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西寧的導遊詞(通用3篇)
大美青海西寧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我們來到了青海湖啦。
青海湖位於青海東北部,距省會西寧市151公里,周長360餘公里,面積4635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泊。湖面海拔3195米,含鹽度爲6‰,平均水深19米以上,最深處達30米。湖中有鳥島、海心山、海西山、三塊石和沙島,燦爛的陽光下,環湖盛開的油菜花一片金黃,羊羣像朵朵白雲在綠蔭如毯的草原上漂浮,到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漫遊草原、高山、湖泊、沙丘之間,聽牧女高歌,觀日出日落,使遊人陶醉於大自然的愜意。這裏建有帳房賓館,接待設施完善,下榻之處有篝火晚會,遊人可盡情欣賞到優美的藏族歌舞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無的地方,有兩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島嶼,一東一西,左右對峙,傍依在湖邊。遠遠望去,這兩個島嶼就象一對相依爲命的孿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翹首遙望着遠方。這兩座美麗的小島,就是舉世聞名的鳥島。來源:考試大
鳥島,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它們真實的名字,西邊小島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島;東邊的大島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駝峯,面積原來只有零點一一平方公里,現在隨着湖水下降有所擴大,島頂高出湖面七點六米。島上鳥類數量多,約有八、九萬隻之多。這裏的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的世襲領地。每年春天,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一起來到這裏,在島上各佔一方,築巢壘窩,全島佈滿鳥巢。到了產卵季節,島上的鳥蛋一窩連一窩,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所以,人們又把這裏也稱爲蛋島,平時所說的鳥島也主要是指這裏。
鳥島之所以成爲鳥類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主要是因爲它有着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這裏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環境幽靜,水草茂盛,魚類繁多,是鳥類繁衍生息的天然場所。
美麗的青海湖鳥島,是鳥兒樂園,鳥兒的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觀,近年來,這幽美壯麗的鳥島風光,這奇特的水禽生活,曾吸引過多少遊人前來觀光,
大美青海西寧的導遊詞 篇2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5000多公頃。公園內分佈着坎布拉鄉所轄七個藏族村社,人口1800人。設有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接待處,隸屬尖扎農林水利局管理,工作人員21名。景區內主要景點有:
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獨特,奇峯、高山、洞穴、峭壁爲其主要特徵。山體開頭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聳立,雄偉壯觀。還有一些小尺度的山體造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
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坎布拉風景區雨量充沛,氣候涼爽溼潤。植物資源極爲豐富,植物分屬76科276屬800種之多,森林覆蓋率達28%。其中有青海雲杉、油松、白樺、旱榆、西伯利亞杏及針、闊混交林等喬木27種。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鵑、山生柳、高山繡線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餘種。其中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花卉達80餘種。珍禽異獸有鹿、石羊、錦雉、盤羊、百靈、畫眉、馬雞、布穀鳥等幾十種。
三、濃郁的宗教文化資源。坎布拉地區佛教歷史悠久,被稱爲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復興地。阿瓊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後建在這裏。其中阿瓊南宗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青海唯一的一處僧、密、尼同時存在的宗教法地。
四、古樸的民俗風情。自古以來,坎布拉地區居住着個有濃厚民族習俗的藏族人民,景區內現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羣、拉德等七個蒙古族自然村,他們世代耕作在這裏,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五、國家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李家峽水電站,位於風景區最北端,是青海境內繼龍羊峽水電站之後在黃河上游興建的又一座大型水電工程,壩高175米,總裝機容量爲200萬千瓦,年發電量爲59億千瓦時。
大美青海西寧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大美青海,歡樂夏都——西寧市。我是你們接下來的西寧兩日遊中的導遊___,你們可以叫我小__。
翻開世界地圖,在亞歐大陸的中南部,一塊棕褐色彩的高地尤爲引人注目,那就是高亢海拔,遼闊面積,年輕歷史和獨特位置與一體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相信每一位中國人對此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青藏高原的門戶—西寧,卻都不甚瞭解吧!中國漢字講究同音異形,琪的同性異形字之一就是神奇,奇特的“奇”,那今天呢,我就用五個“奇”,帶您走入歡樂夏都–西寧。西寧第一奇就奇在“氣候奇特複雜”
西寧是青海省省會,寓意“西。陲安寧”,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門戶,“右通海藏,左引甘涼”,雖然是平地昇天的第一步,但它的海拔已經達到2250米,比東嶽泰山頂峯還高出600多米。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爲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18.9攝氏度。也正是由於高海拔,西寧夏季日平均氣溫只有15–17度左右,素有“西寧無夏日”之稱,相對於內地火爐般的盛夏,這裏的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爲此,西寧市特意打出“中國夏都”品牌。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西寧的夏日更加迷人“夏都”的旅遊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旅遊者更是絡繹不絕。
此外,由於西寧西北部有祁連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氣很難入侵,一月平均氣溫約-10度,加之,暖氣普及率相當高,使得滴水成冰的日子也成了暖冬。用“夏無炎暑,冬無酷寒,陽光燦爛,碧空如洗”來形容西寧的氣候在合適不過了。西寧的氣候不僅奇特,而且複雜。其實,西寧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高寒缺氧,人煙稀少,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它確實有亙古連綿的冰山雪峯,但它也有蔥蔥郁郁的森林,深切低下的炎熱河谷和溫泉,加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絢麗多次的民俗風情,使得西寧成爲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果說西寧第一期歸功於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西寧第二奇就非人類奇蹟莫屬。
由於自然,歷史,區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面積雖佔全國總面積的25%,然而人口卻僅佔全國總人口的1%,青藏高原因此也一度被世界認爲是“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素有“中國最安靜城市”之稱的西寧市卻最先打破緘默,成爲青藏高原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箇人口破百萬的城市。西寧作爲古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樞紐,商業交往頻繁,古羌人在此遊牧生息的同時吸收了漢族先進生產技術,開始定居農耕,並逐漸形成了以日月山爲界的青海東部農業區,加之,較青藏高原腹地更爲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使得西寧市人口密度居整個青藏高原之首,20__末西寧市7665平方千米的土地卻擁有222.87萬人口,被聯合國稱爲“世界屋脊上的奇蹟”,在這222.87萬人口中,西寧將“和諧,包容,多元”演繹的淋漓盡致,這裏聚居的漢,藏,回,蒙,撒拉,滿,土等37個少數民族和諧共生,這裏被世代信奉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交匯繁榮,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象。初到西寧,給人的印象是新興城市,其實不然,他是青藏高原上最最古老的城市,有着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西平亭”,是漢後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西海的鎖鑰,青藏高原通往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歷史上的西寧是一箇人口和民族不斷變遷的地區,而今日的西寧仍然是一箇典型的移民城市,漫步西寧街頭,每一箇異鄉客都能聽到熟悉的鄉音,這裏接納了無數的移民者和五湖四海的創業者,20__年末,移民人口達到100多萬之多,這別樣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的風情,在其他省份並不多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