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雲南拉市海的導遊詞(精選6篇)
2024年雲南拉市海的導遊詞 篇1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裏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槍彈弓的偷襲後,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裏。除了溼地裏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裏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裏,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裏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三月的一箇清晨,我站在了嚮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溼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着一羣鸕鷀;淺灣裏和岸邊,是一大羣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隻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棱棱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氳,不時可見山林鳥遊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生息,準備踏上萬裏歸途。
2024年雲南拉市海的導遊詞 篇2
拉市海水草肥美、湖色優美,被譽爲生命的搖籃,是美國大自 然保護協會的生態保護項目基地,拉市海實爲斷層構造湖,同時又受石灰岩溶蝕構造作用而成。入湖地表水源有南側的清水河和北側的美泉河。水文匯水面積265.6平方公里,湖水原從西北側的溶洞泄出。過去,湖面季節變化顯著,雨季水位高,最大蓄水量1.8億立方米,水面9平方公里,水深可達9米;乾季水位下降,甚至乾涸。80年代以來,先後興修水利,在落水洞前築起了一箇高大的堤壩,海水再也無法隨意流去,而是從海東黃山哨打通的輸水隧道,流入麗江城區。由於修建水壩,拉市海由季節湖變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鏡的湖面倒映着玉龍雪山,越冬水鳥安然棲息,或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構成高原溼地特有的氣息。
拉市海溼地共有鳥類5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鳥類有3萬隻左右,其中特有珍稀瀕危鳥類9種,包括
青藏高原特有鳥類斑頭雁,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黑頸鶴、黑鶴等。 因而,省政府於1998年6月正式批准建立雲南麗江拉市海高原溼地自然保護區,包括拉市海、文海、吉子水庫、文筆水庫等4個片區,總面積6523公頃,其主體部分拉市海片區,面積5330公頃,成爲候鳥的棲息樂園。
年復一年依戀舊地,千山萬水跋涉而來的大批冬候鳥讓偏居一隅的拉市海漸漸爲外人所知。雖然條件很簡陋,那些慕名而來的海外遊客還是很驚訝,在驚訝於拉市海豐富的鳥類資源的同時,也爲拉市海尚未能開發觀鳥旅遊感到遺憾。這麼好的自然條件,這麼多的鳥類資源,怎麼還沒有熱起來。而同樣的遺憾,也出自衆多鳥專家之口。 觀鳥在國外很流行,這種流行源自人們與大自然的日漸親近。但在國內,觀鳥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不僅在於大多數人對自然的認知不夠和對觀鳥的陌生,還在於大多數地方不具備觀鳥的條件。雲南的鳥類資源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而像拉市海這樣完整的溼地系統在全省亦是罕有的,拉市海應該具有良好的觀鳥前景。
2024年雲南拉市海的導遊詞 篇3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裏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槍彈弓的偷襲後,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裏。除了溼地裏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裏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裏,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裏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三月的一箇清晨,我站在了嚮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溼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着一羣鸕鷀;淺灣裏和岸邊,是一大羣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隻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棱棱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氳,不時可見山林鳥遊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生息,準備踏上萬裏歸途。陪我一起閒逛的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的工程師彭貴鴻在拉市海呼呼作響的大風中很有些遺憾地叫着說:“你來晚了,越冬的候鳥很多都已北移了。一箇多月以前,這裏熱鬧得不得了:海子裏,柳樹上,天空中,還有後面的山上,到處都是鳥。那壯觀,就別提了。”
我眼中靜謐的拉市海和彭工嘴裏喧鬧的拉市海是如此地難以統一,但是,看着那些悠閒自得的鳥,感受着人來鳥不驚的場面,卻讓人不得不相信,這裏,就是萬鳥的樂園天堂。
越冬水禽的樂園
優良的自然環境,讓候鳥和本地鳥把這裏視爲共同的天堂福地。據不完全統計,拉市海保護區內共有各種鳥類16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7種。以涉、遊禽爲主的溼地鳥類59種,所有的水禽都是國家公佈有重要保護和科研價值的鳥類。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之後,候鳥開始陸續飛臨拉市海。這些“萬里飛來爲客鳥”的鳥兒們一點也不拘謹,啁啾鳴叫,翅膀扇動,打破了湖面往日的寧靜。十月份到來年春節,是鳥最多的時候。鳥兒們成羣結隊從遙遠的北方故地來到這裏,和本地鳥一起,在湖泊、沼澤、山林、草甸裏自由嬉戲,捕魚捉蝦,一派祥和景象。“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愛水中鷗”,詩裏描述的美好場面在這裏真真實實地存在。整整一箇冬天,它們都在快樂地悠遊,休養生息,補充體力,以備來年身體強健地踏上歸途。
10萬多隻鳥在這兒曼舞翩躚,常會讓不經意闖進的人感到意外的驚喜。正在拉市海考察的雲南大學生物系教授、鳥類專家王紫江驚訝地對記者說,一天早飯後無事,他和另幾個專家沿着湖邊走了走,不過短短半天時間,便發現了近80種鳥類。而此時正是大多候鳥已北移的非觀鳥期。像拉市海這種萬鳥雲集的高原溼地,在省內乃至國內都是很少見的。
管理所的人說,鳥最多的時候到拉市海,不僅有福觀賞到翩翩起舞的大天鵝、對湖梳妝的黑頸鶴、黑鸛,還可見到悠閒遊蕩的中華秋沙鴨,而這種珍貴動物的數量在全國尚不足100只。至於鴛鴦、鸕鷀、赤麻鴨、蒼鷹、紅隼等我們平日只能在動物園一見的水禽、猛禽在這裏更是隨處可見。真是應了那句古詩: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是什麼吸引得這些候鳥不辭辛勞,萬里跋涉作這一年一度的相會呢?王教授中肯地說:“拉市海能有今天這麼多鳥,除了天賜的好環境,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保護區管理所的同志們幾年來做的大量工作。”
推薦 雲南昆明石林導遊詞 ·雲南導遊詞 ·昆明導遊詞 ·西雙版納導遊詞
與鳥共舞的人們
黃廷發和彭貴鴻是保護區管理所的元老,當他們第一次以管理者的身份來到拉市海時,幾乎是一頭霧水。那是1998年6月,雲南麗江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管理所只有3個人。現在想起來,其實當時的艱辛並不在創業,難的是幾個學林的人面對的卻是自己全然不熟悉的鳥類。所長黃廷發說,那時他是認樹的專家,而不認識什麼鳥。除了平日常見的小雀外,對其它的鳥完全沒有什麼概念。看那些水禽,看來看去都是一箇樣子。那段時間,急壞了他,“管鳥”的人不識鳥,這算怎麼回事。走不了別的捷徑,只有一箇辦法,學!
他們自己去書店買來了鳥類圖鑑,一有空就坐在岸邊看圖識鳥。用彭工的話來說:“簡直辛苦得不得了”。常常是水裏剛停下一隻,天上剛掠過一羣,就急急地打開書尋找,邊找邊對。也虧得鳥兒多,就這麼抬頭一眼低頭一眼的,竟然也認識記住了不少鳥。有一次,彭工和所裏的小權正泛舟湖上辨鳥。突然發現前方出現了一隻他們從沒見過的漂亮的鳥,爲了搞清楚這究竟是什麼。彭工和小權二話不說,划船就追。這一追就追了整整兩個小時,等到最後弄清這是一隻紅頸瓣蹼鷸後,兩人已被海風吹得手足僵硬、語不連貫。
2024年雲南拉市海的導遊詞 篇4
拉市海位於麗江縣城西面8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是雲南省第一個以“溼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拉市”爲古納西語譯名 ,“拉”爲荒壩,“市”爲新,意爲新的荒壩。這裏原爲滇西北古地槽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運動時榴皺隆起成陸,至中新世成爲一箇準平原,隨着橫斷山脈造山運動的發展,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這個準平原又分割成三個相對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間盆地 ,即拉市壩、麗江壩、七河壩。拉市壩是其中最高的壩子,壩中至今仍有一片水域,便稱拉市海,湖面海拔2437米。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裏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槍彈弓的偷襲後,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裏。除了溼地裏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裏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裏,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裏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三月的一箇清晨,我站在了嚮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溼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着一羣鸕鷀;淺灣裏和岸邊,是一大羣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隻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棱棱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氳,不時可見山林鳥遊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生息,準備踏上萬裏歸途。陪我一起閒逛的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的工程師彭貴鴻在拉市海呼呼作響的大風中很有些遺憾地叫着說:“你來晚了,越冬的候鳥很多都已北移了。一箇多月以前,這裏熱鬧得不得了:海子裏,柳樹上,天空中,還有後面的山上,到處都是鳥。那壯觀,就別提了。”
我眼中靜謐的拉市海和彭工嘴裏喧鬧的拉市海是如此地難以統一,但是,看着那些悠閒自得的鳥,感受着人來鳥不驚的場面,卻讓人不得不相信,這裏,就是萬鳥的樂園天堂。
越冬水禽的樂園
大凡到過麗江的人,都知道拉市海。出麗江縣城8公里,就可以看到這個麗江境內最大的高原湖泊,面積達1002公頃的拉市海。它是麗江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這裏除了湖泊、溼地、壩區外,還有山區與壩區結合部,天然帶,是一箇相當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適宜水鳥、近水鳥、山林鳥等多種鳥類生活。
優良的自然環境,讓候鳥和本地鳥把這裏視爲共同的天堂福地。據不完全統計,拉市海保護區內共有各種鳥類16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7種。以涉、遊禽爲主的溼地鳥類59種,所有的水禽都是國家公佈有重要保護和科研價值的鳥類。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之後,候鳥開始陸續飛臨拉市海。這些“萬里飛來爲客鳥”的鳥兒們一點也不拘謹,啁啾鳴叫,翅膀扇動,打破了湖面往日的寧靜。十月份到來年春節,是鳥最多的時候。鳥兒們成羣結隊從遙遠的北方故地來到這裏,和本地鳥一起,在湖泊、沼澤、山林、草甸裏自由嬉戲,捕魚捉蝦,一派祥和景象。“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愛水中鷗”,詩裏描述的美好場面在這裏真真實實地存在。整整一箇冬天,它們都在快樂地悠遊,休養生息,補充體力,以備來年身體強健地踏上歸途。
10萬多隻鳥在這兒曼舞翩躚,常會讓不經意闖進的人感到意外的驚喜。正在拉市海考察的雲南大學生物系教授、鳥類專家王紫江驚訝地對記者說,一天早飯後無事,他和另幾個專家沿着湖邊走了走,不過短短半天時間,便發現了近80種鳥類。而此時正是大多候鳥已北移的非觀鳥期。像拉市海這種萬鳥雲集的高原溼地,在省內乃至國內都是很少見的。
管理所的人說,鳥最多的時候到拉市海,不僅有福觀賞到翩翩起舞的大天鵝、對湖梳妝的黑頸鶴、黑鸛,還可見到悠閒遊蕩的中華秋沙鴨,而這種珍貴動物的數量在全國尚不足100只。至於鴛鴦、鸕鷀、赤麻鴨、蒼鷹、紅隼等我們平日只能在動物園一見的水禽、猛禽在這裏更是隨處可見。真是應了那句古詩: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是什麼吸引得這些候鳥不辭辛勞,萬里跋涉作這一年一度的相會呢?王教授中肯地說:“拉市海能有今天這麼多鳥,除了天賜的好環境,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保護區管理所的同志們幾年來做的大量工作。”
與鳥共舞的人們
黃廷發和彭貴鴻是保護區管理所的元老,當他們第一次以管理者的身份來到拉市海時,幾乎是一頭霧水。那是1998年6月,雲南麗江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管理所只有3個人。現在想起來,其實當時的艱辛並不在創業,難的是幾個學林的人面對的卻是自己全然不熟悉的鳥類。所長黃廷發說,那時他是認樹的專家,而不認識什麼鳥。除了平日常見的小雀外,對其它的鳥完全沒有什麼概念。看那些水禽,看來看去都是一箇樣子。那段時間,急壞了他,“管鳥”的人不識鳥,這算怎麼回事。走不了別的捷徑,只有一箇辦法,學!
他們自己去書店買來了鳥類圖鑑,一有空就坐在岸邊看圖識鳥。用彭工的話來說:“簡直辛苦得不得了”。常常是水裏剛停下一隻,天上剛掠過一羣,就急急地打開書尋找,邊找邊對。也虧得鳥兒多,就這麼抬頭一眼低頭一眼的,竟然也認識記住了不少鳥。有一次,彭工和所裏的小權正泛舟湖上辨鳥。突然發現前方出現了一隻他們從沒見過的漂亮的鳥,爲了搞清楚這究竟是什麼。彭工和小權二話不說,划船就追。這一追就追了整整兩個小時,等到最後弄清這是一隻紅頸瓣蹼鷸後,兩人已被海風吹得手足僵硬、語不連貫。
2024年雲南拉市海的導遊詞 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拉市海位於麗江縣城西面10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是雲南省第一個以“溼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拉市”爲古納西語譯名,“拉”爲荒壩,“市”爲新,意爲新的荒壩。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這個準平原又分割成三個相對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間盆地 ,即拉市壩、麗江壩、七河壩。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裏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槍彈弓的偷襲後,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裏。除了溼地裏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裏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裏,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裏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
三月的一箇清晨,我站在了嚮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溼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着一羣鸕鷀;淺灣裏和岸邊,是一大羣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隻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棱棱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氳,不時可見山林鳥遊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生息,準備踏上萬裏歸途。陪我一起閒逛的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的工程師彭貴鴻在拉市海呼呼作響的大風中很有些遺憾地叫着說:“你來晚了,越冬的候鳥很多都已北移了。一箇多月以前,這裏熱鬧得不得了:海子裏,柳樹上,天空中,還有後面的山上,到處都是鳥。那壯觀,就別提了。
2024年雲南拉市海的導遊詞 篇6
拉市海(亦稱拉什海,納西族語音譯,原意爲老虎海),是雲南麗江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位於中國雲南省麗江市西面8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玉龍雪山東南坡。拉市海實爲斷層構造湖,同時又受石灰岩溶蝕構造作用而成。其面積爲5330公頃,湖面海拔2437米,與同在拉市海溼地保護區的文海皆是橫斷山脈的多次構造變動形成的高原山間盆地的冰蝕湖。“拉市”爲古納西語譯名,“拉”爲荒壩,“市”爲新,意爲新的荒壩。拉市海是著名的候鳥聚集地,每年冬天約有兩萬多隻候島會在此處過冬。
拉市海水草肥美、湖色優美,被譽爲生命的搖籃,是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基地,拉市海實爲斷層構造湖,同時又受石灰岩溶蝕構造作用而成。入湖地表水源有南側的清水河和北側的美泉河。水文匯水面積265.6平方公里,湖水原從西北側的溶洞泄出。過去,湖面季節變化顯著,雨季水位高,最大蓄水量1.8億立方米,水面9平方公里,水深可達9米;乾季水位下降,甚至乾涸。80年代以來,先後興修水利,在落水洞前築起了一箇高大的堤壩,海水再也無法隨意流去,而是從海東黃山哨打通的輸水隧道,流入麗江城區。由於修建水壩,拉市海由季節湖變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鏡的湖面倒映着玉龍雪山,越冬水鳥安然棲息,或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構成高原溼地特有的氣息。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