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青海景點導遊詞(精選3篇)
經典青海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北湟水之濱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又名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風景名勝靈官殿來到山腳,首先看到的是靈官殿。靈官殿修建於明洪武年間,因戰火毀燒,重修於1920_年。原有山門,東西兩邊有廂房,房中間有橫匾上書“靈官殿”三個大字,清宣統二年(1920_年)西寧各界捐資將靈官殿整修一新。殿內,供奉着護法王靈官。靈官赤面三眼,手執金鞭。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王母大殿 靈官殿後,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個土觀樓的主殿,也是平常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20_年大殿失火王母大殿[2],現在看到的是20_年重建的。據說,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青海,而這裏是西王母顯靈聖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禪寺現爲青海省內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衆多的海內外華人前來遊覽觀光,也會不時在這裏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還會張燈結綵,屆時,數萬人雲集於此,更是熱鬧非凡。
王母大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王母,上層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城隍殿王母大殿西邊是財神殿,東邊是城隍殿。財神殿供奉着比干、關聖、趙公明三大財神,城隍殿則供奉着本省城隍殿[2]城隍、東漢時期的西寧護羌校尉鄧訓。據載,鄧訓生於40年,卒於92年,字平叔,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子。鄧訓任護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愛戴。羌人“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寧壽塔土樓山頂峯,有座寧壽塔,該塔爲六面形五層翹角塔,塔中實心,青磚砌成。一寧壽塔[2]說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開國功臣、駐西寧長興侯耿炳文所建,一說是清代所建。
據說,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羣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頂,可遠眺羣山之巍峨,可攬西寧全城之風貌。從土樓山下來,經供奉三教堂、迎仙橋、百花亭,可到萬聖殿。萬聖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鬥姥、驪山老母、觀音老母。萬聖殿左邊,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孃的玄女宮,玄女宮東西兩側,則分別是會仙閣、聚仙閣。穿過玄女宮坊,跨過山腳的引水渠,就從道家叢林回到塵世。最佳旅遊時間北禪寺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最佳旅遊時間爲夏季。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北山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爲“永興寺”纔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
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峯高三百餘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隻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隻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箇雅號叫“鳳翼山”。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的一大名勝古蹟。由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遊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經典青海景點導遊詞2
北禪寺位於西寧市湟水北岸土樓山腰,俗稱“北山寺”,又名土樓觀,其建築風格和文化建築被稱爲“絲綢之路”南道的一顆明珠。北山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西寧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佈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北山寺已經修葺,爲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築。位於北山頂峯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檐磚塔,爲北山寺的組成部分。
北禪寺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築,初建於北魏明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個建築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紅砂岩天然斷層由西向東依次而建,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立,結構奇巧,寺院錯落有序,蔚爲奇觀。
北禪寺歷史悠久,寺內留存有魏晉時期的藻井圖案及佛教藝術壁畫,塑立各種佛尊神像。
北禪寺的古蹟很多,有聖母殿、呂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無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內曲經通幽,冷風襲身。這些洞由棧橋曲廊連接,虛實相望,獨具匠心,是一種罕見的建築藝術。
北禪寺內有棧道、小橋、遊廊連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遠遠望去,似一座長廊懸空在半山腰中,頗有山西懸空寺的風格。現在九窟十八洞內還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畫,被譽爲“絲稠之路”南線古代文化的一顆明珠。從北禪寺鳥瞰西寧市全景,別有一番情趣。土樓山天然大佛在北禪寺側旁,這座天然大佛高約百米,由紅白岩石相間構成,經過風化,山峯似被大自然“雕塑”成爲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經典青海景點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大美青海,歡樂夏都——西寧市。我是你們接下來的西寧兩日遊中的導遊___,你們可以叫我小__。
翻開世界地圖,在亞歐大陸的中南部,一塊棕褐色彩的高地尤爲引人注目,那就是高亢海拔,遼闊面積,年輕歷史和獨特位置與一體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相信每一位中國人對此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青藏高原的門戶—西寧,卻都不甚瞭解吧!中國漢字講究同音異形,琪的同性異形字之一就是神奇,奇特的“奇”,那今天呢,我就用五個“奇”,帶您走入歡樂夏都–西寧。西寧第一奇就奇在“氣候奇特複雜”
西寧是青海省省會,寓意“西。陲安寧”,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門戶,“右通海藏,左引甘涼”,雖然是平地昇天的第一步,但它的海拔已經達到2250米,比東嶽泰山頂峯還高出600多米。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爲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18.9攝氏度。也正是由於高海拔,西寧夏季日平均氣溫只有15–17度左右,素有“西寧無夏日”之稱,相對於內地火爐般的盛夏,這裏的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爲此,西寧市特意打出“中國夏都”品牌。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西寧的夏日更加迷人“夏都”的旅遊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旅遊者更是絡繹不絕。
此外,由於西寧西北部有祁連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氣很難入侵,一月平均氣溫約-10度,加之,暖氣普及率相當高,使得滴水成冰的日子也成了暖冬。用“夏無炎暑,冬無酷寒,陽光燦爛,碧空如洗”來形容西寧的氣候在合適不過了。西寧的氣候不僅奇特,而且複雜。其實,西寧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高寒缺氧,人煙稀少,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它確實有亙古連綿的冰山雪峯,但它也有蔥蔥郁郁的森林,深切低下的炎熱河谷和溫泉,加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絢麗多次的民俗風情,使得西寧成爲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果說西寧第一期歸功於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西寧第二奇就非人類奇蹟莫屬。
由於自然,歷史,區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面積雖佔全國總面積的25%,然而人口卻僅佔全國總人口的1%,青藏高原因此也一度被世界認爲是“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素有“中國最安靜城市”之稱的西寧市卻最先打破緘默,成爲青藏高原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箇人口破百萬的城市。西寧作爲古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樞紐,商業交往頻繁,古羌人在此遊牧生息的同時吸收了漢族先進生產技術,開始定居農耕,並逐漸形成了以日月山爲界的青海東部農業區,加之,較青藏高原腹地更爲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使得西寧市人口密度居整個青藏高原之首,20__末西寧市7665平方千米的土地卻擁有222.87萬人口,被聯合國稱爲“世界屋脊上的奇蹟”,在這222.87萬人口中,西寧將“和諧,包容,多元”演繹的淋漓盡致,這裏聚居的漢,藏,回,蒙,撒拉,滿,土等37個少數民族和諧共生,這裏被世代信奉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交匯繁榮,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象。初到西寧,給人的印象是新興城市,其實不然,他是青藏高原上最最古老的城市,有着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西平亭”,是漢後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西海的鎖鑰,青藏高原通往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歷史上的西寧是一箇人口和民族不斷變遷的地區,而今日的西寧仍然是一箇典型的移民城市,漫步西寧街頭,每一箇異鄉客都能聽到熟悉的鄉音,這裏接納了無數的移民者和五湖四海的創業者,20__年末,移民人口達到100多萬之多,這別樣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的風情,在其他省份並不多見。
經典青海景點導遊詞 篇3
青海湖位於青海省,距西寧市151公里處,又叫151基地,也是三江源的源頭,是一箇既遙遠又美麗的地方。
大家來看!我們已經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青海湖畔,青海湖湖天一色,一望無際,太陽照在湖面上,湖面上就波光粼粼,晶瑩剔透,一艘艘快艇飛快地滑過湖面,遠處的雪山,白雲清晰的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快看!那可愛的小湟魚正在活蹦亂跳地嬉戲呢!湟魚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裏產的冰魚較爲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們在冰面鑽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相傳啊,古時候大海里的老龍王有四個兒子,爲了讓兒子們學好治海的本領,他把還分封給兒子們管理。東海分給大兒子,南海分給二兒子,北海分給三兒子,小兒子呢?老龍王沒有分給他,只是對他說:“我的海都分完了,你要是勇敢的龍的子孫,就自己造一箇海吧!”聽了父親的話,小兒子架起雲頭,到處尋找造海的地方。他先是沿着東海飛,看見那裏已經有兩個湖:洪澤湖和太湖,於是他又往內地飛,又看見了兩個大湖:鄱陽湖和洞庭湖,他飛來飛去找不到一處造海的地方,只得又飛回老龍王身邊。老龍王勸他往遠處飛,小兒子也不甘心就這樣半途而廢,於是,他又飛呀飛,最後飛到了大西北這塊廣闊的土地。他來到這裏,大顯神通,彙集了108條河水,造出了一箇西海來。因爲這個海是和東、南、北各海相抗衡的,所以面積非常大。這個海就是現今的青海湖!
“噢!原來是這樣啊!”大家都開始竊竊私語。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的青海湖一日遊就快結束了,大家玩兒的開心嗎?我想是一定的啦!明天,還有更美的風景在等着我們。希望各位養精蓄銳,我們明天再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