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泰山的導遊詞(精選6篇)
寫泰山的導遊詞 篇1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環遊一下泰山,期限是一天,希望大家可以愉快的度過這一天,好!現在大家登上我們的快車吧!傳說,司馬遷遊過泰山後留了一句話給泰山,那句話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啊!這句話實在太有意義了!相信在場的遊客們也是這麼認爲吧!呀!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到泰山了,好!現在我們上山吧!嗚嗚……,終於到了!現在大家累了吧!都坐下喫點東西吧!說到泰山,我記得杜甫也爲泰山做過一首詩,應該是:“岱宗夫如何,齊魯情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呲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幾句真是太精深了!
看大家都喫完了,還是原地休息一會,我給大家講講泰山吧!泰山不止一座,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大的、小的、不計其數。泰山最高1524米,最低600米,寬延綿上百公里,窄幾百米,泰山上有許多名貴藥材。如:靈芝、黃連、人蔘。泰山上有20多處建築,好了!我們現在看四周,是不是雲霧籠罩,若隱若現呀!我們現在也該出發了,登上快車,不一會,我們已經到了泰山索道,大家看!是不是漫山遍野的花草樹木呀!好!我們繼續走,呀!到了南天門了!大家快下車,只見南天門氣勢磅礴,上面鑲着三個大字:南天門,左右一幅藍底金對聯,下面石階是十八盆,登山最險的一段,從下往上看像一條陡直的天梯。還有泰山巨石、鐘樓、玉皇頂我們沒有去過,現在我們就去吧!我們到了泰山巨石前,那風景是不是景氣影影綽綽,猶如仙境一般,使人流連忘返呀!我們再登上快車去鐘樓吧,到了!只見一箇無比巨大的鐘那就是那個鐘樓上的鐘,據說:有一箇富人在這裏願望成真了,無比高興,所以他在這建了一座鐘樓,我們接下來就是最後一箇地方——玉皇頂了!大家出發吧!我們已經到了玉皇頂,只見有一箇玉廟,廟前五嶽獨尊的石頭,字是紅的,深刻有力,給人一種豪邁的感覺。
好了!我們的泰山一天遊結束了!希望大家這一天能愉快!
寫泰山的導遊詞 篇2
喫完早餐,正興致勃勃地準備出發,天公不作美,居然下起了大雨!雨停之後,導遊叔叔告訴我們:“因爲天氣突變,所以登山的纜車停運了,大家有沒有興趣步行登泰山呢?”同行的叔叔阿姨們七嘴八舌地開始商量起來:“我們不遠千里,來都來到泰山腳下了,當然要登上去嘍!”爸爸媽媽徵求我的意見:“想不想試一試?”我心裏有點害怕,泰山有多高啊?但想起去年我就能自己步行登上黃山了,就對爸爸媽媽說:“我也要去試試!”
旅遊大巴把我們這一羣準備步行登山的勇敢者帶到纜車站,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由於下雨天涼,媽媽給我們三人各買了一件雨衣,又給我買了一件防寒服,全副武裝之後,我們的雨中登泰山開始了!
我們沿着纜車站邊上的石階往上爬,泰山的石階很陡,因爲下雨還有點兒滑,媽媽緊緊地牽着我,很細心的看着腳下的路。爬了不一會兒,我的腿就酸得受不了啦!不停的叫着要停下來休息。媽媽對我說:“現在不能停下來,因爲登山的人很少,我們要是停下來就會和大家走散,很危險的!”爸爸說:“做什麼事情都要一鼓作氣,現在一旦停下來,就不想再往上爬了!”正在這時,我的同班同學夏稚超和他的爸爸氣喘噓噓地從我們身邊走過,夏伯伯對我說:“加油啊!”爸爸說:“丫頭最勇敢了!來,爸爸帶你爬,我們和他們比一比,看看誰先到達‘玉皇頂’!”我聽了,心裏頓時充滿了自信,腿也不覺得酸了!我在心裏說:“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登上泰山之巔的玉皇頂!”
濛濛的細雨還在不停地下,山路上飄起了濃濃的霧氣,幾步之外就看不清人影了!山風吹來,雲霧繚繞,我們好像到了人間仙境!山路也不是很陡了,媽媽一邊走一邊告訴我很多關於泰山的知識:“泰山是位於中國東邊最高的山,有着‘五嶽之尊’的稱號。因爲它最高,又能最先迎來日出,所以歷史上的秦始皇、武則天、唐明皇都曾經率領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大隊人馬不遠千里,跋山涉水從中原的京城趕來,登上泰山之巔的‘玉皇頂’,進行‘封禪’的儀式。也就是皇帝站在離太陽最近的山巔,虔誠地向上蒼祈求富國安邦,國泰民安!所以,千百年來,泰山在人們心中有着神聖無比的形象!”
經過幾個小時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終於到達泰山之巔的“玉皇頂”了!站在那塊刻着“天下第一山”的大石頭前,望着遠處茫茫雲海,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真想大喊一聲:“泰山,我來了!”
篇三:有關泰山的導遊詞
7月27日我早早地起牀爲泰山之旅做好了準備。早上7點30我們乘着中巴車來到泰山腳下,泰山果然名不虛傳,雄偉壯觀,廣場那裏立着十二根石雕柱子,聽說它們代表十二位皇帝曾來此。不一會兒我們便開始乘着景區的車沿着盤山公路上中天門,不知轉了多少個彎纔來到中天門。接着我們經過路標指示來到索道乘纜車,纜車可坐8人,因我這是第一次乘着這麼陡的纜車,而且從玻璃窗往下望,可真是萬丈深淵,人掉下去必定無生存可能。想到這裏,我連忙把眼一閉,把身子全部蜷縮在爺爺旁邊,手緊緊抓住衣袖,直出冷汗。
我們就這樣來到了南天門。哇,南天門可真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商店,有小喫,有特產,有玩具,這上面還有個很大的牌匾,寫着天街二字,可能是比喻泰山山高,登泰山好像登天。泰山上氣象變幻多端,一會烈日炎炎,一會雲霧嫋嫋,我還看見拿着柺杖徒步的遊客,我的心不禁產生敬畏的心情,又想起在以前纜車沒有時古代皇帝讓轎伕抬上去,轎伕一步一步登上去多艱難,着說明泰山風景以壯麗着稱不知吸引多少高官。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着神奇,永遠阻止不了人們堅持和執着的雄心壯志。
我跟着導遊隨着人流繼續往上登,看見了康熙皇帝的題詞‘雲峯’及乾隆皇帝的‘置身雲漢’,還有光緒皇帝的‘峻嶺’,我立刻肅然起敬。
離泰山玉皇頂還有100米左右,這段路又很陡,奶奶有心臟病,累的不能再上去了,我纔想到自己也累極了,也說不去了,就一屁股坐在奶奶旁邊,可奶奶不斷鼓勵我上去,體驗做勝利者的滋味。我被說動了,一鼓作氣到了頂峯,雖然頂上只有幾座同下面一樣的房子,但是我終於勝利了,我終於戰勝了自己,踏在了泰山頂峯,俯視大地,可謂是‘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滋味。
康熙的‘萬代瞻仰’四字深深在我腦海中不斷浮現,泰山不愧是‘五嶽之尊’。我遊覽五嶽之尊,覺得無比榮耀。勝利永遠是屬於堅持者的。
寫泰山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我叫付明月,是一位爲大家服務的專業導遊。今日很高興陪大家一齊來到了舉世聞名的泰山。
我們的瀏覽開始了,請遊客們注意安全。泰山風景秀麗、雄偉壯觀,它是“五嶽”中的“東嶽”,也是五嶽之首。各位遊客,我們此刻已經來到了南天門,你們往前看,這座金碧輝煌的大城門上就寫着“南天門”三個大字,很醒目吧!
請遊客們不要掉隊,我們要繼續出發了!山東泰山,古名岱山,又名岱宗,現已是著名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泰山的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的精神文化的滲透力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爲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泰山既有突出普通的科學自然價值,又有突出普通的美學歷史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遊客們,我們這次的遊覽就這樣結束了,感激你們和我配合得很好,如果有興趣的話,請再來泰山遊覽哦!
多謝大家,拜拜!
寫泰山的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我是本次泰山之旅的導遊牛哥,歡迎大家的到來。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歷來皇帝祭祖之地,也是我國五嶽之首。
遠遠望去,泰山一片翠綠,象披上了綠紗。
走近去,首先來到岱廟,那裏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其中天貺殿有岱廟主體建築,它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稱爲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出了岱廟的厚載門,前行不遠就到了岱宗坊,那裏是泰山御道的起點。
過了王母池、鬥母宮、壺天閣等衆多建築,就來到中天門。這個標誌性建築就像中轉站,能夠供遊客們休息。
繼續向前,過了十八盤,就是開仙坊。從那裏能夠看到南天門。傳說豬八戒下凡間就是從那裏掉下來的。
來到天街,看那雲霧環繞的山峯,會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之感。
走完天街,就離岱頂——玉皇頂不遠了,玉皇頂上有一座廟,廟裏有刻着1545米的碑,那裏是泰山最高的地方了。
登山泰山,不僅僅是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一種文化美的體驗。
寫泰山的導遊詞 篇5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遊、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喫、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遊覽當中能夠得到一箇較大的收穫,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於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爲東經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衆多,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於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爲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1992年榮登全國旅遊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築羣有22處,總建築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築羣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爲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裏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爲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爲活着的世界自然遺產。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餘株,其中有2120__年前的漢柏6株,1320__年前生的唐槐,520__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爲國寶的620__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內有著名山峯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潭、扇子崖、天燭峯、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箇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聖俞的晨登日觀峯,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爲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峯,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雲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雲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雲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雲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峯、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羣峯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雲飄浮在天際,落日的餘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雲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箇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雲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雲朵,山峯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雲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綵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雲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後初晴,大量水氣蒸發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雲致霧。有時大片雲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雲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雲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雲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湧,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雲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寶光俗稱佛光,多出現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的前懷,地勢相對低凹,雲霧較爲濃密且較穩定,在瀰漫背後照來,人影呈現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紫外紅彩色光環,燁燁生輝,彩環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雙環,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遊客舉手投足,光環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後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岩石、房頂,凝結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箇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岩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後天晴,紅日映冰峯,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文明篇章。現代的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產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成爲東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爲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爲五嶽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並不太高,在五嶽中次於恆山、華山,僅佔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爲什麼成爲赫赫於古今的五嶽之長、五嶽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衆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餘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徵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爲一箇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闢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後頭爲東嶽,左臂爲南嶽,右臂爲北嶽,足爲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爲東嶽,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五德》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嶽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爲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徵。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嶽視爲神靈,把山神作爲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於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徵。爲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爲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着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後,以後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佈道,建觀築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髮展。
泰山吸引了衆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遊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遊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餘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鉅製。書體衆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佈局與創作,是根據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遊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容,佈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餘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爲陰曹地府;泰安城區爲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爲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遊覽觀光發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後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築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着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後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築規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上看,紅牆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纔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於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境感應的心理狀態,若步步登天,扣人心絃。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傑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羣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築結構的創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築,有登山轉折處的導向性建築,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築,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築,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築等。其三,從建築的結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爲基本單元的羣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築思想。
泰山古建築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建築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爲一體,成爲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箇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爲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築典範,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調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和深化自然環境。由於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於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併名揚全世界,成爲全爲類的珍貴遺產。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在的東路,遊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後,可先遊岱廟,然後從岱廟後門至岱宗坊,步行經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後轉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後,可乘遊覽汽車沿環山公路經黑龍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後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遊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闢的環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裏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裏。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箇深刻的瞭解,還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裏,沿着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遊覽,仔細地去觀賞。
寫泰山的導遊詞 篇6
各位先生、女士、朋友們: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是唐代詩聖杜甫在《望嶽》一詩中給我們留下的千古絕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今天小曾我就帶領大家一起步入大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
泰山古稱東嶽,又名岱宗、岱山,位於山東省中部。自古就有“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譽。它東西綿延200多公里,風景區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峯玉皇頂,位於泰安城區北部。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澱,是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遊覽勝地。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爲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乃至世界,還沒有一座山像泰山一樣,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維繫着一箇古老民族“國泰民安”的信念與對“和平”、“統一”的企盼。泰山封禪意味着受命於天,昭示着國家統一,彰顯着國泰民安。數千年來,先後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祭天,佛道兩家,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和稀世珍品,提高了泰山在諸多名山中的獨尊地位。
今天我帶大家走的是登泰山四條路線中最經典的路線——紅門盤道徒步線路。從岱廟開始,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昇仙坊到南天門。這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
大家請看,咱們面前的這座廟宇就是岱廟。
岱廟位於泰安城區,舊稱“東嶽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嶽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爲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築,總體佈局以南北爲縱軸線,劃分爲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後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後有唐槐院、環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後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後寢宮、厚載門。
我們現在從岱廟的正門——正陽門來到了岱廟的第一進院落。大家往前看,迎面是配天門,岱廟的第二道大門,“配天門”三個字是書法大師舒同先生親筆題寫,取孔子“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面闊五間,九脊歇山頂,穿堂式,兩側是配殿,東側是三靈侯殿,西側是太尉殿。
過了仁安門,我們來到了天貺殿。天貺殿居岱廟正中,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建於公元1009年,是宋真宗答謝天帝賜“天書”所建,大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它重彩描繪,古樸典雅,重檐疊角,若蒼鷹展翅欲飛,清風徐來,風鈴響動,使四周顯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曠神怡。殿內祀東嶽泰山之神,殿前露臺爲宋以來帝王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天貺殿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人,生在中國不能見泰山,見而不能遊,遊而不能盡興則爲人生最大憾事。”朋友們,現在就讓我們從岱廟出發,開始我們的登天路吧。
評論(0)