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精選31篇)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到雲南民族村觀光遊覽。
今天,各位來到雲南,很難走遍雲南的村村寨寨,所以,遊覽雲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時間內看到雲南民族風情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位於距市區8千米處的滇池之濱,佔地134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雲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築,集民族風情,音樂舞蹈,宗教文化爲一體,容峻山秀水,玲瓏景緻爲一園。自1992年2月18開村以來,雲南民族村已建成開放了傣,白,納西,佤等13個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箇景點都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戀忘返。
各位朋友,一進大門我們看到的這個景緻叫“白象迎賓”。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徵,白象迎賓,就是給大家一箇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遠處那一座被碧水綠樹包圍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徵,讓我們先到傣家寨遊覽。人們習慣上把居住在水邊的傣族稱爲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稱爲旱傣,又根據服飾把元江河谷地區的傣族稱爲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則以最具特色的水傣爲主。
大家聽,傣家小卜哨,小卜冒們爲大家奏起了迎賓曲。
走進寨門,請大家沿着這條紅色小路參觀傣族村。右邊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瞭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還信仰原始宗教。在這尊佛像的背後的一幢小型竹樓裏,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點。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
佤族寨內建有茅草房、牛頭廣場、神靈廣場及糧倉等。牛頭廣場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動場所,而神靈廣場表現了佤族萬物有靈,靈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觀念。佤族"木鼓舞"節拍鮮明強烈、風格粗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長髮飛舞,舞姿剛健,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禮俗節日等都帶有鮮明的高原印記。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自釀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飲,食物多爲肉制和奶製品,且愛喫風乾的牛羊肉。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有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步入基諾族寨,可以看到綠樹鮮花叢中點綴着嶙峋怪石,一幛幛基諾茅草屋錯落有致,彷彿走進了滇西南山巒起伏的基諾山區。基諾族寨建有基諾族大公房、民居樓、糧倉和太陽廣場。基諾族有着豐富的文化,同時能歌善舞。在表現基諾族太陽崇拜的太陽廣場上,歡快熱烈的"太陽鼓舞"鼓聲雄健渾厚,舞姿輕快活潑,是基諾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項活動。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3
雲南民族村位於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條由東向西仲入滇池的狹長的半島沙灘,俗稱“海埂”。其佔地面積2萬畝,有天然的遊浴場和體育訓練基地,爲消夏娛樂度假的好地方。它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有索道連接西山龍門,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風景區的旅遊環路。近來爲發展旅遊,先後建起了雲南民族村和雲南民族博物館。集雲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頗、佤、哈尼、納西、傈僳、獨龍等25個少數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廳、民族廣場以及激光噴泉、水幕電影等旅遊設施。民族村寨採用復原陳列的手法展示雲南的民族風情。走進村裏只見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分佈其間,錯落有致,各展風姿,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築、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均如實地展示出來,是雲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主大門是一組造型富麗典雅,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建築。門首懸掛着“雲南民族村”五個雄渾遒勁的燙金大字,正中是一隻振翅騰飛的金孔雀圖形徽標,象徵着雲南民族村吉祥幸福,興旺發達的美好前景。大門前是寬闊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廣場,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組形態逼真。活潑可愛的白象羣雕塑,名爲“白象迎賓”。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4
雲南民族村景區內水陸交錯,清新優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風格迎異。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迴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並與滇池湖濱大道首尾貫通。遊覽線路,路轉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勝。周圍自然的景觀和得天獨厚的天然調節,使得民族村內花枝不斷,四季繽紛,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動人的美景。
遊客在村寨裏,除可瞭解雲南各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民族風俗外,還可以觀賞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嚐民族風味小喫,購買民族工藝品。身着民族服飾的導遊小姐爲遊客提供導遊服務,講解各少數民族的習俗。結合各少數民族節日,在村裏還舉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僳僳族的“刀杆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納西族的“三朵節”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節日活動,讓人們盡興觀賞,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裏,是雲南旅遊的重要旅遊景區。
雲南民族村景區內建有造型各異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築、有五彩繽紛的衣着服飾,有妙趣橫生的婚俗禮儀、有多姿多彩的民族節慶、有優美詼諧的音樂舞蹈,兼有博覽、遊樂、度假、餐飲服務等各種綜合配套設施。
南民族村裏,吉祥的傣寨白塔,壯觀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聳的彝家圖騰柱,源遠流長的納西東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諾族的太陽鼓、拉祜族的蘆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龍巴門、德昂族的龍陽塔、景頗的木腦縱歌、壯族的銅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會遺承、以及風趣的亞洲羣象表演、精美獨特的民族風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風情濃郁的民俗展示,將令您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5
拉祜族寨內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蘆廣場。位於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蘆廣場形似一隻碩大的平面葫蘆,中心有一組石雕葫蘆。傳說拉祜族的祖先源於葫蘆,因此葫蘆廣場表現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觀念。拉祜族寨中,葫蘆笙悠揚婉轉、口絃聲餘音繞樑,表現拉祜族勞動場面的"豐收擺舞"充滿歡騰和激情,使人難以忘懷。
布朗族寨內建有民居、鬼神廣場等建築。鬼神廣場表現了布朗族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廣場中央豎立着布朗族的圖騰,同時,廣場也是布朗族祭拜神靈和表演歌舞、習俗活動的重要場所。
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四合寨樓取名爲"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時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祕的色彩。在"摩梭之家"這個風光秀麗、充滿神祕色彩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載歌載舞,向貴賓獻上酥油茶,爲遊客蕩起"豬槽"船,一曲情深意長的"瑪達咪",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民族團結廣場座落在翠漪洲北面,象徵着雲南各民族團結向上的精神,她彙集了雲南各民族體育、民俗活動之精華。每天有苗、彝、藏、佤、傈傈等民族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動表演。亞洲象羣表演是雲南民族村新近開展的一項遊樂項目,7頭訓練有素的大象在馴象員的指揮下表演各種驚險、滑稽節目,讓人捧腹開懷,樂不可支。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6
雲南民族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濱,距市區8公里,佔地面積1250畝,是雲南省新興旅遊基地展示雲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這裏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爲一體。
雲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觀賞、遊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爲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
傣族村寨是進入民族村的第一個村寨,佔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寨內綠樹、鮮花掩映着一幢幢”幹欄”傣家竹樓,交錯蜿蜒的紅砂石小徑通向莊嚴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着傣鄉的濃郁風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動態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還有節慶期間的傣族婚禮表演、賽龍舟、丟包等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異常熱鬧。
白族村位於雲南民族村以西,佔地62.5畝。村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本主廟”以及按實物比例縮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聖寺三塔”等建築,造型對仗工整、富麗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藝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編工藝、珠寶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白族文化歷史悠久,白族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滿喜慶歡樂的氣氛;民俗節慶活動有熱鬧歡快的”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媳”等;白族傳統”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絕,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禮儀氛圍,使人有”此茶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飲幾回”的感覺。村中還有堪稱”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絕倫的蝴蝶標本展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7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雲南民族村觀光。
今天,當你來到雲南,你很難走遍雲南的所有村莊。所以,去雲南民族村寨,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到雲南民族風情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位於滇池岸邊,距市區8公里,佔地134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等景點隔水相望。它以雲南各民族的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築爲重點,集民族風情、音樂舞蹈、宗教文化於一體,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如園。自1992年2月18日開村以來,雲南民族村已建成開放了傣族、白族、納西族、佤族等13個民族村寨。相信村裏的每一箇景點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懷念。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一進大門,看到的景象就叫“白象歡迎”。在傣族人眼裏,大象是好運的象徵。白象迎賓,就是給大家一箇吉祥的祝福。
看,遠處碧水綠樹環繞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寨的象徵。讓我們先參觀戴村。人們過去把住在水邊的傣族人叫做水岱。生活在山區的傣族叫漢傣,元江流域的傣族按服飾叫花腰傣。然而,在少數民族村莊中,最有特色的水岱是主要的一箇。
聽着,戴小,還有小等人爲大家演奏了歡迎曲。
走進窄門,請沿着這條紅色的小路參觀戴村。右邊是一尊金佛像,顯示了傣族的佛教信仰。除了小乘佛教,傣族還信仰原始宗教。在這座佛像後面的一箇小竹樓裏,供奉着傣族村神。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傣族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請向左看。這是傣族的竹樓。竹樓是幹柱式建築。幹柱建築在中國南方很常見,其特點是涼爽、防潮。請跟我上樓參觀。樓上右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廳外有陽臺。傣族人認爲自己的靈魂和家族精神都在臥室裏,陌生人會擾亂家族精神,帶走自己的靈魂。因此,戴臥室裏的外人不得入內。朱樓客廳有壁爐,裏面有三腳架。在雲南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火塘佔據着非常高的地位,從而形成了神祕的火塘文化。從竹樓往前走,一路經過工藝樓、風情樓、風味樓。
現在,我們左邊這座有尖塔的高大的竹樓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人信奉佛教,俗稱小乘佛教。
當你進入佛寺時,你可能會發現她與我們常見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有宗教性。它神化釋迦,認爲第三世界四面八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教寺院的佛像高大莊嚴,數量衆多。而小乘佛教只把它當祖宗。所以它的佛像和真人差不多,沒有那麼多佛像。所以大乘佛教的佛寺格局是不一樣的。在修行的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張除了僧尼以外,還有大量的家庭成員。在這方面,大乘佛教更世俗。小乘佛教要求男信徒出家。因此,雲南傣族地區的男孩應該在寺廟裏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學習宗教文化知識。
出了佛寺,我們看到路邊這座別緻的小塔,是戴家的井。傣族人對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們心目中,水是非常神聖的,所以他們特別愛護水井。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一套名爲“傣族建築”的郵票,其中有傣族的水井。井對面是仲婷和潑水節,都與潑水節有關,潑水節是傣族著名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是傣族家庭最盛大的節日。這是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在傣族的六月中旬,身着盛裝的傣族姑娘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跳起了柔媚的孔雀舞。與此同時,隨着間接的歌聲,水會悄悄地灑在你的衣服上。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8
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佔地面積51餘畝。村內具有導向性的三虎浮雕牆、別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曆廣場中央聳立着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村內有烤酒作坊、文化樓、”土掌房”建築和茶山、鬥牛場、磨秋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緻的民俗風貌。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絃”熱情奔放;”土司禮儀”、”攔路酒”等民俗活動情濃意深。每逢”火把節”,在太陽曆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絃、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熱烈歡快。
納西族村位於白族村以西,佔地面積49.5畝。村寨入口處的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神”坐騎塑像和兩面以《創世紀》爲題材的大型浮雕牆表現出強烈鮮明的東巴文化氣息。以重彩繪畫、雕刻爲主題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樓”、”花馬坊”、”工藝樓”等主要建築襯托出極富特色的麗江”四方街”。納西族歷史文化悠久豐富,著名的東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稱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還在民間流傳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這種象形文字寫成的典籍叫”東巴經”,是一部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清新優雅、娓婉動聽的納西”洞經音樂”,溶合了古代中原宮庭宴樂的旋律音韻,是當今民族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9
摩梭之家
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四合寨樓取名爲"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時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祕的色彩。在"摩梭之家"這個風光秀麗、充滿神祕色彩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載歌載舞,向貴賓獻上酥油茶,爲遊客蕩起"豬槽"船,一曲情深意長的"瑪達咪",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民族團結廣場
民族團結廣場座落在翠漪洲北面,象徵着雲南各民族團結向上的精神,她彙集了雲南各民族體育、民俗活動之精華。每天有苗、彝、藏、佤、傈傈等民族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動表演。亞洲象羣表演是雲南民族村新近開展的一項遊樂項目,7頭訓練有素的大象在馴象員的指揮下表演各種驚險、滑稽節目,讓人捧腹開懷,樂不可支。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0
藏族寨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禮俗節日等都帶有鮮明的高原印記。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自釀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飲,食物多爲肉制和奶製品,且愛喫風乾的牛羊肉。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有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基諾族寨
步入基諾族寨,可以看到綠樹鮮花叢中點綴着嶙峋怪石,一幛幛基諾茅草屋錯落有致,彷彿走進了滇西南山巒起伏的基諾山區。基諾族寨建有基諾族大公房、民居樓、糧倉和太陽廣場。基諾族有着豐富的文化,同時能歌善舞。在表現基諾族太陽崇拜的太陽廣場上,歡快熱烈的"太陽鼓舞"鼓聲雄健渾厚,舞姿輕快活潑,是基諾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項活動。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內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蘆廣場。位於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蘆廣場形似一隻碩大的平面葫蘆,中心有一組石雕葫蘆。傳說拉祜族的祖先源於葫蘆,因此葫蘆廣場表現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觀念。拉祜族寨中,葫蘆笙悠揚婉轉、口絃聲餘音繞樑,表現拉祜族勞動場面的"豐收擺舞"充滿歡騰和激情,使人難以忘懷。
布朗族寨
布朗族寨內建有民居、鬼神廣場等建築。鬼神廣場表現了布朗族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廣場中央豎立着布朗族的圖騰,同時,廣場也是布朗族祭拜神靈和表演歌舞、習俗活動的重要場所。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1
五十六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光臨昆明雲南民族村。雲南民族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南部。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佔地約85萬平方米。是雲南新興旅遊基地展示雲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據統計,傣族、苗族、白族、彝族等25個少數民族聚集在我國民族村,是雲南少數民族的縮影,也是著名的AAAA級景區和國家民族文化基地。所以現在請跟我一起去村裏參觀吧!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雲南民族村的主門。主門是一組造型豐富典雅、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建築。當你抬頭看時,你可以看到門上掛着五個雄偉的燙金字符雲南民族村,中間有一箇金孔雀圖形標誌,這是對雲南民族村的美好祝願,希望民族村吉祥快樂,繁榮發達。
一進門,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這組逼真活潑可愛的白象雕塑。他們有一箇共同的名字叫白象迎賓,歡迎我們!大象是傣族人心目中吉祥的象徵,白象迎賓是給大家一份吉祥的祝福。所以來到這裏意味着我們即將進入傣族人的家園。
現在請往左看,這是傣族的竹樓。你可以看到,薪家的竹樓主要是幹欄式建築。幹欄式建築在我國南方地區很常見,具有涼爽防潮的作用。接下來,請隨我上樓參觀。樓上的右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外面有一箇涼臺。在這裏我想提醒大家,傣族人的臥室我們不能隨便進哦!那是因爲傣族人認爲自己的靈魂和家神都在臥室裏,外人來了會打擾家神,攝走靈魂。所以傣族臥室的外人是不能進人的。
請看,左邊有塔尖的高大竹樓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佛教。12歲左右,西雙版納傣族男孩和同齡人一起去佛寺生活,學習傣語和佛教基礎知識。學習結束後,成績和品行考覈合格的,才能正式剃度出家,被戒爲僧。佛寺的生活也是小和尚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機會。不管他們多小,他們都會照顧好自己。掃地、洗衣、做飯、洗碗、種菜、打水、整理裝衣等。寺廟的生活造就了他們從小獨立自強的品格。他們經常從老師那裏得知,寺廟裏所有的雜物工作都是爲了自己和周圍的人。不懈怠,這是傳統傣族男孩出家後的生活。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路邊這座別緻的小塔樓,這是傣族的水井。債人對水有着特別深的感情,在他們心目中,水是非常聖潔的,所以對水井也特別愛護。說到水,傣族和水之間最大的盛宴就是四月的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每逢節日期間,姑娘們都會穿着盛裝,在歡樂的象腳鼓和鑼聲中,跳着柔媚的孔雀舞。伴隨着傣族姑娘們婉轉的歌聲,水會悄悄地灑在你的衣服上。不要迴避,因爲這是傣族的吉祥水,溼透全身意味着你會幸福一輩子。接下來請跟我一起去下一個寨子吧!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聽到鈴鈴的聲音了嗎,不妨讓我們跟着這個聲音走過去看看是什麼!原來這個聲音是苗族女孩走路時帶動銀飾發出的聲音啊!據說苗族服飾是花衣銀裝賽天仙,現在看來果然!苗族服飾有兩種形式:休閒服和盛裝。我們剛纔看到的是盛裝。它的形式多種多樣。光是頭飾就有幾十種,但主要是銀飾。
傣族對水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我們的.苗族則與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苗族最早的銀飾藝術在巫術圖騰活動中萌芽。他們相信銀器可以驅邪,防止陰氣傷害。據說銀飾可以戰勝作惡的老變婆,所以古代苗族人會戴上銀頸圈,確保家庭安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珍惜銀飾,奉爲神。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苗家人的吊腳樓。吊腳樓一般建在山坡上,主要以整棵杉木爲支撐結構,整體不使用釘子全部用木楔連接。吊腳樓一般有三層,最下一層主要用於堆放雜物和餵養牲畜;第二層用作苗族家庭的主要生活區;第三層是屋頂,用來堆放糧食。請跟我一起去二樓,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一箇類似陽臺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女孩不能隨意露面,我們的苗族女孩也是如此。所以當時苗家女孩只能靠在天井周圍的椅子上,望着外面的世界,所以人們稱之爲美人靠。然後我們來靠一靠,休息一會兒,再去下一個民族寨子。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2
雲南民族村位於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條由東向西仲入滇池的狹長的半島沙灘,俗稱“海埂”。其佔地面積2萬畝,有天然的遊浴場和體育訓練基地,爲消夏娛樂度假的好地方。它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有索道連接西山龍門,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風景區的旅遊環路。近來爲發展旅遊,先後建起了雲南民族村和雲南民族博物館。集雲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頗、佤、哈尼、納西、傈僳、獨龍等25個少數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廳、民族廣場以及激光噴泉、水幕電影等旅遊設施。民族村寨採用復原陳列的手法展示雲南的民族風情。走進村裏只見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分佈其間,錯落有致,各展風姿,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築、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均如實地展示出來,是雲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主大門是一組造型富麗典雅,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建築。門首懸掛着“雲南民族村”五個雄渾遒勁的燙金大字,正中是一隻振翅騰飛的金孔雀圖形徽標,象徵着雲南民族村吉祥幸福,興旺發達的美好前景。大門前是寬闊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廣場,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組形態逼真。活潑可愛的白象羣雕塑,名爲“白象迎賓”。
雲南民族村景區內水陸交錯,清新優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風格迎異。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迴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並與滇池湖濱大道首尾貫通。遊覽線路,路轉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勝。周圍自然的景觀和得天獨厚的天然調節,使得民族村內花枝不斷,四季繽紛,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動人的美景。
遊客在村寨裏,除可瞭解雲南各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民族風俗外,還可以觀賞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嚐民族風味小喫,購買民族工藝品。身着民族服飾的導遊小姐爲遊客提供導遊服務,講解各少數民族的習俗。結合各少數民族節日,在村裏還舉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僳僳族的“刀杆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納西族的“三朵節”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節日活動,讓人們盡興觀賞,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裏,是雲南旅遊的重要旅遊景區。
雲南民族村景區內建有造型各異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築、有五彩繽紛的衣着服飾,有妙趣橫生的婚俗禮儀、有多姿多彩的民族節慶、有優美詼諧的音樂舞蹈,兼有博覽、遊樂、度假、餐飲服務等各種綜合配套設施。
雲南民族村裏,吉祥的傣寨白塔,壯觀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聳的彝家圖騰柱,源遠流長的納西東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諾族的太陽鼓、拉祜族的蘆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龍巴門、德昂族的龍陽塔、景頗的木腦縱歌、壯族的銅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會遺承、以及風趣的亞洲羣象表演、精美獨特的民族風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風情濃郁的民俗展示,將令您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主要村寨
白族村
佔地62.5畝。村內以飛檐斗拱,雕樑畫棟的白族傳統民居爲主。“三坊一照壁”雲南民族村潑水節、“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園茶社”、“戲臺”、“本主廟”及大理“崇聖寺三塔”等佈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業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沿街設有民俗館和蝴蝶展館。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爲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尊敬長輩是白族的傳統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家裏的火塘是個神聖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口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
主要節目有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等充滿喜慶歡樂氣氛;民俗節慶活動“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娘”等。
彝族村
佔地50餘畝,三虎浮雕牆與虎山造型表現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陽曆廣場中央的雲南民族村圖騰柱上有太陽、虎、火和八卦圖形象,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的10個月球造型。廣場外圓周分佈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築羣,真實再現了彝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觀。建築中有土司院、文化樓、知青房、酒坊及織繡間等。村中建有鬥牛場和茶山園,還有鞦韆等民間體育設施。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舉行。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村
選取山地爲營造環境,頗具代表性,提煉了苗族建築的精華。吊角樓展示苗族服飾及手工製作工藝,民居樓則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間風範。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和蘆笙舞都很受羣衆喜愛。蘆笙舞又稱“跳歌”、“打跳”、“踩蘆笙”,是苗族羣衆自娛和表演相結合的民間舞蹈。每逢喜慶節日,苗家人身着盛裝歡聚在蘆笙場上,吹起動人的蘆笙,邊奏邊舞,盡情狂歡。蘆笙舞歡快,熱烈,舞姿富有稟性,小夥子們粗獷熾熱,豪放穩健,姑娘們體態優美,含蓄抒情。
苗族傳統節慶分爲農事活動節慶、物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每月都有一箇以上的節慶日。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是苗族的傳統佳節,也是青年男女尋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的佳節。“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祭視先人,並邀親朋共聚一堂。
傣寨
佔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綠樹掩映。一幢幢“幹欄式”傣家竹樓,通過蜿延傣寨的紅砂石小徑聯向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以及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着傣家的濃郁風情,是傣寨真實的民間景觀再現。
壯族村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期間,有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嘎光舞”)和婀娜多姿的“孔雀舞”。節日: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時間是傣歷六月(公曆4月中旬),舉行3天,頭兩天送舊,最後一天迎新。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着鮮花的清水爲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認爲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藏族村
佔地21畝,村內有大小坡頂民居和雕樓式平頂民居。莊嚴神聖的藏傳佛寺,壯觀的迎賓白塔,象徵吉祥和睦的“白犛牛”雕塑與獨具風格的藏式建築互爲映襯,相得益彰。在節日期間,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
節日:黃藏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節日,要穿着盛裝相互拜年,併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舉行法事,如祈願大法會;農曆四月八日轉山會(沐佛節、敬山神);五月端午賽馬大會;七月“旺果”節;冬月二十九跳神會等等。
瑤寨
由民居吊角樓、平房民居及鄉村道觀、糧倉、寨門等建築構成,錯落有致;一些道雲南民族村教文化元素的滲入,頗具典型性。
瑤族音樂、舞蹈與其民間歌謠一樣,起源於勞動與宗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長鼓舞、銅鼓舞,系祭祀盤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間盛行的舞蹈還有獅舞、草龍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師舞等數十種。
節日: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爲農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阿昌寨
以一幢合院系建築爲主體,與寨門、手工作坊等建築互爲呼應,青瓦磚牆,石礎抬柱,頗具特色。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喫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飛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爲恭敬。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出窪”、“白柴”、“水節”。除宗教節日外,戶臘撒的阿昌族,一年較大的幾個節日如趕擺、蹬窩羅,會街節、嘗新節、潑水節等,都與傣族相同。
摩梭之家
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壯族村四合寨樓取名爲“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時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祕的色彩。在“摩梭之家”這個風光秀麗、充滿神祕色彩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載歌載舞,向貴賓獻上酥油茶,爲遊客蕩起“豬槽”船,一曲情深意長的“瑪達咪”,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3
雲南吸引世人的不僅是名山大川,熱帶雨林,這裏的民族風情同樣也使人魂牽夢繞。雲南有26個民族,將近全國56個民族的一半,而且有15個民族是獨有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飲食起居等。今天,我們就來到了雲南民族村遊玩.
一進入民族村的大門,迎面看到的是迎賓白象雕塑羣,一羣活潑可愛的亞洲白象正在恭候我們的光臨,它們好像在說:“歡迎來到彩雲之南!歡迎來到25個少數民族的中間!”
走了一會兒,只見“傣寨”兩個大字映入我們的眼簾,我們走了進去,寨內綠樹、鮮花掩映着一幢幢“幹欄式”的傣家竹樓,交錯婉蜒的紅沙石小徑通向莊嚴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亭,水井等建築充滿了濃郁的傣鄉情調。若不是看到遠處的滇池和睡美人,人們還真以爲是在西雙版納呢!傣寨最有特色的是一些動態文化展示,有傣族婚禮表演,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太好看了,聽導遊介紹,傣族人個個能歌善舞,特別是少女,從小就受到歌舞薰陶,她們把歌舞看作與男孩子入寺爲僧一樣重要。此時我不禁想起了從孔雀之鄉——西雙版納“飛”出去的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她所跳的“雀之靈”跳出了孔雀的靈氣,更跳出了傣族的名氣。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4
雲南民族村位於昆明市南部,滇池池畔畔,是昆明旅遊的好去處。村內有傣族、白族、彝族等25個少數民族村寨,以1:1的比例建成,每個村寨都有不同的民俗風情和工藝表演等。一天之內就有可能看到雲南很多民族的習俗。
在民族村中,傣族村和彝族村最值得一看。傣族村寨是第一個進入民族村寨的村落,這裏遍佈熱帶亞熱帶植物,點綴着精緻典雅的傣族竹樓。有典型的傣族風格建築,如干吧式民居、風情建築、潑水閣、佛寺、潑水坊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村裏的白塔——“渤中塔”,按照1:0.9的比例建造,模仿德宏州盈江的雲巖塔。高高的主塔周圍環繞着四十座小塔,有365個風鈴,非常好聽。也可以坐原船,20元/人,戴村附近。
彝族村最值得一看的是陽曆廣場,中間豎起一根石柱。在古代,彝族人通過石柱的影子來觀察時間。村裏的巨“虎”是古代彝族的圖騰。此外,村裏還有獨特的土製棕櫚房、燒酒作坊、文化建築等。
在少數民族節日期間,如4月的傣族“潑水節”和7月和8月的彝族“火把節”,民俗村也將舉行熱鬧的慶祝活動。您不妨在此期間參觀,體驗更生動的民族風情。
玩的時候可以選擇走路,或者租一輛電瓶車或者一對自行車走路。景區內還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美食區等場所,可以觀看民間表演,品嚐民族小喫,購買民族工藝品,在享受民族風情的同時享受休閒時光。
每天13:20左右,公園的滇池廣場有一場大型的《高原的呼喚》(150元/人)演出。如果有興趣看的話,訂票的時候直接點套餐票比較划算。同時,當你在售票處時,記得從售票員那裏拿到一份節目單。一些村莊的表演廣場會有定期的表演,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到達。也可以在官網查看演出時間。
此外,景區正門售票處對面是雲南民族博物館,是全國規模最大、展品最全的民族博物館之一。有興趣的話可以和民族村一起去看看。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5
雲南吸引世人的不僅是名山大川,熱帶雨林,這裏的民族風情同樣也使人魂牽夢繞。雲南有26個民族,將近全國56個民族的一半,而且有15個民族是獨有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飲食起居等。今天,我們就來到了雲南民族村遊玩.
一進入民族村的大門,迎面看到的是迎賓白象雕塑羣,一羣活潑可愛的亞洲白象正在恭候我們的光臨,它們好像在說:“歡迎來到彩雲之南!歡迎來到25個少數民族的中間!”
走了一會兒,只見“傣寨”兩個大字映入我們的眼簾,我們走了進去,寨內綠樹、鮮花掩映着一幢幢“幹欄式”的傣家竹樓,交錯婉蜒的紅沙石小徑通向莊嚴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亭,水井等建築充滿了濃郁的傣鄉情調。若不是看到遠處的滇池和睡美人,人們還真以爲是在西雙版納呢!傣寨最有特色的是一些動態文化展示,有傣族婚禮表演,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太好看了,聽導遊介紹,傣族人個個能歌善舞,特別是少女,從小就受到歌舞薰陶,她們把歌舞看作與男孩子入寺爲僧一樣重要。此時我不禁想起了從孔雀之鄉——西雙版納“飛”出去的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她所跳的“雀之靈”跳出了孔雀的靈氣,更跳出了傣族的名氣。
我們離開了傣寨繼續向前走,先後又遊覽了“白族村”、“佤族寨”、“藏族寨”……最後來到了“彝族村”,只見村內牆上雕刻着三虎浮雕,還有別具一格的虎山,這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曆廣場中央聳立着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向世人充分展現了彝族與天相通,天人合一的神祕氣魄。村內有烤酒作坊、“土掌房”建築和茶山、鬥牛場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緻的民俗風貌。彝族的“火把節”很有名,每逢節日,他們在太陽曆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絃,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火熱。我們還看了精彩的紅土鄉情他展現了各民族的求愛方式。
這次的民族村之旅,讓我太興奮了,因爲我沒有走遍雲南民族的村村寨寨,就領略了許多民族的風情,收穫真是豐盈。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6
請大家往左邊看,這便是傣家的竹樓。竹樓的形式爲幹欄式建築。幹欄式建築常見於中國的南方地區,其特點是涼爽防潮。請大家隨我上樓參觀。樓上右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廳外有涼臺。傣族認爲自己的靈魂和家神都在臥室裏,外人來了會打擾家神,攝走靈魂。所以傣家的臥室外人是不能進入的。竹樓的客廳內置有火塘,內有三腳架。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佔有很崇高的地位,從而形成了神祕的火塘文化。下了竹樓往前走,一路上經過工藝樓,風情樓,風味樓。
現在,在我們左邊的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樓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
進入佛殿內,大家可能發覺她與我們常見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它把釋迦莫逆神化,而且認爲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寺的佛像高大莊嚴,且數量多。而小乘佛教僅將其奉爲始祖。因此其佛像與現實中的人相似,佛像也沒有那麼多。所以大小乘佛教的佛殿格局也就不盡相同了。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張除出家的僧尼外,還要有大批的居家教徒,在這點上,大乘佛教更居世俗化。小乘佛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須出家,所以,雲南傣族地區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廟裏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學習宗教和文化知識。
出了佛寺,我們看到路邊的這座別緻的小塔廈,這是傣家的水井。傣族人民對水有着特別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的心目中,水是十分聖潔的,因而對水井也就特別愛護。中國人民郵政曾發行過一套題“傣家建築”的郵票,其中就有傣家的水井。水井對面是鍾亭和潑水亭,這些建築都與傣族的一箇十分有名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有關。
潑水節是傣族家最隆重的節日,她是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在傣歷六月中旬,身着盛裝的傣族姑娘們在歡樂的象腳鼓與芒鑼聲中,跳着柔媚的孔雀舞。其間,伴着婉轉的歌聲,水也將悄然灑落在你的衣服上。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7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雲南民族村。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遊__家很難走遍雲南的村村寨寨,所以,遊覽雲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時間內看到雲南民族風情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位於距市區8千米處的滇池之濱,佔地134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雲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築,集民族風情,音樂舞蹈,宗教文化爲一體,容峻山秀水,玲瓏景緻爲一園。自1992年2月18開村以來,雲南民族村已建成開放了傣,白,納西,佤等13個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箇景點都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戀忘返。
各位朋友,一進大門我們看到的這個景緻叫"白象迎賓"。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徵,白象迎賓,就是給大家一箇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遠處那一座被碧水綠樹包圍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徵,讓我們先到傣家寨遊覽。人們習慣上把居住在水邊的傣族稱爲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稱爲旱傣,又根據服飾把元江河谷地區的傣族稱爲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則以最具特色的水傣爲主。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8
雲南民族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濱,距市區8公里,佔地面積1250畝,是雲南省新興旅遊基地展示雲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這裏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爲一體。
雲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觀賞、遊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爲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進入民族村的第一個村寨,佔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寨內綠樹、鮮花掩映着一幢幢”幹欄”傣家竹樓,交錯蜿蜒的紅砂石小徑通向莊嚴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着傣鄉的濃郁風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動態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還有節慶期間的傣族婚禮表演、賽龍舟、丟包等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異常熱鬧。
白族村
白族村位於雲南民族村以西,佔地62.5畝。村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本主廟”以及按實物比例縮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聖寺三塔”等建築,造型對仗工整、富麗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藝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編工藝、珠寶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白族文化歷史悠久,白族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滿喜慶歡樂的氣氛;民俗節慶活動有熱鬧歡快的”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媳”等;白族傳統”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絕,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禮儀氛圍,使人有”此茶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飲幾回”的感覺。村中還有堪稱”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絕倫的蝴蝶標本展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彝族村
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佔地面積51餘畝。村內具有導向性的三虎浮雕牆、別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曆廣場中央聳立着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村內有烤酒作坊、文化樓、”土掌房”建築和茶山、鬥牛場、磨秋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緻的民俗風貌。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絃”熱情奔放;”土司禮儀”、”攔路酒”等民俗活動情濃意深。每逢”火把節”,在太陽曆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絃、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熱烈歡快。
納西族
納西族村位於白族村以西,佔地面積 49.5畝。村寨入口處的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神”坐騎塑像和兩面以《創世紀》爲題材的大型浮雕牆表現出強烈鮮明的東巴文化氣息。以重彩繪畫、雕刻爲主題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樓”、”花馬坊”、”工藝樓”等主要建築襯托出極富特色的麗江”四方街”。納西族歷史文化悠久豐富,著名的東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稱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還在民間流傳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這種象形文字寫成的典籍叫”東巴經”,是一部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清新優雅、娓婉動聽的納西”洞經音樂”,溶合了古代中原宮庭宴樂的旋律音韻,是當今民族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內建有茅草房、牛頭廣場、神靈廣場及糧倉等。牛頭廣場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動場所,而神靈廣場表現了佤族萬物有靈,靈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觀念。佤族”木鼓舞”節拍鮮明強烈、風格粗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長髮飛舞,舞姿剛健,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藏族寨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禮俗節日等都帶有鮮明的高原印記。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自釀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飲,食物多爲肉制和奶製品,且愛喫風乾的牛羊肉。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有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基諾族寨
步入基諾族寨,可以看到綠樹鮮花叢中點綴着嶙峋怪石,一幛幛基諾茅草屋錯落有致,彷彿走進了滇西南山巒起伏的基諾山區。基諾族寨建有基諾族大公房、民居樓、糧倉和太陽廣場。基諾族有着豐富的文化,同時能歌善舞。在表現基諾族太陽崇拜的太陽廣場上,歡快熱烈的”太陽鼓舞”鼓聲雄健渾厚,舞姿輕快活潑,是基諾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項活動。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內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蘆廣場。位於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蘆廣場形似一隻碩大的平面葫蘆,中心有一組石雕葫蘆。傳說拉祜族的祖先源於葫蘆,因此葫蘆廣場表現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觀念。拉祜族寨中,葫蘆笙悠揚婉轉、口絃聲餘音繞樑,表現拉祜族勞動場面的”豐收擺舞”充滿歡騰和激情,使人難以忘懷。
布朗族寨
布朗族寨內建有民居、鬼神廣場等建築。鬼神廣場表現了布朗族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廣場中央豎立着布朗族的圖騰,同時,廣場也是布朗族祭拜神靈和表演歌舞、習俗活動的重要場所。
摩梭之家
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四合寨樓取名爲”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時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祕的色彩。在”摩梭之家”這個風光秀麗、充滿神祕色彩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載歌載舞,向貴賓獻上酥油茶,爲遊客蕩起”豬槽”船,一曲情深意長的”瑪達咪”,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民族團結廣場
民族團結廣場座落在翠漪洲北面,象徵着雲南各民族團結向上的精神,她彙集了雲南各民族體育、民俗活動之精華。每天有苗、彝、藏、佤、傈傈等民族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動表演。亞洲象羣表演是雲南民族村新近開展的`一項遊樂項目,7頭訓練有素的大象在馴象員的指揮下表演各種驚險、滑稽節目,讓人捧腹開懷,樂不可支。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19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到雲南民族村觀光遊覽。
今天,各位來到雲南,很難走遍雲南的村村寨寨,所以,遊覽雲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時間內看到雲南民族風情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位於距市區8千米處的滇池之濱,佔地134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雲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築,集民族風情,音樂舞蹈,宗教文化爲一體,容峻山秀水,玲瓏景緻爲一園。自1992年2月18開村以來,雲南民族村已建成開放了傣,白,納西,佤等13個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箇景點都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戀忘返。
各位朋友,一進大門我們看到的這個景緻叫"白象迎賓"。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徵,白象迎賓,就是給大家一箇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遠處那一座被碧水綠樹包圍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徵,讓我們先到傣家寨遊覽。人們習慣上把居住在水邊的傣族稱爲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稱爲旱傣,又根據服飾把元江河谷地區的傣族稱爲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則以最具特色的水傣爲主。
大家聽,傣家小卜哨,小卜冒們爲大家奏起了迎賓曲。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0
我們離開了傣寨繼續向前走,先後又遊覽了“白族村”、“佤族寨”、“藏族寨”……最後來到了“彝族村”,只見村內牆上雕刻着三虎浮雕,還有別具一格的虎山,這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曆廣場中央聳立着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向世人充分展現了彝族與天相通,天人合一的神祕氣魄。村內有烤酒作坊、“土掌房”建築和茶山、鬥牛場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緻的民俗風貌。彝族的“火把節”很有名,每逢節日,他們在太陽曆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絃,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火熱。我們還看了精彩的紅土鄉情他展現了各民族的求愛方式。
這次的民族村之旅,讓我太興奮了,因爲我沒有走遍雲南民族的村村寨寨,就領略了許多民族的風情,收穫真是豐盈。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1
雲南民族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濱,距市區8公里,佔地面積1250畝,是雲南省新興旅遊基地展示雲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這裏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爲一體。
雲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觀賞、遊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爲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進入民族村的第一個村寨,佔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寨內綠樹、鮮花掩映着一幢幢”幹欄”傣家竹樓,交錯蜿蜒的紅砂石小徑通向莊嚴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着傣鄉的濃郁風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動態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還有節慶期間的傣族婚禮表演、賽龍舟、丟包等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異常熱鬧。
白族村
白族村位於雲南民族村以西,佔地62.5畝。村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本主廟”以及按實物比例縮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聖寺三塔”等建築,造型對仗工整、富麗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藝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編工藝、珠寶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白族文化歷史悠久,白族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滿喜慶歡樂的氣氛;民俗節慶活動有熱鬧歡快的”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媳”等;白族傳統”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絕,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禮儀氛圍,使人有”此茶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飲幾回”的感覺。村中還有堪稱”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絕倫的蝴蝶標本展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2
走進寨門,請大家沿着這條紅色小路參觀傣族村。右邊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瞭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還信仰原始宗教。在這尊佛像的背後的一幢小型竹樓裏,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點。
請大家往左邊看,這便是傣家的竹樓。竹樓的形式爲幹欄式建築。幹欄式建築常見於中國的南方地區,其特點是涼爽防潮。請大家隨我上樓參觀。樓上右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廳外有涼臺。傣族認爲自己的靈魂和家神都在臥室裏,外人來了會打擾家神,攝走靈魂。所以傣家的臥室外人是不能進入的。竹樓的客廳內置有火塘,內有三腳架。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佔有很崇高的地位,從而形成了神祕的火塘文化。下了竹樓往前走,一路上經過工藝樓,風情樓,風味樓。
現在,在我們左邊的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樓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
進入佛殿內,大家可能發覺她與我們常見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它把釋迦莫逆神化,而且認爲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寺的佛像高大莊嚴,且數量多。而小乘佛教僅將其奉爲始祖。因此其佛像與現實中的人相似,佛像也沒有那麼多。所以大小乘佛教的佛殿格局也就不盡相同了。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張除出家的僧尼外,還要有大批的居家教徒,在這點上,大乘佛教更居世俗化。小乘佛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須出家,所以,雲南傣族地區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廟裏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學習宗教和文化知識。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3
雲南民族村,位於滇池北岸的海堤上,是一箇東西狹長的半島海灘,俗稱“海堤”。佔地2萬畝,有天然的洗浴場所和運動訓練基地,是避暑的好去處。它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政和公園等景點隔水相望。
雲南民族村是雲南境內彝族、白族、傣族、苗族、景頗族、佤族、哈尼族、納西族、傈僳族、獨龍族等25個民族村寨、民族歌舞廳、民族廣場、激光噴泉、水幕電影等旅遊設施的集合。民族村寨以復原展示的方式展示雲南的民族風情。
在雲南民族村,遊客不僅可以瞭解雲南民族的建築風格、服飾和習俗,還可以觀看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嚐民族小喫和購買民族工藝品。身着民族服飾的小姐導遊爲遊客提供導遊服務,講解少數民族習俗。
雲南民族村作爲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彙集了雲南少數民族優秀的文化景點和自然景觀,是反映和展示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社會生活的窗口,爲美麗的春城增添了又一箇難忘的旅遊景點。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4
雲南民族村位於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條由東向西仲入滇池的狹長的半島沙灘,俗稱“海埂”。其佔地面積2萬畝,有天然的遊浴場和體育訓練基地,爲消夏娛樂度假的好地方。它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有索道連接西山龍門,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風景區的旅遊環路。近來爲發展旅遊,先後建起了雲南民族村和雲南民族博物館。集雲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頗、佤、哈尼、納西、傈僳、獨龍等25個少數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廳、民族廣場以及激光噴泉、水幕電影等旅遊設施。民族村寨採用復原陳列的手法展示雲南的民族風情。走進村裏只見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分佈其間,錯落有致,各展風姿,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築、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均如實地展示出來,是雲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主大門是一組造型富麗典雅,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建築。門首懸掛着“雲南民族村”五個雄渾遒勁的燙金大字,正中是一隻振翅騰飛的金孔雀圖形徽標,象徵着雲南民族村吉祥幸福,興旺發達的美好前景。大門前是寬闊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廣場,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組形態逼真。活潑可愛的白象羣雕塑,名爲“白象迎賓”。
雲南民族村景區內水陸交錯,清新優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風格迎異。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迴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並與滇池湖濱大道首尾貫通。遊覽線路,路轉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勝。周圍自然的景觀和得天獨厚的天然調節,使得民族村內花枝不斷,四季繽紛,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動人的美景。
遊客在村寨裏,除可瞭解雲南各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民族風俗外,還可以觀賞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嚐民族風味小喫,購買民族工藝品。身着民族服飾的導遊小姐爲遊客提供導遊服務,講解各少數民族的習俗。結合各少數民族節日,在村裏還舉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僳僳族的“刀杆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納西族的“三朵節”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節日活動,讓人們盡興觀賞,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裏,是雲南旅遊的重要旅遊景區。
雲南民族村景區內建有造型各異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築、有五彩繽紛的衣着服飾,有妙趣橫生的婚俗禮儀、有多姿多彩的民族節慶、有優美詼諧的音樂舞蹈,兼有博覽、遊樂、度假、餐飲服務等各種綜合配套設施。
雲南民族村裏,吉祥的傣寨白塔,壯觀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聳的彝家圖騰柱,源遠流長的納西東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諾族的太陽鼓、拉祜族的蘆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龍巴門、德昂族的龍陽塔、景頗的木腦縱歌、壯族的銅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會遺承、以及風趣的亞洲羣象表演、精美獨特的民族風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風情濃郁的民俗展示,將令您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主要村寨
白族村
佔地62.5畝。村內以飛檐斗拱,雕樑畫棟的白族傳統民居爲主。“三坊一照壁” 雲南民族村潑水節、“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園茶社 ”、“戲臺”、“本主廟”及大理“崇聖寺三塔”等佈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業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沿街設有民俗館和蝴蝶展館。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 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爲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尊敬長輩是 白族的傳統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家裏的火塘是個神聖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口水,禁止從火塘 上跨過。
主要節目有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等充滿喜慶歡樂氣氛;民俗節慶活動“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娘”等。
彝族村
佔地50餘畝,三虎浮雕牆與虎山造型表現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陽曆廣場中央的 雲南民族村圖騰柱上有太陽、虎、火和八卦圖形象,周圍環繞着黑白麪 向不同的10個月球造型。廣場外圓周分佈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築羣,真實再現了彝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觀。建築中有 土司院、文化樓、知青房、酒坊及織繡間等。村中建有鬥牛場和茶山園,還有鞦韆等民間體育設施。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六月二 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舉行。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 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村
選取山地爲營造環境,頗具代表性,提煉了苗族建築的精華。吊角樓展示苗族服飾及手工製作工藝,民居樓則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間風範。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和蘆笙舞都很受羣衆喜愛。蘆笙舞又稱“跳歌”、“打跳”、“踩蘆笙”,是苗族羣衆自娛和表演相結合的民間舞蹈。每逢喜慶節日,苗家人身着盛裝 歡聚在蘆笙場上,吹起動人的蘆笙,邊奏邊舞,盡情狂歡。蘆笙舞歡快,熱烈,舞姿富有稟性,小夥子們粗獷熾熱,豪放穩健,姑娘們體態優 美,含蓄抒情。
苗族傳統節慶分爲農事活動節慶、物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每月都有一箇以上的節慶日。 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是苗族的傳統佳節,也 是青年男女尋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的佳節。“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祭視先人,並邀親朋共聚一 堂。
傣寨
佔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綠樹掩映。一幢幢“幹欄式”傣家竹樓,通過蜿延 傣寨的紅砂石小徑聯向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 風雨橋,以及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着傣家的濃郁風情,是傣寨真實的民間景觀再現。
壯族村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期間,有活潑歡快的 “象腳鼓舞”(“嘎光舞”)和婀娜多姿的“孔雀舞”。節日: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時間是傣歷六月(公曆4月中旬),舉行3天,頭兩天 送舊,最後一天迎新。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着鮮花的清水爲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認爲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藏族村
佔地21畝,村內有大小坡頂民居和雕樓式平頂民居。莊嚴神聖的藏傳佛寺,壯觀的迎賓白塔,象徵吉祥和睦的“白犛牛”雕塑與獨具風格的藏式建築互爲映襯,相得益彰。在節日期間,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
節日:黃藏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節日,要穿着盛裝相互拜年,併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舉行法事,如祈願大法會; 農曆四月八日轉山會(沐佛節、敬山神);五月端午賽馬大會;七月“旺果”節;冬月二十九跳神會等等。
瑤寨
由民居吊角樓、平房民居及鄉村道觀、糧倉、寨門等建築構成,錯落有致;一些道 雲南民族村教文化元素的滲入,頗具典型性。
瑤族音樂、舞蹈與其民間歌謠一樣,起源於勞動與宗 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長鼓舞、銅鼓舞,系祭祀盤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間 盛行的舞蹈還有獅舞、草龍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師舞等數十種。
節日: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 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爲農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 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阿昌寨
以一幢合院系建築爲主體,與寨門、手工作坊等建築互爲呼應,青瓦磚牆,石礎抬柱,頗具特色。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 ,喫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 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飛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爲恭敬。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出窪”、“白柴”、“水節”。除宗教節日外,戶臘撒的阿昌族,一年較大的幾個節日如趕擺、蹬窩羅,會街 節、嘗新節、潑水節等,都與傣族相同。
摩梭之家
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 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 壯族村四合寨樓取名爲“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 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時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祕的色彩。在“摩梭之 家”這個風光秀麗、充滿神祕色彩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載歌載舞,向貴賓獻上酥油茶,爲遊客蕩起“豬槽”船,一曲情深意長的“瑪 達咪”,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5
彝族村
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佔地面積51餘畝。村內具有導向性的三虎浮雕牆、別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曆廣場中央聳立着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村內有烤酒作坊、文化樓、"土掌房"建築和茶山、鬥牛場、磨秋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緻的民俗風貌。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絃"熱情奔放;"土司禮儀"、"攔路酒"等民俗活動情濃意深。每逢"火把節",在太陽曆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絃、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熱烈歡快。
納西族
納西族村位於白族村以西,佔地面積49.5畝。村寨入口處的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神"坐騎塑像和兩面以《創世紀》爲題材的大型浮雕牆表現出強烈鮮明的東巴文化氣息。以重彩繪畫、雕刻爲主題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樓"、"花馬坊"、"工藝樓"等主要建築襯托出極富特色的麗江"四方街"。納西族歷史文化悠久豐富,著名的東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稱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還在民間流傳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這種象形文字寫成的典籍叫"東巴經",是一部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清新優雅、娓婉動聽的納西"洞經音樂",溶合了古代中原宮庭宴樂的旋律音韻,是當今民族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內建有茅草房、牛頭廣場、神靈廣場及糧倉等。牛頭廣場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動場所,而神靈廣場表現了佤族萬物有靈,靈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觀念。佤族"木鼓舞"節拍鮮明強烈、風格粗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長髮飛舞,舞姿剛健,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6
雲南民族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濱,距市區8公里,佔地面積1250畝,是雲南省新興旅遊基地展示雲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這裏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爲一體。
雲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觀賞、遊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爲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進入民族村的第一個村寨,佔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寨內綠樹、鮮花掩映着一幢幢"幹欄"傣家竹樓,交錯蜿蜒的紅砂石小徑通向莊嚴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着傣鄉的濃郁風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動態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還有節慶期間的傣族婚禮表演、賽龍舟、丟包等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異常熱鬧。
白族村
白族村位於雲南民族村以西,佔地62.5畝。村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本主廟"以及按實物比例縮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聖寺三塔"等建築,造型對仗工整、富麗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藝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編工藝、珠寶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白族文化歷史悠久,白族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滿喜慶歡樂的氣氛;民俗節慶活動有熱鬧歡快的"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媳"等;白族傳統"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絕,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禮儀氛圍,使人有"此茶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飲幾回"的感覺。村中還有堪稱"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絕倫的蝴蝶標本展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7
現在我要帶領你去看雲南的代表。猜猜是什麼?衆所周知,雲南是一箇多民族的省份,各種少數民族代代相傳,形成了雲南獨特的風情。現在大家都猜到了。順便說一下,我現在要帶你去的是雲南民族村……
雲南民族村位於昆明市南6公里處,佔地20xx畝。雲南民族村南臨浩瀚的昆明滇池,北臨歷史文化名城昆明,西臨著名的昆明西山風景區,湖光山色秀麗。雲南民族村將爲雲南26個民族建設一箇村,並配備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表演廳、雲南民族博物館、民族蠟像館等,是雲南民族的縮影。走進雲南民族村,我看到村舍散落有致,雲南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園內有園,村外有村,千變萬化,五彩繽紛。而且到處都是花紅柳綠,碧波粼粼,盛歌不斷,舞影婆舞,被人們稱爲人間仙境。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融合。
雲南民族村計劃建設25個少數民族村。同時,還設有一批集觀賞、娛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於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如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
從雲南民族村大門進去,可以先去歌舞廳看雲南歌舞的定期表演,再去傣族村。這是風情最濃、最美的旅遊村之一。裏面種滿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一座精緻典雅的傣族竹樓點綴其間。有幹欄式民居樓、潑水亭、佛寺、潑水廣場等57座傣族建築,展現了雲南傣族鄉村建築的精髓。村裏雄偉的白塔叫波中塔,高23。6米,按1:0。9的比例仿雲南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40座小塔環繞着高高的主塔,365個風鈴鈴聲悅耳。雲南傣族餐廳還供應傣族菜餚。大理白族村是雲南民族村中最豪華的。三坊一照牆,四合五天井雕樑畫棟,彩繪丹青。還有三塔、洱海、蝴蝶泉、本主廟等景點的縮影。白族藝術博物館展出的蝴蝶是中國最大、珍品最多的蝴蝶博物館,價值極高。大理石珍品館奇石琳琅滿目,令人大飽眼福。此外,還有定期的大理白族歌舞表演,還可以品嚐到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美食。彝族村太陽曆廣場中間豎立着一根石柱,雕刻着十二生肖石刻,通過石柱的陰影觀察時間,生動地再現了彝族古老的太陽曆。巨虎展現了古彝族人對圖騰的.崇拜。還有土掌房、舞蹈等場景可供觀賞。雲南民族村的其他民族村也有自己的特點。
在雲南民族村旁邊,有一箇中國最大、最好的民族博物館——雲南民族博物館。博物館由展廳、科研辦公樓、收藏庫和手工作坊組成。展廳共有16個展廳,展覽面積6000多平方米,展覽作坊和畫廊1個,收藏品12萬件。建築羣前有一箇寬闊的廣場,是羣衆大型聚會的好去處。縱觀整個雲南民族村,是集歷史文化、民俗旅遊、建築藝術、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環境於一體的雲南民族村,都是招募雲南少數民族青年服務和表演,讓人感覺不僅內涵豐富,景觀美麗迷人,而且真實友好。此外,結構巧妙,佈局美觀典雅,形成了江南園林式的民俗大觀園,置身其中,確實讓人彷彿進入了仙境。
只是說絕對不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那我們就不多說了,讓我們快點去參觀吧。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8
彝族村
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佔地面積51餘畝。村內具有導向性的三虎浮雕牆、別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曆廣場中央聳立着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村內有烤酒作坊、文化樓、”土掌房”建築和茶山、鬥牛場、磨秋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緻的民俗風貌。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絃”熱情奔放;”土司禮儀”、”攔路酒”等民俗活動情濃意深。每逢”火把節”,在太陽曆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絃、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熱烈歡快。
納西族
納西族村位於白族村以西,佔地面積49.5畝。村寨入口處的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神”坐騎塑像和兩面以《創世紀》爲題材的大型浮雕牆表現出強烈鮮明的東巴文化氣息。以重彩繪畫、雕刻爲主題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樓”、”花馬坊”、”工藝樓”等主要建築襯托出極富特色的麗江”四方街”。納西族歷史文化悠久豐富,著名的東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稱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還在民間流傳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這種象形文字寫成的典籍叫”東巴經”,是一部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清新優雅、娓婉動聽的納西”洞經音樂”,溶合了古代中原宮庭宴樂的旋律音韻,是當今民族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內建有茅草房、牛頭廣場、神靈廣場及糧倉等。牛頭廣場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動場所,而神靈廣場表現了佤族萬物有靈,靈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觀念。佤族”木鼓舞”節拍鮮明強烈、風格粗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長髮飛舞,舞姿剛健,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29
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佔地面積51餘畝。村內具有導向性的三虎浮雕牆、別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曆廣場中央聳立着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着黑白麪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村內有烤酒作坊、文化樓、"土掌房"建築和茶山、鬥牛場、磨秋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緻的民俗風貌。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絃"熱情奔放;"土司禮儀"、"攔路酒"等民俗活動情濃意深。每逢"火把節",在太陽曆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絃、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熱烈歡快。
納西族
納西族村位於白族村以西,佔地面積49.5畝。村寨入口處的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神"坐騎塑像和兩面以《創世紀》爲題材的大型浮雕牆表現出強烈鮮明的東巴文化氣息。以重彩繪畫、雕刻爲主題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樓"、"花馬坊"、"工藝樓"等主要建築襯托出極富特色的麗江"四方街"。納西族歷史文化悠久豐富,著名的東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稱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還在民間流傳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這種象形文字寫成的典籍叫"東巴經",是一部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清新優雅、娓婉動聽的納西"洞經音樂",溶合了古代中原宮庭宴樂的旋律音韻,是當今民族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內建有茅草房、牛頭廣場、神靈廣場及糧倉等。牛頭廣場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動場所,而神靈廣場表現了佤族萬物有靈,靈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觀念。佤族"木鼓舞"節拍鮮明強烈、風格粗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長髮飛舞,舞姿剛健,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30
現在我要帶領大家去看的是雲南的代表。大家猜猜是什麼啊?大家都知道雲南是一箇多民族的省,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在這裏世代繁衍聲息,形成了雲南獨特的風情。現在大家都猜出來了吧。對了,我現在要帶領大家去的就是雲南民族村了。。。
雲南民族村位於昆明市南6公里,佔地20__畝。雲南民族村南臨浩瀚的昆明滇池、北望歷史文化名城昆明,西靠著名的昆明西山風景旅遊區,湖光山色秀美無比。雲南民族村內將要爲雲南的26個民族各建一箇村,並配以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演出廳、雲南民族博物館、民族蠟像館等,它是雲南民族的一箇縮影。走進雲南民族村,只見村舍錯落有致,雲南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園中有園,村外有村,千變萬化,五彩紛呈。而且到處花紅柳綠,碧波粼粼,笙歌不絕,舞影婆娑,被人們譽爲“人間仙境”。這裏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爲一體。
雲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觀賞、遊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爲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
雲南民族村傣族導遊詞 篇31
現在我要帶着大家去看的是雲南的代表。大家猜猜是什麼啊大家都知道雲南是一箇多民族的省,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在這裏世代繁衍聲息,形成了雲南獨特的風情。現在大家都猜出來了吧。對了,我現在要帶着大家去的就是雲南民族村了……雲南民族村位於昆明市南6公里,佔地xx畝。雲南民族村南臨浩瀚的昆明滇池、北望歷史文化名城昆明,西靠著名的昆明西山風景旅遊區,湖光山色秀美無比。雲南民族村內將要爲雲南的26個民族各建一箇村,並配以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演出廳、雲南民族博物館、民族蠟像館等,它是雲南民族的一箇縮影。走進雲南民族村,只見村舍錯落有致,雲南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園中有園,村外有村,千變萬化,五彩紛呈。而且到處花紅柳綠,碧波粼粼,笙歌不絕,舞影婆娑,被人們譽爲“人間仙境〞。這裏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爲一體。雲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欣賞、遊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效勞爲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和愛好。從雲南民族村大門進去,可以先去歌舞廳看定時演出的雲南歌舞,再去遊覽傣族村。這是風情最濃、最美的旅遊村寨之一。裏面種滿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一幢幢精緻典雅的傣家竹樓點綴其間。有幹欄式的民居樓、潑水亭、佛寺、潑水廣場等57個傣式建築物,展示了雲南傣鄉建築之精華。村中雄偉的白塔叫“波中塔〞,高23.6米,是按1:0.9的比例仿雲南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擁着高高的主塔,365個風鈴鈴聲悅耳動聽。雲南傣味樓還供給傣味菜餚。雲南民族村內的大理白族村是其中最豪華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樑畫棟,彩繪丹青。另有三塔、洱海、蝴蝶泉、本主廟等風光旅遊名勝縮影。白族藝術館內展出的蝴蝶,是中國最大、珍品最多的一處蝴蝶館,價值極高,不可不看。大理石珍品館內奇石琳琅滿目,令人大飽眼福。另外定時有大理白族歌舞表演,還可以品嚐到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佳餚。彝族村太陽曆廣場,中間豎有一根觀測時辰的.石柱,雕有12生肖的石刻,通過石柱的日影來觀測時辰,生動地再現彝族古老的太陽曆。巨“虎〞那麼表現了古代彝族人民的圖騰崇拜。另外有土掌房、舞蹈等場景可供欣賞。雲南民族村的其它的民族村寨亦各有其特點。在雲南民族村旁,有一箇目前全中國最大、最好的民族博物館-雲南民族博物館。該館由陳列館、科研辦公樓、藏品庫和手工作坊等組成,陳列館共有十六個展室,六千多平方米展出面積以及一箇演示作坊和畫廊,收藏品達十二萬件。建築羣前有一箇寬闊的廣場,是羣衆大型聯歡的好去處。縱觀整個雲南民族村,是集雲南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旅遊風情、建築藝術、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環境爲一體而建設的,並且全部都是招收雲南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青年來效勞和表演,使人感到不僅豐富博大,園林風光優美迷人,而且真實親切。加上結構巧妙,佈局美觀典雅,形成了一箇江南園林式的民俗大觀園,置身其間,確實使人猶如進入仙境一般。只是說肯定不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吧。那我們就不多說了,讓我們快一點去參觀吧。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