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精選13篇)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1
西雙版納橄欖壩,被人們譽爲孔雀般美麗的地方。坐落在橄欖壩瀾滄江畔的西雙版納傣族園,是傣家人心目中的“勐巴拉納西”-遠古的神奇王國。
村寨的竹樓掩映在綠樹花叢中。每一座村寨,都是一座精巧的花園;每一棟竹樓,都託着一箇綠色的夢。在熱情的陽光下,它的每一棵椰子樹都舒展着碩大的葉柄,在寶藍的碧空裏婆婆成一幅剪影;它的每一棵檳榔樹都挺立着筆直的軀幹,意想成爲一位位哨兵忠誠的形象,靜靜地守護在竹樓旁;它的每一棵柚子樹都墜滿圓圓的碩果,在小道旁頻頻地向遊人點頭;它的每一叢香蕉樹都扇動着肥碩的綠葉,煽起一陣陣香甜的詩風……
傣族園裏最煽情的活動項目要數潑水了。人們把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被稱爲“東方狂歡節”。潑水節僅限於每年傣歷新年,但在傣族園裏人們可以不受季節時間限制,可以感受到“天天潑水節”的狂歡。
我想:是啊,世界上有哪個民族像傣族一樣熱愛水?世界上有哪個民族像傣族一樣崇拜水?傣家人呱呱墜地之後,受到的是水的洗禮;勞作之後,在水裏嬉戲讓水消除疲勞,把“水”當做歡呼的語言……水的節日,水的禮花和水的祝福,匯成了對水的全部禮讚。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2
西雙版納在雲南省的南部,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箇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爲一箇風景旅遊勝地,西雙版納是很有特色的。這裏居住的少數民族,基本上都還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習俗。人們在這裏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繽紛的頭飾和統裙,他們居住的竹樓,喫的竹筒飯.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節–潑水節。節日期間,無論在竹樓、村寨裏,還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論男女老少,過路行人,到處都是熱鬧的潑水活動,他們有的端着臉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潑水,每個人都是水淋淋的。按當地的習俗,這意味着用水沖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災難,得到幸福。在過潑水節的日子裏,人們還盡情地唱歌、跳舞,飲酒歡宴。去西雙版納參加潑水節,已成了一箇十分吸引人的旅遊節目。傣族竹樓,是一種竹木結構的空中樓閣。面積相當大,整個樓閣用幾十根大木柱支撐着,地板用竹片輔砌。樓下四面敞開,不住人,只是堆放雜物和養牲畜。樓上住人。房頂蓋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狀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據當地人說,這是孔明帽,說是當年孔明層教會當地人種水稻,當地人爲了紀念他,便把竹樓的房頂設計成孔明的帽子那樣.可以欣賞到熱帶雨林的景緻之外,您還可以領略到奇木異草的風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樹、桫欏樹、箭毒木、鐵力木、王蓮、旅人蕉、神祕果(樹)、四數木大板根……還可以觀賞到“魚趕擺”的場面,可以碰到開屏的孔雀,可與野象合張影……
放高升和孔明燈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它一邊噴出白煙,一邊"嗖 嗖 嗖"的尖嘯着飛上藍天,引得人們舉目張望,不時發出喝采聲,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3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橄欖壩,景區內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佔地面積3.36平方公里,預計投資1.5億元人民幣,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投資4200萬元,已完成土地徵用,道路修建,旅遊購物區地下水管、電線的埋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旅遊景區大門樓、迎賓廣場、老景區的包裝、村寨旅遊線路、江邊活動區、旅遊購物區、燒烤場、潑水廣場、大型露天劇場。已於99年8月1日開門迎客。編輯本段主要景點西雙版納傣族園
迎賓廣場:對遊客進入傣族園進行傣家禮儀歡迎。
曼松滿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遊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動,如賧佛、頌經、拜佛等活動。
傣家村寨參觀: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庭院風光,體驗傣家生活習俗,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 活樂趣。
江邊活動區:村民大規模的節慶活動區,用於放高升、燃發孔明燈、鬥雞等民俗活動。趕擺購物區:賣傣家燒烤、織綿、民間工藝品、傣包、木雕藝術品等,品茗版納名茶的茶道欣賞,品嚐傣家特色的風味餐廳。
潑水廣場:景區主要活動區,每天舉行上100人專業潑水隊伍的大型露天劇場。
園內傣族自然村:大型潑水活動,讓遊客直接參與,體驗天天潑水節的樂趣,感受傣家潑水節的熱烈場面。
露天劇場:以歌舞的形式真實準確地反映傣族傳統文化精粹,再現傣王招親的歷史淵源,反映傣家生活習俗,100餘名演員,規模宏大,場面壯觀。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4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幾枝纏着花布、彩紙的竹校。人們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唸經和講解歷史傳說,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上山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爲佛洗塵。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爲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萬的人隨着優美的傣族音樂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水產,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丟包做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縫抨,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先是無目的的拋來擲去,後漸漸有了固定的目標,等姑娘有意識的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妨娘,雙雙離開衆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潑水節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聚集到瀾滄江邊,觀看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競賽,傣家兒女在"瞠瞠瞠"的茫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爲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歡樂的氣氛。
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孔雀舞,鬥雞等,也是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近幾年,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得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采。潑水節的活動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兩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達。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箇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瞭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髮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着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爲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5
西雙版納傣族園
西雙版納在雲南省的南部,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箇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爲一箇風景旅遊勝地,西雙版納是很有特色的。這裏居住的少數民族,基本上都還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習俗。人們在這裏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繽紛的頭飾和統裙,他們居住的竹樓,喫的竹筒飯.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節–潑水節。節日期間,無論在竹樓、村寨裏,還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論男女老少,過路行人,到處都是熱鬧的潑水活動,他們有的端着臉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潑水,每個人都是水淋淋的。按當地的習俗,這意味着用水沖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災難,得到幸福。在過潑水節的日子裏,人們還盡情地唱歌、跳舞,飲酒歡宴。去西雙版納參加潑水節,已成了一箇十分吸引人的旅遊節目。傣族竹樓,是一種竹木結構的空中樓閣。面積相當大,整個樓閣用幾十根大木柱支撐着,地板用竹片輔砌。樓下四面敞開,不住人,只是堆放雜物和養牲畜。樓上住人。房頂蓋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狀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據當地人說,這是孔明帽,說是當年孔明層教會當地人種水稻,當地人爲了紀念他,便把竹樓的房頂設計成孔明的帽子那樣.可以欣賞到熱帶雨林的景緻之外,您還可以領略到奇木異草的風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樹、桫欏樹、箭毒木、鐵力木、王蓮、旅人蕉、神祕果(樹)、四數木大板根……還可以觀賞到“魚趕擺”的場面,可以碰到開屏的孔雀,可與野象合張影……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6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與寨之間,只有一條馬路和一道門就能隔開,我們現在出了這道門,過了這條馬路,就是第二個村寨了,這個村寨叫做曼春滿,春滿的意思是花蕊園,曼春滿就是花蕊園寨。
我們在曼春滿重點參觀的是曼春滿佛寺,它距今已有千年,曼春滿佛寺是橄欖壩的中心佛地,重大的佛教活動日,壩子裏的信徒和各個佛寺裏的和尚都要來此朝拜。
佛寺大門裏面的兩座供臺,專門用來擺放施捨給飛禽的食物,以示佛教的恩德。金塔是佛寺的標誌,金塔對面的閣樓稱爲誦經閣,是和尚傳授經文的地方,其他人不準出入。寺內高大塑像是佛主釋迦牟尼,在佛像後面有一棵菩提樹,菩提樹在佛教裏意義重大,當年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成佛的。佛像左邊的曼春滿佛寺著名的20幅壁畫,講述“召爹米轉世”和“釋迦牟尼的故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中靠右的一幅講述“勐罕來歷”,勐,指“地方”,罕,指“捲起”,即捲起來的壩子。傳說,佛主釋迦牟尼到這個地方來傳教時,當地的讓人們用白布鋪地迎接,因爲路太長而白布不夠用,人們就將白布鋪了又卷,捲了又鋪直到曼春滿,釋迦牟尼感動至極,賜名勐罕。佛寺內還懸掛着長白布條,是傣家人用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下面我們參觀一下傣家的貝葉經。貝葉經是傣族園內七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在貝葉經上的,用貝葉來記載傣族的詩經、傳說等。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7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幾枝纏着花布、彩紙的竹校。人們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唸經和講解歷史傳說,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上山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爲佛洗塵。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爲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萬的人隨着優美的傣族音樂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水產,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丟包做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縫抨,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先是無目的的拋來擲去,後漸漸有了固定的目標,等姑娘有意識的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妨娘,雙雙離開衆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潑水節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聚集到瀾滄江邊,觀看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競賽,傣家兒女在"瞠瞠瞠"的茫鑼聲中和"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8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潑水節這個節日,卻不知道其來歷。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箇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瞭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髮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着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爲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傣家人說:“潑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聖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煩勞和雜念,帶來了無窮的歡樂,留下了對傣族文化的深刻體驗。各位朋友如果有興趣親身體驗這項特有的活動,就請到服裝出租處去租一套潑水的服裝。在這裏,你喜歡潑誰就潑誰,拋卻雜念,盡情感受這傣家獨有的風情氛圍。
關於傣族園的景點信息我就爲大家介紹這麼多,現在大家是不是對傣族這個少數民族有了更多的瞭解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盡情去觀賞當地的歌舞表演,然後參與到潑水節的狂歡中吧。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9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來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區,橄欖壩,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導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頗具少數民族特色的着名旅遊景區——西雙版納傣族園,希望我能讓大家滿意。
傣族園並不就是一箇人造的景區,而就是在原來的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噶5個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組成的基礎上,興建的人與自然文景區。景區面積339公頃,南臨瀾滄江,北依龍得湖。這5個村寨現有居民326戶1536人,他們世世代代都就是以農耕爲業,創造和傳承了燦爛的本民族優秀文化。在這裏可以充分瞭解傣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接觸神祕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體驗濃郁的傣家生活習俗,觀賞傳統的手工藝製作、民間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也可以盡情去參與到歡樂的潑水節中。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村寨叫曼將。傣語曼,即寨子之意;將,就是指篾圈或篾套,專用於搬抬大石頭,曼將即“篾套寨”。大家看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樓就就是傳統的傣族民居,屬於幹欄式建築,分上下兩層,下層用於堆放雜物、停放車輛和關牲口,上層就是住人的。從前這兒還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獸出沒,住在樓上可以防止野獸侵犯,並且可以防潮防震。
現在,我帶大家去傣家參觀做客,大家注意,進屋之前要脫鞋;傣家人行禮之後,各位要在胸前雙掌合十,微微彎腰,答禮致謝。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10
嗨!嗨!嗨!"的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爲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歡樂的氣氛。
放高升和孔明燈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它一邊噴出白煙,一邊"嗖 嗖 嗖"的尖嘯着飛上藍天,引得人們舉目張望,不時發出喝采聲,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孔雀舞,鬥雞等,也是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近幾年,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得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采。潑水節的活動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兩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達。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箇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瞭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髮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着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爲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11
景區內主要景點有:
迎賓廣場:對遊客進入傣族園進行傣家禮儀歡迎
曼松滿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遊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動,如賧佛、頌經、拜佛等活動。
傣家村寨參觀: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庭院風光,體驗傣家生活習俗,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活樂趣。
江邊活動區:村民大規模的節慶活動區,用於放高升、燃發孔明燈、鬥雞等民俗活動。趕擺購物區:賣傣家燒烤、織綿、民間工藝品、傣包、木雕藝術品等,品茗版納名茶的茶道欣賞,品嚐傣家特色的風味餐廳。
潑水廣場:景區主要活動區,每天舉行上100人專業潑水隊伍的大型露天劇場。露天劇場:以歌舞的形式真實準確地反映傣族傳統文化精粹,再現傣王招親的歷史淵源,反映傣家生活習俗,100餘名演員,規模宏大,場面壯觀。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12
迎賓廣場:對遊客進入傣族園進行傣家禮儀歡迎。
曼松滿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遊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動,如賧佛、頌經、拜佛等活動。
傣家村寨參觀: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庭院風光,體驗傣家生活習俗,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 活樂趣。江邊活動區:村民大規模的節慶活動區,用於放高升、燃發孔明燈、鬥雞等民俗活動。 趕擺購物區:賣傣家燒烤、織綿、民間工藝品、傣包、木雕藝術品等,品茗版納名茶的茶道欣賞,品嚐傣家特色的風味餐廳。
潑水廣場:景區主要活動區,每天舉行上100人專業潑水隊伍的大型露天劇場。
園內傣族自然村:大型潑水活動,讓遊客直接參與,體驗天天潑水節的樂趣,感受傣家潑水節的熱烈場面。
露天劇場:以歌舞的形式真實準確地反映傣族傳統文化精粹,再現傣王招親的歷史淵源,反映傣家生活習俗,100餘名演員,規模宏大,場面壯觀。
關於傣族園的導遊詞500字 篇13
各位朋友大家好:
傣族園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橄欖壩,佔地面積3.36平方公里,投資近1.5億元人民幣,修建旅遊景區大門樓、迎賓廣場、老景區的包裝、村寨旅遊線路、江邊活動區、旅遊購物區、燒烤場、潑水廣場、大型露天劇場。於1999年8月1日開門迎客。
如果說西雙版納的神祕、美麗,是造物主對這塊北迴歸線上最後一片綠洲的莫大恩賜,那麼西雙版納傣族園的內大片自然生態村寨能夠得以完整地保護下來,則得益於這裏的村民對本民族文化的無比眷戀與執着,得益於他們深植於血液與靈魂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念。
傣族園景區內的五個傣族村寨,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嘎,同屬於勐罕鎮(橄欖壩)曼聽辦事處,五個村寨共有309戶和1487人。世世代代,這裏的傣族村民都以農耕爲業,用勤勞、智慧創造和豐富了燦爛的貝葉文化。這裏的杆欄式竹樓羣古樸、雅緻、壯觀;這裏的村民純情、樸實、好客;這裏的民風民俗獨特而濃烈;這裏的熱帶田園風光旖旎迷人;這裏的村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完美融合,彷彿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傣族園南臨熱情奔放的瀾滄江,北依寧靜、秀麗的龍得湖。自古以來,環繞的江湖孕育了園內村寨壯觀而又極盡秀麗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園則是孔雀尾巴上最靚麗、最奪目的羽翎。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