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慶雲寺的導遊詞(精選4篇)

肇慶慶雲寺的導遊詞 篇1

  走進鼎湖山的大門,就讓我感受到這裏真是一箇“天然大氧吧”,周圍的空氣很清新。

  我們這些小記者跟着導遊的腳步,一邊聽她講述路邊的參天大樹,一邊做筆記。雖然我已經滿頭大汗,但我有很大的收穫:我知道了鼎湖山的樹不僅僅供欣賞,而且還可以當藥材,在醫學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能小看它們。

  沿着石鋪路繼續走,我們就到了飛水譚參觀,遠遠地看去,它就像一條發怒的恐龍,從半空撲下來。近看又像千萬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從半空飄灑下來,真壯觀啊!那氣勢讓我想起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孫中山與他夫人宋慶齡曾在此暢遊,今懸崖壁上宋慶齡題的“孫中山游泳處”六個大字,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在此留影、玩耍。

  不知不覺中,在導遊姐姐與大記者們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很多地方,其中有慶雲寺,大鼎等等。聽說慶雲寺是明崇禎九年的,不僅是有名的佛教聖地,而且也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後來我們這些小記者在大鼎中一起照了相,作爲留念。拍完照之後,就依依不捨地坐車下山了,又繼續向另外一箇活動出發——參觀鼎湖山泉水生產線,在這一過程中,我瞭解了那些讓人們喝了遍體清涼的鼎湖山泉水不僅僅靠出自好的山,而且還要通過加工,過濾,消毒,滅菌等物理方法處理,才能弄得出一桶桶得天獨厚的山泉水送到消費者中,甘甜甘甜的。難道這些不是大自然的恩賜嗎?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生命的繁衍,給予了我們人生的智慧,讓我們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汲取科學的啓示,人類因而走向美好的未來。

  鼎湖山真不愧是人間仙境,它可以讓人消除疲勞,身心舒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再會投入它的懷抱中,再次與大自然放飛心靈。

肇慶慶雲寺的導遊詞 篇2

  今天一早,我被一陣陣清脆的鳥鳴聲驚醒,看一下鬧鐘,才六點半。但我已經沒有睡意了,回頭看一下我的同室,他也已經坐了起來。我說:“才六點半,再睡一會兒吧!”他沒理我,默默地走到窗邊觀察窗外的景色。

  我乘機迅速地起牀,洗漱完,時間是六點五十。還沒到喫飯飯時間。於是我打開電視,邊看電視邊等。原計劃今天是鼎湖山一日遊,但是原定於昨天的講座沒有舉行,會不會有所改動。

  等到了喫早飯的時間。喫完早飯後我發現:不出我所料,老師沒有帶我們去爬山而是帶我們去了“會議室”。我發現鼎湖山

  聽完講座已經十二點鐘了我們不得不等到下午纔去爬山。

  終於到了下午我們一開始走馬路後來路越來越窄,風景也越來越美。當我走進鼎湖山時候,我發現鼎湖山非常的美,小溪裏的水非常非常的清澈;兩岸綠樹成陰;涼風陣陣,吹得我們神清氣爽。

  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飛水潭,到達那裏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雖然飛水潭沒有廬山瀑布那麼壯麗雄偉,但是它好比一箇美麗的小姑娘一樣,絲毫不亞於廬山瀑布。

  飛水潭下面是一條長長的小溪,那裏有七、八個小瀑布。有多小呢?大概一人高。

  老師找了一處水淺的地方讓我們下去玩水。一下水,感覺寒氣入骨,全身暑氣全消。走幾步,發現如履針氈,但是大家還是玩的不亦樂乎。我一直在水裏找石頭而其他人在搭建一箇水壩想把水位升高。

  這樣玩到五點半了,大家才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鼎湖山。

肇慶慶雲寺的導遊詞 篇3

  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位於鼎湖山中部偏東的山谷中,座西面東,具有濃重的東方建築藝術特色,是廣東四大名剎之一, 因爲山頂霧靄常繞,故稱慶雲寺。

  慶雲寺是在蓮花庵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明崇禎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來到蓮花峯,視若佛地,於是結草爲庵,取名蓮花庵。兩年後,棲壑大師應邀到蓮花庵當住待,並隨即大興土木,把緩坡削成七級,倚山勢構築五層殿宇,計有大小殿堂100多間,建築面積120___平方米,可見規模之宏大。

  慶雲寺按中軸線對稱佈局,自下而上依次爲:第一層韋陀殿,內設知客堂、雲房,南有客堂、鼓樓;北有齋堂、鐘樓;第二層大雄寶殿,內設東土祖師殿、伽藍殿,三殿合而爲一;第三層中正堂;第四層毗盧殿,南有藏經樓、七佛樓,北有睡佛樓、佛母樓;第五層塔殿,即原建之蓮花庵。寺宇建成後,棲壑大師見周圍霧靄嫋嫋,加之山頂有湖,“天將雨,湖先出雲”,遂將蓮花庵易名爲慶雲寺。

  慶雲古剎,質樸而寬宏,莊嚴而典雅,雄偉而肅穆,以其獨特的東方建築藝術風格而聞名中外。寺內,文物古蹟甚豐,如舍利子、千人鑊、大銅鐘、白茶花樹、平南王大法座、《磧砂藏經》、百梅詩碑、梅花圖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賜萬壽慶雲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無數遊客。

肇慶慶雲寺的導遊詞 篇4

  慶雲寺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位於肇慶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走過半山亭,就可見一紀念亭,沿着亭子後方的小路而上,即可到慶雲寺。它是肇慶第一大寺,也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其餘的三大分別爲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元寺、廣州光孝寺)。

  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時敕賜“萬壽慶雲寺”匾和“龍藏經”,並對寺進行修葺,慈禧太后題匾也算是寺內的一箇景點。

  慶雲寺的香火很盛,遇上旅遊旺季,可能還得排隊。信佛的可以來拜拜,這裏據說很靈驗。慶雲寺的建築按照中軸線對稱佈局,自下而上依次爲:第一層韋陀殿,內設知客堂、雲房,左右分別是鐘樓、鼓樓及客堂、齋堂;第二層爲大雄寶殿,內設東土祖師殿、伽藍殿;第三層是中正堂;第四層爲毗盧殿,南有藏經樓、七佛樓,北有睡佛樓、佛母樓;第五層爲塔殿。

  寺內文物古蹟甚豐,也有很多古樹名木。其中比較出名的鎮山三寶爲:千人鑊、大銅鐘以及300歲的白茶樹,冬季白茶花綴滿枝頭,清香四溢。鐵鑄千人鑊是清代慶雲寺不折不扣的香火象徵,當年可供全寺僧人進餐,爲乾隆年間所打造,深近1米。大銅鐘在寺廟鐘樓上方,爲清代咸豐年間鑄造,每日清晨會有僧人撞擊。

  除了禮佛,更多的人來慶雲寺是抱着喫素齋的目的,肇慶的特色風味爲鼎湖上素,這道名菜的源頭就是鼎湖山慶雲寺。據說用山泉水和天然食材製作,名氣之大,幾乎要蓋過慶雲寺本身。

  寺裏的齋堂經過裝修,走的是高端路線,價格頗貴,涼菜在40元左右,熱菜基本在80-90元。當然還是有很多人抱着來都來了,喫就喫吧的心態來此品味,讓自己的行程更爲圓滿,推薦菜色有鼎湖上素、慶雲一品煲、素三鮮。

  慶雲寺寺內是不可以留宿的,可以看見客堂門前掛着“止單”的牌子,但可以在慶雲寺寺門左邊的賓館住下。只是凌晨會有和尚唸經的,睡意淺的人就不要住這兒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