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色景點導遊詞(精選3篇)

青海特色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北湟水之濱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又名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風景名勝靈官殿來到山腳,首先看到的是靈官殿。靈官殿修建於明洪武年間,因戰火毀燒,重修於1920_年。原有山門,東西兩邊有廂房,房中間有橫匾上書“靈官殿”三個大字,清宣統二年(1920_年)西寧各界捐資將靈官殿整修一新。殿內,供奉着護法王靈官。靈官赤面三眼,手執金鞭。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王母大殿 靈官殿後,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個土觀樓的主殿,也是平常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20_年大殿失火王母大殿[2],現在看到的是20_年重建的。據說,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青海,而這裏是西王母顯靈聖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禪寺現爲青海省內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衆多的海內外華人前來遊覽觀光,也會不時在這裏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還會張燈結綵,屆時,數萬人雲集於此,更是熱鬧非凡。

  王母大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王母,上層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城隍殿王母大殿西邊是財神殿,東邊是城隍殿。財神殿供奉着比干、關聖、趙公明三大財神,城隍殿則供奉着本省城隍殿[2]城隍、東漢時期的西寧護羌校尉鄧訓。據載,鄧訓生於40年,卒於92年,字平叔,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子。鄧訓任護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愛戴。羌人“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寧壽塔土樓山頂峯,有座寧壽塔,該塔爲六面形五層翹角塔,塔中實心,青磚砌成。一寧壽塔[2]說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開國功臣、駐西寧長興侯耿炳文所建,一說是清代所建。

  據說,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羣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頂,可遠眺羣山之巍峨,可攬西寧全城之風貌。從土樓山下來,經供奉三教堂、迎仙橋、百花亭,可到萬聖殿。萬聖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鬥姥、驪山老母、觀音老母。萬聖殿左邊,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孃的玄女宮,玄女宮東西兩側,則分別是會仙閣、聚仙閣。穿過玄女宮坊,跨過山腳的引水渠,就從道家叢林回到塵世。最佳旅遊時間北禪寺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最佳旅遊時間爲夏季。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北山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爲“永興寺”纔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

  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峯高三百餘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隻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隻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箇雅號叫“鳳翼山”。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的一大名勝古蹟。由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遊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青海特色景點導遊詞 篇2

  日月山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西部牧業區的分水嶺,山的貨色兩側做作人文景觀差別極爲顯明。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是廣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時叫做赤嶺,是北魏和吐谷渾、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頂砂土赤紅而得名。它屬於拉脊山脈西端,北起青海湖東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羣加,連綿數十里。日月山是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也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牧業區的天然分界限。這裏山巒起伏,峯嶺巍峨,氣象嚴寒,雨水充分,水草豐美。山麓兩邊景色大同小異:山麓西邊是廣袤蒼莽,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每年六至玄月,山坡之上綠草如茵,野花殘暴,帳篷點點,風景非常壯觀。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個乳峯,其外形似太陽和月亮。

  日月山,地處要塞,局勢峭拔,策略地位主要。很早以來,它就是祖海內地通往西南邊境的交通要道,也是漢藏人民友好往來,通商商業的紐帶。早在漢代,日月山已成爲我國“絲綢輔道”的一大驛站。唐代時,日月山更是唐蕃舊道的必經之路。

  公元618年,唐朝建破後,與邊境各民族和氣相處,各族領袖紛紜差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後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當中。當時的吐蕃國王松贊干布開明治國,爲引進文明、加深友情、安寧邊疆,在與唐朝樹立友愛關聯後,派祿東贊到長安求婚,得到唐太宗應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養,深得心疼。公主遠嫁,唐太宗籌備了各種日用器皿、珠寶飾物、綾羅綢緞及書籍、藥物、蠶種、谷種等作爲嫁奩,還派樂隊、工匠伴隨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護送公主從長安出發,經咸陽、隴西、臨夏,度過黃河,進入青海,沿湟水西行。過日月山後,先與嫁給吐谷渾王諾曷鉢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壩鄰近的館驛中,舉辦隆重宴會,唐、吐蕃、吐谷渾三方親朋歡聚一堂。之後,公主一行持續南行。松贊於布親身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築館安營,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禮。松贊干布跟文成公主經玉樹進入西藏,4月15日到達今拉薩,受到吐蕃人民盛大歡送。文成公主遠赴西藏聯姻,沿途留下了良多美妙的傳說和史蹟,千古傳播,至今藏族國民依然稱公主爲“阿姐甲莎”,意思是漢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馳名,傳說衆多。其中流傳最廣,最爲感人的莫過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相傳,唐太宗爲了漢藏人民世代和好,將本人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了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祿東贊陪伴,從京都長安迤邐西行,來到了日月山。當公主登上山頂,舉目環視時,但見山麓兩邊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是雨打芳草萋萋,一邊是雪壓枯草慘慘;一邊是煙雨飄搖枝新,一邊是玉鱗紛飛草葉枯,甚至連這裏的日月,也不家鄉那樣晶瑩、暖和,不禁心潮起伏,愁思萬縷,潸然淚下。唐太宗據說公主懷鄉思親,不肯西進,爲了替女兒解愁,特地鍛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寶鏡送上此山,說是假如公主想家,翻開寶鏡,能夠從中看到故鄉父母、故里江山。護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意到親人,思故不進,便暗中將日月寶鏡換成了石刻日月鏡。公主拿起鏡子來看,怎麼也看不到長安城裏的父母,認爲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詐騙她。公主潸然淚下,淚水流成了倒淌河,由東向西匯人碧波萬頃的青海湖。一氣之下,將石刻日月鏡拋在一邊,斷然西進。後來人們便把赤嶺改名爲日月山。唐代的開元年間,唐王朝和吐蕃王國還在日月山頂樹立過漢藏和好碑,藏漢兩族以日月山爲界,和睦相處,並把日月山作爲茶馬互市之地。

  日月山固然高不迭崑崙,險不如積石,既無蒼翠的森林,又無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蒼茫。然而,從古到今,很多過往行人都願登上日月山去追尋當年文成公主途經日月山時留下的蹤跡。爲此,人們早先在日月山頂修築了廟宇。惋惜被人損壞。近年,人們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兩座造型雅觀、作風奇特的日亭和月亭,供遊人參觀。

  倒淌河發祥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東流經40多公里後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明澈見底,長年一直。倒淌河因爲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傳說而名揚四海。

  倒淌河鎮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匯處,是西寧通往海西、西藏、玉樹、果洛、海南等的必經之地。鎮內建有留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園,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處所。

  日月山雙亭在日月山口,有爲紀念唐代文成公主進藏聯姻而建的日月二亭。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由長安去拉薩在這裏停留,留下許多歷史佳話和神奇的傳說,給日月山增加了一層神祕顏色。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斷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嶺分界,並立界碑,成爲民族友好的象徵。20世紀80年代中期建築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埡口兩側,建造精緻、光輝。日亭內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進藏紀念碑”,記述了文成公主和親始未及歷史功勞。亭內還繪有壁畫,再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面孔;月亭有可貴的“唐蕃赤嶺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傳佈中原文化,增進西藏文化藝術與出產成績等方面的壁畫。

青海特色景點導遊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青海,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今天小x爲大家介紹青海境內一些著名好玩的景點海心山。

  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爲“奎遜託羅亥”,位於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遊覽勝地。全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0.8公里,面積爲1平方公里,形如螺殼。山頂高出湖面約數10米,海拔約3300米。山體系花崗岩和片麻岩構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麗時,憑高遠眺,只見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爲壯觀。古人曾有詩讚道:“一片綠波浮白雪,無人知是海心山”。

  海心山形成於距今二億年以前的三迭紀,即青藏高原隆起時。關天它,有這樣一箇古老的神話傳說:很早以前,青海湖周圍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上居住着成千上萬的牧民。草原中間有一箇很大的泉井,泉上有一石蓋,泉水因此常流不溢。有一年,兩個道人去西天途中路過此地,一時找不到水喝,師父讓徒弟到泉中取水,臨行前,特別囑咐取了水要蓋好井蓋。徒弟口渴心急,取完水卻忘了蓋井。結果沒等他走到師父跟前,發現身後潮水洶湧,巨浪滔天,而且越漲越高。師父一看情況不好,趕忙抓起附近一座小山扔進水中,纔將泉眼壓住。可是,原來的草原已變成_一片,周圍成千上萬戶人家被大水淹沒一空。後來,人們便把青海湖稱“赤秀潔莫”,意爲“萬戶消失的地方”,而把海心山稱爲“錯寧瑪哈岱哇”,意思是“海心大天神”。

  青海海北川旅遊景點介紹 ·日月山旅遊景點介紹 ·黃河源旅遊景點介紹  海心山地勢較爲平坦,島上怪石嶙峋,沙洲點點,雜草叢生,野花紛披。其有一種花,名叫佛花,色嫣紅,形如罌粟花,葉似薔薇,每年農曆四月開花,香氣襲人。此外,島上還生長大量的野蔥、鶴冠草、?d(Pin)草等優良牧草,每到夏季,島上水草茂盛,景色旖旎,是理想的天然牧場。

  海心山四周環水,遠離塵世,境地幽絕,天然仙境,令人神往。因此,很早以前就有僧人在島上修行。據古籍記載,早在漢代,島上就有廟宇。僧人於冰合時,出海取一年之糧而入居,整年不復出。附近牧民還將馬牛羊等牲畜,在冬季冰合後置於此山,永不宰殺,供神佛之用。傳說,當時有人將良牝馬置此山,至來春牧之,馬皆有孕,所生之駒,號爲龍種,必多駿異,因此稱爲“龍駒”,海心山因此而稱爲“龍駒島”。歷史上有名的帝王王莽、隋煬帝都求過龍種。唐天寶年間,唐代名將哥舒翰夜屠石堡,攻佔西海後,築神威城於“龍駒島”。如今這些歷史的陳跡,早已被風雨所吞沒,島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廟宇、僧舍、嘛呢堆等建築,可供遊人憑弔。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