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保山青華海的導遊詞(精選4篇)

雲南保山青華海的導遊詞 篇1

  保山市位於雲南省西部,橫斷山系怒山山脈南段,東距昆明593公里,全市面積4826平方公里,基中市區面積4平方公里。除漢族外,還有彝、白、傣、苗、回、德昂、傈僳等20多箇少數民族9萬餘,佔總人口的12.6%。

  保山市境內地形複雜多樣,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傾斜,最低海拔648米,最高海拔3655.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山區半山區約佔面積的92%,平壩區(盆地)約佔總面積的8%,屬高原山區市。湍急的瀾滄江沿市境東部邊緣流經70公里向南而去,洶湧的怒江則從市境西部高黎貢山東麓穿行115公里咆哮而過,兩江遙望,鑲保山於其間。這裏是古海洋心臟部分,居滇緬古地槽中央,古生代地層完備,地質構造複雜,有“世界地質鎖鑰之一”之稱。低緯度高海拔和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使保山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熱、溫、寒三種氣候俱全。全市大部分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四季如春,終年常綠,年平均氣溫15.5℃,最低月1月平均氣溫8.5℃,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20.7℃,年平均降雨量966.5毫米。

雲南保山青華海的導遊詞 篇2

  保山市地處雲南省西部,位於東徑98°25′~100°02′、北緯24°08′~25°51′之間。東與臨滄市接壤,北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爲鄰,東北與大理白族自治州交界,西南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正南與西北接緬甸,擁有國境線167.78千米。總面積19637平方千米。

  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535~3780米之間。怒山、高黎貢山與瀾滄江、怒江、龍川江由北向南平行延伸,三江夾兩山、山川相間,山高谷深,山多壩少。羣山之間鑲嵌着100公頃以上的壩子95個。境內大部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4.8~21.3℃,年均降水量746.6~2095.2毫米。褐煤儲量、地熱資源十分豐富。

  320國道過境,建有保山區機場。有蘭津霽虹、雲巖臥佛、武侯寺等古建築,騰衝熱海、火山羣,和順圖書館、龍王塘公園、太保山森林公園等旅遊紀念地。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和小黑山自然保護區爲代表的動植物王國中有樹蕨、禿杉和“世界杜鵑王”爲代表的植物2200多種;羚牛、黑猴爲代表的野生動物50多種;孔雀、相思鳥等鳥類200多種。

雲南保山青華海的導遊詞 篇3

  保山歷史悠久。西漢置不韋縣,東漢永平20_年(公元69年)設永昌郡,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條國際商道“蜀身毒道”——南方古絲綢之路的要衝,“南方絲綢古道”經保山至緬甸的密支那,再向西到印度雷多,比從廣東、廣西港口繞道馬六甲海峽運程縮短近5000公里,是中國溝通南亞次大陸的最便捷“橋樑”。抗戰時期相繼開通的滇緬公路、中印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和中印輸油管道,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特別是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保山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蜀漢時期雲南郡太守呂凱、清代人稱“永半朝”的三部尚書王宏祚、清末回民起義領袖杜文秀、北洋政府代李根源、哲學家艾思奇、雲南地下黨創始人李鑫等先賢聖哲。

  保山四季如春,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4-17℃,年降雨量1400毫米,森林覆蓋率62%。保山素有“滇西糧倉”的美譽,鐵礦、鉛鋅礦、硅灰石等儲量大、品位高。水能資源得天獨厚,理論蘊藏量1023.75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821.6萬千瓦,目前已開發水電裝機容量達52萬千瓦。有地熱溫泉179處,熱能儲量250萬千瓦,爲全國第二大熱氣田。

雲南保山青華海的導遊詞 篇4

  有時,它們似乎相距很遠很遠,有時,它們又彷彿捱得很近很近。循着馬可波羅、楊升庵、徐霞客等千古名士當年留連於斯的屐痕,人們不能不驚歎保山風物的精彩紛呈、瑰麗神奇:千年古道,拾不盡歷史的遺珠;高山深菁,掩不住迷人的風景;陋室荒廟,曾隱高人俊士……這裏不僅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世界級傑作——氣象萬千的高黎貢山、縱貫千里的怒江大峽谷、含漿入眠的騰衝火山、激情澎湃的熱海奇觀,還有悠悠歷史熔鑄的璀璨奪目的邊地文化之鏈——從成批的古猿、古人類化石和數百處古文化遺址到九隆神話、哀牢遺蹟;從漢唐的路渡堰營、古寺高塔到明清的索橋烽燧、亭臺樓閣;從歷史文化名城保山、騰衝的悠悠古韻到諸多歷史文化名鄉名村的質樸雅俗;從蜀漢名臣呂凱的《答雍書》、抗戰縣長張問德的《答田島書》到明朝侍郎張南園的《漫錄》、民國元老李印泉的《文徵》;從楊升庵的狀元樓到艾思奇的紀念館……文物、古蹟俯拾即是,名人、奇書代不斷線……

  保山風物,蘊古國故郡數千年歲月之精華,聚怒水滄江數百里腴壤之孕育,歷古而彌鮮,洋洋而爲大觀,不愧此地佔九隆風景,其中萃三屬人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