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導遊詞(通用30篇)
莫高窟導遊詞 篇1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鳴沙山東麓。洞窟始鑿於公元4世紀,至14世紀結束,前後延續約一千年。莫高窟是一座燦爛輝煌的建築,是繪畫和雕塑之宮,是中國現在石窟中規模最大、內容最多的石窟。
莫高窟導遊詞 篇2
遊客們,洞窟數目達到492個,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釐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爲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麼,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遊時的參觀重點。
遊客們,你們知道嗎?莫高窟始建於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各黨路過此地,忽然見到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認爲這就是佛家的聖地,遂四處募捐,開掘了第一個石窟。消息傳開後,商旅紛紛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這樣一直延續到元代,經歷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受最重點的文物保護。
莫高窟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請大家保護好環境,莫高窟在敦煌的東南方向,距市區二十五公里,乘車需要三十分鐘。現在,我把莫高窟的情況做一簡介。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的龍門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都被稱爲中國“四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築規模宏大,壁畫多,塑像造型獨特,保存完整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並於一九六一年被國務院列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七年被聯和國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一九九一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以前,有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地說:“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在我們的正前方就是寺區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牌坊”雄偉壯麗、氣勢不凡,枋額上有“石室寶藏”四個蒼勁有力的字,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題寫的。
現在我們進入洞窟,要仔細看的話,一箇月時間都看不完,這裏開放洞窟有60多箇,就是走馬觀花地看也得兩三天。
壁花藝術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它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國曆史上各民族、各階層勞動生活,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
現在的莫高窟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在日益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莫高窟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聞名天下的莫高窟。莫高窟地處敦煌,它和鳴沙山、月牙泉一樣是敦煌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是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29處景觀之一的文化遺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鳴沙山東麓。洞窟始鑿於公元4世紀,至14世紀結束,前後延續約一千年。莫高窟是一座燦爛輝煌的建築,是繪畫和雕塑之宮,是中國現在石窟中規模最大、內容最多的石窟。
遊客們,現在所在的地點是莫高窟的大門,在我們眼前有二座雙塔,背後整面山體都是一層層藏洞,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座高樓,一屋屋、一間間。洞裏藏有許多寶藏、經卷、文書等。最多最醒目的是壁畫,特別突出的是飛天壁畫形象。
各位遊客,你們有沒有發現壁畫大多是殘缺不全的,那是因爲一百多年前曾經遭到過幾次劫難,被外國人盜走許多珍藏,現在給人們留下許多的遺憾。我在這裏也要呼籲大家都來保護好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好我們的民族文化。
各位遊客,因時間關係,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爲止了。希望大家不虛此行,通過這次參觀遊覽,對莫高窟文化有更多的瞭解。想要更深地瞭解莫高窟,歡迎你們下一次再來。
莫高窟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遊”的導遊,我姓肖,大家叫我肖導好了。今天,我就帶大家遊覽具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築、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係、中外交往等情況。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現在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這個洞窟位於系統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爲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箇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祕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於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錄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爲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908 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於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餘卷。直到清政府纔將被劫餘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後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 “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那麼藏經洞是什麼時候、爲何密封的呢?一說是:十一世紀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時爲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棄的神聖經典存放;再一說是:爲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壞而藏。後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紀初發現這個洞窟爲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下面我帶大家去參觀328窟,這個洞窟的精彩所在爲塑像,在進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圓塑、浮塑、影塑等幾種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頭搭架,上面纏上麥稈、穀草、蘆葦、麻絲等,然後用特製的粘塗塑,整形雕刻,最後上彩繪畫的。塑像主要有四大類:(1)佛像,包括釋迦、彌勒、藥師、阿彌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薩像,包括觀音、文殊、普賢及供養菩薩等;(3)弟子像,包括迦葉、阿難;(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羅漢等,另外還有一些鬼神、神獸等動物塑像。由於製作年代不同,風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吳帶當風”等風格,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藝術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維。
塑像是石窟的主體,多爲1佛2菩薩的組合,前期的粗壯而逐漸演變到後期的清瘦。隋、唐以來出現了一鋪七身或九身的羣像,也出現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 158窟的兩身長16米多的涅槃像
時光飛逝,我的講解完畢了。下面請大家自由活動。在活動之前,我還是那句老話:請大家保護環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僅是遊覽名勝地 ,還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好,12點到這裏來集合。我們到旅館去喫中午飯。
莫高窟導遊詞 篇6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於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鳴沙山的懸崖上,石窟南北長一千六百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五十米,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餘米,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飛天塑像四千餘身,莫高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省雲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爲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於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結束,期間經過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爲集各時期世界上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導遊詞 篇7
遊客們,現在所在的地點是莫高窟的大門,在我們眼前有二座雙塔,背後整面山體都是一層層藏洞,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座高樓,一屋屋、一間間。洞裏藏有許多寶藏、經卷、文書等。最多最醒目的是壁畫,特別突出的是飛天壁畫形象。
各位遊客,你們有沒有發現壁畫大多是殘缺不全的,那是因爲一百多年前曾經遭到過幾次劫難,被外國人盜走許多珍藏,現在給人們留下許多的遺憾。我在這裏也要呼籲大家都來保護好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好我們的民族文化。
各位遊客,因時間關係,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爲止了。希望大家不虛此行,通過這次參觀遊覽,對莫高窟文化有更多的瞭解。想要更深地瞭解莫高窟,歡迎你們下一次再來。
莫高窟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遊員李歡,現在就由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遊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時刻並稱爲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築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爲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爲"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字在這裏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爲這裏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
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於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
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裏"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裏"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莫高窟導遊詞 篇9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爲主、塑像爲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遊”的導遊,我姓陳,大家叫我陳導好了。今天,我就帶大家遊覽具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築、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係、中外交往的莫高窟。
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莫高窟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莫高窟遊玩。我是這裏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龍。
莫高窟位於敦煌的東南部,始建於前秦,修建在絲綢之路上。當時絲綢之路很難走,而沙漠絲綢之路就更難走了。沙漠中的太陽毒辣辣的,稍不留神就會中暑,甚至死亡;流沙藏在普通沙子裏,一踩就會陷進去,人就很可能會死;沙塵暴很容易讓人迷路,甚至讓人窒息死亡。所以沒有人想走這條絲綢之路。朝廷爲了鼓舞人們走這條絲綢之路,就修建了莫高窟。
莫高窟是人們搭架子,爬到上面,用錘子和釘子建造的。莫高窟規模巨大,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的佛好像比玉皇大帝的勢力還要大一些。大家看,這就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有36米高,比10個姚明還要高。他盤腿坐着,左手輕搭在膝蓋上,右手豎在嘴前,好像在唸經“南無阿彌陀佛”,保佑人們完成使命。他的眼睛注視前方,很緊張。他全身上下沒有一點顏色,卻擋不住他的聖潔光輝。他的衣服緊緊貼着身體,把頭髮紮成了一箇坨在頭頂上,像一箇網球。人們看着聖潔的佛,都跪在面前拜佛。佛看着黃沙,心裏想:那些走絲綢之路的人有沒有平安回來?這裏還有很多佛跟他一樣,在盼着人們平安歸來。
這就是充滿佛性的莫高窟,祝你們旅遊開心!
謝謝大家!
莫高窟導遊詞 篇12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鬆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爲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爲木骨泥塑。塑像都爲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羣像等多種組合,羣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莫高窟導遊詞 篇13
你們看,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箇洞窟:西千佛洞,你們猜這個洞有多長嗎?一定不知道吧,其實這個洞有2.5公里長呢!這些泥巴彩塑在這個洞裏有34個呢,但是整個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個呢!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蹟、經變、神怪、供養和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畫作。好了,說了那麼多,我們就去參觀下一個景觀吧!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箇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於崖窟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莫高窟導遊詞 篇14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紹:莫高窟的千佛洞。他被譽爲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05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千佛洞的巖壁上雕刻着成千上萬的小佛像,每個小佛像雖然只有一寸多高,但頭和身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好了,到下一個景點。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箇九層的遮掩,也叫“北大像”,高36米,是世界第三大佛哦!
莫高窟導遊詞 篇15
遊客們,洞窟數目達到492個,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釐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爲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麼,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遊時的參觀重點。
莫高窟導遊詞 篇16
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鳴沙山的懸崖上,石窟南北長一千六百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五十米,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餘米,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飛天塑像四千餘身,莫高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省雲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爲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導遊詞 篇17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但是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爲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它修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這幾個朝代都修建過。說完了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莫高窟導遊詞 篇18
大家好,我叫朱佳銳,我很高興來爲大家做導遊。現在,請大家拿好貴重的物品,我們就來參觀一下我們要去的景點吧!
請看,這裏是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遊客朋友們,請仔細觀察,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系統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個朝代的藝術風格,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的智慧和才幹。
敦煌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如今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建有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洞窟,既保護了洞內的文物,又豐富了參觀內容。
我很高興爲大家做導遊,希望大家永遠記住敦煌莫高窟這個全世界人民的財富,祝你們旅途愉快,再見!
莫高窟導遊詞 篇19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在旁邊裝飾,還長得又高又密,兩旁栽了粗壯的大樹,便也成了這裏一道風景,從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綠樹之間,多漂亮呀!
好了,各位遊客,遊覽現在開始,莫高窟確實很美麗,祝願大家旅行快樂、心情愉快。
莫高窟導遊詞 篇20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導。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敦煌莫高窟,現在,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於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鳴沙山的懸崖上,石窟南北長一千六百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五十米,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餘米,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飛天塑像四千餘身,莫高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省雲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爲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於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結束,期間經過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爲集各時期世界上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在旁邊裝飾,還長得又高又密,兩旁栽了粗壯的大樹,便也成了這裏一道風景,從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綠樹之間,多漂亮呀!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欣賞到的風景。現在我的遊覽開始,最後說一句:莫高窟確實很美麗,我祝願大家旅行快樂、心情愉快。
莫高窟導遊詞 篇21
我愛敦煌莫高窟我愛敦煌莫高窟我的心曾乘着風啊自由穿行夢想裏我沉默地祈禱啊感受着你的光芒此刻這一番的寧靜是因爲你在心裏那些煩惱來自有時候的遲疑我曾經寂寞漂泊在這茫茫人海里如此嚮往的你卻一直在這裏……每當我聽到這美妙的旋律時,我的心都會微微一震,便總會想起那令我神往的敦煌莫高窟。——題記從小時候牙牙學語的歌謠中,我就聽了很多有關敦煌莫高窟的故事,長大一些後,又從大人們的口中聽說了更多有關莫高窟的故事。
莫高窟對於我來說,便成了個極富魅力色彩的地方,我一直都渴望自己能親自去看一看。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共有735個洞窟,洞窟全部被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綿延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蔚爲壯觀。大約在一千六百年前的公元336年,有一位名爲樂尊的出家人,他一路虔誠地向西行駛,當他行至鳴沙山時,只見前方出現金光萬道,那金光中彷彿有萬尊佛靜靜地坐着,注視着大地上的千變萬化,樂尊認定那就是佛顯聖,於是便決定停止向西的腳步,把此處當作聖地,滿懷虔誠地僱人在斷崖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莫高窟的歷史便從此開始。
莫高窟發展至今,早已成爲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爲主、塑像爲輔的大型石窟寺院。尤其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衝雲霄;有的從空中應一代又一代、俯衝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箇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還有許多壁畫,展現出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宗教信仰。也因此,莫高窟被稱之爲“一座千年的藝術長廊”。
其實莫高窟的文化魅力,不僅僅體現在壁畫上,還體現在它那獨一無二的彩塑和建築上。 彩塑爲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那獨具匠心的雕刻,把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彷彿活了一般,如夢如幻,有時會讓人產生來到極樂世界一般的錯覺。而它的建築藝術更是舉世無雙。內部設有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形制,還有一些佛塔。從早期石窟所保留下來的中心塔柱式這一外來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在接受外來藝術的同時,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爲我國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現存古建築的傑作,爲現代許多建築所用。古人開鑿它的方式更讓我們敬佩,先開鑿一條甬道,把沙排出來,再繼續開鑿,這樣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使其更爲牢固,真是一舉兩得,不得不讓人佩服。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今天,莫高窟都是人們的精神家園,無數祈求平安幸福的人都踏上這條道路,他們在沙漠,戈壁中穿行着,喫苦受累,風塵僕僕,一心只爲能夠到達他們眼中的聖地——莫高窟。他們到達莫高窟後,便在莫高窟的斷崖上開鑿洞窟,來完成自己心靈上的慰藉,並希望自己能夠舍賤從良,得到主的寬恕,從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於是,先前崖壁上的星星點點,逐漸連成了一大片。
每當夜色降臨時,莫高窟,彷彿就像一艘點滿燈盞的巨輪,載着那些虔誠禱告的人們和那些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的神佛,駛向那西方的極樂世界。人們認爲在那美好奢華的極樂世界中,沒有痛苦,可以享受到無窮的幸福,就象敦煌莫高窟125窟中的西方淨土經變畫中的景象一樣,那兒的東西全部是用金子打造的,顯得無比浮華。歷史的莫高窟,曾如煙花般綻放;今日的莫高窟,儼然一箇千歲老人,在默默的訴說着她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千百年來,她用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古中國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亞文明,融合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音韻,吸引了無數的人們來參觀她、讚賞她,併爲之而動容和陶醉。儘管莫高窟曾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朝代的更替,滅佛的蕭條,但因一代又一代人的修建才留從至今,從而成爲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我想我是愛着莫高窟的。
我愛莫高窟,不僅僅愛着她雄偉的氣勢,也愛着她那些飽經滄桑的美,更愛着一代一代勞動人民爲她灑下的血和汗。20xx年的國慶節,我和媽媽本來準備去莫高窟的,可最後卻因一些其他的原因沒有去成,爲此我失落了很久,也成了我的遺憾。我想下次如果有機會,不管怎麼樣,我都一定要去看看,去親身感受歷史留給我們的那些滄桑和偉大。有天晚上,我做了一箇夢,夢見我已經站在了莫高窟的面前,並且會像那些美麗的“飛天”一樣,飛行在莫高窟的上空,穿行在歷史的長廊中。在高高的上空,我彷彿看見千年之後的莫高窟,依然屹立在那裏,伴隨着鳴沙山依然呼嘯而過的山風,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在悠悠大漠中,顯得更加耀眼、迷人!
莫高窟導遊詞 篇22
大家好!我是來自“絕不一般”旅行社的導遊,我姓袁,大家可以叫我小袁或者袁導。今天,我們要參觀的莫高窟景區,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雲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並稱爲中國四大石窟。在參觀時,要做到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注意安全。大家還要注意,因爲洞窟中的壁畫年代久遠,請不要觸摸,也不要用強光照射。謝謝配合!
我們現在來到了景區大門口。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一箇僧人經過此地,發現金光閃閃,如現萬佛,於是便開鑿國第一個洞窟。日後又有很多法師鑿窟修禪。原名“漠高窟”,沙漠的“漠”,意爲沙漠的高處,因“漠”與“莫”發音相同,因而現在叫“莫高窟”。
請大家抬頭看,整個崖壁上都是整齊排列的洞窟,一箇緊挨着另一箇,像蜂巢一樣。這些洞窟的開鑿先後共經歷了十個朝代,才形成了大家目前看到的規模。到元朝以後,這裏就禁止開窟了。後來這裏還成爲遊牧地區,慢慢地衰落了。又經過了幾百年,敦煌的經濟又開始恢復,莫高窟也重新被人們注意。不久之後就發生了震驚全國的藏經洞事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在清掃時發現了藏經洞,裏面有五萬餘件珍貴的文物。但清政府腐敗無能,文物都被西方探險家以不正當的手段搶走了,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遊客朋友們跟緊了,我們要進洞窟了。因爲洞窟中的壁畫年代久遠,顏料與空氣長時間接觸容易氧化褪色,所以爲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景區每天會選擇不同的石窟向遊客開放。
這裏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243號窟。洞內比較暗,請大家小心腳下,跟着我的手電筒光向正前方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北魏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他身穿印度式樣的袈裟,頭扎扁圓形髮髻,可見我們北魏時期的佛教深受印度佛教的影響。不同時期的洞窟,裏面的塑像和壁畫風格都有所不同,這和不同時期的人們的審美和當時的文化有關。現在大家可以左右看看,牆上畫有很多飛天的壁畫。她們穿着飄逸的長裙,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彈奏美妙的樂器,有的手捧美麗的鮮花……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壁畫不是特別完整,東少一塊,西缺一片。這都是被當時西方的“探險家們”用化學膠水粘走的,現在很多都流失海外。
今天的莫高窟之旅到這裏就結束了。歡迎你們有機會再來莫高窟旅遊,欣賞不同的洞窟。再見,祝你們旅途愉快!
莫高窟導遊詞 篇23
各位朋友:
你們好。現在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雲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築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說,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雲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爲“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爲“牆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項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裏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爲這裏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爲“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於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裏”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裏“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由於敦煌自漢魏以來,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聚集雜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匯、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東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爲自己的家廟來供養佛和菩薩;來往於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爲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後進入天國的投資。於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湧現。
大家看前邊有綠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峯,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每個洞窟裏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箇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現存的洞窟中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餘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畫約50平方米。
這些壁畫、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上下延續千年的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築、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係、中外交往等情況。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現在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這個洞窟位於系統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爲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箇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祕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於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無能加之王圓錄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1905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爲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於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餘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纔將被劫餘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後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那麼藏經洞是什麼時候、爲何密封的呢?一說是:十一世紀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時爲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棄的'神聖經典存放;再一說是:爲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壞而藏。後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紀初發現這個洞窟爲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下面我帶大家去參觀328窟,這個洞窟的精彩所在爲塑像,在進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圓塑、浮塑、影塑等幾種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頭搭架,上面纏上麥稈、穀草、蘆葦、麻絲等,然後用特製的粘塗塑,整形雕刻,最後上彩繪畫的。
塑像主要有四大類:(1)佛像,包括釋迦、彌勒、藥師、阿彌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薩像,包括觀音、文殊、普賢及供養菩薩等;(3)弟子像,包括迦葉、阿難;(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羅漢等,另外還有一些鬼神、神獸等動物塑像。由於製作年代不同,風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吳帶當風”等風格,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藝術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維。
塑像是石窟的主體,多爲1佛2菩薩的組合,前期的粗壯而逐漸演變到後期的清瘦。隋、唐以來出現了一鋪七身或九身的羣像,也出現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兩身長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時期的作品,其藝術風格也趨向雍容華麗,特別是唐代的許多優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給人的印象就像真實的生命體。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時期的代表洞窟,建築形式爲覆鬥頂方形禪窟,內有西魏大統四、五年,造像題記,是莫高窟最早的一箇有記年的洞窟。
南壁禪窟上面繪有《五百強盜在佛因緣》故事,講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爲盜國王派軍隊捕獲,挖去雙眼,放逐山林,他們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喚佛的名號,佛聽到後,大發慈悲,用神通力使他們恢復光明,並現身說法,終於使五百強盜皈依佛門。畫面非常寫實,每個環節都作出細緻的描繪,這則故事對今人同樣教育意義,只要迷途知返,懸崖勒馬,還爲時不晚。
220窟是初唐開鑿的洞窟。這個洞窟南北兩壁面,原來被宋代的壁畫覆蓋,1948年已殘損的千佛畫被剝掉後,下面露出了初唐時代的壁畫,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鮮麗,保存狀態極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繪畫的“阿彌陀淨土變”,中間是欄杆環圍的寶池,沙羅雙樹下的蓮花臺上坐着阿彌陀佛,以脅侍菩薩爲中心,諸菩薩、飛天、伎樂天等衆聖雲集,場面非常壯觀。寶池前有紅、綠、黑、白顏色的瓷磚鋪設的平臺,正面舞臺上樂師們在演奏各種樂器,平臺中央有兩個舞姬,在圓形的地毯上踏着音樂節奏立着腳尖跳舞,羽衣飄動,激烈歡快。英建築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
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築。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爲主。所謂中心塔柱式既開鑿時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上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伏頭號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牆壁上開較大的佛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爲覆鬥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後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壇,佛壇上麪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
除此以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磐窟。從洞窟建築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進,融化、成爲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着宋代木結構窟檐五座,以及散佈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築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築史。
莫高窟導遊詞 篇24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佈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範例之一。
請大家隨我繼續參觀古陽洞。古陽洞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羣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徵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後北魏後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爲清秀、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莫高窟導遊詞 篇25
各位朋友,你們好。
現在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雲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築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說,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雲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爲“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爲“牆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項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裏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爲這裏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爲“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於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裏”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裏“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由於敦煌自漢魏以來,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聚集雜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匯、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東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爲自己的家廟來供養佛和菩薩;來往於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爲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後進入天國的投資。於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湧現。
大家看前邊有綠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峯,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每個洞窟裏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箇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現存的洞窟中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餘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畫約50平方米。這些壁畫、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上下延續千年的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築、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係、中外交往等情況。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現在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這個洞窟位於系統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爲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箇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祕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於重見天日了,但是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1905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爲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於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餘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纔將被劫餘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後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那麼藏經洞是什麼時候、爲何密封的呢?一說是:十一世紀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時爲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棄的神聖經典存放;後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紀初發現這個洞窟爲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莫高窟導遊詞 篇26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I'm yourguide. Let's call me Lao Zhou. The four major grottoes are: Longmen Grottoes,Yungang Grottoes, Maijishan grottoes and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The largest ofthem is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Next, follow me to Dunhuang MogaoGrottoe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he thousand Buddha cave in MogaoGrottoes. He is known as the most valuable cultural discovery of the 20thcentury. Located in Dunhuang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corridor, the OrientalLouvre is famous for its exquisite murals and statues. At present, there are 735caves, 405 square meters of murals and 2415 clay colored sculptures. It is thelargest and most abundant Buddhist holy land in the world.
All kinds of grottoes are of different sizes. Thousands of small Buddhastatues are carved on the cliff of thousand Buddha cave. Although each smallBuddha statue is only one inch high, its head and body are carved vividly. OK,to the next attraction.
You see, this thing is a nine layer cover, also known as "Beida statue". Itis 36 meters high and is the third largest Buddha in the world. The MogaoGrottoes is a treasure chest.
Well, that's the end of the tour.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next time!
莫高窟導遊詞 篇27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就叫我老周吧。四大石窟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其中最大的,可就是敦煌莫高窟了。接下來,就跟着我一起去敦煌莫高窟看看吧!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紹:莫高窟的千佛洞。他被譽爲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05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千佛洞的巖壁上雕刻着成千上萬的小佛像,每個小佛像雖然只有一寸多高,但頭和身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好了,到下一個景點。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箇九層的遮掩,也叫“北大像”,高36米,是世界第三大佛哦!
莫高窟是一箇百寶箱。
好了,遊覽到此結束。歡迎下次再來!
莫高窟導遊詞 篇28
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於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裏”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裏“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故事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關於莫高窟的創建由來啊,有這樣一箇故事。有一箇叫樂樽的和尚雲遊到鳴沙山下,這時正值黃昏,太陽就要沉落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之中了,他又飢又餓,茫然四顧,在向東方遠望時,忽然看見三危山高聳的峯頂在夕陽的映照之下,金光閃閃,好似有千佛在其中顯現。和尚一下子被這奇妙的景象驚呆了,歡喜萬分,立即頂禮膜拜,並許下了造窟的誓願。他隨即化緣,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向了四面八方,於是就有許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後來又有一箇叫法良的禪師,在樂樽開鑿的洞窟旁邊又開鑿了一窟。但是時至今日,人們已經無法弄清最早開鑿的究竟是哪兩個洞窟了,因爲到唐代時候,這裏開鑿的洞窟已經有一千多箇了。也難怪人們會把莫高窟成爲“千佛洞”。
概況
莫高窟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壁畫45000平方米,塑像2400餘身,現存洞窟491個,理所應當的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築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壁畫
說到莫高窟,不得不說的是她的壁畫。莫高窟壁畫就像一座巨大的美術陳列館,向人們講述着神祕高深的宗教藝術。壁畫內容主要有尊像畫(佛、菩薩、天王像等)、宣揚西方極樂世界的經變畫、佛經故事畫、佛教史蹟華等等。壁畫有的反映生產生活社會生活,有的反映衣冠服飾建築造型,有的反映音樂舞蹈雜技各種藝術,總之就是人間百態盡在其中。也爲我們瞭解古代人打開了一扇窗口。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雲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爲“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爲“牆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飛天
飛天是莫高窟的另一箇精華。在莫高窟的衆多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飛天,是佛教中乾達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達婆是天歌神,在佛國裏散發香氣,爲佛獻花供室;緊那羅是天樂神,在佛國裏奏樂歌舞。他倆原是古印度神話裏的一對夫妻,後被佛教吸收爲天龍八部的衆神之一,就職能不分合爲一體變成飛天了。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徵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那靠什麼飛呢?是藉助雲彩,憑藉飄曳的衣裙和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可謂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婀娜多姿,曲線優美。難怪有人會說,中國女人對S型完美曲線的狂熱追求是源自這裏呢!
莫高窟導遊詞 篇29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遊的導遊,我姓陳,你們就叫我陳導吧!你們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門,想知道莫高窟是什麼樣的嗎?聽我慢慢道來。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部,距城約25公里,洞若觀火窟開在鳴沙山東的斷崖上。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
遊客們,洞窟數目達到492個,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釐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爲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麼,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遊時的參觀重點。
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受最重點的文物保護。
好了,現在我介紹到這兒,請大家漫步欣賞。不能亂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畫上亂塗亂畫,要保護文物。
謝謝!
莫高窟導遊詞 篇30
各位遊客,你們好!
我是你們這次參觀的導遊,我姓徐,大家也可以叫我徐導,大家本次的參觀由我爲大家講解。
現在我們所在的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西大約25公里處,爲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國家的重點保護單位,也是全世界洞窟藝術的瑰寶!莫高窟開始建造於公元339年,後面的幾個朝代也繼續建造,最後完成的壁畫面積近45000平方米,飛天約2400尊,佛像約4000座,分佈於492個石窟中。
遊客們,你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第292窟的飛天壁畫!飛天是中國古代佛教中的八大護法之一,形象接近於着盛裝的美女,這些在空中飛舞的飛天神態各異,輕盈靈動,手上拿着佛教中的傳說的寶器:蓮花、笛子、硨磲、鮮花…….。在你們的左手邊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佛像身上雕刻的線條清晰,顏色絢麗,體現着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
現在各位遊客們注意了,你們來到了著名的第17號石窟,這裏的飛天和佛像相比於其它洞窟不僅數量多,而且雕刻的特別精緻。比如這座佛像,雙腿盤坐於蓮花座上,雙手捏了一箇手勢放在膝蓋上,手心朝天,雙眼細咪,神態安詳,彷彿若有所思;另外那個佛像則是一副滿臉不高興的樣子,真是好笑;另外天空中的飛天衣帶飄飄,灑落的花瓣就像是爲人間送上的`祝福。
但是近幾年莫高窟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破壞,文物、壁畫被盜,還有些則是因爲保護不夠被自然損壞,爲了保護這個全世界洞窟藝術的瑰寶,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的行動入手,做到以下幾點:
1. 不隨便拍照,文明遊覽。
2. 不亂塗亂畫,不亂扔垃圾。
3. 不要隨意摸文物。
4. 不大聲喧譁,保持安靜。
5. 看見不良行爲及時阻止,看見垃圾隨手撿。
讓我們大家都出一份力,來保護我們的莫高窟吧!
各位遊客,今天帶大家的旅遊參觀到此爲止,歡迎大家以後再來,謝謝。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