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伏羲廟導遊詞(通用3篇)

甘肅天水伏羲廟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伏羲廟。

  伏羲廟原稱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始建於公元1490年,也就是明弘治三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築。伏羲廟整個廟宇坐北向南,現存建築爲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廟宇、月臺,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能夠看到,伏羲廟大門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給人一種莊嚴崇高的感覺。牌坊上的匾依次寫的是“繼天立極”、“開物成務”、“開天明道”。

  那麼大家此刻站的這個地方便是伏羲廟的前院,走過儀門我們將進入伏羲廟的中院,伏羲廟按照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形式佈局建造,它坐北朝南,佔地1.8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依照南北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和太極殿、鍾亭、鼓樓沿軸線東西相對,整個建築羣採用均衡對稱的格局,總體佈局沿南北中軸線縱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後應,具有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風格。

  此刻,我們進到大殿裏面看看。大家此刻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龕內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國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樹葉,目光炯炯。大家能夠看到他手中拿有一箇盤狀物,那這個盤狀物又是什麼呢?這就是“先天八卦太極盤”。相傳是伏羲創造繪製的,伏羲畫卦的基礎是以陰爻和陽爻象徵陰陽,伏羲發現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陰”和“陽”兩種對立統一的因素組成的,於是發明了八卦,用陰陽相互結合的八種符號:乾、坤、震、坎、離、艮、兌,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種自然現象,成爲世界的物質基礎,伏羲創造的易稱爲“先天易”,其圖稱爲“先天圖”,其卦稱爲“先天卦”。

  我們繼續前行,此刻大家看到的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那裏是整個伏羲廟的中心,是建築羣的主體部分,在大殿兩旁大家能夠看到很多柏樹,這些樹基本上都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原先縱八行,橫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裏64卦方位排植的。

  大家此刻再來看一下這匹渾身有麟,長着翅膀的馬,這匹馬就是龍馬,爲什麼那裏會出現這樣一座雕像呢?根據古書記載和民間傳說,伏羲氏受到龍馬負圖的啓示創畫了八卦。

  那麼伏羲是在哪裏看到龍馬的呢?據說龍馬出於天水北道三陽川卦台山下的渭河,那裏流傳着伏羲畫卦的神奇傳說。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塊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圓形,中空外實,形似太極。相傳有一天,伏羲畫卦是忽然望見從渭河北岸上的一箇洞中飛出了一匹龍馬,伏羲看到了龍馬身上的圖案,受到陰陽變化的啓發,創畫了八卦。

  看完了龍馬塑,我們再來看看神龕左側的這兩個相互疊合的石盤,這就是著名的河圖洛書石盤。相傳遠古時期,洪水氾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滅絕了人類,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媧受到雷公的啓示,鑽進了一箇大葫蘆內才倖免於難。洪水退後,兄妹倆歷經千辛萬苦,承擔起重建家園的神聖職責。爲了繁衍後代,伏羲和女媧務必結親,但他們是兄妹,不能結親,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兩個人約好分別應對面站在天水南北兩山上,將兩個石盤滾下山,如果石盤剛好重合在一齊,那麼就說明上天同意他們結合。結果石盤滾下來後結合在一齊,人類才得以繁衍生存。那裏的當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廟中的磨盤,夫妻便會永久和睦。

  爲了弘揚伏羲文化這一民族文化瑰寶,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相傳是龍的生日,那裏會舉辦節慶活動“伏羲文化旅遊節”,海內外華夏子孫紛紛來到天水朝聖祭祖,觀光旅遊。

  好,我的講解就到那裏,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甘肅天水伏羲廟導遊詞 篇2

  歡迎來到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的天水。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東與陝西省接壤,爲隴東南門戶,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0多萬。天水是絲綢之路南線東段隴關道和秦隴南道的交匯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得名於“天河注水”的傳說。是隴東南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那麼來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參觀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廟。我們每個中國人一直把自己稱作“龍的傳人”,併爲此自豪。龍,已成爲我們民族的徽標和崇高象徵。要說到龍的來歷,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三皇是伏羲、神農、黃帝,伏羲爲三皇之首,被人們奉爲神話傳說中的“人文始祖”。《史記·三皇本紀》記載:“太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羲於成紀。蛇首人身,有聖德。”那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關於伏羲的出生有一箇非常神奇的傳說,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有一次在一箇叫做雷澤的地方踩到了一箇巨大的腳印,2019年後,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19年爲一紀,伏羲氏的誕生地也就被稱爲成紀。這是我國最早的感孕神話,說明在中國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會現象。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伏羲廟。伏羲廟始建於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築。伏羲廟原稱太昊宮,俗稱人宗廟,整個廟宇坐北向南,現存建築爲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廟宇、月臺,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廟大門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給人一種莊嚴崇高的感覺。牌坊上的匾依次寫的是“繼天立極”、“開物成務”、“開天明道”。

  那麼大家現在站的這個地方便是伏羲廟的前院,走過儀門我們將進入伏羲廟的中院,伏羲廟按照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形式佈局建造,它坐北朝南,佔地1.8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依照南北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和太極殿、鍾亭、鼓樓沿軸線東西相對,整個建築羣採用均衡對稱的格局,總體佈局沿南北中軸線縱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後應,具有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風格。

  我們繼續前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這裏是整個伏羲廟的中心,是建築羣的主體部分,在大殿兩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樹,這些樹基本上都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原來縱八行,橫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裏64卦方位排植的。

  現在,我們進到大殿裏面看看。大家現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龕內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國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樹葉,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箇盤狀物,那這個盤狀物又是什麼呢?這就是“先天八卦太極盤”。相傳是伏羲創造繪製的,伏羲畫卦的基礎是以陰爻和陽爻象徵陰陽,伏羲發現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陰”和“陽”兩種對立統一的因素組成的,於是發明了八卦,用陰陽相互結合的八種符號:乾、坤、震、坎、離、艮、兌,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種自然現象,成爲世界的物質基礎,伏羲創造的易稱爲“先天易”,其圖稱爲“先天圖”,其卦稱爲“先天卦”。

  大家現在再來看一下這匹渾身有麟,長着翅膀的馬,這匹馬就是龍馬,爲什麼這裏會出現這樣一座雕像呢?根據古書記載和民間傳說,伏羲氏受到龍馬負圖的啓示創畫了八卦。

  那麼伏羲是在哪裏看到龍馬的呢?據說龍馬出於天水北道三陽川卦台山下的渭河,這裏流傳着伏羲畫卦的神奇傳說。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塊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圓形,中空外實,形似太極。相傳有一天,伏羲畫卦是忽然看見從渭河北岸上的一箇洞中飛出了一匹龍馬,伏羲看到了龍馬身上的圖案,受到陰陽變化的啓發,創畫了八卦。

  看完了龍馬塑,我們再來看看神龕左側的這兩個相互疊合的石盤,這就是著名的河圖洛書石盤。相傳遠古時期,洪水氾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滅絕了人類,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媧受到雷公的啓示,鑽進了一箇大葫蘆內才倖免於難。洪水退後,兄妹倆歷經千辛萬苦,承擔起重建家園的神聖職責。爲了繁衍後代,伏羲和女媧必須結親,但他們是兄妹,不能結親,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兩個人約好分別面對面站在天水南北兩山上,將兩個石盤滾下山,如果石盤剛好重合在一起,那麼就說明上天同意他們結合。結果石盤滾下來後結合在一起,人類才得以繁衍生存。這裏的當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廟中的磨盤,夫妻便會永遠和睦。

  爲了弘揚伏羲文化這一民族文化瑰寶,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相傳是龍的生日,這裏會舉辦節慶活動“伏羲文化旅遊節”,海內外華夏子孫紛紛來到天水朝聖祭祖,觀光旅遊。

  好,我的講解就到這裏,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甘肅天水伏羲廟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廟。

  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成紀、秦州,有8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成爲華夏文明的搖籃。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哺育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開創了博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國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國原始社會的一箇歷史階段—–伏羲時代。伏羲的傳說在中國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先秦典籍《尚書》和《易經》等書,都對伏羲事蹟、功德進行高度概括,從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國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據我國古史記載,伏羲又稱庖犧、宓(mi)羲、炮犧等多種稱呼,它們均有“伏化犧牲”的意思。因此,我國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認爲伏羲是我國原始社會漁獵畜牧經濟時代的傑出代表。

  有關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傳說。相傳他的母親華胥氏,感孕一箇巨的足印,12年後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爲一紀,伏羲的誕生地也就被稱爲成紀。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話,反映了我國母系氏族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會階段。

  相傳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聞一多先生考證,“蛇身人首”實際上是我國遠古時期龍圖騰的遺蹟,因此伏羲是中華民族龍的祖先。考古發掘證實,天水是龍圖騰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發現我國最早的人首蛇形圖案,被認爲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由野蠻向文明時期過渡的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觀天象,俯查地理,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進行科學總結,創畫了八卦,來教導人們趨吉避凶,表現萬物的變化法則,對人類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伏羲創造了書契,取代了結繩記事的方法,後來促成中國文字的產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禮制,確立了文明社會一夫一妻制的基礎。

  伏羲發明了漁獵生產工具網和罟(Gu),極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我國原始漁獵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除此之外,伏羲還用八卦易經的原理治理社會;作歷度,定節氣,總結了24節氣;鑽木取貨,教民熟食改善先民們的生活質量;嘗百藥,制九針,創立醫學;制琴瑟,作樂曲,開創了中國最古老的音樂藝術。他爲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多方面貢獻,不愧爲偉的中華文化英雄。

  根據量的史籍文獻和現代考古成果證實,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來被稱爲“羲皇故里”,歷來是人們朝聖祭祖的聖地。明代在天水專立伏羲廟祭祀,成爲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質載體。1992年8月,視察天水期間,欣然揮毫,題寫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爲羲皇故里的歷史地位。

  天水伏羲廟,又稱“太昊宮”,當地百姓俗稱“人祖廟”,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廟內碑刻記載,伏羲廟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擴建,終於形成了這樣一座整肅宏偉、佈局嚴謹的古代建築羣。

  大門前的這座“開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3年建造的。當初匾額上本來是“太昊宮”三個字,後來遺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寧道楊應琚進京覲見後返迴路過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請他書寫“開天明道”匾額,補了空缺,這塊牌坊檐樓三架廡殿頂,依舊保持着明代的風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銘文,告誡過往行人:騎馬者下馬,乘轎者下轎,以表示對伏羲的尊敬。一會路過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虔誠哦。

  大門又稱門坊,現在有5間,上面“與天地準”的匾額,是明代甘肅著名學者胡纘宗的手筆。重頭戲來了。伏羲廟的主體在中院。中院是一箇典型的四合院,主體建築就是莊嚴雄偉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縱深13、5米,面寬7間,通長26、7米。這裏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裏的伏羲泥塑彩繪像,濃眉長鬍子,樹葉爲衣,手託八卦,赤膊躍足,儼然原始部族首領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聰慧凝重,目光如炬,靈氣逼人,又名副其實的“開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這個塑像是全國最大也是最精彩的。

  大殿雄踞在寬闊的露臺之上,莊嚴雄偉,重檐歇山大頂,龍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寶剎,顯得高貴典雅,氣度非凡。雖幾經重修,卻依舊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大殿頂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裝飾,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圖,正中的藻井繪畫着河圖和伏羲先天八卦圖,即是裝飾,又頌揚了伏羲的業績。大殿裏面,右邊有個渾身有鱗,長着翅膀的龍馬,是古代傳說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龍,但有個馬達形狀,從黃河中走來,鱗片下藏着圖,就是藻井上畫着的河圖,也就是八卦。

  左邊呢,還有一對疊在一起的磨盤,上面刻畫着河圖洛書。民間流傳着這樣一箇故事:在伏羲時代,天降洪水,人類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倖免遇難。爲了使人類得以繁衍,他們決定結爲夫婦。

  但這樣做不和倫常,兩人很爲難。最後兩個人各自上了崑崙山的南北兩山,揹着各自所帶動磨盤,一起從山頂往下滾。他們發誓:如果兩石結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們結爲連理。結果大家猜怎麼着?天隨人願啊。磨盤滾到山腳居然合二爲一。於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們的民族。那個磨盤啊,人們都說,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會永遠和睦。大家可要抓緊機會啦。

  爲了弘揚伏羲文化這一民族瑰寶,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相傳是龍的生日,天水市政府都會隆重舉辦國家級的節慶活動“伏羲文化旅遊節”,在這裏祭伏伏羲,表演各種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節目。海內外華夏子孫紛紛來到天水朝聖祭祖,觀光旅遊。伏羲廟已經成爲全國祭伏伏羲氏的中心點,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