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風景區導遊詞(精選3篇)
大小洞天風景區導遊詞 篇1
大小洞天旅遊區(原海山奇觀風景區、古稱鰲山大小洞天),位於三亞市區以西40公里的海濱,總面積22.5平方公里,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大小洞天旅遊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這裏,崖洲灣弧弦百里、碧波萬頃,鰲山雲深林翠,巖奇洞幽,遍佈神工鬼斧,大小石羣。山海之間宛如一副古樸優美的山海圖畫。歷代文人騷客莫不鍾情於這一方山水。1962年郭沫若遊覽“大小洞天”,對景區的山光海色讚歎不已,在《遊崖縣鰲山》一詩中譽之爲“南溟奇甸”。
大小洞天風景區有歷史悠久的名人勝蹟。唐代高僧鑑真率日本留學僧容睿、普照及弟子祥彥、思託等35人第五次東渡日本,海上遇颱風漂流萬里至此登岸,並修造大雲寺,傳播佛教文化;宋末元初女紡織家黃道婆往返與崖州灣,把先進的植棉、紡棉技術帶至中原大陸,留下千秋史話。
大小洞天風景區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南山大小洞天旅遊區,古稱鰲山大小洞天,位於三亞市以西40公里處的南山西南隅,總面積22.5平方公里,枕海壁立,爲崖州古城之南面屏障。始創於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歷史最悠久的風景名勝,是中國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遊勝地,自古因其奇特秀麗的海景、山景、石景與洞景被譽爲“瓊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勝”,現已發展成爲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三亞大小洞天自古留下了衆多名人勝蹟。唐代高僧鑑真爲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曾於第五次漂流至南山大小洞天海岸登岸,留下千古史話;宋末元初我國棉紡技術革新家黃道婆在這一帶採棉紡織,並從這裏登船離岸,把崖州的植棉技術和棉紡技術傳播海內外;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在此修煉和傳法佈道,使大小洞天從此與道家有了淵源……。
三亞大小洞天超凡脫俗的風光,也吸引來了無數古今名人,留下了大量讚美華章。1962年,郭沫若同志到此遊覽訪古,寫下了《遊崖縣鰲山》一詩,並鐫刻在小洞天旁。1993年4月17日,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蒞臨視察並題詞:“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1994年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爲景區題詞“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三亞大小洞天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天工造化的山海形勝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目前已形成了六個遊覽區域:彰顯古代道跡仙蹤的“洞天福地”區域,發掘長壽文化的“福壽南山”區域,宣傳中華龍文化的“南海龍王”區域,揭示古崖州文化淵流的“摩崖題詠”區域,以濱海自然風貌爲主題的“山海奇觀”區域,展現1.4億年前生命世界的“三亞自然博物館”,共有50多箇遊覽景點。三亞大小洞天年接待遊客逾百萬人次,是一箇以古崖洲文化爲脈絡,匯聚中國傳統的道家文化與龍文化,融濱海風光、科普教育、民俗風情、濱海休閒於一體的國際化旅遊風景區。
大小洞天風景區導遊詞 篇3
大小洞天旅遊區以道教文化爲主題。洞天福地本就是道教的概念。這裏融熱帶風光、保健旅遊、康復養生、休閒度假爲一體。按照規劃,這裏將建設大門景觀區、道教文化區、南溟奇甸風景區、小月灣休閒區和綜合區等部分。
進入景區,我們首先會看到一座紀念鑑真東渡的大型雕塑,鑑真和尚和陪着他第五次東渡的弟-子祥彥、思託,日本留學僧榮害、普照等人的形象高大凝重,表現出高遠的志向和堅強的意志。
再往前行,到了濱海處,只見一塊巨石上刻有“小洞天”三個大字,這是本景區代表性的景觀。“小洞天”由許多大小不一的礁石所組成,洞口一側有一塊石頭叫“蛤-蟆石”,好像是大青蛙仰望藍天。順着蛤-蟆石上行,就是“釣臺”。“釣臺”兩個大字已經有720_年的歷史了。一路前行,海灘上許多石景的天然造型奇趣無窮,令人歎爲觀止,您儘管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把它們物化、人格化。沿海邊小道繼續行進,前面就是本景區的另一股景“海山奇觀”了。只見海天遼闊,山勢峻峭,樹綠山青,海碧沙白,果然是海山奇觀。宋代吉陽軍知軍毛奎在此開山築路,修亭掛匾,摩崖題詠,刻石點景,爲“小洞天”和“釣臺”命名,並以“海山奇觀”爲景區總名。這裏的“海山奇觀”四個大字就是毛奎寫的。由此處登天梯,繞巨石,可見一高一低兩塊直指藍天的長石,這就叫“試劍石”。傳說是古代的周康和許源兩位得道的遊士在此練劍時所劈。
1993年4月17日,_澤-民_視察海南,曾到此一遊。面對飛花激雪、碧波萬頃的南海,_於景區內欣然命筆,題寫“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這一佳句,以寄託對海南的殷切期望。_的題詠,後由石工刻於景區內海濱巨石上,熠熠生輝。
在景區披滿綠色的山坡上,長着一片片樹幹粗壯、葉呈披針型、沒有細樹枝的奇特的樹,這就是龍血樹,雅稱“南山不老松”。傳說龍血樹是盤古開天地時被荊棘利傷,血灑南山而長出來的。傳說歸傳說,龍血樹被稱爲植物中的活化石,樹齡很高,已屬瀕臨滅跡的珍稀樹種,卻是真的。在三亞市南山一帶,生長着6萬多株龍血樹,其中大小洞天旅遊區就有3萬多株,鬱鬱蔥蔥,蔚爲壯觀。樹齡有的已達20_年,最長的有6020_年以上,因此說它是“不老松”毫不誇張。據說在中國只有海南三亞和雲南西雙版納生長這種樹,其樹脂可製成貴重的藥材。南山文化旅遊區採取多種科學措施挽救、保護這一珍稀樹種,把它作爲旅遊區的景觀之一。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