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2篇)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1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

  Helo!我叫小王,我是你們這一次遊覽的導遊。今天,我帶領大家去世界文明舉世矚目的桃花源遊覽。希望大家好好觀賞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名勝古蹟!

  現在盡收眼底的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們世世代代在這塊樂土裏,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有趣的是,這裏許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爲“避秦時亂”,就以朝代爲姓吧。

  他們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設酒殺雞作食”,並“鹹來問訊”。

  沿齊整而古樸的石級下行,首先到達秦人居。

  秦人居爲秦代建築樣式,古窗幽壁,雕樑畫棟,飛檐鬥角,室內陳設極富先秦風味,室外田園桑竹,古意蒼茫。

  [在這裏不妨欣賞一下美妙的楹聯吧:“豁然敞五百奇蹤,祗山上白雲,盡堪怡悅;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黃綺,未免塵囂。

  它是說桃花源突然敞開了神祕境界,像無心出岫的白雲,舒捲自由,可以使人留戀、快樂、消憂解愁;到了這裏,把心中存疑的古今關於桃花源的漁樵仙隱種種說法,都搞清楚了。

  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黃公、綺裏季他們,晚年還出山輔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這兒的避秦人,纔是真正的隱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

  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連,結構精巧,造型奇特。

  遠觀蛇行龍騰,氣勢非凡,古意野趣,淋漓盡致。

  廊內高掛詩詞對聯,兩旁栽植各類花竹,一覽可飽平生之眼福。

  顏延之的“畏榮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淵明高潔的人品。

  遊覽菊圃,就像閱讀了一本有關陶淵明的書。

  穿過圓門,來到碑廊。

  千百年來,遊桃花源者,騷人墨客多覽物興懷,寫景抒情,碑碣傳世頗多,惜爲風雨剝蝕。

  現存唐代詩人杜牧、胡曾、李羣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雖歷經滄桑,尚可摩讀,彌足珍貴。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於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爲八方三門四窗磚石結構。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箇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箇“世外桃源”。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鍾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於真趣。若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盪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着歲月,也吟唱着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羣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遊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遊人的心會像一隻“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雲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臺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着鮮豔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着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過歌臺,小船駛入了窄長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後面竟如此迂徐迴轉,曲徑通幽。——陽朔世外桃源是一箇開放式的景區,它沒有圍牆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後,似乎已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3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 Helo!我叫,我是你們這一次遊覽的導遊。今天,我帶領大家去世界文明舉世矚目的桃花源遊覽。希望大家好好觀賞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名勝古蹟!

  桃花源位於常德市西南部,東晉詩人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使桃花源名揚天下。千百年來,桃花源以其幽靜秀美的獨特風貌,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曾令多少遊人迷戀,陶醉!這裏的景色如此優美。桃花盛開,勃勃生機,寧靜優雅,頓時使人飄飄渺渺、若已成仙。現在我們一起慢慢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當大家沉浸在“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之意境時,自會有一種幽深恬靜之感。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箇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箇“世外桃源”。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鍾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於真趣。若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盪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着歲月,也吟唱着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羣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遊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遊人的心會像一隻“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雲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臺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着鮮豔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着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過歌臺,小船駛入了窄長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後面竟如此迂徐迴轉,曲徑通幽。陽朔世外桃源是一箇開放式的景區,它沒有圍牆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後,似乎已是“山-復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

  過了桃花島,就能體驗原始部落的魅力。但聽前面山坡上警號長鳴,擊鼓聲聲。原來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發現了外來的陌生人,紛紛手執長矛、漁叉衝下山坡來,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這些土著先民都以樹皮羽葉遮身,他們剽悍健壯,皮膚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部落,透過他們,您可以想象中華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聰慧與堅韌。

  越過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佈的村莊緩緩駛回。這是真正的鄉村,青瓦泥牆,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不時可見三三兩兩的村婦在河邊洗衣,她們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韻律。擔桶的農人赤腳穿行在田間,頑皮的兒童嬉鬧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魚的老翁,叼一管菸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雲影中隨波逐流。從原始部落來到眼前的村莊,歷史一下跨越了幾十萬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覺。

  如果有興趣,遊客結束水上游程上岸後,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參觀圖騰柱、風雨橋等別具風格的建築,觀賞、購買少數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然而誠如古語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於大多數性本愛自然的遊人來說,也許一方山水田園已足以慰籍心靈。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箇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箇“世外桃源”。 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鍾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於真趣。若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盪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着歲月,也吟唱着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羣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遊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遊人的心會像一隻“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雲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臺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着鮮豔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着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過歌臺,小船駛入了窄長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後面竟如此迂徐迴轉,曲徑通幽。——陽朔世外桃源是一箇開放式的景區,它沒有圍牆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後,似乎已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

  過了桃花島,就能體驗原始部落的魅力。但聽前面山坡上警號長鳴,擊鼓聲聲。原來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發現了外來的陌生人,紛紛手執長矛、漁叉衝下山坡來,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這些土著先民都以樹皮羽葉遮身,他們剽悍健壯,皮膚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部落,透過他們,您可以想象中華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聰慧與堅韌。

  越過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佈的村莊緩緩駛回。這是真正的鄉村,青瓦泥牆,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不時可見三三兩兩的村婦在河邊洗衣,她們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韻律。擔桶的農人赤腳穿行在田間,頑皮的兒童嬉鬧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魚的老翁,叼一管菸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雲影中隨波逐流。從原始部落來到眼前的村莊,歷史一下跨越了幾十萬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覺。

  如果有興趣,遊客結束水上游程上岸後,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參觀圖騰柱、風雨橋等別具風格的建築,觀賞、購買少數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然而誠如古語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於大多數性本愛自然的遊人來說,也許一方山水田園已足以慰籍心靈。

  “陶令已隨風逝去,此地空留桃花源。美池桑竹舒倩影。阡陌交通好耕田。”原始古樸的山間野趣,清雅自然的溪澗田園,山環水繞的岩溶地貌,造物主給了這塊樂土最佳的組合。燕子湖在深情地歌唱,筆架山在默默地沉思,幽深的山洞之外是古老的村寨,古老的村寨旁邊是桃花盛開的地方。這裏蘊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養性和隱逸休閒的特殊意境,從湖畔蛙聲到草屋笛鳴,從漁歌唱晚到蘆笙踩堂,從風雨長廊到淵明山莊,一切都渾然天成。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由於文化審美的優化重組,於是便演變成今天的“世外桃源”。

  “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世外桃源所構建的詩境,不僅洋溢着自然山野之趣,而且恰到好處地融進了中國傳統儒雅文化和桂北民俗風情的精華。

  遊,要游出情趣游出健康;玩,要玩出文化玩出藝術。世外桃源的自然造化及其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就像一壺陳年老酒,越晶越香,回味綿長……

  作爲國家AAAA景區、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和世界旅遊組織的推薦旅遊地,陽朔世外桃源景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橋、流水、田園、老村與水上民族村寨融爲一體的絕妙畫圖。陽朔“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鄉風情和原始部落組成。20__年增建的淵明山莊,從陶淵明的隱逸文化起筆,再造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精華片斷,中外遊客到此均可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古代農耕、造紙印刷、織布製陶、書畫雕刻等多種傳統文化精髓的無窮魅力。“這是一箇被遺忘的故鄉,這是一箇放鬆身心快樂人生的樂土。”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自從晉代文學家、詩人陶潛(又名淵明,約公元376-420__年)寫了一篇傳頌千古的文章《桃花源記》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按照書中所描述的情景去尋找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世外桃源。

  在以山水風光秀甲天下的桂林陽朔縣境內,就有這麼一處"世外桃源"。早在二千多年前,"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曾是漢代以來的古驛道地區,至今那裏仍有不少漢墓羣遺址。筆架山一帶周邊十餘里範圍內,村民們均有種植桃樹的習慣。每年三月,桃花怒放,狀如雲霞,加上金黃色的油茶花和雪白的茹菜花,再鑲以紫紅色的紅花草,一眼望去,簡直就是一箇五彩斕的錦繡世界。在烏龜河兩岸和燕子湖邊,數以十萬計的各色桃花染紅了青山腳下、村邊路旁。沿途的田園村舍、古橋溪河、深潭溶洞,加上在田野上耕作的村民,構成了一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景象。

  景區的遊覽方式主要分水上游覽和徒步觀賞。水上的遊覽乘輕舟環繞湖光山色,經田園村舍,過綠樹叢林,又穿山而出,沿途可經原始形態的迎賓、祭祀、狩獵,又可欣賞到民族特色的狂歌勁舞、邊寨風情;徒步觀賞的民寨羣是桂北各少數民族建築的一箇縮影,鼓樓、風雨橋、對歌臺、花樓、長廊、圖騰,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光彩特徵。

  淵明山莊是景區有機的組成部分,融合了蘇州園林的佈局和桂北民居的建築風格,開窗即景,一窗一景,移步換景。在淵明山莊裏還可以回顧古文明的光輝,古代的釀酒、造紙、印刷、竹雕、木刻、陶器表演,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自古以來,大家都公認,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是廣西陽朔。雖然桂林山水很美麗,但也遠遠的排在了陽朔的後面。去年暑假,我和媽媽、海阿姨、胡阿姨、鄭海瑞和彭楚汗一起去了這個如夢境般美麗的地方。下面,我就給大家當一次導遊,來介紹介紹這個“天仙之城”。

  早晨7點半,我們喫完一頓豐盛的早餐,就坐車去碼頭。到了碼頭,我們又坐船到陽朔的漁村去遊覽。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陽朔的遇龍河。導遊介紹道:“這條遇龍河有一百多公里長,河的盡頭是一箇壯麗的瀑布。陽朔的瀑布就像廬山的瀑布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遇龍河周圍環繞着青山翠竹,十分壯觀。”聽導遊總體介紹以後,我覺得陽朔的山水不愧被稱讚爲天下的世外桃源。而且,連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觀景家卡爾博士觀賞遇龍河的景象時,也不禁的讚歎道:“這絕對是我在中國見到過最美麗的地方。”我真自豪我的家鄉在廣西。

  我再介紹個陽朔最美麗的景點——世外桃源。我給大家講一箇關於世外桃源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個漁夫來這裏打魚。後來,他發現了一箇洞口,就進去看看。不得了,這個地方美麗的沒法形容了!這裏面滿是盛開着桃花的桃樹。還有幾個很古老的小房子。經這裏老鄉的介紹,這個洞口叫世外桃源,是一箇與世隔絕的夢境之洞。臨走前,老鄉告訴漁夫千萬不要告訴別人這個地方。可是,漁夫還是告訴了衙門。衙門的人就來到這個地方。可是洞口突然不見了。他們也被困在了這裏。

  後來,我們就到了月亮山。爲什麼叫月亮山呢?這是因爲,山頂上有一箇巨大的橋,形狀跟月亮十分相似,所以就叫月亮山。月亮山十分美麗,山腳下還有一口泉水。叫蝴蝶泉。這條泉水四周都開着鮮豔的花朵和翠綠的柳樹,所以經常聚集着很多的蝴蝶。

  我的介紹完畢,大家感興趣的話就去廣西的陽朔吧!下次見!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6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自從晉代文學家、詩人陶潛(又名淵明,約公元376—420年)寫了一篇傳頌千古的文章《桃花源記》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按照書中所描述的情景去尋找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世外桃源。

  在以山水風光秀甲天下的桂林陽朔縣境內,就有這麼一處”世外桃源”。早在二千多年前,”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曾是漢代以來的古驛道地區,至今那裏仍有不少漢墓羣遺址。筆架山一帶周邊十餘里範圍內,村民們均有種植桃樹的習慣。每年三月,桃花怒放,狀如雲霞,加上金黃色的油茶花和雪白的茹菜花,再鑲以紫紅色的紅花草,一眼望去,簡直就是一箇五彩斕的錦繡世界。在烏龜河兩岸和燕子湖邊,數以十萬計的各色桃花染紅了青山腳下、村邊路旁。沿途的田園村舍、古橋溪河、深潭溶洞,加上在田野上耕作的村民,構成了一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景象。

  景區的遊覽方式主要分水上游覽和徒步觀賞。水上的遊覽乘輕舟環繞湖光山色,經田園村舍,過綠樹叢林,又穿山而出,沿途可經原始形態的迎賓、祭祀、狩獵,又可欣賞到民族特色的狂歌勁舞、邊寨風情;徒步觀賞的民寨羣是桂北各少數民族建築的一箇縮影,鼓樓、風雨橋、對歌臺、花樓、長廊、圖騰,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光彩特徵。

  淵明山莊是景區有機的組成部分,融合了蘇州園林的佈局和桂北民居的建築風格,開窗即景,一窗一景,移步換景。在淵明山莊裏還可以回顧古文明的光輝,古代的釀酒、造紙、印刷、竹雕、木刻、陶器表演,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7

  陽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南面。

  陽朔,因爲美麗,因爲別緻,千百年來這裏留下了許許多多文人墨客的讚美名名;因爲奇特,因爲非凡,使陽朔更富盛名。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羣峯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佔有的重要位置。陽朔地處中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內山峯林立,平地拔起,千資百態,如人物、似走獸、若器皿、類飛禽,另具情趣,令人回味無窮,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青,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佈,晶瑩剔透,如藝術長廊,似天然迷宮。陽朔的水清澈透明,綠水悠悠,如情似夢,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形容爲“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美麗的桂林山水之精華所在地,整個陽朔恰似一座瑰麗多彩的大公園。

  陽朔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且得天獨厚,其特別是:“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有名的風景點達250多處,景觀集中,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中西文化交融。

  陽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南面。地處東經110°13′~110°40′,北緯24°38′-25°04′之間,東與恭城縣、平樂縣交界,南與荔浦相鄰,西與永福縣接壤,北與臨桂縣、靈川縣毗連。總面積1428.38平方千米。20xx年末有人口299434人,其中壯族、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37760人。縣治地陽朔鎮。轄陽朔、白沙、福利、興坪、葡萄、高田等6個鎮金寶、普益、楊堤等3個鄉,110個行政村。

  陽朔建縣始於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在今陽朔地置尚安縣、熙坪兩縣,屬荊州始安郡,爲陽朔建縣之始。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縣治由陽朔遷至今陽朔鎮。唐朝武德四年(620xx年),分陽朔縣增置歸義縣,縣治在今白沙鎮舊縣村北側。與陽朔縣同屬桂州轄地。貞觀元年(620xx年),撤消歸義縣併入陽朔縣。爲嶺南西道桂州轄地。

  五代十國陽朔爲楚、南漢治地,屬桂州所轄。北宋大觀元年(1120xx年),改桂州爲靜江府,陽朔由靜江府所轄。元朝十五年(1278年),改靜江府爲靜江路,陽朔屬靜江路。明朝洪武初年,改靜江路爲桂林府,陽朔屬桂林府。清朝,陽朔仍屬廣西桂林府。

  民國二年()廢府設道。陽朔屬灕江道,次年六月改桂林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桂林道廢,陽朔屬桂林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改屬桂林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四月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屬直隸省政府。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改屬第十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11月25日陽朔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陽朔縣,屬桂林專區。1968年4月改稱桂林地區。1981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陽朔劃歸桂林市管轄。1978年國務院批准陽朔爲對外開放。

  陽朔東北部和西部地勢較高,爲中山、低山盤踞,分佈有黃壤、黃紅壤、紅壤、紫色土,是我縣主要林產區。其中以東北部地勢較高,最高峯松坪龍海拔1701米;西部次高峯爲木灣嶺,海拔1394米。石山星羅棋佈,約56%爲喀斯特地貌,無數奇峯平地拔起,遍佈於江河兩岸。特別是灕江兩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清澈見底的灕江水蜿蜒於叢山之中,江流成峽,山光水色相互輝映,景象萬千,構成綺麗多姿的山水美景,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之稱揚名於世界,成爲祖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吸引着衆多的中外遊人。境內中部、東部、南部地勢平坦,水源條件好,是我縣最主要的產糧區。在縣內的中心地帶有一塊方圓150平方公里的丘陵,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土壤含鉀高,是我縣四大名果金桔的主要產區。

  陽朔,中國旅遊名縣。歷史悠久,人居歷史逾五千年。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縣,城史已有1410餘年。陽朔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屬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氣溫爲攝氏19度。全縣總面積1428.38平方公里,轄6鎮3鄉。全縣人口30萬,漢族佔87%,其他還有壯、瑤、回、洞、苗等11個少數民族。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首批風景名勝區。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大景觀特色,造就了陽朔這方人間仙境,上帝的特殊恩賜,給予了陽朔富甲天下的靈山秀水。全縣擁有奇特山峯2萬多座,大小河流17條,8大景區,250多箇自然景點和人文景觀。迄今,已有世界上150多箇國家,300多位總統、總理、首相、部長等到陽朔觀光考察。

  陽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獨特秀美的山水風光得到了“陽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譽(出自吳邁詩《桂林山水》)。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陽朔是漢族、壯族、瑤族聚居地,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

  1960年,桂林市張益桂等在高田大壩巖、叫化巖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物陶沙片、石器、螺殼化石等。1982年桂林市文物考察隊和縣文物管理所開展文物普查,發現白沙鎮扶龍村塘後山洞、葡萄鄉下寨村英布山漏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陶片、打製石器、動物骨骼化石、螺殼、蚌殼化石堆積層。

  熙平縣城遺址位於興坪鎮獅子嵅內,建予吳甘露元年(265年),廢於南朝梁代,前後共200多年。古城遺址羣峯環繞,如天然城牆。遺址中殘存的古磚古瓦碎片和牆基仍依稀可見。“老屋宅”、“跑馬道”的名稱也還在羣衆中流傳。

  歸義縣城遺址位於白沙鎮新寨村旁。唐武德四年(620xx年)置,貞觀元年(620xx年)廢。遺址爲正方形,有東、南、西3門。城牆爲土築,現存高約3米,厚約6米,周長約800米。城內除東北角有2戶人家和1個小果園外,其它開闢爲農田,面積30餘畝。

  古樂州城遺址在福利雙橋村南灕江邊數十畝稻田之處。置於唐武德四年(620xx年)。城南爲白麪山,北爲雙橋樹,西北臨馬頭江。城牆土築,除東西兩段崩塌外,其餘較完整,開東、西、北3門,城牆厚6米,高約5米,周圍長700米。古城北郊,現留存有有鑿馬槽10餘個。傳爲當時的馬棚。

  元至正七年(1347年)始筑陽朔城垣,開四門。明、清兩代繼續增高完善東、西,南、北城牆。民國拆城牆以築碉堡,至解放前夕,東城牆保全,南城牆基本完好,西城牆僅存一小段。當時縣城東西約500米,南北約900米,居民不滿300戶。建國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繕,使城區擴大數倍,面貌煥然一新。東城牆予1979年拆除,闢爲旅遊停車場和濱江大道,現保存南薰門和一小段城牆,青陽門照原樣東移8米,城門上用鋼筋水泥結構改建幟江樓。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外桃源—-桃花源旅遊觀光!

  桃花源位於常德市西南部,東晉詩人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使桃花源名揚天下。

  千百年來,桃花源以其幽靜秀美的獨特風貌,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曾令多少遊人迷戀,陶醉!她以紅樹、青山、斜陽古道聞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澗潺潺,藏鳳聚氣,瀉靈溢韻, “水回青嶂合,雲度綠溪陰”,當大家沉浸在“偶聞黃髮石中語,時有白雲衣上生”之意境時,自會有一種幽深恬靜之感。

  [傳說武陵漁郎所逢桃花林,正是這片林子。

  每當桃花盛開,紅雲飄浮,赤霞騰飛,與沿溪松濤、竹風映照,瑰麗多彩。

  可謂“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現在登上的這座橋,叫“窮林橋”,以《桃花源記》“欲窮其林”而命名。

  橋下流水潺潺,橋畔桃花灼灼。

  傳說當年武陵漁郎沿溪而行,置身於一片桃花林中,十分驚訝。

  歷經滄海桑田,桃花溪雖已沒當年那麼寬、廣,但“桃花依舊笑春風”。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築物就是菊圃,建於明萬曆年間,原爲淵明祠,因陶淵明愛菊,遂改名菊圃,門口有副對聯:“卻怪武陵漁,自洞口歸採,把今古遊人忙煞;欲尋彭澤令,問圇園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是說當年武陵漁人,從世外桃源出來以後,把人間仙境透露出去,引採了古往今來的遊人想找陶淵明先生問良田美景究竟在哪裏,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變。

  走進菊圃大門,仔細觀賞一下菊圃的建築,菊圃四周環以垣牆,數處開窗,分前後兩進,前進人門爲魚池,池旁繞以迴廊。

  兩旁隨地形高下,雕欄疏欞,修竹垂影,蘭桂飄香。

  池上石橋縱跨,獅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後爲花圃,金菊競放。

  正中是一塊淵明東籬採菊石刻,後鐫《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棟古樸典雅、雕樑畫棟、耀碧流丹的建築,就是淵明祠。

  正門廊柱上,掛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聯: “心愛菊,睥睨榮華,難爲鬥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性嗜酒,不汲富貴,甘願南山種豆,歸來五柳先生。

  ”寫出了陶淵明心愛菊花,厭惡榮華,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他特別喜歡喝酒,從不追求富貴,心甘情願歸隱回園,種豆南山,好個五柳先生啊!淵明祠正中,供有漢白玉雕刻的淵明像,右邊是他自傳體銘文《五柳先生傳》。

  這30多幅畫,以歷代名家所寫陶淵明爲依據,介紹陶淵明這個偉大詩人61個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爲官,五次歸隱田園,不爲五斗米折腰,41歲辭去彭澤縣令後,樂道清貧,安居田園,終老一生。

  這裏有他自己的《輓歌詩》的一部分: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從這裏我們彷彿看到陶淵明先生以極爲淡泊的心態,視生如死,視死如生,超凡脫俗的高風亮節。

  歷代文人賢達顏延之、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黃庭堅、朱熹、辛棄疾、顧炎武、王夫之、龔自珍、梁啓超、魯迅等對之予以高度評價,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陶淵明先生的敬仰之情。

  顏延之的“畏榮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淵明高潔的人品。

  遊覽菊圃,就像閱讀了一本有關陶淵明的書。

  穿過圓門,來到碑廊。

  千百年來,遊桃花源者,騷人墨客多覽物興懷,寫景抒情,碑碣傳世頗多,惜爲風雨剝蝕。

  現存唐代詩人杜牧、胡曾、李羣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雖歷經滄桑,尚可摩讀,彌足珍貴。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於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爲八方三門四窗磚石結構。

  亭方8米,牆厚1米,上覆琉璃瓦,內爲穹隆頂,有古今石刻8方。

  亭側方竹,依依滴翠,爲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

  1995年,江領導人主席遊覽到這裏,撫摸方竹後,連聲說:“還真是方的呢!”

  品玩方竹之後,前往遇仙橋。

  橋原系橫臥澗上的天然巨巖,傳爲漁郎遇仙之處。

  橋柱上有對聯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許流出,水引漁郎,春風不知從來。

  ”是寫桃花源藏於仙溪之內,正是那和煦的春風和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漁人進人這樣一箇神祕奇異的境地。

  走過遇仙橋,循着飛瀑流泉,拾級而上,來到山腰的“白雲軒”,軒因“時有白雲衣上生”而得名,軒後古木參天,軒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橋橫跨,白靄漂流其間,另有一番意趣。

  穿過霧靄,踏着古樸的石板小徑,經亂石向右,就到了“秦人古洞”,相傳爲武陵漁人從此口人。

  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洞門半啓,“初極狹,才逼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給人一種“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感覺。

  現在盡收眼底的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們世世代代在這塊樂土裏,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有趣的是,這裏許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爲“避秦時亂”,就以朝代爲姓吧。

  他們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設酒殺雞作食”,並“鹹來問訊”。

  沿齊整而古樸的石級下行,首先到達秦人居。

  秦人居爲秦代建築樣式,古窗幽壁,雕樑畫棟,飛檐鬥角,室內陳設極富先秦風味,室外田園桑竹,古意蒼茫。

  [在這裏不妨欣賞一下美妙的楹聯吧:“豁然敞五百奇蹤,祗山上白雲,盡堪怡悅;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黃綺,未免塵囂。

  它是說桃花源突然敞開了神祕境界,像無心出岫的白雲,舒捲自由,可以使人留戀、快樂、消憂解愁;到了這裏,把心中存疑的古今關於桃花源的漁樵仙隱種種說法,都搞清楚了。

  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黃公、綺裏季他們,晚年還出山輔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這兒的避秦人,纔是真正的隱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

  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連,結構精巧,造型奇特。

  遠觀蛇行龍騰,氣勢非凡,古意野趣,淋漓盡致。

  廊內高掛詩詞對聯,兩旁栽植各類花竹,一覽可飽平生之眼福。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光臨世外桃源!我是世外桃源民俗旅遊區的導遊,姓__,大家叫我_導好了。我衷心希望,在我的導遊下,世外桃源能給您留下難忘印象,帶給您一份美好的回憶。藉此機會,我講一下世外桃源民俗旅遊區的概況。

  世外桃源民俗旅遊區位於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8公里,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2年)和國家4A級旅遊區。它由昭君故里、三花園(桃花、櫻花、紫薇花)、土家民俗風情區、巴人部落和白馬洞五大景區組成。是一處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土家風情爲一體的民俗旅遊區。

  昭君故里顧名思義,與歷史人物王昭君有關了。大家知道,西漢後期,漢元帝選天下美女,王昭君被選入後宮。年僅十七歲的昭君姑娘乘坐龍鳳船泣別家鄉親人,途經南津關時,曾在此泊岸停留。她與西施、貂蟬和楊貴妃一起被列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爲了民族團結,王昭君自願請求出塞和親,使漢朝與匈奴之間六十年沒有發生過戰爭。所以,周恩來總理生前稱讚昭君是“發展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最有貢獻的人物。”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望江亭。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王昭君出塞前.曾回故鄉省親。回京城那天,她乘雕花龍舟順江而下。鄉親們仰慕昭君,在此築亭而望之,繼送一程。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枇杷石。來到時枇杷石前,屹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塊巨大的孤石,孤石上長着一棵枝葉繁茂的枇杷樹。爲什麼叫做枇杷石呢?大家可想而知了。相傳王昭君乘坐雕花龍舟行至南津關時,不住地轉圈,江水誠意挽留。她爲答謝峽江孕育之恩,摘下頭上珍珠擲入岸邊,頓時絲絲作響,形成一顆顆枇杷。冬去春來,枇杷果在巨石上長成一株枇杷樹,後人定名“枇杷石”。

  與枇杷石近在咫尺的便是思鄉橋。王昭君出塞和親,乘雕花龍舟順江行駛,在即將出西陵峽的時刻,見成千上萬的父老鄉親相送,於是棄舟上岸,在橋頭行大禮,虔求父老鄉親們止步,依依難捨故里。思鄉橋因此而得名。

  大家思唸的昭君姑娘在哪裏呢?婷婷玉立的昭君姑娘現在正坐在昭君池中彈琵琶,歡迎大家的到來。昭君池因產桃花魚而得名。桃花魚是低等級無脊椎動物,距今約有15億年的生存歷史。相傳當年王昭君告別父老鄉親,沿着桃花繽紛的峽江而下,思念故里之情難以抑制,兩眼淚如雨下,兩岸桃花紛紛落下。淚珠滴在水裏,桃花飄在水上,頓時化作桃花魚,簇擁花船,歡送昭君出塞。“花開池魚生,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便是其真實寫照。

  各位遊客,想看看當年王昭君乘坐龍鳳船泊岸停留的地方嗎?前面就是昭君渡了。昭君渡就是當時王昭君乘坐的龍鳳船在此停留的地方,其題詞是湖北省前任首位宣傳部長王爾重先生的墨寶。大家可以在此留影,以作紀念。

  在參觀下一個景點之前,我想讓大家瞭解一下宜昌的民俗風情。大家知道,夥計通常是店鋪裏幫工的稱謂,但在宜昌夥計一般是不能隨便喊叫的,只有夫妻間才能彼此叫喚。大家想不想聽一首夥計歌呢?我唱的時候請各位配合一下。

  現在我們來到了清楓搖曳前。在一堆亂樹叢中,我們看到的是三峽地區特有的樹種,叫三峽清楓。這裏有一箇優美的傳說。王昭君爲了民族團結,遠嫁匈奴,使漢匈之間和睦相處,惠及子孫。據傳,她到匈奴後,曾託人帶回樹種,播灑峽江,以表思念和安寧之意,後人改名爲三峽清楓。“琵琶一曲千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就是清代詩人郭潤玉對王昭君的高度評價。

  接下來,大家即將進入的就是三花園了。首先,是桃花園,園內現有觀賞桃品種50餘個,共8000多株桃樹。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五寶桃、日月桃、緋桃、人面桃和碧桃,人稱“桃花五仙子”。每當“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的時節,株株桃樹吐蕾放花,光彩奪目。“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別樣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照笑春風”。唐代詩人崔護的這首詩,正是桃花園的真實寫照。

  櫻花園因盛產櫻花而著名。櫻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我國是櫻花主要原產地之一。早在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已應用於宮苑之中,唐朝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世外桃源櫻花園品種繁多、共有十餘種,系日本友人贈送。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櫻花盛開如玉樹瓊花,堆雲疊霧,甚是壯觀,象徵着中日友誼流傳千古。

  紫薇園因盛產紫薇而聞名。紫薇樹姿優美,樹幹光滑潔淨,花色豔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極長,由6月可開至9 月,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讚語,是觀花、觀幹、觀根的盆景良。材宋代詩人楊萬里詩讚頌:“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 同時,紫薇還具有藥物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經、止痛、消腫、解毒作用。種子可制農藥,有驅殺害蟲的功效,可謂渾身是寶。

  離開三花園,我們將去土家民俗風情區體驗一下獨特的土家風情。這裏設有堂客屋,幺丫子房,大爺尕坊。在堂客屋裏,你可以品嚐到地道、醇正的土家茶,聽一曲悠揚的山歌,享一次真正的清福;在幺丫子房裏,你可以欣賞到土家小妹精緻的手工,有興趣的話更可以親身一試,當一回真正的女人;在大爺尕坊裏,擺放着許多土家人日常生活勞作的工具,你可以學着土家大哥的樣子操作這些工作,做一箇真正的男人。

  堂客屋是土家族人把結了婚的女子叫“堂客”,叫自己的老婆前面不加姓,直接叫“堂客”,叫別人的老婆前面要加姓,不是夫家的姓,是孃家的姓,如“張堂客”、“李堂客”等。假如不曉得孃家的姓,就把她老公的名字作定語:“喂,王三麻子的堂客”等。

  從“堂客”這個稱呼來看,土家族的老婆們與其它地方的老婆們比起來,家庭地位要高一些。“堂客”是“堂屋裏的客”的意思,而土家族堂屋是供祖先牌位的、最神聖的地方,也是家裏議事做決定的地方,最要緊的去處,這就證明夫家不把娶進來的老婆當外人,直接就請到堂屋來。因爲畢竟是外姓,不共祖先,於是給了一箇“客”的稱號,叫“堂客”,可見夫家給的待遇和地位還是蠻高的。

  一般來說,“女主內,男主外”,土家人也不例外。土家堂客們待人的真誠與熱情,極富鄉土人情味。若是聽得家人一聲高喊:外面客來噠!這時,無論來的客人是親是疏,是遠是近,土家堂客都會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笑臉相迎:“您兒是稀客、稀客。”接下來就少不了裝煙、泡茶、做飯三步曲。一般來說,是呼葉子菸,喝烤罐茶,喫坨坨臘肉。

  呼葉子菸:客人進屋後徑直走到火壠坐下,主人將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堆放在一起,用吹火筒一吹,火就噼噼啪啪地燃了起來。火的上面吊着一隻黑不溜秋的炊壺燒水。主人從炊壺裏倒點水在洗臉盆將手搓洗,又在自己穿的衣服上面蹭幾下,就進屋拿煙去了。主人往往會同時拿出兩種煙,紙包煙和葉子菸。葉子菸又分幾類,有的切成菸絲狀,有的僅僅是晾乾而已,也有講究的,在卷好的葉子菸外面再包上一層寫字用的白紙,看起來跟購買的紙菸相差無幾。

  但鄉下人似乎更樂意呼葉子菸,切成菸絲的就用煙具裝着呼,有的煙具的杆兒足有兩尺多長,呼煙的人連腰都不用彎,直接在火壠裏點上火。也有的煙桿很短,跟賀龍將軍用的那種差不多,點火時便用火鉗幫忙。還有的乾脆不用煙具,卷好菸葉之後用手指夾着一邊呼一邊轉動。在吧嗒吧嗒的呼煙聲中,人們一邊吞雲吐霧,一邊聊着家長裏短,怡然自得賽過神仙。

  喝烤罐茶:呼煙的時候,火壠的柴火早已燃得很旺,炊壺裏的水發出“噝噝”的聲響。主人將一尖嘴細頸加肚的茶罐洗淨後烤在火邊。又進屋抓出茶葉,放在茶罐裏烤,每隔一小會兒就抖動一次茶罐,茶葉烤酥了,水也燒開了。主人將茶罐安頓穩妥,扳動炊壺,一股清澈的開水呈拋物線直入罐中,最後不忘蓋上罐蓋。

  等待烤罐茶出汁的功夫,主人取來茶杯,先用開水涮幾遍,本來已經很乾淨了,主人偏偏還要用黑乎乎的洗臉毛巾將茶杯裏裏外外反反覆覆抹幾遍,然後擺放整齊。開始倒茶了,第一道茶每隻杯裏只倒一點,第二道再給每隻杯裏添加等量的茶水,倒茶完畢,便按客人坐的順序挨個遞到他們手中,大家品得有滋有味。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過了桃花島,就能體驗原始部落的魅力。但聽前面山坡上警號長鳴,擊鼓聲聲。原來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發現了外來的陌生人,紛紛手執長矛、漁叉衝下山坡來,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這些土著先民都以樹皮羽葉遮身,他們剽悍健壯,皮膚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部落,透過他們,您可以想象中華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聰慧與堅韌。

  越過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佈的村莊緩緩駛回。這是真正的鄉村,青瓦泥牆,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不時可見三三兩兩的村婦在河邊洗衣,她們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韻律。擔桶的農人赤腳穿行在田間,頑皮的兒童嬉鬧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魚的老翁,叼一管菸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雲影中隨波逐流。從原始部落來到眼前的村莊,歷史一下跨越了幾十萬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覺。

  如果有興趣,遊客結束水上游程上岸後,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參觀圖騰柱、風雨橋等別具風格的建築,觀賞、購買少數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然而誠如古語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於大多數性本愛自然的遊人來說,也許一方山水田園已足以慰籍心靈。

  “陶令已隨風逝去,此地空留桃花源。美池桑竹舒倩影。阡陌交通好耕田。”原始古樸的山間野趣,清雅自然的溪澗田園,山環水繞的岩溶地貌,造物主給了這塊樂土最佳的組合。燕子湖在深情地歌唱,筆架山在默默地沉思,幽深的山洞之外是古老的村寨,古老的村寨旁邊是桃花盛開的地方。這裏蘊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養性和隱逸休閒的特殊意境,從湖畔蛙聲到草屋笛鳴,從漁歌唱晚到蘆笙踩堂,從風雨長廊到淵明山莊,一切都渾然天成。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由於文化審美的優化重組,於是便演變成今天的“世外桃源”。

  “納千頃之_,收四時之爛漫”,世外桃源所構建的詩境,不僅洋溢着自然山野之趣,而且恰到好處地融進了中國傳統儒雅文化和桂北民俗風情的精華。

  遊,要游出情趣游出健康;玩,要玩出文化玩出藝術。世外桃源的自然造化及其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就像一壺陳年老酒,越晶越香,回味綿長……

  作爲國家AAAA景區、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和世界旅遊組織的推薦旅遊地,陽朔世外桃源景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橋、流水、田園、老村與水上民族村寨融爲一體的絕妙畫圖。陽朔“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鄉風情和原始部落組成。20_年增建的淵明山莊,從陶淵明的隱逸文化起筆,再造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精華片斷,中外遊客到此均可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古代農耕、造紙印刷、織布製陶、書畫雕刻等多種傳統文化精髓的無窮魅力。“這是一箇被遺忘的故鄉,這是一箇放鬆身心快樂人生的樂土。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箇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箇“世外桃源”。 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鍾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於真趣。若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盪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着歲月,也吟唱着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羣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遊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遊人的心會像一隻“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雲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臺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着鮮豔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着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過歌臺,小船駛入了窄長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後面竟如此迂徐迴轉,曲徑通幽。——陽朔世外桃源是一箇開放式的景區,它沒有圍牆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後,似乎已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

  過了桃花島,就能體驗原始部落的魅力。但聽前面山坡上警號長鳴,擊鼓聲聲。原來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發現了外來的陌生人,紛紛手執長矛、漁叉衝下山坡來,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這些土著先民都以樹皮羽葉遮身,他們剽悍健壯,皮膚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部落,透過他們,您可以想象中華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聰慧與堅韌。

  越過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佈的村莊緩緩駛回。這是真正的鄉村,青瓦泥牆,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不時可見三三兩兩的村婦在河邊洗衣,她們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韻律。擔桶的農人赤腳穿行在田間,頑皮的兒童嬉鬧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魚的老翁,叼一管菸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雲影中隨波逐流。從原始部落來到眼前的村莊,歷史一下跨越了幾十萬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覺。

  如果有興趣,遊客結束水上游程上岸後,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參觀圖騰柱、風雨橋等別具風格的建築,觀賞、購買少數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然而誠如古語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於大多數性本愛自然的遊人來說,也許一方山水田園已足以慰籍心靈。

  “陶令已隨風逝去,此地空留桃花源。美池桑竹舒倩影。阡陌交通好耕田。”原始古樸的山間野趣,清雅自然的溪澗田園,山環水繞的岩溶地貌,造物主給了這塊樂土最佳的組合。燕子湖在深情地歌唱,筆架山在默默地沉思,幽深的山洞之外是古老的村寨,古老的村寨旁邊是桃花盛開的地方。這裏蘊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養性和隱逸休閒的特殊意境,從湖畔蛙聲到草屋笛鳴,從漁歌唱晚到蘆笙踩堂,從風雨長廊到淵明山莊,一切都渾然天成。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由於文化審美的優化重組,於是便演變成今天的“世外桃源”。

  “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世外桃源所構建的詩境,不僅洋溢着自然山野之趣,而且恰到好處地融進了中國傳統儒雅文化和桂北民俗風情的精華。

  遊,要游出情趣游出健康;玩,要玩出文化玩出藝術。世外桃源的自然造化及其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就像一壺陳年老酒,越晶越香,回味綿長……

  作爲國家AAAA景區、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和世界旅遊組織的推薦旅遊地,陽朔世外桃源景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橋、流水、田園、老村與水上民族村寨融爲一體的絕妙畫圖。陽朔“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鄉風情和原始部落組成。20xx年增建的淵明山莊,從陶淵明的隱逸文化起筆,再造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精華片斷,中外遊客到此均可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古代農耕、造紙印刷、織布製陶、書畫雕刻等多種傳統文化精髓的無窮魅力。“這是一箇被遺忘的故鄉,這是一箇放鬆身心快樂人生的樂土。”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自從晉代文學家、詩人陶潛(又名淵明,約公元376-420xx年)寫了一篇傳頌千古的文章《桃花源記》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按照書中所描述的情景去尋找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世外桃源。

  在以山水風光秀甲天下的桂林陽朔縣境內,就有這麼一處"世外桃源"。早在二千多年前,"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曾是漢代以來的古驛道地區,至今那裏仍有不少漢墓羣遺址。筆架山一帶周邊十餘里範圍內,村民們均有種植桃樹的習慣。每年三月,桃花怒放,狀如雲霞,加上金黃色的油茶花和雪白的茹菜花,再鑲以紫紅色的紅花草,一眼望去,簡直就是一箇五彩斕的錦繡世界。在烏龜河兩岸和燕子湖邊,數以十萬計的各色桃花染紅了青山腳下、村邊路旁。沿途的田園村舍、古橋溪河、深潭溶洞,加上在田野上耕作的村民,構成了一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景象。

  景區的遊覽方式主要分水上游覽和徒步觀賞。水上的遊覽乘輕舟環繞湖光山色,經田園村舍,過綠樹叢林,又穿山而出,沿途可經原始形態的迎賓、祭祀、狩獵,又可欣賞到民族特色的狂歌勁舞、邊寨風情;徒步觀賞的民寨羣是桂北各少數民族建築的一箇縮影,鼓樓、風雨橋、對歌臺、花樓、長廊、圖騰,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光彩特徵。

  淵明山莊是景區有機的組成部分,融合了蘇州園林的佈局和桂北民居的建築風格,開窗即景,一窗一景,移步換景。在淵明山莊裏還可以回顧古文明的光輝,古代的釀酒、造紙、印刷、竹雕、木刻、陶器表演,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自古以來,大家都公認,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是廣西陽朔。雖然桂林山水很美麗,但也遠遠的排在了陽朔的後面。去年暑假,我和媽媽、海阿姨、胡阿姨、鄭海瑞和彭楚汗一起去了這個如夢境般美麗的地方。下面,我就給大家當一次導遊,來介紹介紹這個“天仙之城”。

  早晨7點半,我們喫完一頓豐盛的早餐,就坐車去碼頭。到了碼頭,我們又坐船到陽朔的漁村去遊覽。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陽朔的遇龍河。導遊介紹道:“這條遇龍河有一百多公里長,河的盡頭是一箇壯麗的瀑布。陽朔的瀑布就像廬山的瀑布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遇龍河周圍環繞着青山翠竹,十分壯觀。”聽導遊總體介紹以後,我覺得陽朔的山水不愧被稱讚爲天下的世外桃源。而且,連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觀景家卡爾博士觀賞遇龍河的景象時,也不禁的讚歎道:“這絕對是我在中國見到過最美麗的地方。”我真自豪我的家鄉在廣西。

  我再介紹個陽朔最美麗的景點——世外桃源。我給大家講一箇關於世外桃源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個漁夫來這裏打魚。後來,他發現了一箇洞口,就進去看看。不得了,這個地方美麗的沒法形容了!這裏面滿是盛開着桃花的桃樹。還有幾個很古老的小房子。經這裏老鄉的介紹,這個洞口叫世外桃源,是一箇與世隔絕的夢境之洞。臨走前,老鄉告訴漁夫千萬不要告訴別人這個地方。可是,漁夫還是告訴了衙門。衙門的人就來到這個地方。可是洞口突然不見了。他們也被困在了這裏。

  後來,我們就到了月亮山。爲什麼叫月亮山呢?這是因爲,山頂上有一箇巨大的橋,形狀跟月亮十分相似,所以就叫月亮山。月亮山十分美麗,山腳下還有一口泉水。叫蝴蝶泉。這條泉水四周都開着鮮豔的花朵和翠綠的柳樹,所以經常聚集着很多的蝴蝶。

  我的介紹完畢,大家感興趣的話就去廣西的陽朔吧!下次見!

廣西世外桃源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陽朔縣資源豐富,糧食作物以水稻爲主,年產量爲13萬噸。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爲陽朔四大特產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聞名海內外,1997年總產量達1.6萬噸,1995年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同類產品最高獎棗銀獎;1998年獲全國柚類評比“金盃獎”1996年被農業部確定爲“中國沙田柚之鄉”。縣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鉛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礦種。陽朔人心靈手巧,近幾年來,開發製作出大量的旅遊工藝品,如書畫、畫扇、大理石、滑石工藝品,還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裝、仿古陶器、繡球等工藝精品,暢銷國內外旅遊市場。

  陽朔是最早確定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名勝區”之一,山水景色更勝桂林。灕江的“黃金水道”(楊堤至興坪),即位於陽朔境內,境內還有挺拔俊秀的奇峯2萬多座,蜿蜒於萬山叢中的河流17條,被徐霞客譽爲“碧蓮玉筍世界”。再加上處處是景的自然風光,古樸清秀的田園景緻,驚絕天下的溶岩奇觀,難以忘懷的“洋人街”——西街。到陽朔來!您將不虛此行!

  陽朔美景無處不在,許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說彷彿人置畫中:在縣城景區,除了爲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時,有西郎山、山水園、碧蓮峯等美景,還有老外老願呆在這裏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巖館攀巖;可乘船遊覽灕江上的九馬畫山、下龍勝景、浪石風光、黃布倒影、興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幣的背面圖取景處)等灕江著名景點,登岸拜訪克林頓訪問過的漁村,探被譽爲“岩溶奇觀”的蓮花巖;在月亮山景區,有十里畫廊、穿巖古榕、月亮山、聚龍潭、天然的巖洞——菩薩巖(可洗泥浴,有益皮膚)、蝴蝶泉、衆多的攀巖勝地等;騎自行車遊覽遇龍河景區:有遇龍橋、富里橋、仙桂古橋三座520xx年曆史以上的古石橋,以及隨處可見的田園美景,因其之美,被遊客們稱爲“小灕江”,可游泳、漂流、釣魚、野營等;在灕江下游景區,遊書童山、東郎山、中國畫扇之鄉——福利鎮。

  大自然給了陽朔以美麗的風景,吸引了全球熱愛大自然的遊人的目光,從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現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萬以上,陽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尋夢人。隨着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資訊的發達,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陽朔的人們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園”!

  其實,老外比大多數國人更先瞭解陽朔,一本Lonely Planet把他們從地球的另一面帶到了陽朔,到陽朔的外國遊客都是人手一本,他們只把桂林作爲一箇交通的中轉站,下飛機了,下火車了,直接從桂林趕到陽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爲什麼嗎?我只知道一點,老外大多數很有主見!隨着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成了一箇大多數人重要的議程,加上政策的調整,五一、十一黃金週的執行,每到節假日風景區人滿爲患!據陽朔旅遊部門統計,從20xx年至今,陽朔的賓館牀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無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帳篷。陽朔沸騰了!陽朔爆發了!

  陽朔在外國遊客紛紛到來的時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舊房改裝了幾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賓館、酒店,可以說陽朔的旅遊是被推着走的!現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讓您品嚐到世界各地的飲食風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館,服務員都能用流利的外語爲外國遊客服務,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級酒店來,還略勝一籌。陽朔當地的風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灕江啤酒魚、各色釀菜、清水灕江魚等,尤其是啤酒魚,讓人回味無窮。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