

  蒼山的石,馳名中外。郭沫若有《詠大理石》詩:“三塔矜高古,順思貞觀年。蒼山韻風月,奇石吐雲煙。相在心胸外,涼生肘腋間。天功人力代,海外競珍傳。”

  蒼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爲“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正在前行,現在應該向大家介紹這碧波萬頃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9公里,湖岸線長117公里,面積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面積與蓄水量均列雲南湖泊第二,在全國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2

  洱海南有彌苴河等注入,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東匯波羅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經漾濞紅繞入瀾滄江。洱海屬構造湖,湖岸東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爲沙洲。

  大家看,洱海水深清澈,宛若無瑕的美玉,秀麗無比,它正以廣闊的胸懷歡迎各位來自遠方的賓朋。洱海是中國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漢代它已名載史冊。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如果在農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圓如輪,浮光搖金;天空,玉鏡高懸,清輝燦燦,從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輝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還是海月昇天。洱海月爲什麼如此明亮?科學的結論是:一、洱海水質特別純淨,透明度相當高,其反光極強;二、洱海海面塵埃較少,空氣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還在於潔白無瑕的蒼山雪倒映在洱海中,與冰清玉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的一大奇觀。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3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蒼山洱海是古今旅遊者所嚮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楊升庵描繪它“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

  蒼山,又名點蒼山,共有十九座山峯,最高峯海拔4000多米。

  蒼山十九峯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蒼山十九峯,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其峯自北而南依次爲:雲弄、滄浪、五臺、蓮花、白雲、鶴雲、三陽、蘭峯、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聖應、佛頂、馬耳、斜陽。這些山峯,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峯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峯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峯,每兩峯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爲:霞移、萬花、陽溪、茫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葶溟、陽南。蒼山景色向來以雪、雲、泉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素負盛名的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風和日麗的陽春三月,點蒼山頂顯得晶瑩嫺靜,不愧是一箇冰清玉潔的水晶世界。

  點蒼山的雲變幻多姿,時而淡如青煙,時而濃似潑墨。在夏秋之交,不時出現玉帶似的白雲橫束在蒼翠的山腰,長亙百里,竟日不消,嫵媚動人。   在蒼山頂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還有18條溪水,瀉於19峯之間,滋潤着山麓壩子裏的土地,也點綴了蒼山的風光。蒼山還是一箇花團錦簇的世界。不僅有幾十種杜鵑,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繡球似的馬纓花等。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4

  蒼山並不僅僅只是一座山,蒼山是一箇集合體,所謂的蒼山,其實是我們來到大理之前想象的一箇載體。但是,蒼山無疑是大理的一切開始的地方。

  玉帶雲

  雲,一直都是用來觀望的,而大理的雲,卻可以置身其中,於是我們看到的一切就有了虛幻的色彩。而我們,卻是真實地走進了如此的虛幻中。季節在循環往復中充盈着清澈透亮的湖水。讀盡秋日的明朗,我們還要品味夏季陽光與雨水的充沛。

  高原之夏,雨來得比人們的想象還快,去得往往又比我們的視線還遠。常常是在雨後初晴,碧空如洗的時候(用藍寶石鑲嵌的晴空),在蒼山翠綠嫵媚的寬大的胸前,我們時常會幸運地見到一條乳白色的雲帶在婀娜多姿地飄蕩着,猶如盤居在蒼山身上的玉帶。玉帶雲,我們頭頂上的雲,我們身邊的雲,離我們如此地遙遠,又讓我們如此地親近。將身後的一切煩憂割斷吧,用輕盈的步子,踏上浮雲中的玉帶路吧,我們進入清涼潔淨的天界,這裏有飛瀑流泉之景、這裏有曲徑通幽之境。沿着玉帶雲籠罩着的玉帶路,在鳥語花香中,我們就走入了蒼山的深處,走入了飄渺的雲端。雲散天開,從一塊又一塊雲之間,飽覽玉洱風光,縱橫綠野平疇,眼界與胸襟大爲開闊。這是似乎只有夢中纔有的迷人神韻。玉洱銀蒼,在不同的角度,呈現出極爲不同的景緻,也盪滌着我們原本窄小的心胸。

  雲蒸騰向高處,而花,幽香着開放在我們的身邊。這時,那些堅強地、透明地、優美地扇動着的雙翼,伴和着歌聲從隱祕之所飛過來了。雲與花構成的大自然,賜與了這些生命飛翔的特性!

  蝴蝶泉

  泉與山是密切相關的,山是一箇沉默的龐大個體,而泉水則是山在隱祕處不停地吐出的囈語。蝴蝶泉水流入山溪,最終流進洱海,因此洱海也應該是一眼巨大的泉。洱海之語是一種天音,需用心方可聽見。這就是洱海與蒼山的關係。

  越過蔥籠的山林,穿過如畫的田野,我們眼中的一切讓人多麼神往與流連,回眸處,天際邊望夫雲飄蕩在高處,杜鵑花怒放在林中,而在蒼山之麓的蝴蝶泉邊,清泉輝映,斑闌的色彩已迷住了人們的眼睛。在所有眸子的底部,傳說是蒼山的血液,是一百二十里洱海的命運。蝴蝶泉中,清澈的泉底鋪滿了晶瑩的卵石,汩汩的泉水,在不停地從細細白沙中漫湧而出,卻永遠也不會攪亂這個小小泉池中的安寧與透徹。那些美麗輕盈,晶瑩透亮地吐出水面的氣泡,是不是那些遙遠的有關愛情的歌聲?一箇小小的蝶泉,掩映在一樹綠蔭中,又寄託世上了多少人的神往與遐思。

  枝葉婆娑,蒼勁的夜合歡伸出一片清涼和一團幽幽的清香。清涼的合歡樹下講述的仍然是那個火熱的愛情故事。雯姑和霞郎,在久遠的年代,象年輕的我們一樣相愛,蒼山洱海間,所有的樹聽過他們的歌聲,所有的鳥啄食過他們依偎在一起的甜蜜的影子,然後飛翔與鳴唱。

  然而,蒼山洱海間颳起一陣狂風,世襲的領主榆王垂涎於雯姑的美貌……

  悲慘的結局,相愛的人沉入潭中殉情而死……陽光最終撕破烏雲,光明重新照耀大地,一對彩色蝴蝶從深潭中飛向生命的高處,與藍天白雲融合在一起。悲傷的合歡樹鮮花怒放,激情難己;平靜的泉池撕裂岩石,發出呼叫。

  這是農曆的四月十五,一樹花開,萬蝶來朝,狂舞不絕。合歡樹,蝴蝶花,蝴蝶樹下的蝴蝶會。這是多麼神聖而又激情難已的日子,怒放的花樹下,億萬只蝴蝶翩然而來,它們首尾相銜,一串串從樹梢墜落至水面。而在花樹蝶影的掩映下是狂熱的人們,那些來此聚會愛情的青年男女,彈起柔美的三絃,唱開熾熱的情調。真摯而縱情的傳說又再次上演,人類的情感,總象花一樣永遠季季開放。

  當人類這些無以倫比的情愫從心靈的高處回到我們身邊真實的世界時,時光之流就是蒼山之間不絕流淌的十八溪之水,它們清澈透亮,並且,在生活的低處融入我們的日常情感,匯聚成一泓永遠也不會乾涸的洱海之水,一種難以拒絕的千古滄浪之韻。

  滄浪之水,在這裏是蒼洱之水麼?

  蒼山十八溪

  十九峯與十八溪,這是自然中最爲獨特的愛情方式了–總歸有一箇夫戀者。蒼山有十八種性格,蒼山有十八種柔情。清溪之水,將亙古充盈並洞穿的低聲吟唱。

  在所有的季節,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花是蒼山絢爛燃燒的情感,而這作爲冰的消融與霧之凝結的水,該是蒼山不滅的靈魂了。如果沒有這充盈的水的滋潤,蒼山以及它所統領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所有的詩意。

  蒼山之水永遠在翠綠的主調和五彩變幻之中跳躍,歡笑。在這個動態十足的過程中,它們永遠都是不成熟的。它們在十八條裝滿了典雅詩句與質樸直接歌謠的溪流間無窮地變化身姿,蜿蜒快樂地奔湧。高山之水未及沾染人間煙火,它們在山石與叢林中時隱時現,飛花點翠,靈動清澈,滋養了蒼山萬物,並在駐腳與相聚之處,浸潤着肥美的原野,聆聽着白牆青瓦的村落間裊裊炊煙下的雞鳴犬吠,在將一箇又一箇季節淹沒之後,終於匯聚成凸現“百二河山”獨特景緻的浩浩洱海。十八條溪流,性格各異,千姿百態,萬種風情。惟一不可改變的,是溪流中無法沾染的天界之純淨。

  十八溪之水,一頭來自天之高處,一頭,吟唱着世俗的歌聲。

  望夫雲

  雲,是時空變幻的象徵。而在大理或是隻有在大理,它觸及到了愛情,並具有了與它的形態和氣質十分相符的性別。它是女性的。

  在這讓人心生高潔、被杜鵑花落下的工作花辨覆滿的山林深處,我們同時也走向了我們心靈無以復加的高度。杜鵑花叢中的縷縷霧氣,在輕盈的遊動動中,逐漸又凝結成變幻無窮的神奇雲景。在如此的場景,我們必須要將自己降低,從鳥瞰變換成上眺。秋天來了,冬天還在更高的地方,那些美麗輕盈的雲團或是雲帶,用傾聽和探望的姿態徘徊在蒼山玉局峯頂,這時,低處的洱海被這深情的望夫雲所召喚,平靜的水面上一霎時狂風大作,浪湧數丈,回應那高處與生命一樣深情的呼喚。狂熱的愛情故事不斷被人講述美麗的傳說如花之永恆,如雲之變幻,永遠也不會在時間的風雨中凋零。代表我們相愛的南詔公主與蒼山獵人,他們的千古一愛,曾經毀滅在南詔王惡毒的羅荃法師手中。然而,在世間之外,南詔公主幻化爲峯頂幽憤之雲的一縷輕盈魂魄,總是在雲天之下深情凝望被沉入海底的獵人,如泉湧出的淚水化成點點雨滴落下來,在季節的風中,在歷史變幻無窮的天空,在人類一脈相承永遠不變的心裏。

  人類的愛情,並非永遠如此地沉重與艱難,在豐厚的情愫前方,因爲堅定,因爲永恆,我們一直都在自然的情懷中獲得流水一樣幸運的絢爛。

  清碧溪

  碧溪歸來不看水。清碧溪,是大理所有水中的典範。因水我們可以廢物。它是這樣一種方式,我們在水的底部見到了一枚圓潤的石子,但我們不能將這塊石頭從水中取出來。

  十八溪之首,爲名如其實的清碧溪。

  蒼山之溪,水盡清洌,潭則秀美。在高峻的馬龍峯和幽靜的聖應峯間,我們站在名冠衆溪的清碧溪前,看一水如游龍穿峽臨澗,山崖上數丈清泉飛瀉而下,如落九天,聚成銀液之潭。水清石麗,碧翠疊加,清純無比。潭中水清似玉,卵石粒粒珠圓玉潤,其上下的澗中更是飛峽流急,瀑布濺出萬千玉珠,陽光從中透過,七彩光澤繽紛,如入太虛幻境。

  觀蒼山諸溪,身臨清碧溪則足矣。掛一而絕不漏萬。

  因此,面對這一泓跌宕起伏的淨水,我們已經無話可說。

  幸好在大理,還有更多的地方與景物可以滿足我們講述的願望。

  比如說,“風花雪月”。

  由此,在這樣的講述中,我們也像一道溪水一樣,流淌進寬闊的洱海了。

  蒼山十九峯

  十九峯揹負青天之高遠、千年曆史之厚重、映襯着一種最獨特而最神奇的生活方式。在嵯峨高峻的點蒼山雄渾的身上,鐫刻着那久遠的逝去時光;蒼山如畫屏,將它的東西兩側分割成截然不同的兩種氣派。在高遠得幾乎與藍天相接之處,蒼山十九峯抖動着黛色鬃毛逶迤飛動南北,成爲雲嶺山脈那龐大身軀所釋放出來、並在最南端的這裏驟然止住前行的龐大激情。雄奇的羣峯崛起千古的高峻,蒼山,兀立成我眼前巨大的驚歎。屏立的十九峯如龍游動,連綿百里,氣勢磅礴。它們姿態萬方,巍峨聳立,直插雲霄,崛起大理的性格,成爲一種雄偉的標誌。

  讓我們從歷史的影子中超然而出,置身於這蒼山的香樹繁花間。如居仙界的高處。繁多的植物種類營造着一箇堪稱偉大的森林公園。搖曳多姿的闊葉林,高大偉岸的冷杉,以及在接近峯頂處的千萬株杜鵑林,展現着豐富多彩的季候標誌。最終再讓我們從蒼山共有、種類繁多的6000多種植物中,將充滿驚奇的探尋目光,定格在這些羣仙般搖曳身姿的蒼山杜鵑花身上:火苗樣的映山紅,潔淨如雪的大白花杜鵑,以及乳黃色的在這高處讓人感覺到溫暖的黃杜鵑,密枝中還會顯眼地探出朵朵的紫色杜鵑,更有那居於高大的枝頭上讓人不可近睹與觸摸的泡葉杜鵑……

  走出姿態萬千的杜鵑花林,走過大理有名的山茶的豔紅,再穿越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山花與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的野草,我們卻始終走不出蒼山之上終年盤繞於雪峯之間的蒼山雲霧之中。蒼山之雲,是爲蒼山注入了萬千情趣的千年情感與性格的裝飾。

  杜鵑花叢中的縷縷霧氣,在緩緩的移動中,凝結成變幻無窮的神奇雲景。狂熱的愛情故事不斷被人講述,美麗的傳說如花,永遠也不會在時間的風雨中凋零:代表我們相愛的南詔公主和蒼山獵人,他們的千古一愛,曾經毀滅在南詔王和惡毒的羅荃法師手中。然而,南詔公主幻化爲峯頂幽憤之雲中的一縷輕盈魂魄,總是在雲天之下深情凝望被沉入海底的獵人,如泉湧出的淚水化成點點雨滴落下來。在季節的風中,在歷史變幻無窮的天空,在人類一脈相承情感永遠不變的心裏。

  讀盡秋季的風雲變幻,千古絕唱,讓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品味蒼山夏日的充沛與明朗。從洱海的西岸向東眺望雄性的莽莽蒼山,常常是在雨後初晴的時節,碧空如洗甚或有彩虹飛架的時候,在蒼山的胸前,清新的翠綠顯出誘人的嫵媚,如果你恰好來到盈動着的洱海水邊,我們會幸運地見到,也是在蒼山雄渾的胸前,一條潔白的雲帶在婀娜多姿地飄蕩開來,幾乎糸住了曾經奔放不羈的十九座偉大的山峯。玉帶雲,我們身邊的雲,我們頭頂上的雲。而如果在此時,你滿懷難以抑止的激情走入玉帶雲中的玉帶路,伸手可捕捉縷縷雲氣,你會發覺曾經離我們如此遙遠的美麗雲霧,離我們又是這樣的親近。趁着這飄飄欲仙的感覺,輕輕地踏上浮雲繚繞中的玉帶路吧,我們就此走入蒼山的深處,走入飄渺的雲端,進入清涼潔淨的.天界。這裏有飛瀑流泉之景,這裏有曲徑通幽之境。而一旦雲散天開,從雲窗所透露出的天路之上,玉洱風光一覽無餘,只見湖岸美麗而樸實的村莊星羅棋佈,陽光將田野塗抹得一片絢爛,於是頓覺神清氣爽,眼界與胸襟大爲開闊,我們似乎又找到了只有夢中纔有的迷人幻境。

  蒼山十九峯孕育着終年奔流而下的十八溪,孕育成風光漪旎的洱海,孕育成蒼山洱海間的百里綠野平疇,也孕育成這綠野平疇間迷人而神奇的生活。蒼山形勝,莽莽蒼蒼,大氣磅礴中盡顯陽剛之氣;洱海碧水,浩浩蕩蕩,舒捲起伏中充盈陰柔之秀。大理作爲名勝之地,其性格莫不在這山水的交融之中。“西南雄闊地,點蒼冠羣山”。讓我們再次誦讀這一千古名句,再一次閱讀點蒼山十九峯這大理數千年曆史的永恆註解。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5

  蒼山主峯位於臨沭縣東北4公里處,海拔394.7米,是全縣最高點,面積5平方公里。古人云“山攀見東海,海與天交融,山無邊,謂蒼山”。

  蒼山依次與馬山、曹珊、關山、嚴武相連,綿延數十里,形成蒼山地區。所以說“倉馬草冠,五山通一線”。蒼山北側高大、筆直、陡峭,巖壁陡峭。遠遠望去,有一種“柱子觸天”的景象。山上的岩石。石色藍白色,山谷鬱鬱蔥蔥,山谷清澈,鳥語花香,景色迷人。每天早晚霧都是滿滿的,詩意的,更壯麗的。特別是陰雨天氣,有云有霧,青山白雲,相互隱藏,天氣很多。古人有“蒼山疊翠”之稱。《益州府志》將“蒼山疊翠”列爲益州八景之冠。歷代文人墨客,登山客,遊客,經常寫詩讚美。明代翻譯家舒香寫過讚美蒼山的詩:“在好的山面上剝芙蓉更有力量。幾座堆積的山峯青綠長戟,幾層清晰的`屏障甚至空無一人。遙望淮陰小,忽地高聯泰嶽衝。日落時,百葉窗看起來明亮美麗,天空充滿了美好的空氣和雨水。

  蒼山地區有很多名勝古蹟。倉山有牛口峪,馬山有康金寨,關山有鳳洞,嚴武山有三清亭和銀杏樹。牛口峪位於蒼山東麓,其間還有竇相公廟、竇王墳等遺蹟。竇相公研究什麼世代不祥。馬山抗金寨,破壁至今。它有3英尺高,幾十英尺長。據考,宋紹興三十一年,建寨長滕然,抵禦遊牧民,十萬人避蒼山。寨主向海州的宋將軍求救,宋救得其所,內外夾擊,金兵未等倉山之圍解決就撤退了。後人作詩讚曰:“三峯絕壁難削,名山造天救衆生。老少互助,丹將挺身而出,與白雲璽一戰。一心修千層郭,羣石可稱十萬兵。藏詩的妖氣已經一掃而空,凌鋼通過讚美和推廣來勾搭”。鳳山洞位於關山頂峯的北部。因爲關山也叫鳳山,所以叫鳳山洞;洞口朝東北,又稱朝陽洞。古志上說“上下如閣的二洞,體積不超過方丈,中間有天然石牀、石椅,上洞有石奶,滴不盡”。洞穴的右側是“鳳山洞”的碑文。洞的北面有“三清亭”。院子裏有2棵銀杏樹,其中一棵是40年代砍伐的,現存的一棵樹幹周長5米。亭西有大金八年石碑,記載此樹爲徐澤、殷所植,洞內有兩個隱士居住。這棵樹的年齡在一千多年前。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6

  蒼山有名點蒼山,它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峯,東臨洱海,西望黑惠江,共有雄峙嵯峨的19峯,海拔一般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爲4122米,山頂上終年積雪,被稱爲“炎天赤日雪不容”。 最奇妙的是,每兩座山峯之間都有一條溪水,由上而下,順東流淌一直注入洱海。這19峯18溪構成了蒼山獨特而多姿的景觀。 許多充滿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觀都位於蒼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聖寺三塔、佛圖塔、無爲寺、桃溪中和寺、九龍女池、清碧寺三潭、感通寺等。在大理著名的“風花雪月”這四大名景中,“雪”之所指就是蒼山上的雪景。

  蒼山十九峯,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其峯序自北而南依次爲:雲弄、滄浪、五臺、蓮花、白雲、鶴雲、三陽、蘭峯、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聖應、佛頂、馬耳、斜陽。這些山峯,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峯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峯海拔爲4122米。蒼山十九峯,每兩峯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爲:霞移、萬花、陽溪、茫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陽南。這十九峯十八溪構成了蒼山獨特而多姿的景觀。

  蒼山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風景名勝區。1992年,當地政府在海拔2600米玉帶雲出處新闢了一條玉帶雲遊路。遊路南起馬龍峯,北抵應樂峯,長約18公里,將蒼山許多景點連結在一起,遊人至此,可覽蒼山奇峯異石、林泉飛瀑,亦可俯瞰蒼洱大地的壯麗景色。

  公元八世紀,南詔王異牟尋曾仿照中原政權的做法,把南詔境內的名山大川敕封爲五嶽四瀆,點蒼山被封爲中嶽。許多充滿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觀都位於蒼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聖寺三塔、佛圖塔、無爲寺、桃溪中和寺、七龍女池、清碧寺三潭、感通寺等。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7

  蒼山主體由蒼山變質岩系組成,蒼山核部和東坡爲經過強烈變形改造的中深變質岩系;西坡及南緣爲中生代淺變質岩所圍繞;北部雲弄峯一帶爲古生代沉積岩和花崗岩侵入體所佔據,亦有蒼山變質岩羣出露,但岩石一般已經歷過不同程度變質變形改造。洱海以東爲古生代沉積岩出露,但奧陶系卻有輕微變質現象。

  組成蒼山的岩石有變質岩、岩漿岩和沉積岩,變質岩佔全部岩石的60%。是變質岩博物館造山運動和後期地殼板塊相碰撞時,岩石就象手風琴的折褶壓縮在一起,直到形成山脈。蓄積在岩石上的壓力和其間的熱量足以使岩石晶體重構,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原來的岩石發生了變化,變成與原來完全不同的岩石,這種岩石叫變質岩,這種再結晶的過程叫區域變質作用。如花崗岩在受壓遇熱之後變成片麻岩,頁岩在低溫低壓下變成板岩,石灰岩、白雲岩在低級至高級的接觸性變質作用或區域性變質作用下變成大理岩等等,這種變化常常需要漫長的過程。

  蒼山變質岩中,以大理岩最爲奇特。是大理岩的命名地。大理岩是由富含鈣鎂質的碳酸鹽巖類如石灰岩、雲灰巖及白雲岩等受到強烈的地殼運動應力場和熱力場的複雜變質作用形成的。大理石的魅力來自變幻的色彩與自然流變的紋飾,成爲大自然傑出的藝術創造。這些色彩與紋飾就演自高溫高壓下礦物的重新組合與固態下的流變作用及變質分異作用在岩石中形成褶皺、流變褶皺的結果。“彩花”和“水花”主要是由於其中所含礦物成分不同所致。含銅、橄攬石或蛇紋石的大理岩爲綠色,結構均勻、質地緻密的白色細粒大理岩,又稱“漢白玉”。

  蒼山經歷了大規模陸內造山運動的強烈擠壓,蒼山的強烈快速隆生,洱海的相對下沉及漾濞江的下切,使得蒼山兩側各條溪澗有巨大的落差,在山頂至山腳間,存在着高達2千米的高差,沿溪流朔源而上,由於岩石抗侵蝕能力的差別,形成了多級懸崖式河牀,當溪流流經懸崖式河牀傾瀉而下時,就形成瞭如今所見的疊水和瀑布。流水攜帶着砂石,不斷地衝擊、磨蝕崖腳,在瀑布之下則形成潭穴。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8

  蒼山有名點蒼山,它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峯,東臨洱海,西望黑惠江,共有雄峙嵯峨的19峯,海拔一般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爲4122米,山頂上終年積雪,被稱爲“炎天赤日雪不容”。最奇妙的是,每兩座山峯之間都有一條溪水,由上而下,順東流淌一直注入洱海。這19峯18溪構成了蒼山獨特而多姿的景觀。許多充滿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觀都位於蒼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聖寺三塔、佛圖塔、無爲寺、桃溪中和寺、九龍女池、清碧寺三潭、感通寺等。在大理著名的“風花雪月”這四大名景中,“雪”之所指就是蒼山上的雪景。

  蒼山十九峯,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其峯序自北而南依次爲:雲弄、滄浪、五臺、蓮花、白雲、鶴雲、三陽、蘭峯、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聖應、佛頂、馬耳、斜陽。這些山峯,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峯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峯海拔爲4122米。蒼山十九峯,每兩峯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爲:霞移、萬花、陽溪、茫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陽南。這十九峯十八溪構成了蒼山獨特而多姿的景觀。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9

  蒼山位於洱海之西,又稱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蒼山屬橫斷山脈雲南端餘脈,北起上關,南達大理市,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20公里。蒼山共有十九峯,其中馬龍峯最高,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峯,兩峯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東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其排列爲:霞移、萬花、陽溪、芒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草黃、陽南。蒼山景色白以雪、雲、泉、石而著稱。雲,變幻多姿,獨具特色;雪,蒼山頂上終年白雪皚皚,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泉,清澈無污,甘甜可口,四季奔流,叮咚悅耳;石,更是蒼山之魂。這種瑰麗的岩石世界各地都有,但以大理的爲最美,開發也較早,人們便把它叫做“大理石”。

  蒼山上古樹蒼天,翠竹滿山,雲霧繚繞,飛瀑散花。山頂有黑龍潭等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周圍有冷杉、雲杉等珍稀植物和豹、熊、鹿等野生動物。

大理蒼山簡介導遊詞 篇10

  洱海古稱葉榆澤。它兩頭窄,中間寬,略彎曲,形如人的耳朵而得名。洱海北起洱源江尾,南止大理市,長40公里,東西寬4-9公里,總面積24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3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約11。5米,最深爲20米。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湖內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之勝。湖水清澈碧綠,四周風景如畫。洱海主要源於洱源縣的黑谷山,北有彌苴河,東南有波羅江,西有蒼山十八溪流入,水源比較豐富。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出海口,流入漾濞江後又進入瀾滄江,最後注入南海。

  到了洱海,最應該到附近的白族漁村裏去看看,因爲高原上的漁村本就不多見,50年代著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是反映這裏的生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