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雲南普者黑的導遊詞範文(精選3篇)
介紹雲南普者黑的導遊詞範文 篇1
花臉節,是雲南丘北彝族羣衆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因遠古先民用鍋煙把臉部抹黑、驅魔除害而得名。經過發展,"花臉節"已經成爲當代彝族青年借抹花臉之機選擇意中人的狂歡活動。每年此時,彝族村寨的男女青年都會互相追逐,手抓鍋竈菸灰,把對方的臉抹黑,被抹得越黑表示情意越深。如果不願意與對方交往,便設法逃脫,不讓對方把菸灰塗抹在身上,以拒絕對方的求愛。隨着歲月嬗遞,抹花臉用的原料,現在已改爲當地的香穀草和香料做成的黑灰,每年都有數萬人參與抹花臉活動。當地的人們深信,自己的臉被別人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越有可能降臨到自己身上。
“兜陽”苗語意爲能指引人們走向光明之義。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箇很有本領的苗族男子叫兜陽。“兜”是“指”的意思,“陽”是“好、化”之意。他如他名字一樣,爲了解救衆人苦難而云遊四方,行善社會,自始至終爲普衆解惑釋疑,治病救人,幫扶濟困,指導民衆生產生活,他的功德與思想深得民心。據苗族蘆笙歌傳唱,兜陽在雲遊中掉進了河裏,也有說掉進山洞裏,但他不知去向是在五月初五傍晚時分。後來,爲了祭奠兜陽,人們按照苗族的習俗爲他舉行招魂儀式,希望兜陽回到祖宗的聖地,認祖歸宗。苗族同胞們每年五月初五舉行鬧兜陽,目的是除了紀念兜陽外還會推舉與兜陽一樣的好人、能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固定習俗“——鬧兜陽”。
介紹雲南普者黑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跨過這座橋,我們就由紅河州的彌勒縣來到了丘北縣境內。丘北縣位於雲南省的東南部,文山州北部,距州府文山113公里,東連廣西和我州廣南縣,南接文山州硯山縣,紅河州開遠市,西隔南盤江與紅河州彌勒、瀘西相連,北與曲靖師宗毗鄰,往南經文山州麻栗坡縣可直達越南,往東經文山州富寧縣可到廣西,往北經曲靖羅平可到貴州,具有很好的區位優勢。丘北縣資源豐富,是雲南省林業基地縣、生豬基地縣、牛羊示範基地縣、商品糧基地縣,是馳名中外的“中國辣椒之鄉”。
丘北是一箇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全縣總人口45.5萬人,境內居住有壯、苗、漢、彝、回、白、瑤等7種民族,形成了以多元文化爲特徵的文化形態。境內少數民族有着豐富的民間文學、優美的民間音樂、古樸的民族器樂、鮮豔的民族服飾、多彩的民族舞蹈、衆多的民族節日、獨特的習俗及悠然自得的民族村寨,自然與文化藝術交融,構成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園。
各位朋友,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普者黑旅遊區的基本情況: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普者黑,普者黑景區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佈着衆多的孤峯、湖泊、溶洞。奇麗景色以獨特的孤峯羣、高原湖泊羣、溶洞羣爲主體,輔以古人類文化遺址、革命紀念地、大峽谷、高原草場、高原喀斯特溼地植物園、瀑布、暗河、雲海、古樹及絢麗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等人文自然景觀組成。景區範圍廣、景點多、容量大,而且比較集中,景觀獨特、類型多樣、環境優美。在景區16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256個景點各具千秋,312座孤峯星羅棋佈,83個溶洞千姿百態,54個湖泊相連貫通,水質清澈透明。
普者黑景區1993年國家旅遊局將普者黑確定爲涉外景區;同年,普者黑景區被雲南省政府批准爲省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雲南省政府又批准普者黑景區爲省級旅遊區;20xx年國家旅遊局將普者黑批准爲國家AAA級旅遊區;20xx年普者黑景區又被國務院命名爲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普者黑景區可分爲3個旅遊片區,即:普者黑核心景區、六郎洞景區、猴爬巖景區及其他景點。普者黑景區總面積165平方公里。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六郎洞景區。六郎洞景區位於丘縣城西80公里,南部與開遠市相望,面積11平方公里,區內景觀以六郎洞暗河系統、地下水發電站爲中心,熱帶植物鬱鬱蔥蔥,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輔相襯。主要景點有:
六郎洞暗河:六郎洞位於新店鄉中寨村東,傳說因北宋年間楊文廣追儂智高駐兵於此而得名。六郎洞暗河爲省內目前發現最大的暗河系統,全長110公里,總補給面積2064平方公里。六郎洞因暗河水位變幅廳內石鐘乳、石柱、石幔等十分發育,千恣百態,琳琅滿目,色彩十分豐富,造型細膩而密集,有灰白、灰黃、純白、銅綠等色。六郎洞景觀質量好,洞室宏大,地下水庫深廣,是觀光和科普科考的理想之地。
六郎洞地下水發電站:六郎洞地下水發電站是我國建成的第一座地下式水庫發電站,曾載入教科書。該電站於1954年開始勘查,1958年2月開工,1960年2月兩臺1.25千瓦的機組全部建成投產,電站裝機容量爲2.5千瓦,六郎洞電站自投產以來,已運行46年,總髮電量達60億度。
半邊寺及古驛道:半邊寺也稱“雲庵寺”,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半邊寺依山勢而建造,爲木架穿鬥式結構,半嵌於巖壁之中,故得名半過寺。古人有寺雲“半壁靈巖半邊寺,半邊風景半邊霧,楊柳岸上柳如煙,紅石巖頭花滴露”。寺東側大紅石巖下,原有清康熙年間建的“雲居茶庵”,清咸豐六年(1856年)毀於兵亂,現僅存石缸等遺蹟。寺前還保留有宋代修通廣西的古驛道。
衝頭雲海:每年秋東兩季,南盤江河谷內的雲霧沿着江岸向老熊箐等沖溝飄移,擴散,蒸騰,上升,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富有動感的畫面,條條山脊似青龍騰雲,時出時沒,座座山峯如海中小島,若隱若現,雲遮霧斷的奇景變化莫測,象海浪,象硝煙,象磨菇,象絲棉,如置身於仙境之中。有
天坑: 天坑風景區位於新店鄉雲上村,距“七江”公路200米,該景區爲天然地質奇觀,佔地面積5km2,集觀光、科考、探險、渡假爲一體,具有較高的遊覽價值。
(至新店)各位朋友,說着說着我們來到了天坑風景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車遊覽,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大家一箇半小時的時間,請大家帶好自已的貴重物品下車。
(至膩腳)各位朋友,我們現在路過的小鎮叫膩腳,此地有兩種特產比較有名。
一種是膩腳酒。膩腳酒產於丘北縣膩腳村,因地得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鄭家繼劉家(貴州人)開辦酒坊,至嘉慶年間“釀酒興盛”。湖廣總督,辛亥革命陸軍上將黎天才(彝族),回鄉省親時,喝了膩腳酒說“吾戍馬一生,喝過不少好酒,相比之下,膩腳酒堪稱佳釀,不辱彝鄉矣。” 膩腳酒以玉米爲主要原料,當地唐蓄雨雪水,配以用乾透綠葉子藤(藤科草本植物)、白頭翁(中草藥)等特製的曲藥,通過固體發酵蒸餾而成。膩腳酒之所以有名,除特製曲藥外,更重要的是有當地的獨特水質和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膩腳酒再經過窖藏(用陶器裝酒)陳化半年以上,早在1982年,雲南百餘種清酒評比中,膩腳酒名列前茅,專家們的評語是:“膩腳酒屬於小麴酒,色清亮透明、味甘醇,有餘香,無異味”。而顧客的評價是“小茅臺”。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膩腳還有一種比較有名的特產是粉紅腰豆。粉紅腰豆是丘北縣膩腳、捨得等高寒山區的特產。據云南省農科學院測試中心化驗分析,粉紅腰豆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當地羣衆把它當做招待親友的佳餚和饋贈禮品。近年來,凡到普者黑風景區喫農家飯的客人,均可喫到粉紅腰豆煮臘腳這道農家菜,其味之可口,不於言表。粉紅腰豆除菜食外,還可做糕點、化工原料等,丘北山區的粉紅腰豆也隨之銷售到國內許多省份和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膩腳還是丘北山羊主產區之一,丘北山羊飼養主要是以草食粗飼料爲主,精飼料爲輔,適量加鹽,清晨需將羊羣放上山食露水草,傍晚下山進廄。羊廄通風透光,保持乾燥,做到勤出糞便。丘北縣飼養的山羊,由於地理氣候條件的特殊,經專家論證,與異地山羊相比較,具有肉質好、細嫩、味鮮、羶氣較小、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因此,倍受各地消費者的青睞,視爲美味佳餚。沿海一帶和內地許多地區都到丘北求購。兩廣商人到膩腳購買活山羊運到廣州、深圳、海南等地銷售,並遠銷日本等海內外。
丘北縣的膩腳鄉、捨得鄉等高寒石山區還出產高原臘肉。高原臘肉主要是指“三線臘肉片和“豬腿臘肉片”。當你來到普者黑農家飯莊,主人便會給你端上第一道菜來,那就是煮熟並切成塊的“三線臘肉片”,或“臘豬腳”。看那“三線臘肉片”紫紅紫紅的,是瘦肉形成三條線把肥肉隔成三段,這樣每片三線臘肉“就成爲四種顏色四個味,豬皮淡紫色,肥肉白裏透出許些胭脂紅,最後一線瘦肉裏還夾着白色的脆骨。肉皮甜香,肥肉濃香,瘦肉淳香,脆骨脆香。喫起來,第一口喫肉皮,感覺糯乎乎的,香而甜,二口喫肥肉和第一線瘦肉,肥肉油膩,但被瘦肉的淳香淡化,又只感到濃香和淳香交溶,第三口和第二口一樣的喫法,只感到還十分的想喫。那“臘豬腿”實際上不是豬腿,是豬屁股,農家人卸豬腿,特別是後腿一隻有十幾二十斤重。這是“臘豬腿”肉片上就只有那麼一丁點肥肉,餘下的就是那紫紅紫紅的純之又純的瘦肉了。可想其味是何等的逗人。“高原臘肉”原稱“山心大臘肉”,它之所以有獨特的風味,是因爲獨特的氣候條件和飼養環境。石山區人養豬主要用包穀作飼料,豬長到百十斤重時,大多就喂的是包穀淨料,其料用碾面機碾成三瓣兩塊的顆粒,放到鍋裏煮熟後便舀給豬喫。這種食料既不太粘糊,也不太乾散,豬食起來爽口多食,食到胃裏透氣便於消化吸收。每到十冬臘月,山區人把一箇個大肥豬殺了,用鹽巴透透地揉擦在每一塊肉上,然後放到幹缸裏,蓋上蓋,十天半月取出用溫水洗淨,掛到肉杆上,直到乾硬後才收起來用木槽木櫃什麼的裝起來。因爲高寒山區氣候溫涼,房屋又大多是石頭房子,通風透氣,所以臘肉高寒擱置兩三年還奇香無比。隨着丘北旅遊業的發展,丘北還在捨得等地建有臘肉加工廠。
但凡到普者黑覽勝的人們,品嚐了“高原臘肉”後無不留下美好的記憶,許多人還購買些帶回家,讓家人共同分享這一獨特的美味。
各位朋友,丘北縣境內居住着漢、壯、彝、苗、回、白、瑤7種民族,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62.3%。丘北少數民勤勞、勇敢而又富有創造力,有着濃郁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爲大力推進民族文化的發展,提升旅遊文化內涵,丘北將各民族獨具特色的風俗節慶集中到普者黑進行展示,於每年春節期間舉辦苗族“花山節”、每年4月舉辦壯族“三月三”節、每年7月份舉辦彝族“花臉節”等具有較強地方代表性的大型節慶活動,增強丘北旅遊的吸引力。
壯族及主要節慶
丘北縣境內壯族源於百越族羣,“僚”、“濮”爲古代先民。壯族具有大聚居小分散連片居住的特點。20xx年末,共有26612戶,總人口12644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9.7%。丘北壯族崇尚“竜”文化。因丘北壯族壯族崇拜山林,自古與森林共存,建寨必依山傍水。生活中以林中古樹爲寨中神樹,人稱“竜樹”。“竜樹”周圍的森林被視爲“竜林”,爲“竜林”所覆蓋的山稱爲“竜山”。全族世代對竜山進行保護,不允許砍伐、開荒,不得向山上範圍內扔污物,否則受重罰。同時認爲違禁者必將受“天譴”、遭“報應”。壯族人民認爲,“竜”的聖潔能免除疾病和瘟疫,預防自然災害。有“竜”環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長壽,百姓衣食無憂。“竜”中長年流淌的清泉,是他們從事稻作生產的首要條件,把“竜樹”的萌發榮枯視爲春、夏、秋、冬的信息,以此製作自己的農曆和進行農事生產。壯族年年祭“竜”(農曆的三月的第一個屬蛇日),並以之作爲村寨發展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羣體團結的紐帶,長期延續就形成了壯族獨特的“三月三”節。節日期間,全縣各地壯族羣衆在本村寨首的帶領下舉行隆重的祭“竜”儀式及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精彩的拋繡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羣衆喜聞樂見的壯戲等。同時,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會在這一時期內穿上節日盛裝在“竜”林附近進行對歌,並通過對歌談情說愛,尋求終身伴侶。所以“三月三”又稱“歌圩”或“歌節”。丘北壯族祭祀森林的虔誠程度及其保護森林的認真態度,實爲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這一全民愛護森林、保護森林、美化生活環境、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風尚,本質是古樸的天人合一的生態文化理念。 苗族及其主要節慶 丘北縣境內苗族有自稱“蒙史”,他稱“青苗”;自稱“蒙爪”,他稱“花苗”;自稱“蒙鬥”,他稱“白苗”3種支系。苗族居住分散,多住山區、半山區。20xx年末,共有15019戶,6741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4.8%, 當地苗族最爲隆重的節日是“花山節”。花山節每年從正月初二到初七舉行,節前,在花山盛會場中央豎一根高10餘米的松樹花杆,花杆頂端掛紅帶。節前,男女老幼身着盛裝四面八方趕來參加盛會。第一天,主辦人準備一些酒置於花杆下,蘆笙師吹着蘆笙,圍繞花杆跳3圈後,主持人祈禱,宣佈花山節開始。節間舉行爬杆比賽,跳蘆笙舞,鬥牛、賽馬,對唱山歌,撾腳等活動。未婚男女青年藉此機會選擇情人。
彝族及主要節慶
丘北縣境彝族有自稱“乃叟潑”,他稱“黑彝”,自稱“鍋潑”、“僰人”,他稱“白彝”;自稱“撒尼潑”,他稱“撒尼”,自稱“剖籠潑”,他稱“僕拉”等支系。境內彝族具有大小分散聚居的特點。20xx年末,共有16190戶,74284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6%。“花臉節”是丘北縣彝族獨有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6月24日就是“花臉節”的開始時間。節日期間,先由畢摩(彝族祭祀師)率領全村羣衆舉行祭山神活動,然後,家家殺雞宰羊,大擺酒席,歡迎遠方的賓客。男女青年在村頭河邊,用鍋煙灰互相抹花臉,哪個的臉被別人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越會降臨到他的身上,他家的莊稼就會長得好,就會心想事成。同時抹花臉活動還是年青男女選擇意中人的好時機,臉被抹得越黑表示情意越深。如果不喜歡對方,就千方百計逃脫,不讓油黑之物落到自己的臉上,以表示拒絕對方的求愛。這個節日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月底。
丘北彝族是火的民族,他們崇拜大自然,認爲大自然都是有靈性的,一切自然物都爲神靈所主宰,而高山則是神靈的住所,是通往天神的路徑和撐天神的柱子。他們認爲諸神中,山神的力量最大,是他們最大的保護神。“花臉節”就是彝族的祖先對山神的崇拜和男女青年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而引發的故事。關於這一節日,當地一直流傳着一箇較爲傳奇的故事。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彝族人民的祖先就從很遠的地方遷徙到丘北,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人們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靜生活。這年,村裏有對叫阿乃阿黑(彝語:意爲小姑娘、小夥子)的男女青年要結婚,全村人都在爲他們籌辦婚事。那個叫阿乃的姑娘貌若天上的仙女,美麗無比,是個人人見了人人愛的好姑娘。阿乃阿黑要結婚的消息傳遍了彝鄉十里八寨,鄉親們都誇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地長的一雙,男才女貌,是天底下最好的姻緣。不知是誰走漏了消息,這件事傳到了白龍太子那裏,白龍太子是丘北彝族人民最痛恨的妖魔,你要風,它不給風,要雨它不給雨。它發起怒來,會連下暴雨引發山洪,沖毀村莊和田地;它咳聲嗽,就會電閃雷鳴,凡經過之處,莊稼顆粒無收。爲探聽虛實,白龍太子化裝成一箇英俊蕭灑的彝族年輕小夥子,混入人羣中,當看見阿乃時,被阿乃的美貌驚呆了,繼而發誓要娶阿乃爲妻,並定下了日期。善良的鄉親們又恨又怕,日期一天天臨近,個個束手無策。阿乃阿黑更是茶飯不思,阿乃不願離開美麗的家鄉和親人,更不願意離開心愛的阿黑哥。這時,有個叫阿智的聰明小夥子想出了個辦法。白龍太子定下的日期到了。那天,他穿着華麗的衣裳,騎着高頭大馬,帶領大批妖魔鬼怪,浩浩蕩蕩地進村來搶親。正當白龍太子一夥準備下手時,看見村邊的大樹下燃燒起一堆熊熊大火,整個村的姑娘個個被鍋煙灰抹黑了臉,昔日美麗的阿乃們個個變成了黑不溜秋的醜八怪。大家把白龍太子一夥圍了起來,跳起了歡快的彝家舞蹈。白龍太子看花了眼,怎麼也找不到美麗的阿乃,急得嚎淘大叫,白龍太子怎麼也想不通,短短的幾天,那麼美的阿乃,變得一箇比一箇醜,白龍太子懷疑是火把阿乃燻醜的,沒有美女還搶什麼親,白龍太子趕緊腳底抹油溜走了。爲防止白龍太子捲土重來,鄉親們在村邊的大樹下燃起熊熊大火,又黑又嗆的火焰直衝雲霄,燻得白龍太子睜不開眼睛,淚流滿面,看不清人間在搞什麼活動,只好作罷,改邪歸正。從此以後,白龍太子不再幹壞事,該下雨時它就送來及時雨,該颳風時它就送來春風。彝族人民就過着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生活。隨着普者黑旅遊業的發展,目前“花臉節”已成爲普者黑旅遊業中一箇不可或缺的熱點旅遊項目,並且每年7月份並且每年7月份都會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遊客到普者黑參與體驗抹花臉狂歡活動。
(至八道哨)各位朋友,在車的右邊看到的歐式建築就是丘北普者黑文化酒莊。丘北普者黑文化酒莊佔地160畝,一期工程已形成3000噸的年加工能力,位於丘北魚米之鄉的八道哨壩子腹地,與國家AAA級旅遊區普者黑景區連成一體。該酒莊是丘北縣招商引資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一項重要工程,總體規劃爲六大區:即生產區、綜合辦公區、葡萄園科技示範區,商務會館區、酒文化展示區和職工生活區。是一座集生產加工、科研考察、商務會議、學術交流、旅遊觀光和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生態型、花園式酒莊。我縣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雲南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機遇,以普者黑景區爲中心,建設萬畝葡萄旅遊觀光園,栽培有赤霞珠、梅鹿輒、玖瑰密、黑美人、水晶等幾十個葡萄品種,爲丘北的主題旅遊增加一大亮點。以丘北種植的葡萄釀出的“丘北乾紅葡萄酒”在20xx年昆交會上倍受中外客高的青睞,澳大利亞的供應商肯•格雷維克品償了“丘北乾紅葡萄酒”後,連連伸出大拇指道“OK!OK!”。
各位朋友,秀麗迷人的普者黑旅遊區到了,今晚,我們將安排大家品嚐普者黑旅遊區有名的農家飯。我們不僅可品嚐到剛纔向大家介紹的臘肉、紅豆,而且還可以喫到普者黑旅遊區內獨特的兩道菜。一道是傳統的佳餚—“清湯魚”。普者黑湖水清澈透明,水草豐富,魚肥蝦壯。該地彝族傳統的清湯魚喫法,與洱海之濱的大理白族的海水煮活魚有相近之處,但又獨樹一幟。其顯著特點是突出一箇“鮮”字。“清湯魚”是捕捉無污染的天然湖水中自然生長的鮮魚烹煮,其色、香、味別具一格,“清湯魚”一般是先在家點燃火後,舀上幾瓢甘甜清涼的井水放入鐵鍋內,隨後划船進湖拉魚,拎回家快速去鱗、鰓,剖肚,然後視魚大小切成若干塊狀投入燒開的鍋裏,待魚湯燒開後,放入少許鹽、姜、蔥和湖邊的野生薄荷,便可出鍋上桌,一盆清香撲鼻誘人食慾的彝家清湯魚便煮好了,其湯汁乳白,魚肉細嫩、鮮美。也有用冷水把整條活魚放入鍋內,再燒火煮至湯燒開後撒入佐料的喫法。再一種喫法是:燒火後放入鍋內少許豬油或香油,待鍋熱油燙時,放入少許蔥、姜、鹽,待炒至金黃色,迅速舀進幾瓢水,蓋上鍋蓋,把活蹦亂跳的鮮魚拎來或快速去雜質砍小,或者整條投入鍋內,湯汁燒開後,隨即離火上桌。無論是傳統的喫法或是近年改進的喫法,喫清湯魚少不了一碗蘸水,蘸水佐料不盡相同,有薄荷、芫荽、味精、蔥花,尤其是當地紅土地裏種出的丘北辣子。辣子的製作也是關鍵,先把辣子放入炭灰裏烘烤出來後,再用一雙竹筷在手掌裏把辣子磨碎,當地人叫“手搓辣”,這樣的辣子蘸水,其辣味純正。許多慕名到普者黑遊覽的人們都以能品嚐到獨特的“清湯魚”和包穀飯而留下美好的回憶。另外一道是鮮美可口的佳餚——醉蝦。每當夏時,家家戶戶常有活蝦上桌,澆以烈酒陳醋,蝦被剪去須腳,但仍能跳出碟外,又稱“滿臺飛”。以酒醋醉蝦,即可上桌。據說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傳說,古時候有一嗜酒者花樣翻新,喝溫酒,從簍內抓把活蝦往酒中扔,那些活蹦亂跳的蝦燜在酒中,手舞足蹈一會兒就“酣醉”不動了;蜷曲的身子漸漸鮮紅起來,衆人正驚詫之際,那人撈出蝦來蘸了醬油和醋便吃了起來。大家一嘗,果真好喫,從此,美食“溫酒醉蝦”便成爲一道名菜。
各位朋友,品嚐完風味獨特的農家飯後,我們還可以到普者黑旅遊區內的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態村參加篝火晚會。仙人洞村的彝族撒尼人從小就愛跳大三絃。據說姑娘小夥子們只要聽到絃音,喫着飯的扔了碗筷,尋聲而去,餵豬的提着鍋鏟和着絃音,敲起豬槽來,拌着面的(包穀面)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扭動身子,手舞足蹈,常常把簸箕裏的面拋撒得滿地皆是而全然不知。大三絃狂放時,像翻江倒海,洶湧澎湃;像暴風驟雨,電閃雷鳴;像萬馬奔騰,風弛電掣。輕綿時,如鳥竊燕語,似嬌妻輕吟,透出千般柔情蜜意,讓人迴腸蕩氣,神魂顛倒。彝家少男少女們編創出:“小雞刨食”、“蒼蠅搓腳”、“螞螂點水”、“龍擺尾”、“老牛擦癢”等等二十多種舞蹈動作,再加上那落地有聲的腳步前後顫動的屁股和那衆人隨着節拍自然發出快活的呼喊,就更讓人心旌搖動,魔術般使你本能地應音而舞。讓你有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和諧,沒有憂愁煩惱,沒有仇恨陰謀,爾虞我詐,更不管貧富懸殊,高低貴賤,也勿須去沽名釣譽,只一箇勁地搖頭踢腿,顫股聳肩,騰挪跳躍,前傾後仰,穿梭戲舞,如醉如癡,若瘋若狂,全身無處不興奮,無處不放鬆,無處不自由。這不能說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2、文山普者黑機場—普者黑旅遊區
各位遊客,歡迎來到文山,文山位於雲南省的東南部,與越南接壤,被稱爲“滇東南大門”。剛纔大家到達的機場叫文山普者黑機場,20xx年7月剛通航,是滇東南唯一的一座機場。文山有較爲優異的區位優勢,往南經文山州的麻栗坡縣可直達越南首都河內及海防、下龍灣等景點,往東經文山州富寧縣可到廣西南寧、百色、北海等地,往北經曲靖羅平可到貴州興義、黃果樹等地。從文山普者黑機場距普者黑景區有80公里,需大約40分鐘的車程,我們現在還在文山州硯山縣境內,硯山縣與丘北縣接壤,被稱爲“中國三七之鄉”。我們的旅遊車正在行駛的高速公路叫“衡昆高速”,是雲南通往兩廣的經濟大動脈,沿着這條路一天內就可到達南寧市及廣州市。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丘北縣及普者黑景區的概況(與江邊大橋—普者黑景區導遊詞相同,此處略)。
(到達丘北縣境內)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丘北縣境內,丘北被稱爲“中國辣椒之鄉”,邱北辣椒又稱邱北小椒,因產於雲南省邱北縣而得名。在大半個中國以及許多亞洲國家,只要有人提到邱北,就會自然想到辣椒,提到辣椒就想到邱北,而且一說起邱北辣椒,味覺就會使你志在必食。辣椒是邱北縣特產的特產,它馳名中外,聞名遐邇。早在1983年12月就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部頒發的優質產品獎,於1999年11月邱北縣又被評爲“中國辣椒之鄉”。邱北辣椒始種於明朝後期,至今已經有350多年的歷史了。邱北人過去種植辣椒僅用於自食,後來因深受人們的喜愛逐漸形成商品,併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於是種植規模逐漸擴大。於1959年外貿開始收購出口,銷售市場逐步擴大。尤其是1980年以來,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辣椒的種植面積和銷售量迅速增長。到了90年代,全縣種植面積達到5萬多畝,總產量4500多噸。1998年,邱北縣委、縣人民政府把辣椒生產列爲全縣的一大支柱產業。種植面積一下猛增到10餘萬畝,今年全縣種植辣椒20多萬畝。20xx年10月縣委、政府舉辦了首屆辣椒節,節日期間,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斯里蘭卡、加拿大、馬來西亞和香港、澳門、湖南、廣東等200多家客商紛紛前來訂貨,成交額上億元。因爲邱北辣椒名揚四海,所以市場上有許多冒牌貨,讓許多人真假難分。 其實,鑑別邱北辣椒的方法很簡單,一是邱北辣椒辣而香,肉厚籽多,沒有尖辣、淡辣之味;二是用紙將辣椒麪包上二三層,一二天後幾層紙都將被辣椒油脂浸透。這就是真正的邱北辣椒了。經測定,邱北辣椒果內含有脂肪13.1%、蛋白11.98%,有機酸辣椒素均有一定的含量。另外,每百克含維生素C24.366毫克,總抗環血酸2.6毫克,胡蘿蔔素3.21毫克,此外,還含鈣、磷、鎂等微量元素。這些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而且遠遠高於其他椒類品種。因此,人們都喜歡用邱北辣椒作佐食,製作別有風味的蘸水、滷腐、鹹菜等。邱北辣椒還因富含辣椒素而具有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溫中下氣、散熱除溼、治嘔吐、止瀉痢、消食殺蟲、促進禿髮再生等功能。邱北辣椒爲什麼如此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呢?主要是它的色、香、味獨俱特色,並有其特殊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邱北小椒個小、色豔、皮厚,辣而香,味道純正油脂高食味佳,富含蛋白質。
各位遊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丘北縣和民族風情及主要民族節日(與江邊大橋—普者黑景區導遊詞相同,此處略)。
(至丘北縣城)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丘北縣城。丘北因縣城建於暮冶峯(丘山)之北得名,丘北縣城面積 平方公里,有人口 萬人。丘北縣城是山水園林生態旅遊縣城,非常漂亮。到丘北縣城有兩道菜是非喫不可的。一道就是“苗家狗湯鍋”。民間常言:“喫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過冬。”這話雖有些誇張,但狗肉是高蛋白低脂肪肉類,含蛋白質17•25%,脂肪3•7%,纖維34•5%,碳水化合物44-49•5%,鈣1•5-1•8%,磷1•1-1•2%,銅、鋅、碘的含量也相當豐富,狗肉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喫狗肉能安五臟、輕身、益氣、強腎、補胃、壯氣力、補五勞七傷,實不焦。”狗肉確實有補中益氣、溫腎助陽旺血的功效,且老少皆宜,男女均可,體弱畏寒者食用更佳。而丘北的苗族多數生活在大山上,他們傳統的烹飪狗肉的方法頗具特色,獨樹一幟,號稱天下第一狗。首先是選狗。他們的口訣是:“一黃二黑三花四白。”據說黃狗狗肉最好喫,少羶腥味,且香甜,其他狗次之。而且只要他們自家養的狗。因爲自養的無污染,不喂飼料,可謂天然狗。其次是殺狗。他們殺狗的方法也特具特色。將狗殺死後,不拔毛,用茅草捂着慢慢燒,這樣刮洗出來特金黃,未煮就聞到誘人的香味。三是熬煮。他們把刮洗出來的狗連骨砍成小塊同內臟一鍋熬,然後放入本地特有的黃姜和少許八角、草果。待要熟時撒入鹽,便可出鍋上桌,於是一盆清香撲鼻誘人食慾的苗家狗湯鍋便烹煮好了,其湯汁乳白,狗肉鮮美香甜。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打一碗蘸水。蘸水佐料不盡相同,有薄荷、芫荽、味精、花椒、蔥茶,尤其是少不了丘北辣子,辣子的製作十分講究,將辣子送入鍋竈內刨,待熟後拿出來稍吹碳灰,然後用一雙竹筷在手掌裏把辣子磨碎。人們叫“手搓辣”。其辣味純正,香得不捨棄筷。當地農村婦女做月子,只要喫上苗家狗湯鍋,未滿月就可下地幹活。另外一道是黑藥雞。這一美食不僅香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陰補腎、行血通經”,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爲款待上賓的佳餚和大病體虛的滋補良藥。小黑藥別名草三角楓,屬常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陰涼潮溼的山地,其根、莖、葉皆可入藥,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療腎虛、腰痛、哮喘等病症。其燉製出的雞不僅香味獨特、肉嫩湯鮮,而且還具有滋補、治病等特殊功效。據丘北苗族村寨的老人介紹,小黑藥燉雞在苗族民間沿襲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原來只是當地苗族婦女產後的滋補品,據說苗族婦女產後喫一隻小黑藥燉雞,產後三天就可投入正常的生產勞動。由於小黑藥燉雞營養豐富、藥效神奇,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苗家待客的鄉土美食。隨着丘北普者黑旅遊業的發展,小黑藥燉雞成了丘北菜餚一箇頗具特色的亮點,備受當地人和外地遊客的青睞。如果大家感興趣,可去嚐嚐。
介紹普者黑農家飯及篝火晚會與與江邊大橋—普者黑景區導遊詞相同,此處略。
3、五林場—普者黑景區
介紹丘北縣情、普者黑旅遊概況、丘北縣土特產、民族風情、民族節日等均與江邊大橋—普者黑景區和文山普者黑機場—普者黑機場相同。此處略。
4、普者黑旅遊區遊覽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非常歡迎你們到“中國辣椒之鄉”邱北觀光遊覽。首先我要用歌聲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歡迎,(唱歡迎你到普者黑來)。現在我給大家作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姓X,大家叫我“小X”或“X導”就可以啦,今天能夠爲各位提供導遊服務我感到非常榮幸,還請各位多多的指導、批評。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真誠的希望各位能與我很好的配合,讓咱位成功順利的完成這一次旅行。咱們中國有句古老的話是:“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共同乘坐一葉小舟,那是我們百年前就有緣,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一份‘緣’,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呢,互相關心,互相照顧,讓咱們共同度過一段美好而又難忘的時光。”
今天我們將遊覽的是被譽爲“中國獨一無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園風光”的普者黑,在這裏你將領略到邱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觀賞到優美、秀麗的田園風光,品嚐到獨具特色的彝家風味農家飯,親身體驗到咱們邱北人民的真誠和熱情。普者黑的每一箇景點,每一座山都有它的故事,每一箇民族都有動人的傳說,這些故事和傳說呢都深刻的反映了咱們邱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普者黑旅遊區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邱北縣境內,距省會昆明287 公里,距邱北縣城 13 公里。 1993年,因其景觀品位高、環境質量好,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爲省級風景名勝區,1996 年被評爲省級旅遊區。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爲國家AAA級旅遊區,20xx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現正申報國家AAAA級旅遊區。普者黑,是彝族語言的發音,譯爲漢語是“魚蝦多的池塘”,所以有人誇張的說,來到咱們普者黑要注意安全,若不小心,屁股坐進水中,在屁股下邊就能壓到三條魚,而在每條魚的下邊還能拾到三隻蝦。從地名上我準就可以想像啦,清澈的湖水,水面上彝家姑娘撐船穿梭於荷花之間,水中魚蝦肥美,遊人既可享受迷人的自然風光,又可大飽口福。當然啦,實際上是否如此呢?還請各位與我邊遊邊體會吧。
普者黑爲典型的中國南方熱帶岩溶地貌和世界罕見在喀斯特山水田園風光。普者黑旅遊區的資源主要有五大特色:
第一是神奇的岩溶地貌高原湖羣。普者黑核心景區內共有 16個湖泊, 2萬餘畝水面,湖泊似珍珠串連在一起,形成21Km的水上旅遊航線。平均水深3米左右,最深處有 30 米。
因四周無工業設施和污染源,加上幾年來旅遊開發中注重環保工作,所以湖水四季長清。按地質原理,岩溶地貌地區是不可能畜住水形成湖泊的,岩溶地貌地區的水容易滲透到地下流走。桂林雖然屬岩溶地貌,有一條 60公里長的灕江,但她海拔低,接近海面,地下水位高,桂林有水不奇怪。普者黑海拔 1458 米,總貯水量爲7000萬立方米,這種地貌奇觀令中外地質學家都感到十分的驚奇,讚歎不已。桂林的山不可謂不秀、桂林的水不可謂不美,但論人與山水的親和力,普者黑卻更勝一籌。所以有人說普者黑不是桂林勝似桂林。
第二是獨特的孤峯羣。在普者黑 45 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佈有 312 座孤峯,峯林和峯叢,平均高度78米,錯落有致,形態各殊,奇秀勝人,雄偉壯觀。整個景區山連山,水繞水,山水相連,湖光山色渾爲一體。更有甚者,山山有奇洞,洞洞流清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地質學顧問安得烈•古郎奇先生講,普者黑這種亞熱帶岩溶地貌是中國的真寶,這種特有的地貌奇觀將成爲世界地質工作者的科考基地。
第三是珍稀的野生荷花。在普者黑21長的遊線上生長着萬畝野生荷花,花色潔白如玉,粉紅宜人的普者黑荷花搖曳於清波之上,似姍姍而來的愛神,恍若別有使命的荷花仙子降臨人間。尤其是萬畝荷包花均是野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珍稀品種。她不受高低溫氣候影響,耐水深,6米之水也能生長。所有荷花均爲重瓣。單花期10至21天,羣花期則可延長至4個月。最大花朵直徑40釐米,花瓣最少也有75瓣,最多可達215瓣。花朵不會全朵凋謝,而是單瓣脫落,即使掉到最後一瓣,顏色均鮮豔奪目。普者黑的荷花共有普者黑紅蓮、普者黑白蓮、普者黑小酒錦(白花鑲紅邊)、普者黑大灑錦(紅花、白花各一半)四種,其中以小灑錦最爲珍貴。每年的六、七、八、九月份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滿湖粉紅色,潔白色的荷花把整個湖派裝點得格外的美麗。據中國荷花研究所的專家考證,生長在這裏的兩種野生荷花在世界上別的地方已經滅絕了,而這些荷花能在本地生存,就是這裏資源的一大特色。
第四是幽靜的溶洞羣。景區內共有可開發價值的溶洞83個,現在向遊客開放的有月亮洞、火把洞、仙人洞和觀音洞。洞中石筍叢生,石柱林立,幽雅奇特,千姿百態,形形色色,是構成普者黑“仙境”的重要部分。更奇的是“山中有水肚中空,洞水相連水下峯”。遊在其間,其樂無窮。
第五是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遊客來到普者黑除了能夠領略到絢麗迷人的自然風光,還可以領略到多恣多彩的民族風情。普者黑旅遊區內的仙人洞村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爲“雲南民族文化生態第一村”,是雲南省委宣傳部根據建設雲南民族文化大省而建立的一箇示範村。全村有 173 戶人家,800多人口,村裏居住的是彝族支系的撒尼人,村裏的男女老幼均能歌善舞,如今的小夥子,小姑娘還保留着自己的情人房和花房,什麼叫情人房,什麼叫花房呢,待會我再給大家一一的講解。全村保留着古老的民族服飾、婚禮、性崇拜,畢摩祭司等,傳統的節日有火把節,摔跤節等,遊客到了仙人洞村可以領略到原計原味的民族歌舞表演和彝族的農家樂。
普者黑省級旅遊區以獨特的峯羣、洞羣、湖羣和古老的民族風情等奇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爲一體,資源規模宏大、品味較高、組合度好,受到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譽和國內外遊客的青睞,經國家建設部專家實地考察後稱其是“世界罕見,中國獨一無二的山水田園風光”。
好,各位遊客,大家請看我們前面的這一座橋,它叫銀宛橋,橋的左邊是普者黑賓館,橋的右邊是銀湖大酒店,由於橋拱與水面相距很近,所以在過橋的時候請大家把頭低下,一是爲了防止有碰頭,二是我們的這一座橋盛情的邀請遠道而來的朋友們看一看湖水的清澈程度,估計一下水的能見度達水下幾米。同時,你還可以領略一下這裏的水下世界,如果你仔細的觀察,你將會有驚奇的發現。各位遊客,過了橋之後呢,我們所處的這個湖就叫做仙人湖,仙人湖面積0.7平方公里,湖岸線曲折迂迴,湖岸孤峯林立,盪舟湖面,視域內高於10米的峯達54座,湖水明浩如玉,平均水深約3米,能見度達3-5米。波光之下,串串水草隨波盪漾,羣羣魚蝦若隱若現,水面荷花繁茂,遊人至此,抬眼一覽湖面綠,低眉細看水中天,如在畫廊之中。
前面這個村子叫就叫仙人洞村,村子的後邊有個洞,叫做仙人洞。因爲這裏在很久以前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說在洞、村、湖的前邊都加上了仙人兩個字,許多年後的今天,咱們還能夠來到這人間仙境旅遊,應該說是“三生有幸”了,希望大家都能夠沾到一點仙味,帶回去一些好運,在今後的日子裏一生平安,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好,大家請看我們右手邊的這一座山,它叫密枝山,它是彝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彝族和景頗、拉枯、怒、佤、傈僳族一樣,認爲山有山神,房神、火神、水神等,名目之多實屬罕見。它之所以叫做密枝山呢,是因爲每年冬歷的第一個鼠日,當地的彝族人民要到山上去過一箇節日,也就是密枝節,密枝節是當地彝族撒尼男子的傳統節日,我們平時聽到只有“三八婦女節”,但在這裏呢卻有一箇男人節,節日當天,男子要穿着嶄新的民族服飾,披着黑色的披風來到密枝林進行祭祀活動,祭祀活動由全村德高望重的畢摩主持,畢摩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巫師,畢摩唸誦經文,保佑全村老少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然後拜祭神石娃娃,以求生男育女,老少平安。隨後大家又聚在一起檢省各自的行爲,評論村裏所發生的各種事情,祭禮完畢,男人們又聚在一起殺牛宰羊共進晚餐,晚飯後它們各自大喊大叫,遣責違返村規民約的醜惡現象,發泄悶在心中的一切情緒,以求來年萬事如意。神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非常神聖的,任何人不得損壞,誰若違禁,就要受到嚴勵的懲治。各位遊客,我們右前方的這個村子就叫仙人洞村,也就是剛纔我提到的“雲南民族文化生態示範村”。這裏的撒尼人是在
400 多年前從路南石林逃婚致此的。在這裏要告訴大家一箇好消息,當年的阿詩瑪並沒有死,她被大水衝到了這裏,從此她的後代就在這裏世代生息繁衍,但是有一點必須向大家說明,我們這裏的撒尼小姑娘不象路南石林的叫“阿詩瑪”,而是叫“阿乃”,因爲當年的阿詩瑪爲了避免土司繼續追趕她的後代,所以就把她的後代改爲“阿乃”而不叫“阿詩瑪”。
好,大家請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房屋有一箇共同的特點,看到了沒有呢?他們房屋的頂樑上有一箇葫蘆,這就是彝族的葫蘆崇拜習俗。葫蘆崇拜在雲南少數民族中大量遺存,如今彝家還供着“神靈葫蘆”,在我國傳統吉樣圖案中,葫蘆有三種意義:一是象徵女性;二是象徵子孫繁榮,延綿不絕;三是象徵萬代盤纏。
人們之所以在葫蘆上賦予多種象徵意義,併產生出“人從葫蘆生”的神話,例如傳說中的“葫蘆娃”主要原因有四個:
一是葫蘆是遠古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容器,它腹大口小,裏面空闊,肉眼看不到內中情況,使人產生神密感。
二是葫蘆外形與懷孕的母體相似,古代原始人對母體懷孕有一種神密感,認爲葫蘆是懷孕母體的象徵。
三是葫蘆多籽,與人們盼望多子多福相聯,人們在模擬心理的支配下,葫蘆就成爲女子的象徵。
四是葫蘆枝蔓較長,以此作爲子孫繁榮,萬代盤纏的象徵。
好,各位遊客,現在請大家向右前方眺望,大家說前面那座大山像什麼呢?對,它就是“雄獅臥波”,“雄獅臥波”位於仙人洞湖中,孤峯高約8米,長約70米,似一臥獅伏於水面,獅頭是一陡壁,向西高昂,前後腿部份沒入水中,獅身爲密匝的灌木林披蓋,滿身翠綠,整體形象逼真。據說這頭獅亨是當年護送阿詩瑪到這裏來的,因爲它怕土司再次把阿詩瑪抓回去,所以就日夜守護在這裏,久而久之就被風化成這座大山,它的身後還跟着三隻小老虎。中國有一句古話是“ 一山不容二虎”,那爲什麼這裏的三隻小老虎卻能如此的親密呢?這說明普者黑是純淨、快樂的,世間任何生靈到普者黑都能和諧相處,所以大家到了普者黑就能滌盪心靈,讓你有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和諧,沒有憂愁煩惱,沒有仇恨陰謀,爾虞我詐,更不分貧富懸殊,高低貴賤,今你全身無處不興奮,無處不放鬆,無處不自由。這不能說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請大家往左看,那就是普者黑旅遊區的千畝桃園,千畝桃園內種植了千年紅、東方紅、紅雙喜、早露蟠等50餘種品種,共計7萬餘株。分早熟(4月)、中熟(6月)、晚熟(8月)三種類型。普者黑旅遊區千畝桃園,不僅綠化了景區,改善的景區的景觀,增加了遊覽內容,而且還具有環保功能,通過在景區沿湖兩岸種植桃樹,使污染源不能直接排到湖水中,淨化了水質。等一下大家還可親自到桃園內摘桃子。
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地方就叫沉魚池,沉魚池顧名思義就是有魚沉下去的池塘,那爲什麼這些魚會沉在這裏呢?五十年代時建起一座長30米,高約6米的攔水閘,關閘後,上游水面可高出下游水面2—3米,一旦放水,下游一側被網圍住的弧行水域裏,魚兒面臨前方是網,回頭是坎的境地,村民在此捕魚,真可謂“網無虛發”。兒童們以無鉤之魚具釣起尾尾豬嘴小魚,不謂“沉魚池”之美稱,是遊客領略捕撈垂釣的好去處。
大家請看前面這個村子,它就是普者黑村,它是我們文山州最大的一箇自然村,全村有900多戶人家,5000 餘人,這裏的彝族人民是丘北境內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各位遊客,普者黑旅遊區開發以後,這裏的農民不再滿足春播秋收的傳統勞作,他們把鄉村的綠色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作爲新農村經濟的爆發力量,並顛覆着城裏人的休閒生活。於是,遊客到這裏賞農家景、喫農家飯、採農家果、學幹農家活、體驗農家風情成爲一種新的休閒生活時尚。人們可以在這裏領悟“春觀花果、夏品鮮果”的詩情畫意,體驗裊裊炊煙的鄉野田園風情。大家來到這裏,一定要品嚐一下這裏的彝家風味,你在這裏可以品嚐到丘北名喫老八大碗、彝家清湯魚、高原臘肉、彝家醉蝦、臘肉煮紅豆等。
好,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湖叫普者黑湖,也叫燈籠湖。大家請看前面那座大山,它叫青龍山,它與南邊的鳳凰山相對,形成了“龍鳳呈祥”,所以普者黑是塊風水寶地。普者黑湖長約2.5Km,平均寬300m左右,面積近1.28Km2,平均水深約3m,兩岸視線範圍內孤峯達51座,青龍山座落在湖的中部,其上有8個洞口,有的洞口與湖面相連,構成景區的明暗水路的黃金遊線。北部湖面見三座俊秀的島狀孤峯,其中的火神山(珍珠島)上綠樹青枝,落影水下,爲峯之轎子。整個湖面及四周視線開闊,孤峯錯落分佈,山光水色,美不勝收,湖內盛產鯉魚、草魚和鯽魚,故得名“普者黑”(彝語:即魚蝦塘的意思)。青龍山主峯海拔1555.8米,高出湖面108.8米,其上雜木、灌木鬱鬱蔥蔥,四季長綠。三面臨水,雄偉秀麗,山體內發育了火把石洞、月亮洞、張咀石洞等8個溶洞。現探明火把石洞與月亮洞相通。張咀石洞橫穿大龍山,湖水貫通,可行小船。青龍山有三個洞庭湖,火把石洞位於青龍山北東麓,全長992.2米,寬4—12米,高2—10米。洞中有岔洞與月亮洞相通。洞中有大大小小的廳堂,最大者面積約600m2;洞中有斷斷續續的數箇清潭,最大者面積70m2,水深在0.5m—10m左右。水面與普者黑湖面一致,洞內石筍如林,鐘乳石琳琅滿目,顏色有白、黃等。洞內已作部分開發,命名有“人間天堂”、“天池”、“八百羅漢拜觀音”等30餘個景點。月亮洞位於青龍山北東麓,洞體呈北西東向展布,主洞長483米,其中水路(可行小船)長184米,洞體高一般爲2.5—3米,寬8—10米,最寬處16米。洞底平坦,次生碳酸鈣沉積以鐘乳石、石幔石柱類爲主。0—219米段景觀分佈密度大,以30米、120米、200米處景點爲最佳。200米處形成了一直徑約10米的近圓形大廳,沿構成洞頂的一組岩層面沉澱形成了一圓形蓋板,似十五的月亮掛在上方,“月亮洞”就此得名;219—483米段洞底長年積水,水深3—5米,水面與普者黑湖面一樣高,水力聯繫好,洞體寬度比較大,可隨處匯船。該洞已開發,洞內沒有遊船,尚有兩個積水洞和一箇旱洞未探通。觀音洞原名白牛角石洞,位於普者黑青龍山南部山腳洞口。觀音洞內洞中有廳,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中大廳面積爲600平方米,大廳四周分別爲九個不同長度的溶洞,總長約500餘米,寬3-5米,高4-7米,與月亮洞、火把洞相連。洞內外現雕有20xx餘件形態各異的觀音雕像,被稱爲“東南亞最大的觀音洞”,是展示觀音文化的最佳場所。上岸後,大家憑門票就可到這三個洞遊覽,不需要再購買洞票。
好,既然大家來到邱北,我就對邱北的地名、歷史、地理、氣候給大家作個簡單的介紹。丘北縣歷史悠久,漢武帝開西南夷時就已在此設官設治,成爲祖國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春秋戰國時屬楚地、秦屬進桑、句町部族區域。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屬羣舸郡。蜀漢、晉隸興古郡。唐武德七年(620xx年)屬郎州,天寶七年(748年)屬南詔拓東節度。宋大理國時期屬維摩部。元至元七年(1270年)屬阿寧萬戶府隸廣西路。明隸廣西府維摩州。清康熙八年(1669年)隸師宗州;雍正九年(1731年)設師宗州同駐丘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師宗州同知爲丘北縣丞。因城建於暮冶峯(丘山)之北故稱丘北。丘北是一箇歷史悠久的文明古縣,各族人民在這塊沃土上世代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光輝的文化瑰寶,史前就有古人類活動的遺址,據考古學家多次考證,丘北曾是獵瑪古猿活動的地方,有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兩晉時期的墓葬,戰國時期的青銅文化;宋朝的大理國古驛道,明清時代的建築和舊民主主義時期傑出人物的墓葬等文物。邱北地處滇東南岩溶山質地帶,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海撥高低懸殊很大,最高海撥 2501.8 米,最低海撥 782米。它與本省的紅河、曲靖兩全州及廣西百色、貴州興義地區爲毗鄰,全縣總面積4997 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45萬餘人。有壯、苗、彝、白、瑤、回、漢七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人口總數的64%。邱北地處低緯季風區域,具有終年溫和的中亞熱帶特徵,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爲16.2℃。
(歡送詞)各位遊客,我們今天的普者黑山水畫中游至此已接近尾聲,希望這次旅遊能給大家帶來愉快和滿足,因景區正在建設中,可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涼解,相信當你再次光臨普者黑時將會有新的感受和新的發現。朋友們,真的捨不得你們離開,可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匆匆相聚,又匆匆離別,很快大家就要離開這個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我想對大家說,能夠在中國辣椒之鄉與大家相識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同時,大家對我的工作配合得很好,使這次旅行成功順利地完成。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當然也得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在某些方面我確實做得不夠,如果有幸再一次爲大家提供導遊服務的話,相信我一定能做得更好。最後,但願咱們今天的分別不是最後的見面,我們友誼地久天長。俗話說“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又會相遇在一起。我祝願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裏一生平安,萬事如意。歡迎有空再到邱北來,別忘了邱北就好象是你們的家,邱北人民民就是你們的親人,尤其是我,我會在這裏永遠牽掛着你們,願你們有空《常回家看看》。
介紹雲南普者黑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去遊覽金殿.金殿坐落在昆明東北郊的鳴鳳山上,這裏古時禽鳥翔集,鸚鵡尢多,人稱鸚鵡山.明代又多有孔雀往飛於此地山林,人們以爲是鳳凰,因此這裏又稱爲“鳴鳳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鳴鳳山上有許多故事和傳說,到時候我將–給各位講解.
金殿到了,請大家跟我到“鳴鳳勝境”中“尋仙訪道”.從山腳過迎仙橋到達“鳴鳳勝境”石坊,坊背題書“玉虛孔衢”,玉虛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宮聖境的正道.路邊立有“呂祖碑”.上面寫着“唐高風正節呂真人洞路”幾個大字.相傳明朝祟信道教的雲南巡撫陳用賓應夢中神仙指引到此相會,遇到一位用兩口鍋相扣煮芋,繩牽小羊的窮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識“金鑲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呂洞賓),痛失了上天爲仙的好機會.痛定思痛,陳巡撫在此建了“迎仙橋”和“呂祖碑”,並認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築了著名的金殿道觀.
從迎仙橋到太和宮途經三道“天門”在寬闊的石級兩邊,松柏森森、林濤陣陣,步行其間感到天高、山大、路寬、林深、心曠神怕,如臨仙境.此間意境用一箇“放”字便可概括.“迎仙橋”到一天門有七十二級臺階,一天門到二天門經二十六級臺階,它分別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屬下.當你步入天門之時,就進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門,三座天門又代表了在大羅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這是道家認爲的最高境界.攀登石級,經過三天門,只有不畏艱苦、攀登求道,才能進入道家最高仙境.
現在我們到了太和宮.太和宮門外的紅牆上有明代留下的“鸚鵡春深”四個大字,寫得飽滿圓潤、蒼勁有力.因鳴鳳山又被稱爲鸚鵡山,山中四季如春,春深似海,所以“鸚鵡春深”就題得恰到好處了.進了太和宮門,一座光彩奪目的欞星門矗立眼前.大家請看根星門上的對聯:“天台高百尺,東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雲;帝道滿三千,上谷龍飛,無雙玉宇無雙地.”此聯寫景抒情,讚頌了秀麗佳景又頌揚了道家的法力無邊.
欞星門一般多建於孔廟之內,欞星指天田星,人們祭祀欞星以祈五穀豐登.門兩旁有青獅獻瑞、白象呈祥;上端橫匾上題有“洞天福地”.欞星、青獅、白象以及道教橫匾集中在一起,突出體現了我國寺、觀中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的特點.在此建欞星門,表現了道家“尊天必尊道,尊道亦尊天”的思想.
沿着兩旁種滿迎春花的小道往前走,望着左右長長的配殿,人行其間,各位一定覺得視線、神情在隨之收斂,有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種意境用“收”字便可概括.上完臺階,眼前這座青磚所圍的建築被稱作“紫禁城”,是明朝萬曆年間陳用賓所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細看城磚有大小之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小城磚是道光年間遭地震損壞後修補上去的,而大城磚爲明朝始築.城上小樓是供奉魁星的“魁星樓”.城門口右邊是明朝所植“瑪瑙”茶花,花開九芯十八瓣,直徑達七寸.左邊是一株玉立婷婷、花大如斗的白玉蘭.每到花開時節,茶花紅似火、燦如霞,濃裝豔麗;玉蘭花白似玉、潔如雪,淡抹素雅.兩花相映,美不勝收.
進入城門,眼前一亮,好一座古香古色,鍾毓靈秀的金殿,這就是我們今天觀光的核心.金殿並非金造,實乃銅鑄.明清時期,雲南銅產量全國第一,雲南東川等地的銅每年都要運到湖北城陵磯鑄錢.因戰亂道阻,數年生產的銅都未能運出.鸚鵡山道觀道長徐正元呈請世襲黔國公沐昌祚和雲南巡撫陳用賓,模仿湖北武當山天柱峯銅殿的式樣於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鑄成了第一座銅殿.銅殿建成之時,輝煌無比,金光耀目,稱爲“金殿”.明朝後期,雲南沐氏家運日衰,認爲“銅乃西方之屬,能克木(沐)”,竟將其敗勢歸咎於銅殿,於明朝崇幀十年(1637年)將第一座銅殿遷到賓川雞足山.眼前這座銅殿是平西王吳三桂爲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爲求助於神道庇佑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鑄造的.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